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07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十月份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以有效性教学为目的的读书月活动,我们忙里偷闲,静心书桌,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记得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1、学案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是过去单一的传统接受式,而应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接受学习并举。物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物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课前为学生编好自主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 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

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本周二我参加了我们二七区首届“多彩课堂文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听教研室王丽娟副主任的讲座及两位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我从中受益匪浅。

我知道了所谓“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导学案的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会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尝试导学案,希望可以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十月份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以有效性教学为目的的读书月活动,我们忙里偷闲,静心书桌,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记得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1、学案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是过去单一的传统接受式,而应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接受学习并举。物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物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课前为学生编好自主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

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本周二我参加了我们二七区首届“多彩课堂文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听教研室王丽娟副主任的讲座及两位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我从中受益匪浅。

我知道了所谓“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导学案的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会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尝试导学案,希望可以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学习目标能力训练复习旧知探究新知目标检测小结提升,这是我校探究实行的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通过对“导学六步”理论体系的一次次学习,通过我校教研组集体学习和领导对“导学六步”精彩的解读,使我对“导学六步”有了更深的体会。

“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叶圣淘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基础性前提,也是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的应有素质。通过“引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学生能够自觉地超前学习。首先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因而教师首先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其次把课堂上里的教室空间还给学生,一把交流空间还给学生,座位应取8-10人一小组,以“围座”的会议形式摆放,以便于小组内的“小交流”;二是活动空间还给学生,不要把学生拘礼在小组内的座位上,若遇到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下位)到其他小组寻求帮助。以便于小组间的“大交流”。这样许多学生有了锻炼自己胆量和口才的机会,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互学互议中,学生的认知相互交换,智慧相互启迪,情感相互共鸣,不仅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还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没有分工就没有合作。为此在课前将小组分工表在课前发给每组的组长,由组长进行分工,表格里的角色由个人向组长申报或由组长指定(各种角色组内可以采取轮换制,教师不要参与角色的指令性分工,大胆地交给组长去组织),角色有主讲人、抄题人、教具粉笔擦黑板、质疑人员、拓展人员、总结发言人等。展示前由组长分工到人,并填写好“交流展示小组分工表”。必要时还要确定好发言顺序。

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相互交流信息,增强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学会多角度的侧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懂得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提出新见解。

“导学六步”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导学六步”能从教学模式上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避免满堂灌现象。因此,在六环节导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都坚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要突出善导。

“导学六步”的关注性体现在教师备课方式的改变上,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战式培训上,体现在导学案的科学预设上,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上。最为主要的是体现在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同时也关注了学困生的发展问题,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困生重拾信心,转变了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

总之,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合作竞争的环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7

这学期,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导学案,通过学习,我对导学案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作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冲突。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改变原先的上课模式,“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设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字的功能。

我认为,“导学案”的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如果在设计问题,设定预习量,连贯导学环节上不能体现导学案的特点,那么导学案就成了学生变了味的预习作业。

总之,以“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我想,如果能认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习导学案,认真做到以学当教,当堂达标。

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再则“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出现的行为。“说”,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出与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而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的培养壮大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推动课改进程,我于11月18日参加了我州举行的湘西自治州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感受很深。

研讨会开幕式上听取了州教科院副院长宋泱院长的讲座,使我知道了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特征、高效课堂的标准、高效课堂的'三个“量”和三个“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及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编写导学案时,我将围绕这些来编写。

开幕式结束后,我们又去吉首市八小现场观摩研讨。在八小,我见识到了两堂高效的导学课,课堂上,教师把学习的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子互学、小组促学、师生释疑的方式来学习。在这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而且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而教师又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体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这是我从教以来所见到的最优秀的语文课。

现场观摩后,我多么希望快点回到学校,把我所见到的和听到的讲给我校其他教师,同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当然要运用一篇完美的导学案上好一堂高质高效的导学课,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但无论条件怎样艰苦,工作难度怎样大,我都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十月份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以有效性教学为目的的读书月活动,我们忙里偷闲,静心书桌,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记得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1、学案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是过去单一的传统接受式,而应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接受学习并举。物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物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课前为学生编好自主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 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

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的关键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

3.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4.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各种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达到 “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通过学案的情境素材呈现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无疑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良好途径。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 、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语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第四,引导

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使用导学案研究,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种挑战,经过一段时间对导学案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及时练习,加强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才能加深记忆。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

六、重视师生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下体会。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有助于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而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的培养壮大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推动课改进程,我于11月18日参加了我州举行的湘西自治州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感受很深。

研讨会开幕式上听取了州教科院副院长宋泱院长的讲座,使我知道了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特征、高效课堂的标准、高效课堂的三个“量”和三个“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及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编写导学案时,我将围绕这些来编写。

开幕式结束后,我们又去吉首市八小现场观摩研讨。在八小,我见识到了两堂高效的导学课,课堂上,教师把学习的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子互学、小组促学、师生释疑的方式来学习。在这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而且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而教师又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体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这是我从教以来所见到的最优秀的语文课。

现场观摩后,我多么希望快点回到学校,把我所见到的和听到的讲给我校其他教师,同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当然要运用一篇完美的导学案上好一堂高质高效的导学课,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但无论条件怎样艰苦,工作难度怎样大,我都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效率已刻不容缓。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目前,很多学校都在推行导学案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下面就导学案谈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1、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3、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二、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导学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要编写使用导学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理解,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充实,而且还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大家紧紧地捆在一起,发挥着团体的作用,形成团队精神。

五、导学案使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的予以强调,并不作任何指导,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读读课本,大体的浏览一遍明天的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所以预习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而导学案要求教师在预习环节设计预习指导、预习要求、预习检测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预习检测,为二次备课、上课提供依据,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总之,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我县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年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有一年多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还到荥阳去学习使用导学案的经验。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

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的关键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

3.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4.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各种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达到 “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通过学案的情境素材呈现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无疑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良好途径。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 、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语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第四,引导

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使用导学案研究,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种挑战,经过一段时间对导学案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及时练习,加强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才能加深记忆。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

六、重视师生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这学期,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导学案,通过学习,我对导学案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作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冲突。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改变原先的上课模式,“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设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字的功能。

我认为,“导学案”的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如果在设计问题,设定预习量,连贯导学环节上不能体现导学案的特点,那么导学案就成了学生变了味的预习作业。

总之,以“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我想,如果能认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习导学案,认真做到以学当教,当堂达标。

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再则“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出现的行为。“说”,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出与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