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2024/07/23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1

我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中,我讲授《我与地坛》。回顾整个历程,从准备到试讲到最终比赛,实际时间只有一个周,我却感觉像漫长的一个月,其中充满了各种慌乱与不满意,在此过程中,张新峰老师竭尽全力帮我稳定心态,从学案的编制、修订到试讲的督促、点评,都给予了宝贵意见,像师父也像大哥哥。孟丽梅老师参加德州优质课比赛时讲过此文,主动提供给我当初用过的资料,并在总体教学思路上给予了指导。隋秀晓老师也像看待自己的事情一般参与评课,帮忙制订学案。高一二部语文组像个大家庭,每一个成果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除了感谢我不知还能说什么,真的,谢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辛苦,但经过这次历练,我自己也收获良多,并且发现自己平常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现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对新授课课型有了更好的把握。

1.注重学生朗读。语文是知识学科,更是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朗读,使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以及语文的美。《我与地坛》以深沉的笔调抒写着作者对生命苦难的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朗读对把握作者的感怀至关重要。

2.发挥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相结合。老实说在这次授课中,学生的很多表现让我十分惊讶,他们完全有能力独立或通过合作完成对课文某些方面的解读,我们应该多把讲台留给学生。当然,学生永远有没想到的方面,教师不能高估学生水平,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地启发诱导,不能急于告知答案。

3.深化落实。教师讲完了和学生记住了是两回事,当堂巩固和提问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定要引领学生及时掌握该掌握的东西,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二)对五重发现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学发现,使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展示发现、探究发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深入探究文本;总结发现,使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拓展发现,开拓学生思维、视野。()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经过不断教学实践,我也由原本的陌生,变得运用起来越来越熟练,也愈加体会出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活动中成长

1.突发情况牵引出的反思。在课堂最后“联系实际,回忆母亲打动我的一件事”环节时一学生深情讲述,原本是很好的收束,但由于语言啰嗦且口齿不清造成拖堂,大家也不知道说了什么,貌似是突发事件,却发映出我对时间把握的欠缺以及平时对回答问题要声音宏亮、清晰的训练力度不够,以后还需加强。

2.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赛时看到不少老师进行组内评比,并实施奖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所教的班级中也有学习小组,但平时主要进行组内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未很好利用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高一是学生高中学习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作为老师要促使学生夯实基础,引领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经验+反思=成长,我会不断在实践中改善自己的教学,望老师批评指导。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2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3

忙了一段时间,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了,最近读了一本教育类书籍,令我受益匪浅,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轻轻翻开这本墨绿色封面的书,快速的浏览了书目,我的心跳不禁加快,犹如缺氧的人立刻吸入了新鲜的.氧气一般,另我精神为之一振。

我该如何表达,我看过此书的感受呢?我是语文教师,我承认从小我就莫名的热爱自己的学科,喜欢用文字来表达情感,更愿意透过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然而,透过苏霍木林斯基的文字我感受到了作者是以无比热情以及恒久的持之以恒的毅力,继续着他终身喜爱的事业。

细细看来:每一篇都是教学经验的提炼;每一篇都是扎实阅读的积累;每一篇都是热爱学生真情的流露;每一篇都是大师娓娓道来的经验之谈;每一篇都是教学生活中真实的再现;每一篇都是青年教师必读的经典。

或许生活中,我们离大师总是太过于遥远,但是当我走进苏霍姆林斯基所撰写的文章时,我们离大师其实很近很近,思想火花的碰撞,让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他的著作,真不愧被称为“教育圣经”之作。

真正走进《给教师的建议》几天而已,我的头脑立刻清醒许多,对待孩子的观念重新有了改变,或许一本书在精神上对读者的刺激,也会延伸到自我的行为中去。我期待自己在新学期的开学,能够在教学上有质的飞跃与成长。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4

营造书香校园,激发阅读热情。基于我校“温暖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6月15日下午,武星小学全体教师齐聚学校音乐室,举行本学期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本次读书交流活动是我校“爱读书”系列活动之一。开学时,学校教学部积极倡导每个老师都要多读书,读好书,并为老师们购买和推荐了《温暖教育的态度》这本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集中阅读,及时摘抄读书笔记,结合教学实践撰写读书心得,为读书交流会做准备。

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分为两个板块。首先,老师们按照进教室的顺序随机分成四组,围坐在一起,分组讨论,畅所欲言,交流书籍带来的灵感和感悟。然后,集体分享,每组选出一名教师代表发言。活动中,黄作怀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应该抓住细节来引导学生,给对方温暖。

陈老师通过书中的具体案例和自己平时的班级管理,体会到“温暖教育”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温暖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影响。周爱珍老师以一个母亲的视角与大家交流育儿之道,引起老师们的共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待他们的差异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本次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引起了老师们的思维碰撞。做一个内心温暖、精神丰富的人,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浇灌爱,用温暖传递温暖,用精神影响精神。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信条,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5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平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6

在新一轮课改的呼吁声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场阅读洪流中,自身的阅读量也提高了不少,韩兴娥老师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了很多。

现今的教育要求半年学完一本书,字、词、句翻来覆去的学,到考试时,得到满意成绩的却很少,特别是上了高年级以后。但韩老师搞的海量阅读,孩子们越是到了高年级成绩越理想。并且学新教材的时间只需要短短的几周。难道这不是海量阅读的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孩子们从小就被各种各样的、声型色聚全的玩具包围了,大多数孩子小时候得到的第一件礼物就是玩具,于是孩子们从小就对玩具情有独钟。

“电视”这个时代的新发明是大人、孩子的最爱,下班后电视旁有大人的身影。放学后电视前有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的小学生。学生的周末、假期都被电视节目所包围。问他最近读了几本书,却是少之又少。这样下去前途何在呢?有的家长认为把课本上的学会了就行了,看闲书浪费功夫,有时间做做课外练习,对考试有帮助。但是现在的考试对课本上的知识考的越来越少了,注重的是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课外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课本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只是给你开启了一扇阅读的大门,你需要走进去才能看到里面美好的东西。那才是自己终身受用的。因此,大量阅读是事在必行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担起这个重担。

激发兴趣,促成阅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通过阅读推荐书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分辨能力差,他们不知道在浩瀚的书世界里该读什么样的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

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平时可以利用教室墙壁设定一些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亲子共读,打造阅读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家中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经常读书的家长会让学生也爱上读书。刚起步读书的孩子,亲子共读不仅能激发其读书的兴趣,还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

书店是最好的旅游景点,书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在节假日,多引领孩子去逛逛书店,让心灵得到净化,知识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敏捷。在孩子有进步时,在特殊的日子里,把孩子喜欢的书作为礼物,即脱俗又高雅,在爱中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其游入阅读深处,撷取更多的营养。

行走在阅读的路上,让我们多一份执着,少一份抱怨。为孩子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7

前不久读了“另类校长”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这种东西贯穿于《新建议》中,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的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作者认为这就是艺术在发挥其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所以,作者希望老师能造起幸福的二层楼,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轻之心。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作者说“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思考关于自己的工作,怎样努力,怎样干得更好,怎样从工作中发现和获得乐趣。教师要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兴奋。感慨的是当大家都在提教师专业化,大搞教育科研时,还有这么一位校长从教师的心灵中走来,为教师创设教育理想、教育灵魂。兴奋的是自己竟有许多同感,生发了许多思索。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进步!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8

前不久读了“另类校长”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这种东西贯穿于《新建议》中,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的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作者认为这就是艺术在发挥其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所以,作者希望老师能造起幸福的二层楼,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轻之心。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作者说“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思考关于自己的工作,怎样努力,怎样干得更好,怎样从工作中发现和获得乐趣。教师要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兴奋。感慨的是当大家都在提教师专业化,大搞教育科研时,还有这么一位校长从教师的心灵中走来,为教师创设教育理想、教育灵魂。兴奋的是自己竟有许多同感,生发了许多思索。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进步!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9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10

在最近的闲暇之余,我阅读过这样一本书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亦引起了我一度的感慨。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美国著名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所著作的。此书将深刻的反映了当前世纪的阅读现状,并验证了培根所提过的“最宝贵的知识是关于技巧的知识”这样一个经典的理论。在此书中,“阅读”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一种形式,而是作者关于技巧与知识学习技能的思考与归结,此书将阅读的每一个细节都讲述到极致,它就像是一本浓缩了一个人一生阅读经验和体会的精华体,指引着那些初入阅读行列,对阅读具有着懵懂意识,以及对阅读有着浓厚兴趣和需要的人们共同走向知识的殿堂,领略着智慧的升华。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共有4篇21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会诱发人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与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阅读兴趣之外,我还时刻需要对自身的教学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补充,这就少不了对于书籍的阅读和需要。在与《如何阅读一本书》结缘之前,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我的读书方法也较为单一,通常只是对重点或是哲理进行重点标记等形式来进行阅读和学习,没有什么技巧和技术性可言。然而在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我发现自身在对于阅读方式和知识的学习,智慧的提升等方面还相差甚远,这一认识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在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所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只要是一本书,总有其可读之处”,这一观点彻底颠覆了一般阅读人的阅读理念,将选择书,阅读书的顺序倒了过来,阐述了只要是书,就有值得看的地方这一观点。的确,书之所以能够被人出版,被人阅读就是因为在书之中存在有吸引人的地方和具有哲理和知识的覆盖点,一本书不论属于什么种类,都会带予人一种思考和感悟。在此书中,将阅读分为了四种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种阅读分别对不同阶段的阅读形式和阅读人进行了诠释。基础阅读就是阅读者对于书籍最初的认识,再次层次一般会理解书中所讲述的内容和简单含义,而检视阅读是对书中的主要思想和整体框架进行了解和体会,分析阅读则是最完整的吸收式阅读,再次一阶段的阅读者会从书中体会到与自己最为接近的感悟,并从中获取获得感概和醒悟。而与此不同的是主题阅读,这是一种在对多本书籍进行阅读后进行的感悟汇总,它强调对一类书籍的共同感悟和体会。作者认为:主题阅读不是解决读者预设的问题,也不是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而是要没有立场地阅读,对一个主题做最客观的研究。在一类书中,找出自己可以应用的观点与知识,从而使得自身得到深入的提升。

就阅读的层次和方法来说,不论在哪一个阶段、层次的阅读,作者都给予读者以指引,为读者之处较为可操作性的阅读技巧。其中有一处,就对我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作者对于读书笔记的方法总结,作为数学教师的我,每天要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只有积极补充自身的数学知识与强化教学理论基础,才能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教育和指导。而在学习的同时,读书笔记的整理与进行对于我而言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使我更加充实和提高自身从书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对作者对读书笔记这一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述,并提出了画底线、在画底线外再加重点符号、空白处做星号、空白处编号、空白处记录其他的页码、关键字或句子圈起来、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等7种笔记方法,并在每一种方法后,作者都以最为明了的例子对方法加以说明。此外,作者还总结了三种结构的阅读笔记方法: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这三种方法的提出让我更改深入的了解到了自身在此方面的不完善之处,也解决了我对于笔记不全,概念性不强等问题,让我能够进一步改善自身的读书方法,并可以从书中更为准确的获取和复习我多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此外本书还提到了读书的语速,书籍的分类,读书的艺术等等,以帮助阅读者更好的从书中获利,从书中得到感悟。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在许多著作中多曾出现过的一句话,书籍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生活的乐趣,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和感悟的省化,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解除烦闷,更多的是可以在书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体会到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之中,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个良师给予人生积极的向导、教会人么面对生活,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亲友陪伴人生那些枯燥的旅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懂万本书可行天下路。所以书籍对于我们,尤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来说更以极具意义,《如何阅读一本书》成为了我读书历程中的最佳伴侣,他让我更加深入了知识的海洋,更让我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更好的引领学生学习书籍中的智慧,开拓知识的视野。《如何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我心中永不退色的经典,它推助了我思想境界的提升,让我向着良师益教的方向一步步迈进,我的生活因为有了它而更加精彩。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11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伤感美文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同事生日祝福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12

在新一轮课改的呼吁声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场阅读洪流中,自身的阅读量也提高了不少,韩兴娥老师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了很多。

现今的教育要求半年学完一本书,字、词、句翻来覆去的学,到考试时,得到满意成绩的却很少,特别是上了高年级以后。但韩老师搞的海量阅读,孩子们越是到了高年级成绩越理想。并且学新教材的时间只需要短短的几周。难道这不是海量阅读的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孩子们从小就被各种各样的、声型色聚全的玩具包围了,大多数孩子小时候得到的第一件礼物就是玩具,于是孩子们从小就对玩具情有独钟。

“电视”这个时代的新发明是大人、孩子的最爱,下班后电视旁有大人的身影。放学后电视前有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的小学生。学生的周末、假期都被电视节目所包围。问他最近读了几本书,却是少之又少。这样下去前途何在呢?有的家长认为把课本上的学会了就行了,看闲书浪费功夫,有时间做做课外练习,对考试有帮助。但是现在的考试对课本上的知识考的越来越少了,注重的是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课外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课本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只是给你开启了一扇阅读的大门,你需要走进去才能看到里面美好的东西。那才是自己终身受用的。因此,大量阅读是事在必行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担起这个重担。

激发兴趣,促成阅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通过阅读推荐书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分辨能力差,他们不知道在浩瀚的书世界里该读什么样的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

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平时可以利用教室墙壁设定一些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亲子共读,打造阅读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家中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经常读书的家长会让学生也爱上读书。刚起步读书的孩子,亲子共读不仅能激发其读书的兴趣,还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

书店是最好的旅游景点,书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在节假日,多引领孩子去逛逛书店,让心灵得到净化,知识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敏捷。在孩子有进步时,在特殊的日子里,把孩子喜欢的书作为礼物,即脱俗又高雅,在爱中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其游入阅读深处,撷取更多的营养。

行走在阅读的路上,让我们多一份执着,少一份抱怨。为孩子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13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14

我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中,我讲授《我与地坛》。回顾整个历程,从准备到试讲到最终比赛,实际时间只有一个周,我却感觉像漫长的一个月,其中充满了各种慌乱与不满意,在此过程中,张新峰老师竭尽全力帮我稳定心态,从学案的编制、修订到试讲的督促、点评,都给予了宝贵意见,像师父也像大哥哥。孟丽梅老师参加德州优质课比赛时讲过此文,主动提供给我当初用过的资料,并在总体教学思路上给予了指导。隋秀晓老师也像看待自己的事情一般参与评课,帮忙制订学案。高一二部语文组像个大家庭,每一个成果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除了感谢我不知还能说什么,真的,谢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辛苦,但经过这次历练,我自己也收获良多,并且发现自己平常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现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对新授课课型有了更好的把握。

1、注重学生朗读。语文是知识学科,更是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朗读,使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以及语文的美。《我与地坛》以深沉的笔调抒写着作者对生命苦难的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朗读对把握作者的感怀至关重要。

2、发挥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相结合。老实说在这次授课中,学生的很多表现让我十分惊讶,他们完全有能力独立或通过合作完成对课文某些方面的解读,我们应该多把讲台留给学生。当然,学生永远有没想到的方面,教师不能高估学生水平,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地启发诱导,不能急于告知答案。

3、深化落实。教师讲完了和学生记住了是两回事,当堂巩固和提问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定要引领学生及时掌握该掌握的东西,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二)对五重发现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学发现,使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展示发现、探究发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深入探究文本;总结发现,使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拓展发现,开拓学生思维、视野。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经过不断教学实践,我也由原本的陌生,变得运用起来越来越熟练,也愈加体会出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活动中成长

1、突发情况牵引出的反思。在课堂最后“联系实际,回忆母亲打动我的一件事”环节时一学生深情讲述,原本是很好的收束,但由于语言啰嗦且口齿不清造成拖堂,大家也不知道说了什么,貌似是突发事件,却发映出我对时间把握的欠缺以及平时对回答问题要声音宏亮、清晰的训练力度不够,以后还需加强。

2、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赛时看到不少老师进行组内评比,并实施奖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所教的班级中也有学习小组,但平时主要进行组内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未很好利用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高一是学生高中学习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作为老师要促使学生夯实基础,引领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经验+反思=成长,我会不断在实践中改善自己的教学,望老师批评指导。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15

初识《爱的教育》,真是缘于偶然,偶然间在学生课桌上发现,并随手翻阅了两页,而后便又翻了第三页,第四页,再然后便翻完了全册书,当时的情形真可称得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少儿书”。书中那一个个平凡的人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无不深深的触动着我,让我为之魂牵梦绕;那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一个“爱”字,更是让我为之潸然泪下……

本文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小说,通过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睛,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四年级的全部生活点滴。“爱”是整篇小说的主题,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最真挚的情感,桩桩件件丝毫不见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却总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小说以时间为顺序,用“爱”贯穿始终。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书中,无论是学校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使儿童在感受被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他们的爱。作为一个老师,我不禁想到,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让我们的孩子也来听听类似的“爱的故事”。就像书中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一样,给我们的孩子感受爱的机会,给他们的灵魂洗洗澡。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老师只有充满了爱,教育才是快乐的,有效的。学生只有亲其师,也才会乐于信其道。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让学生乐于亲近的老师呢?答案恐怕就在于一个“爱”字,热爱教育,更要热爱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某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前进。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其实,爱如同空气一般无时无刻不在环绕着我们,而我们却似乎总是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掩上书本,静下心来,平日里漠不关心的`一幕又一幕便潮水般涌上心头……妈妈这个世界上最最无私的爱着我的人,记忆中好总是在不停的烦我:“多穿件衣服,天冷了!”“多吃点菜,还有肉,看你这两天都瘦了!”“记得打个电话!”……经常性的一句话要重复上好几遍,不耐烦的语气里却满是对我的无限的爱!爸爸是个内心情感丰富,但却不愿外露的人。他从来也没有对子女说过一个“爱”字,却又无时无刻不以他那无欲无求的爱包围着我们,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支持的举动,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让你无法察觉的眼神……父爱无语、父爱无边……我们的老师啊,及至自己也做了老师,我才能理解你们那一句句的唠叨里包含的无限期待,一次又一次的示范,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惟恐落下一个字,就怕少讲一个题,你用自己那一道道岁月的刻痕和不时沙哑的噪音深深的震撼了我们!我的朋友们,虽然我们有的并不能时常见面,可我明白,在我高兴时会有你们一起分享,在我面临困难与无助时,你们更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友谊之手……感谢上天,让我拥有了你们,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疼我,让我知道我原本就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能够感受到别人的那份极为温暖的爱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的,对吗?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勇敢的去付出你的爱,并收获无数的即将回报给你的爱!

教师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16

xx省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培训活动就在美丽的xx召开,能参加此次的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要感谢园领导给了我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是从4月18日学到4月20日,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在这两天里观看了协和教育集团的李帼霞老师的示范课《边界》,聆听了xx师范大学出版社xx老师的专题报告《早期阅读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探索》,以及卢老师的专题讲座《课题结项要求》,让我感受颇深!

首先讲讲我对那几节观摩课的一些感想,《边界》这节课是我们平时觉得比较难上的课,因为孩子们很难理解边界的意思。以前我们就会这样上:先让幼儿用熟悉的呼啦圈作为动物们的家,玩狼来了的游戏,这一点是和李老师的相同,但我们玩完后就直接引导孩子们看书了,这样上下来孩子们对边界的概念并不清楚。看了李老师的引入性活动后我觉得李老师上的非常好,他不仅让幼儿躲在呼啦圈里,后面还让幼儿躲到不同的地方,如栅栏、伞、桌子、椅子等等,不断拓展孩子们对边界的认识;设计上破费心思,提问紧扣主题,每一次孩子们躲好后老师都会问:你的家在哪里?你家的边界是什么?强化幼儿对边界的理解,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幼儿对边界有了很清楚的认识。整节课孩子们非常有兴趣,真正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也体现了以孩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合作者。但在最后一环节的设计,我觉得不要这么早让孩子完整欣赏绘本,这样会局限孩子对书本中图画的理解。如果能让孩子在理解了边界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自己根据图画信息寻找答案,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更有帮助。在第二课时理解性活动虽然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步骤上,但李老师有几处很新颖,很值得我们学习,如当孩子们说到每一种动物的边界时,就非常自然地出示相应的字卡,按照顺序直观地摆在黑板上,把认识汉字与理解图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幼儿自然地习得汉字。还有当孩子们看到人家的.边界时,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教育幼儿去别人家应先敲门,并让幼儿知道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将社会性的教育有效地整合起来了。不过游戏玩的太长了,孩子们有点坐不住了。但老师非常从容,至始至终不急不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向孩子们讲得清清楚楚。

总之看完这几节课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边界这么抽象的概念,而李老师却让孩子们理解透了,我觉得关键就是,李老师抓住了孩子的心理,设计活动时时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来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提问。

19日下午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金爱民老师的专题讲座《早期阅读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探索》。早期阅读在我们园里开展了将近两年了,作为带班老师来说我只对大班、小班的绘本熟悉,还没有真正接触中班的绘本。金老师就对我们三个年级组的绘本活动做了一个概括,从活动设计的原则到活动设计模式,讲的很详细具体,为我们开展各年级绘本教学提供很重要的理论基础。还有金老师也介绍了很多关于阅读区域的创设,也给我们正在环境创设的老师来说,很有点拨作用。

20日上午是陆老师给我们讲了《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结项的相关工作》。要做一个课题研究要花很大的精力,很多老师都怕去做。但听了卢老师的介绍,我感觉其实只要用心围绕课题去实施,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把做了的事情及时记录下来,其实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正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以上这些是参加我这次培训的一些感悟,每一次的学习都有新的发现与触动。这使我在今后的绘本教学中,更加敦促我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水平及指导能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