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海滩的散文

2023/02/13经典文章

关于海滩的散文(精选11篇)

海滩拾贝

文/李泉林

住在海边的妙处,便在于能与之朝夕相处,便在于能从不同角度打量大海,谛听大海,体味大海,理解大海。大海一定是位苦命女子,或者是一位志存高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落难贤人。当夜幕徐徐落下,红尘的喧嚣刚刚退去,她便忍不住一遍又一遍扑向大地的胸膛,抽泣着她的屈辱,哽咽着她的磨难,诉说着人世的冷暖,控告着世态的炎凉。

坐在夜的海滩,想起白天去过的天涯海角,忍不住扼腕嗟叹。也是这样的海滩,而那样的去处,总是让我想起一位大师的流放,以及他不羁悲苦的命运。这个去处总是和他政治前途的穷途末路相关联。我敬佩着这位大师,心疼着他的遭遇。这个去处,又总是让我想起人世间太多关于爱情的誓言,而现实中的背叛却无一日不对这里鞭挞着、嘲笑着、挖苦着、讥讽着。走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看着他们以此为背景拍下的一张张与这里大相径庭的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脸,心情总是非常沉重——谁又真正懂得这里呢?软沙纠缠着思索的步履,以及步履湿淋淋的思索。海滩的夜,浓缩着悲情的故事;夜的海滩,记录着滚滚红尘一台又一台永不落幕的大戏。

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梦里纠缠,我便迫不及待地走向海边。我看到了大海生动楚楚光鲜可人的另一面。当盛装的晨旭款款移出,白昼才刚启开纱纬,她便忍不住睁开了欢快的眼眸,那么光彩那么耀眼那么绚烂那么金灿灿地显摆自己。朝阳特别恩赐了满目的金缕,华丽地打扮着晨露中大海这位娇娘。只有在夜里她才会那么伤心,在清晨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大舞台,她会自觉得体地将一切的不如意拾掇起来。在朝晖高悬的广袤空间,她懂得顾全大局,将自己最美好最光鲜的一面展露给天下。多像一位优伶,即便在台下有一河滩的屈辱和酸楚,当锣鼓敲响,管弦声起,当她走出幕布,便很快抽掉自己的灵魂,换上一个另外的自己,走动在别人的故事里。我的脚步很缓很慢,生怕踩碎了大海长拖的裙裾。那么欣赏地走近她的身边,感受得到她浅浅的呼吸,感受得到她的顽皮,感受得到她青春的气息,感受得到她喷薄着的生命的活力。

每天早晨简单的洗漱之后,我便急切地走向海边,仿佛那里有我一位约好的知己。急切地,当铺金洒银的大海,畅快地向你敞开胸怀,你的脚丫子再也无法安分守己,骚动着叫着闹着想要与海水亲近。脚丫子其实是喜欢海水的浸泡、萦绕、滋润、嬉戏的。她一生那么长时间委屈地重复在坚硬的路面,实在是情势所迫。海滩上多的是沿着海岸线散步的人,也有在僻静处游泳的莽汉。眼见一位老外,支一架摄像机,迎着晨旭拍摄。他的前方,一位妙龄姑娘,正在海天一色锦鳞颤动的水边翩翩起舞。那样的背景,那样的色彩,那样的意境,那样的身段,那样的舞步,拍摄出来的画面将是怎样的妙品啊!想凑过去看个究竟,但竟像其他游客一样,远远地绕开了。谁又愿意去做一个美好画面的破坏者呢?

海滩拾贝,是我清晨散步的主课。仗义的大海,一点也不吝啬,一口又一口地将满腹的珍存喷吐出来,回首就是顺势地一道海水的清洗。于是一枚枚别致新颖的贝壳,就像刚出生的新生儿,潮湿地诞落海滩。有薄而鲜亮的,有厚而光彩者,有仪态可掬的,有争奇斗异者。踩着霞光走回宾馆,一次一次地捧回满掬的珠贝,就像一个农夫满载着一车的麦子,就像一位渔人开回了满仓的鱼虾。丰收的喜悦俨然绿意汪汪的韭菜,割去一茬,又生一茬。寒风凛冽的冬季,在这里却能有一个特别温暖特别快意的海滩小住,我的欢愉宛如春季的山花,开满了一坡。

童年的海滩

文/陈晨

【题记】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聂耳

我的故乡在东海之滨上海,我从小在海边长大。小时候读到《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曾经深为自己生长在东海之滨而自豪。

长大后,在各地见识了各种蔚蓝深邃、气势磅礴的大海,见识了各式美丽的海滩,我曾经有段时间羞于谈起我故乡的大海。

是的,故乡的大海不美。她没有闪着金黄色或者银白色光芒的海滩,没有海浪拍击海岸卷起千堆雪的气象。故乡的大海,也许是因为海水里混杂着太多的泥沙,波涛的颜色总是浑黄的,给人一种土里土气的感觉。

但是,这片土里土气的大海,与我血脉相连,与我的成长休戚相关,不管离开家乡多远,那浑黄的波涛一直澎湃在我的记忆里,那浑黄的大海的颜色始终是我生命的底色。家乡那片土里土气的大海,更是我童年的游乐场和励志课堂。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逢星期三下午,学校都会放假半天。这时,我就会和小伙伴们相邀着一起去闯海。

那时候我家离海并不远,大概走上半个小时,就能闻到海腥味,听到海鸟的鸣叫声了。不过,要走进大海的怀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经过一大片芦苇荡和水泽地。小伙伴们脱了鞋,光着脚,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大海走去。我们的脚丫,先是试探性地踏进水泽里,看着软湿的淤泥慢慢没过我们的小腿,直至膝盖。淤泥的下面,会有一层坚实的硬土,给予我们双腿有力的支撑。有时候,看似温和的水泽下面会有尖利的芦根,让双脚在猝不及防中突然受伤,鲜血直流。疼痛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只是短暂的,因为前面还有很多吸引我们的东西。于是,在同伴简单的安慰后,我们会继续朝着大海前行,在跋涉中体验惊险,在跋涉中寻找乐趣。

很多年后,回忆起童年时在泥泞中的艰难跋涉,我突然感悟到大海给我的无声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很多险滩,也会受到猝不及防的伤害,但大海告诉我,要像童年时那样,坚信沼泽下面总会有一个有力的支撑,会让我一步一步地走过去。

走过水泽,走过芦苇荡,渐渐地,脚下的泥地越来越硬实,留下的脚印越来越清晰。于是,我们就在海滩上雀跃飞奔着,追逐嘻闹着,广阔无垠的滩涂上留下了我们一串串脚印,也留下了我们童年的欢笑声。

玩乐的同时,我们常常会在滩涂上抓一些小海鲜带回家去,常见的有黄蚬、螃蜞、泥螺,还有跳跳鱼。有时候,不知不觉走到了海滩的深处,走得东西南北没了方向。如果在海滩上迷了路,不用慌张,四下里找找,远远地就能看见灯塔,它高高地矗立着,指引着我们回程的路。于是,我们的心里有了底气,知道朝着灯塔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在大海里玩够了,我们就朝着灯塔指引的方向往回走,用大治河清澈的水把浑身的泥巴洗净,带着我们的战利品回家。父母知道我们去闯海了,从不责骂我们,也似乎从来不担心我们的安全。只是偶尔会告诉我们一些关于潮汐的常识,免得我们再去时遇到涨潮,白跑一趟。也许,在他们的心里,大海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始终是仁慈而宽厚的,他们不用担心大海会伤害我们。

长大以后,有时遇到童年时一起搭伴去闯海的伙伴,我们会笑着说,那时我们真傻呀,海风把我们的脸吹得黑黝黝,现在用再名贵的化妆品也补救不过来,一辈子都是这种大海的肤色啦。

是的,我故乡土里土气的大海啊,是我童年时的游乐场,也是我童年时的励志课堂。她给予我磨砺,给予我宽慰,给予我胸怀,给予我启示,给予我指引,也给予我终身难以泯灭的印迹。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是这一片大海的女儿。

神游三亚

文/范子淳

国庆节期间,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海南三亚旅游,虽然我没有去过,但曾听好多人说起过,三亚是一个美丽迷人的海滨城市,所以我对这次三亚之行充满了神往和期待!

说走就走,飞机在云层之间穿梭,很快就到了三亚上空。降落的时候,我俯首一看,哇!湛蓝的海水和碧绿植被相互交融,银色的海滩依偎在热带雨林和碧波海水之间,如同一条镶嵌在皇冠上的丝带,整个大地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暇的自然风景画。

走出机场,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咸咸的海水味道,道路的两边全是各种绿油油的热带作物,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高挑的椰子树上挂着令人垂涎的椰果,金灿灿的芒果挂满了树枝,鲜艳的火龙果象一个火球悬在枝头……所有这些水果树,一条街一种品种,目不暇接,仿佛走进了传说中的花果山一样。

住的宾馆就在海滩旁边,刚从宾馆出来,我迫不急待地冲向海滩。太美啦!站在酥软的沙滩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限地向天边延伸,尉蓝的天空朵朵白云轻轻地流动,软软的细沙呵护着我的小脚丫,舒服极了!从近处远眺,海的颜色由浅变深,慢慢地融汇在一起,海天一色,感觉天就在海里,海就在天上。天空中几只海鸟轻轻掠过,浪花从我的脚趾缝间穿行,海鸟、海风、海涛的声音交汇在一起,仿佛在听一首舒缓的自然交响曲!

我把衣服一甩,一个鱼跃,直接冲进了大海,暖暖的海水紧紧地把我裹在中间,象躺在冬天里的电热毯上一样惬意,我伸展开臂膀,象一条自由的鱼儿在水中游荡,浪花一个接着一个轻轻拍打着我,象在按摩一样舒服。越往中间游,海浪越大,但并没有影响我展臂向前的节奏。

感觉时间过了好久,突然回头一看,周围全是海浪,我出发的地方看不见了,爸爸妈妈也消失在了我的视线之外。我大吃一惊,大脑一片空白,两眼直冒金星,大声呼喊着爸爸妈妈,拼命往回游……

“孩子,孩子,怎么啦?怎么满头大汗啊?快起床了,我们过一下就要出发坐飞机去三亚了!”

我一下惊醒坐起来,擦着头上的汗水,看着床上乱糟糟的被窝,心有余悸地呆呆盯着满脸疑惑的爸爸,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哦,幸好,原来我躺在自己的床上!

我一下跳下床,高兴地大叫:好的,马上出发!

在家乡的海滩看海鸥

文/韭菜花子

那天我与朋友一起享受海边垂钓之乐,还有了一个“饶”来的收获,那就是有幸与一群群美丽的海鸥邂逅。在海滩与海鸥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于我这个海滨小城长大的人来说,还真的不是太多。于是我一次次地放下钓竿,去拍下了许多远的近的海鸥的照片。

海鸥算是最常见的一种海鸟了吧,甚至一提起海鸟人们就会很自然地首先想到海鸥。洁白、矫健的海鸥,展现着一种美和力的光彩,给这茫茫的海天平添一派生气。只要有一鸟入水取食,群鸟便会紧跟而下,从远处望去,好似片片洁白的花瓣撒入水中,缓缓随水荡漾,别有一番情趣。

我发现海鸥的叫声很像大雁,听到成群的海鸥“啊噢,啊噢”的鸣叫声,我常常会抬头看天,误以为来了南飞的雁阵。我在落潮的海滩上漫步,或把镜头对准它们时,便会惊起一群鸥乌,它们会飞得离我远一些,在不是太远的地方,再飘然落下来。

海边的人还把海鸥叫做“鱼鹰子”和“叼鱼郎”。在海边、海港,只要是盛产鱼虾的渔场上,便会有成群的海鸥光顾。它们或悠然自得地漂浮在水面上,游泳,觅食;或低空盘旋,飞翔,降落…… 海鸥在空中一发现水中的游鱼和软体动物,便扇动翅膀,闪电般俯冲下来,在接近水面的一刹那,突然像羽毛一样轻盈地飘落到水面上。偶尔也能见到两只海鸥突然如离弦之箭,在空中直矢海面,瞬即又腾空而起,奋力争夺着一条鱼的情景。

最早知道海鸥,是在高尔基的《海燕》里,海鸥是与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的形象作对比作衬托而出现的,和海鸭、企鹅一样,属于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或假革命的代表形象的。作为大声呼唤革命呼唤暴风雨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笔下的一个小小衬托,海鸥也不必过于委屈。

那天,一位正在“起塘子”收获对虾的渔民朋友看我对海鸥感兴趣,收网的空隙,他兴奋地和我聊起海鸥。海鸥喜欢群集于食物丰盛的海域。哪里有成群的海鸥,哪里就会有丰富的鱼群,船在哪里撒网捕鱼,哪里也就会有海鸥光顾。因此,哪里发现有大群海鸥,哪里的水域必然充满着生命。因此,他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碧海群鱼跃,蓝天鸥鸟飞,海鸥使富饶的海洋充满勃勃生机。

据说在海上航行的轮船,总会有一群白色的海鸥相伴左右,从而给白茫茫一望无际的大海洋增添了一些生机和诗意。那么,海鸥为什么总是喜欢追逐轮船呢?那位渔民朋友说,那是因为小鱼、小虾被破浪前进的船激起的浪花打得晕头转向,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海鸥的视力极强,就会轻而易举地把它们吃掉。其实,我记得书上还说过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轮船在海上航行时,由于受到空气和海水阻力,上空会产生一股上升的气流。海鸥尾随在轮船的后面,可以借助这股上升的气流毫不费力地托住身子飞翔。看来,海鸥是极聪明的海鸟,在浩瀚的大海中,它们这种“守株待兔”的觅食方式,和借助气流的飞翔方式,谁能说不是它们的聪明之举。

海鸥还有“海上清洁工”的美称。海鸥除以鱼虾、蟹、贝为食外,还爱拣食船上人们抛弃的残羹剩饭。它们几乎是港口、码头、海湾、轮船周围的常客。在航船的航线上,也会有海鸥尾随跟踪。

那位渔民朋友说,早些年海鸥是不怕人的,它们还能飞到渔人的头顶上,肩膀上,与人玩闹呢,可是这些年有人担心自己的鱼池虾塘因海鸥捕食鱼虾而猛受经济损失,就张网甚至撒药捕捉海鸥,这才使得原先对人类毫不设防的海鸥,与人有了隔膜,不得不有了防人之心。所以,它总会与你保持一定的距离了。因为与人有了敌意,海鸥就有了另一种本领,当人们靠近它触动它或其子女时,它便怒气冲天,趁人不备,突然发动进攻,将胃中的液体像水枪一样喷射出来,足足能喷半米远。这种液体是橙黄色的,略带腥臭,溅到衣服上,一时难以清除。

看来,海鸥是有灵性的。这使我想起文学作品《老人与海鸥》,它来源于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昆明的一位善良的老人和海鸥成了朋友,为了海鸥,每天徒步十多公里到翠湖,去给他心爱的海鸥送吃的,这也成了翠湖的一道风景。后来老人驾鹤西去了,有人把老人的放大了的遗像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便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表达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于是好心的人们又为老人做了一尊雕像,就安放在翠湖边,好让老人永远望着他的海鸥,海鸥也能天天望见老人。

人鸥情深,令人动容。我的眼前浮现着一个画面: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海鸥在他手上、身边翩翩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记得古人有句:“白鸥飞处带诗来”。于是刚刚“百度”了一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确实都有写海鸥的诗。李白的《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是说仙人要想上天,还得乘黄鹤,所以是“有待”;而作者自比“海客”,与白鸥相亲相近,并不是有意追求,无需机巧之心,而是在无心的情况下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的,这不比眼巴巴地等着黄鹤飞来的神仙还要潇洒飘逸吗?杜甫也有诗《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是说他的草堂南北绿水环绕,春波荡漾,鸥鸟成群,日日相伴,环境异常清幽。作者生活的隐逸色彩跃然诗中。杜甫还有一首《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飞鸟与人相亲无猜,表现了作者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真艳羡杜甫笔下的鸥鸟成群,日日相伴的意境。偶尔能在家乡的海滩与美丽的海鸥邂逅,我也感到很荣幸。

漫步海边看日出

文/邢云

入岱庙,登泰山,拜孔子……既然是旅游散心,又何必“拿着端着”,小时候有个海的梦,梦里的海是蓝色的,纯净如玉,浪涛连天。连日来舟车劳顿,因儿时读过巴金的文章,一直惦念着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曙光先照”,我们打点行装,直奔日照,期待浪花拍打脚面,期待聆听大海的声音,期待海上日出的壮丽。

到日照时,天色已黑。吃过晚饭,我便和妻儿一同向海边走去。

儿子是第一次看海,刚刚听到海浪的声音,便兴奋得大喊大叫,向着海滩的方向跑。夜空,弯月,一个一个的浪花拍打着海滩,浩瀚的海面银光闪闪,沙滩松软,满天的星星眨着眼,还有那带着咸味的风。

我们也学了巴金的样子,早上四五点便起了床,又一次来到海边。天色微亮,浪花朵朵,海鸥飞翔。我们悠然地漫步在海岸边,踩着软软的沙,以最近的距离和海接触。伴随着有节奏的“哗哗”声,凉凉的海水一次又一次漾到小腿上。任浪花肆意亲吻脚丫,看海浪抚平脚印,听海不停地喃喃私语……

面朝东方,向远处眺望,海天一色,天空是一片浅蓝,很迷人。

转眼间,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鱼肚白,天边渐渐有了霞光,微微的,刚开始似只一线,慢慢地,霞光变得红亮,旁边的云层仿佛镶了金边儿。

过了一会儿,太阳的脸露出来了,红红的,就像羞涩的女孩儿用手帕遮着脸。但它似有无穷的力量,使着劲儿一点一点地向上升。天空里的月儿、星星暗淡下去,海鸥鸣叫着在海面上飞来飞去,世间越发呈现出生机来。

浪涛汹涌,无形的喧闹里又透着静静的期待。

我和儿子向着东方,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最东边的光亮随着波浪跳跃,如棉花团的白云被染得偏红了,远处的海面也渐成了红色,红彤彤的太阳,整个出来了。

屏息注视,她愈发强劲、大方,刚眨了几下眼睛,前面已金光四射。

阳光映照在潮水上面,海滩边的沙子被照出了金色的光,壮丽的金沙滩!分不清海与天了,因为只看见一片绚丽的色彩。

赤脚漫步海滩,细品慢读,身后已是长长的足迹。那海,那潮,那浪,都在心中镌刻成了永恒。

“呼呼”的海风有了些许暖暖的温度,柔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找个理由,到处走走,新的一天开始了,整个世界都醒了。

是的,这是心中的日出!

蓦然回首,世间阴霾不过是一朵浪花罢了。

遥望远处,两条渔船动起来了,一前一后从太阳下面驶过,慢悠悠地,驶远了。

海公沙传奇

文/游水方

海公沙是南三岛当地渔民对岛上一片海滩的称呼。这片海滩位于岛的西南面、广洲湾出海口的西北侧,与东海岛隔海相望。海滩略向海里突出,被茫茫的碧波环绕,形成一道优美的弧线。

海公沙是洁白的,经海浪的磨砺坦荡如砥,在太阳的辉照下闪着银光,衬着蔚蓝的海水格外鲜明耀眼。

在潮涨潮落中,这美丽的海滩曾留传下了一段段有关“海公”的悲壮故事。

这片海滩望着广洲湾出海口,向东是浩瀚连天波翻浪涌的南海。渔船向东驶18海里,那是一个天然的大渔场。听上年纪的渔民说,一个世纪以前,在春夏季节,这个渔场曾游动着不少的鲸鱼,它们常常在蔚蓝的海面追逐戏水,翻身展鳍,掀起巨澜,十分壮观。当地渔民见到鲸鱼如此巨大,认定它是海上的霸王,便称之为“海公”。

那时,当地渔民曾在这个渔场捕捉过“海公”。捕“海公”的船是双桅木帆船,在当时那是很大的船了。但这样的船还是捕获不了大“海公”的,一头大“海公”往往一百多吨重,就算你能钩住它,它只要一发狂,就会把渔船掀翻,所以渔民们都不敢招惹大“海公”,而是捕捉那些小“海公”。

捕“海公”凭单艘船是不行的,要由十数艘船组成船队进行捕捉。捕“海公”的船队驶到捕鲸渔场后,便分散在海面上巡哨。每船的桅顶上设有了望哨,人在上面巡望,若发现“海公”展鳍,就在桅顶上挂起红灯,向附近的船发出信号。各船看见信号,便向信号船聚拢过来。“海公”不知厄运降临,竟绕着船队戏水。每船都配有数支带着长长坚韧绳索的镖钩,随着一声呐喊,数十支镖钩同时向小“海公”掷去。小“海公”中镖后,渔船便聚拢过来连成一体,放长镖绳任它带伤游动,当它精疲力竭时,便将它向海公沙拖回。渔民们惊奇地发现,当小“海公”中镖挣扎时,一头大“海公”绕在它的周围,后来一直跟着它游到海边。潮退了,大“海公”便活活地搁浅在沙滩上,最后奄奄死去。这场面太悲壮了,让渔民们惊讶不已。看得出,这大“海公”必定是这小“海公”的父或母了。它为了儿女宁可一同赴难,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博大的情怀!

渔民们体会到了这种情怀,他们都说:“海公为儿死。”但是他们没有怜悯这种情怀,而是利用这种情怀,在抓捕小“海公”的时候把大“海公”诱上岸来。大“海公”是庞然大物,就算十数艘双桅木帆船和数十个大镖钩,也奈何不了它,而这情却把它俘获了,这情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呢?谁能说得清。

这片美丽的海滩,渔民们曾在此宰杀过“海公”,淌下过“海公”的血,在海水的磨砺下,那血又浪回大海里,沙依然洁白。这片海滩虽然没有留下“海公”的血迹,但它刻上了大“海公”悲壮的故事,人们便称这片海滩为海公沙。

时间随着海水的翻动而流逝,后来那些先进的大渔船在深海里把“海公”捉去了,这片海域已很少有“海公”出没了,岛上的捕“海公”船也早已消失了。然而,大“海公”的悲壮故事却没有随之消失,还时不时被人们茶余饭后谈起,海公沙也被一次次提起。听着这故事,我为大“海公”的悲壮而深深叹息,我想这种父爱母爱和人类是相通的。在地震发生时,父母用躯体护住了孩子,当空难发生时,父母用躯体裹住了孩子……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

蟛蜞汁的醇香

文/游水方

蟛蜞汁从久远中一代代传来,依然散发着扑鼻的醇香,激活我童年的味觉,勾起我浓浓的乡情。

蟛蜞汁是用蟛蜞捣烂成浆腌制的,是我家乡的特产,我小时家家户户都腌制蟛蜞汁。

蟛蜞形似螃蟹,个子却很小,大的有拇指头大,小的只是小指甲般大,黑褐色的身体,长着一只十分醒目的白色大钳,是用来抓食的,它们生活在海滩上。

我的家乡靠近海边,海边那一片广阔的海滩生长很多蟛蜞。那片海滩,涨潮时便海水茫茫,退潮时便裸露出黑褐色的海泥。海滩一个个圆圆的小洞便是蟛蜞的窝。涨潮了,蟛蜞便龟宿在窝里,以免被海水冲走;潮水一退走,它们便纷纷涌出,在海滩上爬走觅食。这一片海滩很肥美,蟛蜞出十分肥美。

抓蟛蜞并不复杂,一般是女人干的活。退潮了,人在海滩上走,蟛蜞见人走近了,便迅速爬到洞口,一眨眼便钻进去了。人用脚在洞的旁边对着洞的方向斜着踩下去,蟛蜞便爬出来了,人用手在洞口旁候着,它一爬出洞口,就被捉住了。因蟛蜞很多,用不了小半天功夫便抓满了一篓子,有十来斤那么多。

腌蟛蜞汁便要讲究技巧了。先将蟛蜞洗干净,然后调上适量的盐,放在碓上捣烂如浆状,若要更细便再放在磨盅上磨,磨好了就调上一点姜和米酒之类的佐料。调料是最关键的,调得适宜味道才醇香,调料多了或少了,都会影响香味的,就像画画调色一样,多一点或少一点颜色就不同了。调好了料就将蟛蜞浆舀进一个小瓷罐里,盖好盖子,用黄泥泮成浆把盖口的逢密封住,就放在屋里的角落里藏起来,就算腌制完成了。存放的时间越长,蟛蜞汁便越醇香。

蟛蜞汁为黑褐色的较稀的浆,味很浓郁,一打开瓷罐,整个屋子便充满香味,你便不由得想尝一尝了。

小时候,我们的生活还很穷,没有什么肉菜吃,蟛蜞汁便是我们饭桌上常见的菜肴了。吃饭时,便舀出一小半碗放在饭桌上,吃一口粥便用筷子醮一点来吃,吃起来觉得很爽口。有时买豆腐吃,便挟一点豆腐醮上点蟛蜞汁吃,觉得味道极佳。小时候,我很喜欢将在开水中滚过的嫩番薯叶、萝卜叶醮蟛蜞汁吃,吃起来很香,大口大口地吃,当地人形容这是“共脷吞”。

人们还把蟛蜞汁当作良药来吃。过去,村里人眼头常长出一颗小小的疔疮,红肿疼痛,村里人称为“挑针”。长了“挑针”,只要拿木瓜和上蟛蜞汁煮来吃上一二次就好了,神奇得很。我也曾长过好多次的“挑针”,就是吃蟛蜞汁木瓜治好的。吃这个药不苦不辣,还这么好吃,谁不乐意吃。我曾想并非所有的良药都是苦的。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蟛蜞汁已不是饭桌上的主菜了,各种菜渐渐丰盛起来了,蟛蜞汁便退居二线,成了调味品了。吃肉夹来醮一下蟛蜞汁,觉得味道极好,吃得香,不觉得腻。后来,宾馆里也将蟛蜞汁列为了调味品,很受食客青睐。然而我吃的时候,始终觉得味道不如当年母亲腌的好,也许是当年饥饿的缘故吧,就像《芋老人传》写的吃芋的境况不同而感觉不同吧,抑或是现在腌制的工艺真的比不上当年了,是否二者有之呢?

我们村的蟛蜞汁在改革开放初期曾走出过国门,出名过一回。村里有一中年人,经人介绍到深圳一家外资厂当门卫。他出门时除了带行李外,还带了几小瓶家里腌制的蟛蜞汁。后来,他在厂里的饭堂吃饭时,就拿出来作调味品吃。旁边人闻到这么香,看他吃得津津有味,也夹菜醮一点吃,便被吸引住了。后来许多人都要来吃,消息传到外国老板那里,这老外也要来吃,结果也觉得是美味,说不但口感好,而且吃肉不觉得腻,胃口好。后来老外让我们村的人回家带几瓶给他带回家,据说老外的家人也十分喜欢。此后,我们村的人回家过年过节,都带了一大袋回厂去,拿几瓶当作礼品送给老外。

可惜现在家乡那片海滩已几乎开发成虾塘养虾了,蟛蜞已不多了,因而村里人腌的蟛蜞汁已很少了,它已成为稀罕之物了。

去年末,村里人给我送来了一小瓶蟛蜞汁,我把它视为珍品,总舍不得吃,遇到什么好日子才拿出来吃一点。我吃着醇香的蟛蜞汁,在品尝它的美味的时候,一股乡情便萦绕心间。我觉得,人之乡情就像这蟛蜞汁,经过时间的发酵,历久而愈浓郁。

海岛四季

文/赵悠燕

春天,晴雨多变,阳光暖熙,万物生长,饱满绽放的花朵似乎欢快地引领了一个季节的入场。鸟在花丛中啁啾,发出悦耳的叫声,忽而从花丛间惊起,掠过黑色的瓦顶、建筑中的高楼,变成浅浅的黑点。渔船、码头、海滩、挑担的渔民、补网的女人……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抚摸着海岛世俗的生活。一年四季在于春,在海岛人的眼里,春日的丰收象征这一年的好收成。每当春节一过,码头边泊满了整装待发的渔船。春日的洋面,似乎涌动着春的希冀,春的渴望,那些肤色黝黑的渔民们,从大海雄浑的气魂里找到勇气和力量。春捕归来鱼满舱,这是渔民们最喜悦的日子。在他们眼里,那些满舱的马面鱼、三笑鱼就像春天的花朵,滋润着他们的生活。静谧的小镇被马达的轰鸣声、呼喊声、笑声吵醒,一篓篓鲜亮的鱼挑上了码头,堆成了小山,鱼的气息一直蔓延至小镇的各个角落。

夏日海滩边,拎着网兜拿着铲的大人引领着小孩,从礁石上铲下藤壶;而顽皮的小孩,一忽儿就跑了开去,静候在星星点点的蟹洞边,看小小的沙蟹在洞口往外窥视一番,悄悄地溜出来。继而,三五成群,或聚或散,海滩一下子热闹起来。身上手上沾满了黑泥的孩子们比赛着看谁捉得多,清脆的笑声在泛着粼粼波光的海面上荡漾。喜欢水的孩子在海里嬉戏,笑声惊起串串浪花。偶尔雷雨,从天边滚滚而来阵阵雷声,乌云直压海面,风挟裹着巨大的水汽骚扰着船只摇摆不定。在大人急促的叫喊声中,小孩作鸟兽散。海滩一下子冷清起来,而雷雨哗哗哗发出巨大的响声,雷裹着雨,从海面上喧嚣而过。台风是海岛典型的特征。每每降临,如同大敌压境,雨不是下的,是在倾倒;风不是刮的,是在肆虐地蹂躏,所过处,满眼皆是荒凉,树倒船倾田毁。海岛大多早晚清凉,有风拂过,在海滩或马路边慢慢地散步,似乎空气中透着薄荷般的清凉,让人感觉清新而又宁和。

秋天,天空蓝得高深幽远,像一望无际的大海,绵延得让人望不到边。站在海岸边看天看海,总觉得天大地大海大,自己是渺小而又静寂的,心渐渐地深远辽阔起来,不自觉融于广袤的一切。秋天里听风看海,以及驾船远航都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秋天,结束了禁渔期的渔船,在港口整装待发,那种场面颇为壮观,长长的桅杆如森林般鳞次栉比,直指苍穹。渔船远去,码头空旷,只有潮水拍打海岸,一次又一次,徒劳而又坚韧。湛蓝的天空,海鸥鸣叫着俯冲下来,快接近海面时,旋儿直冲上空中。浩瀚的海洋总是隐藏着一种神秘的令人迷恋的力量,然而,观海,也让人品味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海岛的冬天,冷的不是低气温,而是风。行走在路上,风来了,尖利、刺骨,似一把出鞘的利剑,尖角丛生,刮起来像一台散发着寒气的大风扇对着人直吹,冷且疼。然而,海岛的冬天毕竟也有温馨的时候。过年时的鞭炮,密集而又喧闹;夜空里的烟花,璀璨而又寂寞。舞龙的队伍走过大街和店铺,铿锵铿锵着,预示着新年的来临。楼群里的灯光,晃动的人影,闪烁的电视机画面,饭桌上蒸腾的烟气,还有大人小孩欢快的笑声。安稳世俗的生活,散发出丰饶热气。

这样的场面,让人忘记了外面喧嚣的狂风。偶尔,下起雪来,静默的雪轻盈地落在屋脊、树枝、地面上,很快,世界就成了白皑皑的一片。天明,人们对突然出现的银白世界表现出极致的喜悦和欢快,堆雪人、打雪仗、拍照片,欢笑,奔跑。

海,在寒冬里依然涌动着浑浊的波涛,沉默而不喧嚣。或许,它注视着渔船穿行于烟波浩渺之中的风姿;抑或,聆听着来自海洋深处神秘的声响。岁月悠悠,水迹茫茫,此时,只有海,不怒不言。

梦中的红海滩

文/幽幽池儿

无数次听朋友们谈起红海滩,谈它绵延的红,夸张的,荒诞的红色,静脉血似的沉静的红,我总是抑制不住一探究竟的欲望,就像我忘情于烟雨江南的红药,仿佛那桥畔的红药移到了辽西的湿地之上,而因油而生的盘锦也被勾勒的愈加锦绣了。于是,有一日我奔它而去……

十月的辽西,迎接你的是稻香十里,白云蓝天。时有叫不出名字的飞禽出没,待你凝神捕捉,它已不知去向。在你略显失意时,不知从哪蹿出的别样大鸟,又一次提起了你的兴致,啊!辽西,这车犹如小船,载我在它平坦的腹地起起伏伏。

经过大洼县几十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芦苇荡,真像冷兵器时代的战阵,萧杀和掩埋的气势,无论谁走进去都会被淹没。据说这里在解放前曾经是匪患猖獗之地,我信了。听有人说,过芦苇荡就能看见红海滩了,我期待着。

走进红海滩,我被眼前浩瀚的深红,浅红,暗红,震撼了。红海滩是藏在这个盛产大米,河蟹的鱼米之乡上的一块圣土,仿佛是神仙嫁女遗落的一块红帕子,让你渴望追溯它的起源。红海滩为什么是红色的?哦,原来是与盘锦是盐碱地分不开的。由于长时间碱的渗透与海水里盐分的浸润,这海滩上生长的碱蓬草慢慢的就变成红色了,在你走上伸进红海滩的廊桥,看着脚下随风摇摆的纤弱的碱蓬草,真是叹服它适应环境,和被环境适应的能力。当你完全沉醉于这塞外红色,我惊喜的发现,你身体里细腻温婉的江南气质,也被填上了粗粝的一笔!就是你眼前,那几只安静的水鸟,也在为之动容。你看它们多像画家填上的笔墨,隽秀挺拔的身姿,让我想起江南绣娘指尖的针脚。而这些灵动,精彩的生命是不可替代的。

在这片一百二十余万亩的地球上最大的湿地之舟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这样的水鸟,而你在盘锦市场上却看不见一只出售的野禽。这足以证明这方水土上,为什么有这么完美的纯绿色旅游生态链。而构成这一生态链的碱蓬草,讲解员说它又叫碱蓬菜,五月份生长,九十月份转红。适合在盐碱地里生长,其他的土质难以成活。碱蓬草之所以叫碱蓬菜,因碱蓬草的草籽、茎、叶可以食用。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时期,曾经拯救了一代人的生命。我想谁也无法量出湿地人,对这片最大的地球之肺,在敬畏里,又增加了多少感恩的成分。

放眼望去,在碱蓬草中间,油井林立,红海滩下储存着大量的石油。曾经听在油田工作的朋友谈起,所谓的红海滩是一大片红红的海草,海草丛中蛰伏许多蚊虫,他们从事野外工作备受蚊虫叮咬之苦,也就顾不上欣赏红色的美景了。

回到梦里,我看见殷红的碱蓬草与晚霞合为一体。海水在碱蓬草之间自由的涨落,尖尖嘴的海鸟们吮吸如血液般的营养,翩跹成天上的云朵。白了头发的芦苇们摇头晃脑的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梦里,红海滩生成了凤凰浴火的壮美。

海滩之恋

文/温鹏

我的家乡位于广西北部湾畔东海岸,九洲江下游冲积平原最西边。在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海滩。海滩离村子不远,走出田野,跨过海堤,一下子便到了。这片海滩一直让我迷恋,是我儿时的乐园。那里,有捕不完的鱼虾海蟹,摸不尽的贝螺,挖不绝的泥虫……闲暇时还可下海游泳,在海滩上堆砌泥人,回忆起来其乐无穷。

海滩面积不大,地势平缓,越往远处越开阔。海滩中一条小小的海沟直通往大海深处,海沟内常泊着大大小小的竹排、小船。别看那海沟不大,却是家乡人驾船出海捕鱼的唯一通道。潮退了,他们便撑着竹排或驾着小船,沿着海沟开往大海深处,捕捞鱼虾;潮涨后,他们满载收获,又沿着海沟一路归来。这种潮退出海、潮涨凯旋的打鱼生活方式,构成了海滩最动人的风景。

海滩两边地势稍高,遍布着密密匝匝、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红树林连绵数公里,呈窄长形沿海堤分布,向南直到九洲江出海口,向北可达营仔河口。涨潮时,海水会把这片海滩淹没。退潮时,海滩便裸露出原貌,积一层浅浅的海水,滩上满是红蟹、贝螺、牡蛎,还有那活蹦乱跳的跳鱼、海虾等。真是“潮落泊沙新,石出礁渚真。”

不过,沙滩上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拾鸭蛋。海边人家多半养母鸭,白天将母鸭放到海里觅食。每天天刚亮,母鸭就从海堤边的鸭寮涌出,浩浩荡荡跨堤过海,寻虾觅蟹,吃贝嚼螺,好不快活,一些来不及晚上在鸭寮产蛋的母鸭走着走着便溜下了蛋。所以,只要勤于走动,四处寻觅,就会惊喜地发现,一些圆圆的小白点躺在海滩上或红树林里,那便是要找寻的鸭蛋。

长大后我外出读书、工作,但心中仍牵挂着这片海滩。回老家时只要有空,就到海滩看看,脱下鞋袜,踩踩海泥,捉捉虾蟹,捡捡贝壳,重拾旧梦,那些尘封的记忆,一下子又鲜活起来。因为那里毕竟有我太多的欢乐,太多的回忆。

记得每年的中秋,我总要抽空回家,看看家人,看看久违的海滩。今年中秋也不例外,回家刚吃完晚饭,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到海滩。那时正值涨潮,海滩已被海水淹没,我只好站在海堤上看月亮,看远处的风景。此刻,风平浪静,大海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着粼粼的月光。近处,竹排、小船安静地躺着;远处,几艘渔船徐徐归来……

千百年来,大海与人类休戚与共、息息相关,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面对大海,我思绪万千,一如起伏的波涛,心底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与大海惜惜相依,不离不弃。

愉快的海滩游

文/李桐

紧张的四年级上学期结束了,我用不懈的努力,为自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先苦后甜的感觉让我很是享受,想想假期能够睡懒觉,还能去大海边游行,心情大好。

放假嘛,学习还是不能落下的,所以在春节大假来临之前,我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还每天练上两页毛笔字,静静等待着旅行之日的到来。

年三十的鞭炮刚刚响过,初一起了个大早,背上收拾好的行囊,坐上汽车,爸爸妈妈带我去旅行了,目标广西防城港!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我们坐在车上吃零食,听歌,聊天,欣赏路边的美景。车窗外的风景在不断变换,田野、湖泊、河流、山峦尽收眼底,远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伴随车子的移动慢慢展开。

上次看海是四年前的事了,再次来到海边,虽然没有了初次的激动,但多了一些对大海的想念:大海我又来看你了,你还好吗?

海浪和沙滩是最先进入视线的,赤脚踩在沙子上总是那样的松软,在海浪的推动下,一颗颗沙子前后滚动,日复一日。浪花拍打着海岸,发出有规律的节奏。当它退去时,我追了过去,它是那样的腼腆,总和我保持着距离;当它前进时,我只能快速的后退,它是那样的热情,给我了一个深深的“拥抱”。

我用铲子在沙滩上铲出沙子,堆砌出属于我的小城堡。意外的惊喜就是在沙子里还能挖出很多小沙蟹,它们有沙子颜色一般的保护色,小小的蟹腿跑得很快,善于打洞,看上去萌萌的。当退潮时,它们在沙滩上留下一个个小洞,对准小洞,用铲子一撬,它们就无路可逃了。

海滩上还有很多贝壳,知名不知名的,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沙滩上。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认真去寻找,总能找到那颗与众不同的“星星”。

夜晚来临,远处传来了轮船的汽笛声,海浪还是不停地拍打着岸边。

假期结束,我写这篇作文时,好像又闻到大海的味道,湿润、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