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21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

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

“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10月15号—18号,我参加了临沂市思品优质课评比及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我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次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从课堂教学的精彩展示到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不成熟的,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但是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

针对本次学习和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动听悦耳的教学语言能引领学生联系身边生活案例,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根据自己学习的新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重组与加工的能力,使教学材料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也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掌握知识提升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课上老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总是被牵着走,完全没有主动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的开拓,也影响了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听了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后,让我茅塞顿开。给与学生思维的空间,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也锻炼了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三、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评价。

以往的课堂老师们的评价很少,而且语言单一,往往吸引不住学生,特别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评价就更少了。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弱,从而不利于教学的实施。如果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从而会使整个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教学语言的使用都有助于教学的实施,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了,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老师上课也会很轻松。

四、要进一步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可是,怎样才能传道、授业、解惑?我觉得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倘若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总是不能很快准确地回答,那么,我们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下降了。因此,平时要多“充电”,不光只读本专业的书,应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渐渐丰厚起来,这样,面对学生时,我们就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学生见你知识渊博,自然就会佩服你,他一佩服你,自然就会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学科的学习上。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开辟新教法,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是每一个教师终身的事,政治教师更不例外,我们要经常反思,形成“反思—–教学—–再反思—–再教学”这样一个教育链条,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我们的教学品位。我认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自己当前急需努力的方向。

五、要让学生“动”起来

动心---学生的心灵触动,情感教育不是最后设计一个环节去进行专门的情感教育,应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或者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设计中,给学生恰当的评价,恰当的鼓励,避免评价太单一,可以抓住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进行评价。

思维灵动--材料的选取新颖,要与时俱进,形式多样,有情景剧,小品,问题设置要有梯度,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有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过于迂回

有效的活动--能有效拉近学生跟教师的距离,学生跟教材的距离,有一位老师设置了一个活动:假如你是联合国的代表......在经历了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松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话可说。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体会,以后我会不断的学习,脚踏实地,明确目标,,取长补短,认真分析,不断总结,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使我的课堂教学氛围轻松而又愉快。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职业幸福源自何处?这一次去参加思品高效课堂构建成果交流会感悟很深,回想我的课堂教学只所以没有享受到职业幸福,是因为存在如下错误观念。

1、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视为基础知识的障碍。

2、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错误认识,课改开始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不用教材教,自己可以不用教材教,可以随意打乱教材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可以随意增删教材内容。

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使学生没有幸福成长,自己没有职业幸福感。

教育就是引导,引导必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形式要做到活泼,做到学生喜闻乐见,切忌简单生硬和形式主义。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是能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老师,强迫学生背划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可能成长为合格的老师,也不可能成长为大师。市教研室陈老师给思想品德下了这样的定议:思想品德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人文课程。

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基础。人是有情感、有内心世界的。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下。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基础,正确的思想就没有基础,良好的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所以作为人文学科角度我们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以,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是把育人放在首位的课堂,而不是知识本位,名师绝不会逼学生死记硬背的。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会把课堂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前或课后。

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首先,要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支撑,从知识教学转向德育教学,做到德育无痕。还要有人格魅力支撑,要有宽广的知识和胸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其次,还要有一片爱心。精心打造每节课。深入钻研教材,保证教学效果。创造性使用教材。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景。建立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

这是本人这次学习的一点感悟,也许很幼稚可笑。恳请各位领导及同行批评指正,敬请评论。谢谢!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本人在这次的新课程培训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一 、课程设置的变化。

课程模块是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思想政治》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共8个学分。思想政治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选修课程是为满足所有学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需要提供的相关课程,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课程模块和选修Ⅱ课程模块。

二、 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必修模块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教什么”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第二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的行为动词,如辨析、归纳、比较、评述、感受等等。综合探究作为必修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设定必要的教学时数。第三是“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提示与建议”的内容来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课程中没有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要求给予重视;二是活动建议,即根据相应的内容目标,提出开展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如撰文、讨论、讲演、辩论、调查、设计等等。这说明新课程的内容调整并不仅仅反映在建构思路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教学总量的控制上。对此,新课程对教学总量的控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知识点的增减上,而是通过“内容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做出了程度和范围的限定,包括要求的侧重不同、难易不同、详略不同。也就是说,实际上降低或限定了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必修课实验教学的初期一定要更新观念,克服现行课程教学时数所带来的惯性,积极主动有目的的控制好教学总量。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教学受到多元价值取向、多渠道信息来源。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

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表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探索、形成方法、主动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面对新课改形势下出现的问题,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者,我有以下体会:

一、充分树立政治教学新理念,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调适心理的过程。这种心理,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近几年,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②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③、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这显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思想政治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

三、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①.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

②.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

③.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信,新课程实施以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将充满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发生可喜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一定能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这段时间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的学习,聆听专家的讲解,学习专家的智慧,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因此而倍加珍惜。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的体会感悟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操作。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有变动,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新课标改动的内容魏云桂老师专门给我们谈到一些,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真正要想领悟其精神还必须下功夫认真解读。

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在新课程标准有专门的活动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视频、图片、音乐等直观性教学模式为课堂增光添彩!

3、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师生平淡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同时要始终遵循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标准评价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

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客观上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四点感悟。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渐渐的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过去我们把她过于功利化,一切以分数来说话也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我猜想学生的心扉会慢慢向老师敞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探讨学习问题、分享点滴快乐。“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时我的座右铭,我相信我也会“因新课程标准而感到幸福”。以后我也每天都问问自己:今天,你按照新课程标准做了吗?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

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

“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根据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中,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坐、立、走的录像,再请特约嘉宾--民警叔叔现场表演各种队列和规范的坐、立、走的姿势。然后在民警叔叔的示范下,讨论分析坐正、立直、走稳的基本要领,最后通过练习模仿、个别指导、小组比赛、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又如教《我换牙了》一课,如何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呢?在课堂中教师先出示牙模型,请同学上来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其他同学朗诵儿歌“小牙刷,手中拿,顺着牙缝上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到,牙齿洁白我欢笑!”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掌握了刷牙的正确方法,而且增强了趣味性。

四、体验生活过程,巩固学习兴趣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感受到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让我们对残疾人献上爱心吧!又如《关心老人》一课,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开展“我关心爷爷奶奶”活动,模仿给老人们梳头、端水、捶背、过马路等,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关心老人给老人们带来的快乐,巩固了学习的兴趣。在《春天来了》一课,我给学生设计的“找春天”活动,让学生从身上找、在家里找、去大自然中,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要以育人为目的,提高国民素质为核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通过这段时间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的学习,聆听专家的讲解,学习专家的智慧,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因此而倍加珍惜。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的体会感悟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操作。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有变动,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新课标改动的内容魏云桂老师专门给我们谈到一些,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真正要想领悟其精神还必须下功夫认真解读。

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在新课程标准有专门的活动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视频、图片、音乐等直观性教学模式为课堂增光添彩!

3、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师生平淡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同时要始终遵循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标准评价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

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客观上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四点感悟。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渐渐的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过去我们把她过于功利化,一切以分数来说话也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我猜想学生的心扉会慢慢向老师敞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探讨学习问题、分享点滴快乐。“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时我的座右铭,我相信我也会“因新课程标准而感到幸福”。以后我也每天都问问自己:今天,你按照新课程标准做了吗?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本人在这次的新课程培训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一 、课程设置的变化。

课程模块是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思想政治》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共8个学分。思想政治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选修课程是为满足所有学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需要提供的相关课程,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课程模块和选修Ⅱ课程模块。

二、 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必修模块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教什么”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第二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的行为动词,如辨析、归纳、比较、评述、感受等等。综合探究作为必修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设定必要的教学时数。第三是“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提示与建议”的内容来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课程中没有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要求给予重视;二是活动建议,即根据相应的内容目标,提出开展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如撰文、讨论、讲演、辩论、调查、设计等等。这说明新课程的内容调整并不仅仅反映在建构思路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教学总量的控制上。对此,新课程对教学总量的控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知识点的增减上,而是通过“内容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做出了程度和范围的限定,包括要求的侧重不同、难易不同、详略不同。也就是说,实际上降低或限定了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必修课实验教学的初期一定要更新观念,克服现行课程教学时数所带来的惯性,积极主动有目的的控制好教学总量。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教学受到多元价值取向、多渠道信息来源。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

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表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探索、形成方法、主动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这段时间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的学习,聆听专家的讲解,学习专家的智慧,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因此而倍加珍惜。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的体会感悟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操作。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有变动,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新课标改动的内容魏云桂老师专门给我们谈到一些,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真正要想领悟其精神还必须下功夫认真解读。

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在新课程标准有专门的活动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视频、图片、音乐等直观性教学模式为课堂增光添彩!

3、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师生平淡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同时要始终遵循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标准评价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

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客观上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四点感悟。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渐渐的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过去我们把她过于功利化,一切以分数来说话也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我猜想学生的心扉会慢慢向老师敞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探讨学习问题、分享点滴快乐。“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时我的座右铭,我相信我也会“因新课程标准而感到幸福”。以后我也每天都问问自己:今天,你按照新课程标准做了吗?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回顾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校许多老教师尤其是我们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思品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中国的声音"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是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步骤:首先选定论题,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认为正确的一方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一方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加以反驳。其次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先由正反双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别在五分钟内,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双方自由辩论十分钟,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第三步,由其他学生补充正反双方的观点,时间为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充足与否,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哪方获胜,在总结双方优缺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3、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4、开辟"时事论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

三、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我深信,只有在自身不断地求索和创新中,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的乐趣与价值,才能在教育这片沃土上继续奋战,才能更加胜任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把身心系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为教书育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此次培训,专家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让我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此次培训,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每个模块都有许多优秀教师进行讲解,学习了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比较了中西方的德育教育,感悟了品德课教学的新理念,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技能。这次培训,给我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懂得要以“情”为纽带,让感情走进课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教师要充分挖掘品德课的课程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唤起孩子成长的渴望,给孩子一个梦想的天空。

培训中,我还学习了品德课的备课、上课,评课技能,观摩了品德优质课。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教师这个行业,以至于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终身学习。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必须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一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同时加强必备知识的学习,如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解读教材,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二是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学习,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

在这段时间里,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调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重新审视自己,反思不足

在培训期间,除了感叹每位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的同时,更羞愧于自己知识上的肤浅,自己那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可怜心态,以及那种居安而安、不求上进的可怕行为。

现在大部分老师在教育改革中都持有消极态度,安于现状,停留于教参传授,对教育教学的不中一味归咎于应试,归咎于学生天生的素质,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不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育技能的磨练,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消化成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在不经意间成了新课程实施的阻碍者。

三十几年的辛勤耕耘,已磨去了曾有的激情和梦想,留下了太多的茫然和困惑,这段时间我远离喧嚣,离开忙乱,静静地聆听讲座,静静地写心得写总结,徜徉在学习的快乐里,原来我们太多操劳于琐碎的事务性的工作,太多疲于低头拉车而无暇顾及抬头看路,来到这里后,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教育理论的贫乏,也看清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吃老本的念头多,终身学习的意识少,工作容易受情绪影响,惰性大,闯劲儿小,无意义的耗费时间多,有价值的尝试探索少,培训后意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教育的理论、方法、形势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不断吐故纳新,弃莠汲良,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最优化。

二、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我。

作为一线教师,诚然我们一直都非常的敬业、负责,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备课,钻研教材、做教具、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为了让学困生的学习能有所提高,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想很多的方法,然而收效总是甚微。听了专家的讲座后,如醍醐灌顶,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为什么不会从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去找找原因呢?有没有与其他教师交流过备课的体会,特别是有没有系统地思考过自己在备课中存在什么问题,还有那些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解决好怎样备课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怎样备好课的问题。通过培训,我理解了备好课的标准,首先要正确的理解教材,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实质性的分析学生情况,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清晰的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安排要兼顾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其次,要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合理使用多种互动、小组合作、多媒体等教学形式,设计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板书、语言、强化、反馈等基本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要根据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记录单、反馈单,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以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另外还应注意,在分析要素的基础上,要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系统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片面地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

我觉得这次培训最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学的深层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三、博采众家之长,拓展视野

在以后的培训当中,建议更加注重培训实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让学员们感到更“实用”、“解渴”、“易于消化”的培训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学科更加具体化,可以增加名师主课、座谈等形式,就学员急需和困惑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四、师生关系平等鲜活。

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向学生回礼是幼稚可笑的毛头小子行径;也或许是寒来暑往听惯了这样的问好声,犹如听惯了上下课的铃声,故而置若罔闻了;还可能是想用挂满脸颊的严霜和冷漠,维持所谓的“师道尊严”?我们经常哀叹,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懂礼貌,小学生比中学生懂礼貌,到了大学,扬长而去者与满脸惊讶者甚至会产生角色调换。然而哀叹之余,我们是否想到,一个我们认为是教育细节上的疏漏----例如向学生友好的回礼----竟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道理产生怀疑,乃至导致多年教育成果的崩溃。同时,这个在我们认为是细节的问题,恰恰反映出一些为人师者内心深处并不曾将自己与学生的人格放在平等的地位。

总之,培训是一个手段,它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这次学习即将结束了,它将成为我教学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我将把所学知识进行细细消化,努力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发展,为自己的老师生涯,为学校的思品教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文化多样多元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每日每时发生着深刻变化。教育战线也在发生着改变。课堂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师生观念都在发生转变,通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得到广泛的传播,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去认识和辨别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然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老师成为关键,老师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否则无法驾驭课堂,无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例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老师的能力,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方法上更有使老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与学生无法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武装自己,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丰富元多化课堂,使自己不仅会教书,而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思想品德科目,喜欢思想品德的课堂。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课程设计思路以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知识模块,把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标准。这要求师生之间要积

极主动合作。要求教师要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愿意走近老师,接受老师的引导,让老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这样教师才能完成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的任务。

三、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旧课标“知识——能力——情感”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某个结论或知识点,更应关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道德观的形成和人格塑造。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是每位学生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合法公民。

四、新课改下教师怎样驾驭课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要求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清闲的站着,而是要去看、去听,随时掌握课堂的动态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步伐,随时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学会激励和赞赏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做到最好的自己,做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对于课堂上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品尝艰辛后的成果,这样课堂才是成功的。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

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

“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