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姐妹的散文

2023/02/10经典文章

关于姐妹的散文(精选11篇)

姐妹

文/韩冬红

妹妹,大眼睛,深眼窝,一头乌黑卷发。

姐姐,淡眉细眼,头发少得像清汤挂面。

妹妹每照一次镜子,都会好奇问姐姐,为什么我和你长得不像呢?

姐姐笑着回答,等你长大了,就像了!

多年过去了,妹妹的相貌与“姐姐”依然有天壤之别。妹妹,大眼睛,深眼窝,只是一头乌发被岁月染成了芦花。姐姐,淡眉细眼,头发较年轻时更少了。

妹妹不再追问姐姐为什么二人长得不像了。她知道姐姐最恨日本人,日本人烧了她家的房子,害得她小小年纪背井离乡,最后不得不委身于大她十多岁的穷男人,过着看不到曙光的苦日子。而自己恰恰是日本人的后裔。

妹妹开始背着丈夫,偷偷打听海那边亲人的消息。她必须背着,因为,家门口那块“烈属光荣”的牌子,是大伯哥用生命换来的。可始终未果。

姐,你咋就不记得我爸妈叫什么名字?我想“回家”。

你想回家,那些死在战场的人,又何尝不想回家?

姐姐的话掷地有声,妹妹泣不成声。

时光之快,姐妹俩先后步入老年。姐姐佝偻着背,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去探望瘫在床的妹妹,她摩挲着妹妹的灰白卷发,哽咽道,一辈子不知道爹娘是谁,不知道家在哪儿,苦了你了。

妹妹从枕下取出一张被岁月打磨掉光泽的黑白照片,认真地说,姐姐,你看咱俩跟娘长得多像啊!

迁徙

文/杨珂

云压得很低、很低。看来暴风雪又要席卷草原了。

阿爸、阿妈在帐篷里不住的叹息。阿爸抬起头说:“暴风雪又要来了,牛羊眼看着又要被冻死,今年的税看来又交不上了。”阿妈看着阿爸焦虑的脸一句话也没有说,眼泪吧嗒吧嗒落了下来。

差啦和姐姐、妹妹忙着将牛羊往圈里面赶,她知道一旦暴风雪来临,要找到失散的牛羊就更难了。

今年冬天的雪特别多,家里半皮袋糌粑只够5口人吃两个星期,还需要交粮食税,这叫一大家人陷入绝境。

雪不断下着,落了一夜,阿爸辗转了一夜。天微明,阿爸叫醒阿妈,带着三个女儿,将半袋糌粑和几乎见底的酥油盒子还有阿妈在今年夏天刚刚编织好的牛毛帐篷驼上马背,赶着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牛羊,决定离开。在阿爸的脑子里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逃,逃离这个人间地狱。

差啦跟在母亲的旁边,低着头一句话不说,下嘴唇快要被牙齿咬出血痕,她舍不得,舍不得离开这片有着她童年所有记忆的大草原,她知道这次离开,或许青海果洛的这片大草原将永远消失在她的记忆里。她不时回头,那顶破旧但却充满温暖的黑色牛毛帐篷渐渐消失在雪地尽头,再也看不见,差啦便不再回头,倔强地跟在母亲的后面。

也不知道走了几天,阿爸没有丝毫要停下来的意思,赶着的牛羊也被饿死、冻死,所剩无几,但对于差啦三姐妹来讲这是一件好事,她们不但不需要费力赶回走失的牛羊,她们的口粮也多了不少,每天都可以吃到牛羊肉,哪怕是生吃,也是极好的美味。

雪已经全部融化,但草越来越少,或许这里已是这片大草原的尽头,或许她们已经走出了草原。

阿爸感染了严重的风寒,身体日渐消瘦,这一天阿爸支起了新帐篷,打算带着他这一生最爱的四个女人在这里稍作停留。夜里,差啦姐妹睡在阿爸为她们铺好的牛皮地铺上,很久没有这么惬意地躺着睡觉,可差啦却还是睡不着,深深地眷念刺痛着她的心,她似乎看见“家”的影子,看到三姐妹在“家”门口快乐的嬉戏。朦胧中听到阿爸对阿妈说:“在这里休息几天,我们继续赶路吧!走出这个草原,我们便可以到另一地方了,以前听别人说走出这片草原就到了农区,在那里我们可以种地,生活或许会好过一些。”阿妈只是嗯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几天的时间很快便过去,这几天和往日相比家里少了很多的欢笑,每个人都显得心事重重。阿爸的病越发严重,常常咳出血,他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将这四个女人带出草原。阿妈是一个倔强、刚强的女人,但在阿爸面前她从来不会说一个不字,只要是阿爸说的,她总是会屈从,阿爸就是她的天,一个哪怕再苦、再累她愿意跟随的男人。阿爸决定,第二天一早起床赶路。

这一夜,阿爸咳嗽的特别严重,阿妈手里全是阿爸咳出的血。在阿爸的喘息声中差啦姐妹进入了梦乡,渐渐地再也没听见阿爸的咳嗽声。天亮了,帐篷里的火也灭了,差啦三姐妹被地上的湿气冻醒,阿妈靠在帐篷的角落哭泣着,阿爸还安静的躺着睡觉,从离开故乡到现在,她们没见过阿爸睡得如此安详,她们谁也不愿意去打扰阿爸的美梦。

晌午,阿爸还没有睡醒,倒是阿妈发疯似的跑到帐篷外面开始徒手挖起地来,三姐妹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坏了,阿爸走了,永远的走了,丢下了这四个他生命中最爱的女人,忘记了他要给她们新生活的誓言。倔强的阿妈,还在拼命的挖着土,她没有再哭,她只想将这个她跟随了一辈子,她把他当做天的男人,埋葬在这个地方,亲手埋葬在这里。

差啦三姐妹和阿妈一起挖着坑,一天一夜,看着躺在坑里面的阿爸,差啦知道这一次父亲也将如故乡一样消失在她的生活中,消失在她的记忆里。可是未来的路,未来的生活却让她迷茫了……

埋葬了阿爸,阿妈没有再落过一滴眼泪,她要三个女儿收拾好行囊,她要完成阿爸没有完成的愿望,带着三个女儿过新的生活。

走过了冬季,又走过了春季,这一路阿妈没有再说过一句话,皱纹爬满了她的脸,沧桑度白了她的华发,此刻的母亲只是三十出头,看起来却如同年过半百。差啦知道阿妈走再远,也走不出失去阿爸的悲痛,更走不出心里的思恋。

我爱广场舞

文/王晓

女友小聚,周姐说:昨晚看到你了,图书馆门口。她不说看到我做什么事,其他姐妹就盯着她嘴看,等下文。她怕我不好意思,没说下半句。我懂的。于是我向姐妹们主动坦白,我跳广场舞了,向中老年妇女行列跨近一步。

在我们这个小城,在我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圈里,跳广场舞还真是闲暇的中老年妇女娱乐健身的方式。我的同龄人要不去健身会所练瑜伽,带私人教练的那种;要不去游泳馆游泳,早晨6点30分的金卡会员。哪个像我,跟着一群享受天伦之乐的人在露天广场瞎蹦跶。刚开始,我也是有心理障碍的,天天从她们身边经过,看她们一个个跳得欢、扭得乐,想加入又担心熟人遇见不好看。

那阵子,我的颈椎疼得我上蹿下跳不安神,针灸、牵引、推拿、倒走什么都试过了,帮我推拿的按摩师是我的好朋友,他说推拿是能缓解一时,要根治必须坚持锻炼。我说打羽毛球行吗?行。可打羽毛球要约人,得两人都有空才行,这不现实。跳广场舞行吗?也行的。我想试试。第一天羞羞答答地去,在树影里,跟着前面人比划。冷不丁有人叫我,吓得我又往黑地移了移,肩膀被人拍了,原来是过去的一位同事,退休了来锻炼,家很远,天天骑车来,精神状态、身材都好,像四十刚出头。听我说颈椎犯病的痛苦,主动承担督促任务,看我不来就打电话。从此,我就在广场上越跳越欢了,缓解了颈椎痛,消散了烦心事,结交了新朋友,拥有了好身体。单位7月份体检,只有我一个所有指标都合格,着实令大家羡慕。

我们这个点,除了靠家近、人多,舞新、歌好听,是我愿意来的主要原因。发起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人称徐老师,后来徐老师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跳了,就由其他三姐妹领舞,听说每个舞都是她选的,她偶尔也坐丈夫的车来舞点看大家跳,有比赛更是热心帮大家网购服装。

渐渐地发现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看来,大家都认识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患乳腺癌的32岁女博士于娟说过一句话:“我蛮希望很多人能够看到我的悲剧,然后去更改他们的走向悲剧的这样一个方向,重新去审视健康,重新去正视真正的生活是什么。”这句生命临界点的感悟其实可以推而广之,如一记警钟,给我们很多启迪和思考。

幸福,是比出来的

一年四季,只要不是大风雪雨天,每天晚上,马路边的路灯下,总有一对姐妹趴在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面前,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往往的行人,身后是一个帐篷搭建的简易房,这个简易房就是姐妹俩的家。

这一对姐妹是外乡人,她们的父母是收废品的,因此,她们俩只能跟随父母四处漂泊。很多人见她们每天晚上都在路灯下写字,同情之余,又好奇地问姐妹俩,为什么不在家里写字?姐妹俩浅浅一笑,说家里没有灯,到了晚上帐篷里一片漆黑,为了节省蜡烛,我们只能在路灯下写字。路人都赞赏姐妹俩的懂事,又问她们,这样苦难日子,你们感觉幸福吗?姐妹俩都说很幸福!

路人很诧异,继续问道,这样的苦日子,你们为什么说是幸福的?姐妹俩说,虽然我们父母很穷,但他们非常疼爱我们;虽然我们的家很简陋,但能为我们遮风挡雨;虽然我们日子很苦,但我们还有饭吃还有衣穿还有书读,比起一些没有父母没有家没有书读的孩子,我们是幸福的!

只要有父母的爱有个家有书读就是幸福,这种幸福是多么简单啊。比起姐妹俩,我们的生活比她们强百倍,我们有高大宽敞明亮而又温暖的房子,我们有大大的宽宽的干净的书桌,我们有属于自己的一盏明亮的台灯,我们也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有美酒佳肴锦衣玉食,可我们却感觉不出幸福呢?那是因为,我们把眼光抬得太高,只和一些有权有钱有势的富人比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和比自己差的人相比呢?用自己的劣处和他人的优点去比,我们会越比越不幸福,但是,我们要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劣处比,你会发现,我们原来是幸福的,不信,你去比一比?

家园

文/简媛

珠儿是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春天走进水云堂的。水云堂是常德沅江岸边那条街上的青楼。

珠儿本有些蛮力,到水云堂后,又学会吹拉弹唱,不久就成了这里的头牌。

那一年,日本鬼子大举进犯常德。来水云堂的商贾锐减,放排工人不见了踪影,日本兵却一天多过一天。

珠儿不仅会唱些本地小曲,还会弹日本曲调,因此格外讨日本兵欢心。

珠儿二十岁生日那天,她家的房子被日本人烧了,父母被当场刺死。她却仍和平常一样,仿佛什么也没发生,笑脸迎送。

从那夜起,一连几天,珠儿房里飞来相同的纸条,上面用鲜血写着,小心砍了你的头祭奠死在日本狗刀枪下的父老乡亲!

水云堂的鸨母吓得魂都飞了,劝珠儿不要再刻意讨好日本兵。

“妈妈,你不是一直教我,只认钱,不认人吗?”珠儿说这话时,一脸冷漠。

水云堂的铃儿逢人就说,珠***不只卖身,连家园也弃了。从此,不只是水云堂的女人讥讽她,连那些宠爱过她的男人也骂她猪狗不如。

珠儿没来水云堂之前,头牌是铃儿。珠儿来了没几日就抢了铃儿的花魁。两人因此生了间隙是自然的。

那天,铃儿多喝了两杯,吃了盘凉菜,半夜闹肚子,起来方便。刚走进茅厕,就听见外头有人倚着墙角小声嘀咕。她听出来了,是珠儿的声音。出于好奇,铃儿不由自主地悄悄尾随珠儿。她好不容易才看清,珠儿手里拖着的是个大麻袋。“她想逃?”跟着珠儿往水云堂外走去时,铃儿想着要讹她些钱财。铃儿一路跟着珠儿到沅江边上,躲在一处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

铃儿心想,今天发财了。

“抢光我家财产,杀死我的家人,毁了我的家园,还想睡我!”珠儿踢了麻袋一脚,骂时,语气狠毒,仿佛另一个人。

随即,珠儿将麻袋丢进了江里。铃儿吓得浑身发抖,她什么也没说,悄悄地走了。

铃儿回到房里,怎么也睡不着,她找来一向交好的姐妹,把自己刚刚看见的一切悄悄告诉她们。她们都很害怕,觉得珠儿会招来杀身之祸。

窗外,传来老鸦歇斯底里的喊叫,像是垂危之人在绝望的荒原发出哀鸣。房间里一时沉寂得如同死亡降临。

天快亮时,有几个姐妹收拾细软,先后走出水云堂。铃儿没有走。

第二天,水云堂如往日一样,不到太阳西下,临街的那扇大门前就高高亮起红灯笼。珠儿和铃儿像是商量好了,煽动其他姐妹,用从未有过的热情与妩媚招揽这些日本鬼子。整条街上,除了喝酒划拳声和十分夸张的呻吟声,没有人说起那些消失的日本兵。

有一天,水云堂来了两个军官,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军官是个少佐。珠儿穿着荷色的旗袍,流动在双眼里的光彩像极那滚动在荷叶上的水珠。她迎着少佐的目光直直地看着他时,他就拉着她的手走进房间。

那夜,这两个日本军官都没有走出水云堂。

终于,日本人嗅出江边街上女人们身上的血腥味。他们并没有立即在这里“三光”,而是装作什么也没发生似的,该来时仍来,照常大口喝酒,大声划拳,装作喝醉的模样,或是粗鲁地扯烂女人身上的衣裳,或是趴在酒桌上一副人事不省的烂相。

那天,珠儿像往常一样,她装作要脱衣服的样子,一把拔出匕首插进了日本兵的胸膛。也就在这时,她的门被踢开了。她看见门外站着很多的日本兵和衣衫不整的姐妹,她来不及拔出匕首,就被人架起,和姐妹们绑在了一起。

被日本鬼子拖向江边行刑,珠儿铃儿和姐妹们脸上都绽放着笑容,她们从没像此刻这样感受到他人的尊敬与不舍。她们都把头高高地昂起……

沅江波涛如鳞闪烁,远处传来放筏的号声。珠儿笑着在心里默念:爹、娘,我报仇了!

断柳

文/梁莉

一声春雷,柳梦惊醒。一缕春风,柳枝吐芽。几场春雨,柳梢青绿。几只春燕,柳条翩跹。千般柔情,若飘逸的发丝。轻灵的身影,如玉立的少女,醉态娇媚,凝眸含羞。婉约如宋词的典雅,娴静似深闺的娇娥,袅袅婷婷,风情万种。她从冬天的末端走来,禁不住春光的诱惑,摇曳一帘幽梦,荡漾融融的流光。

初夏的修河,水色如镜,默默收藏垂柳动人的风姿。绵绵的雨,轻而透明地敲打着,和着鸟的鸣唱,与她轻歌曼舞,生动了人们的视觉,鲜活了沿河大道的容颜。

每天上班,经过修河岸边,乖巧秀美的垂柳,象一把把大扫帚,早已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扭动腰肢,与我拥抱。间或,抚摸我的脸,让我痒痒的同时,被她的妖娆感动,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诗句:“拂堤扬柳醉春烟”“依依袅袅复青春”,“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何时,她们的长发,被人为剪成短发,齐刷刷的,看上去像小姑娘的磨菇头,没先前的温婉,倒也精神清爽。她们沐浴晨光,动作整齐化一,像训练有素的女民兵,坚守修河两岸,情同手足,亲如姐妹,团结友爱,不离不弃。

“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阳下”是她们一惯的姿态;给行人阴凉与美是她们始终的信念;与各种草木和睦相处,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是她们的处世之道;俯首垂臂,青翠柔曼,枝无旁逸,默默地将全部青春奉献给根土是她们的本质。无论百花怎样与她们争宠,都不骄不躁不气馁,始终如一地昂扬浪漫,喜悦地过着每一天。

然而,有一天,不幸无情地降临在她们的头上。一株柳的枝丫被人无情地拉断,皮粘着,象骨折的胳膊,无力地垂在树干上;又象一位母亲拼死相拉于悬崖上摇摇欲坠的女儿,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天外飞来的横祸,击碎了柳树一家的温馨,柳姑娘痛不欲生;柳树母亲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柳树姐妹和身旁的兔耳路灯默默地叹息、诅咒。

我呆立它的面前,无能为力而无言以对,担忧每天伴随我:伤残的生命能坚持多久?

我每天依然从它的面前走过,并稍作停顿,然后默默走开。许多日子过去了,它就那样吊着,不枯不死,象其他姐妹一样,青翠鲜活,还能听到它的笑声。只是伤口在悄悄地变化,淡白色被风化成褐色。我由衷地高兴和祝福。这是生的本能,只要有阳光、空气、雨水,更主要的有爱:柳树母亲倾其所有,把养料输送给女儿,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照目前的样子,如果没有谁再加以伤害,断柳尚能平静、安然地度过余生,可前天经过,发现它的枝条被剪光了,留下几根秃枝,象个脱光衣服又被剃了光头的傻小子。又过了些日子,她死了,黑而干枯的身体触目惊心。

我完全哑然了。

一棵柳树,就是一段历史,每棵柳树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都在展示着一种典雅的人生哲学,都在描绘着美好的理想与渴望,都在承纳着天地亘古的博大与无垠。

菩萨心肠

文/春雨飘飘来了

盛夏的傍晚,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下乘凉,听阿婆天南地北地讲故事,那是最难忘的年少记忆。

阿婆总是自豪地跟我说,我们客家人来到江西不容易,见过世面,走过江湖,千辛万苦安家立业。

阿婆描述她当年逃日本兵,在城市酒楼挑水做工的艰苦经历;描述大城市的繁华,那些有钱人的豪华生活;描述当年那些鸦片鬼皮包骨头、鼻水涟涟的惨状。年少的我似懂非懂,听得如痴如醉,阿婆的生动讲述是我了解社会历史、人生百态的窗口。

我崇拜阿婆。她见多识广,人情练达,心灵手巧,勤劳智慧。

据说当年阿公是南迳街上做衣服的裁缝,阿婆是缝衣扣的小工。阿婆可谓家里家外一把手,会做一手漂亮的女红,还会做一手娴熟的厨艺。我没见过阿公,在我的脑海里,阿婆成天一张灿烂的笑脸,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我们家住在路边,街坊邻居,南来北往赶圩在家门口歇脚的人们,阿婆都会热情地搭讪寒暄。好像谁都是她的朋友,人人都是她的亲戚。

像阿婆这么灵巧的客家女人不多,我的阿婆是我见过的客家女人的极致。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有文化的客家女人,当然,不是说她的文化程度有多高,而是说她有深厚的做人文化,比如人情往来,节庆礼仪,客家风俗等等。

因为阿婆的热情,赶圩路过的人常常在家里歇脚喝茶唠家常,阿婆因此与一位本地女子结拜姐妹,她们的情谊贯穿彼此的一生。两家人交往几十年,我一直以为是血亲,直到有一天,阿婆聊天说起两人结交的故事,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阿婆去世时,那位姑婆来送,姑婆去世时,我们儿孙辈去给她送终。

为什么阿婆的人缘那么好?因为她有一副菩萨心肠。

这样的菩萨心肠有强大的磁场,传染力强。

我的母亲也有一副菩萨心肠,她多次对我说,她人生的多次落难,如果不是她的心肠好,可能就绕不过去。还说,她每次去算命,算命先生都这样说。

我的阿姐是一位酷似阿婆的人,也许是因为她从小跟随阿婆学缝衣扣,耳濡目染,受阿婆的为人风格影响最深吧。

阿姐是家里继阿婆之后让我崇拜的第二个女人,可以这么评价她:八面玲珑的阿庆嫂。人缘了得,阿姐家简直就是老舍笔下的茶馆,亲戚朋友节假日都喜欢去她家坐坐。她家在路住坝开早餐店时,只卖当天的新鲜包子,如果有没卖完的包子,一般是自己吃或送亲友,有时做得不漂亮的包子买一送一,所谓不漂亮是指形状有缺陷或者个头稍小点。

现在阿姐的儿子开摩托车店,我觉得她家无论开什么店,都好像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外人可能不相信,我们姐妹看到阿姐一家辛辛苦苦劳作,利润却少得可怜,姐妹之间忍不住劝价钱不必太优惠,总是反被“将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长的”之类的做人原则教育一顿。

阿姐身上有阿婆的影子,非常有意思的是阿姐的儿媳妇身上也有阿姐的影子,细英嫁到阿姐家生活多年后,待人接物居然与阿姐如出一辙。我想,基因可以遗传,家风也是可以传承的。

阿婆,母亲,阿姐,她们的菩萨心肠基因也传给了我,我与人为善,热情好客。

阿婆有亲姐妹般的结拜姐妹,阿姐有一位闺蜜情同姐妹,我也有一位闺蜜情同姐妹,这是巧合吗?

有菩萨心肠的女人,总能得到生活的眷顾。

我家“二老”如姐妹

文/柳相

母亲与岳母年龄相差十来岁,两人性格也迥然不同:母亲好静寡言,岳母喜欢热闹,说话嗓门大;母亲天性节俭,省吃俭用,又近乎有点洁癖,家中常要擦拭得一尘不染,终日劳作而不愿停歇;岳母则以吃为重,再贵的菜也只要孩子想吃,买起来毫不手软,天天鱼肉不断。屋内看得见的地方擦拭得干干净净,至于隐藏在角落的灰尘,她则视而不见。若有空就守个电视机,尤其爱看“案件聚集”等法制类节目。

我结婚后,母亲与岳母见面的次数不多,即使相遇也很客气。母亲很欣赏岳母的大度豪爽,岳母则常常提起母亲的与人为善。

前些时候,母亲因腰椎疼痛久卧在床,竟引发了脑梗,又由于体质虚弱,右手从肩膀到手指生了许多带状疱疹,钻心地疼。什么药都用过了,但见效不大,我们作为儿女的也都束手无策。岳母几次去医院探望我母亲,回来后脸色沉沉的。因为母亲生病,妻子工作又忙,岳母让我下班后直接去她那儿吃饭,并告诉我,母亲的体质太差,需要营养跟上,光靠医院的饭菜恐怕调整不过来。我颇感为难,因我不善烹饪,而且母亲平时吃得清淡,很难伺候。岳母便自告奋勇,每天专为母亲烧营养菜:清蒸鸽子、白灼虾等,并每天烧一锅绿豆汤。我深受感动,中午就把菜汤送到母亲的病床前。

久病不愈的母亲性格变了很多,也不再坚持吃素,加之岳母的菜肴色味诱人,母亲胃口大开,每天都把菜和绿豆汤吃得一点不剩。渐渐的,母亲气色有所好转,病也好了大半,她非常感谢亲家母为她所做的一切。岳母毫不以为然:举手之劳嘛,何必挂在嘴上,只要病好了,大家都开心。

故乡的眷恋

文/谢永怡

柔柔一缕凉爽清风,送我回到故乡六塘古镇。那三里长街,圩镇周边,粉墙黛瓦,曲径花院,风采依然。白鹿山观音庙游人熙熙攘攘,满山遍野的七姐妹花蓬蓬勃勃的粉红花朵,艳丽热烈,似乎在欢迎我这游子归来。蓦地,眼前闪现一条由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我的心不由地悸动一下。呵,童年欢乐的记忆,轻轻地飘上我的心头。

儿时的我,是一个天真活泼的疯丫头,头上戴着七姐妹花编成的花箍,穿着小巧的木板鞋,每到黄昏饭后,就在石板路上来来回回哒哒哒哒呼唤妹仔家出门“捉迷藏”。最有趣的是贺妹姐带着我们玩“卖龙车车”的游戏,小伙伴们相互拽着衣衫后摆,唱着“卖龙卖龙车车,黄龙黄龙艳艳,买个猪头还大愿”,眨眼间,我们组合的金角老龙,昂首抖须,扭摆着身姿,飞到东,窜到西,翻江倒海,直冲云霄。笑声洒满了青石板路,每个人的脸儿都乐成了红苹果……

此时,我亲爱的妈妈走来,用她那象牙般的玉手,为我擦汗,拉我回家,洗澡,然后穿上花花的连衣裙,拍着我入睡。呵,妈妈,我知道您最喜欢七姐妹花了,它象征着幸福和欢乐,我愿意把这吉祥的花献给您,愿您忘掉病痛,又因为这花朵的美丽眼睛变得更加晶莹透亮。还有爸爸,在送我去铁路工作时,我分明看到您额上的皱纹,同时我还记起您送给我的那幅遒劲大气的字:“去奋斗,去探索,不要屈服”。我曾暗暗地发誓,今后,我一定要创出美好人生,回报爸爸妈妈欣慰和振奋。

还有您贺妹姐,您带着我们到白鹿山玩,指着山上一个石臼和一匹石化的白鹿,讲述一个远去的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在白鹿山修行的道士,每天骑着白鹿到桂林买块豆腐,回来时就靠着这个天然神奇的石臼涌出的一竹筒白米生活。久而久之,这道士受妖魔鬼怪引诱学坏了,他想把石臼的内槽凿得大大的,让白米涌出多多的,积攒起来卖给商人换钱财,到圩上打酒买狗肉吃,于是他悄悄用铁砧把石臼的内槽凿得大大的。从此,这石臼再也不涌出白米了,那道士也就饿死了。人们都说:为人处世切不要有贪婪之心,如果一肚子坏水,走歪门邪道,注定没有好下场。这个传说像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心田。于是那里有了明媚春光,鸟语花香,蓝天白云,碧波荡漾……

呵,故乡,在艰难前行的路上,我常感到您的双手在轻轻抚慰扶持。这份深沉的爱,一直鼓舞着我,在人生低谷时,咬咬牙,勇于打拼,在物欲横流的诱惑中洁身自律。

退休后,我坐着高铁远游,和故乡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可我觉得故乡是那么近,那是因为有一缕浓烈而深沉的爱恋把我紧紧维系。

军嫂---送给所有和我一样的军嫂姐妹们

文/海灵

那些为军人而生的女人,心中有最深的感情湖,能忍受最长久的孤独,也能抗衡难以预知的痛苦

------培根

在你们身边,有着这样一群平凡的女子,因为,她们有着和你们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一样有着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对浪漫的期许,她们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在感情面前徘徊。然而,她们又是那么不平凡的一群女子,因为,她们选择了军人,选择了寂寞,选择了付出,同时,也选择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她们的头上有一道光环,那道光环叫作"军嫂".你可以不理解她们的选择,但请你尊重她们的付出。

或许,在你的眼中,她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在她的那一半眼中,却贵如珍宝,因为,是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只为了他能追随他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因为,是她,在面临离别的时候,选择了等待,也选择了放弃自己,而为爱家庭付出自己的所有。他们一路走来,有欢笑有悲伤,有离别有不舍,但更多的,是那种相依相偎的温馨。正常的女子很少能感受到小别胜新婚这句话的真意。因为,正常的家庭,缺少的不是相聚的时间,而是缺少了必要的距离,从而使美都审成了疲劳。其实,生活,即使相濡与沫,也仍需给彼此一个空间,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只有不缺氧的胜地,爱情才是缠绵漫延。因为长期的分离,他们更加会珍惜短暂的相聚,会细细收藏相聚时对方的每一颦一笑,这样的珍惜,会让夫妻间那从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很融洽的进入到亲情,那种血浓于水,不离不弃。

她们也曾年轻过,她们也曾美丽过,她们也曾有最温柔的感情湖,她们也渴望被呵护被关爱,然而,为了那个守卫祖国安危的男人,她们把她们的一切都悄悄收敛,把所有的身心,都交付给了那个男人。或许,也有寂寞,那日复一日的漫长等待,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去接受,而心里的牵挂担忧,那也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我是一个军嫂,是她们中的一个,平凡的一个,我看着我的丈夫为了国家,付出着自己的一切,我默默的支持着他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我却在诟怕,诟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也成为他父亲一样的人,成为一名军人,因为,我知道,那样将意味着什么,现在,我的家庭,是我为一个人担心,我不希望在以后,同一个家庭里我得为两个人担心,甚至,有两个人为两个人同时担心,我能感知那种担心的无奈与痛苦,所以,当我的私心泛滥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远离军营。而当我看到丈夫在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时,我却又会常常期许,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以后的将来,也能象他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为祖国做出自己的应有奉献。这是很茅盾的,但却也是最真实最难取舍的。不过,我想,真的有那一天,我仍会欣慰的,双手把自己成人的孩子交给我亲爱的祖国,也把希望交给了军人的后代。我想,这是每一个军人家庭都会面临的抉择,我也相信,大多数的军人家庭,最终的抉择也会如我一样,因为,当初选择了军人走完自己的一生,那也就选择了奉献,无论是幸福还是希望,都奉献给了我们可爱的祖国。

在最初的最初,她们选择了军人,有很多的理由,或许是因为爱上了那个成为了军人的他,也许是爱上了他是个军人,也许是因为心中有神圣的向往,也许,有着很多很多的也许,但最终,她们都走上了一条路:毅然的成为了军嫂。至于我,我想,我必然会成为军嫂的,从听过安仲文、史光柱的报告后,我就把军人深深的刻进了自己的心中,把祖国刻进了自己的心中。而在这样的最初,我也曾茫然,不知道自己心中有过这样的期许,而当我结婚的时候,告之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时,她的一句话才让我猛醒:“我原来就想你一定会选择一个军人的。”一句中的。什么样的环境,将培养出什么样的心境,而心境也将改变自己所生的环境,也即境由心生,心由境迁吧。她们这一群人,或许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着自己的小缺点,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她们都爱我们的祖国这个大家,她们都愿意为了这个大家,放弃自己小家的小幸福。

曾有很多人对我说:“我真佩服你的勇气,作为一个军嫂,那得作出多少牺牲啊?那不是普通人能接受得了的。”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我们作出牺牲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最深沉的爱与感激。对愿意选择作为军嫂的女孩子来说,她们有足够的坚强与勇气,去接受将临的困苦,为了爱,她们愿意付出,她们愿意勇敢。不要以为军嫂都不是太懂感情,这是个谬区,我们的感情不比正常的女孩子少,我们同时拥有了柔软与刚强,柔软,那只是给自己心中的人儿的。而坚强,那是作为军嫂所必须的,我们不会轻易流泪,为了生活的困难。或许,为了看一部感人的书为了看一部催情的电影,我们会流泪,但面对生活中一个人所必担的困难时,我们不会流泪,当流泪不能解决困难时,我们选择坚强。我们在生活中,都能独挡一面,无论男人该做的还是女人该做的,我们都必须得知一二,为了不叨扰别人,也为了让远方的他安心自己的工作。然而,当他回到身边,我们依然只是个小女子而已,同寻常的小女子一样的柔软多情。

在很久的很久以前,她们都充满了梦想,都愿意为了梦想而极尽一生去求索。就如我,我曾经梦想过我要每天读着自己喜欢的书,吟诵着自己喜欢的诗句,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每天在阳光的味道中,相依坐看日出日落,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惬意。我也曾为了那样的目标,做出过自己的长远规划。然而,当我成为了一个军嫂后,我就只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把自己回归到生活中,毕竟,生活不是梦想,而军嫂,所代表的是付出,而不是完美。她们的心中,也有那最可爱的最柔软最深的感情湖。然而,为了那一个远方的男人,她们平复了心底的暗涌,让风平浪静,来与远方为祖国而战的那个人心灵相依,静品人生的酸甜苦辣。

或许,她们的选择,是你们的不解与不屑,但请你尊重她们的付出,她们的付出,不只为了自己那个小家,那个小家,在她们心中,是那么无奈的无足轻重。请在她们的付出时,给予她们足够的支持与赞许,她们刚强她们寂寞,但是她们也需要理解与尊重。或许,她们生活得不如你富足,或许,她们生活得不如你精彩,或许,她们生活得不如你轻松,她们中的很多人,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追随心中的那个男人到了军营,但请不要否认她们的可爱与伟大。要知道,放弃理想,那需要多大的勇气。有那么多军人的家庭,那个军嫂本来有着很好的工作和前途,但在面临家庭和孩子的教育面前,她们不得不选择放弃,那是无奈,但也是她们的坚强。所以,在你们看到军嫂们的清贫生活时,请不要耻笑,曾经,她们也可以如你们一样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选择精彩的生活。但是,在军人的家庭里,她们所要做的,是要有更多的牺牲与付出。

在你们的身边,她们无处不在,为了追寻,她们的足迹离开了挚爱的父母,离开了优越的生活,她们平凡的穿梭在陌生的城市里,面对着陌生的眼神,为了追寻,她们选择了每天学校、家庭、菜市的穿梭,象一个普通的小市民,与小商贩们讨价还价,不要不屑于她们的市侩,她们的市侩是崇高下的坚强。

当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一些女子,在她们突闻丈夫的噩耗时,会当街无姿态的大哭,不要不齿于她们的失态,当选择了军人的那一天,她们就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当有一天会听到那样的噩耗,那是她们每一个人一生都不愿意听到的,但她们自己知道,那种担心,会持续着她们的一生,随时可以而来。在那种时候,不需要你的安慰,只需要你,眼神中不要有讥讽,那已足够,那,她们都会真心的对你说一声:“谢谢”。

她们也需要理解,但是她们不需要同情,自己选择的路,她们会很好的走下去,只是,希望你们能给她们足够的尊重,尊重她们的付出。希望,在你们的生活中,你们偶尔会想起这样一群女子,她们是平凡的,她们也是伟大的,她们是贫穷的,但她们的精神是富足的,请你们在遇到这样的女子时,给予她们平等的尊重,不要给予不屑与嘲讽,那对于她们,已是,足够的安慰。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文/马仲清

四十多年前,北京利生体育用品商店(简称:利生) 下属有一个服装加工车间,位于王府井八面槽。车间有四间平房和一个大棚,后来由于拆迁,加工车间搬到了朝阳门外南中街(朝外头条)第二小学南侧路西的楼房。

服装加工车间当时有十几名职工,女职工占大多数。按照生产工艺需要,分裁剪、平板、双针、包缝、锁眼、整装等生产岗位,每道工序相互连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1976年,高淑清(笔者老伴)从京棉二厂调入利生,在服装加工车间从事整装、付工等工作。

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时代,整个北京也没有几家专门经营体育用品的商店,而利生,可是经营体育用品的名牌商店。利生的体育用品品种多、型号全,北京人买运动服、运动鞋,买足球、篮球,买乒乓球或乒乓球案子等等,到利生都可以一站购全。那时候利生店堂内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火爆。

利生服装车间,是专门制作加工有特殊需要的、市场上难以买到的体育服装。车间曾为专业运动员生产特大号、特小号的运动服装,以及急需的各类服装。1971年,国家举办冰球比赛,开赛前一天发现裁判员没有裁判服装,此时体委再到天津服装厂订制已经来不及了,体委负责人找到利生,并开着红旗小轿车接陈葆琪等几个年轻人到车间,连夜加工制作。按照服装尺寸大小的要求,她们把黑色和白色的针织布裁成条进行拼接,制成了几件黑白相间的条纹型冰球裁判服,圆满完成了任务,保证了冰球比赛的顺利进行。急客户所急、比赛所急,加工车间因此赢得了好评。

体操运动员个子矮小,加工车间专门制作适合他们穿的运动服装;篮球运动员身材魁梧高大,车间的师傅踩着凳子为他们量体裁衣。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车间在没有急需、特需任务时,完成体委、大专院校批量定货任务,并生产加工普通的运动服装,以适应广大体育爱好者需求。每天车间里各种机械转个不停,姐妹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制作完的成品,分送相关订货单位;另外一些成品,则送到利生商店出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朝外南中街、南河沿、秀水河等地区危房改造,成片的平房拆迁,利生车间的楼房也被拆了。姐妹们有的退休,有的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2015年10月6日,曾经朝夕相处、如今鬓染霜发的加工车间的老姐妹们,到牛街看望86岁高龄的马秀兰师傅,大家心情激动、谈笑风生。几十年的同事情、姐妹情,随着时间的流逝继续延伸。

这正是:昔日车间机械鸣,制作体服传笑声。如今两鬓添白发,姐妹相聚叙友情。

昔日的利生服装加工车间,将留存在人们美好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