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知识总结
老地方整理的初一生物知识总结(精选4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生物知识总结 篇1
1、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协调配合,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脑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
神经系统
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概括:反射和传导功能。
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3、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支配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
4、脑干也是脑的组成部分,下部与脊髓相连。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神经细胞跟其他细胞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神经元的这些结构形态特点,是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7、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到兴奋。(说明: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类。
3、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一般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和反射弧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且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反射是一种生理活动,而反射弧是一种结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实现的。例如:排尿中枢受损,将不能排尿,只能采用人工导尿。另外,如果大脑控制排尿的中枢受损,将无意识排尿。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大脑能控制排尿。婴幼儿易尿床,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控制力差。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8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探究的一般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只有光照是不同的,所以它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而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的潮湿程度等因素都是一样的。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两类,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分别是非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初一生物知识总结 篇2
1、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协调配合,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脑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
神经系统
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概括:反射和传导功能。
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3、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支配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
4、脑干也是脑的组成部分,下部与脊髓相连。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神经细胞跟其他细胞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神经元的这些结构形态特点,是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7、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到兴奋。(说明: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类。
3、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一般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和反射弧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且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反射是一种生理活动,而反射弧是一种结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实现的。例如:排尿中枢受损,将不能排尿,只能采用人工导尿。另外,如果大脑控制排尿的中枢受损,将无意识排尿。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大脑能控制排尿。婴幼儿易尿床,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控制力差。
初一生物知识总结 篇3
第一章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目镜镜筒粗准焦螺旋转换器细准焦螺旋镜臂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柱镜座
注意:
1)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两眼都要睁开。且下降镜头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与载物台的距离,以免压碎玻片,损伤物镜镜头。
4)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不仅上下相反,还左右相反,如玻片中的“上”在视野中应该是“”。(做题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倒过来看。)
5)由于物像是倒像,因此移动玻片材料时,实际移动的方向,将会和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那么,如果要使物像向右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玻片向左移动。
6)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的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但细胞体积越小。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但细胞体积越大。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三、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在观察方位上,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在观察方式上,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
四、测量时误差在所难免,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五、标本的制作:
(一)植物标本:分腊叶标本(也叫压制标本)和浸制标本。采集标本时,要尽可能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其制作步骤:整形----压平----干燥----装贴。
(二)动物标本:制作步骤:针插----展翅----干燥----保存。六、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第二章
一、根系: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
直根系:由主根、侧根组成。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
二、茎:植物的主干和侧枝都是茎。茎上着生叶和芽的部位叫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三、变态:植物的茎和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甚至功能,这种变化叫变态。如变态叶:仙人掌、洋葱;变态茎:大蒜、土豆;变态根:胡萝卜。
四、虫媒花和风媒花:花的类型花冠颜色风媒花虫媒花
五、蔬菜:根菜类:胡萝卜茎菜类:藕、土豆叶菜类:菠菜、白菜花菜类:西兰花、黄花果菜类:番茄、辣椒
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如玉米、水稻)、豆类(如大豆、花生)、薯类(如土豆、红薯)。
七、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根叶花果实种子举例不鲜艳鲜艳气味无或淡芳香或独特气味花粉粒特点轻而干燥、表面光滑黏稠传粉者风昆虫常见的'花蒲公英月季、牡丹直根系网状脉基数为5荚果2片子叶菜豆
单子叶须根系平行脉基数为3颖果1片子叶小麦
九、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环境,如肾蕨。
十、藻类植物:海带由固着器(根状物)、柄、叶状体三部分构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
十一、植物分类小结:
(1)按繁殖方式和植物形态分: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孢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等。
(2)按茎的形态分:草本木本乔木灌木
第三章
一、口器: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嚼吸式口器(蜜蜂)、刺吸式口器(蚊子)、舐吸式口器(苍蝇)。
二、鱼:终身生活在水中,身体的表面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三、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内有空气;有喙无齿;体温恒定;卵生。
四、哺乳动物:身体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如:兔子。
五、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身体的表面包着一层坚硬的外骨骼;足、触角分节。如:蜜蜂,营群体生活,蜂群由蜂王、雄蜂、工蜂组成。每个蜂群一般只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几千甚至几万只工蜂。
六、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有分节的足三对、翅两对。如:蝗虫,其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七、寄生虫: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如:蛔虫。
八、动物分类小结:
脊椎动物: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扁形动物:猪肉绦虫、血吸虫、涡虫线形动物:蛔虫
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蜗牛、河蚌、田螺
节肢动物:蜜蜂、蚂蚁、蝗虫、虾、蟹原生动物:鞭毛虫、草履虫、变形虫腔肠动物:水母、珊瑚虫环节动物:蚯蚓
初一生物知识总结 篇4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