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龄的文章
关于年龄的文章(精选11篇)
不要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文/蒙粉
近年来,有一种育儿说法是“和孩子做朋友”,强调的是生活中,父母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
父母要给孩子爱和自由以及自主活动的空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父母真的适合和孩子做朋友吗?
教育为先,有余力再做朋友。
为人父母,首先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其次,才是和孩子成为朋友。
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要着急跟孩子做“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衡量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年幼时若不给孩子立规矩,等到长大后再好的教育都可能是无用的。
所以,千万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这几年,“界限感”这个词越来越被重视。
有本书对界限感是这样描述的: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界限感,说白了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掌握适当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自由,互不干预。
这样的边界能帮助我们不随意“闯入”他人的领地,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不被打扰,有合适的边界感,亲子之间才能更好地相处。
而在家里,家长常常因为爱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而令孩子对“界限感”变得模糊。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因为他的内心一直停留在原始的依恋阶段,比如他有能力去做,他也不做,他觉得这都是父母的事。
孩子失去界限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缺乏界限感,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选择跟孩子做朋友。
然而,孩子的成长需要界限感。
缺乏边界感,是很多痛苦关系的来源。
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界限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
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养成界限,没有建立规则意识,未来生活中就会常常做出一些令父母头疼的事情。
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的一场修养。
它不是单纯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培养他的敬畏之心。
有敬畏之心的孩子比较容易遵守规则,将来走向社会拥有更强的自律和理智。
要教育孩子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尺度。
告诉孩子有三条底线不能违背,即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爱可以无条件,但要讲原则。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建立规则的基础。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刻骨铭心的影响。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育儿技巧最灵验,那就是父母的言行!
如果你要跟孩子做朋友,那就做值得尊敬的良师益友。
良师为先,益友其后。
并告诉孩子:我爱你,但我绝对不会纵容你。
看书的年龄
文/李笙清
一直不敢以读书人自居,于我而言,可能用“看书”一词较为合适。我看书,是比较随意的那种,诗词歌赋、小说散文,信手打开阅读,偶尔被琐事打断后,再读时往往已过多日,弄得书签满纸,看起来多少有些休闲的成分在内。幼时就记住了徐特立的一句话:“不怕读得少,就怕记不牢。”看书,我就属于“记不牢”的这种,总是将看书当作一种享受,就像无拘无束的“葛优躺”一样惬意。试想闲下来时随手打开一本书,看过后,就如同喝下了一杯茶,齿间留下淡淡的馨香,岂不妙哉。
看书经年,图书满架,林林总总,便感觉这看书的兴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着的。
上小学时,连环画是我的最爱。那时候我们习惯将连环画称之为“小人书”,每次上供销社,我都是往文具柜台那儿跑,因为那里的玻璃柜台里有一块地方是用来摆放小人书的。为了买到新上柜的,色彩鲜艳、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小人书,我在平日里不知挖了多少斤半夏,寻了多少个知了壳,捡了多少次废品,攒了多少个牙膏皮。爷爷平日里给的零花钱,我也一角一角地存着不敢乱花。有一次,供销社柜台里新摆出了《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等好几本小人书,皮匠爷爷却因肾结石开刀在县城医院住院。我急得不行,唯恐迟了买不到,于是作出了平生第一次偷窃之举——— 将父亲收藏的一块几斤重的铜柱拿到废品收购站贱卖了。我如愿以偿地买回了小人书,结果被父亲一顿好打。夜深人静,悄悄摸着藏在枕套里的小人书,身上的痛楚也似乎减轻了许多。
上中学时,兴趣转移到小说上,那些童年的小人书,被我一股脑儿地留给了弟弟。小说是买不起的,但幸运的是同桌的女生家里有很多,我就用帮她写作文的方式来找她借书。如此一来,像《青春之歌》《万山红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小说看了很多。我看书一般是很快的,一本小说在手,就想着尽快看完好借下一本。最难受的是看了上册没下册,不知道书中人物命运结局,每每留下几许遗憾,心里便多了一些想象。一次看欧阳山的《三家巷》,人也随着区桃和周炳的命运起伏感伤,刚刚看上劲,一本书就完了,同桌翻遍了家里的书架都没有找到续集。直到多年后在图书馆里,我才看到《一代风流》的后四部《苦斗》《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却似乎没有了当年挑灯夜读也要看完的那种激情。
人到中年,兴趣爱好逐渐转移到了古典文学,国内国外的一并兼收,一部《三国演义》,可以看多遍而不觉得视觉疲劳。还有《论语》,从来不做读书笔记的我,居然因《论语》而有了这一爱好。与妻闲话,论及半生成就,偶尔也拿孔子“四十、五十而无闻”来自嘲。中年看书,显得更加理性,对英国小说家毛姆“为乐趣而读书”之论体会尤深,涉猎也逐渐增多,古籍今著,健康娱乐,唐诗宋词,连中医、茶经、禅理等方面的书籍都觉得嚼之有味,仿若人生履历,因为岁月的积累而变得丰富起来,少了一些年少时的浮躁。看书的结果,是我在生活、工作中,心态变得更加平和。
歌德说:“人一生中的每一个十年都有它自己的幸运、希望和渴求。”看书的年龄,其实也诠释了看书的涵义,每一个阶段对书的喜爱及阅读方式,都是由每个人的个人喜好所支配的,因人而异,不一定要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方式。这就像人生之路,每一个阶段,其实都有一种特殊的风景,只有认真品味了,才会感受到它的美好。
怀念那迎风奔跑的年龄
文/葛水平
那是仲夏夜的如水月光下,孩子们在暗影里捉迷藏,一尺厚的虫声从黑暗处钻出来,让人几乎找不到藏身的地方。头上的空间出奇得高远,黑黝黝的大山迷离而又虚幻,有夜鸟飞过的地方,一声饱经沧桑的声音传过来:“捣蛋鬼们该瞌睡了。”是我祖母的声音,她喜欢坐在马扎上打瞌睡,她说这句话时,多半明月当空了。
乡村生活的舞台就是院子。劳动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每一种形式的劳动,都可能带给静夜意外的惊喜,很多时候,大人们心不在焉的笑声里总有对子女们的牵挂,一阵慌乱的脚步声走过,那笑声戛然而止:“黑来了,小心磕碰哦。”
童年是一个不知轻重的年龄,跑过柴草垛,谁家娃跌了一跤,“哇哇”的哭喊声能让夜宿鸟扑刺刺越过院墙。大人抱起娃拍打着他的屁股说:“再哭,狼来了。”
“狼来了。”我的童年记忆一直停留在这一句吓唬人的口头禅上。老猫高冷的姿态从院墙上走过,大人们说庄稼地,那些产出的经济作物,在一天的疲劳中等待又一个秋天到来。
院子里的人声、所有故事是我想象最初的展开,也是我所理解这个世界的雏形。乡村,童年,老汉,满脸皱纹的祖母,无往不胜的岁月,故乡人没有因为活不下去时失去活下去的勇气,而活着,对他们,只要走出院子就能望见高山了,和自然界的沉默比,人没有不快乐的理由。
记忆中的童年,道路牵引着我,遥远处,指向了我可能走出的山外。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命运会是什么?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多少年之后,为了生存,我去学戏,懵懵懂懂地走出了大山,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然而,蜗居在城里的我却怎么也舒坦不起来,童年的人和事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舒缓起伏着。
我母亲是小学老师,上个世纪的乡村,小学老师调动频繁,夏天或秋天我和母亲坐着毛驴车拉着家当换地儿去另一个村庄教书,我的童年跟随母亲走过了当时我们公社管辖的所有村庄。毛驴、乡间小道,村庄里的杂货铺、铁匠铺、供销社,所有村庄的村口总有一棵老树枝叶繁茂,在阳光的照射里,浓叶中露出的屋瓦灰墙,最好的屋子用来做教室,没有院墙的学校,隔着窗玻璃就能望见青山。
“世界的本质就在于它有一种味道。”回忆童年事,已经成为日常。常常是在黄昏降临时,留一方天地间的尘土下,屋外的树暗成墨色了,我似乎也寂寞得迈不动步,我把往事揪扯出来,什么是寂寞?寂寞是经得住煎熬的事。可能是时间,色彩,尘土,草木,琴音,也可能是大得无当小而不定的东西。寂寞已经成为我一种背景和氛围,我无法不去亲近,我穿梭在童年的往事中,抬头四下,童年流溢在望远的目光中早已不归,可为什么我的记忆总是停留在迎风奔跑的年龄?
多少年前,曾经有这样一幅画落入我的眼前,驴,老皮松弛的汉子脸,脸上表情负气而决绝,天气,物,光线,都是无法复制的,伴随着成败得失,张开眼睛只看见往事和故人。
大多数人,哪里又谈得上成败得失。我的画作一部分来自舞台,一部分都来源于这些没有成败得失的人事,我从他们身上知道了什么叫生动。我记得当年家乡一条河水断流了,村庄里会唱小调的人就站在河道唱他们自编的说唱:四月里立上冬,天气刮了一阵子扫长风。豆荚刮到了树杈上,麻雀呜的一声刮到了北京城。五月里端阳节,打雷忽闪下了一场雪……六月里数上九,十人烤火九不走……七月里来雪花飘,聋子听见放大炮……他们一直唱到十二月,最后一句唱:颠来倒去活一年,稀里糊涂过日月。黑色幽默将民间的苦难调侃得生动活泼。他们让我懂得所有的苦难的经历都是美好的因果,感受生命里的爱,对我的当下而言,无论写作,无论生活。
冯骥才说过,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性的、变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两个心灵,两个自己要交流,如果隔绝太久,日久天长,最后便剩下了一个在地球上跑来跑去、被异化的自己。
写作和画画的两个我,画画具有着魔的魅力,热爱驱使我,在约定俗成的日常生活中,写作把不受约束的人性挑逗出来,一种不安分的,一种与我自己的品行、风格相呼应的,一种精神上非常集中的难以言喻的东西,在躁动不安中我用颜料安定了自己。画画让人的灵魂有一个停顿式的净化,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感谢岁月,它让我挣脱自足,活得疯癫。
快乐的同学聚会
我退休十几年了,但并不寂寞。总有干不完的事,还经常受邀参加毕业多年的同学聚会,一次一次地令我兴奋不已。最近的一次是,1978级的学生毕业30周年的聚会。
这届学生是我去招生录取的,名字、基本情况我都清楚。
我任过课,带队指导过实习,指导过毕业论文,和学生较为熟悉。
这届学生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届,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号称“父子班”,入学时最大的已34岁,最小的才17岁。其中年龄大的“老三届”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由于有了工作经历也更会学习,进步很快。年龄小的锐气十足发愤图强,很有后劲。你追我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干部十分能干,团支部和班委会都能尽职尽责,特别是团支书和班长更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这个班是系里的“先进班集体”。
走上工作岗位后,干得很出色。都有了高级职称,在高校的已有了正高职的,在中学的有多名校长、教导主任,均属骨干教师。从政的已是厅局级的公务员,廉洁自律,有能力干实事,老百姓的口碑很好。
面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令我欢欣鼓舞!我向他们表示祝贺和祝福,还情不自禁地送他们一副对联以表心意。
上联:风华正茂当年莘莘学子
下联:历经沧桑如今砥柱中流
横批:岁月如梭
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交流,都沉浸在幸福之中,展望未来,明天更美好!
年龄
文/黄晔
我发现人们对年龄的表述很有意思。
那天在电梯里遇见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孩子。狭小的空间里,视线无去处。小女孩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让我心头软软的,忍不住对孩子笑了。我柔声问:你多大了啊?***妈说:快告诉阿姨你几岁了。我还来不及说什么,小女孩伸出一个手指头,奶声奶气骄傲地说:我1岁半了。我夸赞道:哦,好能干啊,都1岁半了。小女孩得了表扬,高兴得不行。年轻女子说:快谢谢阿姨!我赶紧说:不是阿姨,应该叫奶奶。她说:那把您叫老了。我连声说:不会不会,本来就是奶奶了。
事后,我家先生说:不是不喜欢说你老吗?怎么自己主动当奶奶了。我笑道:我现在已经迈过了那道坎,不怕被人说老了。你看看,自己主动示老,人家还觉得你年轻呢。这是不是女人被逼出来的一点点小聪明?
那天看一个学生发的朋友圈,记录她的孩子成长的过程,精确到了几个月几天。
曾几何时,我们都是以天以月为单位计算年龄。想想那个小女孩,她关于1岁半的信息,大概只是长辈告诉她,你又长大了,而长大对她则意味着,可以做很多很多她想做的事情,比如,也许只是想吃下一个可爱的冰激凌。
盼望长大的心情,大概会持续到18岁。这个年龄,是一个标志。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愿意再多说一天自己的年龄呢?
女人对中年的表述,很有讲究:人近中年、人到中年、人过中年。一字之差,其中自有深意。“近”,只是接近,还没到呢,透着几许无奈,还有几丝得意。“到”,只是刚刚跨进,还可以看到青春的尾巴。唯有“过”字,写满了惆怅,过了中年,迎面而来的,除了老还有什么呢?
很多事情,大概都是预想着很可怕吧,就像我们当初发现第一根白发,惶恐,紧张。可当白发一根根成了你头发的主力军,慢慢你也就安之若素了。我母亲就曾烦恼自己年近八旬还只是花白头发,她希望能像秦怡那样,拥有一头如雪的白发。从惧怕到接受,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那天,路遇一位老太太,相谈甚欢。问她高寿,她说:我92了。那语气,那神情,和说“我1岁半了”的小女孩没有二样。我们连声惊叹:啊,92岁啊,您老精神真好,真看不出来!就像一棵百年老树,在老太太这里,密密的年轮,成了她最骄傲的资本。我似乎看到她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
我是个急性子,我不急能行吗
文/断腿奔跑的猪
1
当我们到达另外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事并不是用年龄来代表的,当然我说的是另外一个阶段,而不是现阶段的你。
女孩子喜欢成熟稳重的,而她们眼里的成熟稳重其实是和年龄大相等的;
长辈看我们永远带着指点的眼光,而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年龄比他们小。
当女孩子变的有思维,有目标的时候,她们会发现其实成熟稳重和年龄是没有关系的;当长辈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他们会知道,年轻其实并不代表弱小。
年轻人有一个词,叫做:急性子。
这个大家都知道,年轻人做事冲动,莽撞,这在许多人眼里,这许多人不仅仅包括长辈,而且包括一些年轻人。
他们总是会说:急什么,慢慢来。
急性子往往会给人一种做事马虎,不靠谱的感觉。许多人会惯性的认为,急等于做不到,不急才能做的更好。
每个人对待事物的观念是不一样,急这个概念也是一样的,对于现在的你来说,办理一件非常急的事,需要多久?
三小时以内,一天,三天,还是多久?
在有的人眼里,三天都急了;在有的人眼里,三小时都嫌慢了。
2
我们做团队的,有两次个词:高效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化。
但往往人和人对待急的概念,普通员工和老板区别非常明显。
在某个公司,一位主管给我讲诉了他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他急着做一份公司项目的策划方案,他安排他的下属去做,而且他特别强调:这份策划方案非常急,我希望你以最快的速度交给我。
下属答应的非常坚决,马上就给你。
然后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下属才将策划方案交给他,而且还满口得意的说到:速度够快吧,我三天找了很多资料呢。
其实资料都是公司里的,这个他很清楚,如果正常的话,半天就可以解决。
于是他说:我说了很赶,你三天才给我。
下属说:对啊,所以我三天就给你了啊。我们长辈说的,做事不能急,要慢慢细心才能做好。我给你的策划方案肯定是最好的。
他当时很无语,这个策划方案虽然急,但是不是很重要。因为对方又是下属,又完成了任务,不好多说,他也只能憋着。
还有一次,他的老板跟他说,我现在需要打印一份文件,不是很急,你处理一下就好。于是他想,下班之前给老板吧。
可是刚吃完午饭没多久,老板就找到他,对他说:我早上跟你说打印的东西怎么还没交到我办公桌上?
他当时楞了一下说:马上做。
他立马明白过来,原来老板的时间观念里,一个早上干一件不急的事,这个时间已经很多了。
我想这在许多公司处于中间层次的主管是最能感同身受的,老板和下属的时间观念是非常不一样的。
往往教育我们不要急,慢慢来的人,他们自己的目标并不远,他们所处的位置其实也并不高。
3
任何人的观念都不一样,许多人也认为我很急,而我觉得时间一点都不够用。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我刚创业不急,每天工作到深夜,我的同学和朋友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拼命挣钱,这么急,以后急着进医院吧。
现在三年过去了,我和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圈子,所处的环境和目标也早已不一样了。
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拿时间观念来说,我们急着做好一件事,换算一下,如果我一天写一篇文章,那我一年可以写365篇;相反如果我一天写两篇文章,一年就可以写730篇文章。
慢慢的三年,五年,十年过去了,那差距就是天壤之别的。
我承认我是一个急性子,但急性子并不代表出错的概率就大。那只是曾经,我曾经在写代码的时候,急着交差,掉括号,大小写标点符号,在一段程序里出现过许多次。
这确实是因为急着完工而导致的,或许这跟急有关系,但是我更觉得这只是经验或经历少的原因。
当时写完一段程序花了一小时,错误概率20%。这可以是急导致的,如果细心一些是可以解决的。
但是现在写完一段程序同样花费一小时,甚至半小时,错误概率为0。那这还和急性子有关系吗?
4
我认为不急的人,他们并不是不急,而是他们对目标没有一个执着的态度。
如果一个作家的目标是在一年内,写完三本书,那他很清楚的明白,这三本书至少多少万字。他至少需要每天写多少字,要联系多少家出版社,是自费还是公费,都要考虑在里面。
相反不急的人,会觉得,现在还早,看什么书,玩几把游戏,逛几次淘宝再说。
如果一个营销人员,无论是做网络营销还是微信营销,他都会很清楚的知道,他需要多久实现一个目标。多久出现竞争对手,多久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比例,多久开始做到高峰,多久开始准备退出市场。
相反一个普通的员工会觉得,今天又要早起上班,希望今天不要加班,最好早点下班,不上班更好,我还要回去陪对象呢。
人与人的区别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处理某件事的态度。
为什么在20来岁的年龄,花费最快的时间做完一件事,但是出错了,就会觉得是因为对方太年龄,太急躁,希望对方慢慢来。
如果花费很多时间都没有做完一件事,那估计连急性子都算不上,就直接被判定为无能了。
而到了30来岁的年龄,花费同样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事,无论对与错,都不会觉得是因为急所导致的。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年轻出错是必然,所以这里也涉及到经历。经历并不是说,今天该干什么,有人吩咐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今天该干什么,你自己觉得你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才是经历。
5
我急是因为我觉得有太多的事物对我来说还没有得到,无论是能力,人际关系,还是金钱,我急着得到这些许多人认为太过现实的东西。
我急是因为我看到许多人比我更急,做的比我更多,付出的比我更多,得到的也比我更多。
我所接触的人和事都告诉我,当这些事物都不属于我的时候,我不急能行吗?
文/断腿奔跑的猪,QQ:823838548,93后创业者,今日头条,读者,简书,百家,散文网等专栏作家,写最真实的文章,记录最真实的记忆!
关于年龄,请记得这三点
文/程志丹
岁月匆匆,每个人都在光阴中行走,年龄无法避免地年年增长。愿你记得这三点,不负韶华,不负自己。
1
第一点,年龄并非实力。
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解,以为个人实力与年龄是成正比的。但事实上,岁月只会让人慢慢变老,不会让人徒增实力和智慧。
有时候,我们所以为的年龄智慧只是光阴的衬托或自己的臆想,并非真正的实力。真正的实力是日积月累的成长进步,是极致的专业。
年龄是伴随着岁月流逝唾手可得的礼物,却不是人生必然向好向上的通行证。年龄的增长,仅仅是证明时间的流逝而已,并不一定能带来阅历的增长。如果错把年龄当实力,只会徒增些逃避责任的理由、不思进取的借口。
2
第二点,与其害怕,不如接纳。
每个人都想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但现实是,光阴不会因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停留。
不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惆怅,每个年龄段都有独特的魅力与精彩。20岁的青春、30岁的充实、40岁的强壮、50岁的通透、60岁的豁达……每一段都是人生特色,每一段都值得珍惜接纳。
真正让人衰老的,不是年龄,而是自弃的心态和干涸的理想。
我身边有位前辈,50岁时心血来潮,报名学车考驾照。一开始,她因为年龄偏大、学习进度偏慢而屡遭看衰。她却坦然自若,不急不躁地反复练习,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她感慨:年龄是无法改变和回避的,那就无需纠结,心态平和反倒出其不意地过线了,也算是发挥了年龄大、心境稳的优势。
年龄如水流,只进不退。与其担忧年华的逝去,不如利用岁月的增长为自己添砖加瓦,试着在年龄上坦然、在年华中努力。等到将来的某一天再提起年龄时,你就可以坦荡自豪地说一句:岁月不曾饶过我,而我也未曾饶过岁月啊。
3
第三点,忽略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81岁的老人,因为棋友生病失约,心情沮丧,后在家人的建议下,从零开始学习画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他还学有所成,在101岁的时候举办了个人画展。谈起成功的秘诀,他说:忽略年龄,忘记束缚,全心投入。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想要人生充实尽兴,就不要挂记年龄的影响。一个人只要有志向,哪怕已不再年轻,也依然有可能干出一番事业。所以,要学会适时忽略年龄,丢掉无谓的包袱,明白想要的人生,由心决定,从心出发。
生命,不能仅以年龄去衡量。愿往后的岁月中,我们都能正视年龄,从心而活,在每个年龄段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古人的好心态
文/王金玉
总有人问:人一生中,最好年龄是什么时候?有人说,是布局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人说,是中盘意气风发的青年;有人说,是收官淡定从容的老年。其实,人一生中没有最好的年龄,心若年轻,岁月不老。
心飞如马,时光穿越,阅读古诗词,完成一次对生命的拷问和心灵的回归。
白居易诗曰:“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偷得闲,看鱼儿游来游去,正遇小童船上钓鱼。同是喜欢鱼,但想法却各不相同:我是来给鱼喂食,你是来钓鱼。写这诗时,诗人正值垂暮之年,还和孩子玩到一起,真是老顽童了。刘禹锡诗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白居易向刘禹锡写诗,抱怨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人生鲜有趣味。刘禹锡回: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谁说老了没光彩,偏说夕阳最美。心不觉老,就永远年轻,快乐逍遥。陆游词曰:“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老了,却说:“有谁知我?”鬓已斑白,收复中原的爱国之心却未死。在国家面前,忘记年龄,只有一腔热血。为理想和志向奋斗的人,永远年轻。苏轼词曰:“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幽默,他要带大伙去打猎,一个糟老头,像一个少年发狂了,意气风发。在变老的路上,有人活得疲惫,老气横秋;有人活得轻松,岁月自好。袁枚诗曰:“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二月,葛岭花已盛开,袁枚亦春游,路上游人络绎不绝,都说想做神仙。而诗人心境是不羡慕神仙,只羡慕少年。少年如二月的花一般,开得灿烂。诗人的心也是灿烂的,如少年一般。告诉友人,只有忘记年龄,才能活出快乐。
心若年轻岁月不老的真谛,是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的美好,我想,是择一事成趣最为佳。一个人若有一个爱好,那这个人将会在获得无穷乐趣的同时,调养出热爱生活的真性情。再普通的日子,也有妙趣横生的诗意和远方。
有趣的人和有趣的诗,一人一诗足矣。欧阳修诗曰:“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欧阳修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虽是白发老翁,却依然头戴鲜花,在画船上喝酒宴游。忘记自己的年龄,心情是那么舒畅。
浅浅喜,静静爱,口言温暖不语悲伤。生活的趣味,修己的品质,就在一饭一蔬、三朋两友、四季风景和终身习之不倦的爱好里。
落花的年龄
文/陈超
几乎绚烂了一冬的黄梅凋谢了,黄色的花瓣零星地散落一地,曾经娇艳欲滴的花朵,如今已经黯淡,只留下淡淡的香,依旧萦绕在树杈间,似乎是要以最后的馨香,搏一搏蜂蝶眷顾。
花儿黯淡了,曾经丰满鲜活的生命黯淡了,自然界赋予的使命也将要完结了,然而留下了一树的馨香,久久地久久地在我的心里徜徉。我会想念着,期待着,下一次的花期,娇艳依然。
人生似乎漫漶,从一天一天地盼望长大,倏忽间却已到了落花般的年龄,苏东坡曾在这个年龄时写下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读着这样的诗句,想着自己的鬓发间几缕的银色,也会生出那般的感慨,天若有情天亦老。
活了几十年了,可怜的是我没有一件事或物值得拿得出来晾晾,到了这个落花般的年龄,还是碌碌无为地为了生存挣扎着,是不是显得有点窝囊,要是能和花儿般,“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留得下一丝影响,我就心满意足了。
时光荏苒,曾经娇艳如花的你也逃不掉流年的侵蚀,妩媚清澈的秋波也不似曾经的摄人魂魄,岁月的痕迹悄悄地进驻在你的容颜里,你的风采似乎也黯淡了点,一如还在树上开着的黄梅,原本花瓣表面亮晶晶的腊黄色,在水份的流失中已略显萎靡。但是你在我心中,你的秋波依然勾人心魄,你的容颜依然风姿绰绰。
黄梅还挂在树枝上,只是到了该凋零的时候了,但是接下去茶花又该开了,茶花谢了,还会有许多花会开,一直开至荼蘼。一拨又一拨的美丽依然辗转着来到我们的面前,然而我们的生命却没有一拨接一拨地持续,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等到夕阳西下的那一天,就已如晚霞的凄美和悲壮。那一天,你鹤发童颜,而我形容枯槁,不知你在我的眼中是否依然勾人心魄,风姿绰约。
花落的年龄就在眼前,夕阳西下的时间不会太远,可否让我借着这些如花的文字,向你表白我的倾慕,向你倾诉我的思念,想你时如沐春风,温情脉脉,想你时忧心忡忡,心慌踯躅。我知道你懂的,我的心就象写在上面的文字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树一树花的馨香,沁入一波一波闪回的心绪中,我心中有一张你的画面,你静静地伫足在花的馨香里,似白云般的轻浮,却又似白雪般的纯洁。只是我不明白,你笑谈中似轻浮如雾,你举止间又沉隐如山。
流年似水,别让我踽踽独行在这红尘里,我缕缕缠绵的情,只为你一个人盘旋,我脉脉花香的心,只为你一人等候。
有时、我很痛、画一个圈、想跳出年龄的牢。(致、老板)
文/前世今生缘
花落随风、飘摇
雪舞若心、冰凉
夜深、人越静
还在回想、之前的一幕幕
其实、有好多话
我想说、却因身处的环境
无法由衷的表述
你说的、不信
这些是我写的、好吧
为人的性格、不喜欢解释什么
只好将想对你说的
发到无人知晓的角落
因为只有这样
你才、看不到、、、
因为你,我每天很晚才睡
我一直在等你
想和你说说话
即使是我睡着了醒来,也会莫名的拿手机看,然而……
我却始终没有看到你发给我的信息
便会带着失望入睡……
因为你、我上线(让你知道我来了)
因为你、我隐身(我只想和你一个人说话)
因为你、我的手机时不时的亮着
我去哪都带着手机
时不时的点击刷新
希望能看到你发给我的消息……
因为你、我的心情不断改变
然而你却不知道
因为你、我会莫名的生气……
因为你、我变得很矛盾
不知如何是好
因为你、我会时不时的想起我们的对话
时不时的一个人傻笑……
因为你、你的一句话可以改变我一整天的心情
因为你……
一切只因为你……
因为你、我会伤心
我会难过
我会流泪
我会生气
我会开心
我会高兴……
你曾说我"傻"
也许吧!因为你、我傻的无可救药……
现在的我懂了很多
为了你
我可以放弃一切 ……
但又不能放弃一切
只想告诉你
你一定要幸福快乐……
因为你……
一切都只因为你……
然而你……
却不曾知道……
我想、生出一双翅膀
飞舞着、穿越不知名的海域
也许、当我归来时
你我的距离(你痴长我的二年)
会变得、、、
不再存在、、、
关于年龄,请记得这几点
文/程志丹
岁月匆匆,每个人都在光阴中行走,年龄无法避免地向前,如何应对年华的逝去却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为了不辜负韶华,请记得这几点。
年龄并非实力。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误解,以为个人实力与年龄是成正比的,后来才发现,岁月是会让人慢慢变老,但并不会让人变得有实力和智慧。
有时候,我们所以为的年龄智慧只是光阴的衬托或自己的臆想而已,并非真正的实力。而真正的实力与年龄无关,是日积月累的成长进步,是专业的极致。
年龄,是伴随着岁月流逝唾手可得的礼物,但不是人生向好向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空洞的年龄增长并不能带来阅历的充足,实力的强大,仅仅只是证明时间的流逝而已,反而还会给人逃避责任、不思进取的借口。
与其害怕,不如接纳。
每个人都想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但现实是光阴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因此,也就产生了种种想留住时光的故事,有笑有泪。
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精彩与魅力,20岁的青春,30岁的充实,40岁的强壮,50岁的通透,60岁的豁达,哪一种不是人生特色,不值得憧憬与怀念呢?面对年龄,有人坦坦荡荡,有人遮遮掩掩,拒绝接受,却忽略了,年龄只是数字,真正让人衰老的是自弃的心态与梦想。
身边有个前辈,50岁学驾照,因为年龄大,反应偏慢遭歧视,她却坦然自若,不急不躁地多加练习,结果率先考取了驾照。她感慨:年龄是无法改变和回避的,那就无需纠结,心态平和反倒出其不意地过线了,也算是发挥了年龄大、心境稳的优势。
年龄是只进不退的貔貅,再怎么害怕与拒绝都于事无补,与其担忧年华的逝去,不如利用岁月的增长为自己添砖加瓦,试着年龄上坦然,年华中努力,心理上随缘。
当有一天,提起年龄时,可以坦荡自豪地说一句:岁月不曾饶过我,而我也未曾饶过岁月啊。
忽略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有人说:有志不在年高。一个人只要专注于一件事,年龄对他来说,往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81岁的老人因为棋友生病失约,心情沮丧,后在家人的建议下,从零开始学习画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居然还学有所成,并在101岁的时候,在有名望的艺术馆里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谈起成功的秘诀,他说:忽略年龄,忘记束缚,全心投入。
是啊,想要人生充实尽兴,就不要挂记年龄的影响,正如一位作家所言:“烫痛过的孩子仍然爱火”。哪怕年龄再大,也仍然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与兴趣爱好,向往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要学会适时忽略,丢掉无谓的包袱,明白想要的人生,由心决定,从心出发,不要受年龄的限制,更不要为逝去的年华叹息。
有这样一段话:生命是无止境的,不能仅以年龄去衡量;有些人在瞬间过了一生,有些人则在朝夕之间突然衰老。
愿往后岁月中,我们都能正视年龄,从心而活,在每个年龄段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