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竹韵的散文

2023/12/12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竹韵的散文(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竹韵的散文 篇1

竹,一年四季葱绿,看上去又总是那么的弱不禁风,一有风吹,就左右摇摆,好像随时会跌倒一般。因此有人以竹形容弱女子的婀娜多姿。

在以前的江南,那时农村的房屋前,总要种上几株竹。那到不是为了附庸风雅。主要是为了在竹笋期时可以挖上几只笋,餐桌上多一道菜而已。

记得那时我家的房屋后也种有一块竹,是红竹和早竹,那是专门为了食笋而种的,也不是我的父母辈种下的,大概是祖父母手上种的。这两种竹,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因为早、红竹的竹身很脆。而且从我所知的知识中,这是竹类中最脆的竹。它所有的用处就是竹笋!由于品种关系,它的出笋期很早。在我们当地,只有它们的笋食用完了,其它的竹笋才刚刚开始长出地面。如果从食物的美味这个角度看,它们的味道也一般。只是长冬过去,新一年来后,它为人们奉上最早的竹笋!人都有尝鲜的爱好,而这两种竹,刚好迎合了人们的需要!到了七十年代后期,一些不安分的人动起了这些在我们当地不是很重视的竹类的念头。他们收购这些竹,然后运到江苏去。这些竹是不能砍的,只能用锄头连根掘起。原来这是运到江苏的农村,那里的农民用这种竹做锄头手把的。那时,全国在经过了大跃进的大炼钢铁,平原和山上的树木被砍筏一空,此后就开始了全面的封山育林。那时看着山上的树材,心里想用,但是谁也不敢去山上砍一根。江苏是平原地区,那里的农民在生产时需要木材,可是能到那里找?因此早、红竹连根掘起,刚好能作锄把。我家屋后的竹第一年也卖了三十多元的巨款。这一砍,这块竹起码要三、五年恢复。为了多卖钱,那还会去考虑竹林的后期?

我家的屋边有一块很大的黄枯竹林。那竹都有鸡蛋般粗细,竹身修长、均匀,应该有八、九米。村里的老百姓都很爱护这块竹林。每年只有在挖笋时在进去。平时,没有人会去里面砍一根竹。有时需要用竹,但是谁也不会去这里面砍一根。可惜的是在文革后期,那时国家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为了能向国家多交一些余粮,那块竹林被砍了,全部种上了水稻。

记得那时,我们的村庄全浸淹在一片竹林里。二个生产队,四、五十户人家,断断续续的长达一公里。村前一条长长的水潭,潭名就叫“长潭。”村以潭命名。行走在村里,如同行走在竹林里……。

我们的县是个山区县,整个县大部份处在一遍竹海里。因此被命名为“竹乡”。既然是山区,除了竹以外,也有少些的树木,我们村的对面有一座小山包,山上光脱脱的。听就原来山上也是绿郁葱葱,古树参天。后来在大跃进时,山上的古树被砍筏去炼钢铁了,再后来就成了现在的模样了。山上长着一蓬蓬的灌木丛,另外就是稀稀疏疏的几株松、杉树。我是一九六九年回到老家的,一九七六年下半年离开老家。这一遍山包还是老样子:几丛灌木,几株松、杉树!

看到过很多名家的作品,更多的是赞扬松树,对于竹,只是在中国古代的文人作品中。中国古代的“四君子”中有“竹;“岁寒三友”中也有“竹!”从中可看到“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那么:竹,究竟有什么吸引着人们呢?是它那摇拽的风姿?还是它那柔而不刚、刚而不阿?

长在山上的毛竹,有些生长在岩石边的,它的上部与其它毛竹无异,根部却是弯曲的,原来,毛竹的根延伸穿过了岩石,毛竹笋从岩石下倔强的生长上来。它顶着上面的岩石的重压,故而变成了根部的弯曲。山上的毛竹,它会占领整座山峰,那怕是岩石累累,这累累岩石的缝缭中也会有枝枝毛竹的出现。

生长在平原的小竹,只要人类不去限制它的生长,只要没有河流的阻挡,它,就会无限的扩展开去。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碍它旺盛生命力的延伸!

你可曾看到有一枝竹的生长!没有,只有一片竹林。当人们种下一枝竹,那么不要几年;当年种下一枝竹的地方,就会形成一片竹林。随着时间的延伸,这片竹林会越来越大,最后就成了一片竹海。而当你种下一棵树,那么永远就是一棵树,只是这棵树是越来越粗大而已。一棵树,它的根系就只有一小块的地方延伸;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这地下根须的归属。一块竹林。就是一张竹根网,你永远分不清是那一枝竹的根!

中华民族几千年。几千年中有无数的纷争,可是中华民族永远是一个大民族。而在这个家庭中,人们相互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就如同竹根,这关联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网。不是么?

无论是大风大雨、或严寒冷酷,竹永远是那么的多姿,永远是那么的生生不息!这就是竹!我心中的竹韵!

竹韵的散文 篇2

竹韵清雅,抚琴迎贤。弦月清照,风拂霓裳。轻轻走进幽静地竹韵小筑,风含着缕缕花香,柔柔地拂过眉间醉在心灵深处。蝶舞花飞,墨香染尘,遇见,卿的音容若小荷温婉淡雅,相逢,君的神彩清新俊逸玉树临风。一场相遇,似水流年,缱绻今生,书一世心香,写一生友谊。

六月的风掠过花香的灵魂,醉在竹韵小筑里,轻叹花开花落的流年,随风落在陌上花开的季节。尘缘三千,友情绵绵,只为今生的遇见,牵牵一线,人远天涯心近兮,相逢却在竹韵霓裳。涉水迢迢,只为文字相守,墨香传情,高山流水遇知音。一绵古韵染诗词,才子佳人轻弹着如梦的江南,剪一段小楷寄情窗前明月,仿若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飘然而来。

竹影掩映着小筑,清风几许落下,谁执笔写尽了江南的诗情画意,泼墨画去一幅红尘烟雨,若笔倾颜为谁依旧,岁月勿语印记着往事如烟的忆惜。竹林深处,烟雨清秋,谁的笔在倾诉雨巷的忧愁,是谁的墨浅笔抒写着潇湘烟雨浩渺。又是谁的笔下柔情滴墨成伤,一翦月色下的荷塘诗语,阵阵清香淡雅的莲花,带着一池的荷韵落在青竹紫轩处。

竹林望月,花影斜照,聆听才女抚琴弹尽缠绵的琴音。铅华如洗红尘如歌,花香染襟,夜静传情,一缕温婉的月色下,听一声落花,捡一瓣心香。多想,掇一枚栀子花香,在荏苒的光阴里,静坐在文字的墨香中,品赏着才子佳人的相思愁词。细语卷帘,凭窗对愁,是谁的情思揉进了文字的伤感,终究是一场天青色的重逢,一弯柳眉描着一弯幽怨,花儿和月儿缠绵谁的相思,轻落在月色下。

文字的馨香,柒染着寂寞的灵魂。我沉浸在字里行间一袭轻愁中,感受着淡淡的幽怨,我在文字中品赏才子佳人忧伤情怀,也许是前世擦肩而过的缘。今生,在此相逢,竹韵霓裳为你挥袖清舞,踏着轻歌,娉婷袅娜漫步在江南烟雨里。一阙清词为卿写,多少的笔墨落下多少的牵挂,纤指轻敲递传着倾诉的话语,那淡淡的字迹在心中蔓延着无边相望。

清雅女子,一袭烟雨素妆,漫步在柳堤含烟湖畔。燕飞蝶舞江南如画,我细数着缀在断桥之处落花。袅袅炊烟,红尘相遇,犹如水中月镜中花,悠悠情丝绕天涯。落笔文字的繁华,掩不去的半城烟沙,携上几许落寂的闲愁,浓浓的墨香书写着一段友谊的馨香。一季的花开,一生的友情,随一缕碎香缓缓散尽在竹韵小筑。

缘去缘散,繁华浮影,想这一生,遇到多少人?流光轻逝,岁月潜行,旧人换新面。一念执着,写就着万千心事,相聚竹韵,欢声笑语,浅浅的祝福,浓浓的情感,穿越青山白云,绕过漫天的凄凉,穿越地老天荒。在花落的夜晚,捧一杯清茶,敲打着键盘,散开千千心结,洗涤点点伤感,聆听着倾诉的心扉,释然着心中的伤感。一语解千愁,忧伤过后,沉浸在无限的关怀和感动中。

始终不悔,这一场几世才能相逢的缘。纵然,你在天涯,我在海角,相逢在竹韵霓裳。你轻轻的来,竹韵生香,挥挥手离别,文字留情。若可以,请竹韵记住你我曾经驻足,请岁月铭记我们一世的.相逢。

流年依旧,岁月静好,竹韵清雅,为谁守候?落笔素锦,写意红尘。

竹韵的散文 篇3

感谢那些乡土成长的日子,一路迎着晨露迎着阳光如竹笋拔节一样生长,生长在故乡的那片红土地上。无论身处何处,总有一种自信在我的生命里流淌着向上的激情,“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如故乡童年的竹子风雨中屹立不倒的翠绿,年复一年,复制着绿色的希望。

——题记

1.

三月,是老家乡下采挖竹笋的时节。春雷一响,一棵棵透着鹅黄的笋尖便从老家的竹林地里纷纷冒出。春分雨天过后的春笋,更是一见疯狂的长势。从成笋到雏竹,再到分枝出叶的嫩竹,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经历磨难后信念的破土而出,让你对生命的张力和活力充满无比的憧憬。小时候竹笋初长,老屋里的人家便相约着去山上挖竹笋,那满山采挖的景象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童年新鲜的春笋让我这个远离乡土二十余年的游子,依然回味留恋。

竹子,是老家乡下常见的植物。屋檐后,山坡上,层层叠叠,摇曳翠绿,林立着傲然的姿态。我家的竹林,就长在离村庄一里之外名叫月光山的山坡上,从村口可以对望到那片竹林。日转星移,岁月更叠,那片竹林依然屹立在那座山头,屹立在我异乡的心里。

月光山,极具诗意名字的一座山。她山势蜿蜓,形如月牙,清瘦如一位婉约多情的女子,侧卧在村落的西边。月亮升起,月光如流水般泻满整座山头,仿佛笼着一层轻纱。清风、山泉、林木、鸟鸣,还有地面嬉戏奔跑的小动物,无不为这座月牙形的山头增添着一份诗情画意。除了山形,月光山的取名更寓意为村人丰富的想象和传说。据说数百年前,先人刚刚迁移此地落脚不久的年代。在某个清风徐徐的夏夜,有位仙子路过此地,听到林子里阵阵笛声,悠扬顿挫,时而高吭时而低沉,令人陶醉,仙子寻着笛声走进林中,却不见人影,只看到月光下一口特别耀眼的山泉眼,泉眼身边模亘着一丛细竹。当风吹动的时候,泉眼里冒出的细流就从竹叶上漫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好奇的仙子停驻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后来月光山的山坡上,便长出了一丛丛的小翠竹,据说是仙子点化而成。再后来的族人,更是在月光山的山坡上种满竹林,在山脚下造建了一口小水库,灌溉着山坡下的几百亩农田,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而在老人们的言语中,每年夏天,月亮最圆的那天夜晚,水库上波光嶙嶙就是仙女舞动洁白飘逸的衣裙在水面拂起的波纹。如果你静坐在竹林里,或许就能一睹仙子的风姿。

童年的我,并不在乎真的有没有仙子在每个夏天的夜晚,盘坐月光山上,在竹林里聆听着来自自然的天籁之音。月光山的传说,也只能侧面说明了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采笋的时候,我也不指望能遇见美丽的仙子,只为发现那泥土中刚刚冒出的笋尖,就足以雀跃山谷了。

而传说始终是传说。一处地名的美丽传说,总折射着或包含着当地乡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祈望。历代老家族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那片土地,也不例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这样或那样的心愿或祝福,祈望着家人的平安和家族的兴旺,祈望着风调雨顺的年景一直垂青于这块有着仙子传说的土地。老家的村庄,三面环山。月光山和后门山,一左一右,象两只纤细的臂膀把村庄紧紧地拥入怀里,护卫着祖祖辈辈村庄的族人。如母亲拥抱着刚刚睡着的孩子一样,紧紧地安抚着自已疼爱的宝贝。

2.

当山坡上的油菜花黄了,田野里的紫云英开了,后门山的桃花红了,池塘边的杨柳绿了,月光山上成片成片的竹林便裹挟着笋香的清风扑面而来。与此同时拉开村庄春天序幕的,不仅有温暖的阳光,和徇的清风,蠢蠢欲动的虫鸟,斑斓开放的花草树木,还有屋檐边归巢的春燕。

月光山上的竹林,记忆时起就是集体生产队的竹林地。八十年代初期,在老家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各个生产队里的田地、茶树、果树、竹林等也全部分配到每个家庭。人均大人五分田地,小孩三分田地。水田或旱地随着家里人丁数增加或减少,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家那时也分到了一些竹林地。竹林不仅给当时贫困的生活带来了家用补贴,同时也给童年的孩子增加了不少成长的乐趣。

小时候,春笋初出的日子,最高兴的就是能跟随姐姐哥哥的身后,提着菜篮,扛着锄头,穿着雨鞋甚至是光着赤脚,穿过田埂边的羊肠小道,到一里之外的月光山上自家竹林去挖春笋。挖春笋,要小心细致,有些春笋深埋在泥土里,只冒一点鹅黄的笋尖,非得把四周的泥土用大锄头深深挖开,再用小尖锄一点一点的掏开,直到掏成一个圆坑,露出整支春笋的全部。用菜刀从笋底砍下,还不能触伤到其它的根茎。圆坑里其它的竹根茎要用泥土深填埋好,以便它来年生长发枝。挖好的春笋,放在山脚处的流水沟或者水库边把泥巴洗干净,再提回家。刚挖出来的春笋,笋皮包裹得特别紧密,回到家里还要用菜刀在笋的身上从上到下轻轻划上一刀,再剥笋皮就顺利得多了。小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抢着剥笋皮。没有经过水煮而直接清炒的笋片吃起来很涩口也有点苦味。所以每次母亲总会把嫩嫩的笋肉,切成几大片,放在锅内烧开的水里煮上几分钟后捞出,再把笋片切成很小很小的小薄片,放在锅里,倒点菜油清炒。平日村子里没啥喜事,舍不得宰猪杀鸡的,也提不上拿什么新鲜猪肉拌炒笋片,更不舍得跑到两三公里之外的老街砍上一丁点猪肉,除非此时家里正好来了远客亲戚,或许那时就能吃上一顿美味的肉丝笋片。那时普通的做法是,用瓦缸里储放的酸腌菜捞出来炒笋片,放油,放姜葱,放盐巴,放辣椒粉末。母亲烧煮的酸菜笋片,虽然清淡素味,但也能让全家人吃得有滋有味,甚至是碗底的那点菜汤,兄妹四人也要抢着倒进自已的碗里再抖上几口米饭吃个碗底见光。小时候一家人在低矮拥挤的老屋里,围坐在饭桌上,昏暗的煤油灯下,吃起来也特别的热闹温馨。那时挖出来多余的春笋,也会拿到老街去卖掉一些换回些盐醋,算是作为一点家用的补贴。丰收的年份,春笋太多,大都留着放在屋顶瓦房上日晒成笋干,再储放起来自家食用。而剥下来的笋皮也不丢掉,有其它用处,可以用来包清明粑或者端午节的粽子,笋皮蒸出来的糯米粑或粽子,特别清香。晒干的笋皮,湿水后也可以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用来捆绑秧苗。

雨后竹笋冒尖的时候,也正是采摘野菜和捡蘑菇的时候。清晨到月光山上的竹林放牛,能经常在茶树下或林子里捡拾到蘑菇,还可以摘到一种叫“苦叶菜”的野菜。“苦叶菜”长在地上,叶子青青,吃起来滋味有如苦瓜,但比较清凉,对身体有好处。炒“苦叶菜”前必须洗干净放在热水里泡上几分钟,用手把水捏干,就少了苦味。田地里播种的红花草也就是紫云英也能成为当年春天的一道家菜。初长出来的紫云英还没开花之前,绿茵茵的嫩叶茎,摘下来也可以炒菜吃,有些甜味。小时候春天吃得最多的就是紫云英、青炒笋片、苦叶菜、野蘑菇,当然还有自家菜园或田地里种的一些蔬菜和瓜果。不过,现在城里的大棚蔬菜并不和时令节气挂勾,一年到头超市的反季节蔬菜更比比皆是,也不足为怪。只是现在城里,还能在菜市场看到童年时代我最常吃到的萝卜苗、红薯叶之类的当作高价蔬菜来卖,就显得有些不明白了。

3.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先后买了两只羊和一头小黄牛,但都不同年份。养羊在养牛之前,羊养了一年多时间就转卖掉。买来的小黄牛犊,原本是养着耕田用的,只不过后来,家里农转非,户口外迁,少了田地,也派不上用场,后来也买掉了。不过,那些骑在羊背和牛背上牧歌的日子,现在回味起来仍其乐无穷。

因为年纪小,放牧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我和二姐的身上。而大姐和二哥主要负责去山上的田地挖地种田,而母亲就在老屋里洗刷做饭。月光山下的水库后面,旱季时常露出一大片空地,长满青草和芦苇,面积有好几亩,平时村里小孩子的牛和羊大都放在那里。我放牛的时候,会约上好几个同年伙伴,把牛丢在那里,便溜进竹林里去疯玩,或爬树捣鸟窝或躲迷藏疯一样的玩耍,或在竹节上用小刀歪歪扭扭刻下自已的名字。有时牛跑到人家的田地里去偷吃庄稼或蔬菜,直到大人发现才知道,回家后被告状,小屁股免不了一阵子与小竹鞭“亲热”一番。夏天,有时把羊和牛直接赶到竹林地,进行斗羊斗牛比赛。那时从竹林边的荆棘深处或小灌木里,也会突然惊窜出一只只小野兔,从不远处张惶地盯着这群疯狂的孩子。等大家轻手轻脚四周包抄它的时候,小野兔就一溜烟的开跑。牛羊吃饱,自已会跑水库边饮水。夏天的水牛见了水,把身子全溜下去浸泡在水里,直到你用小石子使劲扔它,才会懒洋洋很不情愿地上岸。不过,童年的我们,夏天疯玩一身臭汗,也会脱掉衣裤跳进水库岸边,洗个凉水澡,再把牛羊赶回圈。

小小的月光山,幽静清凉,竹林深深,留下一串串童年奔跑的脚印和穿梭的身影,回荡着一串串铜铃般清脆的笑声。虽然离开故乡二十余载,但家里的那片竹林还在,父亲退休后住回老家,年纪大了,便很少去照料,任它生长。父亲偶尔也在春笋长出的日子,去挖回一点春笋。现在的那片竹子,想想该是密密码码的一片浓荫了吧。

对于竹子的怀念,也是基于竹子在老家那个年代所做的默默无闻的贡献,基于那些年我在老屋生活的情结和那些温暖岁月的回顾。回顾过去并不意味着要丢掉现在幸福的生活去重返那些清贫的日子。回忆只是随着岁月的增长,而越发感动于那些简朴的乡下童年生活给自已多年来朴素人格的塑造。让我在忙碌或者奔波的余暇,有个清静的角落停驻下来稍作休憩。而那个角落,或许就是老家童年的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是屋舍、祠堂、田野、山谷、学校、甚或是一片摇曳的翠竹林。

4.

可以说,竹制器具在当年的童年乡下生活中充当着极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到吃饭用的筷子、刷锅用的毛刷子、扫地用的扫把、睡觉用的篾席和竹床、晾衣杆、衣架、交椅、凳子、扁担、斗笠、笛子等等;大到晒谷用的大竹篾席、箩筐、围菜园的竹篱笆、甚至是盖在牛圈羊圈的毛竹片。竹制品无不与竹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那些与竹子有关的老屋生活的情景,也曾一次次地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老家种植水稻,一年夏秋两季。农忙临近收割之前,家家都会从弄常里或者阁楼间或者牛圈里清理出久未用到的旧箩筐或大竹篾席,到山上或屋后的竹林地里去砍一些质地良好、青皮开始转黄的中龄竹子扛回老屋的庭院里,张罗着请村里的竹匠师傅缝补或者赶制新的箩筐或竹篾席。大人收割后的稻谷,一箩筐一箩筐的装好,再挑到马路边或晒谷场上,摊倒在大竹篾席里风干或晒干。小孩子的任务是戴着草帽,搬一小板凳坐着,等麻雀飞下来的时候就挥舞着竹棍子把它们赶走。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从读书到工作,离开老家一晃将近二十余年。多年未曾回家长住的老家,在我的梦里渐行渐远。即便是偶尔过年时节,也只是匆匆忙忙的几天,更很少去曾经的田地间看看。而且随着老家那些青壮年务工外出,更多的田地闲置着。现在山上很多童年时走过的小路已经长满荆棘或小灌木,甚至无法辩认出当年上山的小路。而童年的那些生活画面,在城市的背景里逐渐模糊。只是老家月光山上的那一丛丛的竹林,一直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年年葱茏。

竹子外表朴实平凡但内心高风亮节。一棵棵竹子站立成我乡土精神的守望者。我是四月出生的孩子,被成片成片的翠韵洗涤,在春天的竹节上刻下我乡间的乳名。感谢那些乡土成长的日子,一路迎着晨露迎着阳光如竹笋拔节一样生长,生长在故乡的那片红土地上。无论身处何处,总有一种自信在我的生命里流淌着向上的激情,“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如故乡童年的竹子风雨中屹立不倒的翠绿,年复一年,复制着绿色的希望。

竹韵的散文 篇4

一段感情的结束,最令人难过的不是要离开对方,而是那些折磨人的爱情回忆。一遍一遍地重温着,好像一切都没变,可是现实就是两个人已成陌路人了。

分手了,理由很老套,两个人性格不合。她嗤之以鼻,如果真的是性格不合,为什么还能在一起那么长时间,为什么当初他还是会喜欢这样的自己,那些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都是假的吗?她知道这只是他的借口,因为他喜欢上另一个女人,才想和她分手。她心平气和地答应了,没有在他面前哭闹,没有求他再给彼此一次机会,没有说她会改变成他喜欢的样子。因为她知道说再多也没有用了,他是不可能继续和她在一起了。与其让自己变得那么难看,不如潇洒一些,让两个人平静地分开,从此成为陌生人。

虽然分手的时候,她表现得云淡风轻,但是当他转身离去的时候,她还是难过得落泪。她不是为他而哭,而是为他们的曾经哭。在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几天之后,她终于走出家门,却不由自主地独自来到那些有着他们共同回忆的地方,回想着那些充满幸福和快乐的点点滴滴。

她来到他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当时他们两个都是情窦初开,连看着对方的眼睛都会脸红,别别扭扭地走在一起,连手都不敢牵。到后来玩开了,才自然而然地牵手、聊天。如今,她看着从她身边走过的情侣,还能看到几对动作别扭的恋人,仿佛还能在这些陌生人身上看到她和他的影子,很好笑,却也很怀念。

她来到他们过第一个情人节的地方,当时他不知道从哪里学到的浪漫招数,想要给她一个浪漫的惊喜,没想到最后一片混乱,让所有路过的人都哈哈大笑。只有她没有笑,而是感动得落泪,因为她感受到他的用心了,虽然并不成功,但足以打动她的心。看着眼前似曾相识的环境,她好像还能看见那个笨拙地把浪漫变成搞笑的身影,看见他尴尬的笑容,还记得当时的感动。突然,她流下了眼泪,只是这一次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心痛。

她来到他们每次约会的终点,就会会她家的必经之路。短短一百多米的路,曾经有着两个相偎相依的有情人,现在只剩她形单影只。天气热的时候,他会给她买冰淇淋,为她当太阳;天气冷的时候,他会拉着她的手放进他的口袋,为她挡住寒风;下雨的时候,他会和她撑一把伞,把大部分的伞面偏向她那一边,却从来不肯换一把大一点的伞或者多带一把伞,他说因为想要和她紧紧地靠在一起,就算淋湿了大半边衣服感冒了也没关系。

一一回顾着这些折磨人的爱情回忆,还是历历在目,仿佛从未消失。可是当她尝到脸颊边苦涩的眼泪时,她就知道这些回忆都成了过去,再也回不去了。

竹韵的散文 篇5

我走在深山中那蜿蜒的幽径上,当转过一个弯时,不禁愕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得令人窒息的画面:青山相伴,绿水相依,还有那攀附在湖间小亭上的婀娜多姿的爬山虎,浅草中令人眼花缭乱却又心旷神怡的野花,高树与低树的俯仰生姿,简直就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俨然一幅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我不禁为之而赞叹不已,这在屡经战乱后仍能岿然独存的美景,难道不是大千世界中的又一鲁殿灵光吗?

但这鲁殿灵光又还能存在多久呢?是不是也将在人们无穷无尽的贪婪种悲怆的“死去”?我不敢再往下想,只得匆匆的离开了这世外桃源——我不敢再面对我们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愿人们能幡然醒悟,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毁灭自然难道不就是在毁灭我们自己吗?这大家也都能理解,但要做起来却又难如登天......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呼吁大家。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放下自己手中的“屠刀”。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选择保护而不是破坏。

我希望......

竹韵的散文 篇6

福州城内此时零雨其蒙,你只要把窗户推开一条缝隙,顿觉寒意袭人,今年隆冬很是欺负人。

风从昨夜就一个劲地刮,可昨夜雨不湿地。出去办事的我乘92路公交从城东回来,为了买面包在五一路状元境下车,一下公交紧肩蜷身,经过茶亭公园醉月桥匆忙赶路,缩颈遥望天边月如弓弦,牵引着前方明亮的金星,引而不发。身为语文教师的我这几天刚好给学生讲到《情人节的玫瑰开在教室里》篇目,不由感到天边的月儿犹如丘比特的箭,那熠熠生辉的金星莫非就是爱神的箭矢,今夜他将射中那对爱侣呢?愉悦的畅想中我回过神看世茂天城高楼灯光参差或明或暗,比肩齐天,它又将月老衬托的朦胧神秘,好一似丰子恺先生的《无言独上西楼》毛笔漫画写意。农历十月廿七,盘算再几天就是冬至,想到一早有人兜售生湿糯米团剂,脑际朦胧晕漾出另一幅画面:多少寻常之家圆桌上摆放“圆米时”,热气氤氲,香味诱人。是呀,待到残月亏隐新月初盈,“冬至大如年”,你我又可以梦回童年,美美感受“搓埘其搓搓,依奶疼依哥,排排水棠菊,齐齐兄弟哥,依哥讨依嫂,依弟(我)单身哥,依嫂带身喜,爹妈齐欢喜……”《搓埘其搓搓》的童谣温馨了。

冬至吃的“米时”是糯米磨浆后的面剂搓弄而成。这糯米面团湿的或晒干的福州话叫“恰”。糯米色白,坊间便有“糯米白”色调,以区别于“象牙白”“猪油白”“灰白”等色差。由于“恰”色泽比糯米更白更莹润,非常获人们的视觉美感。语言衍生力很强,便产生“白恰恰”修饰性形容。有如“红彤彤”“绿油油”一样的词汇了。

福州话对“白色”的形象思维远不止这一个“白恰恰”,除此还有易于为人接纳的“白茫茫”、“白雪雪”等。但至今还有一个形容一贫如洗身无分文叫“白格格”我尚未考证出它的语境渊源所在,很是惭愧。不过看官若是有兴趣且明其究理,不妨明以教我,容在下在此先致谢忱。

竹韵的散文 篇7

今天,小城终于等来祈盼已久又一场落雪。

蝴蝶一般雪花轻轻地飞舞着,带来这个季节特有风景。她迈着轻盈舞步走来,她踏着舒缓节奏走来,她披着素洁纱衣走来。这位冬之精灵,来给我们世界梳妆打扮来。没有雪冬天难道还能叫冬天吗?

她裙袂所到之处,雪原静若处子,雪峰冷峻而挺拔,玉树琼花怒放,而空气却显得特别温柔。在她温柔抚慰下,所有躁动都开始安静下来,大地静谧而安祥,就像一个在母亲怀里睡熟婴儿。在这个银妆素裹世界里,这片耀眼洁白使天空也黯然失色*。在这片宁静洁白里,我们还能有什么浮躁心事放不下呢?

当我们躁动心平静下来,就能感到这落雪是那样多姿多彩。世间有哪一种花能像雪花一样如此大气呢?又有那一种花能像雪花一样潇洒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雪灿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雪壮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雪绮丽;“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是雪浪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雪孤寂隐逸。其实最喜欢,还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意境。两个老朋友,在暮霭四合、-阴-云低垂茅舍里,围坐在赤红小火炉旁,那样关切低声探问,是多么充满温情啊。只是在现今社会里,酒虽然很多,小火炉却很少,知音更是难求,要再享受这样意境,怕是很难。

独自来到郊外,置身于茫茫雪原,把自己还原成苍茫天地间一个小黑点,静静地停在这里。如果把这片雪原看作个一个世界,那我们就是上帝撒下无数雪花。我们如落雪一样被命运风送到这个世界,回首来路,却无迹可巡。我们躺在我们落下位置,等待着命运风再次将我们送到另一个地方,或等着另一片飞来雪花,然后悄悄融化于无形。正如没有完全相同两片雪花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两个人。那么,与我们相知而心意相通另一片雪花在那里呢?

茫然四顾,比初冬天气更冷是孤独,它从四周逼过来,寒透我心髓。在这片冰冷寂静里,一个暖暖声音渐渐从心底升起:

你那里下雪吗

面对寒冷你怕不怕

可有炉火温暖你手

可有微笑填满你家

你那里下雪吗

面对孤独你怕不怕

想不想听我说句贴心话

要不要我为你留下一片雪花

踏雪寻梅

已成我梦中童话

花瓣纷飞

飘洒着我长发

摘一朵留下我永远牵挂

最寒冷日子里伴我走天涯

竹韵的散文 篇8

国庆小长假太行西沟小住几日,正赶上一场太行秋雨。

读大学时在成都就喜欢听巴山秋雨,喜欢巴山秋雨淅淅沥沥地轻响。然而,西沟的秋雨则是别有一番韵味,无声无息地在山野间霏霏,似云,似雨,又似雾,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坐在农家小旅馆的窗前,点燃一支香烟,细品山风吹来的清凉,静听秋雨笼罩下山林沙沙的声响。在秋雨缠绵房檐嘀嗒声里,去感知山野间迷蒙的意境。

夜色迷茫中,漫无边际的秋雨飘飘洒洒地追逐着山风,纤纤雨丝,随意飘渺。袅袅雨线,多情地缠绵着夜色,淋湿了山野,淋湿了苍岩。山风轻敲着窗棂,细雨湿润着冰凉的石板小路,窗后山楂树叶聚集的雨滴,嘀嘀嗒嗒地敲着石片瓦,清脆的声音叩开了我尘封的心扉,幽幽的思绪化作雨丝随风飘飞,滴滴雨点沉醉在柔柔的情怀里。那飘飞的丝线,触痒了我过往的梦。在湿润的夜里倾听细雨的声音,倾听这大自然精灵的呢喃,就如静心地欣赏一曲美妙的编磬旋律。在这个烟雨蒙蒙的秋夜,稀稀簌簌的雨点一声声,一滴滴,从树叶上滑落,淋湿了思绪,潮湿了心情,揉碎了细雨的夜色。山风飘过窗口,朦胧的雾气与雨声飘然而入,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心里充满爽快和惬意,顿然,秋的愁绪和忧郁都被细雨洗涤得干干净净。

细雨霏霏,倚窗向外望去,在浓重的水气包围里,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夜色苍茫,耳廓中只有那风吹山林的沙沙声响,满世界都是黑漆漆的一片,大地与天空完全被蒙蒙的细雨笼罩着。唯有小旅馆的一盏明亮的路灯,照耀着纷乱的细细雨丝,犹如根根银线连接着天和地。

天地间充盈着时缓时急沙沙的轻响,似一连串悦耳的音符在我的心中静静的掠过。丝丝的雨,宛若飘落的精灵,在虚无缥缈的夜空中萧然而落,思绪也随着雨声漫无边际的畅游。太行深处的夜,细雨无声,只有飘落,只有浸润,只有沙沙地轻响。而这种沙沙地轻响似一首摇篮曲,轻摇着身旁小外孙浅浅的呼吸和喃喃地梦语,几声雨中的虫鸣,把他送入温馨的梦乡。

天亮了,天空依然是灰蒙蒙一片,浓浓的云雾顺着山势爬升、流动。细雨依然漫不经心的飘落,丝毫也没有想停下来的意思。低垂迷蒙的云雾包围着世间的万物,太行的秋雨很有特色,云低,雨细,很像一场浓雾。蒙蒙的细雨在山路上变成神秘莫测的云雾,萦绕在我的身旁,牵着我的裤脚。每走一步,都会有一缕缕云烟扰动,像似走在云端。昔日的悬崖沟谷被缥缈的云雾填满,壁立千仞的山峰失去晴日的险峻,若隐若现浮悬云端,恰似烟雨桂林群峰。山腰处疏淡的薄云随意沉浮萦绕,树木,竹林,山花,野草尽得雨露滋润,越发的朦胧富有诗意。

顺着小路飘来阵阵的凉意,在流动的云雾中慢慢穿行,浓重的水汽立刻扑来,脸上顿有潮湿之感。带着一身清凉细细的雨珠,痴痴的看着远山瞬息万变的云雾,将那份难得一见的景色尽藏于心。远处山峦疏淡的雾气萦绕,氤氲冉冉,沉浮变幻。山岭间云雾漫卷灵秀飘逸,忽而如薄云织纱,瞬间则是千帆竞渡,在虚无缥缈云雾中仿佛置身于阆苑仙境一般。山峦,沟壑、树林,村舍,都笼罩在云雾中,晕染着云海,澎湃着松涛,感细雨蒙蒙,闻百草清香,观千山雾影。秋雨,山川、云雾浸满胸怀。

林间的小路上早已开满了一片亮黄的山菊花,一朵朵小花湿漉漉的在烟雨中摇曳,菊花带着飘逸的舞姿,带着几多怅然的留恋,静静地开在大山的怀抱中,演绎着一段凄美的花开,感受着秋雨的微寒。山菊的淡淡清香,在小路间弥漫飘散,湿润淡雅的菊香,带给我浅浅的伤感,留下难忘的记忆。

一阵山风吹过,飘渺的云雾翻过山岗,远处山腰,露出几株山楂和一片柿林,一树山楂一团紫红,紫得让人心醉。柿子黄了,黄的让人眼馋。大山间的阔叶树木已经没有了果子,惟有山楂和柿子顽强的站在枝头, 远眺云雾飘渺的太行,那团团山楂紫,簇簇的柿子黄,丛丛的色彩随意涂抹着大山的秋色,与山川交织融合在一起,一副层层叠叠色彩斑斓的画卷,在大山间静静地铺展,雄浑壮阔间则有了十分秋色的妩媚,构成了一道明艳靓丽的风景。跑数百里来到太行就是为了看这秋雨中的山楂紫和柿子黄,因为我喜爱那令人心醉的色彩,更喜欢大山间那雄浑壮阔的斑斓,只为一份难以忘怀的大山记忆。

山谷吹来一阵劲风,吹散一片烟云,飞摇的树叶随着山风婉转,瞬间林涛的声响由山脚向山顶远播,霎那间,满目树影翻摇,哗哗声响不绝于耳,令人惊心动魄。山岗露出一片核桃树林,寒霜把叶子染成五彩秀色,一片靓丽。那五彩的叶海徐徐地摇动着大山间的斑斓秋色。霜后核桃叶的美,在于那明艳的色彩。喜欢那浓艳的紫红色,南国有令人相思的红豆,太行则有红叶题诗的逸闻,以诗文的意境演绎着浪漫传奇的故事。露冷霜寒的深秋,大山间的紫红树叶,有着苍劲的神韵,烟雨蒙蒙中,紫叶流丹,青松苍劲,美若云霞,光彩照人。核桃霜叶,在万木凋敝中独自展示着似锦的旖旎。爽爽的秋雨,似乎在吟诵着一首核桃林的恋歌,委婉的曲调无不勾起那一颗遐想的心。细雨中的核桃霜叶,洇染出半山的云霞,层林尽染的太行,喧闹着核桃树叶鲜明的五色彩霞。

我情不自禁地爬上半山腰,山野间吹来的细雨,带着山花的馨香,带着硕果的甜蜜,带着霜叶的艳美,一下涌到我的眼前。那疏淡的秋雨,那飒爽的秋风,那片片舞动的树叶,把我带到了意象万千的秋色中,那深浅不一斑斓的色彩,似有似无的秋韵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陶醉在爽爽的秋雨里。深情地倚树而立,静静地看着紫红的核桃树叶,靓丽如葡萄美酒,令我陶醉。那瑰丽如画的核桃林,在细雨中朦胧,令人目不暇接。细雨中,心与霜叶相通,醉坐核桃树下,尽享山风的清凉,人生能有几回?

秋雨细细、情意悠长。雨中太行的秋色是美的幻境,这种美不同于春花的馨香浓艳,夏叶的葱郁繁茂,而是一种清凉静谧的美,是一种雄浑寂寥的美,是一种令人心醉的美。太行秋雨是令人触景生情的意境,是一场悲伤落寞的意境,都随着幻觉化成了雨,化成了风,化成了雾,洗净人们心中飞扬的物欲。滴滴的太行秋雨,在微风里演奏着单调清冷的旋律,飘落在秋的音符上,用云和雾变换着节拍,演绎着萧条和新绿,涂抹着山野和苍岩,孕育着阳春和彩虹。

侧耳聆听,雨中飘飞着那个不解的梦。秋情秋景,秋雨秋风,透过一帘雨氲,一帘梦意,洞穿了雨的潇洒和山的静美!在这美的意境,此时,我多想让秋雨就这么一直不停地下着,静静地听着,静听它婉约的诉说,倾听它欢快的浅唱,古老的诗句依然在萧萧秋雨中,字字句句渗入心田,浓缩在人生短短的光阴里。

雨下弹筝曲,秋雨不言愁。听着秋雨发出的轻响,回味着太行的歌谣,变化着大山的梦幻,感叹着山人的壮志,把秋雨的美妙意境,想象得淋漓尽致。把高山流水的境界,嵌进灵魂的深处感悟。

太行秋雨是一首难忘的诗篇,是我沉思在雨中飘飞的一帘幽梦,那一丝丝的纤细,一缕缕的温柔,荡我心怀,给我清凉。在太行听雨,心澄明了许多,轻松了许多。一切的烦恼和欲望,牵挂和思绪,都融化在这飘飘渺渺的太行秋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