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工作总结 > 正文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24/08/11工作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期末八区联考改卷过程中,所有评卷老师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地理术语的准确运用能力方面相当欠缺。这不是某个学生、也不是某所学校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基础及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是任重道远,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尤其需要使用相当规范的地理教学语言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如何规范地理教学语言,已成为我们所有地理教师必须练就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下面结合自身在规范化地理教学语言方面的点滴做法作一总结。

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具体体现在语言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口语化的要求上。

1.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首先体现在音准上。对地理教师的音准要求,除了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求用普通话教学,力争做到读音准确、标准外,还应十分注意地名读音的准确。许多字的地名读音不同于常用读音,我们应该勤查字典,千万不能想当然,以至于丧失自己的威信。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还体现在一词一字用法的贴切上。例如:讲天气现象中的锋时,暖锋是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出暖气团是主动的一方;冷锋是暖气团被“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暖气团是被动的一方。这种用词的讲究,正是地理学科科学性的体现,尤其地理概念、地理原理需要地理教师用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让学生获得准确的信息。

2.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性上。

教师讲课中要尽量使用本学科的术语。例如:地理课教学,总离不开讲方位,在表述方位时,教师必须用标准的方位术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不能用不规范的生活用语“上边、下边、往左、往右”代替。

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要求教师能运用地理知识结构教学,即有系统、条理分明的层次,教学语言要有序化。如讲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应先分析纬度位置,再分析海陆位置;分析一个区域经济特征,先讲经济水平,再讲部门结构,最后才讲布局。从而教给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和趋势。

3.地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所要求的科学性是针对中学地理水平而言的,不能都像大学地理那么严谨,科学性的程度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就是因教学对象的程度不同,初中、高中所用语言不能互相替代,要有针对性。新教师常犯的错误是“拔高”,用大学语言代替高中语言,用高中语言代替初中语言,自以为科学性强,但实际上脱离学生年龄特征和中学的教学要求。例如:高初中教学大纲上均有褶皱的概念,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应给学生比较明确的定义,“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叫做褶曲,如果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叫褶皱”。而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则只能告诉学生褶皱的中心思想:“岩石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叫褶皱”。虽然初中的说法不如高中严密,但鉴于学生年龄特征,只能这么说,否则揠苗助长,学生反而不能接受。

4.地理教学语言的口语化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是相对于地理书面语言而言的。地理书面语言是视角语言,以教材作为依托,学生可以反复感知,所以,可以使用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型;句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错综复杂。而地理教学语言则是依靠听觉来感知的,难以重复感知,所以,地理教学语言必须设计得短,必须设计成短小句子,句子之间关系简单明了,将书面语言表达的大问题化解成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个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尽量不留后患。例如:五带的形成,教材使用综合概括的写法,“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成6634夹角,因此,一年之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移动。”转换成口语教学,就至少应当化解成“地球公转—轨道面—地轴倾斜—北极星指向不变—两分两至太阳直射点所在—两分两至之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等一系列小问题逐个讲清。但是口语化不等于俗语化,如将热带雨林说成“热雨”,热带沙漠说成“热沙”等都不是正确的口语化,那将既违背了科学性又会遗患无穷。

地理教学语言的追求和提炼是永无止境的,只有钻研地理教学语言的特征,精于思考,勤于推敲,才能不断升华,以至达到炉火纯青、自成一格的境地。

很希望通过我们所有地理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5个班的地理课。由于升中考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当作是副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还有些学生认为地理非常难学。就这些现象我觉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最主要的,我是一名刚刚任教的老师,对教学工作比较陌生,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认识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请教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地理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我在讲第一节课时,由于新教材没有绪论,我也没急着上新课,我以聊天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高中地理的结构以及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在讲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时,让学生先看阿拉伯地区与青藏高原地区人们所穿服饰的不同,以及为什么南方和北方所建的房子形状不同,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些现象与地理的关系,这样不仅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新课部分,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导入。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低压、高压与天气》这一课时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三国时期的小故事:“在三国时期,诸葛老师设计把司马懿及其部下引致上方谷中,然后截断谷口,实施火攻。诸葛老师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冲天,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没想到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司马懿乘机杀出。诸葛老师大叹:‘谋事在天,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再通过抛出问题“葫芦峪的降水是天意吗?峪中降水是怎样形成的?”。这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例如在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之前,我引用漂流瓶的故事,提出“为什么台湾的小朋友能捡到来自旧金山小朋友丢的漂流瓶”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别提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

五、采用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1、要多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手段给地理教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对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高一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多媒体,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部分的内容时,对学生想象空间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运用多媒体形成三维空间,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就比较容易理解;在讲《冷暖锋与天气》这部分内容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演示冷暖锋的移动,能更直观地使学生理解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讲“地球公转运动”时,可先播放地球公转的动态画面,用箭头移动显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要求学生思考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再进一步放映显示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变化过程的旋转画面,要求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将会导致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又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两个变化就导致了地面所获太阳热量的变化,于是便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利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使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大大提高。

2、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彩图。形象生动的画面,能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六、灵活运用谚语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可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例如我在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讲准静止锋时我用“贵阳天无三日晴”来描写准静止锋所带来的天气现象。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七、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我讲到南方与北方的建筑不相同时,我就叫住北方的学生和住南方的学生把他家房子的特点说出来,并叫学生进行讨论,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他们家的房子构造。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八、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别提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

九、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日记、随笔、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师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是教师对付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的尚方宝剑,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一堂课下来,我们总能发现不足,找到改进的地方,但是每一堂课也都有它的精彩之处,这就是课堂的“亮点”。好的方法,好的问题,好的习题,精彩的教学片段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的财富,我们应该把它们收集起来,久而久之,我们将收获到一个沉甸甸的硕果。这对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总之,通过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新课程,继续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来,我按照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努力的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讨论的方式开展课程。在不断的摸索教学中,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学生课外调查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多数课程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在开展课程时,我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调查,让他们通过访问,上网收集资料等方法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让课程活动活起来,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一学期下来,学生订立计划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统计收集的综合能力都比上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每一节课中都渗透了许多的动手操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活动,我会与学生一起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制作材料,并让学生在假期期间合作完成自己喜欢的项目。一学期下来,我班同学的手工制作与小发明都有了丰硕的成果。制作的人造卫星、小鸟的家、民居等非常精致。

三、重视把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实用性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很有实用性。例如:有的环节就设计了绿化改造工程。在课后,我都让学生回家一一对照绿化规范的要求,认真检查自己家庭的绿化不足,深入思考改进的措施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我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我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实践活动会实施得越来越好!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5个班的地理课。由于升中考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当作是副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还有些学生认为地理非常难学。就这些现象我觉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最主要的,我是一名刚刚任教的老师,对教学工作比较陌生,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认识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请教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地理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我在讲第一节课时,由于新教材没有绪论,我也没急着上新课,我以聊天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高中地理的结构以及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在讲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时,让学生先看阿拉伯地区与青藏高原地区人们所穿服饰的不同,以及为什么南方和北方所建的房子形状不同,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些现象与地理的关系,这样不仅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新课部分,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导入。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低压、高压与天气》这一课时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三国时期的小故事:“在三国时期,诸葛老师设计把司马懿及其部下引致上方谷中,然后截断谷口,实施火攻。诸葛老师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冲天,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没想到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司马懿乘机杀出。诸葛老师大叹:‘谋事在天,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再通过抛出问题“葫芦峪的降水是天意吗?峪中降水是怎样形成的?”。这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例如在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之前,我引用漂流瓶的故事,提出“为什么台x的小朋友能捡到来自旧金山小朋友丢的漂流瓶”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别提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

五、采用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1、要多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手段给地理教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对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高一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多媒体,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部分的内容时,对学生想象空间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运用多媒体形成三维空间,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就比较容易理解;在讲《冷暖锋与天气》这部分内容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演示冷暖锋的移动,能更直观地使学生理解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讲“地球公转运动”时,可先播放地球公转的动态画面,用箭头移动显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要求学生思考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再进一步放映显示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变化过程的旋转画面,要求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将会导致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又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两个变化就导致了地面所获太阳热量的变化,于是便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利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使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大大提高。

2、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彩图。形象生动的画面,能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六、灵活运用谚语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可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例如我在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讲准静止锋时我用“贵阳天无三日晴”来描写准静止锋所带来的天气现象。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七、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我讲到南方与北方的建筑不相同时,我就叫住北方的学生和住南方的学生把他家房子的特点说出来,并叫学生进行讨论,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他们家的房子构造。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八、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别提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

九、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日记、随笔、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师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是教师对付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的尚方宝剑,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一堂课下来,我们总能发现不足,找到改进的地方,但是每一堂课也都有它的`精彩之处,这就是课堂的“亮点”。好的方法,好的问题,好的习题,精彩的教学片段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的财富,我们应该把它们收集起来,久而久之,我们将收获到一个沉甸甸的硕果。这对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总之,通过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新课程,继续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不断充实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