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

2023/12/28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 篇1

北方的民俗有正月初一不吃饺子会烂耳朵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从东汉事情张仲景的时候开始的。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河南省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 篇2

今天,是一月三十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早早地吃完早饭,就开着车去外婆家过春节。

我们来到外婆家,便让表弟换好衣服,来到中山公园看演出。首先,是小品《喜从何来》,讲述了一个女人没有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给一个卖假药的医生打电话,说吃了他们的药,就怀孕了,却被她的公婆听见了,以至于后来闹了一大堆笑话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骗人……

不知不觉中,中午到了,我们一行人回家吃了火锅,便动身去老家给曾祖父、曾祖母拜年。

曾祖父和曾祖母同龄,今年都是九十六岁。曾祖父虽然很老了,身体却很硬朗。他早就站在大门口等我们了,我们给曾祖父拜完年,便马上走进内屋,给卧在病床上的曾祖母拜年。拜完年,我们便去了屋外,站在安全线后面看别人放鞭炮。

一会儿的工夫,该吃晚饭了。我们回到外婆家吃了晚饭,又和表弟看了一会儿电视,便回家了。

这一天过得真充实啊!

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 篇3

正月初一,普通孩子在看来都是一个非常good的日子。但在我看来却是个非常难熬的日子。

早上,早早的离开自己的被窝,生怕别人偷看到。所以,我用0。0000000001秒的时间穿好衣服,吃过早饭后,七大姑八大姨又来“恭喜恭喜!”。难关来了,又得假惺惺的装作不要似的推让压岁钱。哎!这么迷信干吗?收了“贿赂”还不是要长大!算了算了,不说这个了。

早上好不容易熬过了,下午又该大难临头了。挨着亲戚一个一个的去串门,就算脚不累,鞋都快磨破了!又得硬着头皮去“领”那个该死的压岁钱!寻思着晚上就应该没事了吧,谁了到爸妈又让去走亲戚。完了,晚上的计划又该泡汤了!

哎,正月初一真难熬!!!

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 篇4

兔年的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回到热闹的重庆。

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我和家人吃过一顿丰盛的年饭后,二姨父带着我和五年级的二表哥到小区的后门放孔明灯、冲天炮和烟花。我和二表哥分别拿着孔明灯的两个角,把孔明灯举高。二姨父在孔明灯的点火处点上火,只见孔明灯摇摇摆摆地升上了天空。看着冉冉上升的孔明灯,我和二表哥对着它各自许了个新年愿望,不一会孔明灯就升上高空,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好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呀!接着,我们又放起了烟花。我拿起粗壮的冲天炮“啪!啪!啪!”地放了起来。二表哥对我说:“我们比赛谁放得高好不好?”我回答:“好吧。”其实我心里想:“我哪比得过你呀!你长的比我高,冲天炮举得也就比我高,所以放得也一定比我高啰!”但我还是踮起脚尖尽力的把冲天炮放得更高。

听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看着各种各样璀璨的烟花,我开心极了!新年的第一天真愉快!

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 篇5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 篇6

北方的民俗有正月初一不吃饺子会烂耳朵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从东汉事情张仲景的时候开始的。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河南省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 篇7

大年初一早上,我还在 睡梦中,就被父亲母亲叫起来了,我本来还想多睡一会,一听到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有红包可以拿,我赶紧一轱辘爬了起来!

洗漱好之后我赶紧跑到客厅向爷爷奶奶鞠躬,低头说:“祝爷爷、奶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爷爷奶奶听到后,脸上立刻绽开了一朵花,每人给了我五十元,并嘱咐我,不要乱花钱。母亲说:“钱先存到我这吧!”我很不情愿地把钱给了母亲。

吃完香喷喷的饺子,我就跟着父亲母亲去邻居家拜年了,每到一个邻居家里,我都面带微笑地说:“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而他们会抓一大把糖放在我的手里,刚串了几家,我的兜就装不下了。

挨家挨户拜完年,我忍不住问母亲:“过年为什么要拜年呢?”母亲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在过去,晚辈给长辈拜年是要磕头的,现在大部分都改成鞠躬了。记得你小的时候,都是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的。”“真的吗?”我半信半疑地问,父亲说:“是呀,你一听说给糖和压岁钱,头磕在地板上咚咚响,结果光要糖,不要钱,”我被父亲说的咯咯直乐。

我说:“哦!我知道为什么给长辈拜年了,不过我认为拜年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拜年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孝心、一颗爱心、一颗真心。”母亲摸着我的头高兴地夸我长大了!

大年初一你去拜年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要给长辈们拜年了么?

正月初一日记800字免费 篇8

今天,是一月三十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早早地吃完早饭,就开着车去外婆家过春节。

我们来到外婆家,便让表弟换好衣服,来到中山公园看演出。首先,是小品《喜从何来》,讲述了一个女人没有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给一个卖假药的医生打电话,说吃了他们的药,就怀孕了,却被她的公婆听见了,以至于后来闹了一大堆笑话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骗人……

不知不觉中,中午到了,我们一行人回家吃了火锅,便动身去老家给曾祖父、曾祖母拜年。

曾祖父和曾祖母同龄,今年都是九十六岁。曾祖父虽然很老了,身体却很硬朗。他早就站在大门口等我们了,我们给曾祖父拜完年,便马上走进内屋,给卧在病床上的曾祖母拜年。拜完年,我们便去了屋外,站在安全线后面看别人放鞭炮。

一会儿的工夫,该吃晚饭了。我们回到外婆家吃了晚饭,又和表弟看了一会儿电视,便回家了。

这一天过得真充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