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2024/08/17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1

在这本书中,第一篇就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写得非常精彩: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来看,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在施教过程中,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就拿传统的讲授法来说,传统教学观念就强调“讲清”、“讲透”,学生听完课,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了;而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用讲授法时,就会注重在讲授过程中,在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适当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向学生介绍大量材料、提供重点信息,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

读了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其实这段话告诉我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到现在为止已实施五年,五年来,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与权威,因而,教师总是板着脸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未经过教师的允许,学生不得发问,不得说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劲讲,“讲清、讲透”,在教师讲清楚的情况下,学生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因为都被老师讲完了。而在新课标中,再三强调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教师要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提问,不怕学生问住自己,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倾听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阅读教学中,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把学生的认识导向正确的思路,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思考。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的结晶。记得在走出师范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师范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而思考便可以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正如威尔逊所说:“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没教几年的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师范里一位导师曾说过:“教书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在大学里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学会创新。教学说透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说到这里,我特别佩服的.一个人是魏书生,首先,他不是正统师范院校,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把生活中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带进了课堂,他的课堂上犹如一股活水,不断涌现出新的智慧。有老师曾抱怨,魏书生的课很难模仿,而我觉得魏书生的课正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完全是随课堂的真实情况而随机迸发的教学智慧,才使得他的课那么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可以轻易学来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语文教学及当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所以从我们跨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不断完善自己师德的征途上启程。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转载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奉献教育,就要努力实践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3

教育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幸福一方社会。教育需要爱,需要责任,作为新教师,更要理解这一点,今天听了于舰主任的报告,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理解师德的意义,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属于道德范畴,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师风是作风行为,言行的概括,它是师德的具体外在的表现。

我县要提高教师师德师风,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遵守《昌图县教师十不准》。目前我县在师德师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缺乏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精神,缺乏上进心和进取精神,行为不端,对工作缺乏爱心和热心。

所以作为新教师,首先要抓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形象。

今天下午听了四位老师的.报告,我深受感动,作为教师,他们无疑是出色的,他们真正做到了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任。他们帮助许多辍学的学生重返课堂,让学生成人成才。他们用行为感动了自己的学生,是学生铭记不忘。这才是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他们大公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向那些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教师致敬,向坚持在偏远山区担当教学工作的教师致敬。有了你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4

前几天上朋友家玩,朋友给我介绍了一本由曲莉梅老师写的《爱心托起明天》这本书。拿回家认真拜读之后,受益匪浅。这本书写到了曲老师20xx年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结晶,也写到了,曲老师实践“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生动记录。

曲莉梅老师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始终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她热爱教育事业,并把这种热爱之情化成思想上的高追求。她始终坚持实施“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工作及其勤勉、尽职尽责、教育艺术精湛,受到了全校教师乃至社会的敬佩和高度赞扬,是当代教师当之无愧的楷模。

多年来,曲莉梅老师始终坚持在一线做班主任工作。

她沉醉于做学生的德育工作,用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作为繁琐的学生工作的力量,她身正为范,创造性地工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不论什么样的班级,曲莉梅老师接手后,都能很快地形成民主、和谐、快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极强的班风;什么样的学生在曲老师的教导下都会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变成作风严谨,性情活泼,积极上进,又具个性的、视集体荣誉为第一重要的学生。因此,学生、家长一直把曲老师做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作为幸运之事。

为什么曲莉梅老师会有如此出色的教育效果?认真拜读了曲老师的《爱心托起明天》,我深深的体会到,成功来源于曲老师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到了极致;来自于她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很强的研究能力;来自于她真正做到了德育工作中难之又难的“因材施教”,而这一切的`核心来自于她对学生的慈爱之心。实验二小的老师们都由衷地说,曲老师是获得“以爱育爱”理念真谛的人,他们从来没有看到曲老师对学生有过任何急躁的行为。她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将对学生一生做人的培养渗透在每一件小事当中,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爱生如爱子。

爱是一种理解,一种信赖,一种尊重,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及交流,它是人类永恒的主体,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教师来讲,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教师用真挚的情感爱孩子的过程,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得到展示与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理解爱、体验爱、付出爱,孩子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得到升华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在真正意义上爱孩子,才会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自己人生的价值,进而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对教师来说不仅是职业,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风险,更是一种获取――获取生命的意义、获取人生的快乐、获取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爱是情感,爱是能力,爱是艺术,爱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行为。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5

教育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幸福一方社会。教育需要爱,需要责任,作为新教师,更要理解这一点,今天听了于舰主任的报告,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理解师德的意义,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属于道德范畴,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师风是作风行为,言行的概括,它是师德的具体外在的表现。

我县要提高教师师德师风,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遵守《昌图县教师十不准》。目前我县在师德师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缺乏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精神,缺乏上进心和进取精神,行为不端,对工作缺乏爱心和热心。

所以作为新教师,首先要抓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形象。

今天下午听了四位老师的报告,我深受感动,作为教师,他们无疑是出色的,他们真正做到了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任。他们帮助许多辍学的学生重返课堂,让学生成人成才。他们用行为感动了自己的学生,是学生铭记不忘。这才是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他们大公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向那些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教师致敬,向坚持在偏远山区担当教学工作的教师致敬。有了你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6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所以从我们跨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不断完善自己师德的征途上启程。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转载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奉献教育,就要努力实践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所以从我们跨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不断完善自己师德的征途上启程。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转载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奉献教育,就要努力实践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9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10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11

教育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幸福一方社会。教育需要爱,需要责任,作为新教师,更要理解这一点,今天听了于舰主任的报告,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理解师德的意义,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属于道德范畴,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师风是作风行为,言行的概括,它是师德的具体外在的表现。

我县要提高教师师德师风,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遵守《昌图县教师十不准》。目前我县在师德师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缺乏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精神,缺乏上进心和进取精神,行为不端,对工作缺乏爱心和热心。

所以作为新教师,首先要抓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形象。

今天下午听了四位老师的报告,我深受感动,作为教师,他们无疑是出色的,他们真正做到了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任。他们帮助许多辍学的学生重返课堂,让学生成人成才。他们用行为感动了自己的学生,是学生铭记不忘。这才是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他们大公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向那些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教师致敬,向坚持在偏远山区担当教学工作的教师致敬。有了你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12

在这本书中,第一篇就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写得非常精彩: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来看,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在施教过程中,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就拿传统的讲授法来说,传统教学观念就强调“讲清”、“讲透”,学生听完课,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了;而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用讲授法时,就会注重在讲授过程中,在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适当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向学生介绍大量材料、提供重点信息,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

读了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其实这段话告诉我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到现在为止已实施五年,五年来,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与权威,因而,教师总是板着脸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未经过教师的允许,学生不得发问,不得说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劲讲,“讲清、讲透”,在教师讲清楚的情况下,学生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因为都被老师讲完了。而在新课标中,再三强调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教师要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提问,不怕学生问住自己,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倾听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阅读教学中,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把学生的认识导向正确的思路,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思考。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的结晶。记得在走出师范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师范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而思考便可以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正如威尔逊所说:“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没教几年的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师范里一位导师曾说过:“教书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在大学里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学会创新。教学说透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说到这里,我特别佩服的一个人是魏书生,首先,他不是正统师范院校,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把生活中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带进了课堂,他的课堂上犹如一股活水,不断涌现出新的智慧。有老师曾抱怨,魏书生的课很难模仿,而我觉得魏书生的课正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完全是随课堂的真实情况而随机迸发的教学智慧,才使得他的课那么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可以轻易学来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语文教学及当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13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

刚看几页,才发现自己的浅薄。玫瑰与爱情其实没有一点关系。玫瑰只是窦桂梅教师的网名而已。这本书中,“玫瑰”,怎么会和在别人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书读下去,被它深深地打动了。

书中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有些时候,你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是的,我们有些时候对学生往往缺乏真正的尊重和关心,许多班级的墙上小红花,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可是对于方框后面没有这些小红花小红旗的学生来说,则恰恰是他们难堪的记录。给他们的心灵埋下痛苦。适得其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仅要有爱,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一切,我们会因感恩而更加美丽。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总而言之,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是有价值的教学,是生机勃勃的教学,也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作业一名英语老师,我在形成自己特独的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内心”放进教学中去。如果说自己以前还是“机器人”,那么,现在的我,正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风格。

我相信凭着我对教育、对学生和对自己生命的热爱,竭尽全力,我会让自己的课堂,拥有风格、放出光彩。

托起明天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1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所以从我们跨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不断完善自己师德的征途上启程。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转载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奉献教育,就要努力实践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