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村级财务自查自纠整改情况报告

2025/03/22经典报告

老地方整理的村级财务自查自纠整改情况报告(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级财务自查自纠整改情况报告 篇1

6月6日区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业务培训会后,我部领导非常重视,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x财发[2008]78号关于印发《xxx区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在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同时,严格对照文件要求进行专项检查自纠自查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部领导班子对政府采购工作非常重视,经专题研究,明确该项工作由分管财务的副部长xxx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由财务人员负责。在日常财务管理中,部领导经常在部务会、支部会议上,多次强调各项物资采购要严格遵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决不允许出现化整为零、规避政府采购的行为;在业务方面要求财务人员经常向区政府采购中心请教、学习,向会计核算中心领导和报帐组工作人员学习,不断强化程序意识、节约意识;在日常具体工作中,领导经常提醒经办人员,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进行物资采购,杜绝图方便而改变采购方式的行为出现。

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部领导班子科学统筹,本着节约的原则,在每年年底定出下一年度预算,采购活动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每项具体采购工作由各科室根据办公需要和上级有关政策提出申请,经主管科室的部领导阅示后,提交部务会研究确定。

三、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我们自觉坚持采购程序,部务会研究同意采购后,由财务人员负责在区政府采购中心按《采购法》要求具体办理。对每一项政府采购业务,我们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业务指南的程序进行上报,根据区采购中心批准的采购方式、金额进行下一步的采购。到目前为止,我部在执行政府采购政策方面没有出现违规或违反财经纪律现象发生。

四、完善档案管理。

对每次采购活动的采购资料,财务人员能及时进行整理归档。

村级财务自查自纠整改情况报告 篇2

为了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通知》(会组发[20XX]65号)文件精神及要求,我乡于9月下旬对全乡10个村委会自20XX年村“两委”换届以来,整个任期内的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四房吴乡位于会宁县中北部,流域面积为25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万亩。辖10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4045户19903人,其中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为三房村、四房村、大南村、小南村、大房村、坡里村和湾口村,2000人以下的行政村为范沟村、朱沟村、蔺湾村。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并于9月20日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安排,会上成立了由乡长万世新同志任组长,纪委书记刘志刚、农经财政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本为副组长的村级财务审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本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董维祥同志负责此次村级村务审计的日常事务。

(二)严格工作程序,狠抓任务落实

1、前期准备阶段:四房吴乡财务审计领导小组于20XX年9月20日制定了《四房吴乡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时间安排表》及审计通知书,并下发到各被审计村。

2、自查验收阶段:9月21日至9月30日,乡村级财务审计领导小组以民政救灾款项、救灾物资及村级办公经费作为重点,对10个行政村的各项收入、支出、各类债权债务、村集体资产情况、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等逐村进行调查审计。

3、整改落实阶段:乡村级财务审计领导小组于10月1日至10月7日对各村级财务收支和帐目情况进行了全面详实的公布,并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有手续不合理的条子,不符合财会制度的行为要求相关村限期整改。

(三)规范财务运行,总结自查结果

经我乡审计组为期10天的村级财务审查,各行政村的账务资料得到及时纠正和完善,审计组通过现场指导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各村的财务运行得到进一步规范。审计认为:我乡各村的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本届村财务收支情况及财务收支活动。各村不存在公款私存、借支挪用、私设“小金库”、滥用职权侵占、挪用和长期占用集体资金、资产等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两委”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村级办公经费较少,可支配收入有限,村级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未能引起高度重视,以致在工作中出现书写不规范、入账不及时、票据不规范的现象。

二是村级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我乡各行政村并未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一般由村文书兼任,不具备从事财务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难以起到监督管理财务的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保证会计资料及时、完整、真实;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证财务的真实性,防止挤占挪用,使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着重抓好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特别要抓紧建立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财务工作流程规范。财务事项必须严格按照按程序实行,并定期进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级财务自查自纠整改情况报告 篇3

为切实加强我乡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三资”管理,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确保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渝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村级财务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要求,在全乡开展了一次村级财务清查工作,现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我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开展此次清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纪委牵头农经站、财政所,抽调8名精干人员成立了村级财务清查专项小组,由乡纪委书记李华萍同志担任组长。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制定清查工作方案。清查工作总共分为动员部署阶段、集中检查阶段及整改阶段。

二、全面清查

(一)清查对象:此次村级财务清查对象为全乡9个村委会;

(二)清查范围:xx年以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及财务收支情况,对群众反映问题强烈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追溯和延伸;

(三)清查内容:

1、xx年以来的财务收支情况。主要审查:村级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帐;各项费用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帐外帐”或“小金库”的情况。

2、专项资金管理情况。主要审查: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承包结算及资金财务管理情况;发放到户的各项补贴资金和物资等的管理、发放、使用情况。

3、现金管理情况。主要审查:备用现金根据规定支出结算,余额结存入专户情况;资金坐收坐支使用情况;按时报账结算情况。

4、票据凭证规范情况。主要审查:收款统一使用省财政厅监制的《专用收据》及《专用收据》领销情况;原始发票要求内容完整、清晰、手续齐备情况;经费支出入账和使用白条抵库情况。

5、集体资产、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主要审查:集体资产、资源变动处臵是否经合法程序;集体资产对外承包租赁、资产帐物相符情况;在建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实际支出,以及资金往来情况;落实各类财产保管责任和备案情况。

6、村集体资金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审查:对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特别是财务审批和惠农政策执行情况。

三、严格审计

工作小组成员对清查出的数据认真检查审计,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准确。

四、责令整改

1、财务制度不完善。有的村财务管理制度与现行实际情况不适应、不配套,出现脱节,缺乏资金收入、使用及效益措施,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健全、规范,接受群众监督乏力。

2、账薄设臵不规范。一些村会计各自为阵,会计科目随意设臵,记帐方法不统一,有些村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专项支出等项目记录不全,导致不能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和全面反映本村的财务活动状况,也不利于财务公开和财务监督。

3、会计手续不齐全。有的村财务原始凭证不规范,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事由,无审批人签字。一些出纳收付款后不及时记账,仅凭脑子记忆,甚至凭印象自制凭证,盘点库存时,现金不是多就是少。

4、凭证审核不严格。财务开支本应由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而有的村支书签、主任也签,签批不问清红皂白,来者不拒,明知超标准或开支范围不合规,因怕得罪人,故意大开“绿灯”。

5、财务收支无预算。有相当部分村年初资金收支无计划,往往是有钱乱花,无钱借花,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是年终决算一片“红”。

6、会计档案不健全。许多村根本没有村级档案室,会计档案资料无法集中管理,会计资料只好长期放于会计或出纳家中。一些会计人员不按规定装订发票,年终将帐本和单据用报纸一包,随便乱丢。换届后干部变动时不办理移交手续,各管各的“包包账”,造成账簿和凭证丢失、鼠咬、虫蚀和霉烂。

7、资金使用不合法。有的请客送礼,有的公款旅游,有的滥发实物、补贴、资金,甚至还存在着干部挪用、侵占公款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或较好的村,问题尤为突出,支出结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8、会计队伍不稳定。有的财会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选为村干部,有的不愿挂个会计把自己捆在家里,而外出打工不愿从事会计工作。加之村会计一般随主要干部变动而变动,一任书记,一任会计,变更频繁。且相当一部分村财务会员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窄,业务素质差,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综合分析核算能力,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难以起到监督管理财务的作用。

村级财务自查自纠整改情况报告 篇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只有加强农村治保会建设,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有作为。然而,在新形势下,农村治保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瘫痪、半瘫痪状况,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如何使治保组织适应新型农村的要求,使其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支重要群众力量,我们认为,应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入手,探索农村治保会的发展思路,以达到控制农村纠纷率的目的。

第一季度我村产生的矛盾纠纷较多,主要以用水、土地问题为主,但并无影响性较大的事件发生,虽然大部分纠纷我们都通过调解委员会调解化了,可我村治保方面仍存在一些隐患。

一是农民的法律意识的淡薄。农村群众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自制能力弱,遇到问题不能依法办事,极易受到别人的煽动。当农民合法、正当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是先考虑私下解决,这样就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普法工作有待完善。农村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作不够深入,留有死角。存在普法盲区,特别是在我村内边远山区,大多数村民文化偏低,他们根本不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违法犯罪了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犯罪,他们对什么是盗窃、抢夺、抢劫罪的概念也是了解肤浅,这对于农村的稳定工作是相当危险。

三是村委会治保委员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村委会内部一般设有治保委员一职,都是专人担任。他们的工作主要以调解为主,由于为民服务意识淡薄,使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

四是赌博风仍在盛行。赌博是困绕我村治安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农村精神文化匮乏,加之在家留守的妇女、老人较多,农忙过后,无所事事,以赌博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赌博既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又对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为积极,确保农村社会长治久安,使治保工作思路和对策具有科学主观性和实际操作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治安基础,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

一是强化对农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二是加大对涉农政策宣传和农村普法工作。针对农村大多数群众文化素质偏低、不懂国家政策、法律,或者是法律意识十分淡薄的现状,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将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制教育的问题向农村转移。三是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农村治保工作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四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打造治保的经济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搞好农村可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减少群众的担忧和顾虑,把农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推动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从而达到稳中求富,富而思进。繁荣农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