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2024/10/28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考前复习经验总结,使我增长了许多的知识,每位老师对自己的教学,都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复习方式,不仅增进了同事们之间的交流,更能充实自己的教学工作。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生生互动的形式,以趣味性的方式充实课堂,杜绝枯燥乏味的复习方式。例如,在我们班会认的字,可以采取课堂上逐个认读的方式,明显可以看出来,会与不会显而易见,其他同学跟着他们读,然后有不会的同学大家在一起教他,这样他的记忆比较深刻。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多背、多读、多记、多写、我觉得非常好,在语文教学中,背、读、记、写这四项是缺一不可的,如果能这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相信复习的质量一定是非常好的。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免写作业,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了。教师要让学生进入状态,使学生没有一个消极松懈的状态,同时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教师对于会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严格把关,会写的字一定要让他们会默写。

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的心态,降低浮躁的情绪,争取家长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回家的时间学习,是对一天知识的总结和回顾,与家长做好沟通保持联系,提高复习效率,把家校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对孩子门有信心,他们确实努力了,也很踏实,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努力,结合改进合理的班级风气,相信会收获良好的果实。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赶快”、“结结实实”、“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我做语文老师十多年了,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课堂上老师如果能够激情满怀、精神抖擞,那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将会充满信心,反之,一堂不温不火的语文课,绝对算不上是好课。

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言,如果语文只知道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在思想与精神的生长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情感引导,经常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谈谈自己成长经历中的感受。

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是我设定教学目标之一,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教师只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就是一种情境。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形近字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如这难点不突破,就会经常出现错别字,阻碍识字率的提高,影响小学生的读和写。低年级识字中,学生易写错形近字。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细微差别缺少分辨能力,对形近字的区别又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容易写错别字。在二年级下学期我开始尝试,如何让孩子区分形近字,辨析形近字,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展开联想让学生灵活识记

我利用汉字形性的特点,以通俗而形象的解释使形近字的外形和意义之间建立起一种形象化的联系,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灵活识记字形。如学生很容易将“辛”和“幸”混淆。我让孩子先观察如何识记“辛”和“幸”,“辛”由“立”和“十”组成,表示站立了十个小时,真“辛苦”;这样学生很容易区分,很容易记住了。“买”和“卖”区分是也让孩子展开想象,能说出“十”字代表买东西得到的钱,不易再错,不易混淆。

二、直观形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小学生对形近字写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字义的理解不透彻,回生快,根据对低年级学生这种特点采用了通俗、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义、辨形。效果明显,如区别“挑、跳”“桃’时,让学生知道要“挑选东西必用手”。“跳高”需要脚来跳,所以“足”旁是“跳”。桃子结在桃树上。在区别“抱、跑、饱”这类形近字时,根据汉字的组字特点和不同字义编出易懂有趣的儿歌:“用手包紧‘抱’,有足才能‘跑’,食包肚子‘饱’”。这样学生易学好记,既记住了字形,又悟出了字义。

三、观察对比,寻找其中规律

我在让学生区分“鱼”和“渔”时,我先让学生分别给这两个字组词,老师相应板书如下:

鱼:小鱼、草鱼、鲸鱼、钓鱼

渔:渔船、渔民、渔夫、渔翁

学生经过分析归纳,发现“鱼”是名词;“渔”是“打鱼”的意思,是动词。学生便理解“渔夫”“渔民”的意思。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还由此认识了相关的汉字,真是一举多得。

四、善于归纳,轮流摘录形成册子

在每课生字教学中自然渗形近字的区分与辨析,形近字摘录出写在本课生字旁边的空白处,学生轮流记录在形近字归类本上,每天有记录,每天都翻阅,时间久了学生会记住很多,定期从其中挑选学生易错的,再以作业的形式出现,加以巩固,收效明显。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尝试,学生对形近字的辨别能力大有提高,错别字的读和写也大大减少,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易错的字仍掌握不扎实,这些尚不成熟的做法还不能面向全体,恳请各位同行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赶快”、“结结实实”、“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为期两天的培训落下帷幕,冒着酷暑来回奔波实属不易。先梳理一下培训活动过程:王继聚校长和陈学壮主任分别就状物类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做了专题报告,李大森校长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做了报告,朱红甫主任做了讲座《基于学业水平质量检测的阅读教学追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专家们走下来和教师互动,话题来自教学实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专家们的报告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场场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一、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二、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各位专家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爱读书,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我们不仅仅深入课堂多听课例,还要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将风范,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要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业精于勤,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好高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三、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法。指导学生学法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但是,指导学生学法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指导学生学法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二十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三是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保证。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努力,期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7

通过教体局组织的这次培训以及对李文文老师对阅读教学策略的解读,让我对低年级阅读教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以及本人低年级教学实践,将几点体会小结如下:

一、在情境中进行阅读的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二、读演结合,提高说、写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三、继续引入多种评价方式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应适当加点激励。

四、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教师应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一堂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起点。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实现了从一个“灌输者”到一个“点火者”的角色蜕变: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情境中阅读,把听、说、读、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再给以多种评价方式,一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受益一生。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落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年轻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与我相伴了好些年。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

《语文教师》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先锋。

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细细品读,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假期里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杂志,认识了一个新的名词

“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是将两个或多个材料对照阅读,比较、辨别其中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分析、综合、概括、重组,形成新认识的过程。

阅读教学需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来精准确立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迁移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从“会读一篇”走向“会读一类”。

比较阅读带来的创新和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聚焦。单篇文本的教学,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庞杂,教师什么都想教,结果什么都没有教好。比较阅读通过两或多个文本或语段的异同比较,能集中、聚焦教学内容。

第二,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凸显自主,倡导发现。比较阅读的重要目的是发现规律。

在比较阅读的课堂上,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独立阅读、比较阅读,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同学们,通过比较,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阅读,主动探究,有所发现,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发现的快乐、获得阅读、表达、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这是比较阅读的重要特征。

比较阅读有三大价值。

第一,有利于学生发现读写规律。要从单一语段或单篇文本中发现读写规律比较困难,学生发现不了,怎么办?教师只能讲给学生听。但是,如果把两个语段或两篇文本放在一起,学生就容易发现,就能自己去发现。这是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智慧。我们学校倡导智慧教育,智慧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思维。让学生在两个甚至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观点中比较、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肯定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

第三,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从“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 “赶快”、 “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如果考试不改,我们这样改吗?”这句话是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因为我一直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一直认为国内的应试教育就决定了国家改的只是形式,根本并没有变,语文的评价改革也是一样的,没什么可看处吧。但书中这句话却实吸引了我,我决定认真看一看它。

书中的理念令我为之一震。

一、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特征。其基本假设是:通过教育手段能够发展英才;学校的主要资源应当用于增进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而不是用于预测或选拔英才。

二、评价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评介更重要的功能是为了促进教学的发展与提高,是为了促进每们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书中提到的观点,我想应是教师们细心体会我学习的.关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