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年货的散文

2023/02/14经典文章

关于年货的散文(精选11篇)

三代人的年味

文/张光茫

每年春节,我们家都要挂年画、贴春联、放鞭炮。在我家三代人的心里,有着对春节的独特体会。年味,成了我家三代人最在意的一种味道。

父亲常说,他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盼着过年。只有过年,才能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谈起小时候对春节的感受,已经六十多的父亲告诉我,对于那个年代的他们来说,过年就是好日子。

父亲兄弟姐妹四个,那个年月都是日子穷、孩子多,人人都盼着过年。因为年夜饭有荤菜,一顿饭下来,每个人能分到一两块肉。父亲说:“吃完饭,兄弟姐妹就会跑到外面玩,在田野里追逐、打闹。那时候虽然穷,但很热闹,亲情也很浓,也盼着这个年。”

父亲常说,现在日子虽然好了,却没有了早些年的热闹。如今过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我和儿子回来。“只有你们一家三口回来了,全家人才算齐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那才叫过年。”

我记忆中的年味,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那时,父亲骑着自行车,一趟一趟地从农贸市场买肘子、蔬菜和饮料,那个时候的商店不是什么都有,得分批换地儿才能把年货买齐。我想,小时候我最爱过年的原因,是能够放烟花,那颜色、那形状、那感觉,现在想起来都十分怀念。

那时的年夜饭上,父亲还常常嘱咐我:“小孩子不能乱问胡说,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吃个长长久久、团团圆圆。吃鱼不能吃头尾,要有头有尾、年年有余。”规矩虽多,却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年味儿。

如今一进入腊月,各大商场便早早备足了各类年货,买东西不像以前那样难了。有了淘宝后,我办年货就更方便了,足不出户,就把各种年货备齐了。虽然物质充足了,但我就是感觉缺了点什么,过年没有年味了。

不过,过年是儿子最开心的日子。他有新衣服穿,有美食吃,不用去学校,整天可以去走亲戚,最关键的是还可以拿红包。儿子每年的压岁钱都是递增的,这让小小年纪的他很是开心。十岁的儿子正是换牙的年纪,说起话来还有点漏风,他笑嘻嘻地说:“今年的压岁钱够买一个iPad了,剩下的就让妈妈给我存起来。”

而今,儿子在我和妻子的陪伴下去看海底世界。千奇百怪的动物让儿子看得乐开了怀。“妈妈,你看,那是大鲨鱼,好吓人啊。”说着,儿子一头栽进妻子的怀里。

“现在的孩子幸福着呢,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像我们小时候,能玩的东西很少,能走个亲戚什么的就算是最大的满足了。”妻子说,看着儿子过年,也会恍惚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年的样子,跟现在真是没法比啊。

三代人的年味,无论年俗如何变迁,过节的方式如何花样百出,亲情始终是过年的主线。所以说,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情感上的一种归宿!

特殊的年货

文/田浩

九岁那年,我刚上一年级,原因是我身子骨弱,动不动就感冒咳嗽,父母常常为这个揪着心。当年的乡村学校没有暖气,教室里冷得冻手指头,土坯砌的炉子时不时地熄火。一进一九,我就冻感冒了,几天后开始咳嗽,后来发展到白天晚上都咳嗽,白天上不好课,晚上睡不好觉。爹看我实在熬不住了,就拿出钱来找村里的医生给我买药打针。我妈特意让我睡在暖和的炕头,每天晚上临睡觉前特意用蒲团把灶门堵上,防止热量白白地跑掉。

往常的时候,我打针吃药半个月感冒咳嗽就好了,可是这回却没有好利索,还是咳嗽不断。我爹说是药三分毒,不能再打针吃药了,要不然的话身板就更扛不住了。我爹到亲戚那里讨得了一个偏方“罗汉雪梨汤”:罗汉果一个、雪梨两个放进砂锅中,加水,先用大火,开锅后,改小火,煮二三十分钟,晾凉后饮用。我爹欢天喜地回到家里,马上让我妈按照偏方给我熬汤喝。我妈一看偏方就为难了,罗汉果、雪梨在乡下集市上买不到,我爹一咬牙让我妈从箱子底拿出钱来,骑上自行车跑到三十多里外的县城供销社去买罗汉果和雪梨。

下午,我爹推着自行车一瘸一拐地回来了,脸上冒着热汗,把网兜交给我妈后,躺到炕上就睡着了,看来他是累坏了。我喝了不到半个月的罗汉雪梨汤,就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眼看就要过年了。我的咳嗽明显减轻了,我爹我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嘴上老说这钱没白花呀。

我爹我妈一商量,买年货的时候少买肉买鱼买糖买烟,为了我的咳嗽早点好利索,决定多买罗汉果和雪梨。我爹怕手里的钱不够,还让我妈逮了一只大公鸡、三只母鸡拿到集市上卖掉。

过年的时候,我的外甥军军想吃雪梨,我爹硬着心肠不给他吃,最后只是让军军喝了一点儿罗汉雪梨汤。我有点于心不忍,偷偷地给军军半个雪梨,我的鬼点子被我妈看到了,我妈把雪梨锁进了板柜里。过年的时候,我妈让我少吃肉,尤其不能吃肥肉,馋得我只想掉眼泪。我妈一看我的可怜相,一狠心就杀了一只大公鸡,炖好的鸡肉都给我一个人吃了,我爹我妈都没有舍得尝一小块儿。

一出正月,我的咳嗽就止住了,我爹我妈高兴得逢人就说买罗汉果雪梨的钱真没有白花!

记忆里的年

文/谭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把中国的“新年”生动传神地记录了下来。年,年年过,贴春联,敬财神,除夕守岁……即便如此,常常也只有和父亲母亲一起过的年才是藏在我心底的“年”。

年前的准备是忙碌而隆重的。温暖的阳光下,家家户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派喜庆景象。家里养的鸡鸭猪要卖,很多的年货得买,赶年集就成了隆冬腊月的重头戏。每当年关临近,父亲天不亮就赶着马车去城里拉肥,又将农村的油茶饼拉到城里去卖。额际上斗大的汗珠滚落,映亮了父亲古铜色的脸。母亲挑着一担油亮的青蔬去市集,脚下生风,一担菜可以换回更丰富的年货。腊月十五开始,有农户开始杀年猪,留一半卖一半,大伙儿可以平价分肉做腊肉,奶奶们会蒸糯米团打糍粑……灶神要敬,门神要贴,福字要贴。

而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家里干鱼塘卖鱼过年。父亲一大早就起来了,稍后和母亲一块儿背上鱼网,带上雨裤雨衣到自家的两亩鱼塘,一边放水一边撒网捞鱼,然后用鱼盆担着去集市。弯弯绕绕的田埂路,正当年轻的父亲和母亲走过多少个来回啊!活蹦乱跳的草鱼、鲤鱼、鲢鱼、鲫鱼在木鱼盆里银色一片,煞是好看。

每当干塘,常常有鱼贩上门沽鱼,厚道的父母亲亦从不拗价,常常以比市场价低得多的价格开秤。村东头的李叔过意不去,每回来买鱼之前都会带上些李婶晒好的苕薯干给我们,有时还会拉上父亲去他家喝二两小酒。那时候我们姊弟四个都依次在上学,供我们读书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母亲勤勉俭朴,我心疼她对自己太过节省,她只是微微地笑,不以为意。

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干出的“脚鱼”(小鱼)母亲会留下大半,用柴火熏制成金黄的熏鱼,我们的年就在熏鱼的柴火欢快的“噼啪”声中开始了。小寒大寒,冷水成团,隆冬腊月,大雪纷飞,低矮的土砖柴火灶上炖肉、熏鱼、蒸糍粑……萧瑟的寒风里,我们烤着柴火,煨着板栗,剥着烤红薯,用“铁鼎罐”烧着小年的“全鱼宴”……光阴如此温暖。

家乡时兴年前手工做年货。我曾经跟着母亲学做套花,姑姑阿姨都来帮忙,干净的篾片筛子上堆满了套花。父亲把炒热了的糯米粉加红糖水、白芝麻揉熟了擀成条,母亲轻巧地将其盘成花,再用自家的茶油炸成金黄色,顿时米香扑鼻,油香四溢。套花多了,母亲会拿到集市上去卖,很快就被一抢而空。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云豆、红豆、花生是从集市的摊子上早早就买好来的,加入自家灶屋里从冬至开始熏制的柴火腊肉,母亲细致地熬好满满一大锅美味诱人的腊八粥,驱散了岁末冬残里冷冷的寒意。那些漫长而丰盈的日子给了我们心灵的富足,每次去集市买年货,母亲爽朗的笑声,红红火火的春联,光鲜无比的橘黄橙绿,弟弟雀跃的身影,都是那样动人。

绵绵的冬雨中,年越来越近,年少的我“平静”地守着心底里热切盼望的丰收的年。“大人忙过年,小孩盼过年”,曾经的年是那样地充满了仪式感。而今过年,相对简单:网购风行,一应年货也可在年三十那天去超市购齐;更有甚者,象征团圆的“年夜饭”也要到外面的酒店去吃,热热闹闹中似乎缺失了过年的气氛。而似水流年里那些渐渐远去的年,却静静地如画一般烙刻在心海。

忙年的父亲

文/王东峰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记忆中,父亲也就一天比一天忙碌了。

小镇隔日逢集,吃过早饭,父亲就会拎着蛇皮袋出门采办年货。家庭的贫困使父亲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即使买几斤青菜,父亲也会把小镇的四条街道走个遍,把菜价问个遍,生怕买亏了。

家里人口多,需要置办的年货种类也太繁杂:碗、盘子、筷子、肉、鱼、油盐酱醋等等。父亲每次出门都是有计划的,把需要买的年货列一个清单装在口袋里,哪一种买回来了,就从清单上画掉。

在我的印象中,整个腊月父亲忙个不停。他刚背了一袋子萝卜回来,片刻又买回来成捆的蒜苗、大葱、芹菜。父亲不让我们买年货,一来怕我们不会砍价,二来觉得这活儿又脏又累。

买回来的鸡、鱼、猪肉等,父亲也不让我们弄,他常常将我们赶到一边去,让我们看电视或者打扑克。父亲刮鱼鳞、拔鸡毛、剁排骨、洗下水,忙得不亦乐乎。等还剩最后两个集时,父亲会盘算来盘算去,看看还有哪些年货没有买,哪些年货还需要再买点儿。大年三十,吃过早饭,父亲裁红纸、写春联。中午,鞭炮响过之后,丰盛的菜肴就摆满了桌子,父亲满脸笑容,举起酒杯,给他的忙碌腊月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999年的春节,父亲再也不用忙碌着采办年货了,他孤零零地住在一堆黄土之下。没有父亲,我们一家人在腊月里手忙脚乱,可等过年的时候,还是缺这少那。母亲潸然泪下,伤心地说:“要是你爸还在……”

是啊,要是父亲还在,该有多好啊!可是,日子不能因为没有了父亲就此打住。每年春节我到坟上祭奠父亲时,总要喃喃地告诉他,让他在另一个世界里悠闲自在地生活,不用牵挂我们。我们兄弟几个还有老母亲,会相亲相爱,微笑着拥抱在一起,好好地活!

年味

文/单士云

记忆中的年味,始于儿时的每年冬至之后。大人们开始准备各样年货了,每逢集日,总会买很多食材回来腌制,鱼、猪肉、羊肉、鸡、鹅、鸭是最常见的。还有猪头,猪头有大骨头,卖得很便宜,但对家庭情况不好的人家来说,还是挺划算的,算是贫寒人家必备的年货。家庭条件较好的人家,还会买些牛肉、猪八样以及牛羊内脏等。

我家的年货每年都是一个猪头和几条小鱼,然后就是自己家养的家禽和田里耕种的蔬菜。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好,但对于幼时的我来说还是很开心的。那时候的我们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满足了,而且这些年货,在平常的生活里,都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美食。

浓浓的年味,是我儿时最美的回忆。每年腊月二十四祭灶之后,每家每户都会蒸馒头年糕、做包子,一忙就是两三天。老家的习俗是,这些蒸出来的干粮要够全家人吃到二月二才行。到了二月二那天,所有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把馒头盖揭开,据说是揭龙头盖,预示着新一年的好兆头。那时我还小,不懂这些,只知道每天围着大人在灶台边转,等着吃包子吃馒头。

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年味却淡了许多。虽然食材丰富了,衣服款式时髦了,甚至年货不用准备,随便什么时候,超市都能买到,但我还是怀念没有新衣服穿,但全家人都能够在一起忙年货的日子。那种亲情,那种热闹,绽放在童年纯真脸庞上的欢笑,每到过年我都会想起。

买年货

文/何红雨

春节临近,我寻思着给家里买些年货。

可拉开冰箱,肉蛋奶蔬菜样样俱全,更塞得满满当当。再去阳台上看,新鲜的水果、红酒以及其他年货也已经都预备齐全。其实,这些东西平时压根就不缺。

“难道不需要再置办什么年货了么?……”

“年货当然要买呀。毕竟是过年啊!”

老公这样说的时候,我依旧纠结。买年货是过年很重要的一件事儿,但是,却该买些什么呢?

午间在办公室休息,几个同事聊起买年货,也感慨多多。

丹丹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对鸡鸭鱼肉等早不稀奇了,何况不少人为求保健,早就减荤吃素,对大鱼大肉已远而避之了。所以,每逢买年货,我们都会很纠结,还真不知道该买些什么……”

小莉说:“可不是么?我也总在每年的这个时候犯愁,因为,确实不知道该给家里买什么年货。去年,考虑许久,终于别出心裁地给老爸老妈买了几盆花儿和几本养生保健的书籍……没想到,老爸老妈还蛮喜欢呢!”

或许是小莉的这番话提醒了我,我忽然不再为买年货而犯愁。

下班路上,我始终在回想一些生活细节,是关乎老妈的,比如,老妈平常都喜欢些什么?后来,我终于想起了一个细节:

——记得有次,老妈看电视时,突然大声喊我,我跑过去,原来是一档旅游节目,正在介绍的是海南的景色。老妈当时十分激动地说“呀,海南的景色可真美!……”当时的我,看到老妈因了一档介绍海南景色的节目而激动,还觉得老妈真是有点大惊小怪呢。而其时,正是咱们北方最为寒冷的隆冬。

突然,我有了主意:如果,我给老妈报个春节去海南旅游的团,让她去游玩几天,既可开眼界,乐心情,又可减少节日灶橱的辛劳琐烦。这样的年货,是不是她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激动呢……

想到这儿,我竟先兀自着激动起来。当我把这个想法电话告知老公时,他在电话那端连连说是好想法。他说:“就这样。咱俩也陪着老妈一起去,也算是重度蜜月!”

晚上回到家,我和老公说好了,都事先不告诉老妈我们的这个决定,待事情完全定下来后,再给她一个惊喜。

两天后,老公下班回家,一脸喜色。

就在老妈笑着问他:“有啥开心的事儿”时,老公说:“妈,今年春节咱们去海南过,我俩陪着您在海南过个年!”

此时,我亦十分激动。

但我仍旧不忘细细观察老妈的神情。哈,她在那刻,竟活像吃了蜜糖的小孩童,一脸的阳光灿烂。

看着老妈那激动欢欣的样子,我和老公都笑了。

其实,过年的年货,除了传统的吃喝穿戴等物品外,完全可以变换出更新的花样啊,比如一张旅行卡、一些健康养生图书、几盆鲜花,或者几张电影票等等,这些精神生活类的年货,也许更能让我们体味到过年的快乐,心灵的舒坦,团聚的幸福。

忙年

文/邹凤岭

腊月里,年味开始扩散。而我更是回家过年心切,那一天早早就动身回老家。

早些年回家,要坐轮船到张本庄,再穿行长长的小田埂,走很长时间才能到家。这一次回家过年,发现农村已经大变样,宽阔的水泥路修到了村头。路上既有来来往往办年货的人,也有一些生意人,他们正喜笑颜开地赚票子。

侄儿对我说:“难得回老家过年,去老镇子上看看吧!”侄儿的提议正合我意。他开着私家车,带我赶往老镇。

在我的记忆里,腊月乡下人忙年正欢,村庄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三叔是生产队里的会计,他白天做账,晚上挑灯加班,要赶在小年夜之前,把全队的分配方案做好,好让村里人分红领钱买年货。那时,社员一年到头都在队里挣工分。到了年终,会计先将全队的粮食、棉花等收入与生产成本算出来,然后才结算到农户。年终分红后,虽然农人拿的钱很少,但他们还是要欢欢喜喜地花钱购买不可缺少的年货。

离年逾近,父母亲就逾忙。我家开的豆腐坊,全靠父亲一人打理。那时人们生活清贫,过年时吃上鱼肉的人家不多,但豆腐卜页是各家必备的菜。父亲赶在大年三十前做好豆制品,每天棒打四更,他就起床,推石磨,打豆浆,吊豆渣,再生火烧浆做豆腐,一直要忙到大天亮,然后挑着豆腐担子,迎着朝阳,走家串户送豆腐。母亲是位心灵手巧的鞋匠。过大年,着新衣,穿新鞋,是乡下人贫穷日子里的最大的奢望。腊月初,乘着做鞋的活还未忙,母亲就到供销社剪几块布料,挑灯为我们兄妹每人缝制一身过年的新衣裳。过了腊月二十四,来做新鞋的人纷至沓来,母亲从早忙到晚,夜里还要点上煤油灯赶活。当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仍坐在豆粒大的灯光下,赶制一双双新布鞋。母亲说,这双双新鞋,有着乡亲们的新年愿望。母亲用真诚与辛劳,把村里人的过年喜庆缝进了新鞋里。

最让我高兴的事,就是看村里人捕鱼。那一天,全村的男人都聚集在河塘边,先挥动木榔头、铁锹、铁镐破解冰层,再放下渔网,穿下钢绳,他们在号子声中一起用力拉渔网。当渔网渐渐收拢时,一条条白条鱼性急地跃出水面,有的还蹦在冰层上。看到那水中簇拥的鱼儿,人们心花怒放,这下全村人都能过上一个吉庆有余的新年了。

年夜饭,是忙年中的重头戏。村里有人家杀猪了,邻居们买上几斤肉回去炸肉圆、灌腊肠。年前几天,哥哥不出门,专心为村里人家书写春联。哥哥是村里的文化人,写一手好字。邻居们手捧红红的对联,也将春花写在了脸上。直到大年三十太阳西斜,母亲终于做完了手上的活,才来到厨房赶做年夜饭。不一会儿,她就像变戏法似的,烧出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至今,妈妈烧的“八大碗”还是我记忆里最美的大餐。

当我正沉浸在昔日忙年的回忆中时,侄儿提醒我说,小镇已到了。小镇上人挤人、车挨车,一派繁忙。我俩步行来到农贸市场,只见鸡鱼肉蛋、生猛海鲜、水果蔬菜样样齐全,年画、对联丰富多彩。走入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区,铁锹、钉耙、镰刀摆满一地,农膜、种子、竹木货物齐全。前来购买年货的几位老农,手捧饱满的种子,早将希望播在笑脸里。

我们来到“李氏食品”门市,侄儿写下了满满一张纸的食品采购单交给店老板,让他隔日按照清单上所列的年货送上门,老板赔着笑脸,把我们送出了店。如今,家乡的年夜饭菜品不少于20样,大都由店家送货上门,乡亲们的忙年也融入了新时代元素。

我俩回到老家村里,看见孩童们已抢先穿上了小狗造型的新花鞋。新鞋走过,犬报梅香,响动的脚步声洋溢着暖暖春意。乡亲们在忙年中辞旧迎新,又在欢乐的鞭炮声中向幸福出发。

母亲最想要的“年货”

文/李燕翔

春节放假,单位安排值班人员,由于值班待遇优厚,我也报了名。隔天,我备齐了一大堆高档年货托人给乡下的母亲捎了回去。

晚饭后,大哥从老家给我打来了电话,拐弯抹角说了一大堆闲话,末了才吞吞吐吐地说母亲对捎来的年货不满意……大哥深切地说:“放心吧,咱村超市里什么都有,咱娘在家吃啥有啥,物质生活不受屈,以后你们千万别再乱花钱了……”

放下电话,我和妻一夜难眠。过年不回老家已经理亏,如果给母亲捎去的年货不如意,当儿子的怎能心安。可买什么年货才能碰对她的心思呢?对了!大哥在电话里明确说了母亲的吃喝穿戴方面不受屈,可没提精神生活呀。这两年,村里的老年人也像城里人一样迷上了广场舞,母亲更是村里跳广场舞的积极分子。记得夏天她来城里,晚上看城里老年人跳广场舞时,她非常羡慕人家用的音响。对!买套跳广场舞的音响设备肯定是母亲最想要的“年货”。立刻,我到家电商城买回一套高级音响和伴奏碟,托往返城里和老家的班车给母亲捎了回去。

隔天,我怯怯地打电话问大哥,给母亲捎去的音响是否满意?大哥说:“咱娘看到那套音响设备后落泪了……”我拿着手机呆呆地发愣。

第二天,我告假和妻子回了老家。母亲见到我们回家兴奋得满脸通红,忙着张罗一桌好饭。返城前我问母亲:“过年还需要什么年货?”母亲老泪横流地说:“……傻孩子!你们回来了俺就什么都有了,你们就是俺心里想要的‘年货’呀……”

开开心心过大年

文/那琰

腊月初八那天下班后,公司突然要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有的说:“这大冷天还不让咱们早点回家,冷不丁地开什么会呀!”还有的说:“无非是老一套,强调强调安全生产,各项经济指标呗!”

几百名职工到齐了,只听总经理放高嗓音说:“今天这个会特别短,说穿了,我只是向大家发个通知。”

他接着说:“今年春节,公司原打算给每个职工发1000元红包,后来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决定这1000元不发了。”听到这句话,大家不由自主地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脸上都表露出失落和无奈。这时总经理扑哧一笑说:“为什么这1000元不发给各位手中呢?我们的目的是用这些钱为大家办年货,免得各位在双休日里到市场抢购而影响休息。我们集中采购,全是批发价,相应便宜多了,不仅大米、面粉、食用油、鱼、肉、蛋等这些必备的年货,样样齐全,就连鲜菜、葱、姜、蒜、味精等都列入了我们的采购清单。也就是说,从明天起,每个人下班就不要空手了,可天天把年货拿到家。当然,海鲜、鲜菜、水果等,只能在临近春节时再发放,免得大家吃不到新鲜的……”

总经理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笑着说:“领导想得可真周到,为的是让咱们!

自打那天起,我每天把年货拿到家后,家里人看了都说不仅是优质,而且标价比市场便宜多了……”街坊邻居们也很羡慕,时不时地对我说:“你天天能把年货带回家,真是既省心又省力呀!”

领导为了让我们开开心心过大年,做了这么多精细的工作,使广大职工深受鼓舞,工作起来的劲头更足了。

打年货

文/张亦弛

春节将至,我和父母一起去超市打年货。

打年货对于我来说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我一听说要打年货,就二话不说地跑下了楼,还对爸爸说:“快走吧,我等不及了!”

到了超市,这里真是热闹。超市里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到处都是打年货的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开始采购了,数我最积极,老爸在买烟酒,老妈在津津有味地选购着水果和蔬菜,我则盯上了糖果。看到别人都在抢购年货,我就着急了,拿着许多购物袋,也挤到糖果堆前,望着堆得高高的五颜六色的糖果,我的口水早就流出来了。“一包、两包……”我一边数着,一边贪婪地往购物袋里装糖果。接着我们又买了年糕、春卷等年货。突然间,我问爸爸:“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年货呀?”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买年货是为了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在一起过年,这样才有年味呀!”我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我打年货也更加起劲了……

最美的年货

文/青衫

时光飞逝,又是一年归家时。感觉今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早,还没等我进入状态,单位就开始订票了。

这些天同事之间说得最多的就是:你订回家的票了吗?哪天的?急切切的语气里,透着兴奋,还有期待。我本是个内向之人,不喜欢表露心迹,用时髦的词形容就是:淡定。可是这会儿还无动于衷就显得不合时宜,况且我也被大家的兴奋劲儿感染着,急于归家的心愈加强烈。

不同的是单位同事小周,因为春节不打算回家,人家才是真正的淡定。小周说家太远了,回家就呆三天,来回折腾不划算。我理解小周,挣钱不多,还要养家糊口,回趟老家至少要花费几千元,而且旅途的颠簸也让人难以承受。小周说:不如寄些钱给父母。

是啊,我也曾经和小周有一样的想法,不是我们不想家,实在是有太多的无奈。自从2010年奶奶离开我们后,我改变了思绪。曾经以为在我的生命里,亲人会永远陪伴我,永远不缺席。可是无常的世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命运就会伸出魔爪,拿走我们最珍爱的宝物。当我第一时间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时,内心无比懊悔,最后见奶奶那一面,是2008年的事情了,奶奶不知道有多挂念我!虽然人终有离去的那一天,可残忍的离别又那么猝不及防的到来时,我还是难以承受,难过从此以后回家,再也看不到奶奶翘首以盼的身影。

还好,父母身体还算健康,现在只想好好爱他们,在还能拥有他们时,尽可能地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有春节一次机会。别吝啬时间和精力,哪怕车票再难买,旅途再艰辛,哪怕回家只能呆一天,也要把我对他们的爱带回家,让父母感受到来自儿女的慰藉,也了却他们的思念之情。

今天早晨一上班,小周就张罗着订票,只是有些晚了,小周不得不转车回家。订了票,小周也有些兴奋,和我聊了几句:“还是回家吧,不然心里空落落的。再说了,父母一定更想让我回去,虽然他们没说,哪一个父母不为孩子着想啊。”

听着小周的话,看着小周和同事讨论买些什么礼物带给父母好,我心里好温暖。春节归家,也是一种孝敬啊!离家在外的儿女,急切切地回到家,脸上带着疲惫与兴奋,其实这才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更是最美的“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