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家书的文章

2023/02/06经典文章

关于家书的文章(精选11篇)

家书

文/杨仁明

五千年中华文明,圣贤之言灿若群星,经典之书浩如烟海,唯有家书承载的人间情感最为真切。家书虽寥寥数语,却如一泓清澈之水,流灌着亲情血脉,濡养着子子孙孙。

家书是一种情怀的表达。诸葛亮之《诫子书》,短短八十八字,其表达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等人生情怀,千百年来被奉为教子育人的至尊经典。

家书是一种精神的承载。南北宋之际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之《示儿》诗,更精短到二十八字,其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饱含着自己的生命遗憾,期待子子孙孙牢记父辈未尽的事业,不忘父辈的遗愿,并作为自身的使命,守正爱国。这封家书,更成为后世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范本。

家书是一种道德的生发。新时期的一位高级干部,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家学重于源、重于勤、重于净、重于善;透悟出寻常,守道从自然;家风通堂屋,祖训凝心神;事无小大恒久为功,道有难易定心守本;学不怠必新、学不懈必慧,学则思必觉、学则悟必清,学以行可为、学以用可成。”金玉之言,殷殷之情,熠熠生辉。每每读之,深感一种博大精神的涌动,一种高远境界的旷达。

家书是一种品质的传承。有一位普通文化学者在给女儿的家书中写道:“勤为道始,仁为善首,孝为德先,废一则庸,废二则恶,废三则自废矣;德以岁长,志因时立;行事尽力,明理足智,悦书拾慧,涵养情怀;正则立,净则尊;立家以德,持家以简,行事以礼,待人以诚。”字字句句,剔透玲珑,谆谆教诲,高风亮节。

家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唯美风景和瑰丽奇葩,既有永恒的温暖人心的热度,也有永恒的催人前进的力度,更有永恒的引人向上向善向好的高度。它如一粒永不晦暗和熄灭的心灵火光,始终如一地照亮人们的心灵世界,指引着无穷无尽的后来人去自我学习、自我塑造,走向自己的大美人生。

两封家书

文/李桂芳

父亲一生中只给过我两封信。第一封信是在刚上大学不久,我的手表突然丢了。那虽然只是一块普通的表,却是父亲省吃俭用买下的第一件高档消费品,价值30多块钱。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农村,那笔钱绝不是个小数目。我当时惊恐万状,寝食难安。我将那种痛苦诉诸家信寄给了父亲,以求得他的宽恕,同时也抱着放假后负荆请罪的责难心情。信寄出不几天,我收到了父亲的家信。拆信时我就担惊受怕,怕父亲在信里“龙颜大怒”。而拆开信一读,我哭了。父亲在信中说:正值农忙,长话短说,有四点意思吾儿要切记:一是不必担心我的责怪,丢了就丢了,以后再买吧;二是不值得为丢表之事痛苦,抓紧时间学习才是根本;三是以后要学会小心管理钱物;四是切记不能太节约饮食,身体要紧……

捧着那一页薄薄的信纸,读着父亲意味深长的话语,我的泪禁不住潸然而下,先前的担忧和顾虑都让短短的几行话语给驱走了,留下的只是满心满肺的感动。

另一封信是在我遭遇人生打击最沉重的时候他老人家写给我的。

那时,我刚刚失去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那孩子只与我们相处了十多天,我还没从为人母的喜悦里回过神来,孩子就突然因病夭折了。那些日子,生活一下子陷入了暗无天际的黑暗之中,压抑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几近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相隔几千里以外的父亲派母亲带来问候,捎来口信。母亲回去不几天,他又写来一封家信。在那封信里,我第一次读懂了父亲的深沉和厚重。他在信中回顾了他和母亲曾经五年没能生养儿女所遭受的乡人的白眼,从而安慰我说:“孩子,只要你能生养,上天最终会给你一个最好的孩子……你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身体最要紧,这也是在为你的第二个孩子做准备呀!”读着父亲的信,我的泪水又一次涌出来,为那些不加修饰的质朴的话语,为那份阻挡不住的朴实的父爱。我难以相信,平日里不善言辞、粗枝大叶的父亲是如何苦苦想出那些话语来安慰远在千里以外的女儿。父亲的家信虽不是立竿见影,但在冷静的思索之后,我终于如一株孱弱的小苗汲取了爱的清泉慢慢地茁壮起来。

而今,父亲已年过古稀,也被我接到了身边照顾,但生活中的不如意总不能事事都诉说给年迈的父亲啊。每每人生遇到坎坷,我就重温着那两封信,顿时便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了。

父亲的家书

文/969184860

天下歌颂母爱的文章甚多,但歌颂父爱的文章却寥寥无几,大家都知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份谆谆的母爱,却往往忽视了“润物细无声”的那份父爱,人们的潜意识里总认为父亲是严厉的,甚至会感到有点不近人情。但父爱往往能于不经意之间流入你的心中,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以最坚强的力量。我朋友曾经向我讲述了他的一个故事。

当年他刚刚入伍到新兵营的时候,一切都是陌生的,对于一个刚从学校出来又从没离开过父母的我对家的想念不言而喻。刚到新兵营的第一天,就拿起了笔向父母诉说了离乡之苦。其实他很清楚的记得父母文化不高,写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但从投到邮递箱的那刻起,还是忍不住盼望着父母的回信。

两个星期后,班长递给他一封信,当时激动地都快跳了起来,没想到他父亲真的给他回了信,信中错别字挺多,因此他父亲怕他看不懂,还不好意思地打来电话说:“你看都是因为小时侯家里穷,没有好好读书,不识几个字,连写个信都这么吃力,以后还是在电话里交流吧”。虽然错别字比较多,但父亲都是用心一笔一画写出来的,看着那东倒西歪,东拼西凑的字就知道是父亲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出来的,可见父亲用心良苦。从那以后,都是在电话里交谈,再也没写过信。所以他倍感珍惜那封唯一的家书,而每当他工作不认真时,那封家书中父亲的叮嘱就会在他的脑海里出现。

在他进入第三年兵时,考军校是唯一的出路,如不考军校那等待的命运将是退伍。他的父亲一直为他的前程发愁,每次打电话都会唠叨一阵,教导他在部队要好好干,多看书学习,争取考上军校,将来有一番作为。父亲的话语很朴实,确给了他很多力量。几个月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去赴考,可考试结果下来,未能如愿。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只是告诉了母亲,母亲在父亲的再三追问下,终究还是说了。

据他母亲说,他父亲知道后心情特别难过,两三天都没笑容,吃不好,睡不好,几天下来,瘦了许多。好几次想写信来劝慰,刚拿起笔又放下,放下了又拿起来,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写了好长时间也没写出几句话来。无奈之下,他只好打来电话。父亲非但没有责怪,还一个劲地宽慰说:“儿子,不要灰心,不要气馁,这次没考好,下次再考,我相信你能考好的。即使在部队没有机会再考,也不要有想法,把从部队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来发展,也一样有作为的。”他听后特别难过,食不下咽,一连好几天夜不能寐。

他本想应该没有机会再考了,因为那时只有一次考试机会,提不了干就只能退伍。正在伤心难过之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时逢兵役制度改革,可以转士官再考一次。而他的条件都比较符合,可以优先转取士官。转士官后,他工作更加努力,学习更加认真,经常在工作之余好好补习文化知识,晚上坚持看书学习。每当工作松懈时,总会想起父亲写给他的那封家书,当学习偷懒时,他就把那封家书摆在桌子上警醒自己,不想学习时,就会从抽屉里把那封家书拿出来仔细看阅。

从那以后,家书就成了他学习的动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学习,最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军校。拿到录取通知书,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哽咽了半天也说不出话来,过了好大一会儿,父亲静静地对他说:“儿子,考上之后,不要骄傲,要胜不骄,败不馁,要谦虚谨慎,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为自己追求的事业好好学习奋斗,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这话对他来说特别熟悉,正是父亲的那封家书中的内容。现在想想,如果没有他父亲的那封家书,也许他早已退伍回家;如果没有那封家书,也许他实现不了自己的军校梦想;如果没有那封家书,他现在也许过得很迷茫。

从那以后,那封家书更是成为了他工作、学习、生活的坚强后盾。当他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会带给他激励,当他获得成功的时候,又会给他以告诫。讲到这里他还说这么多年来,虽然父亲已经不再给他写家书,也不常给他打电话,但他一直把父亲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而这封唯一的家书是他父亲对他的爱的一种表现。

树叶家书

文/叶子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大部分同学来自偏远贫困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且贫穷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到哪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就上来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片叶子在空中翻转几个来回,缓缓地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便红了。

“……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瞎子,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信后,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呼喊她的声音……”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寄往天国的家书

文/性感黑白子

外婆你好,

好久没联系了,只是偶尔会在梦中遇到你。

昨天午饭时,儿子(你的重孙)在边吃边玩,看着撒了一地的饭粒,和半碗未动的米饭,顿时就想起了你,想起我小时候,你和我说,"碗里的饭,最好的在碗底",从那以后,我就坚持把碗里的,碗底的都吃完,昨天,我同样把你和我说过的话,和你的重孙又复述了一遍,幸好,他蛮听话的,当我和他说,这是祖奶奶说的话,尽管,他从未见过你,只是,他遵从了你的心意,小家伙很开心,吃完后说了句"我会听祖奶奶的话的,只是,什么时候我会见到祖奶奶呢?"

因为这些生活的琐事,因为午夜梦回时对你的想念,我在拂晓,在此时,给你写了这封信。家里一切安好,只是大家聚在一起时,看到你用过的,缺了齿的木梳;已破败积尘的老布蚊帐,看到一碰就摇摇晃晃的旧式梳妆台,和桌前的,有很高靠背的老式椅子时,大家都会沉默一会,忘了告诉你,你临出门时,你的物品,妈妈他们都给你保持着原样未动(妈妈说过,这些都是你的嫁妆,时至今日,虽然他们都快走过百年,已失去了往昔的风采,但这些都是你珍视的),我们只是偶尔会去到你屋里,将上面的灰尘擦拭,我偶尔去时,会点根烟,坐在你以前缝补衣服的矮凳上,抽根烟,把玩着你常用的物件,和着淡淡的烟雾,和你唠唠家常。每次去时,我都会带一包你喜欢的那个牌子的香烟,点一根放在矮凳边,我知道因为你患了老年支气管炎的缘故,我抽完两根烟的同时,放在矮凳边的那根才会燃尽。这样也好,我可以多点时间和你说说家长里短的事,我知道你喜欢听。想起你说过,"等你赚到钱就不会来看我了",我不是和你较劲,这一点你也知道,毕业后,我总是会抽时间,带两包你喜欢的蜜饯去老家看望你,和你聊聊工作上的事,外面的一些趣闻,你也总会在期间反复和我说,"少抽烟,少喝酒,多陪陪爸妈,他们这辈子太苦了".外婆,我在努力做的,照顾好小家庭的同时,忙完工作之余,我总会回家陪爸爸小酌,帮妈妈做点家务,做几个他们爱吃的菜,和他们聊聊工作上的事、我自己的想法。当然,我也未能免俗,怕他们担心,我大抵都是报喜不报忧,哄爸妈开心的本事,我还是有的。你可以安心,我会加倍努力的,我会一直记着你说的话的。

从小就这样,因为我的顽劣,又因为我的话多俏皮,在兄弟姐妹一大堆的情况下,你总是将我树成典型,当然,是反面的那种,只是我不介意,我喜欢你说我,包括数落完我后,悄悄塞给我的五颜六色的糖果,相比数落时的不堪,当然,你总是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用我也不会很抵触的语调,来说我做下的一些乖张之事,因为糖果的余味还在刺激着我的味蕾的缘故吧,现在,当我再想起你和我说的话,我总是能感觉到那份甜蜜,你说过"你是我孙子,别人家的小孩,给我多少好处,我都不会去说".你说过的一些生活习惯上要注意的小细节,与人为善的小道理,对自己,对家人,对身边人的要多用心等平常到如白开水的话语,我都铭记在心。我说在想你,更多时候也是在想你说过的话,你的话不多,却将我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等方面都填满了,塞满了每个角角落落,我享受这份对你思念之苦的同时,更享受你给我留下的精神食量。

对了,你窗前的那颗老槐树长得比以前更茂盛了。想起你和我描述的,那颗老槐树下外公留给你的背影,我总是会特别心酸。你39岁时,适逢第二次土改,外公远走青海,从此杳无音信。你这一辈子,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过往,只是将外公身后的六个子女拉扯大了,当然二姨在18岁时,因为破伤风离你先去了。这件事,我从未听你提起,或许你根本就不想揭开心间的这道伤疤吧。我只是听妈妈说起过,在我现在的理解,二姨或许不是死于破伤风,或许是她太想念外公了,当然,这是我想象的,原谅我的臆测。我出生时,你已近古稀,夏日,晚上纳凉时,在我偶尔不顽劣时,陪你在窗前的老槐树下说话时,你会描述外公走时,穿着长袍马褂,头顶礼帽,一步三回头的景象。或许你描述得太多次的缘故,每次我经过这颗树,你心间的思念树时,我也恍惚间会看到这幅场景,是的,经过长久岁月的涤荡,艰辛生活的磨砺,你的描述是那么的云淡风轻,所以,到现在,我的记忆就尤为模糊了,只是,我能体会到从你39守寡,开始拉扯6个子女,到你94岁时将我们这下一代,甚至又下一代都关照的岁月里,老槐树下的背影对你的意味深长。55年不长,半个世纪而已,只是这份半个世纪的思念又是多长呢。从没和爸妈舅舅他们在你走后聊这些,或许,每个人心间都有各自的理解吧,我们都不愿打破自己内心的那份,读你,懂你,思念你的平衡。

好了,时间不早了,我该准备这一天,和以后的忙碌了,你如能收到这份思念,就在下一次的梦里偶遇时,我们再续前缘。如果你能收到这份想念,就让你坟前的,妈妈去年栽下的黄菊开得更绚丽。明年花开时,我会去与你再续前缘。

此致

敬礼

黑白子

家书

文/赵凤贞

父亲在北京通县务工时,经常有家书寄回,那时我正念小学,帮母亲读信回信便成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父亲平时话不多,家书却写得极长。倒也没什么大事,无非是家里的妻儿、田间的旱涝、圈里的猪鸡,事无巨细,他都要翻来覆去问个遍,这样写下来每次都要密密麻麻好几页纸。前两页基本都是问句,诸如“孩子们都好吗?天气转凉了有没有感冒?麦子出苗了没有?那头不爱吃食的猪得了什么病?现在好了吗……”后两页方转为叙述,“我扯了两块布料,留着给你和孩子们做衣服,听说冰糖和山楂对消化好,我买了些托邻村的老张带回去,你胃不好,多吃些……”我倒是过足了读信的瘾,母亲常常是边听我读信边往灶膛里添柴,青烟逼红了眼眶,雾气缭绕中也不忘嗔上一句:“瞧瞧你爸,啰不啰嗦。”

给父亲回信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必定要在晚饭之后,饭桌收拾干净,信纸铺开,全家人围坐灯下,由母亲口述,我来执笔。母亲的记性极好,我只读过一遍的信,她却能将所有问题装在心里,回信时,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只一页纸便将所有问题解答清楚,话语间透着一切都好的轻松,关于那些为难的和辛苦的事母亲从来只字不提。母亲对回信的格式和称谓要求极严,有一次我因为忘记在结尾处写上“此致“和“敬礼”而受到母亲的批评。还有一次,我自作主张把母亲生病的事偷偷写上去,遭到母亲更为严厉的批评,她几乎是发怒了,吓得我以后回信时再不敢添枝加叶,违逆母亲的意愿。

父亲为人宽和大度,做事一板一眼,一如他的字,端正内敛,一笔一划清晰分明。与父亲同去的乡邻多不爱写信,他们的家人也是极为惦念,父亲写信时往往不吝笔墨,捎带上几笔他们的近况,这对那些家人来讲无疑是最大的安慰,因此,有人骑车十几里到家里来看信也就不足为奇了。父亲是极为热爱生活且富有浪漫情趣的人,他的细腻丰富的情感如流水潺潺,不但浸润在字里行间,更跳跃在他劳累之余也不忘给母亲和我们制造的些许惊喜当中:信封里偶然飘出的两枚枫叶、一些不知名的被压的细致平整的干花、抑或两张他亲手裁就的剪纸画……诸如此类的小东西,在那段贫瘠的岁月里,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新奇和追忆。作为回应,春天里母亲让我们去村外的榆树上摘两片榆钱,夏季里捉一团飞舞的柳絮,冬季去到村后河塘里采一朵芦花折进信纸里去,想必父亲看到亦是极温馨的。有着如此细腻情怀的父亲,其实生活上却像个孩子,不会照顾自己,这一点着实让母亲放心不下。父亲每次出门,母亲都要为他打点行装到深夜,换季衣物,洗漱用品,打火机,剃须刀,甚至坐车用的零钱都要一一备齐。父亲的家书洋洋洒洒几千言,唯独对自己的生活起居所言甚少,其实这才是母亲最为关心的,在母亲简短的回信中每次都会有这样一句:照顾好自己,你好家里才会好。

一次,父亲在信中提及听他的一位工友说,无花果有健胃清肠、利咽解毒的功效,母亲吃最合适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寻到一棵,父亲打算等放假的时候就把那棵无花果背回来,种到家里,那样就可以年年吃到无花果了。这件事让我们足足兴奋了好一阵子,母亲在院子里种菜时也特意留出了一块空地给无花果享用。果然,那一年的春天,父亲用一只废弃的木桶将那棵无花果背运回来,从此,它便像认了主人,一心一意扎根在我家的小小庭院,连叶子都不曾打蔫,一直奋力生长着,秋天到来时就已然结了果。看那小小果实由青转紫,渐成深黑时,掰开来看,花蕊满怀,清香四溢。我将熟透的无花果放到母亲面前时,她出神地看了很久,竟舍不得吃。第二年,无花果长势茂盛,由一棵繁衍出三棵,原来的地方不够用了,母亲便缩减了种菜用地,任由它蔓延开去。后来菜园没有了,满院都是无花果,母亲不惜带着我们在村西的荒地里重新辟出一块菜地来,也舍不得拔掉一棵无花果。现在想来,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多像那棵无花果呵,虽然没有开过艳丽的花,却结出了世间最朴实无华的果。

多年后的一次搬家时,我又看到了那些被母亲封存完好的家书。重新展开泛黄的信纸,语未出,泪先成。光阴一时倒流。我似乎还能看见在车间劳作了一天的父亲,趴伏在北京郊区一间窄暗的宿舍里,面带微笑一页一页地写着家书,他不能直白对母亲的思念,只得将它们打散在不厌其烦的问句里和看似不相关的叙述中,直到它们变成厚厚地一叠信纸被他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贴上邮票,放到枕头底下,才心满意足地枕着沉沉睡去。父亲在睡梦里一定也还惦记着家里的田能否如期耕种,体弱的母亲要照顾一大家子的生活起居可还撑得住,幼小的孩子们是否在健康成长……纵然每次出门前他都托付好左邻右舍和同族的我的叔伯们多加关照,而他们也从未辜负过父亲的嘱托,农忙时出力,困难时出手,邻里和睦,同宗相亲。但父亲还是觉得煎熬。一直熬到村里也建了厂房,父亲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乡下,从此再未离开母亲半步。

尺素传情的年代,每一粒文字都可以压惊。时至今日,我依然对街上伫立的绿色邮筒怀有无法言说的亲切感,每当看见身着绿色工作服的邮递员穿梭在大街小巷,大声吆喝着某某某来取信时,心底便会泛起一股酸酸地暖来。弹开岁月额头的皱纹,恍惚间父亲的家书就隐藏在那叠厚厚的邮件当中,而母亲正等着我去取来读给她听。

一封家书

爸爸您好:

我知道,拆开这封信的时候,您的手一定是颤抖的。很可能,从邮递员喊您签字的那一刻,从您的心开始莫名地激动那一刻起,您的手就应该在颤抖了。您一定已经记不起有多少个年头没有收到儿子的来信了。特别是我买了手机和给你装了电话以后,这种高科技的东西貌似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却剥离了寄托在白纸黑字上的浓浓亲情。您只能听得见话筒对面佯装的欢笑,却再也触摸不到洇湿在纸背的心酸与思念。所以,这封信不用电脑打印,我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蘸着泪水书写!

我不知道,当初放我出去闯荡,您后没后悔。但是我知道,在接到我落户边陲后的第一封家书时,您是十分高兴的。吉林与内蒙古山高水远,您悬在汽车轮子上的心总算踏实落地。到后来,您在信里打听我的生意,怕我人生地疏,被人欺负。再后来,有了电话,就不写信了,这种按秒收费的通讯方式弄得人人学会了言简意赅。您已经不在乎我在外边挣了多少钱,而是更多地关心我的身体。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您身体每况愈下的表现,您怕给我增加压力,对自己的境况哑口不露。就像我从不透露我在内蒙古创业的诸多艰辛,您从不透露您和妈妈在吉林市打工期间所经历的坎坷。您推着三轮车,一边要抵抗着烈日的烘烤与严寒的侵袭,一边躲避着城管的勒索与公安的盘查,就为了收购一点儿废铜烂铁,换取微薄的生活费。您知道吗?当听说您因无证收购有色金属被派出所拘留时,我的心里多么难受,多么惭愧,多么无地自容啊!从那时起,我发誓:拼了性命也要混出个样来,一定要让您和妈妈过上富裕的、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可是,这一天来了吗?当我生活刚刚稳定,准备接您来享福的时候,妈妈却脑梗发作,完全瘫痪在床了。去年夏天,我们把轮椅塞进汽车的后备箱,拉上妈妈,准备去大连看海。半路上,妈妈吐了一车。看她难受的样子,不仅坚持不到终点,还随时有窒息的危险。爸爸,您知道吗?放弃这次旅游不是我最大的遗憾,不能带二老长途跋涉到内蒙古养老才是我咬噬身心的痛!

那天,面对刚装修好的房子,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为什么你俩都健在的时候,不能一起来住一住儿子的房子呢?要知道,您这辈子可是给我们盖了两栋房子啊!再者说,真的只剩您自己那一天,住在这孤独的房间里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不止一次地怀疑,当初离开您出去闯世界是对还是错?我是脱离了农村,攒下点钱,可是您和妈妈的健康身体和幸福晚年哪里去了?如果我一直守在你们身边,照顾你们的饮食起居,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今天这个结果了?

说什么都晚了,有句古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双亲健健康康的时候,为什么很多人都想不起这句经典呢?

爸爸:妈妈的病拖累您这么多年,不是一句“受苦了”就能安慰得了。儿子不孝,每次回去,只能院里院外干些浮皮潦草的小活儿。给妈妈喂饭和擦屎接尿这些苦活、脏活、累活,还得您一手完成。四年了,一千四百多个日夜就这样熬过来了,您的心脏病也犯了好几次,真不知道,您的身体还能坚持多久……

所以,听儿子的话:园子里的土翻不动就不翻,菜长啥样就吃啥样,没人笑话。和张向荣、张向文哥俩,还有二于子等同龄人比,咱毕竟还活在这个世界。活着就是王道,活着就是幸福!看开些,放下心事,放下没干完的活,好好享受眼前的时光。要知道,即使所有园子里的蔬菜都冒不出芽尖,美丽的牵牛花照常会爬上咱家的篱笆墙。您推着妈妈像崔莺莺领着红娘那样到花园观花,顺便照耀一下新鲜、温暖,每天都与众不同的阳光。

还是像往年一样,腊月二十三之前我一定到家,年货等我回去再买。对了,别忘了提前两天烧热西屋的火炕,您孙子也回去。

此致

叩礼

儿:卢国强

一封寄错的家书

文/鱼童

那封寄错的家书,我和妻已经保存了整整十七年。偶尔翻看那些发黄的信笺,心中便会涌起无限感慨。

那是1998年8月,我刚刚军校毕业分配到云南边防某部,相恋多年的女友就和我提出了分手。失意、沮丧的心情让我茶饭不思、一蹶不振。

“当初父母就不赞成我们交往,偏偏你又被分到了边防部队。我是家中的独生女,让我违背父母的意愿继续我们的爱情,换来的只能是母亲的眼泪,父亲的愤怒。我实在不忍……”想到女友幽幽的诉说,我心疼又无奈。

抱着仅存的一点勇气,我试图写信说服她的父母接受我。女友却表示坚决反对。她担心我的信会激怒老人,担心我的努力只是徒劳。

没有人能明白这对于我来说是怎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迷惘的我决定先给母亲写一封家信倾诉自己的烦忧,然后写一封真诚表露心迹的长信给她的父母,以求心平气和地与二老沟通,尽最大的努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信写好之后,到邮局寄信的那天我却迟疑了。该不该贸然把这样的两封信寄出呢?女友的担心不无道理,而自己的父母在收到这封信之后又会是怎样的焦急和担心呢?茫然若失之中我忽然决定撤回写给母亲的那封信。就在这一瞬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恍恍惚惚,我竟鬼使神差地将写给母亲的信装进了寄给女友父母的信封里。

那天,当我接到女友的电话,听到“父母已经无条件同意我们交往,并且希望我们尽快完婚”这个惊人的消息时,我一下就蒙了。

不明白女友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她父母的思想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大的转变?沉默良久,我只说出了一句话:“不可能吧!”直到她将家人收到信后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我,我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多么美丽的错误。

原来,她的父母没有想到我会用写信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而信中的内容虽然是我与母亲的对话,但他们却从我寄错的信中感受到了我对女友真诚的爱。他们被我信中倾注的真情打动了,更被我依然保留的写“家书”的习惯感动了。

寄错信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更出人意料的是,一封寄错的家书居然挽回了我的爱情。当我和女友在亲人的祝福声中走进婚姻的殿堂时,我们满怀感激将那封寄错的家书细心珍藏。因为它不仅成功化解了一场情感危机,更成全了我们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家书

文/金松

南方也渐渐进入冬季,晒太阳成为人们的奢望。迎着阳光,手捧书本静静阅读,身心暖烘烘的,也算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就在昨日,静坐窗边,看了多时,忽感腰酸脖子痛,想伸个懒腰,仰头望去,忽见衣柜上的一只旧箱子。箱子不大,但很精致,几经迁徙,几经搬家,没舍得扔掉。

箱子装着家书,一些在我看来是值得珍藏的家书。十九岁从军来到了部队,写信也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保存下来近三百封家书,不曾遗失。只是后来有了电话,写信越来越少。

说起家书,许多人会想到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家书,而在我脑子里,永远抹不去的,那就是父亲的家书。“见信如见人”,都是过去写信常用的开篇语。父亲虽已过世多年,时代也变了太多,每当打开那些家书,内心对父亲那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自从我到了部队,父亲对我这个放牛娃出身的毛小伙,总是不太放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写信。在那个年头,写一封信也算是高成本了。八分钱的邮资,加上信封信纸,也得一毛钱了。当时的一斤大米,也只要一毛三分八厘。

在部队的小伙子们,极少会把家书随意丢弃的,那至少是对亲人的不尊重。父亲的家书,我一直视为珍宝。我是一个做事很细心的人,拆信也不会随意撕开了事,而是会找剪刀或是刀片,割开信封。看完以后,又会原样折叠,装进信封。父亲的来信,一般会看上两遍,有时会把重要内容用笔画起来,甚至抄写在笔记本上。

父亲是认真的。父亲的来信,很少写些家常琐事,大多言辞比较重的,只是每一次的书信总会带上几句暖心的话,“训练要注意安全”“晚上站岗放哨不要冻着”等等,显得特别的亲切。父亲的来信,也会有意无意的,用母亲的口气写上几句,也就知道那是母亲的叮咛。母亲总是提醒父亲,给儿子写信不要讲家里的烦心事。

父亲是有要求的。“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要听首长的教导”“要练好军事本能”诸如此类的话,总是经常出现在家书里。说起学文化,探亲回家,父亲拿出我写给他的书信,对我说,哪里有错别字,哪些语句是如何的不通顺,等等。父亲只是读过几年小学,而我至少也是高中毕业,想起来真是脸红。

那一年,恐怕是父亲给我写信最多的一年。在我精神世界低迷时候,父亲的家书让我走出了迷途。父亲的信中,总是鼓励我,要坚持原则,因为那是正确的,因为那是做人的本份。打开那些家书,字字有骨感,句句励人志。当我把一张张立功喜报通过当地政府送到家里的时候,认识到,父亲的教诲是多么的英明。

父亲是看得远的。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我进入这个年龄的时候,父母是第一高兴的事。当我打算结婚的那一年,父亲的书信也多了起来。生长在小山村,自然比不上自己工作的省城。向往好一点的生活,也是每个人的期望。只是父亲有自己的想法。记得有一次,我写信告诉父亲,准备点钱,把家里那破旧房子整修一下,添置一些新的家具,让省城去的女友看着也舒心一些。几天后,家书到了。满心欢喜打开书信,想着父亲肯定按照自己意思,把那些事做好了。

父亲的书信,全篇都是言辞激烈的批评。当时,我已经是部队基层领导了,常常是批评教育别人的。时至今日,打开那些家书,想想父亲的话是多么的经典。“当了干部就想着享受是危险的”“享乐主义要不得”“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意味着倒退”。想想现实世界里,那些触目惊心的高官腐败,那些小官大贪,那些让自己走上不归路的,父亲的话是那么的有见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渐渐远去。社会进步了,通讯越来越便捷,已经不需要写信了。只是想起搁在那里的旧皮箱,保留着那么一段不舍忘却的记忆,感慨万分。每当静坐思父之时,看看那些泛黄了的书信,温习旧日时光,触摸曾经的真切,既是对父亲的怀念,又是对自己的警示,所有的一切,即是仰望星空,无愧于人生,让自己走得更远。

一封遗漏的家书

文/石山

一封遗漏的家书

去年年末,父亲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这个笑话是我的母亲告诉我的。笑话的内容是父亲给我的祖父写了一封家书,由于办事匆忙,便把家书遗漏在口袋里,最后只寄了一个空空的信封回到家乡。父亲开始还不知情,是后来我的母亲要洗衣服时才把家书搜了出来。当母亲把家书给父亲时,父亲迟疑了很久,最后父亲与母亲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当母亲把笑话从头到尾给我讲述后,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对父亲挖苦的说道:“爸,你也会发生这样低级的失误呀,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父亲听完我的话后,也哈哈的大笑起来。

父亲由于长年在广州忙碌奔波,很少回家。但对家乡却十分牵挂。一位在外多年,年近半百的漂泊者,尽管内心有千言万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酸楚,但每次给家乡的亲人打电话都很匆忙的挂断,说不出几句内心的话。父亲便在灯光下,夜深人静的时候给我的祖父写了厚厚的几页家书。这封家书在我去广州后,整理书桌时亲自阅读了一遍。家书句句情真义切。

父亲在家书中如是写道:“尊敬的父亲,请原谅我在外奔波这么多年,而不能常回家照顾你们老人家,我常常心感自责与内疚。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是最能体会的,乡土的气息与稻花的芬芳我在这千里之外的异乡的梦里常闻到。我也常常记起您老人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我也是从苦水里泡大的人,所以我对我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欣慰,我的子女都很听话很孝顺。尽管生活比较贫苦,但我感觉我的付出很值,所以我感到很幸福。只是遗憾的是不能常陪伴在你们老人家面前,每次打电话却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每次都都很匆忙的挂断,心中一直都很牵挂……”。

看完父亲写给祖父的家书,我的眼眶湿润了很久,心久久不能平静。快到知天命的父亲写给古稀之年的爷爷的一封简单的家信。我找不到一个措词来形容这份博大的情感。

或许父亲闹的笑话在村子里头会传开,真正成为一个笑话。但在我的心里,这份平凡的情感与寄出的那张里面的空空的信封其实是如此的沉甸!

奔跑的家书

文/朱成玉

他从未喊过她一声妈,因为她是他的继母。

没有人可以替代母亲在他心底的位置,不管她对他多好。

母亲已经过世好几年了,他在半夜还是会时常惊醒,一遍遍地唤着母亲。她心疼他,一遍遍地到他的房间来给他盖被子。有好几次,他能感受到一双温暖的手,拂过他的额头,停在他梦的门口。

那些年里发生了很多事,父亲在蹬三轮给人送货时,出了车祸,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了。从此,属于父亲的活就都由她来干,每天,单薄的她都要蹬着三轮早出晚归,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他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大学,在车站,她和父亲送他,望着秋风中单薄的她的背影,他忽然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他接过她手中的手提箱,看到了她眼神中的期待,但他终究没有喊出那个字来。

寒假的时候,他不准备回来了,他要在学校附近的餐馆打工,他不想再给她添麻烦,他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他把电话打回去,告诉父亲他的想法。父亲没有反对。

没想到她会赶来,站在餐厅外面打听着他的名字。她为他带来了棉衣,和一些钱。“别不舍得花,屈了自个儿。”第一次,他感觉喉头有些紧,那个“M”打头的字眼差一点从他的喉咙里喷薄而出。可是,内向的他仍旧叫不出口。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要写一封家书给她。

他急急地把它邮寄,长了双脚的家书开始飞奔,他盼望着信能很快流转到她的掌心,因为三天之后,是她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