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22总结范文

老地方整理的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1

这一学期,我任教六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我本人积极学习新课标,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讨活动,获得同事的指导,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学课优势,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这学期教科学课,是我接触科学课以来的第二学期。虽然在教科学课之前,我学习了课程标准,阅读了相关资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次,在内容方面,我把自然课与科学课进行了对比,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再次,由于理念的转变以及主要内容的变化,引起了我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1、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内容,还要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而自己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

2、既然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那么在上课时,教学方法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灵活多变的运用;重视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性学习教学环节也要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当然,虽然探究的过程在课外,老师不能看到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结论。

4、及时帮助学生写出探究记录。在写探究记录时,指导学生把探究的过程写条理、清楚,把结论写明白,并提出自己还没有弄清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如:如何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更好地搞好小组合作的效果等等。我虽然是个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但在科学教学战线上,我还是一个新兵,我将攻克一个个堡垒,扩大自己的阵地。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促使学生学好科学课的积极性。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小学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任务是指导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我校自然科组的老师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自然科教学从知识性改变为教育性,特点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科学素质,注重动手操作和参与研究、实验,使学生从小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以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自然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全球信息化、知识爆炸的新时代,现有的自然科教学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挑战,让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自然科教育的特点。

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自然教学室”的作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我校使用沿海版教材,现有的电子光盘、录像等课件很多是不适用的,必须进行改编、自制。学校教师牺牲休息时间,利用寒、暑假期和休息日,认真研究教学设计、写教案、写脚本、收集资料、素材进行电子编辑,改编、自制课件,全册自然课本的课件在假期全部做好,方便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电子化、形声化和容量大的特点,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改革,把一些相关的课文合并为一课,既节约了教时又可以加进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改变照本宣科,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程式化、就范式的弊端,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宽松的环境。我们在使用现有教材的同时,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资源,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强教学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我们认识到在信息社会,在接受信息上,教师与学生经常会在同一起跑线上。国际上已明确提出:“教育是学习,教育是交流”。因此,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资讯科技教育时,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以自然实验基地,强化实践操作环境

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设立自然科实验基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是现代自然科教育改革的方向。我校除了设立两个多媒体自然教学室外,还想方设法在教学楼的天面建起了生物园、种植园地、空中花圃、无土栽培实验室、菌类培植室,并结合美化校园,设立了小花园、养鱼池等实验基地,为教学、实验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环境。

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基地,结合教学开展丰富多采的自然课外活动。例如成立“无土栽培活动小组”,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无土栽培技术,如种瓜类、菜类,结合农时、温差,经多次的因地制宜的试验,找出了种瓜类、菜类的16种化学溶液成分的`增减配方分量,并研究无土栽培的植物是否可以留种,收获的种子可否发芽和正常生长等。“食用菌培植活动小组”进行培植平菇的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天早、午、晚密切注意平菇的生长情况,掌握和调节平菇生长的温度、湿度,使平菇顺利生长。经过努力,每星期收获不少优质平菇。自然科组的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校外的无土栽培基地和食用菌培植基地,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实践证明,建立实验基地,引导学生开展课余兴趣小组活动,通过观察、监测、种植、饲养等实践操作,既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以操作性的创新考试模式,改革自然科考试

旧有的考试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既枯燥乏味又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98年以来,我们在深入开展自然科的教学改革的同时,锐意对考试的方法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步是在98年度上学期,我们让学生以自己制作的“实物标本”作为考试,提早在三周前把考试内容布置给学生,制作的标本是以该年级自然课的内容为题材,可制作植物标本或动物标本。例如五年级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人制作一份岩石标本。学生们对这样的考试改革都非常高兴,制作的热情很高,在课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三三两两的商量到那里找岩石的标本,学生们还把家长也动员起来,不少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到郊外采集石头。交上来的“考卷”真是精彩纷呈,制作精美,品种丰富,比书上介绍的还多还全。学校从中挑选了一部分作为永久性的保存,以作为鼓励。

99学年度上学期,我们总结了98年考试的经验,认为指定全体学生制作同一样标本,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长。为此,我们把考试范围扩大到年级的全册教材,由学生自选课题,以制作“手抄科技小报”为考试内容。学生们制作的“手抄科技小报”选题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编辑排版,绘画打印,学习了科学知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

99学年度下学期,我们根据计算机大量进入学生家庭,许多家庭已率先进入信息高速公路,上了国内外互联网的情况,在自然科的考试中,鼓励学生用计算机制作“科技小报”。使学生制作的“科技小报”无论在选题、内容、资料的新颖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制作质量上都有较高水平。交上来的“考卷”令人赞赏,学生通过上网收集的内容和资料,其科技知识的新颖性使人耳目一新。用计算机电子编辑、制作的“科技小报”,其排版、图案、文字说明既有童真又接近专业水准,使人爱不释手。有的学生不但交来用彩色打印的“科技小报”,还通过互联网发电子邮件,把“科技小报”传送到学校。这样的考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3

第一:课前。

预设大环节活动设计、材料准备、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科学课由几个活动组成的,主要是抓住活动的设计,反复问自己这个活动真的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个活动能帮助我解决教学目标中的哪个问题,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哪方面素养应该有所发展?有没有更好的活动可以完善或替代这个活动?如果我让学生做这个活动,在教学的大方向大思想上有无冲突?最后就是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会出现哪几种状况?虽说学生是不同的,但对于自己教的学生是心理有数的,而不完全了解学生的预设肯定回在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而导致抛出去的球收不回来,一发散就无法收场的场面,课堂有效性就大打折扣。课前的材料的准备上要有结构,说说容易做做难,如果材料太多,一下子呈现,虽然学生的思维广度扩散了,但思维的深度就大打折扣了,而且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真的需要那么多材料吗?投入和产出的比例那是越小越好吧!如果材料太少,太简单,那么思维上会不会有定势。几时呈现材料比较合适?以何种方式呈现,根据活动来选择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课前必须准确了解学生现状这是实现有效性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有发展,首先你要明白在你的教学内容中学生有哪些前概念,和已有的技能,如果不清楚这些,请问你说学生发展了,哪你的依据在哪儿,学生如果发展,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哪儿,所以了解学生非常重要。

第二:课中

课中要实现有效性主要还在教师的调控水平和学生的汇报效果上,教师的调控水平那是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个人素养上,而学生汇报效果的有效性主要还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有质疑习惯,一碰到觉得有疑点就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汇报就有了一定实效,而不是走走过场。关于教师课中指导的有效性,我觉得教师要多“跑”把每组都“跑一跑”了解所有的组,及时指导需要帮助的小组,个别指导,对这一小组来说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会让学生的心与教师贴得更近。

第三:课后评价

由于科学课开展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课后的评价就成为有效教学必备的最后一环。在本学期,应用各种手段尝试对学生的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对科学知识、技能的评价。

通常我们可以用测验、作业、实验操作等方式对科学知识、技能进行评价。还可以用访问、小论文、成长记录袋等进行评价。测试的目的主要是看学生对基本的`科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的理解、表述状况,及运用科学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及讨论、探究、创新等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重点评价学生“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评价时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体验。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调查报告等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乐于合作与交流,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否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当然对此简单进行定量评价是不恰当的,如用60分和75分对学生的合作精神作评价。平时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纵观全局,用准确、简洁的质性描述综合评价,为对学生进行多样评价提供依据。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小学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任务是指导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我校自然科组的老师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自然科教学从知识性改变为教育性,特点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科学素质,注重动手操作和参与研究、实验,使学生从小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以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自然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全球信息化、知识爆炸的新时代,现有的自然科教学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挑战,让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自然科教育的特点。

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自然教学室”的作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我校使用沿海版教材,现有的电子光盘、录像等课件很多是不适用的,必须进行改编、自制。学校教师牺牲休息时间,利用寒、暑假期和休息日,认真研究教学设计、写教案、写脚本、收集资料、素材进行电子编辑,改编、自制课件,全册自然课本的课件在假期全部做好,方便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电子化、形声化和容量大的特点,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改革,把一些相关的课文合并为一课,既节约了教时又可以加进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改变照本宣科,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程式化、就范式的弊端,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宽松的环境。我们在使用现有教材的同时,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资源,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强教学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我们认识到在信息社会,在接受信息上,教师与学生经常会在同一起跑线上。国际上已明确提出:“教育是学习,教育是交流”。因此,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资讯科技教育时,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以自然实验基地,强化实践操作环境

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设立自然科实验基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是现代自然科教育改革的方向。我校除了设立两个多媒体自然教学室外,还想方设法在教学楼的天面建起了生物园、种植园地、空中花圃、无土栽培实验室、菌类培植室,并结合美化校园,设立了小花园、养鱼池等实验基地,为教学、实验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环境。

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基地,结合教学开展丰富多采的自然课外活动。例如成立“无土栽培活动小组”,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无土栽培技术,如种瓜类、菜类,结合农时、温差,经多次的因地制宜的试验,找出了种瓜类、菜类的16种化学溶液成分的增减配方分量,并研究无土栽培的植物是否可以留种,收获的种子可否发芽和正常生长等。“食用菌培植活动小组”进行培植平菇的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天早、午、晚密切注意平菇的生长情况,掌握和调节平菇生长的温度、湿度,使平菇顺利生长。经过努力,每星期收获不少优质平菇。自然科组的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校外的无土栽培基地和食用菌培植基地,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实践证明,建立实验基地,引导学生开展课余兴趣小组活动,通过观察、监测、种植、饲养等实践操作,既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以操作性的创新考试模式,改革自然科考试

旧有的考试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既枯燥乏味又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98年以来,我们在深入开展自然科的教学改革的同时,锐意对考试的方法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步是在98年度上学期,我们让学生以自己制作的“实物标本”作为考试,提早在三周前把考试内容布置给学生,制作的标本是以该年级自然课的内容为题材,可制作植物标本或动物标本。例如五年级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人制作一份岩石标本。学生们对这样的考试改革都非常高兴,制作的热情很高,在课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三三两两的商量到那里找岩石的标本,学生们还把家长也动员起来,不少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到郊外采集石头。交上来的“考卷”真是精彩纷呈,制作精美,品种丰富,比书上介绍的还多还全。学校从中挑选了一部分作为永久性的保存,以作为鼓励。

99学年度上学期,我们总结了98年考试的经验,认为指定全体学生制作同一样标本,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长。为此,我们把考试范围扩大到年级的全册教材,由学生自选课题,以制作“手抄科技小报”为考试内容。学生们制作的“手抄科技小报”选题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编辑排版,绘画打印,学习了科学知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

99学年度下学期,我们根据计算机大量进入学生家庭,许多家庭已率先进入信息高速公路,上了国内外互联网的情况,在自然科的考试中,鼓励学生用计算机制作“科技小报”。使学生制作的“科技小报”无论在选题、内容、资料的新颖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制作质量上都有较高水平。交上来的“考卷”令人赞赏,学生通过上网收集的内容和资料,其科技知识的新颖性使人耳目一新。用计算机电子编辑、制作的“科技小报”,其排版、图案、文字说明既有童真又接近专业水准,使人爱不释手。有的学生不但交来用彩色打印的“科技小报”,还通过互联网发电子邮件,把“科技小报”传送到学校。这样的考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