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徒结对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师徒结对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师徒结对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早日成才,以促进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学校将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融入状况,及时指导、尽快到位。发挥“青蓝工程”的育人功能,逐渐锻造他们向师傅、名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促进年轻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师徒互动,共同提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教导处、教科室成员及各教研组长
三、工作重点
1、以“历练师品、提高师艺、提升师德”为主导,引导青年教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学校的发展。
2、引导青年教师了解我校的办学理念、老教师的光荣传统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终身奋斗的思想。
3、引导青年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教研组研讨课、学校汇报课、出师课、家长开放课或校内每人一堂精品课等多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四、工作要求
(一)青年教师方:
1、主动自觉地向师傅教师虚心求教,努力学习师傅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师傅教师之间构建相互探讨与协作、共同提高与进步的融洽关系。
2、认真完成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的基本功;备课、上课、质量分析的基本功;信息技术基本功;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教学科研基本功。
3、提前一周备课,要写详案,教案提交师傅教师审查。按师傅教师的建议修改后的教案上课,课后进行有效反思。
4、徒弟每学期听师傅教师的课不得少于10节,并在听课本上作详尽的记录并写出听课心得,听课心得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听评课心得专用纸书写,每学期至少3篇,期末把听课记录连同听评课心得一同上交。(交听课记录、听评课心得)
5、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汇报课,主动请师傅教师帮助备好课,并邀请师傅教师听课评课,并写出汇报课的教学反思,上课后留好教案,学期末汇报课教案连同教学反思一同上交。(汇报课教案、汇报课教学反思)
6、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撰写读书心得,写在业务学习本上。
7、每学期有全面的学习与工作总结,对重要的教学活动作剖析,反思过程、分析问题、总结得失、并提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设想。学期末上交一份学习与工作总结。(学习与工作总结)
(二)指导教师方:
1、树立全方位指导的思想,对徒弟的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管理、教学常规等进行指导,并关心徒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树立“导学相长”的思想,与徒弟之间构建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融洽关系。
2、每学期通过不同方式审阅徒弟的典型课教案至少2篇,并在徒弟教案上批注、修改,提出建议,有署名和日期。
3、师傅教师每月听徒弟1-2节随堂课,听课后及时与徒弟进行交流,并在听课本上作详尽的记录和评价,期末上交听课记录及1篇听评徒弟的课心得体会。
4、师傅教师每学期至少为徒弟上2堂示范课;接近学期末指导徒弟开设一堂较高质量的汇报课。期末上交一篇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5、认真总结师徒活动,每学期上交师徒结对工作总结,包括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期末上交一篇指导与工作总结。
五、评价措施
1、教导处每学期末进行检查反馈。
2、对完成任务的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在学年末学校将依据上交材料情况、教学常规检查情况、汇报课质量、教学成绩评出优秀师傅教师、优秀徒弟,颁发证书,并给予适当奖励。
小学师徒结对方案 篇2
新学年,我校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也充实了我校的班主任队伍。为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德育处组织开展青年班主任拜师活动,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班主任教师为指导老师(导师),与年轻班主任结成对子,通过“传、帮、带”,帮助年轻班主任的迅速成长。
班主任拜师不仅是班主任培训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搭建了指导教师与年轻班主任共同提高的平台。优秀班主任发挥经验丰富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创设年轻教师学习的良好条件和外部环境,促进年轻教师迅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尽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年轻班主任帮助指导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班级管理,增强多媒体资源为班级管理服务的力度,携手并进,共创优秀的我校德育管理团队。
一、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符合师德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班主任工作职责。
2、胜任学校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到位,并能形成德育工作特色。
3、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时掌握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研究。
二、措施与要求
1、班主任导师由师德高尚、教育能力强、管理水平较高的班主任担任,原则上应与年轻教师在同一专业组。
2、任班主任两年以下(含两年)的年轻教师,或调入学校首次担任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均要跟随有经验的班主任导师学习。
3、师徒结对关系一般为两年。师徒签订结对协议书,制定工作计划,做好活动记载,每学期要有工作总结,上交德育处。
4、导师指导徒弟做好班主任日常工作,师徒每人每月至少互听晨会或班会两次,导师每学期指导徒弟举行一次主题班队会,指导徒弟填写好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
5、每学期由德育处对师徒结对情况进行考核,作为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徒弟的依据,将师徒结对落实情况及效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小学师徒结对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我校新教师的成长,提升新教师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新教师在其指导下,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以更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结队对象
师傅:XXX
徒弟:XXX
具体结对对象:
XXX、XX(语文)——XXX(语文)——XX
三、结对原则
1.自愿与统筹相结合。
2.短期与长期相结合。
四、结对目标
1.总目标:造就一批新骨干教师,满足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2.具体目标:
(一)第一学年“教学常规入门”,具体要求包括:
1.培训,新上岗教师入职培训不少于120学时,其中,培训机构组织的集中培训不少于80学时,新教师岗前培训不少于30学时。
2.听课,新上岗教师在第一学年须听指导老师和其他同学科教师的课不少于40节,并提供听课笔记。
3.上课,校长、教导主任、同行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节,指导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开设校级公开课2节以上,并有详案和课后反思。
4.备课和教学计划实施情况,每学期检查不少于2次。
5.每学年必须申报校级或以上级别个人课题一个。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叙事、调查报告)一篇参加县级或以上评比。
6,撰写符合学校规定的教学反思。
(二)第二学年“课堂教学过关”,内容包括
1.听课,听指导老师和其他同学科教师的课不少于30节
2.指导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3.上汇报课,每学期至少开设校级公开课1节,对第二学期的汇报课进行评议和鉴定
4.抽查课,每学期至少抽查1节,对第二学期查收的第一节课进行评议和鉴定
5.教案评定,根据格式、内容、实效等项目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结束前。
6.每学年必须申报校级或以上级别个人课题一个。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叙事、调查报告)一篇参加县级或以上评比并获奖的三等奖及以上。
7.撰写符合学校规定的教学反思。
(三)第三学年“教学能力达标”,内容包括:
1.学科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测试
2.教育教学论文鉴定,对递交的相关材料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第,时间安排在第三学年度结束前。
新教师每年的考核成绩由学校“新上岗教师业务考核领导小组”鉴定、记入考核表,直接与教师个人学年度考核挂钩,考核不合格者,学年度个人考核不得定为优秀,并不得申报参加“高淳县优秀青年教师”评比。
3.每学年必须申报校级或以上级别个人课题一个。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叙事、调查报告)一篇参加县级或以上评比,并获奖的三等奖及以上。
4.撰写符合学校规定的教学反思。
五、结对程序
程序:个人申报——学校统筹——征求双方意见——签订协议——开展活动
1.个人自愿,学校统筹,确定师徒人选。
2.制定目标,明确任务。
3.举行拜师活动,建立师徒关系,签订师徒协议。
六、岗位职责
师傅:
1.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文章,使其开阔视野,不断充实。
2.每学期听徒弟课总课时不少于6节,听课要在专用听课本中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标准认真评课,评议优缺点,做好评课记录,写出指导意见,期末上交备查。
3.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教案。每学期重点审阅徒弟3篇以上教案,给予悉心的.指导,并上交教管中心存档备查。
4.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是否认真,批改是否规范,批改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
5.结对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堂校级汇报课。上课的教案交教管中心存档备查。
6.指导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叙事、调查报告)一篇
徒弟:
1.认真备课,主动请教,每学期至少上交3篇教案让师傅给予指导。
2.每学期至少向师傅上课4节课,其它学科上出2节请师傅给予指导。
3.徒弟要选择一个教育教学主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学期结束时写出研究表。
4.平时加强学习并注意积累资料,围绕自己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写好读书笔记(结合学校读书活动)。教学论文(案例、叙事)。有自己的个人课题。
5.上一堂水平较高的汇报课,学校组织评委进行评比。
七、管理与考核
由教管中心管理与考核。
1.强化目标考核
根据师徒结对协议,多渠道(自评、领导评、同行评、看资料、看成效等)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
2.建立完善的师徒结对档案
每学期上交相关的师徒结对材料,对师徒结对工作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师徒成长历程,作为晋职、评优的依据。
3.采取提升徒弟师德师能的管理策略。
鼓励徒弟自主研修;多种形式的课堂打磨;读书沙龙;叙事交流;教学反思与论文写作指导。
八、待遇
1.优先给予师徒共同外出学习的机会。
2.每学年评出优秀师徒组合奖。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师徒结对主要活动安排:
1.多种形式的课堂磨课活动。每个月区学科带头人、去优秀青年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每个月新教师上一节公开课。
2.《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演讲比赛。
3.教育叙事交流。
4.教学反思与论文写作指导
小学师徒结对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学校的生命在于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要实现学校长盛不衰,关键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所以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质量推进年为契机,充分发挥校园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在其指导下,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形成金字塔形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以更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
三、工作目标
通过师徒结对活动使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合格,四年成骨干,六年挑大梁”。徒弟对象为近三年的新进教师及新上课的教师
(一)宣传发动阶段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的有关精神,明确开展“师徒结对”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2、成立学科师徒结对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3、确定指导教师和徒弟。
(二)组织实施阶段
1、组织召开师徒见面会,学习双方职责,签订师徒协议。
2、协议签订后一周内,师徒双方共同制定师徒结对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有目标和达标措施。
3、指导教师按指导教师职责开展指导,徒弟按相应的职责开展工作。
4、总结反思师徒结对工作,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
三、师徒职责
(一)导师职责
1、树立全方位指导的思想,对徒弟的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管理、教学常规等进行指导,并关心徒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树立“导学相长”的思想,与徒弟之间构建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融洽关系。
2、拟订具体的师徒活动计划,对徒弟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3、每学期通过不同方式审阅徒弟的教案,并在教案上批改,签注“同意实施”。认真指导徒弟做好每次的试卷命题和试卷分析工作。
4、师徒间师傅每月听徒弟至少2节随堂课,听课后及时与徒弟进行交流,并在专门的听课表上作详尽的记录和评价。
5、师徒间师傅每月至少为徒弟上1节示范课;指导徒弟开设一节较高质量的公开课。
6、每学期应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徒弟研读两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月向徒弟推荐两篇教学指导性文章。
7、指导徒弟结合教改实际,开展校本行动研究,一学期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心得体会。
8、认真总结师徒活动,每学期提交导师工作总结报告,报告要包括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
(二)徒弟职责
1、主动自觉地向导师虚心求教,努力学习导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导师之间构建相互探讨与协作、共同提高与进步的融洽关系。
2、填写徒弟自我发展计划,其中包含一年近期发展目标,三年长期发展目标。每学期应有具体的学习与工作计划,并主动与导师沟通,完善计划,达成共识。
3、认真完成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包括: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的基本功;备课、上课、出卷、质量分析的'基本功;信息技术基本功;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教学科研基本功。
4、提前一周备课,备课教案提交导师审查。按师徒的修改后的教案上课,并将上课效果及时与师傅进行交流
5、师徒间徒弟每月听导师至少1节课,并在专门的听课本上作详尽的记录并写出听课心得。
6、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汇报课,主动请师傅帮助备好课,并邀请师傅听课评课。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赛课活动。
7、每学期研读两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撰写读书心得。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校本行动研究,一学期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或教学心得体会。
8、每学期有全面的学习与工作总结,对重要的教学活动作剖析,反思过程、分析问题、总结得失、并提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设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督查指导。师徒结对领导小组将定期和不定期对师徒结对活动进行督查指导。
2、加强过程管理。落实《师徒结对协议书》、《师徒结对工作计划》、《徒弟自我发展计划表》等,及时跟踪、检查、指导教师与学员之间履行情况等。
3、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为使这项活动扎实有序、高效地深入开展下去,学校将把这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工作。工作有成效的指导教师,优先推荐各级各类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先评优等;充分激发指导教师与学员的积极性。
4、加强反思总结。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各召开一次准备会和总结会,做到科学规划,深刻反思。
小学师徒结对方案 篇5
为了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市、区两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学期开展学科师徒结对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结对目标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一年合格,两年能胜任学科教学工作,三年成为学校骨干。
二、基本内容
“师徒结对”活动的主要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包括备课、常规课、研究课、辅导、教学研究、班级管理等工作。
三、结对原则:
自愿与统筹相结合。
四、结对对象
师父:市、区两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徒弟:教龄不足3年的青年教师
五、结对程序
个人申报—→学校统筹—→征求意见—→签定协议—→开展活动。
1.个人自愿、学校统筹 ;
2.个人申报,师徒自愿组合确定师徒结对人选;
3.学校组织举行拜师仪式,签定师徒结对协议,建立师徒关系;
4.学校制订具体的结对要求,明确职责,正式开展结对活动。
六、结对期限
长期
七、师徒职责
1.师傅
做到“三带”:
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
带师能──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
带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徒弟
做到“三学”:
学思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本领──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学为人──遵纪守法,诚实正直。
八、具体要求:
1.师父
(1)全面关心徒弟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每学年初做好学年度指导计划,根据计划完成各项指导工作。
(2)向徒弟介绍教育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资源,推荐学习书刊,使徒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3)精心指导徒弟备课、批改作业、带班,给予悉心指导并给出指导意见。
(4)每周为徒弟至少上1节示范课,并为徒弟说课;每周听徒弟的课至少1节,评议优缺点,写出指导意见,学期末上交备查。(详细记录节数按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标准)
(5)指导、帮助徒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每学期指导徒弟上1节组内或校级公开课。
(6)每学期指导徒弟写论文、随笔或案例至少各1篇。
2.徒弟
(1)在师父的指导下,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业务水平认真进行剖析,确立提高的方向与成长的目标,学年初做好学年度个人成长规划,根据规划完成各项成长任务。
(2)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经常向师父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
(3)积极参加各种交流、竞赛活动,并做好记录。
(4)认真听师父的课,每周至少1节,做好详细的听评课记录,学期末上交备查;主动邀请师父听自己的课,每周至少1节,虚心听取指导意见。
(5)在师父指导下,每学期向同组老师开公开课或汇报课不少于 1 次,虚心听取意见并写好教后反思。
(6)每学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随笔或案例至少各1篇,请师父指正。
九、管理与考核
1.建立师徒结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邱妮莉
副组长:郑圣芳 陈 亮 沈文娟
成 员:语文、数学组所有教师
2.建立评估考核与激励机制
师徒结对工作由分管教学校长负责,由教导处实施常规管理,组内配合开展活动。建立“师徒结对”档案,记录师徒成长历程,作为晋职、评优的参考依据。
根据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和协议要求,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强化对师徒进行捆绑式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滚动管理,对不称职的师父予以调换,对不认真履职的徒弟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3.总结表彰
徒弟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根据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及师徒教师平时的业务指导互动情况,进行总结表彰,每年度对表现突出的师徒教师分别授予优秀青年教师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等。
桃花山小学教导处
20xx.11
小学师徒结对方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希望。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黄月忠
副组长:鲍伟华、罗志军
组员: 孙婷、管冬萍、钱友芬、钱佳玲、黄晓玲、朱东航
三、活动内容与要求:
(一)师傅:
1.主动关心徒弟的成长,认真分析徒弟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帮助徒弟明确努力提高的方向和成长途径。
2.帮助徒弟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上为徒弟指点迷津。
3.每学期听徒弟教师的课3节以上,切实做到“课前指点、课堂指导、课后改进”,促进徒弟教学能力的提高。
4.每学期向徒弟提供1节示范课,向徒弟阐述每节课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使徒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5.鼓励、指导、帮助徒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每学期指导徒弟撰写教学论文或案例1篇以上,让徒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6.每学期末对徒弟作出鉴定,填写师徒结对鉴定表。
(二)徒弟
1.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业务水平认真全面的剖析,明确方向和成长途径。
2.认真钻研教材,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主动向师傅请教,对师傅指出的意见及时改进、提高;主动邀请师傅亲临课堂指导自己的教学。
3.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随时接受师傅检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4.每学期听师傅授课3节以上,及时评议、反思。
5.在师傅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或案例。
6.每学期认真填写师徒结对鉴定表。
四、考核:
学期结束由活动领导小组对每一对师徒进行考核鉴定,评选优秀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