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香味的文章

2023/02/03经典文章

关于香味的文章(精选12篇)

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

若有人问起: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宁静!

我没有诸葛孔明那样的智慧,也不会有他那样显赫于世的史绩,但我却时时向往着那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恬适生活,并时时在宁静的氛围中体味人生的快乐。

宁静不同于安静,它重在平和,是一种心灵的洁净和心绪的安宁。心中宁静,便会忘却红尘的喧嚣和世务的繁杂,使自已的心智得以澄澈透明,在安静的思考中使灵魂得以自由和永恒。江水绵延千里,在平淡中执着地奔流;群山巍峨千年,在静默中恒久地伫立。日夜更迭,季节流转,如同清泉流淌,松涛起伏,一切皆在淡然之中,一切皆在平静之中。只有在淡泊宁静中,才能觅到那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与潇洒,我们所向往的,所追求的那一种生命形式,才能真正地呈现于眼前,而不再是糊涂和慌乱中的一时梦幻。

宁静更是一种文化概念。就像一幅对联所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不要;琴棋书画诗酒花,非要不可;横批,活得像人。文化给予人类最宝贵的是思想的能力,有了思想的能力,我们才能抵御孤独享受宁静。宁静,能使生活更有品味。凡是享受宁静的人,他的生活便不同于流俗。

人类一直追逐着幸福,殊不知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灵愉悦的感觉。有人爱你是幸福,有人愿意为你分担苦乐是幸福,有人愿意等你也是幸福,幸福存在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不一定是物质的,也不能量化。获得幸福,只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要有份伟业,也不可人人在不知疲倦的拼搏中都拥有丰盈的物质,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像梭罗。亨利和约翰。海恩斯那样,寻一方净土,让自己的天性在自然的宁静中尽展,在和谐健康的生活中领悟世界,了解自己。正如约翰在其《星·雪·火》中所写:"什么都不做,当个无名小卒,那会是一种好生活。像阳光下一块石头那样安静,伐木、劈柴、生火取暖,将雪和冰融化成水,这一切,生活的追求,事物的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

社会,使人性趋向复杂化。对于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从而简化社会关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梭罗和约翰是宁静幸福的,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

宁静,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远离喧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休闲,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恬淡从容,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超脱人生。

前人曾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之说,其实隐者无大小,无论城市乡村塞北岭南,皆可随遇而安。宁静是心境,所谓我心即万物,我心宁静,万物即宁静。

宁静,是一种领悟生命的境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清澈悠远的歌声,至今飘荡在万里长空。李叔同,这个曾在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话剧表演均有极高造诣的风流才子,竟然在事业巅峰时期出家为僧,成了青灯黄卷持斋诵经的弘一法师。

美丽的,未必是快乐的。李叔同由情欲走向空灵,以其独特的方式走进了宁静。

人的欲望可以很小很具体,也可以无限膨胀。当人们共同承受患难的时候,每一个平凡宁静的日子就会变得无比美好,那种只求在天长地久之中享受粗茶淡饭的愿望,就足以成为幸福的期盼。痛苦与快乐永远是相对的,凡是享受过极顶欢乐的人,欢乐结束便要承受极顶的痛苦。以宁静的心态去感受生活,虽然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却能享受那份平淡之中的永恒安详。

一个人的幸福,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卢梭曾经断言,人类可以有两次诞生:一次为了生存,一次为了生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仅有肉的诞生,还必须有灵的诞生。

宁静,是诞生和滋润人类灵魂的绿茵园地,是人类追求圆熟通达境界的必由之路。

宁静和寂寞是孪生姐妹,有人在宁静中感到寂寞,有人却在寂寞中享受宁静。前者因为灵魂的空虚,后者得益于灵魂的丰厚。

宁静,是经历沧桑后的沉静,是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宁静不是消极退缩的同义词,它是看透历史风沙后的平和,是抚平岁月沧桑后的恬淡。宁静含有一种震撼生命的力量,它不仅是人生中的一种丰盈和豁达,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抵达和升华。宁静,孕育着人类的睿智。

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是,我们依然渴望回到家里品味那份宁静。我们的心灵只有置身于家的宁静中,才能像那杯浸泡在开水里的绿茶一样,彻底地舒展放松。宁静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谁都可以拥有雨打芭蕉那样的美好境界,只要你把心灵托付给那芭蕉绿叶和潇潇雨滴,在清净优雅之中过滤掉那些浮躁妄念,你就会在心底生长出清逸纯真和安详快乐。

宁静的心灵,是快乐的源泉。

历史的宁静沉淀了岁月的艰辛,社会的宁静充满着人类的磨难,生活的宁静蕴含着平淡的幸福,在宁静中我们领略宇宙的奥妙,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爱的真谛。

享受宁静,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海德格尔说过:"人应当诗意地安居".这"诗意",正是指现代人生活中缺少的那种宁静。宁静,既是工作时的宁静、思索时的宁静、享受时的宁静,也是痛苦时的宁静、失落时的宁静、反省时的宁静。当这份宁静慢慢渗入我们心底深处的时候,生活就会变得豁达洒脱。

周国平说:"有钱又有闲当然幸运,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宁愿做有闲的穷人,不做有钱的忙人。我爱闲适胜于爱金钱。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罗曼·罗兰把幸福形容成"是一种灵魂的香味".

享受宁静,就是享受那份清幽淡雅的闲适,就是享受那份灵魂深处的香味。

我爱上了寂寞,在寂寞中我享受到了宁静给予我的快乐,在宁静中我也感受到: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柚子花开香满城

文/梁军

四月已是暮春,柚子花开了。洁白如雪的柚子花,静静地绽放着,释放着她的芳香。松滋市区城南一带早已被柚子花的花香笼罩着,小区的人们很幸福,都在做着免费的香熏哩!

对于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能闻到熟悉又期望已久的柚子花香,真的感觉很亲切很轻松。抓住春天的尾巴,赶紧到户外享受一哈春光吧。这个周末,天气晴好,气温适宜。独特的柚子花香弥漫在城市空间,从不远处飘进我的窗口,很快传入我的鼻孔。

我从小在乡下长大,对柚子树并不陌生,在柚子树上用稻草搭窝棚玩家家,那可是我童年的乐园。特别是柚子花,她在我心中记忆犹新,她独特的香味,贮藏在我尘封的记忆里,珍藏在我内心深处。嗅觉敏锐的我很容易辨别出柚子花的香味来。

柚子树纯白色的小花朵们都隐藏于郁郁的绿叶中,但它散发的香气却异常强烈。仔细观察,柚子花十分谦逊,一点都不张扬,柚子花绝对是开在树叶内,而不是树叶外。柚子花绝不像我这种小傻瓜,习惯性外露自己的一切,或许这就是一种有涵养的表现呗。的确如此,要想拍摄柚子花,你必须靠近柚子树,走进树叶丛的下边,往上寻找柚子花。柚子花的花骨朵就像花生米大小,呈白色,一旦开放,微黄的花蕊定然会引来不少小蜜蜂,它们围绕着黄羽白纱的花朵盘旋,从这一朵到那一朵,不停地忙碌帮着传授花粉。

柚子的果实是我的最爱,回想起乡下玩柚子果的经历特别有趣。柚子没有成熟的时候,时不时会掉下来一些,当掉下的柚子只有金橘子般大小时,我们会捡来做子弹,相互“打仗”,小柚子软软的,象橡皮子弹。当掉下的柚子有皮球那么大了,我们就捡来做“手篮球”,用蔑条围成一个圆框,插在墙壁缝里,就是球框了,伙伴们分成两组,像模像样的比起赛来。这以后,柚子就再不会自动落下来了,我们期盼的就是吃柚子。到秋季开始打霜的时候,是摘柚子的最佳时机,早了,柚子味道不好,晚了,可能会烂掉。摘柚子是我们最开心的,整个新村的小朋友几乎都会来,大人们在长长的竹竿上扎上一把禾镰刀,伸进树叶中,树上的柚子,有的两个挨在一起,有的三个挤在一堆,当然也有形单影只的。大人在上面割,我们就在下面接,有的接住了,有的掉在地上,有的还砸在孩子们的身上。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柚子成熟了,父母总是送来一些,我每个办公室发一、两个,同事们都说柚子好吃,以至于很多年后,一些同事还念念不忘。现在的柚子很多,什么香柚啦、蜜柚啊、胡柚啦、贡柚啦,总觉得不及老家的红心柚子好吃。不管是老家的红心柚子,还是现代的蜜柚胡柚,总之柚子花却永远在我的心里飘香 。

空气中弥漫着柚子花的香味,就如远方传来的音乐琴声,绝对沁人心脾,愉悦性情。随着城市绿化美化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但愿在城市空间,一年四季能闻到这熟悉的自然花香。

粉蒸肉里思乡味

文/洁努加德

外婆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街边的快餐店里吃着7元一份的炒面,干巴巴的炒面噎的我眼睛有点泛红。她说她“藏”了一坛子米粉肉就等着我回家,听到我暑假不回去后,她在电话那头半天没有言语。我知道她肯定很失落,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就像我在电话的这一头过的并不好却仍不舍得回家一样。

香椿粉蒸肉是我们这一群小孩的最爱。每每蒸香椿粉蒸肉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都要趴在灶台旁边守着。在升腾的热气里,粉蒸肉的米香裹着香椿叶的清香在空气里打着圈儿,直挠的人胃里痒痒的,于是等不及上桌,必要趁大人不注意取出一块放进嘴里,那种酥软爽口、糯而清香的滋味,至今回想起来都让人食指大动。

“椿树椿树你姓王,我长高了你长长。你长长了做架梁,我长高了穿衣裳”谷雨前后是采摘香椿叶最好的时节。每当这个时候,外婆就会搬出她的大铁锅,开始忙着炒米,磨米粉。我小时候是个小吃货,特别喜欢趴在灶台旁边看外婆炒米,看那些小米粒儿在外婆的大锅铲下跳来跳去,由白转黄,慢慢变成诱人的金黄色,散发出阵阵香味。这个时候,外婆就会把金米粒儿盛出,摊开晾凉。而我总是会趁外婆不注意的时候抓一把炒米放进嘴里,但其实满嘴的米香早已暴露了我的小动作。

金黄的米粉,喷香的老椿叶,红白相间的五花肉,还有绘着大红牡丹的瓷坛子,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只需将腌渍好五花肉裹上一层黄灿灿的米粉,码入事先准备好的小坛子里,压实,再铺上层厚厚的香椿叶,封住坛口,过上四五天,香椿叶的香味渗入肉里,香味也更加浓郁。这个时候取出二三,放入蒸笼,用大火蒸上三十分钟,取出翻扣在盘中,撒上葱花,一道酥软爽口的香椿粉蒸肉就可以上桌了。

那个时候家里小孩多,我又长的比较瘦小,常常等我爬上八仙桌,粉蒸肉已经所剩无几了,我只好使出我的必杀技——嚎啕大哭,他们为此叫我爱哭鬼,却又不得不把他们碗里的粉蒸肉夹给我。当初的那一群小屁孩现在都已经长大,有了各自要奔的前程。外婆的厨房少了我们这些“贪吃鬼”似乎冷清了许多。

袁枚在他的的《随园食单》中这样称赞粉蒸肉,“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粉蒸肉的滋味其实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外婆的香椿粉蒸肉由于放入坛内的香椿叶用的谷雨前后的老椿叶,香味浓烈,因此做出来的粉蒸肉滋味也就更加劲道。

听外婆他们说,粉蒸肉是着名的"沔阳三蒸"之一。相传陈友谅从家乡沔阳率兵远征采石矶前夕,为了犒慰兵勇,鼓舞士气,令随军包厨按"征"字做一些家乡菜肴,寓意取得远征的胜利。聪明的厨师按"征""蒸"同音不同字的意思做出了蒸鱼、蒸肉、蒸圆子。陈友谅的夫人罗氏又乘兴用现成青菜――商蒿洗净切断,用蒸鱼肉的米粉加入调料拌匀蒸熟,送上餐桌,众将士极喜食,赞不绝口。从此这一带的老百姓纷纷效仿,在喜庆的日子里,也用"三蒸"作为大菜宴请宾客,粉蒸肉也开始流传于江浙一带,而智慧的老家人,因为在粉蒸肉里放入了香椿叶,使得这一道普通的粉蒸肉烙下了老家的印记。

让胃感到充实,心也就满满的。因为每一道家常菜的背后都是外婆和妈妈们在厨房的默默坚守,每一道菜都倾注了她们的,爱与时光。

鸡蛋的记忆

文/山静入柏

当兵离家的前一晚上,我和母亲坐在煤炉前,也不知说什么好。在此之前,我离家最远的地方就是上山下乡的九里公社,其实也就20华里左右。我下乡的那天是个阴天,母亲在广场上以泪洗脸,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而这回我将会走得更远,到山西,听说有一千多里路呢。母亲反倒变得异常平静起来。

煤炉烧的是藕煤,炉子上是熏黑的炖钵,炖钵里像土豆那样堆着一钵子茶叶蛋。母亲说,这是给我明天带到路上吃的,25个。我清楚,这些鸡蛋一定是母亲借来的,不知道她赊了多少人家。因为在那个年月,别说买不起,就是买也找不到地方。

吃鸡蛋是贫困年月的奢侈。在老家,只有月婆子才能尽情享用,说是大补。能吃的月婆子,一顿可以吃一水瓢的蛋。

我看过一个资料,说光绪皇帝也爱吃鸡蛋,每天都要吃上四个。但他并不知道鸡蛋的真实价格,内务府给皇帝的报价是34两银。光绪有一回问他的老师翁同龢:“鸡蛋那么好吃,可这么贵的东西你吃得起吗?”这话让他的老师真为了难,可见当时内务府贪污有多么严重。

我们家也曾养过几只母鸡。但毕竟不是乡下,母鸡的鸡窝只好安排在我们兄弟的床下。我们每天盼着母鸡下蛋,动不动就把手伸进热辣辣的鸡屁股探虚实。有时候望蛋心切,把手在鸡屁股里掏了许久,结果把手抽出的时候,母鸡忍不住就拉出一泡热气腾腾的稀屎到手上。

灶屋里只有煮鸡蛋发出的“咕咕”的声音。此前,我看见母亲将快煮熟的鸡蛋捞出来,一个个在水瓢里用筷子轻轻敲破,然后再放进炖钵里。做完这道工序,母亲才开始放盐、茶叶和桂皮,因为只有这时才会入味。

茶叶蛋的香味实在诱人,惹得舌下总是忍不住有涌。但无论如何我不能让母亲看出。唯一克制的法子就是在咽口水的时候闭嘴不出声,也不要让母亲看出喉结的动。但这是很难的。我甚至体会到香味可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盐香;一类甜香。凡是大自然的香味一般都属于甜香,它让你觉得好闻,但不会动俗念。盐香则不是,它是香料和盐的混合,只要水一滚开,那种香味立马就揪醒了馋欲的耳朵。除了茶叶蛋,老家煮腊肉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种要命的香味。这种香味差不多只是与过年发生联系。

母亲其实早就看出了迹象,轻声问我:“鸡蛋是带到路上吃还是现在吃?”

我使劲咽下一大口口水,说:“干脆现在吃了算了!”

我知道,懂事的弟弟们这时候也都没有睡着,我可以在静静的夜深里分辨出他们在床上小心翻身的声音。他们和我一样,也都被这可恶的茶叶蛋的香味折磨,我怎可明天一人独享。

母亲哽咽着点头了。

就这样,母亲给弟弟们一人送去一个茶叶蛋,剩下的逼着我一个人全吃了。

这是我这辈子吃得最多的一次鸡蛋。我装着这一肚子鸡蛋上路,差不多有一周的时间,都肚饱如铁,不吃不拉。部队在长沙兵站、石家庄兵站停车吃饭的时候,战士们都用军用缸子打来黄金亮色的猪肉炖粉条,照往常一定是难得一遇的美食,可我闻着就反胃。而且坐在火车的闷罐车箱里,歪在铺在车厢的稻草上,老是打嗝,打出来的气味都像过夜的饭菜,一股馊味。

母亲倾其所有给儿一顿,想不到竟让我有好几年谈蛋色变,甚至看到好吃的木须肉里夹杂有蛋花,也便停箸不食。

砂锅里的白米粥

文/佚名

他越来越想喝一碗粥,一碗纯粹的白米粥。粥里,只是米和水,但它们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喝一口,香味直入五脏六腑。那是一种来自阳光来自大地的香味,让人为之深深陶醉。

为了喝到那样一碗粥,他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餐馆。可每一次,他收获的都是失望。那些白米粥,要么寡淡无味,要么甜得腻人,让他根本无法下咽。

他只好自己动手去做。找出高压锅,淘好米,放好水,放在煤气灶上大火去烧……可最终盛到碗里的粥,却米是米水是水,没点味道。他不甘心,又换了一只普通的铝锅,重新放米放水,大火烧开后又用小火慢熬,直熬得米粒全都开了花……可待他最后端起碗喝了一口后,依旧失望不已,粥里,没有丝毫香味。

他真的不知道,要到哪里才能喝到那样一碗粥。而在从前,他却是天天可以喝到它们的。

那时候,他常有应酬,差不多每天都是十一二点才到家。但无论他多晚回家,她都是笑吟吟地开门:回来啦,喝碗粥吧!餐桌上,一碗粥正蒸腾着热气。他坐下来,用勺子慢慢地边搅边喝。粥有点稀,但正好解渴;有点烫,恰好暖胃;而来自米粒深处的香味,总让他感到自己就坐在春天的田野里……一碗粥喝完,他的肠胃感到分外熨帖分外舒适。接下来,他可以美美地睡一觉……

而又是从何时起,他开始疏忽那碗粥的?大概在认识阿虹之后吧。

阿虹是个非常特别的女孩,一会沉静如水一会热烈似火一会娇媚如花一会冰冷如霜……在阿虹的怀抱里,他彻底迷失了自己,再也想不起回家的路了。

为了阿虹,他向她提出了离婚。她当即呆住了,然后抱住他,泪落如雨:求求你,不要离开我!而他,只是厌烦地推开她:离婚吧,我喜欢上了别人……

婚,终于离了,他可以明正言顺地和阿虹在一起了。

最初的日子真的很快乐,他们一起泡吧一起唱歌,或者一起外出旅行……和阿虹在一起,他感到自己又回到青春年少时,全身充满了活力。但他的幸福,并不长久。

那一天深夜,从酒吧回来不久,他便感到胃疼难忍。他挣扎着起身,找出胃药服了下去;可疼痛,仍如波涛起伏。他想起以前,每当胃痛时,她总要给他端来一碗滚烫的白米粥,让他趁热喝下;而他的胃,果然在喝了一碗粥后,安然无恙。于是,他推了推身旁熟睡的阿虹:快起来,我胃疼,帮我烧一碗粥。阿虹翻了个身,没理他,他继续推:快点啊!谁知阿虹猛地坐了起来:你烦不烦啊,胃疼自己想办法,怎么老让别人不得安生啊?随后阿虹怒气冲冲地抱了床被子,去隔壁的书房睡下了。剩下他独自躺在床上,胃疼,心更疼……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分外想念当年喝下的那一碗碗白米粥。可无论他怎么去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也许,这个世界上,唯有她,才能做得出那样的白米粥吧?

几经辗转,他打通了她的电话,约她到咖啡馆里坐一坐。她,答应了。

坐在咖啡馆里,闲闲地聊了几句后,他便问她:以前你的米粥是怎么做的,那么香?

她一愣,说道:很容易的,用砂锅熬,少放米,多放水。停了停,她接着说道:不过,只能用文火,从头到尾都用文火。

他很惊讶:用文火?那得多长时间啊?

她淡淡地答道:差不多两小时吧。以前,我天天晚上都在厨房里坐着。

无边的热浪从他的心底席卷而过,不由自主地,他伸手抓住了她的手,眼光灼热:我还想喝你熬的粥,行吗?

她轻轻地抽出了自己的手:对不起,我的粥只熬给珍惜它的人喝。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出了咖啡馆。他的目光追随着她,直到门外。

她刚出了大门,便有个男子迎了上去,为她撑开了伞。原来,下雨了。

他清楚地看到,男子用右手将伞完全地撑在她的头上,任他自己的左肩淋在雨里。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他感到自己的视线渐渐模糊了,伸出手去,他擦了一下自己的眼睛,却擦出满掌的泪水……

夏日茉莉香

文/风铃物颦wp

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三盆茉莉花,在客厅的阳台上有二盆,在我卧室的窗台上有一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它都在开花。我是从风儿送来的清香味道里才惊觉到它在开花的。

我是多么的喜欢这小小的,白白的茉莉花呀,它就像那善解人意的柔情女子一样,每当我累了的时候,我站在窗前伸着懒腰,视线总是会越过窗台上的植物,而望向窗外的高楼大厦。可是,夏天的凉风,它伴着柔柔的茉莉香味,吹送到我的鼻子里,令我忍不住深深地吸一口气,我只想只想把这清新的香味好好地珍藏到我的心房里去啊。

当我闻着茉莉花的香味时,我忍不住笑了。我心想,茉莉花呀,茉莉花,我知道你在开花呢。于是,我走近了茉莉花盆,仔细地端祥着它的花儿,它的叶子,它的枝条。我发现茉莉的枝条,是瘦长而有劲的;它的叶子是碧绿色的;它的花儿,是纯白色的;正因为是白色的,所以它的味道才是这么香,这么甜的。

上帝造物,可真有意思。只要你有生命,你就可以热烈地绽放你自己的美丽。你颜色素雅,它就给予你浓烈的味道,从而让别人发现你的存在,发现你的美丽。

又到栀子花开时

文/王秀萍

小区后的一片栀子花开了,空气里溢满了花香,让人流连忘返。好爱这栀子花的香味,浓郁却不媚俗,芳雅却不肆意,沉醉怡人,沁人心脾。

栀子花纯洁精巧,或含苞欲放、或层递绽开,或俏立枝头、或藏于叶下,或洁白无暇、或镶着绿边,怎的都让人爱不释手。

栀子花是童年记忆中的花。

记得小时候,每年栀子花开时,女孩子们都会摘好多,用水养在碗里,插满一整碗,放在堂屋的桌上,或用细绳穿起来,挂在床头,满屋都是香气。

除子孩子,栀子花也是受村子里不管年轻还是年纪稍长的女性都喜欢的一种花。栀子花开时,便是农忙时节,要插秧了。田间地头劳动作的女子,不因年龄大小,好多人会在发间或者衣领上别一朵栀子花,仿佛那浓郁的香能驱散劳作的辛苦。泥浆汗水不能掩藏爱美之心,繁重琐碎也无法浇灭对纯净洁白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栀子花的香味也会伴随着粽叶的香味飘来。花开时节,差不多到端午了。粽子刚出锅的清香,混着灶头旁的栀子花香,是童年的气息,如一抹岁月的凝香,深深印在脑中,刻在记忆里。

农村人对纯白的饰物多少有些忌讳,但是在栀子花面前,这些似乎都不存在了。全因着栀子花的那份美好,迷信、习俗等等都可忽略。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栀子花的那种喜爱也似乎逐渐淡开。

栀子花是雅致而不娇贵的花。

农村人喜欢他,也许除了它的香气、它的纯净,更是它不娇不粗的性子。它很好养活,湿润、有阳光的地方,株插、压枝都能成活和繁殖。可虽说栀子花能株插,却也不是随便就能成活。栽种的初期也还是要细心呵护的,至于后期,除偶尔施点肥,则不需要费心管理了,但它却也不会像普通的花草一样肆无忌惮地繁衍、扩张。

成活后,栀子花却也内敛,长得不快,也不高大,就只那一株,静静地长在门前屋后的一角,翠绿发光、素雅从容、清丽可爱,不夺目,不张扬,可花期时节却很繁茂,一朵又一朵地悠然绽放着。

我想也许栀子花是生活味道最浓的花吧。

桂花飘香

文/南野堂兰花

桂花开了,知道桂花开了是因为她的香气。

说不准是哪一天、哪一刻,忽地飘过来一阵香气,立即知道这是桂花送来的,不远处正有一株桂花树悄悄地开放了。

凡花都会带点香味,但桂花有些特别,香味特别浓,却浓而不让人晕,并因浓而倍觉温馨;我认定,桂花的香气是飘过来的,因为是飘过来的,所以显得很柔和,并因柔和而倍感亲切。乍一闻到桂花的香气,会一阵惊喜,惊喜过后又想再闻,于是不断地深呼吸。

因为是飘过来的,所以香气是一阵一阵的,飘过来时,很浓,忽地像是没有了,便等着盼着又一阵香气飘过来,这等与盼的感觉就很好,有着特别的意味。

桂花的香味实在太美了,于是有人会来到桂花树下,对着桂花闻,有些怪,这么近,却像是闻不到该有的香味。干脆采下一撮到手心,直接凑近鼻子闻,真怪,好像还是没有该有的香味。为什么呢?原因是太近了,这样近,怎么飘?须知桂花的香味是飘过来的。

桂花盛开的时候,人们爱到栽满桂花的地方去赏花,如去杭州的虎跑或满陇桂雨,其实桂花爱安静,不想成群结队的人熙熙攘攘地去赏花。桂花知道,要论姿色,自己实在太过平常,所以桂花需要的是品,不一定是赏。正因为如此,桂花不想张扬,只是静静地将香气飘着送到人间。还是古人懂桂花,他们以为,月宫上的那株树是桂花树,因为那里安静。

桂花也有花瓣,但实在太小,小到不成片,只是不起眼的一点;桂花也有花蕊,又是太小,小到几乎见不着。她没有桃花的艳丽,没有荷花的姣美,更没有牡丹的富贵,不过老天真是很公平,将珍贵的香味给了桂花。桂花却不因自己有这样珍贵的香味而自傲,她自知又很自谦,只知道将所有的香味飘着送出去直到凋零。

桂花的香味很美,但与所有美的东西一样,太美了就会有遗憾,桂花的遗憾是花季太短,人们还没闻够她的香味,她却凋零了。但桂花又通人性,懂人情,凋零后,又会有相对短暂的开放,俗称"二桂",这"二桂"很像一场精彩演出就要结束时的谢幕,她飘着送出去的是香气,而观众送给她的是掌声。

太喜欢桂花的香味了,有人就想留住她,是的,桂花的香味是可以留住的。当桂花快要凋零的时候,将桂花采集起来晾干,将她放进糖里,就是桂花糖,将她掺进糯米糕里,就是桂花糕。桂花糖用开水一泡,会有一股香气飘出:桂花的香味;桂花糕一蒸,随着热气也会有一股香气飘出:也是桂花的香味。

桂花无论长在树上还是离开了树枝,她的香味都是飘出来的,飘出来的香味特别诱人,所以我爱说:桂花飘香。

不如吃茶去

文/周芳

朋友送两罐绿茶,我开心不已。知我嗜茶者,必是知己了。

古往今来,写茶文字的人很多,别人喝茶总能联想起前世今生,能感伤沉浮人事,我爱茶纯属那么一口馋劲,无关人生,也无甚风雅。

真正对茶叶有记忆当属上班以后。那时的办公茶叶还算单位的福利,装在一个白铁皮做的筒里,和报纸、开水瓶为伍。来客人了,茶叶筒被人提来提去,在各办公室流转。

当然,公家的茶,不会太上档次,不要求明前雨后,也不看两叶一芽。粗粗阔阔地在水中舒展开来,茶香味短暂,苦涩味倒更浓重一些。我醉过几次茶,去看医生,要求我戒茶一段时间,尤其不能喝浓茶。

遵医嘱。我停了几天的茶,每天喝着寡淡的白水,心里都会惆怅一番。待身体稍好些,便很有仪式感地烫杯,洗茶,冲泡。在这过程中,茶香已袅袅飘入鼻腔,我不由得深深闻起,再闻起。片刻,更是迫不及待地抿一口。呵,那个通体舒泰,颊齿留香啊——— 几日不喝茶,竟然起了相思意。这种感觉,不是好茶者,恐难以相信。

个人感觉红茶重在浓醇的滋味,但香味浅了些,细品有炭味,糖香。而铁观音类乌龙茶,香气馥郁持久,太过招摇。喝茶讲究地域性,我们这里以绿茶为主,色香味于我而言,拿捏的度都是极妥帖的。我喝茶从不信专家所言,什么冬红夏绿,也从不用八十度的开水泡茶,最喜用刚滚的开水直接冲泡。水入叶散,香气立马释出,不出一分钟,茶汤色香味便达到最高值。不过,此种方式泡茶,最多续杯两次,之后便沦为残水了。但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谁又能否认璀璨的流星瞬间的华彩与美丽?

外地的朋友要寄茉莉花茶,说是当地的优品,我拒绝,终究还是不喜。好端端的茶香偏被干烈的茉莉香味喧宾夺主,还不如直接吃了茉莉花算了。茶香懂得自怜自爱,无需背景与衬托,“只此一味”,便深得茶客人心。但它对气味的吸附能力又很强,稍有异味近身,它便收起所有香味,泡出来的茶,只有苦味连连了。本就是,不懂我的,我又何必倾情?

娟子,我的文友兼茶友,大学时爱上玉树临风的班长,毕业后,空间的距离让娟子忍痛分手。多年后,我和娟子坐在茶吧里,数着时光,聊着日常。我问,还会想到他吗?娟子轻抿一口清茶,淡淡一笑:“时间搁置了所有,又回馈了许多,就像这杯中物,端起,放下,茶尽,香留。”

曾经,和几个朋友去武夷山,正是大红袍采摘的季节。周边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一座山就是一个大茶园。茶园里一垄垄的茶树连绵起伏,甚是壮观。有采茶工十指翻飞地采摘着嫩芽,朋友跃跃欲试,邀我入园亲自采摘,我笑着摆手,还是做个旁观者吧。自小到大,我的记忆里就没有采花摘叶的经历。叶会伤,花会疼。我害怕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啪”地一声香消玉殒。朋友笑我矫情,或许是吧,难得在平淡的生活里有这么一种坚守,依着自己的内心便是了。

此时,抬眼窗外,春风送来花香。我致电娟子:“干吗呢?”“发呆呢!”我笑了:“杯中有真意,不如吃茶去!”

有灵魂和香味的城池

文/李云

从丰县回来恰逢周末,雨下得很大,外面有人撑着伞走过,桂香与梧桐的落叶撕扯在一起,便是一股深秋的新鲜味。面前的果盘里摆放着来自丰县的苹果和梨,甜蜜的气息四处流淌——往更深处流淌。

丰县,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出生地。《史记。高祖本纪》开篇云: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还记得走在吴庄的村道上,我用啃过汁水饱满的苹果的嘴巴,跟人比喻道:昨天去的许村是童话许村,而吴庄则是明媚的姑娘。比喻很通俗,意思只是用来混合苹果和梨的气息,然而,真正的弥漫则是往大地的深处渗透而去的蒜香。

在这之前,我不认识丰县,甚至没去过徐州。在我印象里,那是离我很远的北方,那里有黄河下自然炼就的天气,那里有泥土里走出来的大汉辉煌文明。那是一个低调得有些绝对的地方,人们追溯着中华文明的根在长安在洛阳,但不知道有一座千年古老的城在东方俯拾着大汉千年的味道。历史是背景音乐,民众的现实生活,或者说生活的状态则是真实的触摸,而当背景音乐响起,我想现实的生活状态会因此不一般吗?因而我来到了丰县。

初识丰县,秋阳下木质的灵魂味道是整座小城的音量。丰县坐落在苏鲁皖豫四省交界处,淮海地区的中央,有芒砀山的庇护,野旷天低,民风实在,生机勃勃。丰县古称凤城,而我所见的丰县也恰如一只羽翼正待丰满的雏凤,即将灏灏翱翔。

丰县的梨很有特色,表皮金黄剔透,个头也很足,当然味道也好。我是带皮咬的,我总认为果皮子里是农家人的春秋,涵养了大半年的辛劳。第一口有些难咬,果子很结实。但当果皮被牙齿一层层消磨掉,白酥的梨肉便带着清澈的甘甜流入胃里。

这梨是丰县文友王振山老师送的。他在我们从大沙河采苹果回来时,就从背后拿出了从自家果园采来的梨。王老师说,真没什么相送的……王老师在吴江呆过几年,也在党校讲过课,只是他走到哪里都改变不了的丰县方言需要用好几天才能听懂。至今,他的闺女还在吴江生活。儿女大了,会像鸟儿飞起来。王老师便成了留守老人。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再回到许庄去看看,童话许庄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惠文路两旁,红砖民居的屋顶之上,或前面的篱笆栅栏旁,或远处的草垛上、电线杆上、白桦树上,都晃荡着红的黄的绿的瓜果。扁豆、金铃子、花椒、辣椒、丝瓜,神乎其神地生长着,看久了,甚至都能产生幻想,所有的瓜果都变成娃娃闹腾起来了,他们在踢沙包,在跳牛皮筋,在爬树……远处,或不远处,一阵狗吠,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赶着两只大白鹅走了来,鹅在前面欢叫,孩子在后面说话……

这时候,王老师从自家的果园里走了出来,他手心里捧着一个名字叫友谊的梨……然后,这些苹果和梨就跟随着我们回家的脚步上火车,坐汽车,颠簸、辗转一天。重量已经很难体会到采摘时宛如孩子一般的好奇与欢喜。

我与丰县有缘。

苏阳与我一个住常州,一个住苏州,一年也难见几次。而当我和苏阳一同受邀来丰县,却神奇地在一列车厢上遇见,从苏州到常州,再到这最后的丰县,人生这枚浮萍总在适时而动地漂流着。苏阳这次回去还带了一个红萝卜。这是在苹果园的小道边拔出来的。红身子绿樱子,小小一枚红萝卜,苏阳一见,便想起了家中的孩儿,开口问果农要一个包在苹果袋子里一起带了回去。我不知道她的儿子看见这枚富有童话故事因素的红萝卜怎么高兴,总之,苏阳一直在跟我说,我儿子最喜欢萝卜了。这枚萝卜便富有了大地的实质意义,因为苏阳认为这是从丰县的大地上生长着的一枚最好的萝卜。能够给孩子快乐。

外乡人重归了自然,就用收获来犒劳自己,当地人则喜滋滋地看着我们,带走他们的成果。

但丰县人的开心有更深层的原因,因为世人都说,丰县出了个刘邦。

丰县的土厚实,站得起“痞子”,也埋得了英雄。一个叫刘季的人从这里的泥里出发,一路摸爬滚打封了王,不甘心又打了回去称了帝,构建了一个汉的王朝。丰县人从此都以刘邦为英雄,百口相传着高祖的故事,从斩白蛇到大风歌,人人皆知。

所有的农民都喜欢讲故事,都擅长聊老祖宗的事,都极力维护着姓氏的意义。汉皇祖陵守陵人刘恒诺,还有他的哥哥刘恒仁老师,都是一心一意服务刘姓的人,当年汉皇祖陵修复,刘恒仁老师可算是奔走四方啊。眼前,我只见到刘恒诺在用隆重的乡音面朝着刘清之墓的墓碑讲解,那种身为刘氏人的骄傲从他激昂的声音里传达着。

瑶盛文化园让丰县细腻了温婉了多情了。到这会儿,我们似乎才从英雄的战歌里回过神来。才赶紧拾掇起心底的温柔走过青花瓷和月季花铺就的小路,去一个雅致的院子里喝盏茶。在这之前,丰县给我的印象确实粗犷了点,就像刘季年轻的样子,野蛮生长,风格分明,却也威风凛凛。餐桌上皆是大碗的菜,实诚得生怕你饿着肚子。菜肴之间,还有几粒生蒜、几根青葱,在豆制品和肉类里行走。于是就大碗喝酒。每一顿饭吃下来,浑身得力。瑶盛的女主人一身棉布长裙,布鞋的袢上绣着朵小花儿。她笑盈盈地,轻盈盈地,用一种特别柔美和舒展的姿态带我们走进了青花瓷的精美世界里。之后,落座吃茶。满池的荷叶,修竹深深,她端坐在《大风歌》里翘着兰花指斟茶。一小碗,一小杯,一小盏,茶汤晃荡,我们与外界只差这一杯茶。

赶快饮掉这杯茶吧,让其与昨夜畅饮的汉刘邦酒在身体里相遇吧。

这不仅是现实与虚拟的相遇,更是混沌与清醒的平衡,古老与现代的流淌,还是江南江北共存的情怀。于是,我们走进了丰县,走进了众多的许庄吴庄,走在了蒜香飘荡的村道上,悲欢离合的家庭故事一一描述,但我一直记得我在吴庄看到了岸边最红最艳的大丽菊。她的美震慑人心,像一颗完整的心。她在燃烧,一脸的盛情。她让我记得了这个岁月完美的角落。当我的脸庞靠近这颗心脏拍照时,我确乎感受到了丰县是有灵魂香味的城池。

而我面前的大苹果,被灯光打得盈盈动人,她在对我大喊:快来吃我吧!我将甜蜜死你!

丰县人直爽的性格呼啦一下再次跳出来。

阳光的香味

文/爱美爱自己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一季稻谷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岛雀追逐,竹林里的竹笋正纷纷地绽出土地。细心地聆听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场旁边,稻子已经铺平摊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谷闪烁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也染上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山堆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都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子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哲学。

农夫用斗笠扇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头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吐出。

他说:“你闻到什么没有啊?”

“我闻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回答说。

他开颜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香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谷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闻,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闻,却没有了香味。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暑假偶尔帮忙,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了决心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谷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的味道,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原因。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那种香气是不同的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释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场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地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桂香

文/王洪

清晨,微雨,走在康健园的桂树林里。园子里悄然无声,似乎连雨也不敢来打扰。雨停在空中,一片蒙蒙。

为了闻一闻桂花的香味,我几乎每天早晨都来此散步。今天人格外少,花格外香。一夜的秋雨,把金黄的桂花嫩蕊打落了一地,铺成了一条“香路”。据说古时皇帝行走,专门有人在前撒香,在后清扫,可是这哪能比得上桂树林里的“香路”。雨把花香撒得多么轻盈、均透!

闭上双目,昂首向天,屏息凝神,只等那雨轻轻地把花香唤来,掠过你的耳际,触入你的鼻尖,沁入你的心底,简直就是一杯上好的“香露”了。

桂花的香气只在三种情况下为最佳。风里,桂香像夏夜满塘的蛙声,伴着风的鼓动尽力挣脱树梢,聚在空中,看着她的母亲,然后随着风的一声召唤,消失得无影无踪;阳光下,桂香就像百年的美酒,它“香”的因子在枝头发酵着,发酵着,听不到它的声音,但想得出它的微笑。不知不觉,被太阳烤得金黄的香味就溢出空气,像草原上的野火奔跑着,来到你的身边;再有就是雨里了,她不愿离开生她的枝头,雨拍打着,拍打着,她只好集中全部的香气因子作出生命最绚丽的绽放,落在地上,沉在泥里。这是对树的回报,还是对雨的微笑?

雨,似香魂。

蓦然想起我那失散多年的朋友,有一天相遇了。我心里依旧充满了对她当初的青春萌动,她却有说不尽的生活烦忧。失业了,没钱了,找到工作又说同事可气了,领导可恨了……我不断地安慰她,开导她,帮助她。后来她突然说她要结婚了,我发现她原来并不是找不到工作,并不是不会管理,并不是真心找我交流。她原来只是这桂树林的雨,需要倾泻,我倒成了这桂树。

可是我成不了桂树,一气之下,我和她断了所有的联系。离开桂花园,我倒想成为一棵桂树。雨落在它身上,它依旧散发着香气。我曾想,如果世间人人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这世界该有多美!就像这干净的路面,没有一丝碎片,没有一点异味。

据说某国街上不设垃圾箱,人们出行随身携带塑料袋,把垃圾“运”回家。

这许是一种看得见的“桂花香”。看不见的是这雨打在桂花身上,它依旧散发着香气。

雨,像个哭泣的孩子,站在空中,望着桂树。她许是惊呆了,自己的眼泪打湿了花儿,还能散发出香味;也许,她感动了,不忍心再将自己的眼泪洒在桂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