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老地方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1
假期里,再一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生本教育,一种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理念,它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2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一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深层的意义是:以生命为本。它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虽然对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自己在实行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的。都来学校一年半了,自己的进步却是很少,有点停留在原地的感觉,自己还是没有真正弄懂生本教育的本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东西和形式,并没有真正解读到生本教育的内涵。我感觉我要为我的学校做点事情,我首先得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其次还要学习相应的教态以及教学能力:即怎样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会,给学生,或者是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学习,把数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想着积极的应用。把握数学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让别的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人,真正认识我们聊城二中,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高效学习,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主要是引导者、领导者,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是不能替代的,不要一个劲的讲解,不断的追问提醒,实际上这不是“启发式”教学,而成为了“填鸭式”教学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但又不是完全的放手,要让学生学习的整体思路一致,不是毫无目的,放羊式的教学。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完整教学设计。把握好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形成较好的教育机智。我现在有很多问题就没有处理好。
讲评课的关键在“评”。先由学生展示进行自评,再由学生互评,教师评,师生共同评;其原则是:不仅要评“不足”,评“误解”,更要评“亮点”,评“进步”,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要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准则。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因为在高考中大题的第一问就是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所以,这节课还是很重要的。昨天晚自习还让学生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了相应的习题,依据学生问问题的情况,我选了几个题准备今天做重点展示。
教学过程:首先上课之前让组长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但是,组长的确检查了,我看着检查的,但是我以为组长没有给我回报情况,就是都完成了,并没有详细的询问(毕竟昨天晚上我看着他们做的,而且都很认真,题目也很少),这个环节的检查反馈,没有认真落实,太相信自己了。
其次,我直接就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很好了,所以,直接把抽了两位同学上黑板进行默写,其他学生在下面写,但是学生对: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这一基本的关系都没有掌握好,我就不该再让他们默写:焦点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了,没有设计好,而且也不够灵活,因为只有一位同学全对了(由于当时紧张,其他几位同学举手,但是我没有看到),直接就进行了下一个过程,并未让学生停留两分钟进行再次记忆,自己的教育机智以及学情的备课,没有准备好。
第三,对答案。直接让课代表说下每个题的答案,本来想着学生有疑问的,就抽签让其他同学上台展示。没想到学生都没有疑问的,我有些慌了,所以就直接抽签让学生展示例2,跟踪训练2,以及例3,跟踪训练3了,没问“有疑问么?”,所以自己根本对教学语言没有把握准确,实际上不该这样问,知道哪里有问题,直接就让学生来展示就可以了。学情还是没有备好啊。接下来,让学生们根据刚才的答案,由组长领着进行疑问讨论(其实这个环节也不好,根本没必要了:学生说的是没疑问)当教学设计和自己计划的不同时,我应该怎么办?并没有准备好,所以还是不够灵活,这里应该相当重视。让学生讨论的同时,抽出的那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展示之后,进行讲解,这里也是有问题的,我应该让学生直接在展台上展示就可以了,没必要在黑板上写,投影仪上投影即可,展示之后,直接让学生找错就可以了,也没必要在让他们讲了。讲完之后,剩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做课时作业,不用再整理了。总之,这堂课的设计相当不好,自己都感觉一点也不顺利,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行,没有怎么互动起来,学生活动也少,我应该他们展示之后,让其他的同学去修改就好了。
整体教学过程修改:首先,让学生默写知识点,然后找学生修改,检查效果后,再给大家2—3分钟的时间记忆,记忆之后互相进行提问。掌握的差不多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小组内讨论:讨论答案,以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解决相应的问题,学生之间讨论的时候把各组有疑问的地方写到黑板上,找学生进行答疑,我自己进行总结重点以及关键点。有需要写过程的,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即可。展示时,一起看:有问题吗?正确吗?那里要改正吗?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等等。接下来就三种题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动点的轨迹;双曲线的应用等,在课时作业上找相应的类型进行限时练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最后,让学生做下总结。
这堂生本课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但是我对以后有信心,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高中快乐的学习。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3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
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4
假期里,再一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生本教育,一种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理念,它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5
读了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来源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学校非常内向,在家里却活泼外向,老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在学校也走向活泼开朗。同时我们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们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我们也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是善良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因此,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首先,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学习其实就是一段短暂的成长过程,成长是段过程,而不是终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自己的发展成长为己任,为学生成长为重任,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天快乐,做教师足也!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6
首先,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来开启我的读书报告: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好书能使人审视自己,好书能使人反思自己,好书能使人改进自己。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无疑引起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郭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有关生本教育,我有几点想法。
学习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之后,我才对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让生命扬起风帆。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个词来描述就是“师本教育”,而更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经满足不了科技、信息时代孩子们的好奇心,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意识到了,开始迈出了课改的步伐。
我相信,刚接触生本教育的老师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要说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准确,但是读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而生本教育以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郭思乐教授的书中给我们列举了几个实例,二年级的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竟然比初中生的文章词汇量还多,看起来很成熟。看完后我想,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在郭教授的这本书中,关于儿童观是这样说的:我们老师许多时候在做什么事情?我们在教本能!比如,作文的能力,犹如叙述说话的能力,其实是最贴近于本能的,然而,我们满怀热情的教,年复一年,花费了许多精力,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是啊,关于作文,明明是说话的本能,我们不应代替它,而是增强和重视这种本能,应该教会孩子写出自己风格。我见一些老教师对于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处理很是细致,就是不敢撒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把写话的内容一字一句的抄到黑板上,满满一大黑板,让孩子都抄下来,要求如果遇到类似的图画,就要这样写。老师抄的很辛苦,学生背的也很辛苦。毕竟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加入下次孩子在写话的时候有一句想不起来,他的小作文就进行不下去了。并且一个班的`孩子写出来都一个样,老师给抄写的范文,一定不会跑题,但是新颖二字就无从谈起了。从一开始写作,孩子写什么都要被老师规范的很细致,那么孩子就限制住了思路,渐渐的就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文章。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可以”,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孩子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这学期,我们学校举行了校级优质课评选活动。我参加了这次活动,所讲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8》。主要内容是讲形声字,教给孩子识字。
由于是第一次讲校级优质课,全校的语文老师都来听课,我十分的紧张。备课就已经让我很头疼了,反复试课、改进。更加担心的是新老师在处理课堂突发状况的方面经验还十分不足,我们有几个喜欢说话的学生到时候会扰乱课堂纪律,我不知道会如何应对。二年级的孩子不会装,即使是你课前嘱咐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也有把持不住的孩子。然而真到那节课的时候,我发现那几个学生并没乱说话,而是认认真真的听完了整堂课。这一个小细节给我的触动很大,下了课,我就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思来想去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平时的课堂上孩子爱说话是因为我的课堂对他的吸引力不够,他觉得没事可干,他就有小差可开。而优质课那节,讲课的方式有所改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分小组进行讨论、汇报。孩子觉得新鲜、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性、主动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也没工夫乱说话了。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当然是能自主学习、积极活跃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是对郭教授生本教育思想的一点反思。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这是郭思乐教授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和研究实验总结出来的,与“师本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对“师本教育”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蕴育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课堂上应该尽量讲得少些,引导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我,实在感到遗憾,很少想到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真的。站在讲堂上,我只觉得他们是一个个缺少知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都告诉他们,所以课堂上基本是我讲的。考试来临时,我只觉得他们是有待验证的教育产品,不停地打磨补缺。学生违纪时,我只觉得他们是行为失调的高等生命个体,强行校正。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内心中潜藏着人类数万年的经验积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何尝不是在开放我们自己的潜能呢?
在每一次备课时,我都要上网找材料,准备很多素材,好像不这么做就不是个优秀的老师,课堂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成了我展示材料与学识的舞台,我的潜能被激发了,而学生呢?连查个资料都要反复问老师:哪里有啊?能不能你帮我们做些现成的吧!这样的结果与其说是在教学生,不如说实在宠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学生学不懂的地方,惯常的做法就是讲,反复讲,练,大量练。这种形式训练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听烦了,练倦了。成绩又怎能提高。殊不知智慧的获得不是练,而是感悟、顿悟。从举三反一,到以点见面。为何学生不懂感悟,因为我们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学生当做产品,以为由外而内的琢磨几下就行了,却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终还是由内而外变化的。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提倡孩子多读书。书中有我们课堂上所不能讲的知识,是课堂很好的补充。爱读书的孩子不仅识的字多,懂的知识多,而且在说话、写话等方面都表现的很不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有一单元的主题是写人物的。其中有一课是《朱德的扁担》,再读完课题后我就问学生,是否知道朱德?绝大部分孩子都摇头说不知道,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把手举得很高,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说的是:朱德是xx的同志。我以为他会说朱德是领导,会打仗之类的。这个同志的回答让我着实眼前一亮。我问他你知道xx?他说知道,xx是中国的第一任主席。我说你从哪里知道的?他清脆的声音响起:从书上看的。真是语出惊人啊,其他的孩子就像听天书一样看着他。那节课,我狠狠的表扬了那个同学,正好借此机会教育孩子们要多读书。相信多读书的优势会一点一点显现出来,鼓励孩子多读书,在书中,去感悟,总结,最后学会运用,把知识成为他自己的部分。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的一生打下了一个怎样的基础,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点拨了我们,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教育应遵循孩子自身的素质发展,不要代替它的本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让教育以生命为本,激扬出灿烂的火花。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7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一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深层的意义是:以生命为本。它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虽然对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自己在实行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的。都来学校一年半了,自己的进步却是很少,有点停留在原地的感觉,自己还是没有真正弄懂生本教育的本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东西和形式,并没有真正解读到生本教育的内涵。我感觉我要为我的学校做点事情,我首先得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其次还要学习相应的教态以及教学能力:即怎样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会,给学生,或者是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学习,把数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想着积极的应用。把握数学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让别的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人,真正认识我们聊城二中,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高效学习,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主要是引导者、领导者,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是不能替代的,不要一个劲的讲解,不断的追问提醒,实际上这不是“启发式”教学,而成为了“填鸭式”教学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但又不是完全的放手,要让学生学习的整体思路一致,不是毫无目的,放羊式的教学。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完整教学设计。把握好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形成较好的教育机智。我现在有很多问题就没有处理好。
讲评课的'关键在“评”。先由学生展示进行自评,再由学生互评,教师评,师生共同评;其原则是:不仅要评“不足”,评“误解”,更要评“亮点”,评“进步”,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要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准则。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因为在高考中大题的第一问就是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所以,这节课还是很重要的。昨天晚自习还让学生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了相应的习题,依据学生问问题的情况,我选了几个题准备今天做重点展示。
教学过程:首先上课之前让组长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但是,组长的确检查了,我看着检查的,但是我以为组长没有给我回报情况,就是都完成了,并没有详细的询问(毕竟昨天晚上我看着他们做的,而且都很认真,题目也很少),这个环节的检查反馈,没有认真落实,太相信自己了。
其次,我直接就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很好了,所以,直接把抽了两位同学上黑板进行默写,其他学生在下面写,但是学生对: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这一基本的关系都没有掌握好,我就不该再让他们默写:焦点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了,没有设计好,而且也不够灵活,因为只有一位同学全对了(由于当时紧张,其他几位同学举手,但是我没有看到),直接就进行了下一个过程,并未让学生停留两分钟进行再次记忆,自己的教育机智以及学情的备课,没有准备好。
第三,对答案。直接让课代表说下每个题的答案,本来想着学生有疑问的,就抽签让其他同学上台展示。没想到学生都没有疑问的,我有些慌了,所以就直接抽签让学生展示例2,跟踪训练2,以及例3,跟踪训练3了,没问“有疑问么?”,所以自己根本对教学语言没有把握准确,实际上不该这样问,知道哪里有问题,直接就让学生来展示就可以了。学情还是没有备好啊。接下来,让学生们根据刚才的答案,由组长领着进行疑问讨论(其实这个环节也不好,根本没必要了:学生说的是没疑问)当教学设计和自己计划的不同时,我应该怎么办?并没有准备好,所以还是不够灵活,这里应该相当重视。让学生讨论的同时,抽出的那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展示之后,进行讲解,这里也是有问题的,我应该让学生直接在展台上展示就可以了,没必要在黑板上写,投影仪上投影即可,展示之后,直接让学生找错就可以了,也没必要在让他们讲了。讲完之后,剩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做课时作业,不用再整理了。总之,这堂课的设计相当不好,自己都感觉一点也不顺利,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行,没有怎么互动起来,学生活动也少,我应该他们展示之后,让其他的同学去修改就好了。
整体教学过程修改:首先,让学生默写知识点,然后找学生修改,检查效果后,再给大家2—3分钟的时间记忆,记忆之后互相进行提问。掌握的差不多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小组内讨论:讨论答案,以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解决相应的问题,学生之间讨论的时候把各组有疑问的地方写到黑板上,找学生进行答疑,我自己进行总结重点以及关键点。有需要写过程的,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即可。展示时,一起看:有问题吗?正确吗?那里要改正吗?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等等。接下来就三种题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动点的轨迹;双曲线的应用等,在课时作业上找相应的类型进行限时练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最后,让学生做下总结。
这堂生本课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但是我对以后有信心,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高中快乐的学习。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8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语)。学生就像花木一样,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潜质和外在表现,他们是天性的个体和浑然天成的群体,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根据不同个体特性以及群体的共性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
在教学中,我通过个别谈话、阶段目标达成检测、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了所教学生已有生物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等级,同时对学生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推断,分别把学生“私下”分为目标组、边缘组、特困组三个单元,在实施教学时,我把课时学习目标分成了“高、中、低”三个能力等级,潜移默化地把目标问题分别下放给三个单元,让他们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理想)的问题,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把问题扩大化,往他们想知道的地方去探究、去总结,最后,把三个单元研究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质,也促进了学生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充分体现自我能力(张扬天性)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释放、学会欣赏、学会审美、学会欢乐、学会尝试、学会成功,我也看到了学生久违的笑脸与开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许多。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9
在课改从轰轰烈烈走向冷静的今天,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读完《教育走向生本》,依然有许多收获。
此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关、伦理观和行动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体会最深的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当鞋合脚时。”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了,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甚至,如果削足适屐,或缠小脚,我们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环顾田野,鸟在鸣转,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考虑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最美的,人为什么不能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朵能盛开,是因为它处在合适的周围环境中,它根本不必关顾自己,它的能量没有被别的目标所挥霍和涣散。其实,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的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足够了。他们就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们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得到多少分,我怎样才能得到这个分数,我处在何种位置等等。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在心理学上,这种“忘我”的状态就是“注意”,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的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甚至出现投入的着迷的境界。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像校长说的,不是让孩子来适合我们的教育,而是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样的,在作文教学中,不是经常向孩子灌输写作技巧,而是让孩子觉得写作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感想写下来,和别人交流是一种快乐。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10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一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深层的意义是:以生命为本。它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虽然对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自己在实行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的。都来学校一年半了,自己的进步却是很少,有点停留在原地的感觉,自己还是没有真正弄懂生本教育的本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东西和形式,并没有真正解读到生本教育的内涵。我感觉我要为我的学校做点事情,我首先得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其次还要学习相应的教态以及教学能力:即怎样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会,给学生,或者是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学习,把数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想着积极的应用。把握数学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让别的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人,真正认识我们聊城二中,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高效学习,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主要是引导者、领导者,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是不能替代的,不要一个劲的讲解,不断的追问提醒,实际上这不是“启发式”教学,而成为了“填鸭式”教学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但又不是完全的放手,要让学生学习的整体思路一致,不是毫无目的,放羊式的教学。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完整教学设计。把握好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形成较好的教育机智。我现在有很多问题就没有处理好。
讲评课的关键在“评”。先由学生展示进行自评,再由学生互评,教师评,师生共同评;其原则是:不仅要评“不足”,评“误解”,更要评“亮点”,评“进步”,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要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准则。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因为在高考中大题的第一问就是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所以,这节课还是很重要的。昨天晚自习还让学生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了相应的习题,依据学生问问题的情况,我选了几个题准备今天做重点展示。
教学过程:首先上课之前让组长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但是,组长的确检查了,我看着检查的,但是我以为组长没有给我回报情况,就是都完成了,并没有详细的询问(毕竟昨天晚上我看着他们做的,而且都很认真,题目也很少),这个环节的检查反馈,没有认真落实,太相信自己了。
其次,我直接就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很好了,所以,直接把抽了两位同学上黑板进行默写,其他学生在下面写,但是学生对: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这一基本的关系都没有掌握好,我就不该再让他们默写:焦点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了,没有设计好,而且也不够灵活,因为只有一位同学全对了(由于当时紧张,其他几位同学举手,但是我没有看到),直接就进行了下一个过程,并未让学生停留两分钟进行再次记忆,自己的教育机智以及学情的备课,没有准备好。
第三,对答案。直接让课代表说下每个题的答案,本来想着学生有疑问的',就抽签让其他同学上台展示。没想到学生都没有疑问的,我有些慌了,所以就直接抽签让学生展示例2,跟踪训练2,以及例3,跟踪训练3了,没问“有疑问么?”,所以自己根本对教学语言没有把握准确,实际上不该这样问,知道哪里有问题,直接就让学生来展示就可以了。学情还是没有备好啊。接下来,让学生们根据刚才的答案,由组长领着进行疑问讨论(其实这个环节也不好,根本没必要了:学生说的是没疑问)当教学设计和自己计划的不同时,我应该怎么办?并没有准备好,所以还是不够灵活,这里应该相当重视。让学生讨论的同时,抽出的那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展示之后,进行讲解,这里也是有问题的,我应该让学生直接在展台上展示就可以了,没必要在黑板上写,投影仪上投影即可,展示之后,直接让学生找错就可以了,也没必要在让他们讲了。讲完之后,剩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做课时作业,不用再整理了。总之,这堂课的设计相当不好,自己都感觉一点也不顺利,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行,没有怎么互动起来,学生活动也少,我应该他们展示之后,让其他的同学去修改就好了。
整体教学过程修改:首先,让学生默写知识点,然后找学生修改,检查效果后,再给大家2—3分钟的时间记忆,记忆之后互相进行提问。掌握的差不多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小组内讨论:讨论答案,以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解决相应的问题,学生之间讨论的时候把各组有疑问的地方写到黑板上,找学生进行答疑,我自己进行总结重点以及关键点。有需要写过程的,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即可。展示时,一起看:有问题吗?正确吗?那里要改正吗?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等等。接下来就三种题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动点的轨迹;双曲线的应用等,在课时作业上找相应的类型进行限时练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最后,让学生做下总结。
这堂生本课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但是我对以后有信心,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高中快乐的学习。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11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
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12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一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深层的意义是:以生命为本。它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虽然对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自己在实行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的。都来学校一年半了,自己的进步却是很少,有点停留在原地的感觉,自己还是没有真正弄懂生本教育的本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东西和形式,并没有真正解读到生本教育的内涵。我感觉我要为我的学校做点事情,我首先得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其次还要学习相应的教态以及教学能力:即怎样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会,给学生,或者是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学习,把数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想着积极的应用。把握数学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让别的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人,真正认识我们聊城二中,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高效学习,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主要是引导者、领导者,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是不能替代的,不要一个劲的讲解,不断的追问提醒,实际上这不是“启发式”教学,而成为了“填鸭式”教学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但又不是完全的放手,要让学生学习的整体思路一致,不是毫无目的,放羊式的教学。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完整教学设计。把握好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形成较好的教育机智。我现在有很多问题就没有处理好。
讲评课的关键在“评”。先由学生展示进行自评,再由学生互评,教师评,师生共同评;其原则是:不仅要评“不足”,评“误解”,更要评“亮点”,评“进步”,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要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准则。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因为在高考中大题的第一问就是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所以,这节课还是很重要的。昨天晚自习还让学生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了相应的习题,依据学生问问题的情况,我选了几个题准备今天做重点展示。
教学过程:首先上课之前让组长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但是,组长的确检查了,我看着检查的,但是我以为组长没有给我回报情况,就是都完成了,并没有详细的询问(毕竟昨天晚上我看着他们做的,而且都很认真,题目也很少),这个环节的检查反馈,没有认真落实,太相信自己了。
其次,我直接就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很好了,所以,直接把抽了两位同学上黑板进行默写,其他学生在下面写,但是学生对: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这一基本的关系都没有掌握好,我就不该再让他们默写:焦点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了,没有设计好,而且也不够灵活,因为只有一位同学全对了(由于当时紧张,其他几位同学举手,但是我没有看到),直接就进行了下一个过程,并未让学生停留两分钟进行再次记忆,自己的教育机智以及学情的备课,没有准备好。
第三,对答案。直接让课代表说下每个题的答案,本来想着学生有疑问的,就抽签让其他同学上台展示。没想到学生都没有疑问的,我有些慌了,所以就直接抽签让学生展示例2,跟踪训练2,以及例3,跟踪训练3了,没问“有疑问么?”,所以自己根本对教学语言没有把握准确,实际上不该这样问,知道哪里有问题,直接就让学生来展示就可以了。学情还是没有备好啊。接下来,让学生们根据刚才的答案,由组长领着进行疑问讨论(其实这个环节也不好,根本没必要了:学生说的是没疑问)当教学设计和自己计划的不同时,我应该怎么办?并没有准备好,所以还是不够灵活,这里应该相当重视。让学生讨论的同时,抽出的那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展示之后,进行讲解,这里也是有问题的,我应该让学生直接在展台上展示就可以了,没必要在黑板上写,投影仪上投影即可,展示之后,直接让学生找错就可以了,也没必要在让他们讲了。讲完之后,剩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做课时作业,不用再整理了。总之,这堂课的设计相当不好,自己都感觉一点也不顺利,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行,没有怎么互动起来,学生活动也少,我应该他们展示之后,让其他的同学去修改就好了。
整体教学过程修改:首先,让学生默写知识点,然后找学生修改,检查效果后,再给大家2—3分钟的时间记忆,记忆之后互相进行提问。掌握的差不多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小组内讨论:讨论答案,以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解决相应的问题,学生之间讨论的时候把各组有疑问的地方写到黑板上,找学生进行答疑,我自己进行总结重点以及关键点。有需要写过程的,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即可。展示时,一起看:有问题吗?正确吗?那里要改正吗?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等等。接下来就三种题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动点的轨迹;双曲线的应用等,在课时作业上找相应的类型进行限时练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最后,让学生做下总结。
这堂生本课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但是我对以后有信心,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高中快乐的学习。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13
假期里,再一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生本教育,一种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理念,它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14
前些天,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x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x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书里有段话是这样表述生本教育的:
奥修把这样x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x种忘我的境界。
从教十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x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x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先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x种普通的职业,x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x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x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x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15
前些天,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x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x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书里有段话是这样表述生本教育的:
奥修把这样x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x种忘我的境界。
从教十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x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x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先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x种普通的职业,x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x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x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x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16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x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x句,我x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x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x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x个度,这x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努力打造高效的生本教育课堂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x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x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x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x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