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岁月的文章

2022/12/09经典文章

关于岁月的文章(精选10篇)

在岁月里,学做一个温和静好的人

文/夏雨天

一个人当你学着温柔对待世间所有人和物的时候,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惊喜,人生中处处有暖意,道路上处处有花香。

就像有句话说的:你的眉眼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和看过的风景。

所谓相由心生,心胸宽阔之人,眉眼自然温和;心胸狭隘之人,眉眼自然凶悍。你如今的一言一行都展示着你现今的性格是温和还是急躁。

其实几乎没有人与生俱来性格就是温和的,有些人得力于出生环境中的家庭教养,从小便形成了以礼待人,不争不抢,不吵不闹的温和性格;有的人则是通过后天生活的磨砺之后,一点点收起了眼角的锋芒,渐渐地变得温和。

岁月这壶茶,越泡越清透。那些经历的过往总总,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学会坦然接受,那么过往总总都会沉淀为你人生中的阅历,然后以最美的姿态,最好的样子显现在你的脸上。

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们可能会为一件事、一个人的不友好而破口大骂,直到后来即使别人冒犯到了你,你也能做到一个微笑便统统释然。

所以啊,时间其实真的是最公平的资源,带走了最好的,同时也留下了最好的。

那些曾经生个气牛都拉不回来的日子也便这样不知不觉的成为过去了。

而你也终有一天会明白,生活得更好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世间,不如意之事向来十之八九。与其与某些人置气,自己伤神伤肝,倒不如学会看开,看淡,这样转眼又是一个艳阳天。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心若宽了,世界也就大了,心若不计较,心情便能时时好。所看的事物也是最美的样子。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学会放过别人,才能放过自己;学会放下过去,才能重新开始。

在岁月里,学做一个温和静好的人。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不伤,岁月无恙,下个转角,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季静秋

文/小曾

生命中,总有不舍的一页。国庆过后很自然的走进金秋十月,秋意辽阔。羊城的十月天空又被蓝色浸染,蓝的深邃,像哲学家深奥的思想,闪烁着启迪的光茫,蓝的广阔,像大地无垠的胸怀,收藏了昨天飘零的落叶。我喜欢秋天,不仅仅因为她让人感觉无比清爽,更多的是她赋予了我们很多的浪漫情节。秋天就像一夜画满烂漫背景的信笺,抒写一阕醉人的婉约词。

光阴的美好,就在于相遇与别离间镌刻的岁月痕迹。流年,是一首无字的歌,一直在心中生生不息的,除了念,还有希望。就像许巍的《星空》,诗意一般的画面,却也带给我们无尽的伤感和回忆。

一季静秋,以不同的色彩勾勒,收敛了浮躁与喧嚣,多了一份沉思与静美,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包含了季节的浓烈,也彰显着成熟与厚重。秋风,掀起季节的一角,轻盈着四季更替的脚步,也摇曳岁月深处的冷暖。秋天的清晨,空气中夹杂着一丝薄凉。秋天赋予我们太多的想象空间和内容,就有如人生,只有用不同的色彩勾勒才会更完美。

休息之余,独自到马路边走走,轻拾一片落叶,那清晰的脉络,便是生命的写意,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辗转间,万千风景以过,只有经历过,懂得过,沉淀着方能生香。一直对时光有很多美好的期待,相信最美的风景在前方。走过了明媚的春,经历了繁华似锦的夏,我更加珍惜秋的包容与丰盈,怀揣着一份期许,在秋的眉眼间,看生命的繁花,开满了岁月的弦窗,让婉约的心事,在浅秋柔曼的心曲里轻舞,守着内心的安然与恬静,用文字讲述这一路的悲喜。这一程山水,有错过,有伤痛,也有过挫折坎坷。

世界之大,万物静待轮回,随着时空的运转,你会随风远荡,迷茫,哀伤,惆怅…或许这些年,远去的背影并不算什么,只是一个恰好的时间地点你我分开了,我们同样选择了命运,并且沉浮于那种微渺……

当所有的过往都在秋的沉寂中落定,内心萦绕的只有相遇的温暖。

信仰的力量

文/许秀兰

清明节前,我和单位支部党员到湘南起义纪念馆缅怀先烈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沿着弯曲的小径步行下山,耳边不时响起讲解员讲述的那段战火纷飞岁月的声音,我更加怀念参加过湘南起义的曾祖父许玉山烈士。

在纪念馆的墙上,有一栏湘南起义前后郴州各县市党组织建立情况表,曾祖父的名字就在其中——这是我知道后,第二次来瞻仰他。我曾经无数次来过东塔岭,却从未在意过这段历史,也不知曾祖父一直没被历史忘记,一直没被党和政府忘记,他的名字,一直印刻在这里。我凝视着,想着他年轻挺拔的身躯,为了革命抛家舍业,义无反顾英勇献身,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铸就了曾祖父一生传奇的经历?

曾祖父1900年出生于永兴一富裕家庭,少年时代,就富有进取精神,体察群众疾苦。考入长沙私立达才法政专科学校后,接触进步思想,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于192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永兴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27年秋,他和许郁、曹钧在金龟安福司成立了永兴第一支工农武装——永兴县江右独立团,1928年3月,带领独立团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率团随朱德、陈毅部撤上井冈山。1929年,他被组织派往广州工作时,不幸被捕牺牲,年仅29岁。

我小时候在长辈忧伤的表情、叹惜的言语里,除了知道曾祖父是因为干革命很早就牺牲了之外,对他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却知之甚少。随着时间推移,竟渐渐在淡忘。除了偶尔有政府人员来老家联系关于烈士的一些事,我以前几乎没想过要更多了解他的一生。

曾祖父的父亲勤俭持家,为他挣得一份不小的家业——农田60多亩,茶山20余亩,在方圆数十里也算得上殷实人家。那时候,如果他“安分守己”,在家过着男耕女织的平常日子,或许不至于早早地离开老母和妻儿。为推动土地革命,他还做通母亲和妻子的工作,当众烧毁田契、地契,捐献家里全部农田和茶山,打开自家谷仓,将稻谷分给贫苦农民,为“插标分田”作表率。

在去广州之前,他知道此行危险。回到老家,在和妻子老母话别时,他哽咽地说,此去路途遥远,凶险难料,不知何时还能回来,要家人不要担心,不要悲伤,好好保重身体。望着刚出生不久还待他取名的女儿,他更是热泪纵横。而当他牺牲的消息真的传来,家人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哭声,却已永远也唤不回曾祖父的归来了。

不知道那段岁月,祖辈那些亲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在那段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清乡团不时来家里骚扰找碴,反动派更是要斩草除根。多亏好心的亲戚和共产党人的帮助,年幼的孩子东躲西藏地生活,终也长大成人了。

今天,当我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再次重温入党誓词时,似乎更懂得烽火连天的岁月,和曾祖父一样的共产党人的胸襟与情怀。那个年代,脑袋是提着走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意味着牺牲,意味着随时准备掉脑袋。然而,哪怕随时可能牺牲,一批批共产党人还是前赴后继,忠诚无悔,因为在他们心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

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曾祖父许玉山,以及无数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他们需要被铭记!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又是生日到来时

尚年轻时,对生日事相当不以为然,因为年少轻狂。而每每生日时,也是和家人小聚或朋友畅饮。无有新意。慢慢的,时光就在默不作声中悄然逝去,到了今天这个生日,心里果真有些恐慌的感觉。追问心灵,即岁月伤人。

记得那年生日,有朋友作诗相赠,最爱“岁月流转水云间”一句。虽然时过境迁、心情不在,但那诗中美好的意境和真情的祝愿,却如何都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毕竟那是生命中一段深刻的印记……

回望走过的日子,感谢感激朋友的舍去和复归来,即便某些争斗的刺痛感还在隐隐作痛、不时发威。

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迈进了新一岁的门,迎接自己的将会是纯净的风景吗?期待中……

月夜抒怀

文/与丝

夜深了,人静了,一轮圆月儿爬上了柳梢头,月光如洗,月色皎洁。明亮的月光照进了田野,照进了小溪水,蝉鸣蛙叫的声音听起来清脆而明亮,溪水在月光中晶莹地发亮。月光照进了天涯游子心,在他们小小的心湖上轻抚起了思乡的波浪。怎奈的一种思情,万般柔肠。那故乡的山水牵引着四年的目光,山上的树叶儿绿地发亮,风儿击打着山间小溪水面上摇摆的树叶儿在悠闲地飘荡,回荡在山间的歌声让路人静静地聆听着这儿的幽怨和安详。故乡的轮廓瞬间近了,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凝视月光,都会觉得身就在离故乡不远的地方。

月光明亮的夜晚总是让人难以安眠,穿好衣服行走在田间的弯曲小道上,驻足了望一下许久都未曾好好看过的天际,凝望星空下的夜色,漆黑的夜色被月光映的明亮了许多,茫茫苍穹里那一颗颗忽闪忽闪如眼睛一般的星星儿被皎洁的月光遮挡住了许多光芒,似乎显得有点儿寂寞,挂在天边孤独地守望着什么。

顺着月光移动的方向,似乎看到了埋藏梦想的地方,那里有希望的亮光。那一抹月光映在黑暗的田野里,在银白色的光线里凝视逐梦路上走过的心伤和彷徨,时光仿佛在顷刻间倒退,脑际里似乎在跟放电影一样把过往的记忆在脑海中流淌而过,那些逝去的岁月如同岁月吹过的流沙,伴着流年淌过的痕迹,那么清晰,月下独行的镜头,挑灯夜读的身影,一幕幕,一段段。倾听着岁月流水的声音,轻叹着无畏的年少轻狂。

当回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时候,心态就已经开始变老了。无论是谁,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洗、寂寥寒清的夜晚,总会让人不经意间想起过往,想起曾经。尽管有时不愿承认挡不过流年和世俗的侵袭,会变得世故,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个人。但终究还是轻叹一声所有的理想、希望、清新脱俗最终都抵不过俗世的干预,所有人最终只能是世俗的俘虏,无论怎么挣扎也难以摆脱这样的宿命。有人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它会削去每个人所有的棱角,从而让他变得圆润起来。到了最后所有的亲情、爱情、友情只不过是岁月长河里的一朵浪花罢了。而与它相关的恩怨情仇最后竟发现所有能放下的。放不下的唯一剩下的只不过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而已。这世上能打败所有人的除了时间再也没有别的,世间一切都只不过是时间的战俘,所有人、所有事最终都败给了流年。

那些过往的镜头在脑海里回放的时候,想极力忆起已经逝去的岁月片段,在光阴的故事里似乎闪着十八岁少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被命运戏弄的情景。那年六月二十日,说来一个并不怎么特殊的日子,可就在这一天少年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心痛和悲伤,欲哭无泪,欲行无力。一个尴尬的分数宣判了少年三年苦读的结果,人人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原来有时候种瓜也会得豆,对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这样的结果是多么残酷的,三年来的所有努力片刻间化为灰烬,一切努力都白费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而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结果的不明就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曾经一度学习那么优秀,也是好多人学习的榜样,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考出了一个令谁都难以置信的分数。他拿到这样的成绩后不知道给如何面对家人期望的眼神,老师质疑的目光。走出校门后看了一眼天空,由于是个雨后的日子,那抹曾褪尽的云彩像阴魂一般缠绕在少年的周围,天空那么暗,似乎照不进一丝阳光。回家的路突然间变得遥远漫长起来,路上没有希望,装得全是暗伤。此后的日子里在母亲的劝导下,他又一次走进了学堂,一年后的同一天,虽然取得的成绩不怎么理想,但足以让人释怀了,也算给这以往的往事做个了断。经历过高考之后又过了好多年,那高考的酸痛也不再那么痛彻心扉了,告别学生时代后,走进了职场生活,也遇到一此短暂的恋情。记得在和她相遇的日子里,虽然苦恼多过甜蜜,她的任性、自私;他的无知、不谙世俗,是不是地在困扰着两颗年轻的心,而当这一切结束变得云淡风轻之后也就不再耿耿于怀了,这曾经的悲伤、曾经的无法原谅也就开始变得无关痛痒了。

醒悟了也就释怀了,无论是求学路上的那些失望的创伤还是梦想着一心一意对某个人好的愿望变成了泡影。现在想起来这一切都没有那么痛那么放不开了,甚至变得无足轻重起来,他们都被流年的风吹进了历史的茫茫荒塬上,如同风沙一般在漫天黄沙中不知带到了什么地方,将又飞向何方?也许他们会在某个难眠的夜晚再一次撞击心房,勾出那些过往;也许会像童话一样埋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荒原上,自此不入凡尘,不恋红尘,静静地在时间荒原上渐渐老去,无论多少年也不会重新飞扬。

所有的一切都被岁月带走了,在月色中月行越远,直到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月光也在逐渐离去,回忆也远了,只空留一个身影在夜风中独自徘徊。

石磨嘎吱响的岁月

文/栏杆十二曲

我童年的记忆就是从那盘石磨开始的,因为只要石磨唱起“嘎吱嘎吱”的有节奏的古老的歌谣就预示着要吃好的了——油炸糕!

不知从何时起,娘家村东头学校外面那盘石磨就盘踞于我心头,每次去娘家,老要看看那盘石磨。不知何时,那盘石磨消失了,每次回娘家,心头空落落的,总觉得遗失了点什么。这次去乔家大院看到偏院一隅保存完好的石磨,娘家石磨的轮廓也渐渐清晰起来,有关石磨的记忆在我心头点点滴滴复活了。

每次有客人来,妈妈就会用笸箩、簸箕细心筛簸她精心保存的黄米,用水淘洗过,稍稍晾干些。就把几块清洗干净的抹布、一把专用的高粱秸做的笤帚塞给我:“文英,和妈推碾子去,中午有有糕吃!”,童年的肚子总是饿得慌,童年的肚子总是盼望着有好吃的。听到有好吃的,我欢呼雀跃,早一溜风跑到石磨边,先用笤帚把石磨上的灰尘扫掉,然后用抹布分几次把石碾、石面擦得纤尘不沾,再跑到不远处的小河里把抹布了,晾晒在石头上。等我做完这些,妈妈也就端着那些米来了,妈妈把米倒入石碾底下,我就开始推着磨杆转圈。不记得最初推磨的我几岁,只记得我比磨盘高不了多少,石碾欺负我人小力薄,哼哼呀呀不愿意动弹,可是那几个哥哥早玩得无影无踪,年幼的弟弟妹妹在院子里捉迷藏,除了我谁还能帮妈妈?妈妈说:“到磨杆最边上就推动了!”那时的我没学过杆杆原理,怎么能相信呢?心里很不服气,说:“我离它这么近,它都不动,离远了它还动?”妈妈说:“不信!你试试!”尽管半信半疑,但听惯妈妈话的我还是照着做了,嘿!果真那沉重的石碾动起来了!妈妈到另一边去推一边整理着石面上的米粒,把它们扫到石碾底下。米粒就在我一圈圈的走动下,就在石碾吱嘎吱嘎的响声中压碎了,推一会儿碾子,妈妈就把米面弄簸箕、面箩里颠簸一顿,三四个回合下来,本来就不多的那点糕面就磨好了。

过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碾米吃糕,石磨周围就热闹起来了。只要是好天气,几乎连续四五天,石磨旁都热闹的像赶集:大姑娘小媳妇干脆拿着针线活来这里凑热闹聊天,小伙子们也追来说说笑笑,小孩子们在一边追打叫闹。大男人推起石碾就像风车转 ,不一会儿几家的糕面就完成了,一天要过十来家。

那几天,满村飘着油炸糕的香味儿。村妇们本就勤快,一样的油炸糕也要吃出不一样的味儿,还要把自己家的拿出去送给邻居相互品尝。这不,东家的糕里包着菜豆馅,西邻的糕里包着土豆泥。我妈妈则是把豌豆煮熟,用擀面棒砸碎成泥样包糕里,当然很受欢迎。偶尔有几户人家糕里包了红糖,那就要被乡邻们羡慕几天的。那时人们经常半饥不饱,能吃到到美味的油糕,那真是祖上烧了高香啊!而不同滋味的油糕互相交换着吃,更是吃出了乡里乡亲那份淳朴热情的乡土味!

就这样,那盘石磨一直推着我的年轮转啊转。转着我长大离家读书,转得油炸糕不再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好食品,也把它自己转出了历史的轨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父亲在村里建起磨面房开始,它就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还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似乎在等待着外出归来的人们品味那满嘴流油的炸糕香。但,它最终什么也没等到就消逝了,消逝在我们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的童年记忆里!消失在那永远不可能再满村飘香的油炸糕美味里……

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

文/lisa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辞别岁月,多了几许无奈和愁绪,岁月匆匆,当生命的列车穿过冬季的隧道,人生之旅又走过一年,生命会在钟声中不断老去。回头远望走过的路,有过梦想和憧憬,有过欢乐和忧愁,有过成功和失败,在依稀的往事中不停地搜索岁月在人生历程中留下的印迹……

聆听春的脚步声,盘点往事,展望未来,更多的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力量,是新一年催人奋进的号角,寄托着我们的理想与憧憬。那嫩绿的生命在春天里生长,绽放的是心中的喜悦和梦想。那万物生长的声音撞击着我的梦,它老了岁月的同时,也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和动力。

春,是生命旅途中又一个新的起点,是新一年希望的曙光。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更多的是憧憬和祈福未来。农民希望风调雨顺,把辛劳和汗水变成金色的收成,务工的希望平平安安,在新年前怀揣现金回家团圆,经商的希望生意兴隆,不断扩展新的财源,从政的希望事业通达,年年都有新进展,莘莘学子期望金榜题名,早日圆上大学梦……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蕴含着希望,意味着新生,这也许才是人们在听到新年钟声时兴奋激动的原因所在。新年的钟声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体会生命的快乐,聆听新年的钟声,走过的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聆听春的脚步,让我们感受新一年的喜悦,去收获所有的梦想和希望!

逝去的时光

And in the end,the greatest thief of all is Time。时光如水流失于空气中,岁月带走了我们太多美好的东西:健康、财富、快乐、体质、生命……我们无力与其抗衡。但只有一样岁月偷不走,那就是我们存于心间的最美好的回忆。将回忆珍藏在心间,坦然面对岁月的掠夺,回忆往昔并坚强走下去,这,才是生活。

影片的开头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温暖的街巷邻居共同生活的场景。影片从一个小男孩的视野,记载了以造鞋为生的罗氏一家人当时的境遇。可这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一段纯美的初恋、一场扫荡整个香港的飓风暴雨、有一场潜伏已久的噩梦。岁月偷去了他们体面的店铺、优秀的儿子、快乐的心情……当我看到片中的父亲,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当了那象征的过去甜蜜的结婚金戒指。那留下被戒指捆紧的痕迹、如今却空荡荡的手指,父亲饱经风霜、痛苦却无可奈和的神情,令我不禁潸然泪下。

“奶奶说,如果你肯放弃所有最心爱的东西,把它全都扔进苦海里,把苦海填满,就可以和你的亲人重逢了。”

我还记得那个小男孩倔强、顽皮,又有点固执的脸。哥哥的离去,使他不顾一切的将自己偷来的、对自己而言珍贵的一切,都扔进了他所认为的“苦海”之中。虽然,他似乎并没有理解奶奶话中的含义,但他从心中相信了这个古老的传说,并把它作为了一种信念。毫不犹豫的将一切投入水中,再满心期待地期望能看到哥哥的脸,也许他对哥哥的思念和爱,超过了他的一切给予他的一切。曾经与哥哥的小小争执、哥哥胜利时微笑的脸庞……他终于看到了岁月这个小偷,但他所拥有的,已不是岁月能掠夺的东西,而是他对哥哥最美好的回忆。

“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

片中的妈妈穿着爸爸新做的鞋子,一步步微笑着往前走。他们似乎已能预料到前方等待着的是什么,但他们绝没有退缩。爸爸笑着招手,凝视着妈妈的身影。在艰难的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过了这个坎,还有什么呢?

这部充满着亲情、邻里情的电影,深深打动了我。现在高大挺拔的摩天大厦中,邻里之间很少再有接触,四合院中大家说说笑笑的情景早已消失。而安定富足的生活使大多人心灵松懈、麻木,谁能再用心体会那些最纯朴的情感?谁有能坚强不屈的面对困难?在岁月这个小偷面前,我们能做到坦然面对吗?不论是刻苦的精神、对信念的坚持还是对亲情的感悟,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汲取的。在逝去的时光中,我们是流泪惋惜?还是微笑面对?《岁月神偷》,给我上了一堂充满爱的课。

一脉心湖涤岁月

文/冰山雪峰

凝眸书香,荡舟瀚海,总是在不同的组合中描摹着万千文字,彰显着一己缱绻胸怀,倾诉着对衡水湖的爱恋与赞美。每次徜徉在湖畔或赏游或散心,却因气候的不同、景色的不同、心情的不同而滋生出不同的心境。荡舟衡水湖,放眼望去,那天水相接、渺无边际的漾漾清波,总是能抚平太多心漪,丝丝阴霾倏忽间便被湖光秋月消融澄澈,使人的心境瞬间朗润,人生斑驳的折痕也会就此磨合。置身水浓风清的涟波之上,淡淡情致,纯淳舒雅;簇簇芦苇,摇曳婆娑;闲云野鹤,秋蛰聒噪;游鱼闲散,游人风情;岛屿错落,四野围合;幕天水席,飘渺迷茫;人游画中,心驰豪放;轻摇楫橹,拽云曳风;拍水击流,情趣盎然……采一朵莲蓬,满怀莲子的清冽,饱蘸岁月的厚重。

遥想春天乍暖还寒的时候,粗糙了的冰层还没完全溶化,却依稀可以嗅到春意淡淡的气息,被疏枝遗漏的初春阳光,把微妙的惊喜斑斑点点地铺洒在石板路上。早来的候鸟,喜滋滋地俏立在枝头,骄傲地鸣啾着,用委婉的歌唱衔来了点点儿新绿。微波的梦醒了,仰起了温和透明的笑脸,笑皱了皴裂的皮肤,倒映着摇摇晃晃的朵朵白云,摇醉了如碧如洗的蓝天。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柔软轻灵的草芽儿,躲不过游人肆意伸展的脚印,夭折了丝丝绿色,却依旧倔强地生长着,洋溢着盎然凝萃的生机,彰显着蓬蓬勃勃生命的新绿。多像童年的孩子们,无忧无虑,日新月异地茁壮着。满湖涟漪天真纯淳,涟波微笑,静静流淌,湖底的沙平平的,没有一点楞横,那浅浅的凸起,定是那不甘寂寞的莲的重生,更似按捺不住生命的激情,在悄然窥探。是童稚的少年无法压抑好奇的满腹心事?还是彰显生命的顽强勃发而冲破泥层?更像初生生命艰涩地诞生,朝朝暮暮,生机盎然。这难道便是我那艰涩的少年的缩影吗?是困苦时期自然灾害的磨砺?还是社会风云波澜壮阔的涌动?湖水漾漾,妖娆着不尽的柔情,是母亲的温柔吗?任凭寒霜屑冰,依旧留存一丝温暖在心间。芦苇张开媚眼,笋芽尖尖悄迎春生,那一定是母亲坚毅品格的延续吧!让生命峥嵘,让希望放飞。一夜春风摇色匀,满湖翠露映照艳。淡淡的绿,粼粼的水,青青世界,雅雅生机,于无声无息中茁壮,于岁月流淌中升华。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翡翠漾波,水湄流银,饮了春的渐寒渐暖,艳了夏的激情澎湃。满湖荷花开得炫目,美得惊艳。倚立水中,如翩翩仙子,轻移莲步,凌波踏浪,惊鸿一瞥,魂牵梦绕。白的素雅清淡,红的艳而不俗,粉的娇而不媚,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清雅高洁,香气袭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展露风姿,端庄秀丽,冰清玉洁,清丽脱俗,尽显优雅气质。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田田的荷叶,静伫的菡萏,随风起舞,体态轻盈,凫水微漾,尽展曼妙,于喧嚣之中保持安宁,于安静中脱俗优雅。

晚秋,正是芦苇花盛开的季节。放眼远望,那一望无际的、洁白的、轻盈的、柔美的芦苇花儿,随着阵阵秋风从湖畔铺天盖地地飘飘而来。风儿在轻轻地吹,苇杆在细细地摇,朵朵苇花宛若雪花般在空中灵动飞舞着,炫人眼目。这漫天飞舞的洁白的芦苇花,恍若淑女般恬静、淡雅,飞舞中透着隐隐的灵气,在深秋柔和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缤纷的色彩。这素洁、飘逸、高雅的芦苇花,虽不显眼地待放着,虽然超脱低级,却断然地拒绝媚俗,柔顺中隐含着铮铮傲骨,以无穷的韧性醉倒了秋风,更是醉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历代诗人所赞美。

一川窈窕诧红蓼,两岸芦苇明秋霜。秋声飒飒芦苇寒,惊飞白鹭起前滩。芦苇清扬,不徐不缓,历经急流涌动依旧不折不弯,柔韧坚强。我对芦苇似乎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不论遇到多么恶劣的气候,不论处在何种艰难的环境下,不论狂风呼号猛烈,她始终决不低头屈服,它发达的根系向有水的地方靠近、延伸,那丝丝细嫩的根茎,相互簇拥着抱成一团,紧紧地抓住那片滋养它的土地。它坚强、它无畏,是那样的智慧而又从容,素雅而又高洁。这谦逊的芦苇难道不正是军人傲然风骨的真切体现吗?不正是那孜孜不卷探寻求索精神的最有力的证明吗?那满湖妖娆的魅力,不正象征着那些朝气蓬勃多姿多彩的青春男女吗?荷花落岸香风度,浅红碧绿朝且艳。那满湖荡漾摇曳的缤纷雅致的莲花,好似千娇百媚的妩媚娇娘,那坚韧挺拔不为狂风所折的芦苇,恰似意气风发威武不屈的铁血儿郎,挥洒着激情奔放的青春热血。鸿雁高翔,海鸥冲霄,水鸟疾鸣,湖韵开阔,正如男儿宽阔的胸膛,轩昂的气宇,潇洒的气质,豪迈的气概。

历经军营历练,步入人生之秋,至今痴心不改、情怀依旧。我曾在我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道:五十五年的漫长岁月,对于我,或许是日复一日母亲的关切,日复一日母亲的支持。尽管母亲不是导航,但亲情的温暖,坚毅的目光,即使在任何人生的低谷,都让我不会迷茫。因此坚守自我,热爱生活,因此情有独钟地奋发努力,从不动摇。军人生涯,使我养成了坚守自律的习惯,凡事只要有纪律的地方我都会严格遵守,只要能坚持的使命我都能坚持遵从。初为军人时,很多年轻人难以忍受酷暑严寒,难以忍受艰苦的训练,站姿经常受到领导的批评。也许是从小吃过苦的缘故,也许是母亲一再的教诲,无论条件如何残酷,我都会以军人的姿态慨然应对。如今面对满湖芦苇,这些文字在心底瞬间氤氲开来。这一湖风景可是我青春岁月的真实写照?还是峥嵘岁月反馈着我的丰满历程?细细盘桓,竟是如此紧密地联系着,仿佛也在悄无声息中渐渐阖然!多想挽住人生中那满湖韵致的盛景,多想保留住永远沸腾的青春年华。然而,青春不待,岁月宛若沙漏般总是悄然流逝着……

春的灵动,夏的璀璨,都在秋季的且歌且行中不期而遇。凝眸碧翠红艳,满湖妖娆沉淀,沉淀了一湖莲蓬的深厚,沉淀了一湖芦苇的铿锵,沉淀了一湖矫健的秋光,沉淀了一湖缱绻的秋韵。太阳灿烂的光芒撒在微波粼粼的湖面上,潋滟的水湄分外多情柔美。夕阳西下,细细的银色的鳞片上,镶着一抹淡淡的晚霞,晕染着一湖玛瑙般的绯红。湖中的岛屿,随着晚霞的流韵,夹带着一丝一屡淡淡的紫色,树木,房屋,流水好似丹青高手随意写生的泼墨画,在浩渺的天宇中,扩散、延伸,水墨丹青布满了天际。此情此景,一任人随心所欲地放飞思绪,遐想联翩,宛若梦幻般迷离,宛若玄境般唯美,令人心醉……静立湖畔,微风拂面,氤氲水汽,气定神闲。远处,风声轻浅,人散云疏,也许,此刻的景致叠现的便是人生秋季的漫妙写真。那金色渲染的湖面,可是人生丰厚的彰显?常常凝眸遐想:而今,适逢我人生之秋季,我的秋季可也如这满湖金光微澜一般绚丽?那些用心坚守,用心感悟的生活,在整个生命的历程里镂刻着隽永,雕琢着永恒。同时也见证着人间的诸般刻骨铭心的往事,见证着不老情操的坚贞与守候。脱下军装,一袭布衣的我,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本质,在小我的世界里,依旧留存着昔日的激情和无畏的秉性,为文字痴狂,为生活放歌,为自己挂职的企业坚守。回眸身后深深浅浅的足迹,总会发出由衷的感叹:不再年轻的我,事业上波平浪静,没有大起大落,但是,无论是平凡抑或是精彩,我都会竭尽我的全部热能,染绿我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我人生秋季的橙色,炙热那些我爱的和爱我的亲人、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秋深了,秋渐去,冬还会远吗?冬,萧瑟冷落,荒漠凄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耿耿冬意覆盖着昔日碧波荡漾的湖面。湖畔冰封,荧光闪烁,倾一世繁华的衡水湖,捧一颗晶莹剔透的玲珑心,历经春夏秋三季不同的季节风景,犹如历经了人生的少年青春与中秋。放眼湖面,冰清玉洁,满目澄明,无边无际。凝眸这一片银色的世界,忽然想起美国作家房龙写过的一本名叫《宽容》的书,这一整本书洋洋洒洒几百页,却只剖析了两个字:宽容。雨果曾说过:"比大地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是的天空,比天地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雨果在这里用了大地、海洋、天空、胸怀进行鲜明对比,借此说明了人的心胸是最为宽广的。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盏照亮心灵之路的灯,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冰冻的温泉,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人生多一份宽容,便多了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回味走过的蹉跎岁月,因为真诚精彩,因为宽容博大,因为炙热丰富一生。心中那一脉宽容的湖,平静,宁静,荡涤流逝岁月,滋润生命历程。一脉心湖涤岁月,心怀宽容天地纯。

大伯的泡菜岁月

文/拉姆之歌

大伯入土的时候,伯母没有去,不仅是亲戚朋友的意思,请来做法事的端公也说了,当年属猴的人必须回避,伯母属猴,七十八岁,当然也在回避的范围之内。伯母没有去参加大伯的葬礼,只是在大伯被装进黑木棺材,被四个人抬着走出院子的时候,伯母突然疯了一样,挣脱大家的手臂,扑向棺材,哭喊着不让走,花白的头发披散,一张老脸扭曲,泪水流成沟沟壑壑,看上去很是吓人。抬棺材的四个人,都有点懵,不知道该停下来还是该继续走。端公说继续走吧,家里的人赶紧抓住她,不要闹了。伯母坐在地下,声音哽咽,挣扎着想要跟出去。旁边大婶婶死死抱着伯母的腰,趁此机会,我从伯母身边走过,也跟着送葬的队伍出去了。

大伯的葬礼,和别人并没什么不同,相比之下,多了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坛泡菜,一样是一大包叶子烟和烟杆。这两样东西,都是伯母早就准备好的,说是大伯生前就喜欢这两样东西,死后也带着走吧。

大伯和伯母结婚的时候,伯母除了很可怜的一点嫁妆以外,还带了一个泡菜坛子。这个泡菜坛子,据说是土陶的,并不大,伯母结婚的时候,里边就装满了泡菜。这个泡菜坛子,大伯很喜欢,当然,主要是喜欢吃里边的泡菜。婚后,大伯回地质队的时候,带走了那个泡菜坛子,那个泡菜坛子,一直跟着大伯到处游走。

大伯在地质队工作。大伯,在我的印象里,就像一朵黑玫瑰。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大伯会给我这样的一个印象?按理说,黑玫瑰应该专属女人,大伯是一个男人,不应该有那种印象。但是,很固执的,大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朵黑玫瑰,开放在远方黑色的天空之下,神秘中带着悠悠的清香。

大伯和伯母有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老大我叫大表哥,老二我叫大表姐,老三我叫三表哥,老四我叫四表姐。我的老爸,其实只比大表哥大了五岁。我的爷爷奶奶,在我老爸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老爸其实是跟着伯母长大的。大伯和伯母肩上的担子很重,大伯每个月的工资几乎都寄给了伯母。

伯母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家里地里,活儿几乎占据了她全部的时间。

伯母做的饭菜很好吃,而做泡菜,更是伯母的拿手好戏。伯母家里有很多个泡菜坛子,都很大,圆滚滚的土陶坛子,种类也不少,泡红辣椒、泡生姜、泡洋姜是分开的坛子,泡蔬菜的又是单独的坛子。我一直很喜欢吃伯母的泡菜,特别是泡洋姜,脆脆的,酸酸辣辣的,那叫一个美啊!我去另一个城市上班的时候,曾经跟伯母学过做泡菜。把开水凉上,加盐,放一点白糖和白酒,在洗净擦干的罐子里放入八角、干红辣椒、花椒粒、三奈,倒入凉开水,放进各种蔬菜,密封,过个三五天就可以。伯母说,其实最简单的泡菜方法,就是取出老酸水,加点凉白开和盐巴,就可以了。

用老酸水这个方法泡菜,我没有试过,倒是大伯试过。大伯最初的泡菜坛子到了地质队之后,慢慢衍化出了更多品种,他们的伙食团也就多了几个泡菜坛子,和伯母家里的大抵相仿,泡辣椒、泡生姜、泡各种蔬菜。据说地质队伙食团的师傅还很有创新精神,用泡菜能够做出很多花样翻新的菜,可惜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吃过,一切香味,只在想象之中。

大伯很喜欢吃伯母做的泡菜,一吃就吃了几十年。大伯的工作流动性很强,地质队的生活,说起来很神秘,其实蛮艰苦的。大伯他们经常吃不上新鲜蔬菜,而泡菜,就成了大家的宝贝。

大伯喜欢吃泡菜,还有一个原因,他是四川人,而他们那支队伍,来自于很多地方,很多人饮食习惯都不相同。有时候吃不惯饭菜的口味,只要有泡菜下饭,酸酸辣辣的,那就很能让大伯知足了。泡菜的原料也很简单,一年四季,很多东西都可以加进泡菜坛子里。其实我知道大伯喜欢吃泡菜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节约,不过关于这一点,大伯和伯母都从来没有承认过。

三表哥很小的时候,去温室育秧的棚子里玩,脚踏进了开水锅里,被烫伤了。三表哥哭叫着被人送了回来,伯母看到了,赶紧取出泡菜坛子里的酸水,倒进瓷盆,让三表哥把烫伤的脚泡下去。泡了一会,再送去医院。三表哥的脚后来并没有留下什么伤痕,也许多亏了伯母的老酸水吧。

大伯的四个孩子,按照农村的传统眼光来看,都没有出息。大表姐和三表哥都离了婚,留下的儿子,从小一直都是伯母带着,直到他们长大。

大伯退休后回到了老家,吸着旱烟,和一个老农民没有什么不同。两个孙儿绕膝,四个孩子经常啃老,大伯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几乎都用在了家人身上,也仍然喜欢吃泡菜下饭。

每次看到大伯的时候,大伯都是笑眯眯的样子。有一次和大伯喝酒,大伯说到,其实每件事情都会有好的结局,如果现在遇到不好的事情,那就是这个事情并没有真正结束,等到结束的时候,一切都好了。生活只会越来越好,又有什么过不去的桥呢?听大伯这样一说,我再看大伯的时候,就有一种肃然生敬的感觉。很多时候,我看到大伯,恍惚间又想到很久以前关于大伯的感觉,我多希望大伯一直呆在丹巴那个地方啊,那样,他就一直是一朵我印象里的黑玫瑰,而不是现实里的老农民了。

大伯七十九岁的时候,患了肺癌,拖了半年死去了。大伯入土的时候是冬天,伯母把那个泡菜坛子和一大包烟丝、烟杆,跟大伯一起埋进了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