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通过一年的校本培训,我收获很多,感受很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会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读书活动中,我曾看到了这样的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1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10次重复。这句话我非常喜欢,它让我认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不断地思考,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地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就是研究。
我要以这年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做一个勤学习、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就像南极的企鹅将要上岸时,它会猛地扎进海里,奋力沉潜。这种沉潜是为了积聚上岸的力量。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来自的多位专家分别就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素质教育者之素质谈等专题作了讲座。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能够有机会倾听两位教育专家现场的经验分享,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虽然只有三天的学习时间,但是确实受益颇多。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仅仅靠热情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大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观念及不加思考的沿袭老教师的一套教学思路与方法的行为。从更客观的角度、更理性的思考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时,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
没有学习,就没有提高。通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我学会了反思自己,学会向学生学习,学会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的振兴的层面上思考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树立“教是为学而服务”的思想,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充电,才会使课堂教学形式日益丰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都是对教师的高度评价!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明白了:长远的教师素质提升不是靠进修学校,不是靠某一个组织、团体或个人,而是靠自己的不断提高和自我超越!
七月流火时节,我带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参加了短暂而紧张的“异龙镇中心小学20xx教师素质提升校本培训”。酷日炎炎,暑气逼人,然而各位教育专家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却如春风化雨,荡涤了所炎热,也滋润着我焦渴的心灵。
通过素质提升培训,我获得了新的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总之,教育是事业,贵在淡薄名利,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一切,持之以恒,求是求真。我相信短暂的学习之后,每一个教师都会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去营造石屏教育美好的明天!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3
理想与现实很矛盾。江湖上有句传得很远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吗?
第一天培训的下午,是新教师的论坛会。所谓论坛会,就是新教师刚参加工作一年,这一年里是怎么成长成熟起来的,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悟,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样的思考,对自己有没有一个未来的规划等等之类的总结和发言。
小傅老师的温柔发言和周文浩老师的幽默发言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
当周文浩老师谈及理想和现实这个话题时,台下不止一次的传来了会心的笑声,大家都理解,大家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岁月和年代,甚至心境。周老师说还未毕业,觉得自己有满怀的激情和雄心壮志,但是来上班了才发现,现实有时为免太过于凋零。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很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他的带教老师阎老师的发言还要精彩,说及职业和事业。若是一个人很热爱这份工作,做了还想做,那就是事业;若是一个人只是完成这项工作,那就是职业。我们很多人拥有的,其实是一份职业。说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说,其实不矛盾,只是需要时间。我却认为,这个时间涵盖的意义太深了。说得简单点,就是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三种相处模式。
第一,是人和社会的相处;
第二,人和别人的相处;
第三,人和自己的相处。
这是某个时候,记者采访他时,他的发言,只是可惜了,记者发到报刊上的时候,只写了前两条。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条,人和自己的相处。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人总要和最难堪的自己相处》,因为什么而有感而发的衍生物。的确,我们每个人,不是每时每刻都是那么的喜欢自己的。有一次在班上无意中问起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吗?让我大为惊讶的是,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说不喜欢自己,少部分的学生说喜欢自己的。这个结果吓了我一大跳。后来究其根源,我终于明白,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难题,却也是个简单的事情。世间万物一体两面嘛,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那么,如何缩短理想和现实中的差距呢?
让自己多干点活儿,勤动手,勤动脑;多思考,注意方法和策略;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提高效率。这三点,是阎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概括了一下,以自己的理解去组合文字。的确是,努力很重要,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的正确性。策略和方法就是方向,努力,除了勤动手,还要勤动脑。这一点,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其实就是这么朴实。
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如何缩短其中的差距,就是这么转化过来的,除了努力,没有捷径。我如是理解。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4
理想与现实很矛盾。江湖上有句传得很远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吗?
第一天培训的下午,是新教师的论坛会。所谓论坛会,就是新教师刚参加工作一年,这一年里是怎么成长成熟起来的,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悟,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样的思考,对自己有没有一个未来的规划等等之类的总结和发言。
小傅老师的温柔发言和周文浩老师的幽默发言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当周文浩老师谈及理想和现实这个话题时,台下不止一次的传来了会心的笑声,大家都理解,大家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岁月和年代,甚至心境。周老师说还未毕业,觉得自己有满怀的激情和雄心壮志,但是来上班了才发现,现实有时为免太过于凋零。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很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他的带教老师阎老师的发言还要精彩,说及职业和事业。若是一个人很热爱这份工作,做了还想做,那就是事业;若是一个人只是完成这项工作,那就是职业。我们很多人拥有的,其实是一份职业。说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说,其实不矛盾,只是需要时间。我却认为,这个时间涵盖的意义太深了。说得简单点,就是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三种相处模式。第一,是人和社会的相处;第二,人和别人的相处;第三,人和自己的相处。这是某个时候,记者采访他时,他的发言,只是可惜了,记者发到报刊上的时候,只写了前两条。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条,人和自己的相处。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人总要和最难堪的自己相处》,因为什么而有感而发的衍生物。的确,我们每个人,不是每时每刻都是那么的喜欢自己的。有一次在班上无意中问起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吗?让我大为惊讶的是,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说不喜欢自己,少部分的学生说喜欢自己的。这个结果吓了我一大跳。后来究其根源,我终于明白,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难题,却也是个简单的事情。世间万物一体两面嘛,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那么,如何缩短理想和现实中的差距呢?
让自己多干点活儿,勤动手,勤动脑;多思考,注意方法和策略;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提高效率。这三点,是阎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概括了一下,以自己的理解去组合文字。的确是,努力很重要,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的正确性。策略和方法就是方向,努力,除了勤动手,还要勤动脑。这一点,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其实就是这么朴实。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如何缩短其中的差距,就是这么转化过来的,除了努力,没有捷径。我如是理解。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回首刚刚走过的几天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结束了,我由衷觉得时间没白花,而且我感受今年的校本培训是历年来安排的最充实、最合理的一次,我受益匪浅。
一、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老百姓喜欢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地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备课理念,我都觉得很新鲜,有些以前真的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去实践了,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三、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五、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确实,只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四十五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着思考,学着总结,留下印象。
总之,通过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会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园丁。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本学期通过校本培训,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师是课程改革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
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
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
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
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
其次,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2、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3、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今年的校本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受益匪浅,通过这次中学习,我本着认真学习,认真领会的态度,从优秀教师及学校领导们一场场精彩的教学故事演讲及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经验的发展与养成是与老师日常认真的教学工作分不开的。于是,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课改前相比,新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常常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驾驭,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表现为束手无策。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教材中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习惯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听了专题讲座,使我明白,我们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应该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要变换角色,将课堂有效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堂新课开始,可以通过新课的导入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二、创设良好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另一方面上看,也许这只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参与,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细致思考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地、认真地、缜密地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活动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互相交流、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恰当的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去体验成功与失败,在成功中品尝喜悦、从失败中寻求经验;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活动和大组交流中显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认真做好教学评价、学习过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以上是我参加培训的一点感悟,我想,作为一名课改的实施者、操作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在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同时为教师自身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满腔热情地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平。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8
通过一年的校本培训,我收获很多,感受很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会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读书活动中,我曾看到了这样的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1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10次重复。这句话我非常喜欢,它让我认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不断地思考,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地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就是研究。
我要以这年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做一个勤学习、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就像南极的企鹅将要上岸时,它会猛地扎进海里,奋力沉潜。这种沉潜是为了积聚上岸的力量。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9
理想与现实很矛盾。江湖上有句传得很远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吗?
第一天培训的下午,是新教师的论坛会。所谓论坛会,就是新教师刚参加工作一年,这一年里是怎么成长成熟起来的,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悟,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样的思考,对自己有没有一个未来的规划等等之类的总结和发言。
小傅老师的温柔发言和周文浩老师的幽默发言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
当周文浩老师谈及理想和现实这个话题时,台下不止一次的传来了会心的笑声,大家都理解,大家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岁月和年代,甚至心境。周老师说还未毕业,觉得自己有满怀的激情和雄心壮志,但是来上班了才发现,现实有时为免太过于凋零。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很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他的带教老师阎老师的发言还要精彩,说及职业和事业。若是一个人很热爱这份工作,做了还想做,那就是事业;若是一个人只是完成这项工作,那就是职业。我们很多人拥有的,其实是一份职业。说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说,其实不矛盾,只是需要时间。我却认为,这个时间涵盖的意义太深了。说得简单点,就是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三种相处模式。第一,是人和社会的相处;第二,人和别人的相处;第三,人和自己的相处。这是某个时候,记者采访他时,他的发言,只是可惜了,记者发到报刊上的时候,只写了前两条。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条,人和自己的相处。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人总要和最难堪的自己相处》,因为什么而有感而发的衍生物。的确,我们每个人,不是每时每刻都是那么的喜欢自己的`。有一次在班上无意中问起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吗?让我大为惊讶的是,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说不喜欢自己,少部分的学生说喜欢自己的。这个结果吓了我一大跳。后来究其根源,我终于明白,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难题,却也是个简单的事情。世间万物一体两面嘛,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那么,如何缩短理想和现实中的差距呢?
让自己多干点活儿,勤动手,勤动脑;多思考,注意方法和策略;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提高效率。这三点,是阎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概括了一下,以自己的理解去组合文字。的确是,努力很重要,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的正确性。策略和方法就是方向,努力,除了勤动手,还要勤动脑。这一点,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其实就是这么朴实。
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如何缩短其中的差距,就是这么转化过来的,除了努力,没有捷径。我如是理解。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一年的校本培训,我收获很多,感受很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会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读书活动中,我曾看到了这样的`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1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10次重复。这句话我非常喜欢,它让我认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不断地思考,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地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就是研究。
我要以这年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做一个勤学习、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就像南极的企鹅将要上岸时,它会猛地扎进海里,奋力沉潜。这种沉潜是为了积聚上岸的力量。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一年的校本培训,我收获很多,感受很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会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读书活动中,我曾看到了这样的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1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10次重复。这句话我非常喜欢,它让我认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不断地思考,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地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就是研究。
我要以这年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做一个勤学习、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就像南极的企鹅将要上岸时,它会猛地扎进海里,奋力沉潜。这种沉潜是为了积聚上岸的力量。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面向全体教师,以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新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效为目的,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予求得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源。通过实施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现将本年度我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体会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2、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出风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二、勇于实践,把实践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我校教师的课多次在领导的听评中获得成功。
(一)新课程教育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我们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以新课程、系列读本为主要培训内容,分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并做好笔记。
(二)课堂教学基本能力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业务技能的竞赛,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本学期开展了“三课”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我们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围绕自己的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确定一个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将课题研究与我校教学实际和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化学课题已申报至市局备案。
三、取得的几点成绩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其表现在: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特色。常规教学充分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特色,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校的教研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教育科研走出了特色之路。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8月21日,我校召开暑期校本培训动员会,教师代表作了表态发言,副校长盛振洪对本次培训作了安排部署,校长赵李增作了动员讲话。本次培训从8月22日至8月26日,为期五天,共分名师名人讲座、科室处培训、年级部培训、宿管办培训等方面,培训方式分为集中培训、共同学习、人人交流等。培训旨在让教师们学习理念,更新观念,交流思想,调整状态,进入角色。进一步树立学习意识、岗位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向事业型、科研型、复合型教师转变,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我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技能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进一步加强。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首先,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现在,我有了更理智的看法,教师们不能再像一部部快速老化的汽车超负荷地在公路上疾驶,社会应该重视教师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在教师中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是凡人,不是笼罩在崇高光环中的圣人,教师不应是站在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充当学生含泪学习的崇高榜样;教师也不应无情地把正发高烧的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自己却被颂扬为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典型。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无疑是杀鸡取卵。
总之,通过这学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理想与现实很矛盾。江湖上有句传得很远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吗?
第一天培训的下午,是新教师的论坛会。所谓论坛会,就是新教师刚参加工作一年,这一年里是怎么成长成熟起来的,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悟,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样的思考,对自己有没有一个未来的规划等等之类的总结和发言。
小傅老师的温柔发言和周文浩老师的幽默发言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
当周文浩老师谈及理想和现实这个话题时,台下不止一次的传来了会心的笑声,大家都理解,大家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岁月和年代,甚至心境。周老师说还未毕业,觉得自己有满怀的激情和雄心壮志,但是来上班了才发现,现实有时为免太过于凋零。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很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他的带教老师阎老师的发言还要精彩,说及职业和事业。若是一个人很热爱这份工作,做了还想做,那就是事业;若是一个人只是完成这项工作,那就是职业。我们很多人拥有的,其实是一份职业。说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说,其实不矛盾,只是需要时间。我却认为,这个时间涵盖的意义太深了。说得简单点,就是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三种相处模式。第一,是人和社会的相处;第二,人和别人的相处;第三,人和自己的相处。这是某个时候,记者采访他时,他的发言,只是可惜了,记者发到报刊上的时候,只写了前两条。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条,人和自己的相处。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人总要和最难堪的自己相处》,因为什么而有感而发的衍生物。的确,我们每个人,不是每时每刻都是那么的喜欢自己的。有一次在班上无意中问起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吗?让我大为惊讶的是,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说不喜欢自己,少部分的学生说喜欢自己的。这个结果吓了我一大跳。后来究其根源,我终于明白,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难题,却也是个简单的事情。世间万物一体两面嘛,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那么,如何缩短理想和现实中的差距呢?
让自己多干点活儿,勤动手,勤动脑;多思考,注意方法和策略;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提高效率。这三点,是阎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概括了一下,以自己的理解去组合文字。的确是,努力很重要,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的正确性。策略和方法就是方向,努力,除了勤动手,还要勤动脑。这一点,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其实就是这么朴实。
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如何缩短其中的差距,就是这么转化过来的,除了努力,没有捷径。我如是理解。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通过一年的校本培训,我收获很多,感受很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会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读书活动中,我曾看到了这样的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 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0次重复。这句话我非常喜欢,它让我认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不断地思考,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地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就是研究。
我要以这年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做一个勤学习、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就像南极的企鹅将要上岸时,它会猛地扎进海里,奋力沉潜。这种沉潜是为了积聚上岸的力量。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面向全体教师,以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新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效为目的,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予求得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源。通过实施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现将本年度我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体会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2、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出风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二、勇于实践,把实践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我校教师的课多次在领导的听评中获得成功。
(一)新课程教育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我们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以新课程、系列读本为主要培训内容,分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并做好笔记。
(二)课堂教学基本能力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业务技能的竞赛,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本学期开展了“三课”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我们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围绕自己的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确定一个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将课题研究与我校教学实际和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化学课题已申报至市局备案。
三、取得的几点成绩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其表现在: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特色。常规教学充分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特色,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校的教研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教育科研走出了特色之路。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理想与现实很矛盾。江湖上有句传得很远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吗?
第一天培训的下午,是新教师的论坛会。所谓论坛会,就是新教师刚参加工作一年,这一年里是怎么成长成熟起来的,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悟,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样的思考,对自己有没有一个未来的规划等等之类的总结和发言。
小傅老师的温柔发言和周文浩老师的幽默发言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理想和现实,真的很矛盾?
当周文浩老师谈及理想和现实这个话题时,台下不止一次的传来了会心的笑声,大家都理解,大家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岁月和年代,甚至心境。周老师说还未毕业,觉得自己有满怀的激情和雄心壮志,但是来上班了才发现,现实有时为免太过于凋零。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很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他的带教老师阎老师的发言还要精彩,说及职业和事业。若是一个人很热爱这份工作,做了还想做,那就是事业;若是一个人只是完成这项工作,那就是职业。我们很多人拥有的,其实是一份职业。说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说,其实不矛盾,只是需要时间。我却认为,这个时间涵盖的意义太深了。说得简单点,就是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三种相处模式。第一,是人和社会的相处;第二,人和别人的相处;第三,人和自己的相处。这是某个时候,记者采访他时,他的发言,只是可惜了,记者发到报刊上的时候,只写了前两条。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条,人和自己的相处。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人总要和最难堪的自己相处》,因为什么而有感而发的衍生物。的确,我们每个人,不是每时每刻都是那么的喜欢自己的。有一次在班上无意中问起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吗?让我大为惊讶的是,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说不喜欢自己,少部分的学生说喜欢自己的。这个结果吓了我一大跳。后来究其根源,我终于明白,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难题,却也是个简单的事情。世间万物一体两面嘛,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那么,如何缩短理想和现实中的差距呢?
让自己多干点活儿,勤动手,勤动脑;多思考,注意方法和策略;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提高效率。这三点,是阎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概括了一下,以自己的理解去组合文字。的确是,努力很重要,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的正确性。策略和方法就是方向,努力,除了勤动手,还要勤动脑。这一点,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其实就是这么朴实。
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如何缩短其中的差距,就是这么转化过来的,除了努力,没有捷径。我如是理解。
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为期三天的校本培训落下了帷幕,但那些触动心弦的的话语一向在脑海里回响。撷取一二共振共生。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生长,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必须体现共振共生的的特征。仅有师生互动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最佳效果。黄厚江教师的“共生教学”主张和吴祖阳教师说到的“教学共振效应”就是要求师生既是教材的研发者,又是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上要一唱一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感情共振的磁场、享受生活的舞台。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的过程。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就是学生享受学习欢乐,获得学习成长的地方。那一次去学习,学生没有教材,肖培东教师呈现了一堂有味、有情的《雨巷》,在读中感受情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品味生活,将别人的诗读成自我的诗。贾玲教师评价说:本课经过文字感受美,经过诵读体验美,而语文课的美丽正是由这些细节来生发,让学生开出灿烂的花朵,让他们长出几片鲜绿的叶子。“生发”“生长”就是学生的共振与共生。同样,肖教师在讲《外国诗两首》时,从《未选择的路》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肖教师让同学们把“你”改成“我”再大声朗读,当时外面下着劈里啪啦的大雨,雨奋力敲打报告厅房顶的声音快要掩盖学生的诵读似的,肖教师灵机一动,立马让学生就环境现场改编诗句:相信吧,欢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学生受肖教师启发,答案一个个从嘴里跳出来:相信吧,暴雨过后彩虹将会来临……一节精彩愉快的课在雨声结束了,在暴雨中将课堂推向高潮。我想这就是“共振效应”,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将会终身难忘那堂语文课。
共振与共生也是强调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体验为本,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感悟,品味和理解,仅有让学生自我去体验,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建构新知识的主体。我在《活着》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设置的几个阅读任务,其目的就是为了驱动学生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进取性,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方面的和谐发展。
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让真实的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学习”经过对教学资料的情感处理,设置情境来增强教学资料的情感因素,以教师进取的主导情绪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情感共鸣,让每一个学生在场,感受课堂的美,当霍军教师用高亢浑厚的北方方言强调读“噫吁唏,危乎高哉!”时,眼前彷佛呈现出了高不可攀的蜀道,这就是共振,亦是共鸣,还原了场景,强化了体验。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观文者,更是讲文者,把一篇作品讲好,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的确是不容易的。若在语文教学中能借鉴共振效应,把握学生的“特定频率”,因势利导,使师生同步、和谐,课堂教学自然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