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老地方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1
今天学习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新老师的二十条建议,让我反思自己几年来的从教经历:
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讨论活跃,回答问题踊跃,课堂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心里不愿意让课堂出现一点安静的状态。这种热闹、流畅、华丽的课堂值得我们反思:课堂上难道只需要热闹而不需要安静吗?
一、教材需要学生静读。
许多教师在新课的引入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千方百计用新、奇、特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良苦用心无疑是好的。但每节课都能找到新、奇、特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引入,更多的是随堂课。据我本人调查,现在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在随堂课的开头,很有必要让学生静读教材,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感情阅读教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这个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分解、阐述无法完全替代的。
二、回答问题需要学生静思。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一种常用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常用手段。教师设问之后,要等待学生静静地思考。
提问之后即叫学生回答,而且回答得十分流畅的课堂多半是虚假的。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答案;要么让优生的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用虚假的热闹和流畅掩盖多数学生缺乏思考的实质。
三、概念与规律的学习需要学生静悟。
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往往包括对现象的观察,分清矛盾的主次,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由生动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悟,让学生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理解其本质,方能举一反三。特别是高中物理,思维难度大,更需要学生的静悟,有人甚至干脆把物理叫做“悟理”。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安静地思考,自主地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思路,提炼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让知识入脑、技能过手、方法得以掌握,让课堂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特别是高中物理学生普遍感到一听就会,一学就懂,一做就错。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学生练习的环节出了问题: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经历得少,归纳总结得少,必然掌握得就少。
四、课堂结束需要学生静静地总结与回顾。
课堂教学要有精彩的开头,更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心理学的近因效应表明:最近的刺激对学生的印象最深。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需要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调整,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以便于回忆、再现、提取。
因此课堂教学不能草草地结束,也不能由教师包办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要精心安排,课堂教学要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总结:本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需要掌握的方法有哪些等等,让学生自主地完成知识的系统建构,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当然,课堂教学不能千课一面,既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静。热闹与安静都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之一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参与。当静之处则静,当闹之处则闹,闹与静结合方能彰显课堂教学的本质。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2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读了他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及了100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苏霍姆林斯基将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文字深入浅出,让我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感受体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面我就来粗略地谈一谈看了这些建议之后的三点感想:
一、永不停止阅读的脚步
有句古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们更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如果我们不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就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回答不出学生突发奇想的问题。因此,读书学习能让学生更加亲近我们,也使我们更具有魅力。现在,我所从事的是小学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教学压力。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不仅在智力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创造性极强,经常会问一些老师很难回答的问题。以前听过一句老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继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时刻充实自己。此外,老师向来担任为人师表这一角色,如果我们教师自己就养成了不断学习、不断阅读的好习惯,那么自然会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中强调: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那里会展现出现象的链条,应该让学生努力把握住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的关系,这时候他们就是在受着无可替代的思维训练。当然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这样才会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要让学生产生共鸣,从生活实际中出发,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抓住学生的认识与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的想,有的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充分的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教材与学生认识之间的结合点,以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育孩子必须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只有我们善于倾听才能真正的从心去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工作十分的琐碎,有时会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忽略学生对自己说的话,只是敷衍一句:“好了好了,老师知道了,一会再说!”可当我们真正忙完了,又将这件事给忘了,自然给学生心里造成了一定的阴影,觉得老师并不重视自己说的话。没有从老师这得到一个答复,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了。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必须要理解倾听的意义,并懂得学会倾听。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3
最近,我一直都在认真研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给教师的建议》。其中第17条:教给学生观察,令我在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方面深有启发。原文摘抄如下:
“应当指出,在一些学校里,并没有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做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是把它看做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儿童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
我在教小学生的.时候,就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
学龄初期的观察训练──这是智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物。我发现,低年级儿童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特别是一些新鲜的事物,他们都会睁大了眼睛,仔细去了解、观察与思考。所以,老师如果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的好习惯,对他们的一生都十分受用。
所以,老师要教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的方法,我认为,观察事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可以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也可以从人到物,从整体到局部等等进行观察。在学生写作文时容易出现写的东西相混淆的内容,所以老师要教学生写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才叫由下往上观察事物,在看图写话中教学生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逐步的引导。
二、观察事物要从事物的特点出发。
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与其他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此外,还可写观察了这个事物后自己的所思所想,心中发出的感等。对于低年级儿童,还可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自己对事物的想象表达出来。
三、选择孩子喜欢的东西去观察。
老师不一定非要让孩子观察某一样事物,他们不喜欢,自然是没有趣,写出的内容不一定会很好。可以让孩子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老师规定观察的事物是学生自己喜欢的物,并通过老师自身的言行去发动学生仔细的观察,自然写出的东西会很真实,也很有趣了。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4
这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我第二次认真地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此次读后的感受与第一次的有大不同。第一次是大致地浏览,对作者提出的建议只是有一个大框架的了解;而此次在第一次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研读,对作者提出的建议进行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从中提炼出适合本班级发展的教育理论,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作者在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它们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短短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的字眼,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家庭只有思想同步,行动同步,教育效能才可能同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很早就淡出学生的成长舞台,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工作忙,或文化素质低;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存在偏差……家长们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使学校教育异常艰难。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同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家校沟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感。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而不是仅仅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不关己事。
其次,要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建立班级微信群、博客等,可在上面用心编辑或转发一些教育经典语录或案例故事,无形中对家长起到引导作用;适时转载一些优秀的育儿经,与家长共同分享等。
做好家访工作。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家访,和家长交换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搞好家庭教育。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或座谈会。指导家长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配合学校搞好学校教育,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和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连心桥,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吧!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5
通过学习《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建议》给我打开了心灵之窗。
作为一个新教师,无论是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呢,才能使自己缩小和优秀教师的差距呢?唯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
于老师的这些建议全面的介绍了一个合格而优秀教师的教师自身应该具备的素质。从教师的自身,心理,业务,师德等各个方面给我们莫大的启示。比如说第一条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从一些细节的方面教我们,让我们在乱哄哄的课堂不要发脾气,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刻,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扬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看了这段话,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中犯的错误,暴露了自己的诸多不足。我在今后也要用柔和的目光,鼓励的语言来对待自己的学生。
于老师还说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这一点我要检讨,自己做的不够合格。
切不可让学生看出你的偏爱。这一条我体会很深,因为我在上学的时候自己的老师那种强烈的偏爱让我记忆尤深。我清楚教师的偏爱对学生的冲击力有多大。所以自从加入教师行业以后就努力做到这一点,但做的还不够好,也许是方法不对,我会更加努力,平等的对待学生。
总之,通过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建议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将努力把老师的建议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6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今年寒假,根据柳河县进修学校干训部的要求,我有幸拜读了一本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掩卷回味,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更加崇敬。因为他是在不断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这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能为我们一线教师提出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并给自己带来了对教育的新视点、新启发,启迪自己在现行教育环境下进行更多的思考。100条建议,不能一一谈体会,下面我将结合书本内容就我感触最深的四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的确,做教师的都知道,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课题,教研活动,培训学习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了解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教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取百家之长。我们所教的学科里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二、注意培养学生对你的学科的兴趣
第22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这条建议是值得所有教师思考的点金石。有一次推门听一个年轻教师的课,听完后,由于自己也感觉不好,她向我倾诉:我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当我提笔备课时,除了教材中看到的知识,我的头脑里是一片空白,没有故事、没有材料可以去补充说明我要讲的内容,所以只好照本宣科,课堂就常常陷入一言堂并且沉闷的尴尬状态,您说我该怎么办?我建议她:读书吧,多读书,读与你专业知识相关的好书,积累多了,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是的,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格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只有“读书破万卷”,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那时,你的课堂必然会成为学生向往的神圣殿堂,你的学科就必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
三、科学评价,因材施教
在《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一节中谈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比较大的,书中所述:“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学校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升学率;衡量一个老师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也是升学率。这种要求显然超过了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显得急功近利,特别是对待后进生常常显得急燥。因而教师要在工作中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这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而教师能否做到这点,取决于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只有对教师的评价更科学,而不是唯一的升学率标准,才能吸引教师在教学上自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可是就当前的国情来说,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可作为教师,难道教育评价机制不改革我们就不去改变自己吗?在学习上取得成就,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一条蹊径,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应成为育人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我认为,无论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机制如何,一个有良心的、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该从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做起,更新理念,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依据学生自身的材质来培养学生。
四、做一个真实的人
记得一位教育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有一次去厕所,遇到了自己敬畏的数学老师,才知道原来老师也是要上厕所的。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示,一位严厉的教师,学生可能敬畏你,却很难亲近你、爱戴你。我们和几十个学生相比,不知道的地方很多。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降低学生对你的信任和敬重。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我们有自己的缺点、优点,优势、劣势,这是十分正常的,我们没必要遮遮掩掩。我们可能五音不全,我们可能画画的不好,我们可能舞跳的不好,我们可能没有运动天赋……没关系,我们依然秀给孩子们,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或是那样不足的你,这样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就拉近了许多。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常思考,会使我们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会使我们教育思维的火花越加活跃。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7
刚开学,刘主任就给年轻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看一本好书,写一篇。并介绍了一本好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而自己一直拖着没有去看的原因,并非这本教育经典没有给我冲击和收获,而是因为这本教育经典著作,我只粗略地读了三分之一,所以,不能完整地写下总结和感悟。问为什么没有看完,只能用最不成理由的理由:最近一直都在忙着考试,太忙了,都没有时间去阅读和思考了。真的惭愧,用这样的理由推卸了一本好书;更无比羞愧,作为一名教师,却没有诵读完这本被称为经典的教育著作。
从自己浅浅地阅读中,我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书中给教师提出的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虽然本书记录完成的教育时代已经时隔三十几年,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改革,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准确的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丝毫不显过时。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识字教学应当跟图文紧密结合起来"、"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静静地品味著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最先给我冲击的一条建议。何谓抽象的学生?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学生吗?是的。是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智力程度而设定的同一种阶层的学生、是被教师把所有的都机械地运用到身上的学生……显然,这样的学生是可怜的。老师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可以把教育和教学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学生(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师把所有的学生想象成了同一水平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没有差异性的。其实,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不正是我国古人早已强调的因材施教吗?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让所有学生都在前进。
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我将秉承大师建议中写道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8
"我不习惯于听或者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这决定了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我能承诺其中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强迫。我能容忍自己的每个字都是错的却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这是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引语也许正是这段话打动了我让我迫切地想见识一下这位"另类校长"——郑杰的新锐而独特的真诚建议。
"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教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之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读着这些看似平淡无奇却意蕴深远的文字一种强烈的共鸣感染着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全书这才发现我真正地被这位"另类校长"的"另类"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心门仿佛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友与自己促膝谈心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只是时而会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满口余香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下两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9
"我不习惯于听或者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这决定了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我能承诺其中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强迫。我能容忍自己的每个字都是错的却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这是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引语也许正是这段话打动了我让我迫切地想见识一下这位"另类校长"——郑杰的新锐而独特的真诚建议。
"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教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之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读着这些看似平淡无奇却意蕴深远的文字一种强烈的共鸣感染着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全书这才发现我真正地被这位"另类校长"的"另类"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心门仿佛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友与自己促膝谈心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只是时而会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满口余香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下两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10
刚开学,刘主任就给年轻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看一本好书,写一篇。并介绍了一本好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而自己一直拖着没有去看的原因,并非这本教育经典没有给我冲击和收获,而是因为这本教育经典著作,我只粗略地读了三分之一,所以,不能完整地写下总结和感悟。问为什么没有看完,只能用最不成理由的理由:最近一直都在忙着考试,太忙了,都没有时间去阅读和思考了。真的惭愧,用这样的理由推卸了一本好书;更无比羞愧,作为一名教师,却没有诵读完这本被称为经典的教育著作。
从自己浅浅地阅读中,我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书中给教师提出的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虽然本书记录完成的教育时代已经时隔三十几年,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改革,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准确的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丝毫不显过时。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识字教学应当跟图文紧密结合起来"、"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静静地品味著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最先给我冲击的一条建议。何谓抽象的学生?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学生吗?是的`。是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智力程度而设定的同一种阶层的学生、是被教师把所有的都机械地运用到身上的学生……显然,这样的学生是可怜的。老师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可以把教育和教学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学生(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师把所有的学生想象成了同一水平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没有差异性的。其实,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不正是我国古人早已强调的因材施教吗?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让所有学生都在前进。
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我将秉承大师建议中写道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11
"我不习惯于听或者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这决定了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我能承诺其中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强迫。我能容忍自己的每个字都是错的却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这是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引语也许正是这段话打动了我让我迫切地想见识一下这位"另类校长"——郑杰的新锐而独特的真诚建议。
"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教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之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读着这些看似平淡无奇却意蕴深远的文字一种强烈的共鸣感染着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全书这才发现我真正地被这位"另类校长"的"另类"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心门仿佛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友与自己促膝谈心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只是时而会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满口余香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下两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12
最近,我再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只一次阅读,读后仍使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着《给教师的建议》,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潜能生的转化,我一直认为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事倍功半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敢苟同。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现任教班级中有一名叫吴权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不想学习。我对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一对一地陪做作业,沟通对一些事件的看法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能主动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书中提到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足以移情,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把书中最有用的理论摘抄下来,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掩卷遐思,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仍回荡在我耳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孜孜不倦地拜读,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13
最近,我再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只一次阅读,读后仍使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着《给教师的建议》,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潜能生的转化,我一直认为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事倍功半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敢苟同。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现任教班级中有一名叫吴权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不想学习。我对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一对一地陪做作业,沟通对一些事件的看法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能主动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书中提到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足以移情,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把书中最有用的理论摘抄下来,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掩卷遐思,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仍回荡在我耳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孜孜不倦地拜读,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14
通过学习《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建议》给我打开了心灵之窗。
作为一个新教师,无论是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呢,才能使自己缩小和优秀教师的差距呢?唯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
于老师的这些建议全面的介绍了一个合格而优秀教师的教师自身应该具备的素质。从教师的自身,心理,业务,师德等各个方面给我们莫大的启示。比如说第一条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从一些细节的方面教我们,让我们在乱哄哄的课堂不要发脾气,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刻,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扬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看了这段话,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中犯的错误,暴露了自己的诸多不足。我在今后也要用柔和的目光,鼓励的语言来对待自己的学生。
于老师还说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这一点我要检讨,自己做的不够合格。
切不可让学生看出你的偏爱。这一条我体会很深,因为我在上学的时候自己的老师那种强烈的偏爱让我记忆尤深。我清楚教师的偏爱对学生的冲击力有多大。所以自从加入教师行业以后就努力做到这一点,但做的还不够好,也许是方法不对,我会更加努力,平等的对待学生。
总之,通过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建议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将努力把老师的建议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15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读了他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及了100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苏霍姆林斯基将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文字深入浅出,让我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感受体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面我就来粗略地谈一谈看了这些建议之后的三点感想:
一、永不停止阅读的脚步
有句古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们更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如果我们不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就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回答不出学生突发奇想的问题。因此,读书学习能让学生更加亲近我们,也使我们更具有魅力。现在,我所从事的是小学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教学压力。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不仅在智力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创造性极强,经常会问一些老师很难回答的问题。以前听过一句老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继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时刻充实自己。此外,老师向来担任为人师表这一角色,如果我们教师自己就养成了不断学习、不断阅读的好习惯,那么自然会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中强调: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那里会展现出现象的链条,应该让学生努力把握住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的关系,这时候他们就是在受着无可替代的思维训练。当然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这样才会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要让学生产生共鸣,从生活实际中出发,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抓住学生的认识与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的想,有的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充分的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教材与学生认识之间的结合点,以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育孩子必须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只有我们善于倾听才能真正的从心去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工作十分的琐碎,有时会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忽略学生对自己说的话,只是敷衍一句:“好了好了,老师知道了,一会再说!”可当我们真正忙完了,又将这件事给忘了,自然给学生心里造成了一定的阴影,觉得老师并不重视自己说的话。没有从老师这得到一个答复,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了。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必须要理解倾听的意义,并懂得学会倾听。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篇16
今年暑假阅读了《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这20条建议所凝结的教育智慧犹如我的锦囊妙计,让我对自己应有的态度、应担的责任有了新的认识。
20条建议条条都凝聚着智慧,都是精华,都值得我去用心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今天,我将着重说一下第二条“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带给我的感悟与收获。
在最初的几节课,由于经验的缺乏,我把精力都放在了教学过程上,总是担心自己的课上的完不完整,该讲的知识点有没有漏掉那个,学生能不能听懂,而很少关注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开始不停地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注意坐姿、注意握笔姿势等等。可是又担心:每节课都要用那么多时间来进行习惯养成,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
直到读到《20条建议》中的第二条: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那时我才豁然开朗!教学成绩固然重要,但在那之前一定要先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孩子,更不能在孩子刚进入小学就被落下。
第二条里边的另一句话“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为之”让我想到了《教师的幸福在哪里》中英国教育家赫。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观点:一是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去教育孩子,因为这种时候,很容易把自己的糟糕情绪不经意间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样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孩子会感到莫名的委屈;二是努力营造快乐的'、鼓励性的环境气氛,让孩子们有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和成就感。
三是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因为一个快乐的人将更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则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这一点我特别需要学习,我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每次我会告诉自己:不要生气,要淡定,不可以对孩子们发脾气,可是当我走进教室,50多个孩子对我视而不见,依旧大吵大闹时,什么控制情绪,早就被丢到一边了,我能想到的只有“河东狮吼”。从今天开始,我将学习好好利用我的眼睛,用眼神将他们降服。我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进行表扬鼓励,给他们营造快乐轻松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据说,教师是代表成人世界闯入儿童世界的天使,我们应当试着去顺应儿童的天性,用愉悦温暖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沐浴在爱和赏识中,然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向他们传授知识,相信孩子们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