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以后的散文

2023/02/12经典文章

关于以后的散文(精选12篇)

地老鼠车

文/杜书文

儿时,我家有一辆地老鼠车。它不是儿童玩具,是一种生产运输工具。几十年来,它像一头忠实的老黄牛,为我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它是一辆小推车,木质结构,比较简单,个头低矮,车身大约不到3公尺长,木制的方形车头,车身前窄后宽,车头下有一个小木轱辘,车后有两条腿支撑。它不像河南人推的那种“叫蚂蚱车”,高而又笨,推起来吱吱呀呀直叫,平衡也很难掌握。它的整个车身矮而又稳,大人小孩都可操作,所以非常实用,其样子很像一只地老鼠,便因此而得名。

听母亲说,这小车原是外爷家的,因世事变迁,外爷家已没了人口,小车一直闲置在那里,于是就送到了我家。小车刚到我家时,大家都感到很新奇,我们孩子放了学,便手不离车把,在院子里推来推去,当作玩具一样疯玩。因为它毕竟车身矮小,即便不小心推倒了,也是伤不着人的。于是下地、逢集、赶会都要推着它,也时不时地有邻居上门借用。

自从父亲弃商归田以后,这地老鼠车便派上了新的用场。作用也一天天地大了起来。记得父亲常常推着它往地里送粪,把晒场的干土从土场上推回来给牲口垫圈。把地里出产的蔬菜推到集市上去卖。家里开了磨坊以后,父亲便推上它在集市上量麦子,又把磨好的面粉推到镇子上去卖。总之,春种秋收一年四季,地老鼠车就像一头永远闲不下来的老黄牛,穿梭在村庄院落,田间地头,供自家和邻居们使役。

自从我们兄弟姐妹长大以后,地老鼠车也成了我们帮父母操持家务的工具。假期里,经常从距家三里地以外的老城墙根往地里推土。一天要推五六十车,累得父亲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双手磨出了紫色的血泡。但比起以前那种用肩膀挑还是要轻松许多。推累了我们姊妹们就轮换着推,父母看着不免心疼难过,但为了养家糊口咬着牙也得干。

日子虽苦,但地老鼠车也曾为我们带来过快乐。比如我们在院子里玩开火车。比如走亲戚看朋友。比如看省上来的大戏。比如逢大集、过大会时我们推着地老鼠车,全家起营,带上吃喝,来到街镇上。看戏、看高跷、看芯子、看西洋景……既能坐又能站,惹得周围的乡党们个个眼馋。逛完集市,回来时稍带些过年过节用的日用货物,很是惬意。

外爷是一位附近有名的兽医,他对地老鼠车比牲口还要珍爱。每次来我家都要围着地老鼠车转来转去,拿上斧头这儿敲敲,哪儿捣捣,反复查看。检查哪个部位卯窍松动了。车轱辘圆不圆了。看看车轴的磨损程度,要不要膏油?总之,要仔细地检查一番才放心。他说:“车子和不会说话的牲口一样,要经常保养,不然也会出问题的。”果然有一件事让我们久久难忘。一天,我和妹妹推着五个小猪仔到集上去卖,小猪放在大笼里,那些小家伙个个都不安宁,吱吱乱蹦,我们既要推车,又要照管它们。一不小心,车子被前面的石头绊倒,车轴出了槽,轴槽被扭裂,车子一倒,五只小猪全跑了。我们四处去抓,抓了这个跑了那个,非常狼狈。好不容易在路人的帮助下,才把小猪全部抓着。轴槽出了问题,车轱辘就没法安装,等了很久,恰巧本村一位邻居拉着一辆架子车路过这里,才帮我们把小车拉了回去。唉!外爷的话一点也没说错。

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地老鼠车也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直到人民公社,它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虽然已是老态龙钟,残破不堪,但比起人力来效率还是蛮高的,父亲每天仍用它挣着比别人高出好几分的工分。谁料文革开始以后,我家的成分无缘无故地升了级。红卫兵多次来家查抄。分浮财吗?家里所有财产都入了人民公社。这时一个号称根正苗红的人,就把他羡慕了多年的地老鼠车推走了。还美其名曰:“让它为人民公社作贡献!”我们当然不敢和他讲理,更不敢去要。

以后,听弟弟说,自从地老鼠车被那个人推走以后,地老鼠车就变成了他家的东西。放在他家院子的墙角里,经年风吹、日晒、雨淋、虫蛀、剥蚀,后来就变成了一堆无用的朽木。

受骗以后

文/黄昱洲

话说乌鸦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以后,一直很后悔:当时要是意志坚定点就不会被那狡猾的狐狸欺骗了。

时隔多日,乌鸦又得到一块肉。一天,当她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觅食的狐狸看见了。狐狸一眼就看见了她嘴里的肉,眼睛“骨碌碌”一转,快步走到树下,大声对乌鸦赞美着:“最最最亲爱的乌鸦小姐,我家都没饭吃了,您就开开恩,把肉给我吧!”“上次就被他骗了,这次可不能再上他的当!况且我都没吃饭呢!”乌鸦心想。“乌鸦小姐,给我点儿吃吧!”见乌鸦没有动摇,狐狸进一步央求:“乌鸦小姐,您的歌声最动听了,您唱首吧!”……狐狸就这样不停地重复着,不厌其烦,声音一次比一次响亮,乌鸦听着耳膜都快被震破了,头昏脑胀,她终于忍不住大声嚷道:“死狐狸……”其它话还没来得及说出来,她嘴里的肉掉了下来,狐狸见状,照老样子张嘴去接,“啪!”狐狸没接住,肉一下砸到了它的头顶上。狐狸当场眼冒金星,顿觉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这下子可乐坏了乌鸦:“自作自受,做坏事的也终于有报应了吧!”乌鸦得意洋洋地叼起地上的肉,朝鸟巢方向飞去,也许是因为叼着一大块肉的缘故,她飞得很低,也很吃力。

不料刚刚的情景却被出来寻找丈夫的狐狸夫人看见了,她紧跟在乌鸦身后,好瞄准时机下手。这时,乌鸦正在草地上的低空努力飞着,她突然感到身后闪过一个影子,原来是狐狸夫人正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咬下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乌鸦灵机一动,松开了口中的肉,直接让肉掉到了狐狸夫人嘴里,狐狸夫人叼着肉飞一般地跑远了。

“就让她叼走吧!总比吞掉我好吧。虽然今天我丢了一块肉,但是我却捡回了一条命呀!没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乌鸦边飞边想着,此刻她还要去寻找新的食物呢!

我心中的一座山

文/谭小环

亲爱的爸爸:

您好吗?看到您每天上下班的背影,想到您工作时忙碌的景象,我想对您说一声:爸爸,我爱您!您是我心中一座山!

听妈妈说,当我呱呱坠地,医生报喜说是个千金时,盼望男孩的老一辈亲人面面相觑,谁都不说话,唯独您高兴地大喊大叫:我有女儿了,我当爸爸啦!从那以后,您把我当宝贝一样疼着、爱着、呵护着。

每当妈妈上夜班,您就给我喂奶粉、换尿布,抱着我,拍着我,还不停地为我唱儿歌;每当我生病的时候,您总是紧张得好像天要塌下来了,我在医院里挂水,尽管您在上班,但一到中午您就给我送饭、买水果;每当我考试考砸了,您就和我一起分析订正,并对我说:“不要紧,今后考试细心就行。”您的鼓励让我找回了自信。

您对我非常包容,但您的包容绝不是纵容。

曾记得一年级时,我的英语考了70分,生怕妈妈骂我,我回家撒谎说考了90分,妈妈从手机上接到老师的短信说我是70分,非常生气要打我。您知道了这件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差就差一点,以后努力就行,你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以后我再也没骗过人。

曾记得上三年级时,我看到同桌小朋友文具盒里一只手表非常漂亮,就偷偷地把手表拿回了家。您看到后严厉地批评我:“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今后决不允许再发生这样的事。”我向同桌承认了错误,把手表还给了他。

曾记得玉树大地震时,您不仅自己捐了款,还让我给玉树的小朋友捐款捐物,您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爸爸,您为我做的事都是区区小事,旁人看来不足为奇,但是从这区区小事中我体会到了您的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我再对您说一声:“爸爸,我爱您!您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座山!”

您的女儿谭小环

2012年2月20日

毋以货财杀子孙

文/黄永武

古代的人,把一生作了段落的计划,这叫做“生计”:从一岁到十岁以上,为个人成长作计;二十至三十岁,为成家立业作计;三十至四十岁以上,为生儿育女作计;五十至六十岁,就为退休养老打算;六十七十以后,就为死亡身后打算了。所以有“六十不造屋,七十不制衣”的古谚,六十岁以后不造新房子,七十岁以后不添新衣服,这叫“量时计享”,不肯让“冗功剩物”拖着自己,以致劳役心神于无用的地方。这一方面是“惜福”,另一方面,也使“劳生”不必受“物役”的无限驱使,能留下足够余裕的退闲岁月呀!

如今许多人已经有足够的养老金钱,也有美好的退闲岁月,一生都吃喝不尽,还在做牛做马,拼命赚钱,大概是想留钱给子孙用吧?其实平心想想,你我都是白手兴家的人,子孙一样可以白手兴家,何必要你操心如此?你会说:“不见得子孙都像你我这样贤智,万一他不能自立创业呢?”如果你是以这个原因为他存钱,心意虽美厚,实际上是以轻薄的眼光在对待子孙了!你用“不肖”的眼光预估他们,他们如何能以贤智自许呢?

所以唐朝人就有“毋以货财杀子孙”的教训,让子孙因遗产而骤富,容易养成淫荡骄奢、唯物寡情的生活习惯。淌来的资产,他也不见得爱惜。与其留黄金给子孙,远不如教他读书学艺。

梦里的朋友

文/大解

两个爱说梦话的陌生人睡在了同一个旅店的同一个屋子里,睡着以后开始说话。刚开始,他们各说各的话,慢慢地,他们的话题趋于一致。于是,他们开始问答,聊天,谈得非常投机。聊至高兴处,两个人坐起来,共同走到屋外,到了很远的地方,回来后继续做梦,聊天,并且浑然不觉。

两个人在一起住了一段日子,通过梦里的交谈,两人相互之间有了很深的了解,并结交为朋友。但醒来后他们就忘记了梦里的内容,对聊天和交友之事一无所知。

有一天,其中一个走了,屋子里剩下了一个人。这个人睡觉时只能自言自语,无人应答。慢慢地,他就得了睡眠孤独症。后来这个得了孤独症的人也走了,两人之间没有往来。

多年以后,他们俩邂逅在另外一家旅店,又住在同一个屋子里,但他们彼此早已互不相识,也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到了晚上,睡着以后,他们在梦中相遇了,两个人笑哈哈地交谈起来,终于遇见了阔别多年的弟兄。

唯有当下不可辜负

文/宋永艳

有人说世间万事万物都美好得可以入诗,可是我想不会有人贪心得想去爱这大千世界的一切,毕竟只有足够特别的东西才能叫人无法割舍。

半夜里我焦躁地搓着那条一不小心落进自行车链里被卷得惨不忍睹的百褶白裙,其实不是有多钟爱它,只是觉得最近在行李箱塞满黑色系衣裙的我,可能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那么果断地买一条白裙子。又想起电影里的玛婷达曾掐着红酒杯嚣张跋扈地说“我已经够成熟了,里昂,我现在只会变老”。瞧瞧,她的俏皮多令人羡慕,太年轻的女生,才能在提及“变老”时那么坦然自若。我知道自己也还很年轻,可我不像她一样向往成熟,不惧老去,我在拼命洗白那条百褶长裙时又无比怀念那股渐渐流失的少女情怀。

生活中有那么多远方,路那么长,我曾经揣着许多小心思前行,却总在半途时想撒下一切跑回去,我大喊大闹说还想再缅怀一下前一段岁月。身边的人笑我在红日高悬时才放不下半夜梦到的一现昙花,在月亮浮出时又懊恼错过了夕阳西下,她们说这样擅于辜负自己的人终将一无所有。“一无所有”,我当时有被这个可怕的词语渗得脑子一片空白,于是我开始去学着多珍惜少怀念,我怀着这个年纪该有的情绪不敢有半刻脱轨地呢喃着“年华似水,有你最美”。

我曾虔诚地感激过上帝让我摊上许多美好和温暖。尽管那天有人那么深沉怜悯地对我说:“你的栖身之所那么不温暖,所以总被别人随口提起的话题和信手拈来的小举动感动。”我喜欢为别人泪流满面,尽管哭完连自己都忍不住嘲讽一句“真是好没意思”,可我,仍然庆幸一路走来,我还剩最后一点点善良。

以后可能都不会再心疼林荫道上一个在追赶麻雀摔倒了哇哇大哭的三四岁小朋友了;以后可能不会在下雨天问不认识人要不要一起打伞了;以后可能不会再坐在马路上陪那些看起来孤苦无依的老人家谈天说地了。是的,我毫不留情地为以后的自己判了死刑,我震惊地敏感地察觉以后的自己,那个明明更有条件去帮助别人的人,可能她的善良走不到漫漫长路的一半就要彻底湮没了。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令人难过的事拿最后天真的年华去惊慌失色,唯有当下不可辜负啊,逝去的该来的早是定局,何必再为此委屈了你的青葱年华。

椿女

文/商子雍

椿女姓李,是半个多世纪前西安市的大名人。其时,不知道市长是谁的西安市民大有人在,而不知道椿女是谁的西安市民,数量怕就会少得多了。

椿女成了西安名人,她的父亲自然也就广为人知。此人姓李名万有,是西安城里有名的财东——要不然,他怎么又被老百姓叫做“李百万”呢?不过,李万有绝对不是当时西安城里最有钱的人。比如,先是创建了大华纱厂,后来又和蒋介石成为儿女亲家的石凤翔,就肯定比李万有富有得多。由此可知,李万有的出名,基本上和他的有钱无涉,而是因为他有着椿女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儿。

李万有是生意人,他的职业是承办红白喜事,放到今天,就是开了一家婚丧礼仪服务公司,属第三产业。在我知道的有关李万有的故事中,好像从来没人提及他的显赫家世,也未曾发现他有什么扛硬的官方背景,再加上李万有从事的行当,在旧时代也明显不被世俗社会高看。综合分析,他很可能属于第一代进城的农民,是从草根阶层起步的创业者。至于李万有的创业历程,我从来不曾做过调查,只是听人(而且不止一个人)说过,此人的生意最初也很一般,只是在有了小女儿椿女以后(把在椿树发芽季节出生的女儿取名椿女,由此也可窥得李万有内心深处的农业文明情结),生意才越来越红火,没几年,就在东大街上有了好多家门面。于是,年纪虽小却能够旺财的椿女,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李万有的掌上明珠。

可叹的是,就像一句西安坊间俚语表述的那样:绳绳专从细处断。你越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老天爷还偏偏不给你好脸色——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落到了年幼的、饱受父亲疼爱的椿女身上。

事情的来龙去脉有好几个版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但关键的情节却是一致的,这就是,由于一次意外,一壶滚烫的开水泼在了椿女胸前……最后,烫伤倒是治好了,但由于受到巨大惊吓,年幼的椿女出现了严重的智力障碍,通俗地来表述,就是椿女被吓傻了。

傻了以后的椿女,也许并没有多大的痛苦,终生被痛苦撕咬的,是李万有(当然,还有椿女的其他亲人)。椿女长大以后,西安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种说法:李万有曾承诺以一院房产为嫁妆来寻找一个能善待椿女的女婿。但终其一生,椿女却一直是孑然一身。我想,这肯定是让李万有至死也难以瞑目的深重痛苦吧!

李万有的家在菊花园口西边的东大街街面上(就是老陕西日报社的东隔壁)。脑子出了问题、腿脚却没问题的椿女,在长大以后就常常在这一带活动。说是“活动”,也就是傻站着而已,说些别人不懂得的话语,做些他人不明白的动作。印象中,椿女的四季衣裳皆为深色,倒还洁净整齐,蓬头垢脸的情况也很少见,辫子的根部,还常常系着一条花手绢,让人既感欣慰又觉心酸……生长在富庶之家,年幼时遭遇横祸,长大后又天天到西安最繁华的东大街“上班”,在相对封闭、没有多少各界明星搔首弄姿、招摇过市的半个多世纪前,这样的一个椿女,怕是想不成为古城名人都难!

椿女伸手向行人讨要一毛钱、并用上下嘴皮发出“吐噜当”这样声音的情况是有的,我曾见过一位老太太一边给椿女钱,一边慨叹:“可怜我娃,还没‘瓜严’(西安方言,没‘瓜严’即没傻彻底),知道钱有用!”但严格来说,椿女并不是乞者。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椿女在西安城里拥有一个小小的空间,保持者她的尊严,这当然有赖于家人的照料,但也折射出西安人的厚道和西安民风的淳朴。想想也是,面对命运,人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其实都是“椿女”,所幸的,是我们不曾和一次巨大的灾难迎头相撞,仅此而已!所以,在庆幸的同时,善待那些像椿女一样的不幸者,其实是人生在世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

当兵的孩子

文/郑龙君

年终岁尾,一则喜讯飞进了家门——当兵的儿子被北京市武警消防某部评为本年度“优秀士兵”!过去的一年,孩子不负重望,由消防特种车辆驾驶员至预备党员再到“优秀士兵”,走过了一条荆棘坎坷、艰辛的道路,每一步都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回首往事,一幕幕昔日的影像浮现在眼前——

年少时代的我非常崇拜英雄人物,古代、现代的都有,除岳飞、戚继光以外,我最崇拜的当属抗日英雄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最钟爱的电影是《闪闪的红星》、《渡江侦察记》、《奇袭》、《英雄儿女》、《小兵张嘎》等。为了模仿英雄人物,课余时间,我们成立了“平原游击队”,我自任“司令”,杜二、刘三分别任“副司令”、“参谋长”。全部“装备”是两支打火柴的“洋火枪”和一支装水的“左轮手枪”,手下有“四大金刚”,与另一支部队“打游击”。这样“坚持”了几年以后,我们都渐渐长成了半大孩子,对军装又非常感兴趣,为拥有一顶军帽、军上衣、军裤和“解放鞋”而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因为我的俩个叔叔都曾当过兵,军装对我来说真不算稀罕品,那穿着打扮特让人羡慕!折腾了几年之后,由花季少年转眼到了当兵年龄,当年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的我欣然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军,但是,虽然热情很高,因我家当时生活条件差、身体差、体重只有九十多斤。体检不合格,我伤心地哭了。在别人的劝缀下,我鼓足力气,一口气“咕咚咕咚”喝下一舀子凉水,再秤还是不过百斤,从秤上下来,又有好心人对我说,只要你认识咱乡的武装部长,送一百块钱或两包“大前门”香烟就行!天啊,当时俺连一身好衣裳都不舍得买,吃的都是粗粮,哪里有钱有好烟送给武装部长啊!就这样,怀惴着一肚子美好的梦想,当兵的事只能在梦里实现了。时隔30多年后的一天,在济宁发往北京的火车上,在卧铺车厢,我偶然遇到了与我同坐一列火车的当年的武装部薛部长,听了我说的当年的话以后,他笑哈哈地说道,哪里有你说的送钱送烟就能当兵的事哟,只要身体合格就中,身体不行,你走到部队上也是不合格的兵嘛!我说,你看我现在已经170多斤了,体重够了吧,可是年龄早已超标了。薛部长笑哈哈地说道:兄弟,我也早已退休多年了。他问了我的此行目的,我自豪地告诉他去北京看望当兵的孩子!薛部长听了非常高兴。

孩子是1988年出生的男娃,从县城中学考上大学专科以后,根据他本人的学科、爱好和家长的参考意见,他选上了山东省内的一所专科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学的是土木工程。专科毕业以后,通过友人的介绍与推荐,与山东济南路桥集团取得了联系,被派往南京长江大桥4号桥工地施工,负责质检,月薪3000多元。这份工作与薪水当时来说也算不菲。况且,老板还说,第二年还有出国深造的机会。但是,我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做出了一个大胆且别人不理解的决定:让孩子回家接受体检报名当兵!当时我这么一说,妻子立马反对:孩子学的专业也对,工资也行,你咋想着让孩子当兵受罪啊?我坚持我的意见:“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鼓励大学生入伍,待遇也不错,况且大学学龄还算军龄,三期退伍以后,国家还有安置政策,多好呀!”经过我苦口婆心的解释、劝说,终于做通了全家人的思想工作。经过考试、体检、政审等诸多项关口,孩子全面合格,被批准应征入伍。欢送孩子入伍的那天,天空晴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运送新兵的大客车开动的那瞬间,妻子泪眼婆娑,我也模糊了双眼:去吧,孩子,我当兵的梦想在你身上终于实现了,愿你莫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全家的期望,锻炼出好身体,当一名合格的兵!

孩子当的是消防兵,担负着保卫首都的消防事务,多年下来,由义务兵消防员、二期士官、汽车驾驶员、特种车辆驾驶员、再到大学本科直至现在转为三期士官,每一步都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洒下了辛勤的心血与汗水。

孩子的成长同样也牵挂着父母亲人的心。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火灾发生以后,我和妻子非常牵挂着孩子,因为,天津离北京近在咫尺呀!那些日子,妻子整日盯着电视幕,为孩子们的安危担忧。

2015年8月12日晚,一场震惊世界的爆炸事故在中国天津的滨海新区发生,公安消防官兵、天津港消防员、公安民警伤亡近百人!“刚子走了,牺牲了,我在车上去塘沽,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记着给我妈上坟!”“明白,你爸就是我爸,你小心!”这两位年轻消防员的对话,曾让全国网友热泪盈眶,也曾让我和妻子泪流满面、心颤!那些日子,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深为火灾的发生、年轻的消防官兵和消防员的负伤、牺牲而深深悲痛。同时,也发短信给守卫祖国北京的孩子:出火警时千万要注意安全,要保护自己!

有好心人对我说,孩子当兵这些年了,该回来了,我的回答跟孩子一样坚定:只要部队需要,呆多久都行!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官方微博称,近5年,我国平均12天就有一名消防员牺牲,他们逆火而行,一次次从致命浓烟、灼心烈焰中带出生命的希望,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大的部队。对此,我在担心的同时,也感到非常欣慰与自豪,因为,不仅我的儿子是光荣的消防兵,同一年入伍也在北京某部消防支队服役的还有我的亲侄子,今年,我的妻侄应征入伍也来到了河北省廊坊消防支队某部。您瞧瞧,这些当兵的孩子,他们的职业都是向着火灾发生的地方冲锋,都有一个逆火而行的身影!

以后再说吧

文/黄健生

我调进这个科室才两个月,小高就调走了。一周后,科长所坐的转椅断了中轴,无法再坐,科长就将它丢到办公室的一角,开始用起了小高的转椅。

我看看侧倒在角落里的转椅,又看看小高办公桌前空空的位置,就对科长说:“还是找人来修理一下吧。”

科长吐了一口烟,说:“别修,就让它闲着吧。”

我问:“为什么?”

科长弹了一下烟灰,说:“修理转椅,得打报告到办公室,再由办公室人员和局分管领导审定签字,才能报修。修理完毕,又得开税务发票,再送到财务室和局分管领导层层签字,才能报销。再说,转椅中轴断了,修理费肯定不菲,而这个转椅已用了多年,连油漆都脱落了,修好了也没有多大意义。”

我“哦”了一声,又说:“那把它扔了吧。”

科长赶紧说:“这个使不得。”

我不知趣地问:“为什么使不得?”

科长又深吸了一口烟,然后再慢悠悠地说:“转椅算作固定资产,并由科里保管。如果要丢,得打报告到办公室,再由办公室人员和局分管领导审定签字,然后再到财务室核减固定资产,这样手续才算办齐。再说,现在城管抓得很严,不能乱丢东西,楼下的垃圾桶又太小,丢不下。”

我又“哦”了一声,再说:“现在不是有很多上门收破烂的吗?办齐手续后,送给收破烂的不就行了。”

科长将烟头丢入烟灰缸,说:“这样更要不得。”

我确实不明白,就再问:“怎么要不得?”

科长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虽然是送给收破烂的,但别人看到,还以为我们是作为废品卖出去的,这样,还得担待一个私分公款或者私设小金库的名声。”

我听得瞪大了眼睛。

最后,科长似乎是总结性地说:“这个事,等以后调进了人再说吧。”

离觞

文/王建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朋友的离别是一种希望。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以后我们将各奔东西,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希望以后我们再见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生离死别是一种无奈。眼看着亲人的眼慢慢合上,身体被轻轻放进棺材,我们能做些什么?无奈的眼泪划过脸庞,只能默默祈祷,一路走好。

季节的离别是一种勇气。告别秋天,迎来冬天。寒冷的冬天让人从心底里发凉,无数的寂寞与恐惧涌上心头。但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困境,因为,黑暗的地方终究会射入一缕阳光。

亲人的离别是一种寄托。长大了的我们必须脱离父母的怀抱,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不再依赖别人,凡事都靠自己。寄托了自己对以后生活的期望,寄托了父母对我们的不舍,对我们以后独立生活的信心。

《兰亭集续》中有一段文言文:一觞一咏,一足矣畅叙幽情。大家都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希望我们在经过了无数的离别后,更有勇气去面对一切,从这里开始,用笑容去面对一切。

举杯同庆,我们不离伤而离觞。

写给女儿

文/王绍德

可爱的宝贝
你是我今生唯一的骄傲
因为有你
我很自豪

你就像是风筝
不管你以后飞的有多高,走的有多远
身背后
总有一只无形的手
拽着一根无形的丝线
亦张亦弛,时紧时松
当你随波逐流
它去牵引
当你飘忽不定
它去矫正

40年以后
地平线上
步履蹒跚的
是那熟悉的身影
农家小院
翘首相望的
是那浑浊期待的眼睛
每一次牵拉
输送的尽是暖流和爱意
每一次放飞
蕴含着的全都是奉献和宽容
不过
对你的牵引不能用力过猛
那样就会有断了线的可能
如果真的断了线
要想重新连起来
那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不管什么时候
我都会要用一双爱的翅膀
用人间大爱
擎起你那摇摇欲坠的风筝
用血,用泪,用情
把你现在还不知晓的受伤的心儿缝补
用真诚,真心,真意
修复牵引着你的那根不朽的丝绳

红石榴

文/方舟

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舅妈家院内的那棵石榴树,依然像一盏灯那样,闪烁在我的心里。

那些年里,每逢八月十五,母亲总会领着我到舅妈家。舅妈是一个极为和善的人,中等个子,身体很是壮实,大大的脸盘黑里透红,一双不大的眼睛乌黑乌黑,透出暖暖的光芒。我七岁那年,她拉着我走到那棵又高又大的石榴树旁,说:"你往上看,看到啥啦?"我顺着她的手向树顶上看,一颗硕大的红石榴在枝头闪闪发光。她说:"喜欢吗?"我笑着点点头。舅妈让舅舅搬来一架梯子,攀上去小心翼翼地将石榴摘下来,捧在手里给了我。她说:"只要外甥喜欢,以后每年我都把最顶上的石榴给你留下。舅妈盼望你年年都来啊1

以后我就年年八月十五来,舅妈也就年年把那颗石榴给我留下。我欢欢喜喜带回家,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有时也拿出来向同伴们炫耀。待过了十天半月石榴皮发干的时候,母亲说:"别再放了,你和妹妹吃了吧1母亲用剪刀将石榴皮划开,将那晶莹剔透玛瑙似的石榴籽一颗一颗地剥下来放在碗里,然后又几粒几粒地分给我和妹妹。我们就一颗一颗地填在嘴里,品尝着那又酸又甜的美味。在当时那个缺吃少穿的时代,这种美味令我终生难忘。

大约在我小学快毕业的前一年,外公去世了。第二年我照样从舅妈家带回了一颗石榴。当我和妹妹提出要分吃时,母亲说:"今年这个石榴要放一放了,放到春节你姥爷的周年供飨以后再吃,让你姥爷也高兴高兴。这也是你舅妈的意思啊1我说:"既然舅妈说了,那就放放吧,可是会放坏吗?"母亲说:"不会的,'干巴石榴籽儿鲜'.到时候再吃是一样的。"

可是不凑巧的是这年腊月我突然患了肠胃炎,腹泻不止,看了好几个医生都止不祝我家南院的三奶说:"要是有鲜石榴就好了,吃上两把石榴籽保管就好了。可是这十冬腊月的,哪儿有啊1母亲听到后,才想起了那颗石榴,就翻箱倒柜地找,从抽屉找出来时,原来那颗红润鲜亮的石榴,已经变成了土黄色的干枯的桔皮了。当母亲小心翼翼地打开看时,不禁高兴地"氨了一声,里面的籽粒依然饱满水灵。母亲将石榴籽分成两个小半碗,对我说:"你先吃这小半碗,要是病好了,剩下的小半碗就叫你妹妹吃;要是没有好,你就全吃了。"可是也真灵,这小半碗我做三回吃了,腹泻竟然好了。那小半碗也就成妹妹的了。

小学毕业以后,我一直在远离家乡的外地上学,再也没有吃到舅妈给我留下的石榴了。可是那颗高高地居于石榴树顶端的散发着红润光亮的石榴,却一直存留在我的心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已在远离家乡的大西北成家立业多年,女儿都上了中学。有一年的八月中秋节前夕,女儿突然也患了肠胃炎,西医中医都看过,一直好不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少年时期吃红石榴治病的往事,想用这办法试一试。于是我利用周日,带着女儿上了北坡,那里有一个颇有名气的石榴园。

石榴园位于一个半圆形的狭长梯坡上,有五六亩那么大。园的东端有一个用树枝扎成的柴门,隔着柴门我已看到了满树的红石榴在翠绿的枝叶中闪闪发光。我隔着柴门大喊:"有人吗?买石榴啊1声音落时,从石榴园深处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等等,就来了。"稍许,从里面出来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中等个子,身体微胖,黑红色的大脸庞上一双乌黑的眼睛。我禁不装氨了一声,怎么活似年轻时的舅妈?遂不由自主地感到亲切起来。他伸手打开柴门说:"你们要石榴么?"我说:"是的。我女儿腹泻不止,说石榴籽可以医治,想买些回去治玻"她听了以后,逗了逗我那可爱的女儿,笑着说:"啊!石榴止泻是我们的老祖先发现的,我小时候也用过,挺有效地。这园子的石榴都熟了,你们自己摘吧1说着递给我一个提篮,还说:"高处够不着的这里还有梯子。"

在采摘中,我发现有几棵树上的石榴又大又圆,外皮裂开,露出晶莹的籽粒。就问:"这是什么原因?"她笑着说:"这是一个小秘密。石榴在一般情况下,外皮是不会裂开的。可是如果肥水充足,长得过于饱满,外皮就会裂开,我们叫开口笑。今年雨水少,按说是不会裂开的。但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用户需要,我有意识地在几棵长势较好的树下多多浇水施肥,才有了一些裂开的石榴。"我说:"裂开的石榴好吗?"她说:"吃起来是一样的。不过有些家庭中秋节要供祖宗,说开口笑有喜气,就特意买些裂开的。你要是买回去就吃,也不妨买些开口笑,籽粒更饱满一些。"我摘了满满一篮,一称,18斤。我装进袋子里提回家,妻子剥开让女儿吃了几次,她腹泻果真好了。究竟是石榴籽起了作用,还是不停地吃药起了作用,就说不清了。

以后几年,我会年年光顾这个石榴园,一来二去,也就和这位姑娘熟悉了,有时还互相通电话。她姓李,叫李巧儿。如果哪一年中秋节我没有来,她会摘上一篮送到我家里来。上个世纪末,她早已结婚成家,并有了一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一年她又送来满满一篮红石榴,对我说:"我不再承包石榴园了,这是最后给你家送石榴了。"说着眼圈湿润,似有依依不舍之意。这时我才对已经工作的女儿说:"你这个阿姨活像一个人1女儿追问:"像谁?"我说:"像我的舅妈,你的舅奶。""真的吗?"于是我就将小时候舅妈年年把院中石榴树顶端的大石榴留给我的故事说给她听。女儿听后拍手说:"真有意思,舅奶太好了1巧儿听了也格外高兴,说:"看来我们有缘分,我怎么就那么巧地像了她舅奶。从明年起,我也搬进城里住了。以后还要你们多多关照啊1我说:"那好,有什么事尽管找我,能帮上忙的决不推辞。"

打这以后,我们的联系就很少了。只听说她家在上马营一带摆了一个餐饮摊子,生意不错,还在城里买了房子。2002年五一小长假时,一个朋友来看望我,早晨起来说想吃豆花脑。我打问了一下,都说在上马营一带有一家摊子,豆花脑卖得特红火,那个摊主外号"红石榴".于是,我又想起李巧儿,是不是她?我向朋友讲述了我过去关于红石榴的几段经历,又开着车在上马营一带找了一个多小时,才在一家顾客排队最长的摊前找到了她。还是那样微胖的身材,黑红的大脸盘,一双乌黑的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我和朋友站在路边,远远地望着她熟练地为每一位客人服务的身影,我说:"怎么样,我们到跟前走走后门吃一碗?"朋友笑着说:"不打搅了吧!你心中这个'红石榴'情结,从少年走到中年,从中原走到西北,又从农村走到城市。她这个'红石榴'刚刚在这里安了家,让她愉快地在这里生活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