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精选9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篇1
还未走进浙江省嘉兴桐乡市乌镇大门,抬头就看到青红雕花的高大门碑上,刻有两行大大的隶书,“乌镇”二字写于其中,我是从东栅走进古镇的。千百年来,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民风纯朴,自古繁华。这里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他小镇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由此又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水乡古镇有一道亮眼风景,是我多年没有见过河边埠头边,几个妇人蹲坐在石板台阶上用棒槌捶打衣物的景象。她们大声用母语交谈着,不时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故乡河口镇,清晨或黄昏时候,惠济河边的少妇姑娘们洗衣洗菜的场景,似乎跨越时空恍如昨日。
这里不仅有水源清澈的河流,乌篷小船或横或竖,偶尔竹篙一点,水波荡漾开去,一切都是那样的妙趣横生。置身其中,怡然自得,让心情不自禁被触动。那临河的水阁木楼,像极了一幅伫立在你眼底的画卷,还有当铺,酒窖,染坊,道观和老戏台。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界,吴国在此驻军,因而那时的乌镇也称“乌戍”。《乌青镇志》中说:“乌墩因吴越钱缪王戍兵于此,称乌戍,今名乌镇。”
可以遥想当年,有多少吴国汉子被派遣来此戍边,与越国兵戈相向,还有多少英勇战士血溅沙场,留下了多少孤儿寡母。随着斗转星移、时过境迁,而今,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却没有屠戮和杀伐,而是欣欣向荣,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温柔之乡。
乌镇还产生了大文学家茅盾,慕名前往文学家“茅盾纪念馆”途中。我想,有一个现象不能忽视,就是现代著名作家中,出身寒门的很少,一般都有着富裕优越的家庭,看来茅盾也是如此。
故居到了,门前有高大的马头墙,走进四合院,宽敞的院落里,木板门扉,雕梁画栋,青灰色石材地砖,两进院墙门,都无声无息暗示这是个殷实人家。茅盾的'青铜雕像就肃立在你面前,其上“有志竟成”四字,下有“文学巨匠茅盾”茅盾先生造像——周巍峙。茅盾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说他八岁离开乌镇时即露峥嵘,能出口成章,背诵《红楼梦》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一字不落被称赞为神童。
茅盾先生本名沈德鸿,字雁冰。其父沈永锡是晚清秀才,通晓中医工禅理。思想开明,重视新学,更喜爱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母亲陈爱珠女士是一位颇通文理,有见识且性格坚毅的女性。十岁时其父亲不幸病逝,母亲教他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为少年时代的茅盾培植了广泛的文化功底,使他年轻时便流露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我们所待的地方就是茅盾先生曾经读过的立志小学,如今是立志书院。立志书院创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二十八年改国民初等男学。1904年至1907年茅盾曾在该校就读。
建国后作为乌镇幼儿园,1988年幼儿园迁出,桐乡县政府将其拨归茅盾故居。199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修,1991年7月落成开放,1994年8月更名为茅盾纪念馆。
在二楼看到了先生过去读书的教室,透过折叠门,发现有几个方形木桌,周围六把长板凳和桌面已然裂缝,从斑驳掉漆的木纹似乎窥视到茅盾幼年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先生在和同学坐在桌边读书时的情景。
茅盾是“五四”时期较早关注民族资本家的作家,他的《子夜》可算作最早反映现代城市生活的小说。我也喜欢他描写家乡的“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那个老实人通宝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故居内,展示着茅盾各个时期活动图片和作品,但参观者寥寥无几,游人们大多数只看一眼便匆匆离去,似乎前面还有更值得一看的东西,于是来去匆忙。其实也只能如此,文学和文学家,似乎永远是被少数人青睐的。
从茅盾故居出来,沿着街道前往参观游人津津乐道的蓝印花布染店作坊,凭票进入院内,便可看到偌大的晒场挂满了大块蓝色碎花麻布,它们图案精致,在风中不停舞动。可以通过想象把它做成旗袍,想必定是显示娇艳而质朴,且会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百年前的清朝女子,穿着这样墨蓝白花的麻布裙裾。雅致的是这颜色搭配如青海的玉石,白色如阳光下的陶瓷,俗的是花团锦簇,艳的是栩栩如生的孔雀牡丹。
近代,随着化学染料的推广和印染技术的发展,蓝印花布不仅可以染成蓝色、红色、玫瑰色、黄色、绿色等,成为蓝印花布的衍生,这样的作品,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已普遍出现。少年时,常去伯父染店看染布,知道染料是以蓝草为原料,将其制成蓝靛后,再将布匹放入染缸染色,过十五分钟取出,悬挂于空气中氧化十五分钟,这样反复七八次,直至颜色满意为止。水温需保持在20~30度之间,才能使颜色均匀染上。
初夏的阳光洒满在石桥上,转过石桥,一股香浓的芝麻味道飘来,勾引起饥饿感。急忙寻找来源,发现拐角有一座阁楼,红褐色门匾写着中华老字号黑芝麻糊,桌面摆摊着青花瓷大圆碗,旁边角落里放置一台石磨,面上粘附着芝麻,中年汉子人高马大,用力旋转石磨,磨合处发出桄榔桄榔的响声,黑色的浓浆从石缝流出来,老板娘稠稠的接了一碗递给我,一边吆喝“芝麻咯,黑芝麻咯”。闻着飘着香味的黑芝麻糊,恍惚间我穿越到了清代。乌镇古街,身穿长袍马褂的商人朴实的笑脸,挽簪的妇女提木桶去溪边浣纱,孩童们在用劲抽转着陀螺,如同悠然踏入一个迷离的梦境,忘记了前世今生。
沿着一条河边古街从东到西,我忙碌着像青蜒点水、走马观花两个小时,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的确确是“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却能从中感觉古乌镇的新魅力。
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篇2
江南的古镇历来是最能体现百姓生活富足的地方,小桥流水,水域阡陌,曲径回廊,如诗如画。
乌镇在江南古镇中,称不上最大,却以独特的方式享誉世界。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小镇召开,让小镇蜚声中外。从全世界各地来到小镇的精英们,无不让小镇和小镇上的人们激动万分。
乌镇和江南所有的小镇一样,青石,粉墙,黛瓦,雕梁画栋,石巷。走进小镇,凡是古镇所有的风貌和气息都可以迎面扑来。小镇有七千年的历史,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出现过许许多的人。光阴荏苒,那些事,那些人,如同小镇街上的青石板,与小镇上的人们相依相偎,不仅让小镇上的人们无法忘怀,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人进进出出,让小镇好不繁忙。
明清年间,小镇就是官商和兵盗竟占之地。而小镇的后人,却是学而优则仕,仕而归则商,豪门巨宅,庭院,画舫,藏书楼比比皆是。最为显赫的是,小镇一共出了64名进士。至今,那棵唐朝的银杏树,依然布叶垂荫,郁郁葱葱。
在小镇的一条街上,有一处清代的江南民居,是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茅盾,出生在小镇,在小镇上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他的《春蚕》、《林家铺子》就是以小镇上的人物为背景而创作。如今,当年的老人都已经渐渐离去,老屋经过整修,小镇经过修饰保护,却显得门庭若市。
小镇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但无论走得再远,走得再久,却仍然走不出江南,走不出小镇。该回来得,还是会回来。
木心先生,十五年后从美国重回小镇,看到老屋被拆除改造成了工厂,写文发誓,“永别了,我不会再来。”2006年应家乡竭诚邀请,他回来了,定居小镇。
晨曦是小镇最美的光景,薄薄的晨雾透过狭长的石巷,照射在青石板上,湿漉漉的石板带出几块青苔,寒气中偶尔会有赶早的人,而最早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豆浆粽子。
晨雾中,木心先生赶早,食不知味地吃完。
木心美术馆跨越小镇的元宝湖水面,遵循老人在弥留之际,喃喃,“风啊、水啊、一顶桥。”成为了小镇西栅一处宁静的风景线。美术馆简约,时尚,与水中倒影相伴,也与几千年的小镇相随。
乌镇有许多美食,冬天的红烧羊肉必不可少。乌镇的羊肉是用土灶木柴大锅烧制,一般要烧一晚上,先用大火烧开,然后用文火煮。羊肉肉嫩脂肪少,蛋白质远比猪肉多。民间说,“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有了肉,必然有酒。乌镇人喝黄酒,加热不加糖。冬天,夜来得比较早,温差大,空气中裹夹着湿气,寒意阵阵。一杯黄酒下去,一份暖意油然而生。
小镇的河道就像小镇人的经胳,阡陌纵横。乌镇的河流,东西对应,北三条南二条,镇中间的是市河,镇南有“金牛”、“白马”两条河穿镇而过。交织的水网撑起了乌镇的街巷,环绕在小镇内外。由此,小镇被称之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河水拍打着岸滩,回家的人撑着小船走上河埠头,回廊中的灯亮了起来,灯光在河水中反射出点点。便是小镇人一天的日子。
西栅是小镇最精彩的一地儿,需要坐渡船出入。由72座古桥连接12座小岛而形成,并有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到了夜晚,这里便成了光影的世界。灯光与水色相互交融,水波微漾,倒影婆娑。站在桥头,河道两岸的灯光,“真美啊!”
灯光在晚上十点后被熄灭,刹时间,小镇恢复了平静,曲终人散,这才是原本而真实的小镇。偶有一扇窗户亮着灯,那灯影下的人,便是一代又一代的小镇人。
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篇3
烟雨霏霏的暮夏,偶遇早到的初秋,酣梦中醒来,一阵惬意的清凉。突然想起李商隐的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每个人都有回忆,不一定要到了李商隐的年华五十才能回忆过去。就如我昨夜的梦境,“坐在孤寂的乌篷船上,顺着绿碧的河水,穿过一座座石头垒砌的小桥,孤独地细数锦瑟流年。”
那是我三年前到过的水乡乌镇。白墙灰瓦写满沧桑的记忆,深长的小弄装满忧伤的情绪,只有那澈静的青石板路和渡口安逸的小船,任时光流逝,不言不语,不悲不喜,痴情守候,把自己站成了一道风景。乌镇于我,不是乡愁,只是过客,可那份淡淡的牵挂,依旧还在,在那幽远的梦里,不曾离开。或许前生与她有过擦肩之缘,所以今世才频频回眸,不忍遗忘。那份安宁与闲适是我心中的净土,每每失落之时,总拿出细细品读,驱赶哀伤。黄磊与刘若英的《似水年华》,写尽乌镇的神伤与无尽的等待,没有眼泪的告白,比山盟海誓更腐蚀人心,“我情愿做个犯错的人,也不愿错过你”“我们不相信宿命,却无法对发自内心的声音置若罔闻”“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从来不曾遇见你;如果可以,我希望能清空记忆不再想你”…怎样的爱恋才会让人如此依依不舍?怎样的坚强才敢让人用一生去等待?枯守日月,坐成永恒。其实,“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夏到秋冬,从乌鬓到华发,仿佛漫长,又宛若一瞬。
电视剧播完了,仍迷醉在那悠长的悲伤和漫长的等待中不能自拔,仿佛时间停滞,流年不前。
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篇4
我慵懒地倚靠着修真观前的旗杆,就着夕阳下的晚风,听着古戏台上那咿咿呀呀的水磨腔。虽然是听得不太懂,但享受的却是那余音袅渺吴侬软语的韵味。洗却人世浮华,剥去灵魂深处的心机。这里,确是一个难得让人清静蜷怠的好去处!“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我回过头来,对着那高悬在观楹上的如意算盘拜了三拜……
这里,就象是被刺所包裹着的猬,艰难地抗拒着现代“文明”的侵袭。时光走出这水的两头,就是水泥钢筋的盘踞,就是野蛮的人世喧嚣,就是所谓近代文明的流淌,唉!
沿着窄窄河街,抚摩着那楹楹虽已模糊而又细腻的木雕,我慢慢地槊水而上。时不时有三两安安静静的游人,也在细心的品味着这里的枕水人家!内心也应该象我一样向往着这里的古典浪漫吧?此时此刻,要是能伴上那么个知心的人儿该多好,我们手牵着手,就不会辜负这古镇的韶华。隐隐约约好象听见有个游人在轻轻的念叨着《似水年华》里刘若英,黄磊的那句台词:奇迹不能等待,要去寻找!跨过逢源双桥,我内心一振,待细细一打探,这源可不是那缘耶,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以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她让我们了结一段尘缘!可这源并不是那缘呀?呵呵,这也许是乌镇造桥之人对多情的些许奚落吧!
白墙黑瓦,错落有致。清清的河面时时传来一两声摇撸的唉乃。迎着晨起的阳光,我啃着新鲜而又粘腻的姑嫂饼,就着一杯淡淡的碧罗春。茶本不会醉人啊,可我醉醺醺地看着有些游人那红酡酡的脸蛋,才明白还有番醉叫陶醉!“晴耕雨读”!街上一户人家的楹眉上的这四个勤勉的楷字划开着我此刻有些迷糊的眼睛!也许就是因为伴随着如小河流淌着般绵绵不绝的耕读氛围,千百年来小镇才人辈出,我傍着文学巨匠矛盾先生的铜像合了个影,现时冲洗出来一看,我特象个小丑!
小桥流水人家,生性喜欢游历的我奇怪的是这里的缠绵不会有西风古道的苍凉。夕阳西下,也不会有断肠天涯的感伤。也许,就是因为这里浓厚人文的滋润,也许,千百年来,小镇本来就是宜家宜室,让游子们渐渐有上那么份滋生绻恋的情意,而乐不思乡了!
随着声声的唉叹,原来我们不知不觉就已走出了乌镇的怀抱!看着那栋栋令人发抒的摩天高楼,闻着那刺鼻的汽车尾气,呼吸着令人窒息污浊空气,我无限眷恋地回望着身后那清清爽爽的古镇,在导游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离开着她……
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篇5
每一处风景,都应该感受它的早晨和夜晚,从日出的晨曦一窗,到日落的余晖一巷,也许,那样,你的记忆才是完整的。
在这个时代,好像很多人都在刻意找寻一种宁静,可是内心浮躁,在哪里又有何不一样。
到达乌镇的西栅是中午,人影攒动,和两三好友约的乌镇游恰逢了周末,挪动脚步,走在这人人都向往生活的小道上,是我曾经想象中的江南梦,也是如今已经被称为景点游玩的地方,可是这仍然也是很多人生活的地方?
进口旁有一幕现代化的水泥墙上有这样一句话:“来过,便不曾离开”,我目光一晃而过,心里带着疑惑,一步一步走入这深巷的石板路上,市河的水纹随着船夫的浆一圈一圈打过石阶,心里对这话生出疑惑来。
你说,古树下的老瓦屋面下,宿落着怎样的江南暖意,为何水阁石柱桥拱台阶旁荡漾的水纹,一阵一阵的泛起温柔,步子放的缓了,停驻在桥拱的石台路沿,起伏的飞檐翘角,在黛色鳞瓦的线条的朦胧中尽显温情?
谁家的木门上又爬出了一墙的夏天,一年一年的,直至寒秋落尽,才尽显它短暂的生命的脉络?
入夜的灯光点点浮出尘埃,乌镇的风吹过那朵带有江南的雨,在这片天空上簌簌下落,老街的铺子和檐下的盆栽似乎都被一洗而净,顶着这一伞江南烈雨,踏在这水花肆溅的乌镇一隅,寻了民宿,有幸枕得一榻江南?
从西栅暮色中踏雨而来,晨间的乌镇,是从东栅清醒,因一夜的雨带着湿漉漉的雾气,路过那老街,有老人把昨日的椅子搬到今日的早晨,看清晨和路人?
听说这样的故事,有关乌镇拦腰的木格小门,是那时乌镇人家,有百姓出门务农,为防孩童跑出小舍而作,矮矮的拦截在满樘实木门前,点缀的是人间烟火味?
又是哪一座深深的老院,墙上的剧照海报《似水年华》、《红楼梦》、《一江春水向东流》……唤我思绪,那句“来过,便不曾离开”原来是似水年华时,也是些许年前,刘若英来此留下的,瞬间明白过来,为何是来过,便不曾离开,原来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就像你深深爱着一个人,一个物,一处景,就算这身体不同他在一处,这心装下的还是满满的他?
江南旧意如今已新,往日的富贵主人布衣百姓有着怎样让人深思的故事都随着那一弯市河,随着那一日又一夜的时光,留在了昨日,流去了往昔?
而让我留恋的深刻的记忆,或许是那个站在拦腰门前的老人,又或者是那个老木头四周环绕的夏藤绿荫,亦或者是那一拘市河水荡起的水纹……
江南水乡到底是如何模样,是以水为街,以岸为市,是两岸船浆咿呀往返,是石桥水下的暗纹动荡,是灯河暗市颠倒一河的两岸银光,是空格花雕窗的一窗明亮,是二两三白酒,是蜡染蓝白布,是无数人来过,便不舍离开的人间烟火味?
世人都说不食人间烟火的好,这却让我觉得食了烟火的乌镇是“来过,便不曾离开”,是枕了一榻清梦的江南好。
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篇6
水乡见过些许,多数是商业气氛颇浓的水乡加古镇。乌镇在所有水乡中保存算是比较完美的,小桥流水枕河人家也是江南每个水乡共有的特性。游览几天下来,竟也会分不清哪是同里,哪是周庄,哪是西塘,哪是锦溪?昨天进入如梦如痴如醉的一个水乡,我即时在网上发了微博:江南的雨、雾,湖已看惯多年。太湖的无垠,西湖的爱情,玄武湖的南唐后主,莹绕在我身边太久,对江南的美我已熟视无睹。但当来到扬州城之外的溱湖却被眼前的美止住了呼吸!那淡淡的薄薄的透透的朦朦的雾啊,把湖中的芦苇还有游人一并笼住,那荡漾在水中的黑天鹅也顺势入了我眼,形成一幅天然水墨画在我微博栖息。
幽静旷野中静静的水乡,在傍晚回城的路上,又被红得像失火般的落日印着,晚霞当锦。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无边际的红云,还差点把车前一大排灰黑色的云,看成一群山峰。这不知是要怪罪于我的眼睛近视还是自然展现出极限魅力。城市的高楼已让我们忘却什么是落日余辉,什么是视野中只出现天空-彩霞-云雾的仙境。这水乡安静的柔柔的,像江南清秀的女子,撩拨人心。
但后来只因晚上发生几件烦心事,把醉了一天的我唤醒。所以境由心生这词这次是深刻让我体会。原来景色的魅力还要有好的心境去品。难怪有古人云,斯是陋室,惟吾德謦。
当我们看多了闹剧,逛多了金鹰,偶尔去下真正的乡里,不为别的,只是让自己记得微风-绿水-薄雾-细雨-彩云不是遥不可及,哪怕去电脑中搜出江南水墨画也算是净化下心灵。因不会用手机上传相片,美丽无法传递。只能烦请您迈出家门,去你梦中水乡作短暂小憩。
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篇7
有时候听闻一座城市往往是因为一个人、一部影片或是一些事,我对乌镇的印象也源于此。最初知道它是因为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出生于此,后来是因为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拍摄,再后来便是因为连续三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的召开,这座小镇也逐渐声名鹊起。
对于一个去过了丽江,看过了西塘的人而言,如何去想象乌镇究竟有多美?亲自走走是个不错的选择。虽说很早以前我就已萌发去乌镇游玩的想法,但平日里工作太忙,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搁浅,去乌镇也成了一种奢望。“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在一个晴朗的周六我终于出发了,多年的愿望终于能在这一刻得以尘埃落定。
走在乌镇的古街柳巷,脚踏斑驳的石板路,感受“枕水人家”的古韵美。贯串水巷的西市河和东市河将时光都锁定在这一条条翡翠色的绸带里,而自己却逃离了岁月的侵蚀,继续悄然静默地流淌,将可人的江南美,流连忘返的古镇味都一一隐逸在这里。
虽然不是黄金周,但游人还是不少。午后的太阳高照着纷至沓来的游人,给初冬的古镇带来一丝暖意和柔情。斑驳的墙体,静默的房舍,若不是往来期间的游人,仿佛一切在这里受控于时光机器,戛然而止。
昭明疏远、瘟都元帅庙、草木本色染坊、三寸金莲馆、关帝庙、乌将军庙……将历史带到了现在,茅盾故居、木心故居、江南百床馆、民俗馆、访卢阁、文昌阁……又将文化传承至今。乌镇的一弯弯河水、一座座石桥、一艘艘乌篷船都在诉说着自己的不老传说。无论是站在桥上,亦或是坐在船里,你都能收获不同的风景。
当落日收掉自己最后一丝余辉时,乌镇的夜便闪亮登场了。都说西栅的夜景特别美,悻然之间坐上了一只乌篷船。船桨拍打着水面,原本掩映在水里的星光和房屋的倒影,被打碎、被重组,垂入水面的树枝,飘入船舱的叫卖声又将一切交织在一起。
在这梦幻般的旅程里,一朵小小的水花,使人想起生命短暂和永恒。人生之于蜉蝣,朝生墓死,生命历程的起落和离合,充满曲折和坎坷。大象希形,大音希声。亦或将人身的局限,放置于无限的自然。地也未曾老,天也未曾荒。倘若他日你我化为一抔泥土,葬生于此未尝不是一种灵魂。
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篇8
流年多折难,弹指间太多纠缠的滞事,当繁华落定,自己细细品味那萧索,才觉自己身心疲惫,当把自己扔在江南清幽一隅时,感觉孤廖的心情渐行渐远。清晨走进乌镇,被雨、小桥、流水、人家将我紧紧包围,闻着那浓郁的历史气息,轻酌优雅的文化传统,好像在轮回中,转进异度隧道。看着穿着青花的棉布衣服,穿着手编草鞋的人们,在明清遗留下来的依旧完好保存的建筑中穿行,你绝对以为自己穿越时空了。
三月的乌镇,那么清新温润,伴着清幽幽咽咽的细雨,打着雨伞走在弯弯曲曲的古巷内,踏着磨的发亮细腻的麻石;霏霏细雨滴落在石凹间,泛起点点涟漪;扶着根底布满青苔的白墙轻轻的走着。远处传来了悠扬的丝竹声声,曲调如剑,点破久远的相思,宛若天赖般纯净、空远。在本己阡陌纵横的心头,划出一道深深的沟壑,勾勒出一幅清雅漫长的水墨画。轻纱般笼罩阒如梦如幻的水乡,黑瓦白墙的座座古屋中,纵横穿插着河网,延伸到镇子的每一个角落。
四十九座古石桥点缀在乌镇上,百步一桥的架构可能只在这里能看到了,桥头卖麦芽糖的妇人,编织草鞋的老翁,桥上穿着青花长衫的村姑,挎着竹篮卖新摘取的鲜花,无一不是乌镇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茶馆、织布坊等建筑的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大我是篓空复杂雕刻,花纹多以龙、凤表吉祥,兰花表高贵清雅,手艺十分精湛雅致。做在临水的木茶楼上,伴着淡淡的薄雾,要一壶三白酒,一盘茴香豆,几块姑嫂饼。深吸一口江南水乡的气息。看着楼阁间摆放的青花瓷自顾的美丽,望着悠长寂寥的青石板桥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手里打着不同花纹的纸伞,确有几分惬意。
夜晚独自徜徉在瘦瘦乌篷船上,天空依旧无法自如的收起心碎的伤悲,雨,依旧从容的从高空落下,滴滴哒哒,坠在船蓬上,宛如尘嚣中的心,落一地的沧桑,点起火红的灯笼,在河网中游荡,掬一捧清凉的河水,洗洗久被尘嚣污染的面颊,一缕缕清风轻轻吹乱我的发、拂过脸颊,宛如醉人的香吻,心依然伴着远处传来的哀怨丝竹曲调轻叩,或许我醉了,只想一直这样醉生梦生般,伴着酒劲渐渐进入梦乡。
被一丝清凉惊醒,不知是滑过脸庞的眼泪,还是低怨的细雨将的吵醒。抬眼望去,夜色中的乌镇,看不到一丝丝现代文明的痕迹,一串串火红灯笼高高挂着,明明灭灭的几颗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会不会有灯火阑珊处的邂逅在此呢?孤立在水岸,任风吹拂,看着桥上散漫游走的们,慢慢遁消在夜色里。高城望断,回首几回数风流,相恋如繁花般凋零,当心心处处狼籍时,多想有一个人可以陪我一起看这里美丽的夜色次日清晨离别,看着远处青山围绕的一缕缕白雾如围裙一般,雾色笼罩的乌镇显的扑朔迷离,若隐若现如琼台瑶阁,路边的树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压着泫然,被车行驶时带起的风惊落,心里莫名的种伤感,鄂然发现,原来渐行渐远的乌镇不就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知己吗,她如诗如画般的端庄,有着娇柔淡雅的气质,令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我将脉脉柔情留下,连同被泪水润染的梦境……
水乡乌镇清秀而婉约的散文 篇9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而犹如人间天堂江南水乡,曾令多少人梦里的脚步延展,徘徊在那梦里梦外的山水中,那古色古香的旧巷里。
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一首诗、一曲歌,只有当人们行走在那铺满青石的小路上,才能感受那前世今生也悟不懂的神韵,才能追寻梦里那依稀停止的脚步,依山傍水之间,感受那小桥流水的轻快,漫步田园村舍,那熏染的景色如诗如画,那弯延的小路九曲回肠;那绵绵丝竹随风飘荡。宛若置身仙境,别有一番韵味。
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那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一条条缓缓流淌的潺潺溪流,那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那楼台香榭,那兰亭楼阁,让人不禁联想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的印迹,写下多少后人感叹不已的唯美诗篇,去追寻去感触那些久藏于心的梦境,那是一幅写意的泼墨山水画,令多少人驻足凝望,点染其间的是蒙着烟雨的暗示,涤荡出亦寒亦暖的缠绵,在若有似无的朦胧烟雨中,想象那可就是梦里的江南?
是谁?西湖岸边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的寄语。
是谁?在江南留下脍炙人口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那巧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是谁?独醉江南“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的魂牵梦绕的遗憾。
又是谁?在断桥两头深情的守望?令日日夜夜的相思肝肠寸断?遗留的传奇故事令世人争相探索、口口相传。
看那青山荡漾在水面,看那晚霞轻吻着炊烟,看那岸边徘徊的少年,看那涉水而去的乌蓬小船。闲庭信步间,再感一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意;夜深人静时,再吟一首“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的哀怨。行走在江南的月色下,你是否会洗去一身尘埃,忘记尘世中的烦忧,任古诗古韵的山水、诗情画意的月光涤荡你沧桑的容颜。
漫步江南,你会发现这里春有春的诗意,夏有夏的风情,落叶飞舞的秋季,牵出一幅烟雨朦朦的冬日画卷。当你驻足江南,你一定欣喜于那些有关于桃花,燕子,水乡,绣户的别具风格的景象;怀想那些亭阁,画桥,小船,荷莲的真实梦境;陶醉于青花瓷,油纸伞,温山软水的浪漫情怀;还会留念在莺飞草长,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画面。这里渗透的文化气息,让你不禁回到盛世年代的诗情词韵中,去感知那些文人的心境,去体会那些过往的历史,去探寻那些历久弥新的墨客书香。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可以挥毫泼墨,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是的,我一直梦着,怀想有一天,在那里邂逅,在那里书写,在那里守候,在那里铭刻,在那里生活,在那里安葬,在那里长眠……
在江南的梦里,我做了那最为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落泪,为一个人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