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小脚的奶奶随笔

2023/12/19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小脚的奶奶随笔(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小脚的奶奶随笔 篇1

奶奶一百岁了,一双尖而小巧的三寸金莲顽强地挪动着,在房前屋后进进出出。

奶奶的三寸金莲脚趾处是尖的,脚掌比普通人的厚一倍,活像一个粽子。一位老人,风烛残年,佝偻着身子,弯曲得就像鞠着一百度的大躬,拄着拐杖,一步又一步,从春走到夏,从秋走到冬,一年又一年。

奶奶告诉我,小时候,家人为了能让闺女长大后嫁到殷实人家,硬是用裹脚布把脚趾头断了,里三层外三层地缠了又缠,白白的裹脚布被血浸湿以后,每次更换,都是连肉带痂一起揭下来,疼得浑身颤抖,想死的心都有。在家人对未来无比美好前途的描绘劝说下,继续缠,连续裹,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童年、少年、青年就这么咬着牙挺过来了。奶奶说,要是把泪攒起来,怎么也得有一大水缸。

奶奶的妹妹就受不了这个罪,刚缠上裹脚布,转身趁大人不备,偷偷地就放开,一双大脚被周围人耻笑和厌弃,成了嫁不出去的问题女孩,直到后来不时兴裹脚了,妹妹才算熬出了头。

想当年奶奶风华正茂的时候,一米五八的个头,挺拔的身姿,乌黑的盘发,干净的服饰,数一数二的美女。奶奶和我家住一个胡同,是同姓族人,因父母需要上班,没人照看我,便把我寄养在奶奶家。小时候依偎着奶奶,仰视着奶奶,她就是我坚强的靠山,就是我的天,我的地!可如今,奶奶的垂直身高都不及我的腰部,和她走在一起,欲搀还惧,欲扶怕倒,极尽小心地服侍着。

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身上,沉淀了太多的历史烙印,让人在唏嘘岁月弄人的同时,也感叹奶奶顽强的生命力。

奶奶没有服过输,即便天塌了下来,她都挺了过来。奶奶的丈夫年轻时在天津做工,发了薪水才回家看望妻儿老小。那时候交通不发达,在行走的途中,遇到歹徒抢劫,遇害身亡。尸首被扔到河里,被河边树枝挡住,幸有一好心人捞起,埋在了河边。三十几岁的美娇娘,两个年幼孩子的妈,就这样成了寡妇。

没有了男人的寡妇,是婆婆跟前的丧门星,是妯娌群里的受气包,多少人以为奶奶会改嫁,会自杀。但奶奶擦干眼泪后,铿锵地迈着小脚,和男人一样,下地种田、割麦、扬场,哪一样都不含糊。她又做得一手好针线,纺纱、织布、绣花,样样都出彩。这个女人用勤劳的双手擎起了一个家,撑起了一把伞,一儿一女也很争气,长大成家后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遭受了裹脚之痛,忍受了失夫之恨,还没完,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一九三七年以后,冀中平原大地上的老百姓遭受了怎样的蹂躏,奶奶也没幸免。为了不让日军认出是“花姑娘”,奶奶终日以锅灰涂面,提心吊胆地东闪西躲,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奶奶藏过地道,躲过枪弹,啃过树皮,吃过草根。一提起这些,奶奶就语重心长地告诫,知足吧,孩子,赶上了现在的日子,那是有福!

我的儿子每次见到奶奶,像欣赏古董似的,好奇地围着这个满头银发的老祖宗转上几圈,尤其对那双充满传奇色彩的小脚,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脚也能跑能跳?真是神了。每每和儿子探讨奶奶的小脚,我心里五味杂陈,难以形容。

谁问起奶奶年龄,她都说自己九十岁了,从七八年前就一直这么说。奶奶思路很清晰,不是健忘,是奶奶的智慧,她不想让人们觉得自己太老,也可能心里压根儿也没觉得自个儿有多老吧。

小脚的奶奶,上苍应该是被她的坚忍不拔感动了,所以决定给她这么大的寿限,让她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

小脚的奶奶随笔 篇2

我是奶奶爷爷一手带大的,那时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我两岁的时候就跟着奶奶一起睡,直到上初中了还和奶奶挤在一个被窝里,记忆犹新的是奶奶那双小脚。

奶奶的小脚是货真价实的“三寸金莲”,论长度应该在三寸上下,论宽度绝对是窄窄一叶。出生在那个已开始倡导天足反对裹脚的年代,奶奶的母亲却依然固守传统给她裹了脚。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问奶奶:“你的脚为什么不长啊?”

奶奶说:”长不大了,骨头已经变形了。”怎么让它变形的?”我刨根问底。奶奶说:”是比你现在还小的时候用布裹的。”

我问奶奶:”疼吗?”奶奶慈爱地摸着我的头说:”还是我的乖孙子爱奶奶,怕奶奶疼。怎么不疼呢?我那时天天哭啊!”

“不裹不行吗?”我坐在奶奶的腿上仰着小脸问奶奶。

奶奶说:”乖孙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那是不行的。”

我听了似懂非懂,后来才慢慢明白了奶奶的话。奶奶那个年代,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

奶奶一生养育了7个儿女,就是拖着这双走路也困难的的小脚,把7个儿女拉扯大,终于要退休了,还要带孙子,奶奶一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座过飞机,奶奶的一生是清贫的,她的一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坎坷。一双小脚承担着命运的重负,伴随了奶奶的一生。

父亲常对我说,祖父那时养了一群猪,家里的全部生计就来源于此,为了养好那一群猪,爷爷奶奶没日没夜的照料猪,同时还要照顾我,那时奶奶背上背着我,还要给猪喂食。有一次我病了发着高烧,奶奶颠簸着小脚,背着我去10公里之外的医院看病,那时连队到团支的路雨后狭窄而又湿滑。身负生病的孙子,选择长草处落地,一双小脚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小脚尖尖,一步一步,恨不能把它像钉子一样钉在地面。饶是如何挣力,脚下还是不断打滑。就是这样一个踉跄接着一个踉跄,4个多小时后,奶奶背着我走进了团支医院。

记得那时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面对一大家子,奶奶里里外外操持,上上下下操心,对儿媳不偏不向,对孙子疼爱有加,把孙子当成自己的心头肉,只要有好吃的先让嗷嗷待哺的孙子们吃,粗粮粗菜自己和儿女们吃,妈妈说,每逢过年过节,一大家子包饺子,奶奶总是最后一个吃,儿女们吃剩下她就吃,如果没有剩的她就喝点饺子汤,妈妈问她为什么不一起吃,她总是说,我不爱吃饺子,只是喜欢喝点饺子汤。然后叫踮着小脚去收拾碗筷。

奶奶那双小脚凝固了一段历史,自从爷爷3年前去世后,奶奶很孤单,话也少了,以前见到我,总是问长问短,而现在眼睛里闪烁的是一种茫然,今年是奶奶的本命年,年满84岁的奶奶,身体越来越差了,儿女们都忙着自己的事业,连我这唯一的孙子也是没有时间看望奶奶。

奶奶用一双小脚走过了大半个世纪,是那双小脚,支撑着她养大了一个个儿孙,为了整个大家庭奉献了一生。

小脚的奶奶随笔 篇3

奶奶生于20世纪初,三寸金莲似的一双小脚是哪个时代的女人的鲜明特征。

想起奶奶的那双小脚,我就诅咒那愚昧万恶的封建社会,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帝王社会里,妇女是没有丝毫社会地位的。据传妇女裹脚始于唐朝。南唐后主李煜,这位儒弱无能的皇帝,复国无望,成天在那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天与妃子宫女混在一起,等着灭亡的到来。宫中妃子,争相向皇帝献媚。其中有一位妃子,别出心裁地把自已的脚用布缠起来,缠得很紧,一双脚看上去似三寸金莲,走起路来一摇三摆,因为疼痛,又紧皱双眉,见了皇帝,又相勉强笑一笑,那李煜见了,真是又疼又怜,于是就特别地宠爱这位妃子,后来竟让她当了皇后。这事一出来,宫中所有的女子,全都学着她的样,也裹起小脚来。后来,凡寻找民间美女,均要看脚是不是小的。这样就造成了当时一种时尚,凡大脚女人就是难看的妇人。全国的女子,不得不也全裹起小脚来。因一个昏庸皇帝的喜好,引领了数千年审美观念的畸形变革。也折射出男权社会的疯狂与野蛮。

仔细想来裹脚是十分愚昧和残忍的,把一双美丽的大脚生拉硬拽地揉捏成米棕状,四个脚指头被硬生生折叠一百八十度压在脚底板下,长期的挤压四个脚指深深地扣进肉里,磨出厚厚的老茧。脚背高高隆起,致使严重畸形。不能象正常人人一样,走起路来象木偶,一摇三摆,没有缓冲,没有弹性,没有安全感。

记得小时侯看到奶奶那双异样的小脚,我就很天真地问奶奶:你干吗要把脚裹成那样,难道不疼吗。奶奶说:“那时候的女孩子一到七、八岁左右父母就逼着裹脚,女孩要是一双大脚那是非常丑的, 是走不出家门的,以前谁家找媳妇,先看是不是小脚,脚越小越美丽。裹脚非常痛苦,要持续几年不能正常走路,疼的很。”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小时候我偎在奶奶的脚头睡觉,总喜欢用一双好奇的目光欣赏奶奶的那一双“残疾”小脚。奶奶十分珍爱她那一双小脚,整天用一块长长的布条裹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无论是寒冬还是炎夏都是如此。尤其是到了夏天,脚被厚厚的布一层一层裹将起来,一天下来那种味道是可想而知的,脚要受多大的委屈也是不言自明的。人们用来形容某人的文章长且空乏无物,“像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比喻十分贴切。我曾不解地问奶奶,“你干嘛要吧脚裹的那么严,起床后裹,睡觉前还要裹,就不嫌麻烦吗?”奶奶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受过去的传统礼教熏陶,思想十分保守,封建意识强,她说“过去女人的脚是不能被男人看见的,如果被男人看见那是十分不雅的,要羞死人的,所以就要用布裹起来。”后来我才理解到奶奶天天裹脚,不仅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传统的观念使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奶奶才彻底把裹脚布扔掉换上袜子,奶奶的那双脚也才得以重见天日,获得彻底解放。

然而,就是奶奶这双孱弱的小脚,承载着我家的命运与希望,艰难地跋涉了一个世纪,淌过贫困,涉过艰难,踏过疾劳,越过歧视,迈过屈辱。

早在父亲孩提时代爷爷就抛下奶奶和父亲撒手人寰了,奶奶信守从一而终的古训,带着父亲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奶奶坚守一个信念,一定要把父亲养大为爷爷续香火,这样才能对得起死去的丈夫。就是这样一个朴素而原始的理想信念支撑她在人生的渊谷里攀爬,无论前面是怎样的沟壑险隘,荆棘沼泽她都不言放弃。在封建势利的旧社会,一对贫弱交加的孤儿寡母是没有人看得起的,周围尽是白眼、鄙视、欺辱。奶奶生性要强,她那骨子里永不服输的坚强品格在世俗的刺激下得到彻底迸发。奶奶教导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到任何时候,别人可以看不起你,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别人是击不垮你的。父亲幼年多病体弱不堪,在七、八岁时患一种过去叫“长石”现在叫肝炎的病,骨瘦如柴,肚子大的像孕妇,用奶奶的话来说“你爸是从死人堆里拣来的”。奶奶踩着一双小脚背着父亲深一脚浅一脚,高一脚低一脚地四处求医,求神拜佛,其间不知遇到多少艰辛与屈辱,后来在我稍大一点时,奶奶每当忆起这段往事时,不胜辛酸地说“我的眼泪都是那时哭干的”。也许是奶奶的执着与坚强感动了上帝,后来遇到了一个好心人,家境富余,在当地是个大户人家,他认我父亲做了干儿子,在他的接济下奶奶始终没有放弃给父亲看病,终于苍天有眼,奇迹发生了,父亲的病居然好了,父亲的病愈对奶奶来说意味着生活的风帆重又扬起,黑暗的岁月闪现光明。我家这盏频于熄灭的灯重又燃起新的希望。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她是个无比睿智、乐观、坚强的人,不管生活中遇到怎样的风浪与挫折,一双小脚在强大的内心的指挥和引领下,始终沿着自己的追求和信念顽强自信地行进在人生的风景线上,步伐是那样的坚定而自信,甚或是悲壮而自豪。在近一个世纪的操劳里,使我家从苦难的深渊走向繁盛之路。

后来在我工作后的多年里,每次回家看她,给她洗脚剪指甲,脑海里就会浮现抹不去的历史剪影:

在去集市的路上,奶奶挑着一担从自家树上裁摘下来的柿子,机悈而吃力地走着。

在我家门前的沟坎河畔,奶奶拿着镰刀在靳棘丛中收割杂草。

在菜园里,奶奶弯腰曲附身打理青菜果疏。

在漆黑的夜晚,奶奶抱着染病的爱孙艰难地行进在求医的路上。

在大雪封门的严冬,奶奶踩着没漆的积雪去柴垛捡柴。

在尼泞的乡村小路上,奶奶冲破雨帘在茫茫旷野寻找丢失的鸡鸭。

抚摸着奶奶的小脚,感激与心疼的泪水就不自觉地流淌。是奶奶的这双小脚载着我家踏破千辛万苦,穿越漫长的苦难邃道,到达今天的幸福此岸。

奶奶到了晚年,看着满堂儿孙,脸上总是洋溢着骄傲与自豪,甜蜜与满足。

谢谢奶奶,谢谢奶奶那双美丽的小脚。

小脚的奶奶随笔 篇4

奶奶生于20世纪初,三寸金莲似的一双小脚是哪个时代的女人的`鲜明特征。

想起奶奶的那双小脚,我就诅咒那愚昧万恶的封建社会,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帝王社会里,妇女是没有丝毫社会地位的。据传妇女裹脚始于唐朝。南唐后主李煜,这位儒弱无能的皇帝,复国无望,成天在那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天与妃子宫女混在一起,等着灭亡的到来。宫中妃子,争相向皇帝献媚。其中有一位妃子,别出心裁地把自已的脚用布缠起来,缠得很紧,一双脚看上去似三寸金莲,走起路来一摇三摆,因为疼痛,又紧皱双眉,见了皇帝,又相勉强笑一笑,那李煜见了,真是又疼又怜,于是就特别地宠爱这位妃子,后来竟让她当了皇后。这事一出来,宫中所有的女子,全都学着她的样,也裹起小脚来。后来,凡寻找民间美女,均要看脚是不是小的。这样就造成了当时一种时尚,凡大脚女人就是难看的妇人。全国的女子,不得不也全裹起小脚来。因一个昏庸皇帝的喜好,引领了数千年审美观念的畸形变革。也折射出男权社会的疯狂与野蛮。

仔细想来裹脚是十分愚昧和残忍的,把一双美丽的大脚生拉硬拽地揉捏成米棕状,四个脚指头被硬生生折叠一百八十度压在脚底板下,长期的挤压四个脚指深深地扣进肉里,磨出厚厚的老茧。脚背高高隆起,致使严重畸形。不能象正常人人一样,走起路来象木偶,一摇三摆,没有缓冲,没有弹性,没有安全感。

记得小时侯看到奶奶那双异样的小脚,我就很天真地问奶奶:你干吗要把脚裹成那样,难道不疼吗。奶奶说:“那时候的女孩子一到七、八岁左右父母就逼着裹脚,女孩要是一双大脚那是非常丑的, 是走不出家门的,以前谁家找媳妇,先看是不是小脚,脚越小越美丽。裹脚非常痛苦,要持续几年不能正常走路,疼的很”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小时候我偎在奶奶的脚头睡觉,总喜欢用一双好奇的目光欣赏奶奶的那一双“残疾”小脚。奶奶十分珍爱她那一双小脚,整天用一块长长的布条裹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无论是寒冬还是炎夏都是如此。尤其是到了夏天,脚被厚厚的布一层一层裹将起来,一天下来那种味道是可想而知的,脚要受多大的委屈也是不言自明的。人们用来形容某人的文章长且空乏无物,“像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比喻十分贴切。我曾不解地问奶奶,“你干嘛要吧脚裹的那么严,起床后裹,睡觉前还要裹,就不嫌麻烦吗?”奶奶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受过去的传统礼教熏陶,思想十分保守,封建意识强,她说“过去女人的脚是不能被男人看见的,如果被男人看见那是十分不雅的,要羞死人的,所以就要用布裹起来。”后来我才理解到奶奶天天裹脚,不仅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传统的观念使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奶奶才彻底把裹脚布扔掉换上袜子,奶奶的那双脚也才得以重见天日,获得彻底解放。

然而,就是奶奶这双孱弱的小脚,承载着我家的命运与希望,艰难地跋涉了一个世纪,淌过贫困,涉过艰难,踏过疾劳,越过歧视,迈过屈辱。

早在父亲孩提时代爷爷就抛下奶奶和父亲撒手人寰了,奶奶信守从一而终的古训,带着父亲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奶奶坚守一个信念,一定要把父亲养大为爷爷续香火,这样才能对得起死去的丈夫。就是这样一个朴素而原始的理想信念支撑她在人生的渊谷里攀爬,无论前面是怎样的沟壑险隘,荆棘沼泽她都不言放弃。在封建势利的旧社会,一对贫弱交加的孤儿寡母是没有人看得起的,周围尽是白眼、鄙视、欺辱。奶奶生性要强,她那骨子里永不服输的坚强品格在世俗的刺激下得到彻底迸发。奶奶教导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到任何时候,别人可以看不起你,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别人是击不垮你的。父亲幼年多病体弱不堪,在七、八岁时患一种过去叫“长石”现在叫肝炎的病,骨瘦如柴,肚子大的像孕妇,用奶奶的话来说“你爸是从死人堆里拣来的”。奶奶踩着一双小脚背着父亲深一脚浅一脚,高一脚低一脚地四处求医,求神拜佛,其间不知遇到多少艰辛与屈辱,后来在我稍大一点时,奶奶每当忆起这段往事时,不胜辛酸地说“我的眼泪都是那时哭干的”。也许是奶奶的执着与坚强感动了上帝,后来遇到了一个好心人,家境富余,在当地是个大户人家,他认我父亲做了干儿子,在他的接济下奶奶始终没有放弃给父亲看病,终于苍天有眼,奇迹发生了,父亲的病居然好了,父亲的病愈对奶奶来说意味着生活的风帆重又扬起,黑暗的岁月闪现光明。我家这盏频于熄灭的灯重又燃起新的希望。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她是个无比睿智、乐观、坚强的人,不管生活中遇到怎样的风浪与挫折,一双小脚在强大的内心的指挥和引领下,始终沿着自己的追求和信念顽强自信地行进在人生的风景线上,步伐是那样的坚定而自信,甚或是悲壮而自豪。在近一个世纪的操劳里,使我家从苦难的深渊走向繁盛之路。

后来在我工作后的多年里,每次回家看她,给她洗脚剪指甲,脑海里就会浮现抹不去的历史剪影:

在去集市的路上,奶奶挑着一担从自家树上裁摘下来的柿子,机悈而吃力地走着。

在我家门前的沟坎河畔,奶奶拿着镰刀在靳棘丛中收割杂草。

在菜园里,奶奶弯腰曲附身打理青菜果疏。

在漆黑的夜晚,奶奶抱着染病的爱孙艰难地行进在求医的路上。

在大雪封门的严冬,奶奶踩着没漆的积雪去柴垛捡柴。

在尼泞的乡村小路上,奶奶冲破雨帘在茫茫旷野寻找丢失的鸡鸭。

抚摸着奶奶的小脚,感激与心疼的泪水就不自觉地流淌。是奶奶的这双小脚载着我家踏破千辛万苦,穿越漫长的苦难邃道,到达今天的幸福此岸。

奶奶到了晚年,看着满堂儿孙,脸上总是洋溢着骄傲与自豪,甜蜜与满足。

谢谢奶奶,谢谢奶奶那双美丽的小脚。

小脚的奶奶随笔 篇5

我的奶奶是一个留着齐耳的短发,中等身材,看起来胖乎乎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个既严厉又让人敬佩的人,她很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奶奶的笑容很慈祥。她特别疼爱我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感受奶奶那浓浓的爱意。

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能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远远的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我的肚子就不由自主地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奶奶端着那美味的菜肴,亲切地对我说:“肯定肚子饿了吧,快去洗手来吃饭吧。”“多吃点!还有要多吃青菜!”“呵呵!还是奶奶最了解我了。”我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吃了起来,还是奶奶做的菜最好吃了。

有时我受委屈的时候,或者是给爸爸批评上完‘行政课’的时候,她就会拉上我的手,摸着我的头把我带进她的房间,给我分析为什么会给爸爸批评,给我说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要及时改正错误。还有弟弟妹妹伤心时她会给予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会带他们出去散步、逗乐,让他们忘记委屈。她的这些做法让伤心、哭泣的我们多了一份力量。

当然,在和蔼的背后还有严厉,奶奶是一个很有原则性的人,该玩就玩的痛快、该学就要认真的学习。当我们犯错误、做错事的时候,她也会惩罚我们,而且还会骂我们,我知道她是为了我们的将来着想,有时骂得不是很好听但是我都是听着,心里想着:“她是我的奶奶,我要尊重她!”所以,要是不想听到那些话,就得做好每一件事,努力达到最好,呵呵!

奶奶也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家楼下的花园里,往往可以看到奶奶和她的一些老朋友在聊天,有时候还会送礼物或者到他们家里去坐坐,喝喝茶。奶奶还很愿意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在公园里,有一个小男孩和家人走散了,奶奶知道了就带着他们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花丛下找到了,小男孩的家人很感谢奶奶,还特地到家里做客呢!

奶奶她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的生活引导者,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她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奶奶对我的关怀我永远不会忘却,我会好好地珍惜奶奶对我的疼爱,我会好好孝敬她,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奶奶苦心的付出!

感谢您,我亲爱的奶奶!

小脚的奶奶随笔 篇6

今年的冬天似乎不太冷啊,奶奶坐在院子里的板凳上眯着眼睛晒太阳,她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的长度正好落在耳垂下面,梳得十分认真,鬓角的碎发也被钢丝夹认真的夹住了,没有一丝凌乱,可那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还是在黑发中清晰可见。沟壑般的皱纹张显出岁月的流逝,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正盯着菜园地里的大白菜,这样水灵灵的大白菜用来做腌渍菜是再也合适不过了,想到这,奶奶的眼里闪过一丝光亮,思绪便渐渐飘远了。

那是小时候吃的一种肉饼,用晒干的腌渍菜和猪肉作馅料,肉因被腌渍菜吸收了肉脂而格外去涩达润,油而不腻,一个个切得碎碎的亮晶晶的肥肉末儿与干菜交互辉映,是此干菜与肉之绝配靓点,虽可当做主食,却被妈妈放在一个大竹篮里,挂在高高的天井上,既通风易于保存也加大了家里孩子偷吃的难度。其实,哪能呢,奶奶总和几个舅爷爷用竹竿挑住竹篮的柄,一挑,一筐油乎乎,黄澄澄的肉饼就送到了跟前。在那个年代,能以肉饼作为零食的家庭可不多,啧啧,想当年,奶奶的爹爹可是地主也是当地小学的校长,想到这,菊瓣似的笑容从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奶奶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

“回来顺便把水电费交了,要晚点,那行,你去看”是媳妇在和儿子打电话,奶奶从回忆中回过神来,接话道“我去吧,我明天下午打麻将回来路上去交”“不用,让他去吧”媳妇摆摆手。“回来都六点多了,该饿了哦,早点回来吧,我去交”奶奶坚持着。“嗯,那好,那我等下拿钱给你”媳妇擦擦湿漉漉的手就要去翻钱包。“不要的噢,有钱噢,他弟弟上个月回来……”奶奶慌忙拒绝着。“好好好”媳妇有点不耐烦的打断了。奶奶便不说了,她记起儿子和他说过,媳妇不喜欢听她说小儿子给她钱之类的话,因为这些年自己和老伴儿都是和大儿子和儿媳住在一起,吃的,用的都是和大儿子一家一起,从未分开,老伴儿去世前几年,媳妇申请了提前退休,提出来想把家里的老房子装修一下,老房子只有三间房,孙女,儿子儿媳各一间,还有一间留作客房,无论如何也隔不出第四间了。于是就紧挨着房子在院子里又盖了两间平房,一间厨房一间卧室,都是25平米左右,南北通透敞亮,更没什么抱怨了,老人家的吃食和年轻人本就不一样,何况吃饭的时间也不一样,相比较独居的王阿婆,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昨天去看的王阿婆,一边脸还是肿,拄着拐杖勉强可以走路。唉,这老婆子,老人老了麻烦子女不是应该的么,左顾忌右顾忌。在家厨房洗碗跌倒了也没人知道,手还被打碎的盘子滑破,离手腕只有几厘米了啊,想想都怵得慌。你说,你这样了还不打电话,噢,恐怕是家里没电话,你说你叫邻居啊,又说大中午的怕人家在休息。路过孙子开的理发店,本想找孙子一起去医院,来到店门口看见店里这会没有客人,环顾一圈,孙子正趴在收银台上睡觉,眼镜还没摘,都歪到一边去了,唉,“实在不忍心叫醒正在熟睡的大孙子”,王阿婆摇摇头,,只得自己朝着医院的方向继续走,路人看到阿婆一只手抓着手帕捂着不停地流血的半边脸,另一只软绵绵的垂在一侧,也已经被血染红了一半,惊叫着围住了阿婆,有人借手机让阿婆赶紧联系家人,阿婆却不记得号码,好心的路人们便赶紧将王阿婆送到医院。“这个傻老婆子,万一在路上昏死过去可让家里子女怎么过?还不得一辈子被旁人骂没良心,不管老娘啊!”奶奶苦笑了一下摇摇头。

“叮铃铃,叮铃”电话响了,一定是小孙女,有三天没打电话了,准是。奶奶一边想着,一边提起小板凳匆匆朝房间走去。小孙女是她和老伴儿一手带大,懂事得很,研究生毕业后在省城一所学校当老师,一个月回老家一次。“奶奶,吃过了吧”电话里传来孙女甜脆的问候“吃了,吃了,吃了大白菜炖肉”奶奶应道,她知道孙女必定接着会问吃了什么。“哎哟,奶奶都会抢答了”听到孙女在那天咯咯地笑了起来。“你下班了吧”奶奶眯着眼睛问道,“下班了,正在去食堂的路上,过马路我知道要当心,等车子过了我再过,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多喝水,多吃水果”小孙女利利索索说了一大堆。“这个死丫头,把什么话都说完了”奶奶也笑了,又和孙女絮絮叨叨了一些诸如“和同事好好相处、工作要认真”之类的老话后便不知道说什么了,奶奶慢慢地将电话挂上,笑着叹了口气便去厨房热菜热饭去了。好像人老了,便慢慢与这个世界脱了轨,像孩子们老说的在网上买东西,她就怎么也想不明白,网到底是个啥呢?什么都有的卖,那该多大的地方啊?

冬天的夜晚来的特别快,7点左右天就完全黑下来了,因为一看电视眼睛就胀,奶奶已经好多年不看电视了,孙女前年买的戏匣子一年前也坏了,于是奶奶泡完脚便钻进被窝,眯着眼靠在床上,想想小时候,想想孩子们。不久,走廊上传来儿子的脚步声,是儿子要过来了,路滑,哎哟,我来把灯打开,奶奶从刚刚焐热的被窝探出半个身子,啪,打开灯,“妈”儿子叫她。“还没睡呢?”“没有!”奶奶朝着窗外喊了一声,“来提热水啊慢点啊”“好”儿子应声到,“怎么,不进来么?”奶奶暗想着,还想和儿子絮叨絮叨以后晚上别老出去打麻将。“噢,应该是媳妇等着水泡脚”果然,听见儿子领着水匆匆从窗前走过,“妈,你早点睡!关灯吧”儿子经过窗口的时候又喊了一声。“好,这就躺下”奶奶顿了顿,“灯不关噢,你待会不是还要来上厕所,急着让我关灯。”奶奶笑了,这习惯和他老子一模一样。果然,过了好一会儿,奶奶听见窗外脚步声,“妈,你怎么还不关灯!”儿子敲敲房门,是要进来了看看老娘了吧“门没锁”奶奶冲着门喊道。正准备从被窝里出来,披上外套,只听见“啪!”一声,门被儿子从外面重重带上了,奶奶心里有点生气!“哼!一天没见了也不知道来问问老娘”“妈!从外面带了些肉包子,明早多热一点,我们一起吃啊!”儿子在厨房吆喝了一声,“是小学门口的,就是您老说早上好多人排队买不到的那一家”儿子又补充道。“知道啦,那我再煮一锅稀饭!”奶奶的脸又笑成一朵菊花,“儿子倒也知道那家味道最好,嗯,还能记得,哎哟,儿子没白养哦”奶奶拢拢额角的碎发,心满意足的睡了,明早还得早一点起来炖稀饭。

窗外的雪花终于慢慢地飘落下来,夜深了,奶奶紧了紧被子,睡梦中,小孙女正围着她和老伴儿蹦蹦跳跳的可欢呢。

小脚的奶奶随笔 篇7

她给电视台栏目组写信,前前后后共写了16封。她说,她想参加蹦极比赛,一定要参加!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被她打动了,可还是客气地一一回绝。她的条件,离参赛要求太远。

她又将电话打进去,一次又一次,第21次时,电视台的人终于不再忍心拒绝她。可那却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担忧。51岁,他们的节目播出史上年纪最大的参赛选手,一位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老妈妈,却要同那些一二十岁的年轻人一样,挑战身体与心理的极限。

2009年2月15日,湖南卫视《勇往直前》节目现场,她一出现,围观者一片哗然。走路都已略显蹒跚的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点点向52米的高度靠近。大家听到了她的气喘,也明显看到随着高度的增加,她的双腿在打颤。“阿姨,如果现在您后悔,要求退赛,还来得及!”热心的主持人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她长长吁了一口气,坚定地向着52米高台的边缘走去……

“孩子,你看看妈妈,已替你站在高台上了,妈妈去替你完成心愿,孩子,你听到了吗?”那近乎凄怆又满怀热切的呼喊,是她站在高台边缘时冲着流云和风喊的。眼泪淌满了她的脸。

奇迹,也在那一刻发生。千里之外的病房里,电视机前面的病床上,那位昏睡了一千多个日夜的年轻女孩,她听到了妈妈的呼唤。她的眼睑微动,继而又费了好大的力,试图努力去睁开……她的喉咙里发出“咕嘟”声,两行清清的泪,缓缓地顺着她的脸颊流下。

女孩叫青果,是高台上那位老妈妈最心爱的女儿。三年前,青果还是命运的宠儿,18岁的花样年华,就拿到了让人无比羡慕的出国护照。她成了去澳大利亚的公费留学生。可那场意外,来得太让人措不及手。就在青果出国前夕,一场车祸夺走了那个家庭所有的幸福。经过一番抢救,青果的命保住了,却意外地把自己的过往全部丢失。她患了癫痫性失忆症。面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妈妈,她一遍又一遍无助地问:“你是谁?为什么会在我家里?”曾经聪明乖巧的女儿不见了。她不得不逼着自己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从零开始,翻找与女儿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启发她,可面对她一遍又一遍耐心的提示,女儿眼里仍一片茫然,直到那个人的出现。

那天,女儿同往常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电视中播出的是一档挑战极限的蹦极运动,当那个年轻的小伙子从高台上大声呼喊着“妈妈,我来了”,继而像一只小鸟一样从高空飞下来时,沉默多日的女儿忽然兴奋了:“妈妈,我想起来了,我知道他在做什么。”也就是从那天起,她才知道,去高台上挑战自己,一直是女儿心底的愿望。

就这样她开始关注这项运动,她买了好多关于蹦极的片子,一遍遍陪着女儿看,期待命运之神再次垂青。可她的梦很快被现实打碎。女儿再次发病,之后不能看电视,也不能同她讲话。无论她趴在女儿的床边,呢喃上千万声“宝贝”,沉睡的女儿都不回应。可她不愿放弃,她试了所有办法,却毫无效果。

去蹦极,便成了她为赢回女儿的一个赌注。年龄太大,身体状况也不符,心脏不好,血压也高,还有致命的恐高症,更没有时间去接受严格的赛前训练,她就那么赤手空拳地要求上阵,16封信,21通电话,她终于如愿以偿,站在了高台上。

这段比赛背后的故事,让现场的观众动容,一颗颗心也紧绷起来。“只要孩子能醒,就算搭上老命,我也愿意!”主持人最后一次询问是否退赛,她已蒙上眼罩,勇敢地走向高台的边缘。

“一、二、三……”随着主持人的计数,比赛现场却出现了让所有人意外的'一幕。随着那声“三”字的尘埃落定,她忽然轻轻地向后倒下去……竟是主持人故意将她轻轻推倒在地的。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含着眼泪说:“我们不想让这位伟大的母亲去冒险,因为我们相信,就算她没有跳下去,她的女儿,包括我们所有的人,也已感受到了那份52米高台上的母爱!

小脚的奶奶随笔 篇8

爸爸、叔叔、姑姑都在城里做生意,个个买了新房子。

去年腊月底,大家先后租车回老家过年。爷爷、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整天忙里忙外,一点 都不嫌累。妈妈要去洗碗,奶奶说:“让我来,你们别弄脏了衣服。”

别看奶奶五十多岁了 ,却体格健朗,非常能干,爷爷呢,比奶奶年纪大很多,手脚不像奶奶那么利索了。

夜晚,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聊天。

妈妈说:“妈,春节后到我家去住吧,我每天生意忙,威威这孩子越大越难管了,整天像野 牛一样,你老上去帮我打理打理。”

奶奶坐在一旁,什么也没说。

“娘,你还是到我家去住吧,我家房子宽敞,住着舒服些,”姑姑说,“再说,我家冬冬比 威威年龄小得多,上幼儿园没人接送,你帮我接送冬冬吧,要不我开你工资。”

姑姑话还没说完,叔叔开口了:“你们都别说了,娘还是住到我家去,我家搞加工,员工多 ,人心杂,娘帮我管一管。”

奶奶成了烫手的“香饽饽”,爷爷就不那么幸运了,谁也没提出要他。最后,经过一番唇舌 战,奶奶住到了我家,爷爷住在叔叔家。

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她在我家做饭、洗衣服、拖地板,把家里打点得井井有条。爸爸妈妈 有更多的'时间忙生意了。每天放学后,我就陪奶奶说话。每当变天时,

奶奶总是说:“你爷 爷风湿病准又犯了,不知他吃药了没有?”奶奶说这话时,眼睛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有一 次,我悄悄地对妈妈说:“妈妈,把爷爷接到我家来吧。”

妈妈严厉地说:“爷爷妈妈是三 个人的,总不能由我一家供养吧!”我看着妈妈严肃的脸,不再吱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