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建筑工程项目完工总结

2024/12/04总结范文

老地方整理的建筑工程项目完工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工程项目完工总结 篇1

一、项目概述

本次总结的建筑工程项目是一处住宅小区项目,位于城市新兴发展区域,旨在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项目已全面竣工,并得到了业主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施工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我们严格遵循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从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到成品验收,都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和检测,确保了项目的整体质量。

进度管理:我们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协调,确保了项目按时完成。

安全管理:我们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检查,确保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无事故。

三、项目亮点

绿色环保: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智能化设计: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设计,包括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系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景观设计:我们邀请了专业的景观设计团队进行小区景观设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和休闲空间,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品质。

四、总结与建议

本次住宅小区项目的成功完工,不仅为业主提供了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也为我们的团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团队优势,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更多的建筑工程项目贡献我们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工程项目完工总结 篇2

本人在此次工作阶段主要负责x栋(x层至x层)、x栋(x层至x层)主体土建(放线、钢筋、模板、混凝土)各个分项工程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并已按计划完成。

在工作过程中,本人在继续熟悉图纸、图集、规范及项目管理手册的前提下,本着以努力控制分项工程的质量为目标,认真、负责的实施监理工作并完成了项目经理及主管工程师安排的各项工作。

在本次工作阶段中,本人着重控制检查以下各个分项的质量问题,从定位轴线的复核到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而对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进行了严格把控。

在对主楼每层浇筑完混凝土后,本人于施工方一起协调配合,对施工方的定位放线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复查,从基准点开始,逐一对主控制线,剪力墙、柱定位线及梁线进行了尺寸核对。在发现问题或偏差时,及时提出整改并对主管工程师进行上报。

在对钢筋工作的检查验收工作中,本人在明确钢筋的规格、大小、品种以及规范对钢筋绑扎要求、施工方法的基础上,从检验原材料合格与否开始到对检查钢筋焊接接头的质量是否达标,通过仔细对照建筑、结构施工图,对剪力墙、柱、梁以及板钢筋的绑扎情况、规格、数量、间距、搭接长度、搭接位置、相邻钢筋接头错开位置、锚固长度、马凳筋、保护层的垫置、洞口加筋等的质量按照项目管理手册及相关规范进行了严格控制,如若发现有与图纸设计不符或违反了项目管理手册及相关规范时,及时提出整改,向主管工程师上报,并现场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整改到位。

在主体模板工程的复核检查过程中,在熟悉图纸设计的构件标高、截面尺寸等的基础上,本人逐一地对模板质量进行了把控。在墙、柱模板的验收过程中,从清理工作是否彻底开始,待模板安装完毕后,对每道剪力墙、柱进行吊量验收以确定垂直度是否合格,进而对模板拼缝、扣件、螺栓的牢靠程度及模板下口施工缝处的严密程度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在梁、板模板的验收过程中,着重控制梁、板定位尺寸、支设标高及模板平整度并对梁底、板底、降板等进行标高进行了复核检查。对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及时通知施工员及木工带班并协助其进行整改,待整改完成后再次复查以确定是否整改到位。

在控制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工程中首先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并进行复试,在确定混凝土合格后检查车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浇筑混凝土前再三对钢筋、模板、水电暖通、消防以及混凝土浇筑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检查并认可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旁站过程中对因浇筑时踩踏产生变形、偏位的钢筋、马凳及时向值班钢筋人员提出,并督促至修整复位,将脱离、遗漏的梁、板底保护层垫块重新进行垫置,对剪力墙竖向钢筋因碰撞而产生的偏位、脱离等现象进行了修整,对浇筑过程中发现的模板变形、漏浆、支撑不牢靠的现象及时对混凝土班组级木工班组提出并现场督促其整改至完成,除此之外,在浇筑过程中监督对混凝土的振捣是否到位,检查混凝土的厚度是否达标,局部地方降板处的标高是否准确,以及混凝土表面的收面、覆盖等工作是否到位。待拆模后对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等现象及时通知混凝土班组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到位。对主管工程师进行上报反应,并积极配合、协助主管工程师对问题进行整改。

在本次阶段的工作中,本人较好的与主管工程师一起配合对所负责的`各个分项工程进行了严格的复核与检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补充新知识,以提高自身水平及工作能力,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期待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完工总结 篇3

一、项目背景

本次建筑工程项目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教学楼,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项目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XX平方米。经过团队的辛勤付出,项目已顺利完工。

二、项目执行过程

前期准备:在项目启动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规划,明确了项目的目标、要求和计划。同时,我们与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对项目的要求和期望达成一致。

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我们加强了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素质。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进度控制:我们根据项目的要求和计划,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最终,我们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为学校的开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项目成果

项目竣工后,我们对整个教学楼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验收。从外观到内部装修,从设施设备到绿化景观,都呈现出高品质、现代化的特点。教学楼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舒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业主和监理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的成功完工,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完成。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施工过程中,与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沟通和协调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未来,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更多的建筑工程项目贡献力量。

建筑工程项目完工总结 篇4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1、建设单位:福建省某房地产公司2、施工单位:福建省某建筑公司

3、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幢5层框架结构建筑。层高:标准层5层每层的层高为3米。本工程基础采用沉管灌注桩。地下水位标高为-1、5m。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

4、开工、竣工日期:合同要求为20xx年1月05日到20xx年11月05日。5、现场开工条件:“三通一平”已做好,场外交通已按要求完成。6、劳动力要求:公司满足本工程所须劳动力数量要求。

7、生活条件:工地要提供40名外地工人住宿和所有施工人员在工地午餐场所,及其他临时设施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采用两层活动房作为主要的临时设施。8、材料:现场浇注混凝土采用胶木模板或其他工具式模板;钢筋可由公司加工厂加工,运到现场绑扎,也可现场加工;C2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可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厂搅拌运到工地泵送。9、机械:公司满足供应一切施工机械。

10、水电:建设单位已引进城市电网和给水管网,满足施工要求。

11、施工中遇到问题主要有:

1、工程因征地拖延开工时间15天。

2、在20xx年5月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导致工程停工15天。

3、主体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采购的钢筋不符合要求被要求退场,2天后重新组织进场的钢筋符合要求。

二、设计目的

利用MicrosoftProject20xx软件对一工程项目进行日历设置,进度安排,资源配置,报表编制。为了让同学们熟悉工程全过程的进度控制,人员调配,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熟悉课本知识外还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和时间控制。

传统的课堂讲授只能使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概念、原理与方法,而实践中传统的项目管理依靠手工完成,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易受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大项目,依靠手工管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通过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Project20xx,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总体思想、计划制定、进度管理、资源与成本管理、项目的跟踪以及优化等内容。通过项目工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熟练掌握MicrosoftProject20xx的各项操作,并能利用该软件实际管理各类项目,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过程:

(一)任务分配

任务定义、工作安排、资源分配集体讨论;软件操作部分由李超和黄建伟主要负责;资料的收集由陈叶杨和潘峥主要负责;小组的成果由吕江鹤汇总。

(二)编制过程

第一天,虽然提前收到老师发的任务书,都有进行一定的资料搜集,由于之前对MicrosoftProject20xx软件一无所知,因而我们还是毫无头绪。于是我们就在网络上查看一些关于MicrosoftProject20xx的学习教程视频,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个软件是如何使用的。

第二天,通过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大致的流程以及主要工序,但是工作量的难以确定让我们有点低迷,于是我们通过指标来大概确定工作量的多少,并用草稿记录下由工作量转换而成的工作日。

第三天,通过询问老师,我们了解到很多工作量都是估算出来的,我们通过指标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施工数据的,让我们情绪顿时高昂了起来。我们也开始进行电脑录入,做的过程中出了挺多状况,如逻辑关系、关键线路都没有显示出来等。

第四天,通过询问老师,把出现的错误、状况都解决了,顺利的完成了课程设计的编制。

四、设计总结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有了下面的几点感受:

1、书本上的知识学的再多也远远比不上自己动手学习的知识来的多,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程项目管理设计》便是最好的解释。

2、对于我们只能通过资料来确定项目的流程和步骤,通过总结,我们认为是因为我们未曾在工地上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实习,所以只能通过资料来确定。通过设计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有必要到工地进行一次比较深刻的实习,最好能从开工到竣工,这样才能了解一个项目的始终。

3、由于方法选对,因此我们在计算任务工时时比别的队伍轻松许多,但是还是给了我们不少困惑,通过老师的解答也让我们自身能力和知识得到了提高。

4、我们小组成员从头到尾,关注着一个建筑项目,从施工启动,准备,到实施,收尾,我们收集资料对进度做出准确把握。并且我们能够明确项目的关键点,关键施工工序,时间调配原则,以及工期给费用,质量方面带来的限制,乃至不利影响,同时通过运用MicrosoftProject20xx软件进行设计,让我们对一个工程项目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该考虑哪些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本身的不足,很大的原因都是由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忘记了实践。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会注重实践及高效率工作学习方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