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我真震撼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那一次我真震撼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那一次我真震撼日记 篇1
那一年暑假,我随父母回到了乡下的爷爷家。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窗子射进几缕晨光,艳阳高挂在蔚蓝的天空。我跟着爷爷穿过村庄泥泞的鹅肠小道,来到一处小山坡。
爷爷是一名花农,有几亩地被他用来种花,其余用来种各种果树。
爷爷带着我看了几块花田,最后来到一块桔子树田,他皱了皱眉头,叹了一口气,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树,说:“这树经不起旱,今年怕是没有好果子收了。”我默默地凝视着那些桔子树,它们的叶子早已有些枯黄,叶子上的脉络显示出来。初生的果子个头很小,而且数量很少,十个手指头数得出来。桔子的果皮干巴巴的,十分粗糙。爷爷伸出手摘了一个个头很小的桔子,递给我,“尝尝。”我撕开果皮,拿出小瓣尝了尝,没有水分,而且还很酸,这干巴巴的果肉仿佛正在诉说着它的无奈。
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台风来临,爷爷匆忙地收了一些花,那些收不及的,台风的袭击使它们面目全非。爷爷摆出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连续几天都闷闷不乐。至于那些桔子树,树干被拦腰折断,熬不熬得住这一季都是未知数。
春暖花开,那些经过台风洗礼的桔树竟然仍屹立着,散发出勃勃生机:新鲜的嫩芽上长出了一个个洁白的花头,中间点缀着金黄的花骨朵,果子胀起来,变得水灵灵的,叶子也重新绽放出该有的绿色。
我默默地凝视着它,我终于明白了它:就算不被人看好、被人忽视,也不应该放弃自己,要努力去展现出最美好的一面。人也是一样,面对巨大的挫折,也不能自暴自弃,应该站起来,重新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让别人重新关注你。那一次,我真的感到了震撼。
那一次我真震撼日记 篇2
春花秋月,夏荷冬梅,自然界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树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震撼。
妈妈是一个爱花之人,家里的阳台上总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有蝴蝶兰、水仙、吊兰、绿萝等等。在众多花草之中,有一盆仙人球默默地呆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被繁花嫩叶遮住了。我也不知道它何时到的我家,不知道是从哪里捡来的,还是买其他花草时的赠品,总之,它就一直这样沉默着,吸引不了任何人的目光,也享受不到阳光雨露的恩泽,有的可能是其它花草的一些施舍。
一天晚上,妈妈突然走进房间,拉着我的手说,“快,我们快去阳台上看花!”阳台上不就那些花么,每天都看得到,有什么好看的。我心里嘀咕着,极不情愿的随着妈妈来到了阳台。突然,我的心不由得为之一震,使劲揉了揉眼睛,没错,我没看错,仙人球开花了。
看着那洁白的花瓣一片片地绽开,淡黄的花蕊不停地颤动,似乎禁不住微风的吹拂,一阵幽香沁入心脾,让人不由得深吸一口气。看着这绽放的花朵,我不禁想到了它那不堪的过去:它就像被父母遗弃的孤儿一样,得不到任何人的爱怜。阳光照射不到它,雨水滋润不到它,就连爱花的妈妈也完全忘记了它的存在,摆弄花草时总是把它忽略掉。如果我是它,定会就此沉沦,既然没人关注,那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吧。我以为它也是和我一样想的,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它并没有放弃,之前的沉默、隐忍都是在为今天的绽放积蓄力量,既然没人看得上我,我就要努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今天,它终于做到了。
我蹲下身默默地注视着它,闻着它的幽香,慢慢思索着。我们的人生不也像这仙人球一样,大部分时间都不被人所重视,甚至是被忽视,但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如夏花般灿烂”,哪怕只有一次机会,也应展现自己的全部美丽。
感谢你,仙人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你,更让我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带给我生命的震撼。
猜你喜欢1:震撼心灵的日记
历史,是民族的烙印。它的每一段过往,纵使残破颓败都应被深深的铭记。
斜阳半落,树影婆娑。几缕余晖,散落在海晏堂的废墟上,宛若燃烧了百年的余烬,把大地染上几许血红。
凋零的紫藤架下,看着周围的断壁残垣与朝圣般的爸爸,“没意思。”我跳跃着,没入这一片乱石中。
脚下一个趔趄。“丫头,这儿可不兴这样玩。”声音醇厚温和。回首望去,一位古稀老人,花白胡须,对襟深蓝长衫,扶住我的手骨节粗大,布满厚厚的老茧,有力而温暖。
“这么闹腾,会惊扰了这儿的美丽的。”
“哪儿美了,就是些破石头。”
“孩子,你不懂……”老人轻轻地摩挲着石柱上光滑的云纹,絮絮叨叨,说起过往。老人姓金,祖上数代都是石匠,为了建造圆明园呕心沥血。“洋鬼子的暴行,这儿毁了,老祖宗的技艺没留住啊……”老人的眼角依稀有泪花闪现。
那一瞬,我仿佛感受到这片断壁残垣有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华美与沧桑。
数年后的隆冬。古韵犹存的京城掩映在风雪之中,隐隐绰绰,宛若京剧一曲,幽咽婉转,穿过悠长的岁月。
记忆的尽头,是一间老店铺。几尊石雕凌乱地堆在角落,简拙古朴。店铺中央是时下流行的明星人物,惟妙惟肖,却没有灵魂。老人走了!
雪依旧“簌簌簌”地下着,圆明园银装素裹,没了平日的喧嚣。再次驻足在紫藤架下,忽然体味到,在此嬉笑、拍照竟是如此的愚昧与不恭。
历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创造的。美与智慧的结晶,应得到传承与发扬,而血与火的伤痕,则更不应被遗忘。
愿旧日的断壁残垣,为我们指明未来的方向。
猜你喜欢2:“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高考满分日记
本文以开头完美、思维深刻而取胜。
文章开头引用老艺术家的话语,并能结合文本分析陈忠实先生的“酣畅淋漓”四字。紧接着用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的语言进行分析,提出华阴老腔之魅力在于那种底蕴和厚重,兼用比喻论证,类似饱含黄土的苍劲,说理方法独到。文章身体准确,挖掘深刻;从老腔魅力出发,上溯传统技艺,并对其进行分析,引用鲁迅与黑格尔的名言,并进行分析,鞭辟入里。行文善用反问,引人警醒:排比反问,平稳过渡。既总结了上文的现状,又引出下文议论。文章思想深刻,贯穿于全篇的是考生对于老腔的思考,是对当世的现象进行的剖析。
“中指咬破当墨水,龙袍扯破当纸张。”当奏着月琴,老艺术家喊出这一句时,裂帛之感透彻心扉,苍凉入耳。陈忠实先生怕是想出了无尽的词语也难形容,才无奈地写下了“酣畅淋漓”四字吧。木凳与木砖,普通到极致的器物,却足有澄净寰宇之能,实发人深省。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民族的”,我想绝不是像象牙塔中的雕逐,而是在苍莽壮阔的历史民间浮沉中产生的魂宝。华阴老腔之魅力也许就在于此,不同于些许流行歌手所唱出的“老腔”,那些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一开口,大四处的不是圆润,而是饱含黄土的苍劲。也恐怕不知在黄土中埋藏了多少时日,才能沾染黄土的浩渺。
老腔超越了其自身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这符号代表的不仅是老腔本身,更代表的是那些在民间艺术家中口耳相传的文化与技艺。前段时间热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给我们指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那些口耳相传的文化与技艺已鲜有继承者。曾听“泥人张”的传人说过:“以前六七岁都是在泥房里培养兴趣的时候,而现在我的孩子哪有这样的时间。”陈忠实先生也在文中坦率地承认自己这个人先前未曾听说过老腔,这是否给我们以警醒?当今之时,是否对外来文化太过注重,而对本民族之继承有所欠缺?是否未能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否古贤的'教诲已被人们默默淡忘?
老腔给人以震撼,固然在于其不同于古典之美的表现形式以及饱含生活气息的美感,更在于此时已鲜有如老腔一般完整的民间传统技艺了。中国走向世界,其根基却正是这些正在流失的文明、世界需要的,不是一个模仿的中国,而是一个继承的中国。黑格尔说:“历史是一堆余烬,而余烬深处有余温。”余温终究是一堆余烬,只有给予适宜的条件,给予它广阔的空间,他才有望重新燃烧,给心灵以安慰,给人们以支撑,给国家已坚实,给世界以温暖。
我们需要为之付出努力,时下流行的未必是最好的,我们需要留下的,是足以留给后世的东西,看看五千年的中华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魂宝与艺术,想想昆曲、京剧;而我们能给后世留下什么?可能我么更愿意看到的是老腔已不再令人震撼,因为令我们震撼的,不仅只有老腔。
老腔令人震撼,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