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25/01/12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精选26篇),希望这些优秀方案,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寨里河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特产等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采摘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七)、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八)、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大棚、石材厂、采摘园实地学习。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3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优势,鼓励其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6、校内外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学习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活动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须走校内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益。

7、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特长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四、课程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实施原则: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4、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五、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下形式:

1、课堂活动式: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

2、课外活动式: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等。

3、体验式:通过学生的制作、调查等方式进行等;

六、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在课程表中体现。

七、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学内容:开设艺术、体育、文学、科技实践等共12个门类,有手工制作、泥塑、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儿童画、国画、球类训练、诗词选读、美文赏析、动画制作等共18个班。

八、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1)学生选择的人数。教师要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记载、有考勤评价记录。

(2)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教师应妥善保存学生作业、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加油”作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九、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十、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教材必不可少,在现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需要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进行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配套措施

1、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市、区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十二、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校本课程教师。

2、运作流程:制订计划→动员→“自选”→编组→完成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估→小结→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活动教学→小结。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4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当前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状况

近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xx]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二、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条件分析

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xx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三、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资源设想

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设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为此,学校在《赤足乡野—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诗意追寻》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开展了中华诗词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童诗童谣编创、诗歌教学研讨等诗教活动,形成了低年级童谣、中年级童诗和高年级古诗词三个层次的诗教课程。20xx年,学校在这一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诗韵”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心”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韵的教师。

该课题20xx年4月开题,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诗韵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总体构想。

课程主题是: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

1、体育类课程——夯实生命根基;

2、艺术类课程——润染生命底色;

3、智育类课程——丰盈生命内涵;

4、诗教类课程——畅享生命圆融。

其中,诗教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形成童谣、童诗、中华经典诗文三个系列,每周两读一课。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供学生选修。体育类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键,艺术类有书法、国画、乐器、舞蹈,智育类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学年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推进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定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编制学校课程的课时计划,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

20xx年10月——11月,进一步完善诗教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开展诗教类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筹备选修类课程的师资、场地、教具、教材,逐步实施教学。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选修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实施选修类课程教学;开展诗教类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20xx年3月——20xx年4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

20xx年5月——20xx年6月,开展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思,编制下一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5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习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近的社区现状等因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19xx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习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邢恩锋(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刘玉东(副校长),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成员:马云征(副校长),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校本课题问题的具体研究。汪立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组长:(副校长)

副组长:(教科室副校长,分管音、体、美教学)

成员:(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并主抓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及教师培训)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乒乓球。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平。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创办“我爱乒乓球”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平。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习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xx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6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家乡农具超市

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校园园林艺术

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成员: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室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

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7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家乡农具超市

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校园园林艺术

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成员: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室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0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寨里河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特产等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采摘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七)、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八)、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大棚、石材厂、采摘园实地学习。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1

拓展型课程是二期课改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为核心,并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性学习的提高,兼顾创造性学习的培养。拓展型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制定《马陆小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是以“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方针。从深度、广度两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将拓展型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加强指导,逐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关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按兴趣选课与在教师指导下选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及能力。注重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在保证学生生命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1、拓展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

5、以实施拓展型课程为契机,挖掘学校资源,形成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课程结构

1、保留学校传统项目,并开发一些新型项目,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2、有选择地使用《小学拓展型课程学习包》,丰富拓展型课程的内容。

3、部分教师实施学校的校本课程《竹韵悠扬》的内容。

4、开拓学校的乒乓、棋类等拓展课程项目。

五、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

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开设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立足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开设的课程包括一些低层次的科目,这些科目为学生提供文化基础知识的拓展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并以此来确保学生人人参与。

2、多样性原则

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本学期,我校开设美术、科技、信息技术等不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模式也体现多样性,有的科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有的科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的科目是课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

3、时代性原则

与上学期相比,我校拓展型课程内容依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作适当调整,增加了学生喜欢的新内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提供了硬件支持,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体现时代教育的特征。

4、开放性原则

我校拓展型课程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课程实施过程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5、综合性原则

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既开设了信息技术等特色课程,又保留了我校以拓展为主的传统课程。

六、课程设置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1、限定拓展课程

⑴专题教育:是学校依据国家要求设置专项教育内容的教学科目。如消防安全教育、环境与卫生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班队等活动。

2、自主拓展课程

自主拓展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它分为校级和班级两种。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及本校的办学理念,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开发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拓展型课程。

七、资料收集

在拓展探究课程的资料的收集应考虑到可操作性,可传授性,可接受性,可持续性。

1、学校应积极自主地开发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编制应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原则,做到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专长并能创造性地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学习。

3、学科类校本教材编制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集体编写的原则,也可以使用同类学科的讲义稿或采用其他学校的相关教材;技能类校本教材主要由上课教师自行确定,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人员一起研究开发,也可采用其他学校的相关教材或讲义稿。

4、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举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备的教育资源。

八、课程实施

1、学校的拓展由分管校长主管,全面规划、设计、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方案。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

2、成立学校拓展型课程教研组。教研组负责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同时要协调各部门工作。

3、教导处负责常规管理,重点做好过程管理,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小结会,对年级组任课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4、教师提高专业水平,适应拓展型课程建设的需求。

5、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实施中的运用。

6、做好学生及教师的评价工作。

7、建立监督机制,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估。

8、建立课程档案制度,不断总结课程实施过程经验。

九、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授课教师的记录数据,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参与热情,团队合作意识,能力锻炼,学习体会以测试等第。另外从学生学习小组的记录评价每个学生,包括团结合作精神,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⑴是否在知识或技能的某些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宽或提高。

⑵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

⑶是否学会选择并做出决策,能根据自身的基础、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拓展内容与方向。

⑷在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⑸在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强。

⑹勇于探索、积极创新、自觉钻研、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养。

对教师评价主要依据计划完成记录,备课情况,学生反馈效果,工作态度和学生反映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⑴教学计划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合理性。

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和综合性。

⑶对所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程度。

⑷教师在实施拓展型课程中的投入程度。

⑸教师在开发和建设拓展型课程过程中其专业水平的提高程度。

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方面。

以上是我校制定的在今后一阶段开发与开展拓展型课程的设想方案,其中部分课程结构与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与完善。我校的拓展型任教教师还需在教学中加深对自己执教的拓展型课程了解和重视,在进一步着眼于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为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每个教师都会带着开拓、创新、发展的观念投入到教学中,开创马陆小学拓展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2

拓展型课程是二期课改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为核心,并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性学习的提高,兼顾创造性学习的培养。拓展型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制定《马陆小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是以“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方针。从深度、广度两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将拓展型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加强指导,逐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关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按兴趣选课与在教师指导下选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及能力。注重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在保证学生生命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1、拓展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

5、以实施拓展型课程为契机,挖掘学校资源,形成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课程结构

1、保留学校传统项目,并开发一些新型项目,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2、有选择地使用《小学拓展型课程学习包》,丰富拓展型课程的内容。

3、部分教师实施学校的校本课程《竹韵悠扬》的内容。

4、开拓学校的乒乓、棋类等拓展课程项目。

五、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

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开设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立足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开设的课程包括一些低层次的科目,这些科目为学生提供文化基础知识的拓展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并以此来确保学生人人参与。

2、多样性原则

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本学期,我校开设美术、科技、信息技术等不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模式也体现多样性,有的科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有的科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的科目是课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

3、时代性原则

与上学期相比,我校拓展型课程内容依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作适当调整,增加了学生喜欢的新内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提供了硬件支持,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体现时代教育的特征。

4、开放性原则

我校拓展型课程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课程实施过程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5、综合性原则

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既开设了信息技术等特色课程,又保留了我校以拓展为主的传统课程。

六、课程设置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1、限定拓展课程

⑴专题教育:是学校依据国家要求设置专项教育内容的教学科目。如消防安全教育、环境与卫生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班队等活动。

2、自主拓展课程

自主拓展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它分为校级和班级两种。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及本校的办学理念,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开发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拓展型课程。

七、资料收集

在拓展探究课程的资料的收集应考虑到可操作性,可传授性,可接受性,可持续性。

1、学校应积极自主地开发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编制应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原则,做到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专长并能创造性地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学习。

3、学科类校本教材编制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集体编写的原则,也可以使用同类学科的讲义稿或采用其他学校的相关教材;技能类校本教材主要由上课教师自行确定,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人员一起研究开发,也可采用其他学校的相关教材或讲义稿。

4、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举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备的教育资源。

八、课程实施

1、学校的拓展由分管校长主管,全面规划、设计、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方案。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

2、成立学校拓展型课程教研组。教研组负责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同时要协调各部门工作。

3、教导处负责常规管理,重点做好过程管理,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小结会,对年级组任课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4、教师提高专业水平,适应拓展型课程建设的需求。

5、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实施中的运用。

6、做好学生及教师的评价工作。

7、建立监督机制,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估。

8、建立课程档案制度,不断总结课程实施过程经验。

九、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授课教师的记录数据,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参与热情,团队合作意识,能力锻炼,学习体会以测试等第。另外从学生学习小组的记录评价每个学生,包括团结合作精神,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⑴是否在知识或技能的某些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宽或提高。

⑵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

⑶是否学会选择并做出决策,能根据自身的基础、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拓展内容与方向。

⑷在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⑸在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强。

⑹勇于探索、积极创新、自觉钻研、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养。

对教师评价主要依据计划完成记录,备课情况,学生反馈效果,工作态度和学生反映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⑴教学计划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合理性。

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和综合性。

⑶对所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程度。

⑷教师在实施拓展型课程中的投入程度。

⑸教师在开发和建设拓展型课程过程中其专业水平的提高程度。

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方面。

以上是我校制定的在今后一阶段开发与开展拓展型课程的设想方案,其中部分课程结构与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与完善。我校的拓展型任教教师还需在教学中加深对自己执教的拓展型课程了解和重视,在进一步着眼于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为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每个教师都会带着开拓、创新、发展的观念投入到教学中,开创马陆小学拓展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3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寨里河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特产等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采摘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七)、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八)、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大棚、石材厂、采摘园实地学习。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6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优势,鼓励其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6、校内外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学习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活动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须走校内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益。

7、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特长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四、课程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实施原则: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4、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五、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下形式:

1、课堂活动式: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

2、课外活动式: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等。

3、体验式:通过学生的制作、调查等方式进行等;

六、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在课程表中体现。

七、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学内容:开设艺术、体育、文学、科技实践等共12个门类,有手工制作、泥塑、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儿童画、国画、球类训练、诗词选读、美文赏析、动画制作等共18个班。

八、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1)学生选择的人数。教师要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记载、有考勤评价记录。

(2)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教师应妥善保存学生作业、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加油”作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九、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十、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教材必不可少,在现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需要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进行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配套措施

1、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市、区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十二、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校本课程教师。

2、运作流程:制订计划→动员→“自选”→编组→完成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估→小结→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活动教学→小结。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7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寨里河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特产等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采摘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七)、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八)、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大棚、石材厂、采摘园实地学习。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8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当前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状况

近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xx]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二、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条件分析

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xx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三、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资源设想

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设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为此,学校在《赤足乡野—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诗意追寻》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开展了中华诗词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童诗童谣编创、诗歌教学研讨等诗教活动,形成了低年级童谣、中年级童诗和高年级古诗词三个层次的诗教课程。20xx年,学校在这一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诗韵”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心”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韵的`教师。

该课题20xx年4月开题,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诗韵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总体构想。

课程主题是: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

1、体育类课程——夯实生命根基;

2、艺术类课程——润染生命底色;

3、智育类课程——丰盈生命内涵;

4、诗教类课程——畅享生命圆融。

其中,诗教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形成童谣、童诗、中华经典诗文三个系列,每周两读一课。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供学生选修。体育类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键,艺术类有书法、国画、乐器、舞蹈,智育类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学年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推进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定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编制学校课程的课时计划,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

20xx年10月——11月,进一步完善诗教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开展诗教类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筹备选修类课程的师资、场地、教具、教材,逐步实施教学。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选修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实施选修类课程教学;开展诗教类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20xx年3月——20xx年4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

20xx年5月——20xx年6月,开展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思,编制下一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19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当前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状况

近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xx]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二、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条件分析

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xx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三、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资源设想

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设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为此,学校在《赤足乡野—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诗意追寻》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开展了中华诗词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童诗童谣编创、诗歌教学研讨等诗教活动,形成了低年级童谣、中年级童诗和高年级古诗词三个层次的诗教课程。20xx年,学校在这一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诗韵”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心”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韵的教师。

该课题20xx年4月开题,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诗韵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总体构想。

课程主题是: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

1、体育类课程——夯实生命根基;

2、艺术类课程——润染生命底色;

3、智育类课程——丰盈生命内涵;

4、诗教类课程——畅享生命圆融。

其中,诗教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形成童谣、童诗、中华经典诗文三个系列,每周两读一课。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供学生选修。体育类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键,艺术类有书法、国画、乐器、舞蹈,智育类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学年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推进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定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编制学校课程的课时计划,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

20xx年10月——11月,进一步完善诗教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开展诗教类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筹备选修类课程的师资、场地、教具、教材,逐步实施教学。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选修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实施选修类课程教学;开展诗教类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20xx年3月——20xx年4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

20xx年5月——20xx年6月,开展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思,编制下一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20

一、指导思想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21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家乡农具超市

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校园园林艺术

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成员: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室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

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22

一、开发背景

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的平台。

二、开发目的

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开发原则

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精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

(1)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年龄上较小,在英语方面的知识较少,又有好动、爱表现、胆子大的心理特点,所以就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发难度小可以激发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背诵诗歌、讲小故事等课程。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生动活泼的视听材料,如:录像,DVD等作为教材。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影像资料中会出现的生词并帮助学生借助图片等理解单词;用简单英语解释生词。然后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或是诗歌,确定朗读基调、把握主题线索、掌握轻重快慢,反复实践。教师示范朗读某一类作品,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朗诵技巧。最后由学生通过移动多媒体图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关键句的节奏和语调,以各种单人或集体的方法复述故事或诗歌。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情绪饱满,仪表端庄,仪态大方,有感染力。定期开展比赛检查课程开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初一成熟,而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初三打基础,所以在初二学生中开展以经典和时尚热点相结合为教材的阅读课程。首先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文章,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课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并把这些材料按不同内容编排成册。然后以没课时一个单元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理解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们。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理解的摸底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

(3)初三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对中西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细化,了解中西习俗差异,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

另外,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注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并且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业考试要准备,所以结合以上的特点,在初三学生中开发以写作为主的课程。教师就以下方面指导学生。

①认真审题,确定体裁;根据题目要求,理解要表达的要点。

②设计好文章的层次段落,考虑所用时态、人称等,把要点串联起来,构成文章框架;

③在要点、层次明确的情况下,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单词、句式进行造句,如果不会用复杂句就用简单句表达要点,注意主谓语一致、人称、数量、大小写、标点;

④仔细阅读全文,查找是否有错,注意时态、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标点是否有误,句式是否正确,逻辑是否一致。

初一学年:快乐英语:

学唱英文歌曲,学习英文谚语。

负责人:初一英语组全体教师。

初二学年:趣味英语:

趣味朗读与对话,趣味英语阅读。

负责人:初二英语组全体教师。

初三学年:了解习俗,提升能力

中西习俗差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负责人:初三英语组全体教师。

语音室:欣赏英语:

欣赏英文原声歌曲和电影。

负责人:语音室王老师。

内容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搜集资料,形成教材。

五、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

2、通过听、说、读、写、唱、演、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3、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5、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六、开发步骤

1、组内开会,研讨确定课程内容。

2、各组教师通力合作,做到资源共享。

3、搜集资料,编写教材。

4、课时安排,每两周一课时。

七、课程评价措施

1、课前教师布置话题,学生查找、整理、组织资料的能力。

2、课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以及参与积极性。

3、组内成员合作能力。

4、学生考勤情况。

本评价不采用考试形式,根据以上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加油、需努力。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重视:学校一贯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允诺,课题一经立项,马上拨给研究经费及其他辅助条件。

2、成员素质较高。

3、学校教研组成员团结协作,平时互相探讨的风气较好。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23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习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近的社区现状等因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xx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习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成员: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校本课题问题的具体研究。汪立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

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乒乓球。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平。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创办“我爱乒乓球”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平。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习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xx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24

一、指导思想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2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26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寨里河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特产等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采摘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七)、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八)、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大棚、石材厂、采摘园实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