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2024/10/08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生本课堂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1

通过这次去安吉高禹小学的培训学习,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从培训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了生本课堂活力教学的发展方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对“生本课堂、活力教学”的理解更透彻,真是受益匪浅。同时高禹小学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对我触动也很深。

一、高禹小学生本课堂的自主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小主人。

我们平常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而在生本课堂中,学生才真正的成了我们课堂的主人。在高禹小学的袁恩忠老师上的关于错得研究这节课就很明显的做到了这一点。首先课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很好的做到了全员参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很高。小组合作也非常有条理有秩序。最后袁老师也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真正的做到了积极参与,课堂主人这一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想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要充分贯彻这一思想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在生本课堂中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环节。

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以往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这次理论研讨会中的课堂教学,教师们都是精心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读、想、做、说的机会,让他

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了学生时间和权利,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使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除了这些其实第一天早上走进高禹小学观看他们的入队仪式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整齐划一的队伍,鲜艳明亮的校服,朝气蓬勃的学生,清脆明亮富有感情的朗读都让我看到了高禹小学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我想这和生本课堂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最后结束的时候二年级的小朋友放飞纸飞机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环节。

这次培训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明白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生本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它的发展之中,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生本高效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最大提高。切实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2

我有辛赴杭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40节示范课,聆听了7个学术报告、4次互动点评。本次活动提出的口号是:“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提出了“生本课堂”的主题,她的内涵我们并不陌生,但要转化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我们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那一个个未来的主人,一起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聆听了专家们的课,总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如此的细腻!“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大师与大师的对话,真是英雄惜英雄,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体会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老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是一堂堂充满“本色”的课。有的是教师的激情,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充满智慧的交流,有的是心灵的交融,思维的激荡。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这堂课中没有采用华丽的词藻,没有选用美丽的图片,而是采用我们人人都具备的常用工具---手。她首先让同学们伸出双手,并念儿歌:“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五指之间有几空,请你仔细数一数”,由此引入整堂课的教学。接下来通过植树问题、锯木头问题、楼层数与台阶之间的关系,钟点数与秒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这五个事例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最后,还向学生演示了用手计算加减乘除。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整堂课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津津有味。柏继明老师用是朴实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成功的课堂,让在座的学生终生难忘,让在座的老师受益匪浅。正如一个老师的点评:“听柏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 ,引用柏继明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今天,我们数学课也充满欢声笑语,数学课也充满趣味激情,数学课也充满生命活力”。

体会二、数学课堂以生为本。

这也是这次活动的主题,就像活动的一句标语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这也是参加这次活动所有的特级教师课堂的共同优点。特别是华应龙、黄爱华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一堂课下来,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最重要的,即使学生理解错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许卫兵老师,他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错误答案的时候,并不急着反对纠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去帮助理解。

体会三、课堂教学要关注后进生

听了这么多的特级教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想法,唯一不变的只有这个话题---关于后进生,关注课堂的后30%,黄爱华老师提到一个也不能掉队,伸出手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吴正宪老师在她的讲座中提到中谈到,孩子你听懂数学了吗?你快乐吗?你的营养午餐营养吗?朱德江老师说道的: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读懂童心。他们提到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不懂,听不会,该多郁闷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后进生开放,尽量让学生好学,好懂,这就是这些特级教师的心声。他们无不关注后进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引申到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只有这样关注了后进生的心理,关注了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也关注了后进生的发展,把数学课堂中的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数学教学才能厚重。

体会四、课堂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

刘松老师说的:“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关注学生、读懂教材,才能使课堂迸发出生命。同时,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后进生”。 数学课堂确实需要保底,那就是每个目标要实现,每个孩子要接受。课堂要实实在在,对待学困生我们要感同深受,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如果不这样,那么前面的学生走得越快,后面只会越来越跟不上,那我们的教学就没有质量可言。自问我的课堂我就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很心急地继续上课,不会耐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地走。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3

3月28日,我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通过看观摩课,我初步感受了生本课。此后通过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对生本课堂进一步进行了解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习的第一感受就是,生本课堂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却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收获甚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教师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学习中真正感受着“生本教育”的内涵以及在以“生本教育”为主导进行的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细细想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些方法也曾经用过,没能很好地坚持下去,从而使自己的课堂

教学仍然停留在“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偶尔采用一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方法,导致自己的课堂不受控制,就采用减少学生活动时间,自己多讲的方式。通过学习才知道,其实自己这样做非但没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反而是自己处在被动的位置上。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会那么长,想想也是,我们成人有时都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而是精力分散,更何况是孩子呢?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听讲的时候还挺认真,有时候回答问题也挺积极,可动起来的时候,又会让人气得不得了,不是在哪里乱动,就是把手放到抽屉里不停地乱翻,偶尔还会冷不丁地钻到桌子下面去找被他自己弄到地上的东西,当点到他名字的时候,学生只是按口令坐好,心并没在课堂上,用无辜的眼神望着你,让我不能再说什么。

通过本次学习,使自己想到了很多,在生本数学课堂则是小小的科学殿堂,站在台上讲述解题方式的不是老师,是学生,同样一道题,每个孩子的思考都是不一样的,站在讲台上的孩子热烈地交流自己的成果,把自己的思路像同学讲述,有时会获得掌声,有时会获得质疑,使得全班同学都沉浸在数学奇妙的世界中去,我们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前提是让学生的学习,在乐学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地实践“生本教育”,让孩子们在轻松、宽裕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努力做到“我的课堂生做主”。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4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本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愧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5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本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愧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6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课堂来讲,生本课堂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后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其积极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开口说英语了,通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生本课堂强调教育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要求老师有一个课堂的主讲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适时的引导者。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虽然经过一年的打磨,我在课堂上实行生本也已渐入正轨,但是一路上,仍然有一些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不知道怎样合作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效率不是很好。一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是趁老师不注意,讲小话,搞小动作的情况仍然存在,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并积极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经验,以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7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本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愧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8

我有辛赴杭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40节示范课,聆听了7个学术报告、4次互动点评。本次活动提出的口号是:“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提出了“生本课堂”的主题,她的内涵我们并不陌生,但要转化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我们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那一个个未来的主人,一起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聆听了专家们的课,总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如此的细腻!“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大师与大师的对话,真是英雄惜英雄,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体会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老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是一堂堂充满“本色”的课。有的是教师的激情,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充满智慧的交流,有的是心灵的交融,思维的激荡。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这堂课中没有采用华丽的词藻,没有选用美丽的图片,而是采用我们人人都具备的常用工具---手。她首先让同学们伸出双手,并念儿歌:“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五指之间有几空,请你仔细数一数”,由此引入整堂课的教学。接下来通过植树问题、锯木头问题、楼层数与台阶之间的关系,钟点数与秒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这五个事例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最后,还向学生演示了用手计算加减乘除。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整堂课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津津有味。柏继明老师用是朴实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成功的课堂,让在座的学生终生难忘,让在座的老师受益匪浅。正如一个老师的点评:“听柏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 ,引用柏继明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今天,我们数学课也充满欢声笑语,数学课也充满趣味激情,数学课也充满生命活力”。

体会二、数学课堂以生为本。

这也是这次活动的主题,就像活动的一句标语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这也是参加这次活动所有的特级教师课堂的共同优点。特别是华应龙、黄爱华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一堂课下来,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最重要的,即使学生理解错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许卫兵老师,他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错误答案的时候,并不急着反对纠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去帮助理解。

体会三、课堂教学要关注后进生

听了这么多的特级教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想法,唯一不变的只有这个话题---关于后进生,关注课堂的后30%,黄爱华老师提到一个也不能掉队,伸出手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吴正宪老师在她的讲座中提到中谈到,孩子你听懂数学了吗?你快乐吗?你的营养午餐营养吗?朱德江老师说道的: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读懂童心。他们提到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不懂,听不会,该多郁闷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后进生开放,尽量让学生好学,好懂,这就是这些特级教师的心声。他们无不关注后进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引申到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只有这样关注了后进生的心理,关注了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也关注了后进生的发展,把数学课堂中的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数学教学才能厚重。

体会四、课堂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

刘松老师说的:“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关注学生、读懂教材,才能使课堂迸发出生命。同时,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后进生”。 数学课堂确实需要保底,那就是每个目标要实现,每个孩子要接受。课堂要实实在在,对待学困生我们要感同深受,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如果不这样,那么前面的学生走得越快,后面只会越来越跟不上,那我们的教学就没有质量可言。自问我的课堂我就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很心急地继续上课,不会耐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地走。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9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本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愧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10

学期我们开始尝试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反思授课情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生本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更不用说拓展延伸了。

(2)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

(3)交流时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交流、争执、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们的学生可能是不自信吧,讨论时教师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流时就是不发言。(4)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这些天里,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然存在这些问题,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学尽快与生本教学接轨。

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1)认真备课,设计好问题。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每个小问题我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明确,只要是结合生活实际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说出原因,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便愿意去做。

(2)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

(3)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4)教师的“教”要灵活。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11

我有辛赴杭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40节示范课,聆听了7个学术报告、4次互动点评。本次活动提出的口号是:“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提出了“生本课堂”的主题,她的内涵我们并不陌生,但要转化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我们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那一个个未来的主人,一起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聆听了专家们的课,总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如此的细腻!“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大师与大师的对话,真是英雄惜英雄,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体会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老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是一堂堂充满“本色”的课。有的是教师的激情,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充满智慧的交流,有的是心灵的交融,思维的激荡。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这堂课中没有采用华丽的词藻,没有选用美丽的图片,而是采用我们人人都具备的常用工具---手。她首先让同学们伸出双手,并念儿歌:“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五指之间有几空,请你仔细数一数”,由此引入整堂课的教学。接下来通过植树问题、锯木头问题、楼层数与台阶之间的关系,钟点数与秒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这五个事例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最后,还向学生演示了用手计算加减乘除。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整堂课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津津有味。柏继明老师用是朴实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成功的课堂,让在座的学生终生难忘,让在座的老师受益匪浅。正如一个老师的点评:“听柏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 ,引用柏继明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今天,我们数学课也充满欢声笑语,数学课也充满趣味激情,数学课也充满生命活力”。

体会二、数学课堂以生为本。

这也是这次活动的主题,就像活动的一句标语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这也是参加这次活动所有的特级教师课堂的共同优点。特别是华应龙、黄爱华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一堂课下来,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最重要的,即使学生理解错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许卫兵老师,他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错误答案的时候,并不急着反对纠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去帮助理解。

体会三、课堂教学要关注后进生

听了这么多的'特级教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想法,唯一不变的只有这个话题---关于后进生,关注课堂的后30%,黄爱华老师提到一个也不能掉队,伸出手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吴正宪老师在她的讲座中提到中谈到,孩子你听懂数学了吗?你快乐吗?你的营养午餐营养吗?朱德江老师说道的: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读懂童心。他们提到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不懂,听不会,该多郁闷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后进生开放,尽量让学生好学,好懂,这就是这些特级教师的心声。他们无不关注后进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引申到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只有这样关注了后进生的心理,关注了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也关注了后进生的发展,把数学课堂中的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数学教学才能厚重。

体会四、课堂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

刘松老师说的:“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关注学生、读懂教材,才能使课堂迸发出生命。同时,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后进生”。 数学课堂确实需要保底,那就是每个目标要实现,每个孩子要接受。课堂要实实在在,对待学困生我们要感同深受,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如果不这样,那么前面的学生走得越快,后面只会越来越跟不上,那我们的教学就没有质量可言。自问我的课堂我就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很心急地继续上课,不会耐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地走。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12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本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愧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13

我有辛赴杭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40节示范课,聆听了7个学术报告、4次互动点评。本次活动提出的口号是:“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提出了“生本课堂”的主题,她的内涵我们并不陌生,但要转化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我们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那一个个未来的主人,一起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聆听了专家们的课,总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如此的细腻!“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大师与大师的对话,真是英雄惜英雄,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体会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老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是一堂堂充满“本色”的课。有的是教师的激情,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充满智慧的交流,有的是心灵的交融,思维的激荡。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这堂课中没有采用华丽的词藻,没有选用美丽的图片,而是采用我们人人都具备的常用工具---手。她首先让同学们伸出双手,并念儿歌:“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五指之间有几空,请你仔细数一数”,由此引入整堂课的教学。接下来通过植树问题、锯木头问题、楼层数与台阶之间的关系,钟点数与秒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这五个事例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最后,还向学生演示了用手计算加减乘除。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整堂课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津津有味。柏继明老师用是朴实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成功的课堂,让在座的学生终生难忘,让在座的老师受益匪浅。正如一个老师的点评:“听柏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 ,引用柏继明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今天,我们数学课也充满欢声笑语,数学课也充满趣味激情,数学课也充满生命活力”。

体会二、数学课堂以生为本。

这也是这次活动的主题,就像活动的一句标语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这也是参加这次活动所有的特级教师课堂的共同优点。特别是华应龙、黄爱华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一堂课下来,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最重要的,即使学生理解错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许卫兵老师,他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错误答案的时候,并不急着反对纠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去帮助理解。

体会三、课堂教学要关注后进生

听了这么多的特级教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想法,唯一不变的'只有这个话题---关于后进生,关注课堂的后30%,黄爱华老师提到一个也不能掉队,伸出手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吴正宪老师在她的讲座中提到中谈到,孩子你听懂数学了吗?你快乐吗?你的营养午餐营养吗?朱德江老师说道的: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读懂童心。他们提到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不懂,听不会,该多郁闷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后进生开放,尽量让学生好学,好懂,这就是这些特级教师的心声。他们无不关注后进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引申到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只有这样关注了后进生的心理,关注了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也关注了后进生的发展,把数学课堂中的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数学教学才能厚重。

体会四、课堂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

刘松老师说的:“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关注学生、读懂教材,才能使课堂迸发出生命。同时,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后进生”。 数学课堂确实需要保底,那就是每个目标要实现,每个孩子要接受。课堂要实实在在,对待学困生我们要感同深受,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如果不这样,那么前面的学生走得越快,后面只会越来越跟不上,那我们的教学就没有质量可言。自问我的课堂我就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很心急地继续上课,不会耐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地走。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14

生本课堂强调教育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要求老师有一个课堂的主讲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适时的引导者。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虽然经过一年的打磨,我在课堂上实行生本也已渐入正轨,但是一路上,仍然有一些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不知道怎样合作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效率不是很好。一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是趁老师不注意,讲小话,搞小动作的情况仍然存在,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并积极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经验,以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15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生本教育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经过了10年的实践从而在全国推广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变成一个被灌注的容器。

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师单方面的向他们灌输知识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的学习的热情,造成了好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情况。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意义,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篇16

我有辛赴杭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40节示范课,聆听了7个学术报告、4次互动点评。本次活动提出的口号是:“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提出了“生本课堂”的主题,她的内涵我们并不陌生,但要转化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我们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那一个个未来的主人,一起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聆听了专家们的课,总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如此的细腻!“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大师与大师的对话,真是英雄惜英雄,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体会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老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是一堂堂充满“本色”的课。有的是教师的激情,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充满智慧的交流,有的是心灵的交融,思维的激荡。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这堂课中没有采用华丽的词藻,没有选用美丽的图片,而是采用我们人人都具备的常用工具---手。她首先让同学们伸出双手,并念儿歌:“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五指之间有几空,请你仔细数一数”,由此引入整堂课的教学。接下来通过植树问题、锯木头问题、楼层数与台阶之间的关系,钟点数与秒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这五个事例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最后,还向学生演示了用手计算加减乘除。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整堂课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津津有味。柏继明老师用是朴实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成功的课堂,让在座的学生终生难忘,让在座的老师受益匪浅。正如一个老师的点评:“听柏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 ,引用柏继明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今天,我们数学课也充满欢声笑语,数学课也充满趣味激情,数学课也充满生命活力”。

体会二、数学课堂以生为本。

这也是这次活动的主题,就像活动的一句标语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这也是参加这次活动所有的特级教师课堂的共同优点。特别是华应龙、黄爱华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一堂课下来,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最重要的,即使学生理解错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许卫兵老师,他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错误答案的时候,并不急着反对纠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去帮助理解。

体会三、课堂教学要关注后进生

听了这么多的特级教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想法,唯一不变的只有这个话题---关于后进生,关注课堂的后30%,黄爱华老师提到一个也不能掉队,伸出手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吴正宪老师在她的讲座中提到中谈到,孩子你听懂数学了吗?你快乐吗?你的营养午餐营养吗?朱德江老师说道的: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读懂童心。他们提到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不懂,听不会,该多郁闷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后进生开放,尽量让学生好学,好懂,这就是这些特级教师的心声。他们无不关注后进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引申到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只有这样关注了后进生的心理,关注了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也关注了后进生的发展,把数学课堂中的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数学教学才能厚重。

体会四、课堂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

刘松老师说的:“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关注学生、读懂教材,才能使课堂迸发出生命。同时,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后进生”。 数学课堂确实需要保底,那就是每个目标要实现,每个孩子要接受。课堂要实实在在,对待学困生我们要感同深受,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如果不这样,那么前面的学生走得越快,后面只会越来越跟不上,那我们的教学就没有质量可言。自问我的课堂我就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很心急地继续上课,不会耐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地走。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