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2024/09/09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7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弟子规》等课程。教授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早早培养起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相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

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2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三、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

四、学习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道德的培养

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因子,几千年来,人们一切生命活动,皆以其为基础。“内修外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就死其犹未悔”等等。这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自身品格,有着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3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来,老人是特别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难道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做到顺呢?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但是咱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累赘,他们是我们的宝贝。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4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7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弟子规》等课程。教授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早早培养起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相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

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5

经过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培训,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礼。无论是蔡礼旭老师、钟茂森博士的"孝"主题讲座,还是肖陈颖老师的运用弟子规来教育感化学生,无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灵得到了净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让我在听讲座的同时,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颜。

在几位名师的讲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专题讲座。肖老师亲切、大方,还有那发自内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带入了她的讲述中。肖老师体态优美,语言流畅,讲话速度比起一般语速要慢些,却显得更加稳重,脸上始终面带笑容,让听课的人心里很舒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这样面带笑容上课,学生一定也会感觉上课是种享受吧。

肖陈颖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率先用《弟子规》教学法,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爱与感恩,使得孩子们的道德素质与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虽然肖陈颖老师讲述的是如何用弟子规来教育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在听了讲座,重新拜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后,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女儿,一个老师的深刻的反思。

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肖老师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话真是一点也不错。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快速的节奏和浮躁的氛围,不仅让学生也让我们老师内心不再是那么沉静。尤其是在中职学校中任教,由于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课堂秩序不尽如人意。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忽视学生成长和在教学工作中懈怠的借口。我原来在教学中总是容易“三分钟热度”,在刚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但时间长了,当学生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的时候,就会心生懈怠,只重视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做班主任工作时,一开始也是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但当学生一再犯错时就容易失去耐心。“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现在明白了,我就是缺乏对学生的一份真正的爱心。没有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今后我一定要在这一方面努力改进,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自信的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败。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像肖老师说的,教育学生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则。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下,只要我们用心、用行动去做每一件事,不仅仅能让我们的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会培育出许多有幸福感的孩子。而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做一个真正幸福的教师,让我们把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培育成幸福的孩子!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6

在学校领导对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下,在路老师的率领下。我有幸于5月23日到5月27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学习受益颇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知识。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如下: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7

在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欣赏越来越少,大家的生活都充斥着忙碌,休息时也是玩手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几乎没有,为了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你从韶山水田的黄色的阡陌上走来;你从安源煤矿的黑色的巷道里走来……你从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走来;你从顿失滔滔的大河上下走来……”随着大屏幕上著名朗诵家殷之光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人民万岁》的朗诵,由聊城同心国学院主办的聊城市市级培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拉开了帷幕。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会,通过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聊城市教育局哈宝泉局长作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报告。哈局长从文化力量推动复兴、文化魅力助力复兴、文化自信实现复兴三个板块深入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与魅力,他声情并茂的讲演博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在场教师从哈局长的讲解了解到了经典国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了古典文学、中华文学的源远流长。哈局长深入浅出地引导着我们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传统文化血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到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从无远弗界的远大志向到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到止于至善的厚德载物;从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福祸相依的辩证智慧到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哈局长特别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浓烈民族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博大胸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关心民众疾苦的体贴之情等优秀传统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后依然光彩依旧,熠熠生辉。

三个小时的讲课,哈局长思维清晰,见解独特,字字铿锵,中间没有休息,现场座无虚席,老师们的视线都被哈局长的精彩讲座深深吸引住。

传统文化,深邃如江海,滋育华夏,恰似“江河万古流”;传统文化,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正如“光焰万丈长”;传统文化,高妙如山川,丰富生活,好比“黄钟大吕金声玉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传统文化丛林中漫步,在传统文化长河里凌波,在传统文化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最美好的教育诗篇,描绘出山青水秀、欢声笑语的画卷,成就清新高尚的人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听,诗经论语、诸子百家、唐风宋韵、元曲清梦……走进传统文化,感受家国情怀……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为推动民族复兴增砖添瓦,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8

在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欣赏越来越少,大家的生活都充斥着忙碌,休息时也是玩手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几乎没有,为了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你从韶山水田的黄色的阡陌上走来;你从安源煤矿的黑色的巷道里走来……你从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走来;你从顿失滔滔的大河上下走来……”随着大屏幕上著名朗诵家殷之光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人民万岁》的朗诵,由聊城同心国学院主办的聊城市市级培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拉开了帷幕。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会,通过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聊城市教育局哈宝泉局长作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报告。哈局长从文化力量推动复兴、文化魅力助力复兴、文化自信实现复兴三个板块深入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与魅力,他声情并茂的讲演博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在场教师从哈局长的讲解了解到了经典国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了古典文学、中华文学的源远流长。哈局长深入浅出地引导着我们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传统文化血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到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从无远弗界的远大志向到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到止于至善的厚德载物;从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福祸相依的辩证智慧到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哈局长特别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浓烈民族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博大胸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关心民众疾苦的体贴之情等优秀传统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后依然光彩依旧,熠熠生辉。

三个小时的讲课,哈局长思维清晰,见解独特,字字铿锵,中间没有休息,现场座无虚席,老师们的视线都被哈局长的精彩讲座深深吸引住。

传统文化,深邃如江海,滋育华夏,恰似“江河万古流”;传统文化,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正如“光焰万丈长”;传统文化,高妙如山川,丰富生活,好比“黄钟大吕金声玉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传统文化丛林中漫步,在传统文化长河里凌波,在传统文化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最美好的教育诗篇,描绘出山青水秀、欢声笑语的画卷,成就清新高尚的人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听,诗经论语、诸子百家、唐风宋韵、元曲清梦……走进传统文化,感受家国情怀……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为推动民族复兴增砖添瓦,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9

观看陈大慧老师讲的《中国传统文化圣贤教育》后,感触很深,同时也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观看,重新接受圣贤教育,重新认识人类的瑰宝——中华传统文化,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帮助今天的人们,认清楚、想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把已经混乱和颠倒的,善恶、是非、美丑、智愚的标准,通通纠正过来。

在影片中陈老师讲到《三字经》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会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很少。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个人性,那个天性,那个人性是本善的,本来就是善的。善是什么呢?纯净纯善,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与生俱来就这样。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杯清水,无色,无颜色,无味,无味道,无嗅,也无这个气息,没有气味。透明的,这就像人性一样。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样的我们,现在却面临着重重“污染”,翻开报纸,打开网页,天天充斥着我们视野的是:一件件罪恶的事件,一段段见不得光的丑闻,扭曲的价值观,罪恶的金钱观,老无所依,少无所养。为什么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现在人们,精神文化却如此的可怕。陈老师讲到“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让他保持他这个纯善的人性的话,他那个刚出生的时候、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变了,特别是传统文化匮乏的今天,人们脱离了圣贤教育,抛弃了世界观、价值观,放纵了自己,丢失了本性。受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周围的朋友,周围人的错误的价值观、不道德的价值观的影响,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会噬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人们更应该接受圣贤教育,改变自己的错误价值观与自私自利,多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并且要抛弃一切杂念,真正的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这一过程并不难,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接受正确圣贤教育,抛弃太多的物欲和金钱观,一旦这教育恢复,实现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绝对不难。现在的人欲望太重,每一个人都欲望炽热,完全糊涂了,欲望把我们的心给包裹住了,像厨房里的灯泡一样,被油烟熏黑了,到最后到厨房开灯跟没开灯一样了。所以我们要擦灯泡,先擦自己的灯泡,和谐自己的身心,擦一点亮一点,最后身心就光明了,一切罪恶、不和谐全都消失了。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0

感谢院长给我们提供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感谢全院职工在我们学习期间辛勤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下面汇报一下9天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一、各位老师、义工从自身实践和落实传统文化,示范作用好。使每位学员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了学习的榜样,如鞠躬、吃素、讲话随和等。大福地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体会。

50多岁了,在部队25年的时间,接受过党和军队不少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回想起来,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但社会上和军队内部有的现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当的越大,这些理论学习的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高,可贪腐的就越严重,可以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背离。

自己也变得麻木,说麻木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思空见惯,从当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视,甚至随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对坏的社会风气默认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占点国家的便宜了,比如说:在部队医院,酒精、棉球、胶布开始需要什么拿什么,没有感觉到。

但通过短短九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了很大的触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受益:一是人不管学多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如果潜意识里(思想深处)不扎根,是无济无事的。这次学习深入了灵魂,对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深信无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今后必将深入学习和理解、传播,不断去落实。二是太上感应篇对我的警示力,“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通过几天来几位大师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和果报,(好的果报感恩党和政府好的政策对家人和自己的护佑、听家长老师的话得好报;听党的话得好报,不听放任自己则有坏的果报)深有感触,对父母、生灵、圣贤必需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有缘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证。

三、做践行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再做,不在说。

一是自己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播种福田。

二是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是除正恶,不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除不作恶。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1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我们应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真正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足中华文化根脉,唤醒文化基因。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意义,立足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着眼于世界大势,让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密切结合。文化是软实力,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对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等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建设和党性修养起着借鉴和启示作用。现实中出现的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警示我们,必须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发扬光大。

传承创新中华文脉,肥沃文化土壤。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作用、影响要有新认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立竿见影的“神丹妙药”,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在“十三五”期间,首先要做好传承的文章。要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着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普及推广和传承保护,推动形成整体推进的战略态势。比如,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礼、义、廉、耻“四维”是我国古代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我们要在筛选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其次,要做好创新的文章。文化随着时间的更迭,不断地延续和衍进,进而形成新的传统。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为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力。要让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让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人接轨,提升当代人的生命认识和精神境界。我们要大力创造文化的新的当代表达形式,借助大众传媒和现代传播技术以求繁荣和发展,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2

在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欣赏越来越少,大家的生活都充斥着忙碌,休息时也是玩手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几乎没有,为了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你从韶山水田的黄色的阡陌上走来;你从安源煤矿的黑色的巷道里走来……你从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走来;你从顿失滔滔的大河上下走来……”随着大屏幕上著名朗诵家殷之光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人民万岁》的朗诵,由聊城同心国学院主办的聊城市市级培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拉开了帷幕。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会,通过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聊城市教育局哈宝泉局长作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报告。哈局长从文化力量推动复兴、文化魅力助力复兴、文化自信实现复兴三个板块深入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与魅力,他声情并茂的讲演博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在场教师从哈局长的讲解了解到了经典国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了古典文学、中华文学的源远流长。哈局长深入浅出地引导着我们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传统文化血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到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从无远弗界的远大志向到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到止于至善的厚德载物;从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福祸相依的辩证智慧到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哈局长特别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浓烈民族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博大胸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关心民众疾苦的体贴之情等优秀传统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后依然光彩依旧,熠熠生辉。

三个小时的讲课,哈局长思维清晰,见解独特,字字铿锵,中间没有休息,现场座无虚席,老师们的视线都被哈局长的精彩讲座深深吸引住。

传统文化,深邃如江海,滋育华夏,恰似“江河万古流”;传统文化,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正如“光焰万丈长”;传统文化,高妙如山川,丰富生活,好比“黄钟大吕金声玉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传统文化丛林中漫步,在传统文化长河里凌波,在传统文化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最美好的教育诗篇,描绘出山青水秀、欢声笑语的画卷,成就清新高尚的人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听,诗经论语、诸子百家、唐风宋韵、元曲清梦……走进传统文化,感受家国情怀……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为推动民族复兴增砖添瓦,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3

我们课题组开展的题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现在我们将近期研究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的一句话:“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本阶段我们研究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强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个原则。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时,应该让学生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汉字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能说会写也是小学语文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标准。同时,汉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低年级中,教师可以讲解诸如“日”“月”“羊”“火”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结构和演变过程。在高年级阶段,则可以结合字形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护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国古代人所称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坛,这个神坛就是社稷,如果社稷变了,那么国家也就没了。由此,社稷一词在后来就与国家具有相等的含义。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可以整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小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的因素,在节日当天进行教授。在教授时还可以加入相关道具,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小学课文《北京的春节》和《看花灯》两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现场带上花灯,让学生猜灯谜,也可以带上笔墨,让学生自己编词造句书写春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提升了对课堂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师应引导发挥好学生的诵读特长,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通过读诵经典可以最直接地让学生产生对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据笔者的观察,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导致学生反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厌恶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引入了唱诵式的读经方法,通过将诗歌编成一首首歌曲,让学生更加喜欢读经,也更容易记诵。例如,在教授古诗《十五夜望月月》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历史上还有哪些诗人写过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他们的诗词选取的是什么景物?中秋节人们一般都会表达怎样的思绪?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教学,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诗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再引领学生走出诗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想。既锻炼了学生的品析诗文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针对本阶段研究的一点感悟,接下来的研究,我们会本着上述留个原则,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继续开拓进取!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4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庭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把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5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7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弟子规》等课程。教授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早早培养起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相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

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6

在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欣赏越来越少,大家的生活都充斥着忙碌,休息时也是玩手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几乎没有,为了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你从韶山水田的黄色的阡陌上走来;你从安源煤矿的黑色的巷道里走来……你从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走来;你从顿失滔滔的大河上下走来……”随着大屏幕上著名朗诵家殷之光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人民万岁》的朗诵,由聊城同心国学院主办的聊城市市级培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拉开了帷幕。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会,通过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聊城市教育局哈宝泉局长作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报告。哈局长从文化力量推动复兴、文化魅力助力复兴、文化自信实现复兴三个板块深入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与魅力,他声情并茂的讲演博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在场教师从哈局长的讲解了解到了经典国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了古典文学、中华文学的源远流长。哈局长深入浅出地引导着我们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传统文化血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到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从无远弗界的远大志向到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到止于至善的厚德载物;从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福祸相依的辩证智慧到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哈局长特别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浓烈民族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博大胸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关心民众疾苦的体贴之情等优秀传统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后依然光彩依旧,熠熠生辉。

三个小时的讲课,哈局长思维清晰,见解独特,字字铿锵,中间没有休息,现场座无虚席,老师们的视线都被哈局长的精彩讲座深深吸引住。

传统文化,深邃如江海,滋育华夏,恰似“江河万古流”;传统文化,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正如“光焰万丈长”;传统文化,高妙如山川,丰富生活,好比“黄钟大吕金声玉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传统文化丛林中漫步,在传统文化长河里凌波,在传统文化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最美好的教育诗篇,描绘出山青水秀、欢声笑语的画卷,成就清新高尚的人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听,诗经论语、诸子百家、唐风宋韵、元曲清梦……走进传统文化,感受家国情怀……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为推动民族复兴增砖添瓦,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