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老师的文章

2023/01/30经典文章

关于老师的文章(精选12篇)

那年初中的我们

初中虽然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还是想写点东西以此纪念那段幸福的岁月。

三年来,我们从素不相识变成了最好的朋友。三年间,我们憧憬着美美好,挥洒着汗水。追逐着梦梦想。校园中,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们坚实的脚印,每一颗大树小草都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这段岁月。初中我们真的 很幸福……真的真的

时间过的还真是飞快啊!一点面子都不给我,转眼三年又两年过去了,其实老早就想写篇日志,用以纪念初中三年的友谊。结果却一直拖到了现在,由于本人实在是文采不行一直在思考着怎么写!还有就是有点懒!

那年的夏天天气很热,可是我们在一起很高兴,一起飙车,一起偷樱桃,还记得那节叫人烦透的90分钟一节的大课么?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学课了,因为数学老师管的松,我们最后面的铁三角那叫一个疯狂,上课读小说,一起唱歌,一起睡觉,一起侃大山,多么悠闲。

蒙蒙之中,似乎又回到了一班那温馨的课堂上,懒散的我趴在课桌上抬着头,讲台上,化学老师正在滔滔不绝,自娱自乐的讲着什么,手舞足蹈,唾沫横飞,轻轻一扭头,就可以看到张建豪同学在课桌下忙着自己的业务,手指不知疲劳的在手机键盘上飞舞,向前看去,大鹏和许云鹤隔着二里地都在交谈着什么。他们中间一个埋头苦干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那是赵立国同学正在做那看了就头疼的数学题。视线像左,梅迪迅速的掏出耳机麻利的解开,一会又弯下腰将一只耳机塞入右耳,享受着当时的流行曲。我的右上方一个淡定的身影一直怀抱着双肩,睡意浓浓,那就是被我们公认的‘睡神’张悦同学了。

‘下课’,老师没好气的说道,班长喊了一声起立,我们懒散的站起来‘老师再见’老师不耐烦的鞠躬,还没等老师头抬起来,多数人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课间大多数人会自觉的跑到学校厕所,总有别的班的同学会来像我们蹭烟,就像真情的想念一个许久没见的朋友,这时他给你来了个电话,内容是向你借钱。

体育考试,我们来到了良乡二中,常老师给我们一人发了两块怡口莲,哈哈,其实她给了我三块,冲我说了一声‘加油’。二中人很多,好不容易才到了咱们班,1000米长跑显示出了咱们班的团结,前两圈我们排着队跑,不允许任何人掉队,最后一圈冲刺了,有的同学跑不动了,我们互相搀扶着,一起到达了终点,最后,我们都及格了,我还跑了个班里第四,哈哈。

往事历历在目,每当夜深人静的夜晚,我总会细细的品味,我们的故事像一部老电影,当我陷入其中时,我们好像正围坐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不知疲惫的傻笑着……

三年共同走过的日子,有太多事情值得你留恋,在哪个厌恶的交道中学,你有没有往别人身上摸过洗脸水?学校的歌唱比赛,心中有没有一点小紧张,小兴奋?学校厕所抽烟有没有被老师发现请家长,写检查?春游时有没有好几个人把自己带的好吃的拿出来一起分享?因为有我们的陪伴与分担,所以,我们始终是快乐的!

刚入学时我们希望时间过快些,能够早日毕业,时光流逝,黑板上面的中考倒计时已经没有几天了,现在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留,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上学,吃饭,睡觉。如今,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怎么就变成了一张薄薄的毕业照?我多么希望毕业照上的你们又能够重新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膀,像我微笑,一起回到那间教室,再上一堂属于我们的数学课。

现在的我依然记得拍毕业照那天的情景,阳光明媚,我们小心的站在桌子上,努力睁大眼睛,嘴角微微上扬,照相师按下快门,把我们永远定格在那美好的画面里。

给老师写封信

文/刘芳

下楼去散步,看见小区有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折星星,一问才知道他们是送给老师的礼物,我这才想起,教师节快到了。小小的星星,有粉色,蓝色,黄色的,装在透明的瓶子里映着孩子们一脸的快乐。

不由得想起了初中班主任冰冰老师。那时的她年轻活泼,留着酷酷的短发,特别爱折星星。大不了我们几岁的她,当时不被人看好能胜任班主任。可,初中三年,冰冰老师硬是把同学们当成小秧苗,悉心地浇水,培土,一点一点地让我们长大,三年的努力就是让我们考上市一中。

那时的我们虽然是个半大的孩子,但自制力很差,似乎都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但如果没有人监管帮助,我们背地里就像一群挣脱了绳子的小羊,撒了欢的做着小动作。同样爱笑爱动的冰冰老师,不得不“黑着脸”,对我们连哄带吓的,使劲把我们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时常,因为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惹得她当着我们的面,哭了好几回。看着这么个小老师哭泣,我们也跟着哭,最终,我们这个班没有像人们想的那样一塌糊涂,大部分同学都升入了一中。

转眼20多年过去了,老师依然还在悉心地呵护着每一棵小小的秧苗。

去年教师节,我给冰冰老师买了一件蓝色风衣送去。没料到她不但不要,还把我教训了一顿,说老师教育学生是她的工作,若是要图每个学生的回报,那不是有辱她的这个职业嘛。她说,礼物不要,有学生还记得她这个老师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今年教师节,我不敢再动给老师买什么礼物的心思了,决定提笔给老师写封信。冰冰老师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却一直在农村教书。那时的她也有一颗文艺的心,不时地在稿纸上涂抹着她心中的悲喜柔情。受老师的影响我也爱上了文字,爱写一些心灵的絮语。于是,决定拿起久违的钢笔给老师写封信。深夜,开一盏壁灯,在洒满温柔灯光的屋里,给老师写下一个一个爱的絮语,一个一个感恩的字符。一字一情,回忆当年还年轻的老师教训我们,追着我们满山跑的情景,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教师节,给老师写封信,是学生对老师一种别样情怀的表达,这里面有美好的祝福,也有青春年少的回忆,这满满的都是师生情深啊。

二十岁,是谁邂逅了她的芬芳

文/小妮子

就在一个月前的今天,我邂逅了一场我人生中最美丽的相遇—我遇见了她,清眸的双眼,水嫩嫩的皮肤,长发及腰,婀娜多姿,让人看了甚是心疼。

那是一个晚上,一个秋末冬初的晚上,外面刮着瑟瑟冷风,我整理好衣服,背起书包,一路快走,奔向了教学楼。因为来的比较早,教室空位儿比较多,我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翻出课本,准备看会书。

过了一会,大约二十分钟的样子,突然,一个个女生坐在隔我两个座位的位置,由于我在看书,只知道她坐在了那里,不晓得她什么样子。这节课是名曲欣赏课,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是陈军的二胡演奏会,关了所有的灯,大家都在静静欣赏着音乐,无意中我朝旁边瞥了一眼,借着微弱的大屏幕光线,隐约看见了她清晰地脸庞,圆圆的样子,眼睛直直的盯着大屏幕,专情入神的欣赏着,很陶醉的样子。南京京科医院细细看了会,披一肩秀美长发,穿一身黑色风衣,一双白色短靴,颇有些迷人,只是光线太暗,看不大清楚,出于礼貌,没敢看多久,回过神儿,继续看着大屏幕。

下课时间到了,老师关了视频文件,打开教室的灯,一下子通亮了起来,好多同学都回宿舍了,我去了趟洗手间,回来接着上自习,教室人儿走的也差不多了,这次,我很清楚的看到了她美丽的面孔,比先前更加迷人。水灵灵的,似出水芙蓉,婉约而含蓄,奔放而不失内敛,静静地坐在那里,好一幅美景佳人图!

“爱江山,更爱美人”古代帝王君子况且如此,我何尝会是个例外,望着这极品尤物,怎能不心生萌动?心跳每分钟120次的高速蹦跳,脸烧的发烫,控制不了的冲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未曾相信过得事情,或许真的就发生在我的身上,真的不得不相信了!我们一起自习,各自写着自己的作业,看着书,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悄悄地流淌着……

十点半了,休息室的阿姨要来关灯清楼了,我开始收拾书包,她也准备收拾,不过,她的速度比我稍快一些,第一个走出了教室门,我紧跟着出了去,下了楼梯,她走在前面,小碎步不过有些急促,毕竟有些晚,回去还要洗漱,我犹豫了会,要不要上去打个招呼,纠结了会,鼓起勇气,冲了上去。

“同学,你好啊,你也上名曲欣赏吧,妇科医院老师这个课有没有点过名啊”?

“没有呢,老师说第一周准备点名的,可是没点,之后也就没有!”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聊天。她的声音是那般的悦耳,温柔而沉重,跟她的容貌很是相称,显的很有修养,很有内涵。很快,我到了宿舍,道了声再见,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初次邂逅!

……

现在我很确切的说,我喜欢她,不仅喜欢她的美丽,更喜欢她带给我的,砰砰直跳的感觉,因为她,我此后的生活变得更加充满动力,更加充满希望!一个月后的今天,我想告诉她:在最美丽的年华,我邂逅了一场人生最美丽的相遇,我爱你,至死不渝!这年,我们正值二十岁!

安静下来,让微笑替我发声

文/苇眉儿

忙碌了一周,到了周末,咱们去爬山去吧。

儿子的提议,得到他爹他娘的赞赏,大胖儿子是得好好锻炼身体了。不然,就凭儿子一身哆里哆嗦的肥膘,初升高时候那六十分的体育可咋整才好啊!

人生难得任性,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儿子指哪儿打哪儿,他爹严格按照指示,出家门,向西向北向西再向北。没用半小时,我们就来到一座小山脚下。

择日不如撞日,则山不如遇山。好,就它吧。

山的名字,叫做盆山。

很小的一座山。

上山的时候,儿子有点鄙夷,说要爬也爬个大点儿的山,眼前这么个小不点,抬脚三步两步就到了,没什么劲儿。

老话说得好,看山在眼前,爬山走一天。

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看来他爹吃的盐比儿子吃的饭多。

一路蜿蜒而上,虽有前人踏出的印痕,但两侧的酸枣棵可不是好惹的,上面的棘针时不时挑战我们的胆量和智慧。此起彼伏的“哎哟”声,证明了这山是酸枣棵的地盘,未经允许私自穿行,是要交学费的。

脚下,是风化的石块,是遍地苍茫衰败的野草,是大块突兀的石头。每一步的感觉,都不一样,让我想起一句广告词儿: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果不其然,还没爬到山的一半,儿子就气喘吁吁,一屁股坐下拉都拉不起来。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我上小学时候,学校操场的围墙上就写着。

这个时候,不用他爹他娘再絮叨什么多余的话,儿子额头的汗水、疲惫的身体以及酸痛的肌肉,应该都在用无声的语言提醒着他什么吧。

这一刻,面对儿子,我沉默了,拍拍他的肩膀,无声注视着儿子,和他在心里对上了话。

“山小与不小,值不值得爬,先别急着妄言,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儿子,你说呢?”

“呵呵……”

“急着赶路的同时,记得也要欣赏周围的风景啊!”

“哦哦……”

“自己的身体,要好好照管,男孩子身体的标准是健康、结实,儿子你照管好你自己的身体了吗?”

“嘿嘿……”

我相信,儿子会树大自直,一路长大一路学习,变成一个向善而行、向上而行、向美而行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

昨天,和朋友一起吃饭。

在座的,有我师范的老师,虽然大不了我几岁,但是我从心里敬重和钦佩他。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当然也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老师的学识和人品让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老师向别人介绍我时,总是夸我说,她呀写得怪好,光书都出版七本了,版税合作呀,全国上市的,各地新华书店都有……

我知道,我老师嘉许我,是因为他遇见了我的美丽心,遇见了我的上进心。他的嘉许,跟我本身没有关系。礼尚往来,我应该对老师的嘉许,报之以嘉许,只可惜嘴拙舌笨的我,除了微笑,除了沉默,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但是我的心里却在和老师对话。

“老师,您的学生不会给您丢脸的,会好好努力的。”

“老师,谢谢您的夸奖,其实我没有那么好,但会朝着您夸赞的方向继续往前走,超越昨天的自己。”

“老师,谢谢您在众人面前对我的嘉许。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望一眼,那一眼就是天堂;老师走一巷,那一巷全是春光。”

……

“当你偶尔发现语言变得无力时,不妨安静下来,让沉默替你发声。”这是里泽林的原话。

这一刻,面对老师的嘉许,我也让自己安静下来,让微笑替我发声。老师,我不会辜负了您对我的嘉许。放心吧,我会继续向善而行、向上而行、向美而行的。

一切,让时间来证明吧!

渐行渐远的母校

文/鲁延福

转眼间,从安康师范学校毕业已经20多年了。当年的毛头少年已近不惑之年,母校也在发展大潮中不断转型成长——具有近百年建校历史的安师在2004年与另外两所中专学校整合组建成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母校安师在为山区培养了两万多名优秀教师的辉煌成就之后,又一次把自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真正引起大家对安师无限怀念和感慨的,大抵是在安师校园作为新的用途之后校门被拆除的那一段时间。校友们经过育才路1号这个在人生轨迹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地方,面对新的标牌、新的建筑、新的面孔,突然意识到——安康再无安师,母校渐行渐远,你我已不再少年。

说起安师,一定要说说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秦巴山区的广大农村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温饱问题逐渐解决,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愈加强烈,广大学子通过刻苦学习跳出农门的希望被重新点燃。我生活的那个小山村,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电、不通水,“出门靠走、通讯靠吼、看门靠狗”是真实的写照。那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孩子较多,每个村子都有一所民办小学,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是村办小学的标配。至四年级以后,就升入乡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离县城也有100多里的路程。那时候,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认知了解来自于安师毕业的老师、在外求学的学子以及外出务工人们的口口相传,对于理想追求、人生规划单纯而又简单。那时候,初中毕业考试在制度设置上是先进行毕业考试并作为参加中专考试的资格预选,再参加升入高中的考试,最后在7月高考之前进行全省中考,农村学子考上中专学校,就意味着跳出农门,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里刨食。那时候,由于高考尚未扩招,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农村家庭经济尚不宽裕,穷怕了、苦怕了的农村学子和家长大都本着“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的理念,没有勇气和底气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虽然层次更高但前程未卜的高考上。在我们老家,即便是邻村也有一个考取清华大学的学长做榜样,但是,在家长的眼里,考取中专和在清华上大学似乎并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贫穷和闭塞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和梦想。在这种背景下,受当时政策导向、信息来源、个人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考取中专学校是绝大多数农村学生求学成才的最高目标,评价一所农村初中质量是否过硬,中专录取率是教育行业乃至社会评价的刚性指标。

收到安康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时,我非常激动,因为从此可以跳出农门,过上相对轻松体面的生活。父亲带着我到耕读传家的祖父祖母墓前,虔诚的点燃一柱清香,第一时间报告这个改变命运的喜讯。小山村打破了日常的平静,叔伯长辈、兄弟姐妹在白天辛勤劳作之后,都纷纷登门祝贺,分享我们的喜悦。那个暑假,不论走到哪里,都满是祝福的话语和羡慕的目光。

安师的学习氛围极好。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激励下,学校课程开设齐全,管理规范,考核严格。文化课程,素质教育齐头并举。考场纪律十分严格。每学期都有因为作弊而被要求补考甚至受到处分的,每学年都有因为成绩不达标而被要求留级或者退学的。在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导向引导下,同学们刻苦努力,比学赶超,勤学苦练蔚然成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后通过参加高考或者保送实现了大学梦,还有一大批学生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在安师毕业的同时就取得了专科毕业证。

安师校园生活亦丰富多彩。从早到晚满满当当,从春到冬色彩斑斓。清晨6点半起床,先上早操,再到教室晨读,然后吃早餐,进入正常上课时间。晚上7点准时夕会,各班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夕会过后,再上两个晚自习,然后熄灯休息。星期天的晚自习一般是班会时间,班主任和班委会安排一周工作,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守纪律学习退步的现象进行批评。

四月,校园田径运动会如期开幕。开幕式隆重而热烈,各代表队身着统一服装精神抖擞喊着口号鱼贯入场之后,舞蹈队、腰鼓队、体操队、武术队你方唱罢我登场。霎那间,操场上,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队伍里,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运动会一般持续一个星期,短跑长跑、铅球标枪、跳高跳远,项目多样,参与者众。奖项设置也极为讲究,既注重比赛项目的奖励,也注重团体精神的奖励,还注重精神文明的奖励。比赛期间,鼓励各班向组委会投稿,在赛事进行中广播。激昂奋进的音乐,激烈精彩的竞赛,激情澎湃的文字,激动人心的时刻,构成了校园运动会的特有元素。我不擅体育,竞技场上不能一展身手,但我也发挥优势,积极投稿,每届运动会都会给班上争取精神文明奖,也算是尽了绵薄之力。

校园的秋冬则比春夏更有意思。夏天是毕业季,赶上陕南多雨闷热,加上离别的感伤,总是给人以淡淡的愁绪。秋冬就不一样了。秋季新生刚刚入学,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刚刚开始。十月金秋,校园之秋歌咏赛闪亮登场,歌声响彻校园。冬季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万米越野赛。也是在比赛之前就要进行训练。安康的冬天,江风凛冽,空气湿冷。早上六点就被叫醒,班主任准时在校门口等候,先是在操场上训练,到了临近比赛,我们开始在大桥路训练。晨跑还是有危险的。一方面来自寒冷的天气和高强度的训练,一方面来自外部治安环境。记得有一天早晨,我们跑到水西门后,一名女同学爬上河堤,发现一帮小年轻正在堤上坐着吸烟,吓得这名女同学急忙飞奔下来,气喘吁吁的用俨俨的白河口音向同学们告诫:“别上去,上面有小痞子,他们在绷烟头!”多年以后,大家每每聚会,都会模仿她的样子开心一番。还有一次,下午时分,我们朝香溪洞方向跑步训练,返回的时候,天色渐暗,我们两个男同学正在下山的时候,突然遇上两个拦路要钱的小痞子,其中一个同学趁其不注意夺路而逃,留下一个没有办法,只好好言相告:“大哥,我们在训练,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待我下次遇到你一定给你奉上。”小痞子见无利可图也只好做罢,临走时问刚才溜了的那个叫啥名字?同学略加思考,给留了一个其他班的体育健将的名字。后来听说,该体育健将在教室痛打了一个外来的小痞子,不知与我那同学是否有关。

怀念安师,最难忘的还是老师和同学。在安师见到的第一位老师是班主任夏景梅老师,她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齐耳短发,身着职业套装,干练优雅。进入安师上学时,我刚刚14岁,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夏老师的言行举止对我无不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夏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教我们文选课。由于从小喜欢诗歌散文,便很快引起了夏老师的重视。我的第一篇文字在安康日报发表后,她第一时间在教室宣布了这一重大喜讯,给我以后的写作爱好给予了极大鼓舞。同学们都说夏老师对我是偏爱的。一次文选课上她正讲着戴望舒的《雨巷》,当是窗外细雨蒙蒙,教室外面的一丛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青翠,枝头上两只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顺着窗外望去,不知不觉的望出了神,以至于夏老师提问喊了三次我都无动于衷。当同桌把我从出神的思绪中叫醒时,我已经慌张得不知所措。大家都要看着夏老师怎么对我雷霆大怒时,却见夏老师微笑着走到我的身旁,调侃着问道:“你目不转睛地望着左前方,是不是也在思念你的丁香姑娘?”恰巧前排女同学那几天请假,顿时让人百口莫辩,彼时的心情岂是一个紧张可以形容的?

难忘的老师和难忘的事情还有很多。放学遇到程家兴校长骑着永久牌加重自行车时我们远远躲开却又好奇不已的邂逅;校园之秋歌咏比赛程必呈副校长极具专业素养的合唱指挥和指导;小提琴老师王晋康先生步入课堂的蹒跚脚步和上课时略带喜感的认真;教务主任张宏社老师在教学教务安排时坚持从实际出发真心关爱学生的情怀和担当;学生科长刘瑞江老师整天嚷着把处分记入档案却在毕业时宣布一笔勾销时的惊喜……都在记忆的长河留下深刻印象。难忘的还很多同学和校友。我的老乡学长杜世军,笔名渡心河,是当时安师很有名气和成就的校园作家,上学时就在国内知名文学刊物发表文章两三百篇,如果说我在文字上有些兴趣爱好的话,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世军老兄的鼓励和指导。那个时候,周末还是相对轻松的,我整天泡在他们的教室和宿舍,谈文学、谈理想、谈未来,在他的悉心帮助下,我的第一篇文字得以在安康日报发表,极大的激发了我的文学梦,虽然因为才疏学浅,没有圆了文学梦,但却培养了自己的爱好,也提升了综合素养。同是95级的同学张治平也是终生难忘的好友。治平同学是我们这一级的学生会主席,性格沉稳,少年老成,我们在程必呈副校长的支持下,在学校成立“笑艺乐团”,组织几十名音乐爱好者利用课余时间强化训练、开展活动。毕业后,治平老兄在宝鸡教育学院深造,后来分到旬阳一所初中任教,深受师生欢迎。令人无限惋惜的是,事业刚刚起步,他却身患急症,不幸英年早逝。百年建校历史,培养了许许多多安师优秀校友,既有政界精英,也有商界翘楚,更多的是默默耕耘在山区教育一线的辛勤园丁,特别是教育战线上的安师校友,刻苦钻研,苦干实干,很多校友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层出不穷,成为了支撑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奉献,都在各行各业展现自己的才干才华。

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过去的成就不再代表现在的实力。一代代安师校友在时代进程中,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大浪淘沙,铅华褪尽,有的继续勇立潮头,引领潮流;有的甘守平凡,默默奉献;也有的徘徊迷茫,不知所措。怀念安师,就是为了怀念过往的历史,怀念那个时代那段岁月我们曾经的初心与努力,怀念那个历史背景下母校安师给予我们的一切一切。怀念安师,更是为了找寻初心,立足新的起点,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以奔跑的姿态,不断前行。

望麓园岁月

文/宋元

从蔡锷北路局关祠走进去两百多步,站到那堵饱经风侵雨蚀的墙壁前面,古旧拱门上方三个大字:望麓园。望麓园一带,有很多貌似普通其实大有深意的地方。

望麓园大大小小的街巷,我全都熟悉。成行的叶子阔大的梧桐树,电线杆上时常变换的广告,不断变更的商铺或单位的招牌,街边上仿佛突然拔地而起的大厦,都生根在我的脑子里,印象深刻。有几十年时间,我的工作生活,兜兜转转,尽在这一带,我目睹了它这几十年来的变化。

1983年夏天,大学毕业我到单位报到,一脚踏进了望麓园。单位在戥子桥26号,院子不大不小,两栋楼,一是省医药管理局,一是省医药公司,还有几栋宿舍。我在戥子桥工作了几年,不停开会出差,感觉不适。有天工间操时间,我顺蔡锷北路走到不远的荷花池11号长沙师范,找到校长问要不要语文老师。我觉得当老师好,我喜欢读书,当老师就是跟同学一起读书,蛮好。校长说要,不过要试教。一个星期后试教,记得我讲的是《醉翁亭记》。再一个星期,我就在长沙师范上课了。

长沙师范是徐特立先生创办的,有百年历史。 动辄有百年历史是望麓园许多建筑故址的特点之一。船山学社、教育街清代贡院故址、赐闲湖、西园百里、文星桥、高升门……连街头巷脑的名字都显得文气,有味。

长沙师范专门培养幼儿教师,早上集合做操、跑步,一千多个女生的头发飘起来,乌溜溜的黑眼珠在晨光里闪亮,那样的场面是有些动人的。有回上课,讲《阿房宫赋》,开篇有对阿房宫的描写,我一不留神用了成语:鳞次栉比。话音刚落,一个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是鳞次栉(zhi)比,不是“节比”。我挥了下手,示意她坐下,懒得跟她争,我怎么会错呢?我都读“节”好多年了。很久以后,我才偶然发现其实是我错了。她没有同我计较,照顾我的颜面,当时就原谅了我,这真是使我想起来就羞愧难当。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在全国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了。

然后调到市文联,在望麓园6号。文联是座四层小楼,外表简陋 。我在二楼办公室,窗外就是那座有百年历史的骑楼。它横跨在路的上空,每根梁柱上的裂缝,每块木板壁上的纹路,曲曲弯弯一清二楚,那是时间的痕迹。我不禁感慨,百多年前,刘少奇在这里读驻省宁乡中学,毛泽东杨开慧在这里小住,这里是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秘密活动地点,当年一定有很多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往来,催生震撼人心的故事。如此一来,坐在办公室里,我时不时要生出一点遥远的心思,也是自然而然。

后来,文联搬到惜字公庄66号,办公条件大为改善。那是一处单独清静的院子,旧公馆,却不显破败,据说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国民党党部。院子里有高大的樟树,叶子绿得发亮的玉兰树,很适合文联这样的单位,我们在这里讲过做过很多有关文艺的事情。这个院子后来被拆掉了,因为修营盘路。营盘路的开通,对于望麓园而言,代表的就是现代化,车流滚滚,生活沸腾,并且有更多的高楼像春天的蘑菇一样长出来。同时又有好多东西迅速消失:七弯八拐的巷子,头顶上晒着花花绿绿衣裳的竹竿,一路闻过去各家各户不同的饭菜香……不经意间,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

文联搬到中山路青少年宫,这我就更熟悉了,市体校就在里面,我七岁开始在这里打乒乓球,一度以为自己将来是庄则栋。我特别喜欢青少年宫的大草坪,有时候,我愿意一个人在草坪上站一气,发一阵呆,空气里有青草的气味,小孩子成群结伙,奔跑嬉闹,笑声和尖叫,像天上的鸽子一样飞翔。再然后,文联搬往河西,连青少年宫也要大兴土木了。

几十年间,望麓园片区的拆迁动作不算很大,还保留有大片老城区,也算幸运。历史文脉,哪怕只留下故址,也是一个证明,一个提醒,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尤其近年花了大功夫的提质改造,令老旧社区焕然一新,既整洁有序,又增添了多种现代设施功能,切实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这种看似动静不大的进步,事关民生,是真正的实事和好事,我以为这才是最要紧的。

视线之外,牵挂之中

文/杨聪

1

早上,在综合楼的楼梯口,一位五年级的女生给了我一封厚厚的信。我觉得很奇怪,她说这是您读初一的学生让我带给您的。原来这样,我马上回到办公室认真地看了起来。

首先是一张方纸片,上面写着:杨老师,要是您给我们回信,请交给五年(4)班的叶恬恬,也就是送信给您的那位女生,她会带给我们的。

后面落款:周荷韵、黄莎莎。

接着,便是荷韵的信,放在明信片壳里,里面有两张“贾静雯”的明信片,一张给我,一张给数学老师。在我那张上面,她亲手画了一幅简笔画:一排群山,山下一条长河,河上四艘帆船一字排开,分别写着我和数学老师,以及她俩的名字。图下附着一首诗:

无论今后的海浪有多大

生活有多么艰辛

我们的帆船

依然在行驶

看 胜利的旗帜在山头飘扬……

2

明信片壳里还有一张信纸,两面都是满满的文字,荷韵在文中说:

杨老师:

您好!也许经过半个多学期以后,我们渐渐疏远了,再一次与您“交谈”,您与我已经不是小学时的我们了。

现在,您教三年级的小朋友(好像是吧),那帮小调皮鬼一定变成您最头疼也最快乐的人物了吧?现在,我还想着您在课堂的幽默,想着您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的场面。我好想回到小学,中学学习压力很重,经常忙得我九点十点还进不了被窝,成绩还是不如那前几名。经常想复习别的功课,可是,时间又不等人呀!而且在中学最头疼的就是语文了,小学在您的带领下,我们积极地投入语文,也热爱它,但中学老师管得很松,作文都没改,评语也没写。X班的语文老师跟我班是同一个老师,有一次写作文,X班竟只有三个人写,而老师只是有点生气,哎!现在我的语文水平正在走下坡。杨老师,您当个旁观者,给我出个主意吧。还有,我班的某个老师自己心情不好,找别人乱骂,只管自己的感受,却一点也不理解别人。

中学,一个讨厌的字眼,要是给别人看不爽的话,就会被中学的“老大”打。在班中的人际关系也一般,只有黄莎莎是我比较好的朋友,因为老师除了让我们认真学习,还是整天盯着我们学习。别光说我了,杨老师,您呢?您的生活一定多姿多彩吧,回想起往事,我似乎听见了一连串的笑声。您一定要告诉我您的生活,让我这个学生也是朋友来分享一下。

杨老师,我想对您说一句“谢谢”,谢谢您传授我知识,也想说一句“对不起”,有时也会让您生气,或许您都忘记了,不过我相信,您一定记住我们小学的美好时光!

这封信是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的,原来打算在圣诞节写的,可是忙过头了,再过两三天就元旦了,“泰山压顶”,只能匆匆忙忙赶了出来。这张贺卡既是圣诞礼物,也是元旦礼物。也许我太“小气”了吧,可是老师您别嫌弃,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友情并不是可以用东西来代替的。

还有一件事问您:数学老师还好吧,看他以前那桌头,好乱呀,我和班长还帮他整理呢,但愿他还可以记得我。另一张贺卡麻烦您交给他。另外我的两张照片你们每人一张。

祝圣诞、元旦快乐!

再看黄莎莎的信,也放在明信片壳里,里面有两张“蔡依林”的明信片,同样的,一张给我,一张给数学老师。我继续读着她的信:

杨老师:

您好!猜得出我是谁吗?我是您的学生黄莎莎,还记得我吗?杨老师,您最近可好?现在教三年级会不会累?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我们分手也将近半年了,真想念在小学的那段美好时光呀!上您的课,感觉真好!

我非常想去小学看您,可是因为中午的“午中修”提早上课了,没有时间去,但我心里还是非常想去的!

上中学以后,感觉身上的负担加重了许多,就连课间十分钟都不能活动,而且晚上作业都要写到十点左右,早上又要六点半起床,如果迟到的话,就得罚2元钱(因为我们班级正在执行“2元钱”原则,谁犯规就得交钱),只好每天晚睡早起。这我都不怎么在乎了。我数学成绩总是不大好,就说这次考试吧,“一元一次方程”我只考了80分,荷韵考了85分。每次数学考试我总是考不到九十几分,我很烦恼。我有努力,但是那讨厌的应用题老是“偷”走我的分数,“9”分的,“6”分的,它们在我的试卷上消失。我在不懂的时候也有问荷韵,她非常乐意帮助我,给我讲解,她是我的小老师。在5门功课中,就英语最好,这次考了96分,全班最高分是林杉:97分,我们都很羡慕她。

杨老师,我感觉自己近来作文越写越差。现在的语文老师说,我们班没有一个同学写得比较好,而他连课本上的作文都没有叫我们写,都到期末了,作文本上才写了三四篇。我渐渐地发现,我对作文越来越“疏远”了,学习生活很枯燥,每天都很忙很累,头脑里没有一点想写的东西。想想以前在小学那是多么的有意思,您带领我们在作文的海洋中畅游。您是一位好老师,您总是给“差生”机会,让他们不会讨厌写作文,而是慢慢地喜欢上它。老师,您快乐吗?您还坚持写作文吗?老师,我总觉得在中学这样的环境里没有知心,好像我和张娴比较合得来,但是她在另一个班级。同个班级,荷韵和我还算不错,可有时候我们也会闹别扭,不过还是会好的。

杨老师,我不是说涓涓的坏话,她到了中学以后,人好像真的变了一样,比较喜欢接近那些在学校学习很差的人,比如说,她认XX当大哥……我和荷韵都这样认为,我们对她也不好说,只有在您面前顺便说几句,请不要告诉她,我信得过您。

老师,我还有很多话想和您讲,只是现在夜深了,时钟已经“爬”到第11座“山”了,再见!改天再和您聊吧!

祝您身体健康,越来越帅,作文越写越好!希望您能回信!另外,一张明信片不成敬意,好好保留它,包括我的“艺术照”哦!

3

下班到家,我很想马上给荷韵和莎莎回信,但这些天有些忙,我不愿草草地回信,所以就暂且放一放。可内心深处又想同她们聊聊,于是查找了“毕业留言册”上的电话。

我先打给荷韵。

你是谁?她问。

她听不出我的声音,因为没在电话里聊过。

我说,你就是荷韵吧,在干嘛呢?

她又问,你是谁?

说了你也不知道,我们可以先聊聊,聊了就熟了。

她还是那句话,你是谁?为什么不说?

这个重要吗?不要总是这句话啊!

当然重要,你不说,我不和你聊。

不要这样,聊一下没关系的,你肯定很好奇,我怎么会找上你呢?

是呀,你怎么有我的电话号码?

查过来的。

怎么查的?

问一问你们中学的学生就知道了。

哦,这样啊,反正你不说名字,我就挂电话了。

等等,对了,我这里有一段文字,跟你有关,念给你听,你就有感觉了。

好,你念,我听着。

我拿过她的信,选了几句念了起来:

“……这封信是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的,原来打算在圣诞节写的……”

荷韵立刻反应过来,显得很惊喜,声音急促:原来是您啊,杨老师!

接着,我们聊着信里的事和各自的生活,学习……后来,她说,莎莎的电话打了都是没人接的,我帮您传达您的话吧……

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聊天,感觉真好——青春与朝气,纯洁与真诚,让我快乐!

4

过了五六天,我在三年级的一个班级上美术课,前排的一位小女生突然拿给我两封信,我一看,是荷韵和莎莎的又一次来信,原来她俩对我上什么班级什么功课都进行了了解。

荷韵在信里说:

杨老师,我又来书信“拜访”您了。说起“拜访”您,可害死我跟莎莎了。星期一,我俩去看您,因为只有星期一放学时间早,所以我俩傍晚兴奋而又激动地踏上了去小学的那条熟悉的小路。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天,我告诉莎莎我好怀念小学,希望能永远走这条小路。我们说着说着便加快了脚步,好不容易到了校门口,可是我们谁也不敢迈进去,不知怎么,总觉得碰到小学老师很不好意思。于是,我们在校门口悠哉了好久,只看见一个办公室前有一辆赛车,虽然对它很熟悉,但又不敢确定就是您的那辆。也问了好几个小学生,原来老师们在开会。真是“天负有心人”啊!我们难得有空来了,您却“不翼而飞”,本想约您期末出去玩,可是离期末考很近,没时间了,只能等放假了。而且妈妈说我在班级成绩下降了,只有年段二十几名,整天唠叨,还说下个学期一定要帮我换班,因为妈妈希望我成绩别掉下来。

现在的班级乱极了,吵得“鸡犬不宁”啊!那个老师,就是班主任啦,他很讨厌,整天脸红红的,一看就知道他喝酒了,更可恨的还时常找别人出气,我就看不惯他,我也一定要换班。班级也不只是我一个人要换班,有一个男同学说,他不是换班就是到别的学校去读,还有好几个同学对这个老师不满意。

杨老师,您认为呢?您有什么意见呢?这次可别又打电话了,上次的电话令我感动了两次,有些事由于紧张都忘说了,算我“求”您了,好吗?记得写哦!下星期一也是X月X日我的生日,一定要给我回信啊!

祝天天开心,工作顺利!

原来她俩已经来找过我一次了,可惜那天下午有“周前会”,而且会议内容比较多,开了好长时间才结束,大概时间晚了,她俩就回家了。我接着读莎莎的信:

杨老师,您使我太“失望”了,我和荷韵在星期一那天去看您,可您却不知所去。我们在校门口走来走去,就是没看见您的影子。您知道吗,我们走在去小学的路上,心里非常激动,那条小路是那么的熟悉。

在校门口等了好久,我对荷韵说:“都几点了?老师是不是已经回家了?”我们正要走,突然在一个办公室前看见了一辆自行车很像您的,又不好确定,再看看学校的操场上有好几辆小汽车,我们猜测肯定是开会。见此情景,我们耐心有限,就回家了。

路过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店,本来想用小店的“公用电话”给您打电话的,可是想想您开会手机会开着吗?我们最后只好“失望”地离去了。再一次走在小路上,不由得想起了《乡间小路》这首歌,我们觉得此时此刻应该改成“母校的小路”哦!

您那天打电话给荷韵我已经知道了,她说您本来要打电话给我的,真是sorry,我家电话不用了。

快要期终考了,心里总有那么点紧张,我理科不大好,拉分很大,总分想高很难。我觉得这时候“语文”离我越来越远了,我对它的兴趣也少了,有些题目都写不出来(信纸写不下了)……

Best wishes lily

5

周末,我终于有时间给她们写了回信:

荷韵、莎莎:

你们好!

1月10日早上,拿到你们的信时我感到既高兴又意外,贺卡和照片我都很喜欢,谢谢!照片里的你们很清纯可爱,感觉和我相处的时候差不多,不过,我想要是见了面,你们肯定是长大了一些。

我把贺卡和照片都及时地拿给了数学老师,看他那惊讶而又高兴的样子,我就知道,他也在内心感谢你们带给他的意外和快乐呢!

那天晚上,我又把信看了一遍,为你们的真诚和真实感动!说实话,我也同样想着你们,想着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想着过去的一幕幕……读着信,我就不知不觉地回忆起你们当初的一言一行,好像你们正站在我的眼前一样。

当时,我本想马上回信,由于有些忙,便决定过些天再写,但是,心里又牵挂着你们,想着你们肯定在猜测着我读信的样子,猜测着我读信时的心情与想法。于是,我决定给你们打电话。

先是听到荷韵的声音,特别亲切。我故意不说自己是谁,故意和你捉迷藏,在那几分钟里,和你争辩着、调侃着……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刚发生过一样!荷韵,你说自己由于紧张,有些事当时都忘记说了,其实,老师因为高兴,有些事也忘了说了呢!老师也很想同你多聊几句,可是你好像有事,就不好打扰你了——等到给莎莎打电话时,真的是没人接,电话一直在嘟嘟响,就是听不到莎莎那久违的声音。我在心里急着呢,这个莎莎呀,跑哪里去了,要不然,我又可以蒙你一下,看你是不是也跟荷韵一样,意志顽强地咬住那句话不放:“你告诉我,你是谁?”

第二天,我就把你们的信抄录到了我的“教育随记”里了,连贺卡上的图画都照着画呢!老师实在是不愿意让这些信在某一天丢失了,而且,每当我想写教育随笔时,随时可以翻看你们的信。

从信中,我知道你们有相同的困惑,首先是说自己语文成绩退步了,作文也写不好了,初中的语文老师都不怎么改作文了等等。我觉得,这些问题不只是你们碰到,而是许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都可能会碰到。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小学和初中的教学环境不大一样,小学老师同你们接触的时间比较多,时常可以跟着你们,也因为你们还小。现在已是初中生了,将逐渐走向独立,初中的老师只是引导者,不会再过多地照看着你们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们会适应过来的。到了高中和大学,那就更加独立了。这是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只是迟早的问题。

另外,对语文的学习,我的建议是多读、多写、多思考。“读”很重要,尤其是读课外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一大部分的学生语文成绩突出作文优秀,都是得力于广泛的、很有兴趣的、自觉性的课外阅读。“写”也不能放弃,我以为,记日记还是最好的办法。不一定每天写,但要坚持。写法和取材可以随心所欲,可长可短,既是练笔,又是积累素材,更是记录个人珍贵的生活历史,一举多得。至于“思考”,却要始终贯穿读与写,如此才能有质的提高,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正是这个道理。以上所讲可能是老生常谈,其实,方法很简单,就看我们能否真的去做了。

对于成绩的好差,分数的高低,名次的前后,我的看法是,只要尽己所能去努力就可以了,不强求,也不放弃,做到问心无愧。

其次,荷韵讲到班级乱的问题,好像那个班主任自己都无能为力,那就不是你们当学生的所能改变了,你们不必管它。只要自己有心,是不怕在乱班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有句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就是提醒我们尽力去适应环境。当然,如果能换班,也是好的,只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当环境无法改变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能适应环境,这也是成长过程中应该去学习和磨练的一个“学科”吧!

莎莎讲到人际关系和交朋友的问题。我感觉,在现阶段交朋友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只要有两三个可以互相倾诉、理解、支持和帮助的知心朋友就可以了。不过,在班级里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和同学要和睦相处,与人为善,或许在不经意间又会交到新朋友呢。在以学习为主的前提下,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身心快乐,不要因为学习忙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培养一两种体育活动的乐趣,比如慢跑、打球等等,贵在坚持。做到这些,看似和学习无关,实质上是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对待考试,不要太在乎分数的高低,更不要对一时的落后耿耿于怀,而要把目光看远些,你们的路还长着呢,还有初一初二,还有高中三年,乃至大学……只有笑到最后,才是最成功的笑!总之在学习上,既要勤奋,又要想想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不懂多问,及时地问任课老师,不要把“不懂”积累起来。

从初中开始,你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改变,有些同学可能变得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本来内向的变得很外向;本来好动的变得很文静;本来很“乖”的变得很“坏”……或者相反,这是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要过于担心和排斥。在人生的起步口,很多东西对你们来说都是新的,也是陌生的,但愿你们都能走好自己的路,珍惜现在的时光。要明白,一转眼,你们的初中生活也会变成过去,小学将变成更遥远的回忆。当你们进入高中时,可能又会珍惜起初中来,哪怕它现在是让你们“讨厌”的!你们也许还会感慨,啊,我多么地想念初中生活啊!老师希望你们不要活在回忆中,尽管小学时代留给你们很多快乐,但毕竟无法再一次回来。记住哦,好好把握现在,好好地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是苦是乐,是伤是痛,它也不会重新出现!

不好意思,老师又讲了一大堆“道理”,这是当老师的毛病。写了这么多,你们大概会看累了吧,加上老师写得有些随意,可能有些乱,不当之处,请见谅!最后,要是有空,不妨来小学聊聊……

祝你们新年快乐!祝荷韵生日快乐!

杨老师

6

写到这里,我本不想再说什么,因为每一位读者多多少少都能从这两位学生的信中读出孩子的迫切需求和我们教育存在的某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根本无须我在此进行所谓的“说明”和“揭示”。

可我又很想再说些什么,我知道,我给学生的回信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但我也只能写成这样,不写成这样又能写成怎样?在本文即将结束时,我的脑海里仍然反复出现学生信中提到的“那条通向母校的小路”——这条微不足道的田间小路竟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让他们记忆深刻而又念念不舍,这难道仅仅只是一条“小路”吗?毋庸置疑,它延伸的是学生童年的快乐、欢笑、自由自在和爱的记忆……看看那些沉溺于应试教育的学校和老师,即便拥有美丽的校园建筑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可又能让多少学生产生“走在去母校的小路上”的那种欣慰、激动、怀想与留念的感觉呢?

我不敢奢望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能成就每一个学生,只祈望别打着某种招牌和借口伤害或变相伤害了学生,而且还自觉光明正大或无动于衷。就算学生的这张白纸经历了我们的教育,仍旧是白纸,也远胜于在这张白纸上涂抹了“脏”颜色和“杂乱无章”的笔画,给学生刻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教育和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因材施教地成就学生;而最大的罪过,就是对学生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真爱无私

文/白秀水

3月1日,我怀着一种敬畏之情,观看了《春暖花开》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心灵受到洗礼、震撼。

倪秀兰,湖北黄石的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模范,一位热爱儿童的典范,从18岁扎根小山村,坚守农村单班点32年,教师、校长、炊事员全是她一个人。在艰苦的小山村,培养了大批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多么了不起的好老师。

倪老师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真爱与无私”。她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但平凡的背后,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坚持,那是不平凡的勇毅。倪老师的事迹感染着我们,滋润我们的心灵。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对责任与义务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教师不仅仅只是一名育人的使者,还有更深重的责任与义务,那就是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开启他们道德的大门,让他们向善向美。做更好更优秀的自己,让道德的火炬在学生中广泛传递,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不由得深深的佩服。我们身边许多人,在他们平凡的人生中,把平凡演绎成了伟大。我们要学习倪老师热爱学生、辛勤耕耘、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学习她艰苦奋斗、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用心中的爱播洒希望的种子,用心中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点亮光彩,每时每刻影响、启迪感化学生,“随风潜入夜,润无细无声”。

虽然当今社会关于“道德沦丧”、“人格扭曲”、“人情冷漠”的言论此起彼伏,但看过倪老师的事迹后,我们无不坚信道德力量的强大。中国之所以从未间断过自己的历史,与华夏儿女代代传承祖国的道德文化关系密切。也正因为这样,道德时时荡涤着我们的灵魂。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道德传承了,它是时代的呼声,它是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不竭动力。www.0579-120.com

道德之流永远涓涓流淌,以每个人心中善良的土壤为源头,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穿越过历史,化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道德长河。

上善若水,真爱无私。

真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真爱的力量是相互支持的,真爱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正是无数像倪老师这样的人,用他们的爱与付出让奉献与感动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人间。

真爱是一道春风吹散冰冻的江水,真爱是一扇阳光照亮前进的方向,真爱是一缕月光折射社会的美丽,真爱是一丝甘泉驱走心中的焦渴……

倪老师,你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领带哪儿去了

文/林少华

最近,我所在的城市举办关于翻译理论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要我参加。说实话,我一般不参加此类会议。这是因为,我所了解的翻译理论加起来也肯定多不过当年我实验过的高产玉米种植法。再说玉米即使不高产也总能结出棒棒,而翻译理论什么也结不出来。但说归说,参加还是要参加的。毕竟要我上主席台就座,别不识抬举。

台我是上过的,校内讲课也好校外讲学也好,总要上台讲。但讲台不同于主席台。主席台?我在脑海里排出各种会议的主席台:一行人西装革履,举止庄重,神情肃然,还有迎宾曲……于是我也决定西装革履。意大利品牌藏青色西装,若干年前为去人民大会堂开会特意购置的,浅蓝色纯棉免烫衬衫,落叶飘零图案的书卷气领带,就差左侧小口袋露出白手帕的尖尖角了。出门前再次对着镜子确认一遍:风流倜傥,无可挑剔,全然看不出是年过花甲之人……

然而,人世间果然充满不确定性。步入会务大厅就觉得不对头:前来报到的各路精英们,西装革履者一个也没有!准确说来,穿西装者倒是有,但都没打领带。所有领带都从脖子上不翼而飞。尴尬之余,我问负责筹备会议的一位同事,你这西装怎么没打领带啊?“昨天开预备会本来打领带来着,结果发现只我一个人打领带,所以今天就……”同事盯视我的领带,笑笑。我也盯视我的领带,没笑。不知是索性解下来好,还是姑且系着好。最后决定系着不动,在人数绝不为少的大厅里忽然解领带反而不自然。

很快进入相当堂皇的会场。四下打量,近一百位来宾中没人打领带,一个也没有。合谋孤立我不成?女士玉颈的装饰性围巾倒是有的颇像领带,问题是再像也不是领带而是围巾。

刚想找个角落潜伏不动,却被不由分说地拉上主席台。台上算我一排坐了六位,一半是京沪高级别人物。不过我关心的不是级别而是着装。三位穿单件头西装而没打领带,两位穿夹克款式休闲装。总之一身西装且打领带者只我一个。不过奇怪的是,这回我倒没觉得怎么尴尬,俨然级别更高的首长顾盼自雄。集体照相时身旁一位相识的本地女教授颇为认真地看了一眼我的“落叶飘零”领带,善解人意地夸奖说领带跟季节很搭配,身上树上都落叶飘零!还说正规场合还是穿西装打领带好,也是对场合的尊重嘛!

女性到底对着装敏感。我不由得想起去上海一所大学开会时一位女同行的一番话来:“你看那位男士,水平倒是足够,可一身鲜红鲜红的羽绒服也好意思上台发言?再看人家日本人,西装革履!也不知怎么搞的,你们男人钱包越来越鼓,可穿得越来越像瘪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穷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西装革履来着……当老师多少总有个着装要求……”

是啊,当老师总有个着装要求。为什么着装越来越随意了呢?我想了想。噢,都怪PPT!以前没PPT,老师上课或上台发言都居于正中讲台的正中,众目睽睽之下,自然注意仪表,注意着装。如今呢?讲台靠边,老师跟着靠边,正中让给PPT一道道闪烁不定的青白色投影。老师几乎躲在角落里一味低头对着电脑界面,不迎面对着学生。而学生也不对着老师,只顾对着PPT。如此这般,老师自然无需注重仪表,无需西装领带了。

不过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还有老师个性表达一面。偶尔在《中华读书报》上读得北大曹文轩回忆谢冕先生的文章:“做人作文,若无个性,多少是件让人遗憾的事情。谢冕先生做人是有个性的:当人们普遍滑入平庸的现实主义情景时,他却一如既往地徜徉在浪漫主义的情调中。而当人们普遍接受无边的自由主义,一身随意打扮踏入一个庄重会议的会场时,我们却一眼看到他一丝不苟地打着领带、西装笔挺地坐在那儿。”

不过,作为我可不敢和谢冕先生比。索性实话实说好了,我所以时不时西装革履,根本原因是我的人生也已进入落叶飘零时节——难道要我退休后西装革履去农贸市场买菜或歪在小区石凳上打瞌睡不成?

乡村教师

文/郑德库

临近退休,回眸自己走过的路,自然而然就想到那些教过自己的乡村教师。一个想法不可抑制地冒出来:回趟故乡镶红旗村,看看教过我三年的班主任魏老师。

我们兄弟离乡多年,镶红旗村的学校,是我们兄弟最初成长的基石。另外,大哥和我都在这所学校当过民办教师,因此,我们常常想起这所学校。听说,学校已经消失不见了,可它却一如既往地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魏老师,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他在乡村小学坚守40年,对家乡,对一茬茬不断冒出的后生,功莫大焉!具体到我家,也绝对是有功之人!

我大哥读小学六年级时,班主任是一位外村来的老师,教算术,他让学生们一道道背应用题的答案,结果在接下来的中考中,全班被刷了秃。学校只好换老师,魏老师被调到村小学,大哥等七八个孩子重回学校,经过魏老师一年的精心教导,大哥等七八个复课生竟全部考上中学。再后来,有四个复课生成了县乡的重要干部。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也换成了魏老师,他教我语文课。课上课下,他爱和学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班里有一个姓尹的女生,性格开朗,有点儿大舌头,可她偏爱举手发言,魏老师也不避忌,一次回答“山西省昔阳县”,可她那音咬得重,魏老师就接了“什么细洋线”。大家哈哈笑。又有一回,读诗,“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一个姓林的女生这样断句:“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魏老师便捧哏似的让她重读,一连读了三次,大家便笑三次。魏老师教我们到七年级,已是中学课程,魏老师在知识储备上已有些吃力。一次讲课文,魏老师就没讲透,我们听得不知所云。等我后来学中文专业后才弄明白,回乡见到魏老师,几次欲言又止。于是下定决心,这次回乡见到魏老师,一定要提这一琐事、趣事。几十年后弟子还记得这些,师生之间,堪得真味了。

回乡之前,先去趟辽阳看大哥大嫂,自然而然提到村里的学校,提到了魏老师。我就讲了想回乡看他的打算:老师爱抽烟,就带两条烟;他不喝酒,爱吃,就找几个同学陪着在饭店撮一顿;再拿两本自己出的书,显摆显摆,就权当是补交作业了……大哥听了默然不语,好一阵才缓缓地说:“你晚了!魏老师两个月前走了。”我的心顿时沉下去。

从辽阳回家,翻出当年的毕业证,鉴定栏里正是魏老师那熟悉的笔迹:“思想进步,品质好;学习目的明确,听讲态度好,学习有钻劲,成绩优秀……”透过当年流行的鉴定格式,细细品味,每一项竟都是从具体的我概括而来,透视出魏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定位。记得在班级逐一宣读鉴定时,每名同学都有一条缺点,魏老师解释是给上面报表用的,我的一条是“有时有点孩子气”。

转瞬间几十年过去,当年有点孩子气的我已呈老态,可当年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又都遥不可及了。灯下,我静静地观看、追忆,眼角竟湿润了。

那些年月

文/子易

人的一生,不论你有着怎样的经历,有些记忆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即使你搜肠刮肚,老想打开或者重温那份曾经的时刻,而大脑的记忆库里却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的踪迹;有些记忆,经历的平淡无奇,没有丁点惊天动地,却常常在梦里回放,总是难以释怀。

我就是那种常常把曾经的经历一次又一次在梦里重现,一次又一次从梦里醒来后温馨得泪流满面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师范生成了国家中小学教育的生力军、顶梁柱,特别边疆山区,不论山高路远,只要有村寨,就有学校,就有老师。那年,我从村(村民小组、自然村)小调到乡(即现在的村委会)完小。由一师一校到有五六个教师的完小,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成功感。学校不大,两间土木结构瓦房,一块篮球场,一百多名学生,五个年级(五年制)五个班。五六个同事身处共事在大山深处的学校,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份缘分,只要谁有点好吃好喝的都会聚拢在一起,大家相处的其乐融融。乡村学校,学生都跑读,下午两点半放学学生都走后,学校空荡荡的,我们批改完作业、备好课,便无所事事。那时娱乐很少,什么斗地主、三吃一、麻将等听都没听说过,更没有像现在的带点赌博性质的娱乐了。下午的时光大家还是觉得有些百无聊赖。特别春季学期,阳光灿烂,春光明媚,房屋旁、山坡上,桃花争奇斗艳,山野洋溢着蓬勃生机。在这样的季节,我们便三两邀约,有时上山砍柴火,解决雨季来临时难找干柴烧火做饭的困难;有时到田野、沟边讨野菜,做顿野菜晚宴,尝尝别样的滋味;有时下河捞鱼,体味劳作的艰辛,顺便改善伙食。这样的时日,不知不觉一个春天一个春天过去。

好久都没下河了,大家心痒痒的。那清凉的河水,那捞着鱼时的惊喜,那鱼的美味,诱惑着。一个周末,终于成行。我们顺着小河由下往上一边玩水一边捞鱼,太阳偏西了大家还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但不管收获如何,还得回学校。傍晚时分,我们回到学校,两位在家的女老师迎到校门口,总认为我们会满载而归,而小李老师提着的三条棍子鱼让她俩失望,甚至沮丧到了极点。校长连忙说,不要紧不要紧,鱼是有得吃的。

大家都知道校长很会做菜,但三条不到1斤的棍子鱼,要做够六个人吃谈何容易。稍作休息,校长吩咐,小李老师你把我们从河边偷来的管芋菜捡最大的十皮剔好洗干净,杨老师你负责舂小米辣,要舂一大碗,张老师你负责剁三条棍子鱼,要剁得很细,熊老师你洗几疙瘩生姜,剩下的事由我来做。张老师把三条棍子鱼剁好装在小碗里,我看了心里老在想,这么少怎么够这么多人吃。准备工作做好,校长开始炒鱼。按常规,鱼只能煮、煎了吃,但因为鱼太少,为了能让大家都能尝上,我们只能把鱼剁细,剁成鱼生。校长三下五除二,一大碗拌着芋菜、小米辣、生姜,冒着热气飘散着香味辣味的炒鱼生摆到了桌子上。那一晚,就着山里银白的月光和林间习习吹来的风,我们吃的很开心很过瘾,吃的一阵火的吸嘴,头上冒汗,但都不肯停下筷子。四个男老师两个女老师都说,今生仅此一顿足矣。

在乡下教书,文化生活缺乏,白天或玩玩篮球(虽是土球场),或在校地里盘栽种的蔬菜,时间都不难打发,但夜幕降临,到了晚上,那就是一种煎熬。那时,我们学校有一台19寸的山茶牌电视机,用天线接收,雪花很大。一棵十几米高的白竹杆顶架上接收天线绑在学校房子的一棵柱子上,遇到接收不到或不好,就要转动竹竿,调整接收方位。即使这样,画面常常是一片雪花,天气不好或雾天,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虽然效果不好,但一部《渴望》让我们和村民们等不到天黑。村民们没有哪家有电视机,一到晚上,男女老少都涌向学校。学校安排我负责放电视,我觉得有点事做容易打发晚上无聊的时光,欣然接受,而且很卖力,特别播放《渴望》的那段日子,一到天黑,我就把摆放在二楼办公室里的电视机搬到校门口的球场上放好。那段时间,天气不好,经常浓雾笼罩,伴有雾雨,大家打伞电视机也要打伞。五十集的电视剧,每晚两集,要播放一个月。每晚当人们都走后我又把电视机收了抬到二楼。日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打发。

在村小转来转去,走马灯式的调了五六个学校,1992年秋硕果累累时节,我调到了现如今的乡政府中心校。中心校教师学生都比村小多,十几名教师教六个年级(六年制)六个班200多名学生,一天四五节课,再加上早晚自习课,确实很辛苦。辛苦归辛苦,大家心情还是很舒畅,精神面貌很好,很少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唯一能给教师们心里造成压力的就只有教学质量,什么商品房、私家车、食品安全等词语都没出现扰乱大家单纯的心绪,从校长到一般职工,一律平等,都住学校公家房,大家不必为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为那点少得可怜的工资操得心力交瘁,焦头烂额。比起村小土木结构瓦房,耗子从墙洞钻进钻出,偷吃米面,咬烂被子,我为终于住上砖混结构的房子高兴了很长时间。

中心校条件相对好些,职工都有一间厨房,砖瓦厨房一字排开,盖在陡坡上,门前一条2米宽的走道,走道前种了一排酸焦树,用以遮挡下午偏西的太阳火辣辣地射进厨房。厨房虽然简陋、不大,不是砖混房,挡不住耗子,大家还是心满意足了。

中心校教职工多,大家同在一起共事,就像一个大家庭,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嫉妒,没有攀比,没有争风吃醋,更没有尔虞我诈。每每到下午做饭时间,不用召集,大家都不约而同聚到厨房,厨房前的走道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有的在走道上淘米、洗菜;有的坐在走道上乘凉,海阔天空地神吹;有的忙着烧火蒸饭;有的已切菜、炒菜。

看着矮矮的平房上每家每户烟囱里升起的炊烟,心底不由涌出一股暖流。

饭菜做好的时间都不会很统一,但不论哪家在前哪家在后,吃饭时间似乎大家都会心照不宣、不约而同。你端一大碗我端一大碗,然后是你窜到我家我窜到你家,看看哪家做了什么好吃的,有哪样新鲜菜。当走窜过八九间厨房后,大家才端着菜堆得满满的碗坐到酸焦树下边吃边聊。这氛围,这友谊,这纯真,只有在那样的年月才会拥有。

在乡政府所在地工作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文体活动相对丰富。说丰富也不过就是晚饭后单位与单位之间相邀开展篮球友谊赛,但这已经让我和同事们,让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有了一块自娱自乐的场所,有了一片晚饭后的向往之地。那时候在乡级工作的年轻人多,乡政府、中学、小学、供销社、粮管所、卫生院等七站八所,不论哪一家邀约,只要没有特殊事情,一个电话或在街上遇到打一声招呼,晚上五点半的球赛便能准时开展。一般球赛场地都选在我们学校球场,主要原因:一个是我们学校在中心点,较集中,观众多;一个是球场好;再一个就是有裁判。那几年,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开展一两场比赛,单位与单位之间邀约,不用领导安排,球员上场更不用领导点名,只要会玩,说一声,就争先恐后到球场上,那么自然而然,没有拖泥带水,忸忸怩怩。而赛况,只要看看球场上队与队之间的激烈争夺,球场边围得满满的观众,你就知道那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主要的是单位的荣誉。现在想来,那种玩球的精神和积极性,真是其乐无穷。

那些年月,乡下那些单纯的日子,人与人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不论有多久远,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时时从记忆深处蹦出,让我甜蜜让我揪心。

老师,您好!

文/郭小可

老师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像一棵大树,为学生遮风挡雨;老师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我们感恩老师。

记得那是读四年级的一天,天气寒冷,北风呼呼地吹着,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痛。我正在教室里上课。忽然,一股寒流从头顶直冲到我的脚底。我一下子就有气无力地趴在桌子上。当时,老师正在栩栩如生地讲课,我也无心听了,只是趴在桌子上。老师注意到了我。老师慢慢地走一我的身边,俯下身来问我:“小可,你怎么了?”我轻声地说:“老师,我头好晕!”老师听了,着急需抚摸我的头,然后发出了一声喊叫:“啊!好烫呀!”说完,老师布置同学们自习后,就背起我走在去医院的路上。

在去医院的路上,天有不测风云,天空上下起了黄豆般大的雨点,还掺杂着几道闪电。老师把所有的雨衣都披在了我的身上,不只这样,她还把自己的大衣和毛衣都脱下来,给我穿上。我穿着大衣和毛衣,还披着雨衣;而老师却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在暴风雨中行走。

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来到了医院。到了医院,老师还不肯把我放下来。我对老师说:“老师,你把我放下来吧!我自己可以走。”老师边摇头,边说:“不用,我可以。而且你发烧了,我要背你。”看到老师坚决的样子,我也不多说了。老师就这样背着我去挂号,然后背着我到诊断室,才肯放我下来,让医生给我诊断。医生诊断完后,她就像我母亲一样着急地问医生:“我的学生,她怎么啦?我的学生她怎么啦?”医生不紧不慢地说:“没事,就是普通的发烧感冒而已,只要去输液室打两瓶点滴可以了。”老师听完,拿起诊断单,又背起我,来到了输液室。到我输液的时候,老师慈眉善目地对护士姐姐说:“轻点儿,轻点儿。”在输液的过程中我睡着了,直到我打完才醒过来。一看钟表,已经是晚上六点了,再看看我身边的老师,她的头发凌乱得像鸡窝。老师醒过来的时候,眼里布满了血丝,看到了老师疲惫不堪的样子,我顿时泪如泉涌。

花朵感恩绿叶,是因为绿叶衬托了它;白云感恩蓝天,是因为蓝天配衬了它;小草感恩大地,是因为大地哺育了它……而我感恩老师,是因为老师的关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终生难忘,也使我永远懂得感恩。

我在高州附一小读了七年书,是老师把我从一个幼稚无知的小朋友培养成小学快毕业的学生。我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奖励,最令我骄傲的是获得了中国画研究会主办的花鸟工笔画金奖。参加书法和作文比赛常常获得一等奖……这些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辛劳。

再次感谢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