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故地重游随笔

2023/12/22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故地重游随笔(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故地重游随笔 篇1

人生之路是没有单一的,有时候总会经过那些重复的路。久别之后,故地重游,你会收获一份不一样的惊喜。

当我离开母校之后,我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她。一别就是十年,十年间我从孩子变成大人,经过社会的风风雨雨,似乎已经不能变得如此单纯地看待这一切。回到母校之后,看到纯真的求学者,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心里真的有些惭愧。

故地重游,在校园之内走上了一圈,经过规划和建设,十年间,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在校园的小道上,感觉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这里的环境,熟悉的是这里的氛围。

谁也说不准,我重新回母校之后,心里的悲喜。回忆三年的求学路,时隔十年,苦读寒窗还历历在目。朗朗的读书声萦绕在校园之间,颦蹙的双眉压抑在少年此间。

故地重游,逢年今日,皆是昨日的证明。

故地重游随笔 篇2

周末,天气晴好。吃罢午饭,见小儿并无半点倦意,于是带其前往我娘家二堂哥的工厂。堂哥的厂建在村道陡坡的下面,再往下就是剡岙小学,我曾经读书习字的地方。这日,从厂子里出来,不知怎的,就突然问起小儿,是否愿意去妈妈读书的学校看看?小儿兴致倒也挺高,立马回道,要!于是乎,娘俩就着一辆电瓶车一路朝着目标方向而去。

穿过一座桥,再过几户人家,小学校的样子赫然呈现在眼前。在去之前,以为自己会很平静的直面这个地方。但此刻,心却是突突地跳个不停,就像回到八九岁刚到学校报到时一样。

自从九六年毕业离校后。由于种种原因,就再未踏入过这片土地。实际上自从镇中心小学新建、扩建后,我们也是这所村小学最后一批毕业生。今次,重新踏入,总有种不一样的感觉萦绕在心头。人们说,这就是恋旧,兴许吧。

剡岙小学的由来,据原来教过我们的老师说,这所学校原来是属于剡岙大队(以桥为界,桥的前面属于半岙,桥的后面属于剡岙,我娘家在桥的前面,也即村道陡坡之上,即为半岙)的,后来实行分田到户的承包责任制,建学校的土地不再是公家的,而是个人私有的。本来那户人家想拆掉,改造成责任田。但想到附近适龄儿童要去镇上的中心小学就读,路途遥远是其一,其二也确因中心小学的教学资源还不足以满足全镇儿童的学习,故而由镇里出面和那户人家交涉,这才留下了我们的小学校。由于,那户人家地处剡岙村,所以小学校也更名为:剡岙小学。后来半岙村的老板又出资修缮了学校的许多地方,课桌椅自然也换过,就这样我们口里的剡岙小学和父辈们口里的也就有所不同。

如今面前的小学校,其左右两边的人家都已经是新式楼房,相比,它更显破败。围墙的一边和隔壁人家打通,另一边则因为年久失修,早已坍塌。但是其旁边唯一藏污纳垢的地方——厕所,倒还依然岿然不动。

学校里本有一块田地,那是我们儿时的乐园。想当初,这里也曾是块荒田,不知是谁提起,也不知是谁先动手,于是荒田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手里变成良田。记得每到春耕时分,老师和我们一起浇水、翻土、拔草、陇田,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它重新唤醒。不经意抬头,见彼此的大花脸,不由得哈哈大笑,于是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种下希望,只待丰收日的到来。

自从种下秧苗后,我们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盼着下课铃声响起,迫不及待地去地里捉虫、除草,看秧苗的长势,讨论等到这拨收获了,下面该种点什么。我想这也是城里孩子所体会不到的快乐,更是90后以及00后们所不能理解的欢乐。日盼夜盼,终于盼来收获的季节。课后,老师背板锄,而我们则挎着竹篮跟在老师屁股后头屁颠屁颠的`傻乐。

老师每刨一次土,总能换来我们的惊呼声,抢着去捡胜利果实。临末了,我们把这些战利品拿到校外的小溪边,一边玩闹一边清洗。待我们回来时,老师已经生好炉子,支好大锅,就等我们的番薯、芋艿下锅开烤。不消多时,阵阵香味直飘教室,惹得我们直吞口水。这时,老师仿佛知道我们嘴馋似的,来到到教室里,一个个送到我们跟前,看着我们狼吞虎咽,老师们也乐得合不拢嘴。那时的师生关系,就像口里的红薯一样香甜、可口。可如今,似乎已变味。到底是什么令现在的我们丢失了原来的味道?仅仅只是因为物质丰富的缘故吗?

牵着儿子的小手来到原来乒乓球桌的地方,现在这里只剩一堆尸骨还在诉说着昨天的故事。那时,每当到了下课时分,高年级的学长们围在一起打球,而我们这些低年级的小屁孩则在边上看小小的球在桌上跳跃,时不时地拍手叫好。偶尔,也喜欢挤在球桌底下,听球在板上跳舞的声音——“咚……咚……”

再往前就是教室与教师办公室。在其前面则是砖混结构的升旗台,能成为一名升旗手是每个学生最向往的也是最直接的梦想。看着升旗手们戴着白手套,系着红领巾,国旗在全校师生的国歌声中一点点上升,那是无上的荣光。这样的荣光只有高年级的学习成绩拔尖的学长们才能拥有,于是,每当我们的成绩有点下滑了,老师就会说,想不想当升旗手,想不想像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那样站在升旗台上升旗?这时,全班同学都会异口同声道,想!那就好好学习!老师的声音恰到好处的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个时候人人都想考一百分,却忘了身高也是一个升旗手的评判标准。所以,像我这样的矮个子也只有望旗兴叹了。我们就是在这里,完成了我们的入学式、入队式。回想曾经在国旗杆许下的心愿,逐渐被生活磨平,随之而来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

教室仍然还在,教室的门紧锁着。真有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透过玻璃窗,里面的课桌椅早已被机床所取代。虽然如此,我仿佛还是能见着老师在课堂上答疑解惑的样子,还能听见郎朗读书声。扭头看向操场,一切都还是旧模样。那边正在打了个好球而叫好,这边正唱着自编的儿歌跳皮筋。那块田地里,有个老师一边锄地一边笑着看自己的学生打打闹闹……我仿佛又找到了曾经快乐的自己,也找到了许久不曾谋面的同桌。时间定格,物转星移,彼时,我们都已经长大,曾教导过我们的那些老师在逐渐老去。

最后再看一眼近二十年不见的小学校,就像在审视自己的过去。那些曾经所发生过的快乐,曾经所痛哭过的泪水,曾经为此流下过的汗水,永远埋藏在内心最深处。只消轻轻一碰,就如开闸的洪水,奔涌而至。再见了,被吞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小学校。再见了,我那触手不及的梦想。

有时细想来,我们有过回不去的童年,曾经无处安放的青春,还有即将到来的仿徨中年。可是我们还有几个像小学时代无拘无束的六年?又有几个想小学时代可以玩在一起的朋友?又有几个像小学时代那样可以肆无忌惮、毫无畏惧?现在的我们脸上挂着一成不变的标准笑容,以为这就是真实的自己,却忘了真实的自己早就在跨出校门的那一刻丢弃在路边,我们还能回到最初的地方,找回那个被我们或无奈、或迫不得已遗弃的自己吗?

故地重游随笔 篇3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最需要思考的两个问题,就是怎样生活和怎样生命。当生命走在中年危机的时候,仍然禁锢在混沌的生活里,总会觉得心有不甘,可这种对于生命的不满,却是一种生活的`本相。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嫉妒着,仰望着活着,却忘记了那些平凡的,质朴的材米油盐却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庄生晓梦迷蝴蝶,似梦非梦,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落魄男人,在酒后进入了一场醒不来的梦里。梦里的他回到了过去,重新活了一遍。导演采取了倒叙的方式,将夏洛梦前梦后的生活做了一个对比,同时也让人思考,究竟是平凡朴素的柴米油盐,嬉笑怒骂是真正的生活,还是喧嚣热闹的纸醉金迷,醉生梦死是真实的生活。人都说,电影是微缩版的人生,总是遭遇着相似的不幸,不同的幸福。可能,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在仰望着那些高高在上,却又不曾属于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却又安逸满足的去厌倦属于我们的小幸福

仰望太久,会不会忘记脚下的路。可能生命本该就是一个循环的追逐,却在追逐中,追寻出了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回,偏偏电影用这样一种荒诞的手法,让主角穿越,让他重新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影片充满了批判的味道,无论是他梦前还是梦中,夏洛似乎一直是那个夏洛。梦中他仍然是虚荣,自私的,他依靠抄袭走红,却不曾有任何负面新闻,对人生梦想的三观也十分扭曲。他似乎总在和生命赛跑,和自己曾经的生活宣战。他有着中年危机意识,可是当他和原本生活背道而驰的时候,却有一种讽刺意味。而导演利用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告诉我们那些不属于我们繁华,终究是过眼云烟。

理想和现实撞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心怀不甘,总是仰望着那些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都怀揣着激情。可生活里除了激情,更需要耐心。可能对于夏洛来说,马冬梅和秋雅就是他生命里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在生活的河对岸仰望。记得北岛写过这样一句话,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一场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撞在一起是梦破碎的声音。我开始疑惑,对于夏洛来说,究竟哪种生活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梦前他是一个落魄的男人,梦中是一个有成就的明星,却没有了真爱。无论哪一种生活,都是不完美的。而我只能期许在梦后他能有所改变。

是梦,终究要醒,谁也做不到“乘物以游心”。在那些琐碎的小事里,找到生活的本相,本就是一种幸福,而抬头仰望的我们,总是忽略这些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琥珀,微缩着万象,无法前进,无法后退,将记忆留在梦里轻眠,将生活留在现实里享用。人的仰望,只因内心的不甘,但我们不该拒绝生活的本来面目。

故地重游随笔 篇4

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生活的模样。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生活,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像,之所以引人凝望神思,就是因为它们融会了生活的艺术。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脉含情,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冰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则是生活艺术的经典。

凝望生活,是一幅画廊。以沧桑的理性作笔,沿着人生的主线,给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和生动的假设,于人于世界的纷繁芜杂中融入人性的至纯。年少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年轻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蜜意;中年的凝望是平静,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

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屈子凝望汩罗江,是失意的时候;李白凝望月光,是思乡的时候;朱自清凝望荷塘,是孤独的时候;李商隐凝望乐游原,是黄昏的时候;弗洛伊德凝望墙壁,是寂寞的时候……那是种非同寻常的沉默,是伟大与成功诞生的前奏。

凝望生活,是一支晨曲。在命运的每一次曲折跌宕、大起大落之后,一个个休止符开始了下一轮的自由组合;但休止不是停止,而是一个起点;后面的乐章,必将成熟稳重、热烈奔放、荡气回肠。

凝望生活吧,让思维和往事作一次坦荡的、毫无遮掩的交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积蓄勇气,满怀执着,放眼又一段长征。但生活的改变,仅有凝望是不够的,凝望是一块跳板,是思想的铺垫;凝望者不是没有泪,也不是没到伤心处,因为人生豪迈不应有悔,醍醐灌顶不应有泪,在凝望之中与理想和成功牵手,共点江山迷津,把过去、现在、未来收进档案制成拷贝,作为教材和编年史,去纪念流金的岁月,去安慰不安的灵魂。这样,即使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我们也永远胸有成竹。

凝望生活,生活也在凝望你。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平等的氛围里重新谈判,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命运里重新洗牌,所有的一切都在蓝天白云里重新开头。

故地重游随笔 篇5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然而,在个性与角色之间,往往是会产生矛盾的。那些真正取得成功的人,都是正确地处理了个性与角色之间的矛盾,选择了符合自己个性的角色,这才成为了人生的赢家。

然而,在日常生活之中,却有着太多急功近利的人,他们为了尽快取得成功,往往会模仿甚至照搬那些先前成功者的经验,极为牵强地改变自己的个性,弄得疲惫而又痛苦,但最后却往往发现,这样的角色根本不适合自己——人与人之间都是不同的个体,光靠照猫画虎,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例如,那位个性叛逆的校园作家韩寒,年纪轻轻就凭借三篇小说一举成名,而那篇仅用半小时挥毫写就的《杯中窥人》,更是无人能及。在他宣布不走平常人的道路,选择休学写作之后,一篇篇名震一时的锦绣文章,更是如清泉喷涌一般,源源不断,从而很快名利双收,让全国那些埋首于文山题海的中学生们羡慕不已。

于是,从好几年之前开始,不少地方的校园内就掀起了一场模仿韩寒的热潮。不少自认为笔下有几分功夫的文学少女、文学少年,被韩寒的成功刺激得愈发心潮澎湃,甚至想入非非,对于休学写作更加跃跃欲试……

然而,这种随意照搬他人个性,变幻自身角色的做法,通常却只会让个性与角色与现实产生矛盾,最终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韩寒的成功,固然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但其他人想要完全复制他的成功,却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色,强行模仿别人的角色,其实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例如清朝的著名书法家郑板桥,他的书法在历史上独树一帜,颇有创新与造旨。但在成名之前,他也曾陷入俗套,花了足足几十年的时间,去揣摩、模仿前代书法名家的字帖,日夜勤练描摹不止,用了不知多少功夫,却无法取得什么突破……直到晚年时光,郑板桥方才恍然大悟,毅然抛开了前代名家的碑帖,独创出一套自己的风格:板桥体。

事实上,若非郑板桥明智地放弃了模仿先人的错误做法,转而一心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挥毫泼墨,他恐怕到死也不可能成为一代书法名家。

现在的社会上,个人崇拜主义非常浓厚,以至于到了盲目崇拜和模仿的地步。那些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恍恍迷离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他们的心态大多好高骛远,一心模仿他人,具体选择的模仿对象,又随着时尚潮流而变幻莫测……如此随波逐流的做法,最终只会让成功化作泡影,使梦想沦为空中楼阁。

就是在这种个性与角色的和谐与矛盾中,我们的人生被演绎出一幕幕得失、荣辱、成败的精彩戏剧。前人的成败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唯有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活出自己的个性,才能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故地重游随笔 篇6

人生不能没有爱,必须有爱的澎湃,爱的相伴;心中有爱,生活才会有诗意,人生才会有精彩。

没有爱的生活不可思议,没有爱的人生同样不可思议。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是多么无聊,是多么乏味,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那还是人吗?

一个人活着就要有爱,就要去爱别人和被人所爱;爱是相互的`,不要总是想让别人爱自己,你也要爱别人,你享受爱也要付出。

故地重游随笔 篇7

想去看那最美的风景,醉人的春暖花开,青山绿水,夕阳西下,好一片世外桃源,而这对于我只但是是一场梦境。

我还是需求应对严酷的现实,山野村姑也需求身与心的修炼,不是每个人应对博爱的大自然都必须是快乐美好的,有钱的人说这是一种享用,没钱的人觉得仅仅一种负担,情绪舒畅的人会怅然了解这天然氧吧,情绪忐忑的人会突然走失在这深山老林。

人真的是一种说不清楚的高档智商哺乳动物,心态用心的时分,觉得全部都是顺顺利利的,心态消沉的时分,眼前一片漆黑,万事蹉跎。因此,人常常会用片面的意识来辨别客观的工作,用感性的工作;来了解理性的逻辑。

有时分工作发生在他人的身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剖析起来是如此的简单,可工作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作为当事人,却要苦恼抑郁老半天,也许这便是古人的那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生的全部是是非非总是难以想象,有时分也不必过于斤斤计较世道上的对对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