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大全 > 正文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总结

2024/09/25总结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总结 篇1

本人于20**年2月进入公司,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安排到采购、生产车间、储运、技术、质量进行学习了解,经过一周的工作接触,我对公司的基本状况和生产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现谈谈我对公司质量管理现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质量的世纪,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成为本行业内的领袖,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许多企业将质量作为一种经营口号已经喊了多年,遗憾的是真正将这种口号转变成自己活动实践的企业却廖廖无几,但是质量却伴随着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

一、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我公司很早就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行,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整体上来说已经运行开来,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思想已深入到部分员工心里,公司领导很重视体系建设,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财力。从体系管理上讲较其他多数企业有很大的提高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

1、 体系的策划缺乏可操作性、体系运行缺少指导性和体系缺少持续改进的体现

目前公司有多个体系在运行,公司的手册及程序文件各单独形成一套,各体系的组织机构也不尽相同,各部门职责也略有不同,这就造成了部门较多,体系多,体系管理凌乱,各个部门间接口不是很顺畅,多重管理的现象较多。同时也给员工造成混乱复杂的感觉,人为地增加了员工的思想负担,使多数人认为体系太繁琐、不知道如何去做。这也造成了文件执行与实际运行两层皮现象,外审之前狂补记录,外审之后,该怎样还怎样,完全没有利用体系的优势和高效给企业创造价值。久而久之,管理体系实际上变成一个空壳。空壳下运作的仍旧是传统的做法,导致双轨并行,表面一套,实际一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贯彻脱离了组织战略的管理体系,使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主义。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形式主义下活动,审核员已经成为“文件要素的审核的熟练工种”。

ISO9000 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最根本的要求是:“说=写=做”。即“写下要做的,做所写的,检查所做的”。质量体系管理的这三条基本要求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多数企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我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已经不错了,但也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公司规章制度、文件较多,也比较全面,相应的质量记录也都较完善,也在随时填写,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文件和记录适合不适合公司,文件是否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就需要体系管理人员不断了解学习,拿出适合我公司运行的完整的体系文件和记录。

2、 质量意识薄弱及质量培训有待加强

从这几天的观查来看,公司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都能把ISO9000质量体系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成为部门和个人的行动指南。只是有些方面做得不够仔细,不够系统,缺乏系统指导和培训,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有效地运用ISO9001的管理理念和所提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部分工作中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看,往往容易在基层领导作用发挥上出现偏差,而基层领导们并没有意识到质量管理体系是在总结世界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体系,用于规范各层机构和日常工作,使之科学化、条理化、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各层次的管理水平,如果运用得到他们会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相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工人质量意识相对较薄弱。我们说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是建立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一线工人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质量管理标准与规范,较好地运行管理体系。

3、执行力还可以,但却少监督检查及培训指导

通过这几天的审核发现员工自觉按文件及程序办事的意思较强,但体系多、文件较多,,员工执行起来有时不知所措、摸不着头脑,缺少及时的监督及指导。

4、仓储室原材料、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不清楚、现场管理混乱

由于公司实行6S管理,因此车间现场定位管理较好,设备标识完好,但有些现场物料摆放较乱,仓库现场物品摆放混乱、并且较脏,没有检验状态标识,合格与不合格产品混放。物料标识不清楚。没有实现可追溯性。

5、外包及关键过程控制薄弱、出厂检验的控制不到位

外包过程虽然已经识别,但有些外包过程不规范,还需进一步完善,关键过程识别较充分,但控制需加强,各车间普遍存在产品不经检验合格就入库,及检验结果没出来货已发出的现象。

6、一个过程通常会出现多个归口管理的现象,没有将过程管理实行系统化。

目前公司文件规定谁发生不合格品由谁来组织评审,这可以,但这只是职能部门所做的工作,并不能代表他就是归口管理部门,目前公司多数人认为由我组织评审我就是归口管理部门了,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具体的应有一个归口部门去监督管理,定期抽查监督不合格评审情况及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做到措施有效,避免同样的不合格情况再次发生,这是管理的根本。

7、供应商管理应应加强

对供应商的控制只通过入厂检验及验证材料质检单这两种方法,控制手段需加强,特别是出现严重的质量不合格和连续出现同一不合格项时,就应及时与供方沟通,要求供方说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到供方现场进行审核,只有通过供应商的现场审核,才能准确地判断出该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是否能生产出稳定合格的产品。另外包装辅材的入厂控制手段较少,只验证数量及外观。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想法和建议如下:如有不妥和不足之处请领导指证

1、整合体系、合并文件

将公司的多个体系能整合在一起的尽量整合在一起来做,公司机构管理图最好统一,不要一个体系一个机构,管理文件能合并在一起的尽量合在一起,文件太多的话,会越做越复杂,越做会越使员工混淆。各体系中有不同内容,可以用程序、作业指导书和表单加以体现,整理到一起会比较有联贯性,若分别制定容易产生接口之间的问题,给人感觉复杂化,不管有几种体系,只要把各体系的要求标准都增加到里面、体现出来就可以了,这样也方便管理,在运行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2、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培训,促进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到意识决定行为,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与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密不可分,若要提升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水平,就要抓好质量管理培训。质量教育培训贯穿于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所有人员和所有与质量相关的过程,质量培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质量管理培训的前提是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首先要求各级员工理解本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

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明确并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做出积极贡献。然后针对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对领导培训内容应以质量法律法规、经营理念、决策方法等着重于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技术内容和人文因素,对中层领导的培训着重于体系标准要素理解、文件程序如何执行等。对基层员工培训则应以操作文件及本岗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所需知识为主。同时抓好技能培训,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

3、在员工交接工作中做好体系文件的培训和指导

如果有员工离职或调岗,交接工作中往往会忽视管理体系的交接,容易使新接手工作的人员对体系文件及工作流程及接口不是很清楚,有时会造成工作脱节、信息沟通不畅通,不按文件执行等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交接工作制度及要求,对重要岗位或中层以上岗位交接工作时由体系管理部门负责体系交接工作的监督和培训的任务,保证新到岗员工掌握工作文件及接口流程的运作。从而保证不会因为人员的变动造成工作不顺畅,体系运行受阻。

4、加强督促检查体系运行的力度

如何把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文件在生产和管理全过程予以实施,是体系运行完善和发挥体系作用中比较关键的一项内容。为督促体系按计划和要求进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体系部门到各部门开展督促和辅导,对所发现的问题加以妥善解决或及时反馈给领导和职能部门,其次,由体系部门系统监督并通过审核方式检查体系实施情况,验证各层次、各环节活动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要求,公司制定的文件是否符合实际运作的要求,是否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并把发现的问题通报给有关部门,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整改,改善局部系统和运行情况。第三,要建立自下而上、层层实施的体系运行考评机制,将体系运行要求变成硬约束而融入日常工作中,对各部门体系运行情况的考评纳入考核标准体系,作为工作业绩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激励全体员工在运行体系过程上的积极性,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5、加强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过程来实施的,公司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就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过程控制的重点要抓工艺管理,工艺是产品建设管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操作规程管理、生产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调配、生产环境等都要由操作规程提供基本依据(简称人、机、料、法、环)。产品质量的符合性是通过生产过程中实施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只有通过对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提高产品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和关键工序进行识别,并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控制。 公司外包和关键过程较多,所应更应该加强过程控制,加强工艺过程检查,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文件去做,检查他们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包装工序分属于各车间,虽然也设置了专职的检验员,但他归属于车间的包装工序,没有独立出来,从监管的角度来讲,有漏洞,建议公司应加强包装过程的检查。

6、强化质量检验机制

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以下职能,一是保证的职能,也就是把关的职能。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并决定该产品或该批产品是否接收。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二是预防的职能。通过质量检验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为控制提供依据,发现质量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排除,预防或减少不合格的产生,三是报告的职能,质量检验部门将质量信息、质量问题及时向厂长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为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提供必要的质量信息。

因此要提高质量检验工作,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质量检验人员和设备、设施;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都要实行层层把关,做原始记录,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责任分明,实行质量追踪。同时要把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检验人员不但要负责质检,还有指导生产工人的职能。生产工人不能只管生产,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要先进行检验,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我公司这方面做得较好,但需加强过程质量检查);三是要树立质量检验机构的权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独立行使权利,任何部门和人员都不能干预,经过质量检验部门确认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许出厂。个人认为我公司检验人员配置还需增加,特别是南区出厂检验人员需增加力量。

7、加强仓库现场管理

首先对仓库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他们明白仓库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定期对仓库进行检查,并及时要求整改,要求仓库现场产品标识清楚、检验状态标识清楚、废品和正常产品应区别摆放。

8、企业可以将实际年终总结与管理评审相结合

每个企业在半年和年终都会召集骨干人员盘点一年的生产经营状况,ISO9001标准中的管理评审其实质也就是对各部门各过程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评审;主体的思想也是总结评价半年和一年来的`各项工作,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企业半年和年终的总结也会谈到下半年或下一年度的思路和打算,对于我们这样部门比较多的企业,把半年和年终总结与管理评审结合在一起,是即节约时间又实际运行体系的一种有效方式。

9、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认证

每年公司都进行一次内审,先自己对照质量管理体系,查找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而每年的一次由认证公司的评审,公司则积极配合,实事求是地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情况,对于认证公司开出的不合格项进行认真整改,使公司每年不合格项在递减,使质量制度逐步落实到实处。这样,通过内外部的监督力量,可以使公司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只有将企业的实际活动与体系运行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得体系不空浮在表面,只有这样,才能让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感受到认证工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力武器,是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的外动力。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总结 篇2

质量处本着产品质量预防为主,实施全流程质量管控。

一、开展质量管控措施如下:

1、产前策划

提前参与技术部门工艺策划环节,并根据技术部门产品规程、产品易发生的缺陷特性,梳理、识别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作为过程重点监控点,为预防质量事故发生提前做好过程重点监控准备。

2、过程控制

1)每月公司合同交付计划下发后,按照典型异议、现场倾向性质量问题和违规,按用户识别问题钢种,当班检查员向生产一线员工宣贯。

2)关键过程控制点

学习鞍钢系统思维优化关键控制点,通过对系统的全面分析和梳理,找到并识别质量关键控制点,同时加以优化和有效的管控,从而实现质量系统的高效运行。除常规过程关注点外,根据北钢各条产线装备、工艺路线特性,增加产线关键过程控制点。

3)年初集团公司针对防混钢活动,起草了《北满特钢防混合管理规定》,其中对混合概念做出了具体规定:一种是混钢、一种是不同状态的混入。

4)产品的可追溯性管理

在规范定置定位标识管理上下功夫,对各生产厂在管理上严抓标识错误等低级质量问题的出现,进一步修改北满特钢防混合管理规定,以规范钢锭、坯料(方、圆)、锻件、轧材、退火材的内部工序和外转到下工序的物料转移管理。制定了《关于产品质量现场标识管理的推进方案》,完善质量定置定位标识的管理,同时提升物料可追溯性,保证物料转移过程中帐、物、卡统一,确保公司各工序产品过程转移的可控性,实现物料的可追溯性,最终实现公司内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

3、出厂把关

出厂控制在强化现场检查和库房抽查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生产现场及出厂产品推行产品可追溯性管理,实行产品负责制。牢固树立三工序的职业操守,倡导生产一线工序自检、检查员抽检,真正将质量的.责任主体落到实处,快速解决、减少外部质量问题。对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将质量责任落实到真正的责任主体。重点对当前的高轴和大圆坯表面质量问题,制定了重点控制保证措施。成立由各生产厂一把手带队的领导干部检查库房小组,明确了分厂各级领导的职责。

二、管理创新:

1、质量管控实时互动、建立质量管理

质量处通过建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微信平台,实现质量信息快速传递。

自下而上信息由基层班组传递,便于监控生产异常、品种工艺执行过程,班组出勤、安全情况。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管理、异常质量问题信息快速传递。通过与员工的实时互动,提高生产过程数据的真实性,现场发生的质量问题予以快速解决,上工序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下工序,使下工序启动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自上而下信息由处向下及时进行传递,向员工弘扬质量管控先进典范及时传达公司的文件精神,同时对重点品种保证预案、外事异议纠防措施、各产线的倾向性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和违规情况及时发布到岗,便与岗位的现场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推行生产流程一卡制

质量处在全公司内部推行生产过程一卡制,全公司范围内推行生产流动卡模式,即一卡到底生产流程,每个内部工序的相互签字确认验收,可使生产组织顺畅,保证物料转移过程中帐、物、卡统一,做到物料流动的三对照,为产品过程可追溯性管理进一步搭建了平台。

一卡制的流动,实现了公司各工序三工序转移的有效性,尤其各工序出现异常情况得以真正体现,责任分明,生产得以顺畅进行,保证质量控制平稳运行。

3、人员管理和培训

对质量监督检查人员、站长、技术员和分厂现场生产班组长、作业长各层级人员进行《北满质量奖惩管理办法》和基本操作规程等的培训学习。培训结束后,对相关人员进行闭卷考试评价的同时,在现场执行操作上从职责出发进行现场操作岗位技能评价,对整个现场培训结果进行有效评价。质量处不定期组织各岗位监督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考试,使其能够熟炼掌握工艺规程、基本规程和关键过程控制点,强化过程监督能力,内外兼修,实现生产现场过程标准化操作。

同时对原辅材料取样人员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现已从各部门选取责任心比较强、敢于负责年轻人员16名完成对原辅材料取样人员的全部置换,根据工作业绩打分排名将原辅材料原人员通过个人摘牌形式分到各生产单位进行工作。通过不定期置换,极大程度推进了人为取样真实性、规范性,对取样人员个人业务能力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入场原辅材料的指标的稳定性。

4、质量现金考核

11月份质量处重新修订《关于质量现金考核的管理规定》,将首检一次不合纳入现金考核规定中,首次经检查员交检不符合标准要求,经过返扒、返修、返校直、改切、改投等方式处理的钢材,按批次都计入现金罚款。目的在于加强分厂清理人员自检能力,降低批量交检时漏检的风险,形成清理人员自检、检查员专检的模式。同时配以库房检查,又制定了各成材厂领导干部检查小组明确各级领导职责,承担管理责任。

此规定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分厂清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现金罚款极大的触动了清理人员的思想,增强了清理员工质量意识。各成材厂领导主动成立自检小组,定期进行检查,极有力的加强了生产厂自检责任心,强有力的配合质量部门出厂把关。

5、强化原辅材料管控

质量处组织技术处、采购处制订相关规定,进行及时有效的二方审核,建立退出机制。从规范对供应商的管理角度出发,从源头上解决原辅材料的质量问题,通过二方审核、到货质量综合评价、限期整改及整改效果验证、剔除供应商队伍等方式,督促其做好所供原料质量的自身把关工作,杜绝产品关键特性值不合格原辅料进厂。重点关注原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效果,如贵重合金的回收率指标、辅料的吨钢消耗指标及使用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对使用过程中对影响质量的原辅材料随时进行抽检,对不合格原料按照公司规定快速启动降级、停用、质量异议等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总结 篇3

本人于20xx年2月进入公司,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安排到采购、生产车间、储运、技术、质量进行学习了解,经过一周的工作接触,我对公司的基本状况和生产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现谈谈我对公司质量管理现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质量的世纪,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成为本行业内的领袖,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许多企业将质量作为一种经营口号已经喊了多年,遗憾的是真正将这种口号转变成自己活动实践的企业却廖廖无几,但是质量却伴随着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

一、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我公司很早就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行,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整体上来说已经运行开来,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思想已深入到部分员工心里,公司领导很重视体系建设,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财力。从体系管理上讲较其他多数企业有很大的提高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

1、 体系的策划缺乏可操作性、体系运行缺少指导性和体系缺少持续改进的体现

目前公司有多个体系在运行,公司的手册及程序文件各单独形成一套,各体系的组织机构也不尽相同,各部门职责也略有不同,这就造成了部门较多,体系多,体系管理凌乱,各个部门间接口不是很顺畅,多重管理的现象较多。同时也给员工造成混乱复杂的感觉,人为地增加了员工的思想负担,使多数人认为体系太繁琐、不知道如何去做。这也造成了文件执行与实际运行两层皮现象,外审之前狂补记录,外审之后,该怎样还怎样,完全没有利用体系的优势和高效给企业创造价值。久而久之,管理体系实际上变成一个空壳。空壳下运作的仍旧是传统的做法,导致双轨并行,表面一套,实际一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贯彻脱离了组织战略的管理体系,使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主义。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形式主义下活动,审核员已经成为“文件要素的审核的熟练工种”。

ISO9000 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最根本的要求是:“说=写=做”。即“写下要做的,做所写的,检查所做的”。质量体系管理的这三条基本要求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多数企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我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已经不错了,但也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公司规章制度、文件较多,也比较全面,相应的质量记录也都较完善,也在随时填写,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文件和记录适合不适合公司,文件是否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就需要体系管理人员不断了解学习,拿出适合我公司运行的完整的体系文件和记录。

2、 质量意识薄弱及质量培训有待加强

从这几天的观查来看,公司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都能把ISO9000质量体系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成为部门和个人的行动指南。只是有些方面做得不够仔细,不够系统,缺乏系统指导和培训,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有效地运用ISO9001的管理理念和所提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部分工作中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看,往往容易在基层领导作用发挥上出现偏差,而基层领导们并没有意识到质量管理体系是在总结世界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体系,用于规范各层机构和日常工作,使之科学化、条理化、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各层次的管理水平,如果运用得到他们会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相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工人质量意识相对较薄弱。我们说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是建立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一线工人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质量管理标准与规范,较好地运行管理体系。

3、执行力还可以,但却少监督检查及培训指导

通过这几天的审核发现员工自觉按文件及程序办事的意思较强,但体系多、文件较多,,员工执行起来有时不知所措、摸不着头脑,缺少及时的监督及指导。

4、仓储室原材料、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不清楚、现场管理混乱

由于公司实行6S管理,因此车间现场定位管理较好,设备标识完好,但有些现场物料摆放较乱,仓库现场物品摆放混乱、并且较脏,没有检验状态标识,合格与不合格产品混放。物料标识不清楚。没有实现可追溯性。

5、外包及关键过程控制薄弱、出厂检验的控制不到位

外包过程虽然已经识别,但有些外包过程不规范,还需进一步完善,关键过程识别较充分,但控制需加强,各车间普遍存在产品不经检验合格就入库,及检验结果没出来货已发出的现象。

6、一个过程通常会出现多个归口管理的现象,没有将过程管理实行系统化。

目前公司文件规定谁发生不合格品由谁来组织评审,这可以,但这只是职能部门所做的工作,并不能代表他就是归口管理部门,目前公司多数人认为由我组织评审我就是归口管理部门了,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具体的应有一个归口部门去监督管理,定期抽查监督不合格评审情况及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做到措施有效,避免同样的不合格情况再次发生,这是管理的根本。

7、供应商管理应应加强

对供应商的控制只通过入厂检验及验证材料质检单这两种方法,控制手段需加强,特别是出现严重的质量不合格和连续出现同一不合格项时,就应及时与供方沟通,要求供方说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到供方现场进行审核,只有通过供应商的现场审核,才能准确地判断出该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是否能生产出稳定合格的产品。另外包装辅材的入厂控制手段较少,只验证数量及外观。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想法和建议如下:如有不妥和不足之处请领导指证

1、整合体系、合并文件

将公司的多个体系能整合在一起的尽量整合在一起来做,公司机构管理图最好统一,不要一个体系一个机构,管理文件能合并在一起的尽量合在一起,文件太多的话,会越做越复杂,越做会越使员工混淆。各体系中有不同内容,可以用程序、作业指导书和表单加以体现,整理到一起会比较有联贯性,若分别制定容易产生接口之间的问题,给人感觉复杂化,不管有几种体系,只要把各体系的要求标准都增加到里面、体现出来就可以了,这样也方便管理,在运行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2、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培训,促进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到意识决定行为,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与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密不可分,若要提升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水平,就要抓好质量管理培训。质量教育培训贯穿于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所有人员和所有与质量相关的过程,质量培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质量管理培训的前提是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首先要求各级员工理解本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

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明确并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做出积极贡献。然后针对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对领导培训内容应以质量法律法规、经营理念、决策方法等着重于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技术内容和人文因素,对中层领导的培训着重于体系标准要素理解、文件程序如何执行等。对基层员工培训则应以操作文件及本岗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所需知识为主。同时抓好技能培训,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

3、在员工交接工作中做好体系文件的培训和指导

如果有员工离职或调岗,交接工作中往往会忽视管理体系的交接,容易使新接手工作的人员对体系文件及工作流程及接口不是很清楚,有时会造成工作脱节、信息沟通不畅通,不按文件执行等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交接工作制度及要求,对重要岗位或中层以上岗位交接工作时由体系管理部门负责体系交接工作的监督和培训的任务,保证新到岗员工掌握工作文件及接口流程的运作。从而保证不会因为人员的变动造成工作不顺畅,体系运行受阻。

4、加强督促检查体系运行的力度

如何把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文件在生产和管理全过程予以实施,是体系运行完善和发挥体系作用中比较关键的一项内容。为督促体系按计划和要求进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体系部门到各部门开展督促和辅导,对所发现的问题加以妥善解决或及时反馈给领导和职能部门,其次,由体系部门系统监督并通过审核方式检查体系实施情况,验证各层次、各环节活动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要求,公司制定的文件是否符合实际运作的要求,是否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并把发现的问题通报给有关部门,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整改,改善局部系统和运行情况。第三,要建立自下而上、层层实施的体系运行考评机制,将体系运行要求变成硬约束而融入日常工作中,对各部门体系运行情况的考评纳入考核标准体系,作为工作业绩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激励全体员工在运行体系过程上的积极性,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5、加强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过程来实施的,公司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就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过程控制的重点要抓工艺管理,工艺是产品建设管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操作规程管理、生产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调配、生产环境等都要由操作规程提供基本依据(简称人、机、料、法、环)。产品质量的符合性是通过生产过程中实施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只有通过对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提高产品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和关键工序进行识别,并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控制。 公司外包和关键过程较多,所应更应该加强过程控制,加强工艺过程检查,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文件去做,检查他们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包装工序分属于各车间,虽然也设置了专职的检验员,但他归属于车间的包装工序,没有独立出来,从监管的角度来讲,有漏洞,建议公司应加强包装过程的检查。

6、强化质量检验机制

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以下职能,一是保证的职能,也就是把关的职能。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并决定该产品或该批产品是否接收。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二是预防的职能。通过质量检验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为控制提供依据,发现质量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排除,预防或减少不合格的产生,三是报告的职能,质量检验部门将质量信息、质量问题及时向厂长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为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提供必要的质量信息。

因此要提高质量检验工作,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质量检验人员和设备、设施;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都要实行层层把关,做原始记录,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责任分明,实行质量追踪。同时要把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检验人员不但要负责质检,还有指导生产工人的职能。生产工人不能只管生产,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要先进行检验,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我公司这方面做得较好,但需加强过程质量检查);三是要树立质量检验机构的权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独立行使权利,任何部门和人员都不能干预,经过质量检验部门确认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许出厂。个人认为我公司检验人员配置还需增加,特别是南区出厂检验人员需增加力量。

7、加强仓库现场管理

首先对仓库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他们明白仓库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定期对仓库进行检查,并及时要求整改,要求仓库现场产品标识清楚、检验状态标识清楚、废品和正常产品应区别摆放。

8、企业可以将实际年终总结与管理评审相结合

每个企业在半年和年终都会召集骨干人员盘点一年的生产经营状况,ISO9001标准中的管理评审其实质也就是对各部门各过程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评审;主体的思想也是总结评价半年和一年来的各项工作,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企业半年和年终的总结也会谈到下半年或下一年度的思路和打算,对于我们这样部门比较多的企业,把半年和年终总结与管理评审结合在一起,是即节约时间又实际运行体系的一种有效方式。

9、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认证

每年公司都进行一次内审,先自己对照质量管理体系,查找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而每年的一次由认证公司的评审,公司则积极配合,实事求是地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情况,对于认证公司开出的不合格项进行认真整改,使公司每年不合格项在递减,使质量制度逐步落实到实处。这样,通过内外部的监督力量,可以使公司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只有将企业的实际活动与体系运行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得体系不空浮在表面,只有这样,才能让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感受到认证工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力武器,是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的外动力。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总结 篇4

为贯彻落实总公司"以质求信、业主至上、遵守法规,持续改进"的总体方针,以"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以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为重点,全兴公司于20**年全面开展了质量管理工作,从抓基础管理入手,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公司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一.深入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完善

今年体系文件换版,借着换版,将修改程序文件同规范公司内部分工作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划分结合在一起。使得质量体系更加贴近公司生产实际,为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起到更大的做用。

修改的文件有:质量手册、17个程序文件、4个作业指导书、11个质量检验表。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活动

20**年9月份进行20**年度内部质量审核及外审前的管理评审,20**年**月份迎接外审组对我公司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复评审。

内审组在管理者代表的组织下对各部门、生产现场进行了审核,不合格项目填写了内审不符合报告单。组织了各有关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整改工作,按期确认和验

证各部门的整改结果。

管理评审认为公司自去年的评审以来,在今年年初推行新版质量检验表格,加强了质量管理,为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改进奠定了基础。经过这几个月的体系运行,进一步证明了建立的质量体系是可持续的,有效和充分的。方针符合公司制剂和市场发展方向要求,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得到有效控制和实施,均达到公司20**年度产品质量目标值。结论是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是持续有效的,取得了一定的绩效。

平时体系员随机对各个部门进行质量体系相关记录抽查,对填写不规范、记录缺失的,下发不合格通知,并督促改正。领导组进行季度工作考核。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培训以使理解和掌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考核和检查以使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检验运行效果。

二.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质量月"活动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提高部门人员责任心,相应总公司的活动,20**年9月,我们继续开展了以"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利用张贴标语,板报,知识竞赛等各种方式加大力度宣传"质量月"活动,普及质量知识,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营造产品质量零缺陷的良好氛围,并及时报道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车间的质量水平取得了显著的

成效,产品合格率较前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加工过程工序交检一次合格率99%,成品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8%,产品最终出厂不合格率为零。

三.强化车间、班组管理和现场管理

结合公司各个生产环节,完善专业管理与基础管理,为配合程序文件的有效执行,制定了更详细具体的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工艺说明书等;为了真实记载质量活动的开展情况,制定了11份记录表格,用记录反映产品质量及质量体系运作情况,为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序提供了客观依据,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是明年工作努力的方向

1、有时工作没有很好的条理性,不能很好的把握细节,可能是现场的工作很杂而不能抓到工作的重点,只有一步一步的把固定工作作好并对其他一些杂项工作做出很好的规划这样就不会有工作问题的遗漏。

2、一些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包括外协不良的传达,现场不符合的指正与确认等。具体的工作中由于消息传达的延迟性、时间差等一些因素的干扰,出现沟通不及时。

3、一些相关工作的管理办法,管理方式的欠缺。需要对管理办法与方式进行反思,明确这些方式方法的目的与合理性,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来理解与完善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标准化作业,才能提高生产能力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运用科学管理办法,学习先进经验,用于创新,培养骨干力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