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疫情的文章

2022/12/09好文章

关于疫情的文章(精选16篇)

我和你

文/孙小琪

春分,阳光多么温煦,照耀着一切,轻拂着一切。若在往年,真是不能辜负的。今年不同了。武汉疫情已清零多日,同学群里的武汉同学,贴出撰写的传统花木欣赏,第八篇。这次是写桃花:“落花流水自有情,桃花其开也集中,其谢也迅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哪种花不是这样呢?越是美而娇艳的,越短命,但这不妨碍它循着四季规则绽放,也不妨碍人类永远的赞叹和惊艳。这位同学住的地方距武汉百里,必须待在家里的日子,倒是腾出空来细细揣摩花木了,大家一起分享。

另一位住在武汉城中的同学就不一样了,疫情肆虐那些日子,周围邻居同事朋友染病的惨烈,使他和大家都感受难以言状的疼痛和抑郁。大家在群里关心着,安慰着,时不时重复着,要坚持啊,一定能熬过去!几十年前的同窗,一世的情谊。武汉清零,预告了即将开封,今天,他用陶笛吹了一首歌,《我和你》,大家都熟悉的,发到微信群里,“我和你,心连心”,感谢关心武汉的校友同窗。画面上,长江一碧如洗,城市静寂无言,笛声悠悠,节奏从容,意蕴绵长,不伤感,却也有万语千言尽在其中的回味。不知道有没有人湿了眼眶。上海的同学回应:武汉疫情大体平复,聆听武昌同窗吹陶笛一曲,幽咽沉郁,寓万般慨叹,感而赋之:“伤心逝水寂无澜,笛韵凄凄草甸残。千万颗魂惊未定,祈春莫作倒春寒。”一吹一和,仿佛回到当年校园,书生意气,心里装着家国天下。全球疫情的暴发令人担忧,诗的寓意,是祈愿灾难不要重来。真的不能重来啊!除夕夜,年轻的医疗队员们出征时,一位曾参加过当年抗击非典的老医务工作者,百感交集,说,有些事,是不能一而再的啊!当时我不会想到,哪里会想到这两个月竟然如此惨烈,即便是远观,也一次次被伤痛和忧心裹袭。这样巨大的代价,不能重来。

武汉的同学回说:“旧武昌城外有个地方叫昙华林,那里有老的教堂,领馆,也有嘈杂的市井,但居然也诞生了早期图书馆名为文华公书林。那里的居民实际上是没法隔离的,因为开门就是街巷。我和你,阿拉与伊,笑与泪瞒不了……”我想,他举出这个例子,要说的意思是,虽然各处一方,大家的心是相通的,是在一起的。

大难临头,有些东西会脱颖而出,有些东西实际上是没法隔离的,笑与泪瞒不了。武汉的封城接近尾声,新的开始的序幕正在徐徐拉起,而全球疫情的暴发,瞬间牵引着视线,仅仅一两个月前,谁又会想到今日。周围一些孩子或亲人在国外的,开始了又一轮牵挂。祈愿健康,祈愿安好,“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潜入春风润安康

文/柯贤会

这个春天很寂静,静得突如其来,静得让人措手不及,静得没有开春的鞭炮声,没有走亲访友的脚步声,没有猜拳行令的吵闹声。

公交车、客车、出租车停运,就连私家车也很少见到,集贸市场、酒店饭店和商铺挂上了歇业的牌子,社区、村道、路口设置了防疫的岗哨,开学延期,庙会取消,景区、公园、影院、游乐场大门紧闭,人人都宅在了自己家里,看电视、读书籍、刷抖音、玩游戏、做饭练厨艺,万不得已出门都戴上了口罩,遇见熟悉的面孔望而却步,也不再靠近。

看着每天不断更新的疫情数据,似乎听到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泣,感觉山村在落泪,城市在颤抖,江河在呜咽,天空在悲鸣。这个春天真是太寂静,静得揪心、静得可怕、静得让人窒息。

然而,在这个寂静的春天,我们也听到了冰冻泥土松动的声音,柳条嫩芽萌生的声音,迎春花开吐蕊的声音,感受到了一种汹涌澎湃、热血沸腾的力量。

“若有战,必召回,战必胜!”在疫情面前,众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出征参战,挺身而出,别离亲人,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奔赴重灾之地武汉战场,他们以生命重于泰山、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冒着被病毒感染的生命危险,毫不畏惧,采取一切手段诊治抢救病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英雄精神。

我们还看到近万余名设计、建设者与疫魔争分夺秒,在江汉平原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上,以“中国速度”“中国智慧”,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奇迹般拔地而起,众多人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和风霜雨雪大、路途远等各种困难,紧急筹措急需的医疗物资器械、生活必需品,通过各种非常规举措快速送到医院等各个地方,有效保证了抗疫战争需要,他们诠释的是一种愚公移山、排除万难的攻坚精神。

自进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争以来,无数人员放弃了休假和休息,舍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推迟了订好的婚期,将未断奶的婴儿送到父母或公婆家寄养,带病坚持工作不下火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在哪里,他们奏响的是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时代最强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干部职工、学生农民、民主党派、机关企业、商会银行和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以情同手足、血浓于水的关爱之情,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驰援武汉,他们一个个蕴藏着爱心和温暖的善行义举,弘扬的是血脉相连、安危与共、扶危济困、见利思义、团结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响彻祖国大地,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磅礴力量、打赢疫魔战争的号角。疫情不退,我们绝不退,誓与疫情战到底,14亿中国人以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筑起新时代的长城,使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毅然挺立在世界东方。

如今,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国大部分地方道路开始解封,商户开门营业,市场开市交易,工厂开机生产,企业进行复工,打工者踏上征途,大地也开始回春,冰雪消融,树木吐绿,花儿绽放,南燕起程北飞,而这凝聚着众志成城、不畏生死、不怕困难、能打胜仗的抗疫精神,也随着这春风吹遍神州,滋润大地,护佑华夏,永续安康!

父亲的战“疫”

文/刘希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将保障全村人的生命安全当作自己最大的责任。

在农村,每到春节,走亲访友拜年聚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疫情正好发生在这个节骨眼上,要让大家改变习惯,还真是有些难。

父亲绞尽脑汁拟了好几条警示标语,从村头贴到村尾。“你不聚,我不聚,人人齐把肺炎拒”“少聚一次餐,亲情不会断”“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带口罩”标语虽然写得挺好,但并没有引起村民们的重视。见标语起到的作用不大,父亲决定改变策略。每天早上,他都会在村里的微信群,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数据,让大家提高警惕。他还随时转发一些防控知识,劝大家不要出门,强调勤洗手、戴口罩的重要性。

村里有3个人是从武汉返乡回来的。父亲和另外两名老党员决定,在这几户人家隔离期间,他们所需生活用品由大家帮助购买。3个老党员一个人分派一家,实行责任到人。父亲分到的那家有8口人,其中包括不满周岁的孩子和80多岁的老人。于是,父亲每天的工作量陡增。不是帮着买奶粉,就是给老人买药……可父亲却忙得不亦乐乎。

父亲还报名参加了村里的执勤,对那些想进出村的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劝返。

几天忙下来,我发现父亲明显瘦了,就对他说:“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折腾干嘛,有事叫年轻人去做嘛。”父亲却笑了笑说,这是一个老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他这场保卫战“疫”,不能输,只能赢。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像父亲这样认真、负责的人,当周边有乡镇发现感染病例的时候,我们这里依然安全。我相信,父亲一定能和全国人民一起打赢这场战“疫”,春暖花开时,就是他露出胜利笑容的时候。

回望2020

文/云水禅心

朱自清先生有一篇散文《匆匆》,文中开篇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转眼,又是一年,时间迈入2020年的岁末,即将迎接2021年的到来。

2020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过得极不寻常,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安宁的生活,更危及到每一个人宝贵的生命。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祖国和人民勇敢的和疫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医护人员们更是冒着被病毒传播的危险奔赴抗疫第一线,投入到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如今,疫情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由衷的为我们英雄的祖国、英雄的人民而骄傲。

今年国家经历了巨大的考验,同时我家的生活也经历了一些小的波折。初夏时妈妈的健康出现了小恙,到附近医院就诊后,检查出有一些问题,随之我们的心又悬了起来,生怕再有什么事情。同时大夫建议妈妈应到市里更大的医院再去进一步检查,但妈妈从心力体力上都不允许她再去奔波了。这时候我感到妈妈的内心非常无助,她甚至说自己不再去检查身体了,爱怎么样就随它去吧。话虽然如此,可生病了又怎能不去治疗?无奈之下,我们也只好再一次求助于我的大哥,从内心来讲,妈妈真的不想再为家中的事情给大哥添麻烦了。而大哥得知后又一次帮助了我们,还在电话中安慰爸妈不要着急,我无法形容这种不能言说的感动,只能是再一次的记在心中了。

很快在大哥的安排下,妈妈住进医院。在入院几天后妈妈先做了一个小手术,之后我们焦急等待报告的结果。庆幸的是妈妈这次有惊无险,报告显示为良性,全家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心情为之好转,感觉命运又和我们这个家开了一次玩笑,而妈妈也在住院十天后顺利出院。这次入院,除了麻烦大哥,爸妈并未惊动告知其他家人。妈妈总和我说:‘各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情,不能为了咱们的事情影响到大家的生活,只要是自己可以办到的,尽量不要麻烦他们’。是啊!有些事情就应该自己去面对、承受,这也许就是命运赋予的考验。就像祖国和人民,今年在经历疫情时所体现出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即使在命运的道路上跌倒,也要重新站起,跨步向前,我的家庭何尝不是如此。

谈及命运变化无常,又让我想到今年春天离去的老婶,记得那晚姑姑打来电话说老婶走了,消息传来,我们感到十分突然,也十分惋惜。虽然知道老婶的身体不是特别好,但春节妈妈还和老婶通了电话,怎么也不曾想到老婶会走的如此匆忙。回忆前几年爸爸生病住院,老婶每天都到医院送饭,时至今日妈妈还总经常叨念。也正是由于有家人们的这份帮助,妈妈才能够安心在家照顾我。如今老婶去世,刚过花甲之年,本应好好安享晚年,想不到就这么去了,叹生命何等脆弱、何其短暂。看来命运的走向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此又想到今年突降的疫情,在这个世界上无数人被肆虐的病毒夺去了生命,使我们对生命二字的意义有了更深层的体味。人们总会在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却终究逃不过上天规划的人生啊!

对于全家目前的状态,妈妈常说感恩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虽说现在老了,但已非常知足。我想这就是一家人对现今生活的一份幸福感和满足感。文章开始我提到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我们感慨时光匆匆、岁月匆匆,而人生的脚步又何尝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呢?经历过才懂得生活之美好,要珍惜每一天的好日子,认真对待人生,倍加热爱生命。

新年的脚步正在临近,一个崭新明媚的春天又将开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祈愿祖国昌盛,早日驱散乌云,扫尽疫情的阴霾。愿家人平安康宁,一切顺遂。张开双臂,迎接2021。

逆行的“天使”

文/魏亮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牵动着我们全家人的心。当然我知道,这更牵动着妻子的心。

妻子是省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从事医务护理工作十多年来,以其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能力高,以及爱心和亲和力,赢得了许多患者的信任。她参加工作不到3年就入了党,还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

正月初四晚上,妻子吃完晚饭就开始收拾行李。她说,经自愿报名和医院领导决定,并报省卫健委批准,她已经成为我们省首批100名援鄂医疗队员中的一员,明天就要奔赴武汉了。

见我满脸的担心和忧虑,妻子放下手头正在收拾的行李安慰我说,“放心,我会没事的。我是护士,还是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况且我学的也是呼吸护理专业……”我知道,妻子的决定是对的。我抱住了妻子:“那你一定要平安回来,一定!”妻子也紧紧地抱着我,笑着说:“会的,一定会!”

正月初五早晨,妻子背上行囊出发了,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当天晚上,妻子给家里来电话说,她已平安抵达。可是,此后一连三四天,妻子都没有和我们联系,打电话她也没接。

转眼5天过去了。这天晚上11点多,妻子突然与我视频,我们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妻子告诉我们,她一切都好,只是患者较多,每天工作很忙,让我们不要担心……

妻子说还有事,就匆匆结束了视频。短短的视频后,想起妻子那张憔悴的脸,我心里明白,这些天,她肯定忙坏了,累坏了……

直到援鄂的第8天中午,妻子才又发来一封简短的手机信息:按上级命令,我现已在湖北黄冈医院工作,请全家人放心……看到信息,我想,这可能是妻子在吃午饭间隙发出的。我忙回了一条信息:多保重,我和家人安好,期待归来……

动笔写下此文时,已是妻子参加首批援鄂医疗队的第16天。此时此刻,全国疫情防控效果已向好的趋势发展,疫情防控的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也已到绝地反击之时。我们全家人都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有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大爱无疆、甘于奉献,有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这个寒冬终将过去,明媚的春天必将来到,妻子也将胜利凯旋。

乡村抗疫

文/杨祚华

抖落2019年的尘埃,迎来2020年的新春。

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美丽的乡村,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到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哪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搅乱了这个幸福温馨的团圆时刻。

正月初二,正值新年之初,镇政府工作人员没有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而是全都停止了休假,告别妻儿老小,毅然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大家怀着一颗“保护健康、珍爱生命”的责任心,奔赴街道社区、深入农户家中,逐一登记返乡人员,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劝导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不串门、不聚会,严格做到居家隔离,为他人的健康和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为国家分忧解难。

场镇是人员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春节期间回家的人多,南来北往,情况复杂。为此,镇政府迅速设立了车辆出入检查站,在公路边摆一张木桌、搭几把椅子,配上登记本、体温枪,疫情防控工作便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大家不分昼夜值班,不间断进行车辆人员登记、测体温、验证照,工作量相当大。有时一天检查进出车辆多达五百余辆,登记人员两千余次。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在落日灿烂的晚霞里,在风声萧萧的寒夜中,在车辆炫亮的光照下,检查站俨然成为一道别样的景致,为全镇筑起了一道挡住疫情的安全防线。

镇上干部三两个人负责一条街道,手持喇叭宣讲疫情防控知识,要求人们居家隔离,门市不得开门营业,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往日繁闹的街市陡然落寞,所有门市关门上锁,一条条大街不见人影,显得特别空寂、无比冷清。曾经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没有了,曾经喧嚣的声音远去了,从没有过的空旷大街带给这个时代的是隐隐的阵痛。

每逢年末岁初是乡村办喜酒的高峰时期,往年此时总是热闹非凡。今年这个特殊时期,无论镇上还是农家都已听不到喜庆的唢呐声,也看不到迎亲的长长队伍。

在这个微寒的春天,口罩成为家家必备、人人必戴的紧俏用品,药店很快销售一空,许多人因买不到口罩而怨声载道。

为此,镇政府从街上请来三位女裁缝,腾出一间办公室,专门缝制口罩。三位女裁缝不负众望,按照“一层棉布一层纱,中间加一层保鲜膜”的要求,以每天加工三百多个口罩的速度,加班加点赶制出了大批口罩,第一时间发放到广大村民手里,解了燃眉之急。

村组积极行动起来了,每个村口都有人值守,劝导村民们不上街赶集,宅在家里抗击疫情,所需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全都由村组干部义务代购。于是,一车车生活物资、一车车春耕种子和农药,送到了山里的农家院落,送到了村民的手中,也把组织的温暖送进了他们心里。

天佑苍生

文/马永红

包着饺子,脑子忽地闪过一抹红,那是我新买的一件羽绒服,颜色喜庆,明天穿着它,高高兴兴回老家。姊妹们也会赶回去,亲人们很久都没见面了,攒了一肚子的话,得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一句一句地说出来才好,想想那些欢笑不已的场面,心里就像燃起了一团火,暖烘烘的。

先生还没回来,我得赶快包好饺子,想等他一进家就递给他一大碗,碗里放着由青蒜苗、红辣椒丝、小磨油调成的酸辣汤,碗上腾腾地冒着热气,他咬上一口饺子,一定会说:真好吃,还是家暖和啊。

饺子包好了,胡同里静悄悄的,听不见一丝他回来的足音,电话打过去他在通话中,不会忙得连大年夜的饺子都忘了吃吧?

电话终于接通,他急促地说:不回去了,你们吃吧,疫情严峻,我得忙去了……

夜半的钟声敲响了很久,小狗对着门外“汪汪”叫个不停,他回来了,面色疲惫,神态凝重地说,你们待在家里,避免感染,不要给大家添乱。

难怪他那么忙,他所在的医院也被定为“隔离点”,收治疫区回来的发烧病人。为了筹建隔离点,他们连夜找来工人改造病房,组建医疗队,买防护设备等。疫情就像一个不速之客,弄得人猝不及防。我担心他的安危,怕他劳累过度,他却说,同事们都冲在前面,个个都不怕危险,我怎能躲在后面?

朋友圈里都在晒:在家里躺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无奈又苍凉,我也是其中一员,但我更欣赏朋友圈里的另一句话: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那一群群在前线冲锋陷阵的雪白的身影,就是一个个负重前行者。丈夫是他们中的一分子。

我的眼睛只要离开书本一会儿,心就像只鸟一样“蹭”地飞出去,我看见他在开会,他在安排病房,他在四处购买医用品,他在和同事分析讨论……终于,裹着一身寒气的他,朝着家的方向走来了。他胖乎乎的圆脸小了一圈儿,鬓边发似乎又白了几根,我一阵酸楚,心底笼了一层霜。孩子也看到了,她指点着爸爸的头发正要声张,我用眼神阻止她。其实,一直在听电话的他根本看不见我俩,也许他没意识到是站在自己家里,至于他回来干啥还没有说出来,就又匆匆地夺门而去,风追着他在后面跑,“呼呼”地响,掀起他的衣摆,像艘鼓满风的帆船。望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长长的胡同外,泪水霎时模糊了我的视线。

这个春节过得格外漫长,几乎不见他,我们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他不打电话回来,我也不敢打电话过去,唯恐给他添乱,我闲得发慌,却给他帮不上一点忙,心情杂乱得很。看到朋友们发回来的图片,得知他防护得还好,我的担忧才稍微减缓了些,但如果不是疫情严重,这个雨天不打伞寒冬不戴帽一向大大咧咧的人,怎会用上口罩呢?我唯有虔心祈祷:希望疫情早日偃旗息鼓,天佑武汉,天佑苍生!

没有爸爸陪伴,孩子委屈得很,我耐心给孩子解释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你爸爸就是勇往直前的战士!

“原谅我不能给你更多的爱,因为他们需要我!”这是17世纪英国一个村庄的一位医生写给他妻子的话。这话,先生没有给我和孩子说,但他的行动告诉我,那些正承受着病魔煎熬的人也同样需要他。他虽然困得不行,但他眼中的光,让我看到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宣誓时,炯炯双眼流露出的那种坚定和自信之光,这样的光芒,和一批批抛家舍子奔向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的目光是一样的,勇敢而执着,温柔而深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变成那样的一束光,定会照亮这暂时被阴霾遮蔽的天空。

诚如钟南山老先生所言,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帮忙,上下同欲,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不久,人间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千里清澈,万事安好。

网络班会

文/李南轩

人之一生,经历层层蜕变,方脱了稚气。成长一定由时间累加所得,成长是顿悟,是经历过小的挫折“吃一堑长一智”,亦可为大苦大难之后的大彻大悟。人如此,社会如此,国家亦如此。

彼时疫情正严重,看着电视新闻中感染与死亡的人数与日俱增,自己也跟着心急如焚,想着自己也可以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正当脑中谋划如何捐献口罩一类的物资之时,收到老师要做网络班会的通知。班会抗疫?起初是不以为然的,感觉班会就是走一个形式,可能并不是很有效……

时间很急,又是深夜,有些不耐烦,但仍迅速与同学协调分配好每个人负责的部分,便开始搜集资料。网上关于抗击疫情的东西很多,大多都是在报道某月某日疫情实况。直到,翻网页的手慢了下来,停住,几则新闻,几句话,赫然眼前。“你说我一辈子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几个病人吗?”这是一位援助医生说的话。一句话,说出了多少医生和志愿者的心声,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火神山医院援助医生吴亚玲,突闻母丧,虽悲痛却不肯回家,朝着家的方向鞠躬三次,继续治病救人……

如此事例很多,医护人员感染肺炎逝世的新闻也时有传来。窗外的那盏红绿灯闪烁着,霓虹灯黯淡,灯火阑珊。夜幕已笼,思绪万千,脑海中浮现过出无数画面,无影灯光,手术刀,长亮不灭的“手术中”的灯牌,喘息声,呼救声,汗水滴落之声……治病救人虽说是医生的本职,然面对疫情,几万人毫无怨言主动请缨,以自己的生命救助天下苍生的生命,一个个白色的背影组成了一道墙,挡在人魔之间,越发体会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翌日晨,另一位同学将一段视频发来,这是她采访身边人的视频,保安,清洁工,快递员……许多耳熟能详的身份,这些人就在我们的身边。问题设置也在意料之内,问一问本职工作,对疫情的看法,有什么想说的话这一类。口罩中传出的是各自的乡音,但结尾却都很相似:“中国加油!”“必胜!”“好好学习。”

制作一次网络班会,从家中小小的一隅走出,从日夜闪烁的电脑屏幕前离开,走向广阔的社会,面对很多的人,真正看看这灾难中的至善,灾难中的生死离别、悲欢离合,灾难中的喜悦与孤独……之前的想法早已烟消云散,看众生百态,世间至善,重新思考何谓幸福,何谓成长,又怎会不感慨而无收获呢?

班会播出,效果很好,坐在电脑屏幕前听到同学们熟悉的声音,喜不自胜,也暗定信念,定当奋起以报此日国家与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班会之用想来也在此处。在家数月,一定有不少人学习的激情逐渐消退,定要唤起少年青春之志,如此才有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鲁迅先生有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所言极是。

班会抗疫,见四方之事,众生百态,重有思索,这是自己的成长。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一方有难,八方来援,这是国家与社会的成长。

终于,春暖花开,霓虹闪烁,又见车水马龙,又闻人声鼎沸。

疫情中的成州人

文/董凯

庚子鼠年,一场疫情突降武汉,波及神州,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悄无声息中打响,分秒之间,每一个人都成了战士,每一寸土地都成了战场。成州也成为疫情防控的阵地,当一级应急响应发出后,这座小城进入战时状态。

大街失去了昔日的喧嚣,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人行道上,几只小鸟在悠闲地跳来跳去,仿佛那就是它们的乐园。放眼望去,整座成州都是如此,从陇南大道到滨河两岸,从东新街到西大街,从江武路到八一路,除了零星的工勤车以外,没有其他车辆。

街上零星偶遇几个行人,也是戴着口罩匆匆而过,用目传神,互致问候。这是这次疫情防控中最暖的一幕,也许在生死面前,每一个人都体现出了他们自有的包容和理解。他们深知,在病毒面前,没有侥幸和例外,意外和明天的顺序谁也无法预测,唯有珍惜眼前才是最好的把握。此刻,他们也许更能理解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付出和担当,对他们的工作是无条件地配合。

个体户各自承受着关门闭店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疫情防控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从自身做起,没有丝毫的懈怠,遵守约定,共同守护一座城。

平时,在大街小巷可见的流浪乞讨人员也有了新的归宿。在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每发现一个乞讨人员,立即将其送到救助服务站。衣服换洗,常规检查,整体消毒,让他们受到最好的防护。在危难时刻,对生命的尊重才可以看出一座城市蕴含的美。

城市美容师并没有因为疫情防控而缺席。在每一处需要他们的地方,双手紧握扫帚,一下一下地扫,从这头扫到那头。自从疫情防控以来,他们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行动捍卫着脚下的净土。

普通的市民,他们居家不出,支持着疫情防控工作。其实,疫情防控不一定在前沿,就在身边,就在举手之间,宅在家里,就是一种无声的行动。

一场疫情,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岛,而是相互关联的一块绿洲,每一个人所做出的努力都是这座小城最为亮丽的风景。

成州,一座宁静中蕴藏着无穷力量的城市。

你好,2020年

文/李玉婷

2020年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新年,还未迎来新春,就要接受武汉封城,全民警戒的严肃事实,这是第一次,人们不用串门拜年,大街小巷冷清空荡,只不过偶有面戴口罩的行人,往日的热闹拥堵似乎仍然历历在目,却突然转瞬即逝,为眼前此景所取代。

人们都待在自己家中度过新年,刷着朋友圈,“线上拜年”,留心疫情发展,互相转发,短短几天,几乎全国陷入对疫情发展的密切警惕和担忧之中,商店口罩价格疯涨,疫区患者任性“出逃”,病毒扩散,人人自危,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凶猛疫情似乎揭开了隐藏在社会阳光之下的黑暗阴影。确实,在面对危机和异变之时,有人“趁火打劫”,赚取不义之财,有人自私愚昧,惹祸添乱,但是,我们更不能否认,那些在面对疫病侵袭之时坚守医院一线、救治病人的白衣战士,他们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奉献他人,这种大义凛然的济世精神何尝不是疫情之下呈于社会不可忽视的耀眼明晖?在这次疫情发之后,许多企业与人民对武汉大力捐助支持,还有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国家的暖心支援,与这个笼罩在疫病阴云之下的城市和国家并肩携手,共渡难关,世界真正成为了和谐温情的地球村。

在感受来自世界的善意与温柔之时,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时刻牢许使命,不忘学习。经过一段“闭门不出”的沉寂,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反省,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并计划如何为之奋斗。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好又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新的一年在扫除疫病阴霾的喜悦之中展开新的篇章,我们又可以开始微笑着,向雨过天晴的蓝天放飞理想,迎接全新启航。这种全身心更新复苏的感觉,似乎正是这场疫战带给我们的特别礼物。

心底仿佛一直有一个声音想说:你好,2020年!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好。

乐观地“宅”

文/张跃

今年的春节,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为了更好地防控病毒扩散,前方英勇战“疫”之时,大家响应号召,一改传统欢度新春佳节的方式,纷纷宅在家里,不串门,不走亲戚,自觉为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正是在此期间,坐、躺、卧、吃等轮番上阵,人们以不曾预料的方式度过特殊的时光。也通过各种视听渠道,一睹了各路“宅男宅女”们因“宅”而奉送的才艺作品,在特殊时期、些许复杂心绪伴随之时,频频获得瞬间一笑,同时也禁不住为大众智慧闪烁的表演点赞,为阳光的心态点赞。

其间,有模仿央视春晚优美舞蹈的,有搞家庭套圈游戏的,有模仿传统技艺---弹棉花、推磨的,有利用厨房客厅卧室进行旅游情景展示的,也有模仿火车上售卖瓜子花生矿泉水的,特别是那“蛮横”踢向“乘客”的一脚,看似无理看似不文明,却不得不为其独到的表演成分忍俊不禁……各种演绎均造型夸张,极具创意,更极富喜感。

人们在集体“宅”的这段特殊时期打造的一份份才艺展示,最大的特点就是蕴含着风趣幽默的意味,把原本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而一天天“宅”在家里的无奈以智慧幽默的心态和格调不俗的创意反向呈现,娱乐自己,也娱乐了他人,实在是有意思,同时也折射出民众对国家积极、果断、妥善应对疫情的自信。

“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的是敌人,敌人来了不开门”“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也是在此期间,通过各种渠道,我们充分了解了各地各社区各村劝诫人们“宅”在家中防控疫情、呵护健康的良苦用心。话语虽然直白、“硬核”,甚至“不近人情”,但实则包含了浓浓的关怀生命健康之情。

这样的特殊时期,社会各方齐心协力,超市、菜市、药店等照常营业,供水供电供气正常,生活需求得到可靠保障,人们因此“宅”得不心慌。除却少数人趁机哄抬物价赚取昧心钱而受到猛烈抨击与及时处理外,太多太多的感动故事一直温暖着“宅男宅女”们。

在这个温度还不太高的寒冷时节,民众真切感知,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各方合力采取的应对手段措施令人欣慰,感染者不断治愈出院的好消息一再振奋人心,浸润大家内心的乐观与信心更激励着我们继续勇敢前行。

病毒与救赎

文/方赛霞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春节假期24小时宅在家里,与亲人朝夕相对。不敢出门的假期变得漫长迷离。

看疫情通报数据,成为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每一条来自武汉、黄冈的疫情信息都会牵动我的心。黄冈是我的故乡,武汉是我大学求学的城市。他们都成为重灾区,我如何能不揪心?

强大的网络每天都会送来许多声音——让人振奋的、感动的,让人气愤的、无奈的,让人伤心的、悲痛的。像极了这几天的天气,时晴时阴时雨。特殊时期,许多平日隐匿的温情都探出了脑袋。有新疆的朋友打电话问家乡的疫情,有从事医务工作的朋友发疫情期间温馨提醒,有平时极少互动的朋友主动询问和积极筹集医疗物资。微信圈不再是岁月静好图鉴,变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百科消息”记录仪——各地医疗队驰援湖北,企业加班加点赶制并捐赠医疗用品,国内外校友积极捐助……

也有很多人在咒骂病毒。我想起毕淑敏《花冠病毒》中的句子:“病毒是无知无觉的,人类袭扰了它们的生存之地,那不是它们的错……对这样历史悠久的生物,我们要致以尊崇与敬意,请站在病毒的角度想一想,它们是多么无辜。本来是在黑暗中自得其乐的生灵,现在,完全不是它们自己的原因,家园被击穿了,只有不耐烦地走到了人间,它们逃逸出来,依照本能开始繁衍。它们和我们发生了惨烈的战争。”

挑起这场战争的,到底是谁呢?

到底是病毒攻击了我们,还是我们侵扰了病毒呢?

《黑客帝国》里也有一段关于病毒的人物对话:“地球上每种哺乳动物都会本能地和周围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可你们人类不会。你们迁徙到一个区域,然后不断繁殖、繁殖,直到耗尽所有自然资源,你们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侵占另一个区域。地球上还有一种生物是这样生存的,你知道是什么吗?病毒。”

病毒如此可怕,但病毒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接近”我们,也许我们都是帮凶,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灾难之际,无事外者。如果一场劫难能够让我们珍视和敬畏大自然的所有生命,在愚昧和狂妄之外寻一道光来救赎未来的岁月,苍穹万物一定会更爱我们,如同我们原本也深爱着这个绿色星球一样。

幸运的话,也许我们还可以像往年一样去珞珈山看四月樱花。

请保持距离

文/张欢欢

疫情当前,其实,我们身边已经有了很多这样的“一米”。它是各大火车站、写字楼、医疗机构设置的“一米线”,也是商场、超市、个体小店地面上的黄色等待线。

它透射进微光,照射进日常,让人们感受到希望。

一米间,是平安健康的心境。对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来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是阻隔他们与病毒的坚实防线。而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一米的距离就是精准隔离,既保证了经济社会的运转需求,又实现了疫情防抗的重要价值。所以,如果前面的人不小心退了一步,请你也自然地后退一步,让距离永远保持在一米。人人退后的一小步,积累起来就是走向春天的一大步。一米间,是沟通彼此的路径。

我们常常说,距离产生美。这是美学上的一个严肃命题,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微妙情趣。只是,正在经历的疫情让我们对“距离”有了更深的理解。相距一米,是对话的最佳默契;相距一米,是见面的最新姿势。

文明出行一米距离,讲卫生不扎堆;文明用餐一米距离,用公筷不靠近;文明排队一米距离,守秩序不争抢;文明办公一米距离,少开会不聚集;文明生产一米距离,保安全不违规……现在每一个“一米”的相隔,都是为了此后更好的相聚。

其实,这样的“一米”又岂止在疫情当下。长期以来,在机场、车站、银行、政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办事窗口与排队人群之间往往都设置了“一米”的间隔,这是平素生活的常在线。公共生活是由秩序构成的,没有边界也就没有秩序,“一米”就是一种边界。

“一米线”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们的规则意识;也是一把尺子,丈量着个人的文明水平。只是,很遗憾,疫情之前,一些人选择对“一米线”视而不见。车站售票窗口前人挤人、办证中心柜台被多人包围、医院取药窗口并排站着陌生人……漠视规则、不讲文明的身影硬生生挤进“一米”之间,挡住了光的路径。

这场巨大的灾难,代价很大,我们显现出各种恐慌和不安,但这场灾难是否也提醒了我们的自大和过错,我们是不是病了很久而不自知?是啊,漠视规则、不讲文明就是其中一种病症。公共空间的规则日用而不觉,关键时刻更凸显其意义。抗击疫情之下,“一米线”的规则被重申、被重视。但这只是第一步,归根结底要把规则要求化为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大考,又何尝不是对公众规则意识、社会公共文明的大考?

春天在门外

文/徐晟

困在家中半个多月了,还是不能出门。“只要还有一粒米,绝对不往超市挤。”疫情之下,咱普通老百姓能做的,就是尽量待在家中,不给国家添麻烦。

三十,初一,十五。春节过了,元宵节也过了。疫情还在蔓延,像阴沉沉的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清晨,一只斑鸠打破了令人窒息的静寂。“咕咕咕,咕——”,斑鸠的叫声古朴而亲切,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好久没有听到鸟儿的叫声了。封城之后,小城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发怵。没有急促的车鸣,没有高声的叫卖,没有除夕的鞭炮声,也没有正月十五玩龙灯的热闹……

广场舞不跳了,KTV不唱了,宠物狗也不遛了,人们自觉待在家中。甚至连窗外的鸟儿,也知趣地销声匿迹了。只有屏幕上的疫情,还顽固地在刷新,刺痛着人们的眼睛。

树木,楼房,街灯。世界静穆着,像在与病魔无声地对峙。

风,只偶尔摇晃窗外的树枝;雨,只在阳台的雨棚上淅淅沥沥。于无声处,仿佛有一股力量,正悄悄聚集。

“咕咕咕”,“咕咕咕,咕——”窗外的斑鸠你唱我和,渐渐热闹起来。“啾啾”、“唧唧”、“喳喳”,越来越多的鸟儿,不知从哪儿赶来。悦耳的叫声,似在传达着某种信息。

阳光像一只蹑手蹑脚的小猫,悄无声息地从窗户跳了进来,挨着人的身体,温软而舒适。

打开窗,风,已经不那么凌厉。空气中,有淡淡的草木萌发的味道。“春到人间草木知”,是春天来了吗?

翻看日历,已经立春了。这个时候,山坡上,应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池塘边,已经“绿柳才黄半未匀”;老屋前,“竹外桃花三两枝”;小河里,悠哉游着几只“水暖先知”的鸭子……但这一切,只是记忆里的景象。疫情像一把锁,我在门内,春天在门外。

星夜驰援的部队,已进驻火神山医院;对口援助人员,一拨接一拨出发;新药发力,“雷神”助威,新增确诊病例开始减少……

好消息一个连着一个,像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虽然困在家中,也能感受出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春天来了,疫情是锁不住春天的。相信过不了多久,病魔将被降伏,那时我们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出家门,“游春人在画中行”,相约踏春去!

疫情期间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转眼已经过了三年,可是疫情却没有结束,反而越来越厉害,现在上海,浙江也有不少,最辛苦的人,就是志愿者们,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政府人员,他们在一线,冒着生命的危险,坚守在防疫防控的岗位上,不辞辛劳的工作着。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社会才会安稳,我们也可以放心,安心!

疫情期间,能有一份工作已经不错了,所以一定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天上没有馅饼掉下来的,靠的自我的能力和资源,没有一技之长可能比较困难的,加上年纪也大了,找工作越来越难了。现在的人内心也是领悟到不少,有人学会了感悟和感恩,有人在环境中学会了成长,有人的观念也是有所改变,有人长大,有人成熟。真的是物是人非呀!

疫情期间,经历过太多的人和事,所以改变也正常的呀!经历过生生死死的,生命不易。可是每个人的处境不同,不可能会做到尽善尽美的,为此包容,也是看人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谅解的,看你的格局吧!人心是叵测的,谁也想不到将来会发生什以,有人会去和解过去的事,有人会宰相肚里好撑船,有人也会爱答不理的!谁也不是完美的,可是人心在疫情期间,会有所变化的呀!

在疫情期间,有人在助人,有人在摸索中,有人在学习,有人在寻找自己的定位,这几年的经历,也是各有各的不同,谁也是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学会稳重,学会人生的真谛!就像朋友,缘分在,不管在何处,都可以结缘,至于缘浅缘深,也是命中注定的!朋友不在于多,在于精,话都是这样的说的!

在疫情期间,有人来到人世,有人离开人世间,可能来的是时侯,可是去的不是时侯呀!可是人还是要生存的呀?只是看过的好不好,钱多钱少不是事,只要开心就好了,健康是最大的保障,没有健康,没有未来的生活!所以珍惜自己的健康,活的开开心心的,才是最关键的事!

这就是疫情期间的感悟,有没有同感呀?

疫情之下,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城市吗?

文/翻天青年旅舍

不知道为什么2020会以这么多让人悲伤的消息开头,一场疫情把我们无可奈何的“宅”在了家里。而那个代表着很多人的青春,曾经问“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的人又去了天堂打球。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这个春节每天的生活就是关注着各大媒体的各种新闻,看着疫情的动态。关注着公司群里的通知,担忧着自己的房贷、车贷,实在没有节日的快乐。曾经在朋友圈写过这么一句话,过年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睡一觉。而现在,自己一个人对着凌晨四点的城市,失眠之后想的最多的就是出去转一转。

有人说时代的每一粒灰尘,在落到每一个人肩膀上的时候,都是一座压的我们喘不动气的大山。疫情来了,我们每一个人扛着太多的东西,走的步履维艰。

小区里一位干餐饮的大哥发了个朋友圈,店里还有很多很多的菜,肉,鱼冻在冰柜里,谁有需要的话可以低价处理。原本打算春节大干一场的他,估计现在看着慢慢的存货只能是满脸愁容。

朋友的牙科门诊关停,因为飞沫传播的原因,牙科首当其冲。开工的日期还在等待着有关部门的通知。扛着贷款和医生的工资,不知道何去何从。

小外甥说不知道是啥时候才开学,可自己今年就要高考了,真的想赶紧回到教室,自己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

或许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那个靠送餐赚钱的外卖员,现在可能连小区的门都进不去。那些指望在工厂上班,养家糊口的工人,可能已经开始工资发愁。那个在某个城市辛苦拼搏,为了一个小小的梦想,或者为了一日三餐不至于寒酸的我们,可能已经为一份房贷而不知所措。

疫情之下,我们都不是局外人。生活真的已经很难了,而我们不得不背上一份额外的压力。那个曾经渴望休息,现在却又天天渴望上班,期待一份工作的人是你,也是我,是他,也是每一个平平凡凡的我们。

只是,无论多难,生活还是要继续。无论我们肩膀上背负着什么,该走的路还得继续往前走。科比说“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也许以前真的很多人没有见过凌晨四点的城市。只是我相信,现在肯定有很多人见过了自己的城市凌晨四点的模样。

因为他们凌晨四点还在工地上,为尽快建完医院而努力;因为他们凌晨四点还在病房里,关注着病人的病情;因为凌晨四点他们还在实验室,为尽快攻克疫情难关而拼命;因为凌晨四点,他还在站岗执勤守护着自己的家。因为凌晨四点,他们还在马不停蹄的奔波在为疫区捐赠物资的路上。

这凌晨四点的每一缕星光中,都隐藏了太多太多温暖的故事和真情,那些平凡渺小的人,也许不能令山河为之沧桑,无关乎春雨冬雪中的一荣一苦,却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倍受鼓舞。就像朋友说的,这个世界就没有中国人做不到的事情:天漏了,自己能补。太阳多了,自己能射。被大海欺负了,自己能填。大江大河泛滥了,自己能治。那梦想无论多难,我们自己也能实现。

每一处远方的风景,都有过一个漫长的旅途。那些雨雪纷飞的路上,我们除了奔跑没有其他的办法。

凌晨四点的星辉,璀璨闪亮;凌晨四点的故事,我们自己写的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