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内心最深处的孤独散文

2023/01/17好文章

内心最深处的孤独散文(精选15篇)

幸福在哪里(十九)

文/立人

第十九天:归处是田园

今天是2020年8月31日,复旦大学陈果教授说:“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显然,孤独的人慎独,总习惯于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的孤傲不群和孤芳自赏;而寂寞的人乐群,总想着在人群中找到寄托和依靠。

我读到这样一句话,觉得蛮有意思的:“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我想,要是枫读了会有怎样的感触呢?我相信枫会喜欢这样的句子:“孤独就是淡定,我理解为一种无上菩提的境界”。

就象《归处是田园》中所描述的那样:

归去来兮,人在旅途,殊途同归!
归去来兮,也无风雨也无晴,何妨吟啸且徐行!
归去来兮,念念清风起,步步莲花开!
归去来兮,赏天真自然,乐知足平淡!
归去来兮,看山眼明媚,听水心清脆!
归去来兮,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清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归去来兮,舞一支画笔,画中人来人往,花开花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归去来兮,志远天更高,高山仰止;心轻草亦香,香远溢清!
田园归处,流萤集结,熠熠生辉!

孤独的沉思

文/柯蓝

昨晚,黄叶飘落;明天,流水就会把它们带走;而今夜,我,连同我沉重的影子,屹立在黑暗中,默默无语。

影子,我最忠诚的随从,我最安静的伴侣。我们一同仰望过黄土高原的冷月,一同聆听过茫茫林海的怒涛,一起在大江大河中翻滚,一起在漫天风沙里高歌。

是的,既然你是我的影子,见证过我的生命和眼泪,那么,凡是有天有地,有水有木的地方便有你。既然你是我的影子,目睹过我的记忆和追求,那么,凡是有哭有笑、有爱有恨的地方,便有你。

窗外,城市的车流、人流,裹挟着声音的浪头,淹没了思想的低语。此刻,我和我的影子,抵抗着所有欢闹的场景。缤纷的色彩褪掉了光泽,青春的欢笑哑然失声;这城市的流动,生机勃勃又残酷无情。所有的日子都在迅速枯萎,它们变成了片片落叶,未及珍惜,就被匆匆的时光,带进了遗忘的国度。

夜的深处,世界早已疲惫不堪。我和我的影子,相对 无言。

寻觅诗意

文/编客

生命本是一次孤独的旅行,尽管身外南来北往,人潮拥挤,但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你走属于你自己的道路,我的灵魂只能踽踽独行。路人总是行色匆匆,天空似乎也疲惫得不见一丝云色,我的心里却静静流淌着来自灵魂深处的孤独之曲,我和你一起行走在匆匆的都市,一起淹没在如潮的人群。

面对短暂而脆弱的生命,任何人都没有悲观的权利;但是,只要清醒而认真地活着,始终无法抗拒这份来自灵魂深处的孤独和忧伤。李清照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所以常常聆听到孤独之曲,感应到忧伤的主题。面对喧嚣的繁华,热烈的烟火,有时她会觉得自己如置身事外的异客生人,没有属于她的热闹,也没有属于她的忧伤。她的忧伤也曾轻触这同样陌生的红尘,就像一粒渺小的石子投入千古以来安详静默的湖水,泛不起一丝涟漪。可那无人能懂的忧伤,就像生命力极为顽强的种子,在她的灵魂深处如此倔强地生长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遥远的时空,竟传来如此熟悉亲切的呼唤,震颤了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俗世里多少男儿肆意狂饮,一醉方休,又有几人能品出“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无奈之情?俗人在酒里喝出的是放纵或逃避,词人却品出人生朝来寒雨晚来风的凄凉。俗世里多少女子手捧鲜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又有几人能在花谢之时泪眼问花,滋生“憔悴损”的哀怜之意?俗人只见花的娇艳明丽,词人却懂花的落寞悲情。红尘中多少细雨轻洒,惹来抱怨牢骚无数,词人却听出了万千悲愁,“怎一个愁字了得”?“点点滴滴”的细雨只弄湿了俗人的衣裳,却湿透了词人的心,也悄然淋湿了我的心。

李清照是奇女子,她竟如此懂我。我虽不是女子,但我也能懂她。我们有着相似的忧伤,渴盼着寻觅着能够超越忧伤的诗意。

这份相似的忧伤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也无“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颓废?更非“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的虚无。反而恰恰是因为把生命看得雅致,看得诗意,才会如此冷清地忧伤。

这份忧伤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分凄美地苏醒,冷香袭人。只有在这一时分,你暂时忘却了生活的负累,倾听到了自己最真切的心跳,也飘逸出一缕缕难以抑制的伤感。似乎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该是这样平淡凡庸,自己的青春也不该在这样的烦琐中悄然而逝。你不愿沦陷却又似乎无力超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打开窗子,凝望着这沉沉的夜色,你的灵魂会生出“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寒意。

人间“多少事”,无从诉说,欲诉也无人能懂,只能让人“欲说还休”。就这样从忧伤走向了孤独,在孤独中展开了寻觅诗意的旅程。因为只有诗意的生存才能淡化并超脱这份忧伤和孤独,给灵魂一个安稳宁静的家园。

诗意给我眼睛以灵性,让我从草长莺飞里看到沧海桑田、岁月流转,从夏花秋叶里读出生之灿烂、死之静美。诗意给我的心灵以豁达,让我坐观云卷云舒,笑看潮起潮落,把沧海横流的狂暴弹奏成春风化雨的和谐;让我即使迷失在最荒凉的沙漠,也能驰骋梦想,放飞希望,找到生命的绿洲。

在诗意的生存中,我们肩上承受着人生的负累,心里却敞开花开花谢的风景;我们遭遇到“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重创,还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前景;我们的心被刺得伤痕累累,还能点燃一盏心灯,用坚强的微笑缝缝补补,让爱涅 重生。就如此刻的我,身处寒气袭人的季节,依然含着微笑相信:有一种真爱正在某个温暖的角落静静地守候着我,像一朵洁净纯美的白莲花,温柔地绽放着……

寻觅诗意的旅途自然是孤独冷清的,正是这份冷清孤独让我聆听到李清照远古的呼唤。她在忧伤孤独中寻觅到诗意,又在诗意中继续美丽地忧伤着、孤独着,而我在这冷清的寻觅中竟不觉冷清了。

行走在孤独的秋天

文/安宁

玉米剥完皮的时候,父母会将它们编在一起,一嘟噜一嘟噜地,挂在梧桐树杈上。那黄的红的玉米,让已经开始落叶的梧桐树,看起来喜气洋洋的,好像挂了一幅画在上面。那画每天看着,都觉得高兴,气派,心里满足。还忍不住要在树下刷牙的时候,想哼一首沂蒙小曲。当然,哪天那玉米叶被雨水给浸泡得朽了烂了,又被麻雀一啄,忽然间挣断下来,砸了脑袋,就不会哼什么小曲了。父母会发了愁,想着要赶紧弄到平房上去晾干了,剥下玉米粒来,卖了换钱。

于是全家总动员,又开始无休无止地剥玉米粒的浩大工程。有钱的人家里,会买一个剥玉米的小机器,据说,将玉米棒扔进去,就自己给剥完了,这听起来很阔气,可是父母也只是聊起时羡慕一下,又让全家埋头一起剥玉米粒了。天已经很凉了,于是战场转移到屋子里去。每天吃完晚饭,母亲都会将一个大盆放在屋子里,将她已经插出一道“玉米沟”便于剥的玉米棒,丢在我们面前。于是房间里便只剩下噼里啪啦玉米粒打在盆上的声音。没有电视,收音机也没有节目,唯一的娱乐,大概就是一家人天南海北地闲扯。母亲总是抱怨钱不够花,让我和姐姐在学习上节约一点。而父亲也会跟着附和几句,但很快他就厌烦了这样老娘们的烦恼,开始转移话题,比如考我和姐姐做算术题。

这样的考试,很容易带来危险。我知道一斤玉米值多少钱,我也知道一斤玉米能换多少油条或者馒头,可是,我却无法像父亲要求的那样,准确快速地算出五十麻袋玉米能变成多少件衣服或者多少斤大饼。我像任何一个伟大的数学家那样,支着下巴,紧皱了眉头,苦思冥想。但我并没有天才们的好命,可以灵感顿开,凭空得到想要的结果。那些奇怪的数字,总是离我很远,好像我天生跟它们无缘一样。我不明白父亲噼里啪啦剥着玉米粒的时候,怎么就对玉米换油条的事情,那么有兴趣?难道他从小也没有吃够油条,所以才加倍地将这种欲望,放置在数学一塌糊涂的我的身上,试图我能给他准确无误的慰藉?还有母亲,明明她没有文化,却也来一起考我。她不钟情于吃,所以她的考题永远都是关于针头线脑的。比如一斤黄豆能买多少尺粗布,一尺粗布能做几个书包?还有十个鸡蛋值多少钱,如果换线箍,能换几个呢?

我觉得那个时候,父母一定把我当成了全知全能的神仙,恨不能将肚子里所有的对于生活的热望,都通过我的嘴,得以实现。如果我回答得准确,他们会满意地丢给我一个玉米棒,让我离开纸笔,继续干活。偶尔还会由此扯开话题,谈及针线的价格,或者粗布质量的好坏。但大部分时候,我没有这样的好运,我总是会被父亲的一声大喝,给吓得魂飞魄散,继而吃一个父亲的巴掌。但这样也没有结束呢,父亲会派姐姐来监督我,让我继续算那永远跟我不肯亲密的结果。我坐在那里,憋得快要尿裤子了,只好可怜巴巴地求助姐姐,快将那个要命的结果,告诉我吧;如果她能帮我一把,我一定将来真的给她买几斤油条吃。不,哪怕一屋子的、一天井的油条也可以。

我每次都饿得眼冒金花的时候,吃完了饭的父母,才会想起我的存在,一声恨铁不成钢的抱怨,终于肯将我解放出牢笼。那时我总是脑子晕乎乎的,想,秋天快快结束了吧,这样,等漫长的冬天来了,玉米都剥完卖掉换成钱了,或者变成了玉米面,做成了“咸糊涂”(玉米粥),父母便再也不会无边无沿地给我出算术题了。

可是,秋天它太长了啊!除了玉米,还有大豆,棉花,地瓜,芝麻。地里总有收割不完的庄稼,我也总有千百个理由,被因为收割而疲惫不堪的父母苛责。我很想找一个人,问一问他们那里的秋天,除了收获庄稼,也要收获巴掌吗?但我永远都是孤独的长不大的那个小孩,行走在秋天的田垄里,捡拾着棉花,稻谷,啃咬着一丝微甜的地瓜,想着什么时候,秋收能够结束,大雪覆盖了整个的田野,一切都寂静下来。而劳累的父母,也终于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睡下了。

孤独如潮

文/龙超领

(一)

人生之途,有波峰,有波谷。

所以,你随时皆身在潮中,处于浪中……

而当周围的一切,人、事、物等等,都不存在,唯有你自己!

“此时”,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生命允许,你尽可能尝遍人生的各种滋味;然而,事实是人生即如有去无回的单程列车,开出之后再也无法返回;而且,实际上就只有你自己已经前行或正在前行的“这”一条路,你别无选择,你永远不可能去选择!人生,之所以宝贵,正缘之于此!人生,之所以后悔无数,亦正缘之于此!

你来到了“此时”……

“此时”,就是孤独!

因为,你所面对的,想说而没对象说,想说而无地方说,想说而无法说……

因此,你可能并未认识孤独,但是你却品尝着孤独!

(二)

孤独,不是氛围;

孤独,也不是环境;

孤独,是你对灵魂的认识与体验!

在那人来人往之地,孤独依然存在。这即如空旷蛮荒之地,同样存在着!孤独,是灵魂难以寻求足可与之沟通对象而带来的心灵认知,它与周遭的“存在”没有多大的关系。无论你的周围是如何地热闹和喧嚣,你依然会觉得孤独!这正如宇宙是如此之广博,我们难免感到憋闷一样!因而,孤独可以不论时间和空间,在可能的时刻和地域,随时向你袭来。

孤独,是你对生命存活“遭遇”的一种判断!

其若来临,你随时被一种“无”“没有”或“缺少”所笼罩!此刻,你体内充斥着对生命体验倾诉的渴望……

而且,你无力超越于此!

这促使你不得不更多地面对你自己,面对你的灵魂自身!除去无助与无奈,此刻你可能会偶尔捕捉到生命存于洪荒状态的体验,继而可能会感受着生命的渴烈,苍凉或脆弱……

如果你泪流满面,或许孤独已让你明白,什么是感动,或者什么是哀伤!

如果你惶惑茫然,或许孤独已使你认识到人生的困顿与迷茫,或者未来的孤单或无望!

如果你紧张惊惧,或许孤独已令你感悟,依赖确属人性的一种弱点;而害怕和恐惧,则更是人性之软肋!

如果你无动于衷,或许孤独已变成你生命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或者你已失去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欲望!

如果你无情冷视,或许孤独已锻造了你灵魂的冷酷,或者你对一切的漠然!

如果你粲然若花,那就是孤独成了你灵魂的一种至臻化境,或者你人生的旅途充满了坦然和安然……

因此,孤独,将强化你对生命的“切身”体验,亦更能推动你深入地反思生命。正因为如此,孤独能炼就丰博的生命,她让你尽量地识别、解剖和关照你真实的自身!

(三)

孤独,让人品味着生命的苦涩与滞重。

存活的滋味,如果不能与人倾诉,那是生命的悲,更多的是生命的苦!孤独,让你明白,什么是不想分享,什么是难以分享!而那一路走来的辛酸与心痛,如果依旧无人支持或关注,那更是生命仅有的欢愉,将被孤独所阻滞,并不断地被其浸蚀!

孤独,也造就着生命的坚强与坚韧。

多少强者,正缘于他就是孤独者!

多少韧者,正是历经无数的苦难与无助之后,依旧孑然而行,奋然前行!因为,他永远不怕,经受孤独之锤炼!

于此,你会逐步懂得:孤独,既把生命带进了渴望的境地,更将生命成就了坚毅与刚强。

(四)

多少孤独,难与人说!对懂你的人,无需解释;对不懂你的人,勿需解释。故而,孤独不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有意或无意的人生姿势……

(五)

一路的风景,一生的足迹,是什么与你相随?孤独!

你并非选择者,而是被选择者!

生命的路途,无论顺与挫,你可以昂然而行,亦可以桀骜不驯!但是,你抛却不了灵魂的孤和寂,以及生命旅途上,你可能时刻触着的那份潸然,那份怅意,那份寥寞,和历经踯躅与蹒跚之后无可避免的那份悲沧……

(六)

是谁,曾慨叹过: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由此,我想到:知己能否助你走出人生之孤独?

我想,拥有知己,亦未可解决人生之孤独。知己,可以是你的人生伴侣,甚至可以成为你的人生支柱,但他决不是你自己的灵魂之声!每一个人,皆有独自的情愫,他人可能看得懂,但多数时候永远难懂!其实,芸芸众生与大千世界,你自己能真正了解几人?同时,又有几人能真正地了解你?

孤独,是需要自己去承担的!

承受之!孤独,即转化为你拥有的人生之财富!

既然孤独无可回避,那就品尝她吧!

用你一生之追求;

用你一世之使命;

用你一路之足迹;

所铸就的,你灵魂之所有积淀,细细嚼食……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

文/蔡澜

拾忆

小时住的地方好大,有二万六千平方英尺。

记得很清楚,花园里有个羽毛球场,哥哥姐姐的朋友放学后总在那里练习,每个人都想成为“汤姆士杯”的得主。屋子原来是个英籍犹太人住的,楼下很矮,二楼较高,但是一反旧屋的建筑传统,窗门特别多,到了晚上,一关就有一百多扇。由大门进去,两旁种满了红毛丹,每年结果,树干给压得弯弯的,用根长竹竿绑上剪刀切下,到处送给亲戚朋友。

起初搬进去的时候,还有棵榴莲树,听邻居说是“鲁古”的,果实硬化不能吃的意思,父亲便雇人把它砍了,我们摘下未成熟的小榴莲,当手榴弹扔。房子一间又一间,像进入古堡,我们不断地寻找秘密隧道。打扫起来,是一大烦事。粗壮的凤凰树干,是练靶的好工具,我买了一把德国军刀,直往树干飞,整成一个大洞,父亲放工回家后,被臭骂一顿。最不喜欢做的,是星期天割草,当时的机器,为什么那么笨重?四把弯曲的刀,两旁装着轮子,怎么推也推不动。父亲由朋友的家里移植了接枝的番荔枝、番石榴。矮小的树上结果,我们不必爬上去便能摘到,肉肥满,核子又少,甜得很。长大一点,见姐姐哥哥在家里开派对,自己也约了几个女朋友参加,一揽她们的腰,为什么那么细?

由家到市中心有六英里路,要经过两个大坟场,父亲的两个好朋友去世后都葬在那里,每天上下班都要看到他们一眼。伤心,便把房子卖掉了,搬到别处。

几年前回去看过故屋,园已荒芜,屋子破旧,已没有小时感觉到的那么大,听说地主要等地价好时建新楼出售。这次又到那里怀旧一番,已有八栋白屋子竖立。忽然想起花生漫画的史诺比,当他看到自己出生地野菊园变成高楼大厦时,大声叫喊:“岂有此理!你竟敢把房子建在我的回忆上!”

名字的故事

我们家,有个名字的故事。

哥哥蔡丹,叫起来好像菜单,菜单。家父为他取这个名字,主要是他出生的时候不足月,小得不像话,所以命名为“丹”。蔡丹现在个子肥满,怎么样都想象不出当年小得像颗仙丹。姐姐蔡亮,念起来是最不怪的一个。她一生下大哭大叫,声音响亮,才取了这个名。出生之前,家父与家母互约,男的姓蔡,女的随母姓洪,童年叫洪亮,倒是一个音意皆佳的姓名。弟弟蔡萱,也不会给人家取笑,但是他个子瘦小,又是幼子,大家都叫他做“小菜”,变成了虾米花生。

我的不用讲,当然是菜篮一个啦。好朋友给我们串了个小调,词曰:“老蔡一大早,拿了菜单,提了菜篮,到菜市场去买小菜!”

姓蔡的人,真不好受。

长大后,各有各的事业,丹兄在一家机构中搞电影发行工作,我只懂得制作方面,有许多难题都可以向他请教,真方便。亮姐在新加坡最大的一间女子中学当校长,教育三千个少女,我恨不得回到学生时代,天天可以往她的学校跑。阿萱在电视台当高级导播,我们三兄弟可以组成制、导和发行的铁三角,但至今还没有缘分。

为什么要取单名?家父的解释是古人多为单名。他爱好文艺和古籍,故不依家谱之“树”字辈,各为我们安上一个字,又称,发榜时一看中间空的那个名字,就知道自己考中了。当然,不及格也马上晓得。我的澜字是后来取的,生在南洋,又无特征,就叫南。但发现与在大陆的长辈同音,祖母说要改,我就没有了名。友人见到我管我叫“哈啰”,变成了以“啰”为名。蔡萱娶了个日本太太,儿子叫“晔”,二族结晶之意,此字读“叶”,糟了,第二代,还是有一个被取笑的对象:菜叶。

筷子

说什么,也是筷子比较刀叉和平得多。

我对筷子的记忆是在家父好友许统道先生的家开始的。自家开饭用的是普通筷子,没有印象,统道叔家用的是很长的黑筷子。用久了,筷子上截的四方边上磨得发出紫颜色来。问爸爸:“为什么统道叔的筷子那么重?”父亲回答:“用紫檀做的。”

什么叫紫檀?当年不知道,现在才懂得贵重。紫檀木钉子都钉不进去,做成筷子一定要又锯又磨,工夫不少。“为什么要用紫檀?”我又问。父亲回答:“可以用一世人用不坏呀!”

统道叔已逝世多年,老家尚存。是的,统道叔的想法很古老,任何东西都想永远地用下去,就算自己先走。不但用东西古老,家中规矩也古老。吃饭时,大人和小孩虽可一桌,但都是男的,女人要等我们吃完才可以坐下,十分严格。没有人问过为什么,大家接纳了,便相处无事。统道叔爱书如命,读书人思想应该开通才是,但他受的教育限于中文,就算看过五四运动之后的文章,看法还是和现代美国人有一段距离。

我们家的饭桌没有老规矩,但保留家庭会议的传统。什么事都在吃饭时发表意见,心情不好,有权缺席。争执也不剧烈,限于互相的笑。自十六岁时离开,除后来父亲的生日,我很少一家人同一桌吃饭了。

说回筷子,还记得追问:“为什么要用一世人,一世人有多久?”

父亲慈祥地说:“说久也很久,说快的话,像是昨天晚上的事。”

我现在明白。

我的孤独 我的写作

文/心远地自偏

我喜欢一个人在山野里毫无目的地行走,我习惯在毫无目的地行走中遐想,我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所想记下来,我给这些记下来的文字取了一个名字——《孤独行走》。

我说自己孤独,不是自傲地认为自己的思想就丰富得无人理解无处交流,而是真真地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这个社会的一个边缘人,不要说对这个社会主流的走近,就连了解也无从谈起。我的行走有时觉着是一种追寻,有时又觉得是一种逃避。我追寻着,觉得自己的追寻越来越远;我逃避着,觉着自己越来越无处可逃,于是我只能是木木的毫无目的地继续自己的行走。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中“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的话,我宁愿选择孤独。

有人说,人如果在十四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注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四十岁时仍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就未免有些幼稚了。其实在上一本集子《永远的印记》出版后我就告诉自己:你的写作应该停止了。因为我清楚,自己的文字和思想一样幼稚。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人有时候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的,这大概就是那“本性难移”,因为行走和写作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种形态、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行走和写作,看似一动一静,但它的本质是一致的,行走是行为上的一种逃避和追寻,写作是思想上的争辩和追问,只要生活不止,我的行走和写作一样也不会停止,无论走得远与近、写得好与坏。

有朋友对我说,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生活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必须学会说话,你基本属于不会说话的人。我知道在习惯的环境中我基本失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基本习惯了这种状态,好在有了写作这失语也并不显寂寞,这就使我的孤独和孤单之间有了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河。

无须赘言,我的孤独不是那种要承担天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那种修炼似的大孤独,也不是那种因为思想的独特而找不到交流的超强卓绝的孤独,我的孤独只是普通人的小孤独,是一种尽可能坚守自我的一种姿态,是一种生活的习性。

人一孤独生活就简单,简单就轻松,轻松就更容易理解别人、更容易从大自然中的那些无穷无尽的美中享受欣赏的愉悦。孤独的人思想是自由的,更容易去思考,去思考自己头顶的那些谁也不能代替的担当,比如抚养教育子女,比如孝敬父母。孤独更利于自己和自己对话,更利于平心静气地思考: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我想许多人的心中都有类似于我的这种小孤独,所以便决定了这本书的诞生。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朋友、亲人的支持鼓励和关心,红孩老师撰写了序言、白世锦先生题写了书名、厚夫先生做了精到的点评、成路和杨建先生为版式设计几易其稿、惠雁女士进行了多次校对,在这里特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有位伟人说过: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我愿我的老师、朋友和亲人都能享受到这至高无上的恩物。

孤独在柔静的夜里

文/怀雪情

梦里不知是真是幻。不该说想念。不该说流水无情。离恨如秋花。当风儿轻轻拂过,唯留有一抹余音袅袅心事。在这郁郁孤独之中,我却始终用一曲浅吟低唱,守唱对生活的那一点点小小的美好祈盼,用心渴望一份随意的感觉,一方自由挥洒的空间。

所有季节的终点都是下一个季节的起点,所以这个季节和以往任何一个季节一样没有尾声。忆起你的微笑飘进我的眼中时,如那雪花一样充盈了数不尽的沧桑。你说你只是牵挂着我,在这寒冷即将到来的季节里会不会记得给自己披上一件御寒的衣裳。我本是平淡如水的心一下子就生出了太多抹不平的皱褶,我开始担心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之间的这份感动,也会如这下雪时的心情一样变的平淡如水吧。

徘徊而迟疑的心缠绕着晶莹的思念与不舍,茫茫人海,我知道我们各自都是一座孤独的岛,我们的靠近也不过是为了圆一个宿命中注定要了结的因缘。至于这因缘会不会得到最后的圆满已不重要,如果上天安排我们只能把握这样殷殷呼唤的一段距离,那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如那雪花静静飞舞时,生命的音符在不经意间一涌而出。若干年后,如果我们只能各自隔着黄昏的灯火,一炉香、一杯茶、一盏灯的看着雪花似曾相识的飘落,心中不免增添了颤栗着的、浓浓的眷恋与悲哀。

生命中丝丝缕缕的隐痛以及所有的不舍,因有这雪花的滋润而蓬蓬勃勃的滋生,感谢这个即将来临的冬季让我忆起了许多年以后依然无法舍弃的心情,这样的氛围里我是习惯于编织一种美丽的梦境。而这样的梦境中,让我的心中升起了一种温柔。能够有一种纯洁相伴的感情在这个冬季中走过,相信这个冬天一定不会寒冷。即便有一天这份爱情真的曾经沧海了,只要在多年以后的回忆里想起,一样会怦然心动。

锚泊在心中的感情也许已经无家可归了,但庆幸的是,我还能用键盘敲出这些易感的文字给你,以备你在若干年后,也许生命中不再有我的一个雪夜里默默的品读。撷一把月光的轻幽,开始吟一首忧柔的诗。诗韵里淡淡的情愁便谱就一曲哀美的琴音。一个音符不小心在眼角,凝成了一滴忧蓝的泪珠。我却不敢轻微的眨动眼睛,生怕,把这晶莹透彻的珠泪瞬间跌落破碎。这不仅仅是一颗蓝色的泪珠,更是一个守在千年之外的梦。

拈墨提笔的时候,思念已在柳色飞扬!

读书与孤独

文/汪翔

无声听细雨,寂寞闲读书。

细雨绵绵,我枯坐案头翻看书籍。或者夜深人静,独自躺在沙发上,身边摞着一叠书,随意翻看书页。有微风或者轻雾从窗前走过,其间隐约杂有蟋蟀的鸣叫,但当我仔细聆听时,觉得窗外只是一片沉寂。我常在这样的氛围中长时间读书,读《诗经》,读《楚辞》,读《易经》,读《道德经》,读《史记》,读孔子,读庄子,读世界名着,读柏拉图,读黑格尔,读福克纳……读得越深,就越有一种无端的情绪萦绕心间,无法排解。有时若有若无,如微风,如轻雾;有时酽酽笼罩,如厚幔,如浓雾,让人好不缱绻。这种无端的情绪是一种孤独,读书的孤独。

读书与孤独常常紧密联系在一起。读书的孤独,是认知的孤独,思想的孤独,精神的孤独。读书越多,孤独感可能越厚重。这种孤独,是一种人生阅历的拓展,人生境界的提升。正如梁衡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

孤独常常表现为寂寞。读书人必须耐得孤独,也就必须耐得寂寞。古人说:“一心专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种读书方式虽值得商榷,但其耐得住寂寞是说到点子上了。顾宪成撰的东林书院门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观,潜心苦读,关切国事民生,不为名,不为利,不为物役,这要耐得多少孤独!诸葛亮《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君子的所作所为,是以宁静谦恭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没有超脱名利的心境,就不能显明志向;没有安宁清净的胸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心静,才能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获得多方面的本领,而没有志向,学习也不会成功。这种静心学习,就是耐得寂寞。

古人讲究慎独,是指一个人独居时仍能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一路凯歌、志得意满的时候毕竟很少,更多的时候伴随着失意和孤独。滚滚红尘,物欲汹涌,多少人累于功名,苦于金钱,困于情感,面对孤独一片茫然。如何慎独?我觉得读书就是一剂良药,书是精神孤独时的百花园。恶态的孤独是一种煎熬和折磨,让人百无聊赖。良态的孤独必须有书相伴。寂寞时,何不与书一起开阖,让心中萦荡天籁之气。

精神强大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自古圣贤皆寂寞。高尔基论及罗曼·罗兰的孤独:“一个人越是不同凡俗就越伟大,也越孤独……对于罗曼·罗兰这样的人,孤独是使他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观察生活的高度。”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皮日休《月箴》:“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书中气象万千,天地悠悠,星河灿烂,万物滋长,有波澜壮阔的海洋,有高峻雄伟的山峰。寂寞中读书,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听风吟哦,听雨呼唤,看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与书中人物心灵相通,在书中放纵自己的思绪,让心灵在书海中泛舟,感受生的美好和死的壮观,对强大的崇慕和对残缺的宽容。在书中倾诉,在书中宣泄,在读书中享受着心灵的释放与安慰,面对书本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心灵由空虚走向丰富充实,彷如一泓清泉流遍全身,觉得人生真是纯净。

知识给予人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使人善辩。有了思想,便足以抵抗无边的寂寞。孤独一旦与书相伴,孤独就会成为人生某种独特价值的秘密阵地,成为容纳难以摆脱的情感独舞的一方舞台,成为积淀无法披露的美学信仰的壮丽城池,成为蕴藏生命再生之力的训练中心。

在最深的红尘里漫步

文/晓焱

且行且思,红尘路上孑孑而走,静静地,不惊扰一片叶子,柔柔地,不伤害一个生灵。

余晖渐逝的傍晚,一袭休闲套装,漫步于车流渐稀的南山路上,熙攘的人流里,各色面孔在这个时候都与我无关,欣欣然如孩提时得到一块水果糖般的喜悦,咬紧下唇,无法抑制的一种不可言表的放松心境,踢着偶尔躺在路边的小石子,任凭自己的脚步时而规矩,时而画着弧线,手机上依然是那首《手心里的温柔》,舒缓,而有节奏地迎合着我的心情,贪栾地品味着一种孤独里的放肆,这一刻,我很幸福。

很喜欢这种场景,就如同一种放虎归山的感觉,遥远模糊的山峰,带着遥不可及的斑斓梦境,偶尔站住,默默凝视里,内心油然捕捉到一种心甘情愿的真实,原生态的漫坡绿意,总是不含任何修饰地静观着或远或近的生灵。

就有那么些许的冲动,想抱抱庄严幽静的山峦,或者更想让自己小小的身体融汇在这举目无垠的绿意里。抱着双肩,感悟从心底里慢慢溢出的孤独感觉,任凭思绪,松绑了太多束缚于心的红尘无奈,放下放不下的都可压缩成一些过往,做一次短暂无由的失忆状态,清空的大脑只剩下我自己,悠悠地细数着一片片形状美妙的叶子。

松脂的幽香,山风的清爽,飘逸的云朵,淡淡的晴空,一切都娇惯着孤独里的心情,抬眼望去,修长挺拔的松林间隐隐几座坟茔,无言地述说着生死之间那不可逾越的必然历程,那些尚可称之为静止的生命,或者更为明了地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灵魂淡淡飘逝去,万般牵挂化云烟。

总是拼着命的想抓住很多东西,总是强迫自己在意太多的感觉,总是在对与错之间权衡着进退,总是不甘心,生命的刀尖上磨砺着欢颜,回回头,积攒下一大堆过期的日子,人生的路上原来并没有真正能做到悠然的散步,那只是一场飞速透支的长跑,目标的接近,也意味着一场繁花的凋零……

既然一切已成宿命,可为不可为都将会在流失的时光里积淀成流沙里的故事,那故事顺流而下的过程里渐渐失传成一份记忆,谁可忆起你?你又将谁的流逝呵护成琥珀晶莹的定格?

每个人,都是另一些人心里的过客,每个人,都将在失望的叠加里放手了热情。

是因为渴求的渐之苛刻,还是不可违抗的时光啃啮里忘记了笑容?

很疲累——很多人如是说。

疲累的起因总是带着千种无奈,强势与懦弱是一个根源,不需要任何的借口,不寻找任何的出口,更多时候,我们在现实的臂膀里傻傻的冷笑,笑无由的痴狂,笑放在心头的重压,笑渐渐远去的美好,笑空空两手的追求,笑到泪珠落下,笑到咬紧牙关,笑到只看到梦里花开,只能在梦里面如桃花,现实,就是一位威严的家长,我们只能更乖地听话,在最深的红尘里体味苦,或者甜。

置身户外的这片美景里,就仿佛走出了红尘一样,什么都能够暂搁一边,听任心灵里的那个声音温柔地对自己呢喃,这是孤独里的另一种静美,我喜欢这样,一任自己深陷在这片绿意里,久久,不想离开。

清官有时很孤独

文/霍无非

官员贪腐,手段多样,从已揭露的案件看,大致如下:一种是主动贪,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收受贿赂,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贪念不休蛇吞象。另一种是原本不贪,但经不起诱惑,特别是闻知一些资历和能力不如自己的人违法“致富”,心里很不平衡,他人能捞,凭啥我不能?于是同流合污。还有一种是被动贪,本想洁身自好,清白做官,不越雷池一步,但在一些“窝案”严重的地方,被当成另类,受到掣肘和排挤,套用赵本山、宋丹丹小品《策划》的一段台词:“同行会怎么看?鸡怎么看?鸭子怎么看?大鹅怎么看?今后在家禽界怎么混……”不得已,丧失操守,沦为民蠹。

贪官难说孤独,起先担惊受怕,之后心存侥幸,过得很滋润。他们“人缘”极好,成天门庭若市,到哪儿都有人前呼后拥,阿谀谄媚,溜须拍马,暗地奉送“四子”(票子、女子、房子、车子),全因手中有权也。与此相比,清官则很孤独,“人缘”也差。北宋的包拯因为自己不贪,还经常坏别人的事,敢于坚持原则而遭白眼,被晾在一边。《宋史》云:“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落到这般处境,除了他本人性情所致,很大程度是职守使然了。明朝的海瑞更是撞到南墙不回头,到哪儿任职,那里的官员视之灾祸,以言谗之,不仅帮过他的人对他多有怨恨,大变革家张居正对他也不感冒,甚至连下属都不奉陪,《明史》有“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的记述。对专意斋醮、“不视朝”的嘉靖皇帝,敢于上疏规劝,弄得龙颜大怒,被关进大牢,差点丢了性命,出狱后依然故我。这两人,前者“虽贵,衣服、皿用、饮食如布衣时”。后者卒时,“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家徒四壁,众叛亲离,是他们凄凉的结局。

古代清官如此,当代清官亦有相似处。不久前病逝的中央军委纪委原副书记、总政治部纪检部原部长彭钢少将,就是一身正气的“军中女包公”。她像伯父彭德怀,有着刚毅不弯的性格,以致像王守业这样高位的军中腐败分子,在拨款拿回扣上都有所忌惮,生怕被这位“铁姑奶奶”逮住。她敢于碰硬,放在她案头的都是军职以上高级将领的卷宗,有些还是功勋卓着的老战斗英雄,处理起来特别棘手,领导把任务交给她,她二话不说接过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办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让被审查者心服口服,即使对见她躲着走的议论,也不改初衷。杭州市萧山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胡志明,身为党政机关干部,对亲属约法三章:不准为违纪者说情,不准给政府添乱,不准以他的名义办私事。亲友有事找他通通关系,不但被婉言谢绝,还会被他批评教育一番。为避免利益与人情干扰工作,他主动与一些要好的同学和朋友保持距离,疏远了关系。这种做法招来了非议,让人很不理解,看到友情变淡,他心里不是滋味,但为了工作不被其他因素左右,只能这么做。他说:“我职责所在,相信他们最终会理解我的”。

清官被孤独,心里痛苦吗?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多年“苦行僧”式的恪守,形成执着认真、原则性强、“难得糊涂”、不易通融的做事风格,有时确与一般人格格不入,难免会被误解,若得罪了领导,不被重用也是有的。所以,有些廉洁的干部不愿媒体宣传他们,担忧被敬而远之,受到孤立。他们不是生活在封闭的真空中,在这个活生生的世界,也需要亲情、友情和人情,但信念、职责一旦与现实发生矛盾,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公而忘私,抛弃私情。这样,需要做领导的给予支持,甚至重用,做亲友的充分理解,多加体谅,才不至于这些好清官心里流血,眼上流泪。诚然,在当下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中,社会风气完全净化仍任重道远,选择做清官,就等同于选择了孤独,耐得住才是真谛。贪官的孤独在牢房,清官的孤独在岗位,同为孤独,本质迥异,高低优劣,不就一目了然?

追求比昨天成功的自已

文/兰草ygl

在人生奋斗的历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一个人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首先超越每个昨天的自己,才能超越别人,这就是执着。

我活得虽不灿烂,却很平实。追求比昨天成功的自己,这是我事业、生活激情永不枯竭的源泉。一次次大大小小的经历从心头走过,有得意,也有失意;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些事虽说事后想起来微不足道的可笑,但置身其中却花费了不少代价,走出误区,便成熟了不少。

谦 卑

第一次拎着满心的希望离开插队两年多撤下辛勤汗水的那片土地,回到养育自己的城市,想起来该是20多年前的光景了。虽说这仅仅是人生历程的一瞬间,到底还是不见了当初那个清纯天真扎着两只羊小辨的女孩儿。

当我得知经过一段不太长时间的试用考验,决定让我留在那个部门工作时,第一次感觉到人生的欢愉和畅快。但这暂短的温馨的回味很快就被难言的苦涩冲淡了。事后听说领导们在讨论我和其他几位知青谁走谁留时意见不尽一致,对我的能力是认可的,但感到我这个人弱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善谦卑。

我当时有点委屈。实事求是地说,在我的潜意识里,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至里名言是我人生的座右铭,无论是对长辈还是对同龄人,我都力求坦诚相待,但我与生俱来不善掩饰、不善迎合的性格,让我真实得有些清高和直平。

我想既然谦卑多用于晚辈对长辈,那么在与同事特别是与领导的交往中,表现得过于谦卑是不是有失于正常呢?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难破译的是语言,最难读懂的是人的面孔。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生,充满着虚假、诱惑和陷阱。由于形形色色的利益驱使,有的人表现出过于谦卑,整天压抑着自己的好恶而在意别人的脸色,投其所好,领导想什么就干什么,领导爱好什么就跟着学什么,靠低眉顺眼的谦卑过日子,我不知道有一天灵魂会不会崩溃?

如果说谦卑是一种经过修饰改造的性格,给人的还仅仅是一种压抑个性心里健康夹着尾巴做人不舒服的感觉,那么伪装的虚假的谦卑却会伤害别人。

一次去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家,只见他满脸谦卑,点头哈腰,小心翼翼,让你诚惶诚恐,不知所措,好像眼前的人不是昔日的朋友,而是你的仆人,感到很累也很乏味,不得不连忙告辞。

我知道,一个人的变化显示着时光对人生的雕刻,随着世界和生命不依人们意志地向前漂移,应该经常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梳理和调适,有所扬弃和提炼,使之与时代同步、与年龄适宜,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反过来,一个人要想发挥自己最杰出的优点,或许就要保持自己深刻的缺点,这缺点往往是其才能、品格扎根的土壤。

人生于世,为使身心修养达到意想不到的境界,最好的办法是在自省中超越谦卑,这是解除烦恼、矫正心灵、升华行为、完善自我的良药。我想,无论人际关系如何复杂,坦荡、正直做人的本质不能改变。

每当我想起这段独特的经历,总有一种自慰的感觉潜生心底。如果我当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和品质,或许不可能有今天这种为人处事高远和淡泊的心境,因谦卑导致人格消沉、颓废、沦丧的事例不是太多了吗?

孤 独

那年,我先后用了近一年的时间,通过我不大熟悉或是间接熟悉的人像做广告似地推销自己,说白了,无非是想在这座城市重重叠叠的行政机构中,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因为当时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很在意来之不易在机关当干部这个铁饭碗。结果可想而如,哪个部门愿意接收一个为完婚而异地调动的女孩呢?

或许经历了太多的失望,当我拿到那张迟来的调令时,曾经急切渴望的心却怎么也激动不起来。

一想到要离开养育自己的城市,离开亲朋好友的呵护,到陌生的世界去闯荡,心便悬在半空似的没有着落。直到拎着背包走进这座城市,眼泪还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往下落。

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很清新、整洁、明丽,有一种说不出来又无法忘却的特殊的文化韵味儿。可当我在若大的城市里,找不出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时,似乎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孤独,以至实实足足好长一段时间心里一片茫然苦闷,不得不把沉淀在心里要说的话积攒起来,向孩提时代的朋友倾述。

那时她刚刚做了母亲,一大堆突如其来的家务活儿让她不知所措。每每见到我,她总是推掉一切,坐在我的对面,认真地听我滔滔不绝地叙述。

我知道这些话题对于她并不重要性,但她善解人意地理解我在孤寂时对她的那份依赖和信任,懂得这是比友情更为珍贵的人间真诚。于是,她便用一颗明天会更好的心祝福我,每一年都要有一份宁静的收获。

夜晚半个月亮从天边爬上来,朦胧的月色中,我觉得自己再不是戈壁滩上一棵流泪的胡杨,我的心己与这座城市的脉搏一起跳动。

事后想来,那时自认为品尝了孤独,实际上只不过是人地生疏心理、生理一时不适而已。好比是山峰中的一层雾,一旦日出风吹,就会雾散峰现。

说起来孤独是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心绪反映,人生在世,谁人不曾孤独过?

孤独是一种颇具禅味的境界,可以感受许多平日里绝对感受不到的东西。秦始皇始于孤独也死于孤独,他是带着一种对权利的狂热和奴役天下民众的欲望扫平天下的,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孤独。一些大学者乐当现代隐士,以学术深奥与世无争自慰自乐,这是寻常人无缘得到高尚的孤独。老年人当人生疲惫奋斗的步履一旦停下来,便有一种远离喧嚣寂寞无耐的孤独。

孤独不是与生俱有,每个人的心态不同,承受力不同,孤独的内涵也各有不同。后来我做了母亲,孤独的感受便一日淡似一日,整日忙不完的索碎,连孤独的时间也没有了。

尽管孤独是一道心的篱笆,阻挡了别人,也阻碍了自己,但有时我还真希望再次孤独,或许仅仅出于对流逝的青春的渴望吧!细想在这若大的城市立足确实够孤独了,千万不要自寻烦恼,让自己更孤独。

浮 躁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时刻被喧闹的市声、蠕动的车辆、迷离的灯光、夺目的时装、流行的歌曲所包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急促的生活节奏,使人成了一部不停转动的机器。

整日受这浮躁的氛围所感染,就连性格内向喜欢宁静的我,有时也不愿老老实实地呆在家中,忙里偷闲去喧泄自己,放松自己。匆匆忙忙、浮浮躁躁过后,似乎觉得活得很有滋味儿,很有情趣,但冷静下来细细思索,投人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许得到了心理上的某种平衡和回报,但精神上却失去了许多难得的拥有。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发现一切注重实利的浮躁正悄悄地毁灭着人类美好的东西,麻木着人的感觉,改变着人的价值观,让人失去了沉甸甸的充实感。

面对有些事是而非的时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放弃,放弃就是超脱,超脱是种很轻松的感觉。

当一切重归宁静,宁静地学习、宁静的工作的时候,忽然发觉自己很富有。似乎生活中每一个回忆都蕴含着温馨的梦,每一份沉思都伴着美丽的憧憬,这样想来便常有许许多多的心里话从心底悄悄地流淌出来。

熟悉我的或是不熟悉我的朋友、同事,透过这些稚嫩的质朴的文字接受了我,认同了我的情感、我的思考。这种以宁静的心境和真诚的方式去写作、去阅读的独特联系,让我感受了一种默默的理解和关怀。

应该说,品味生活、善待生活是一种享受。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需要理解、交流和沟通,当人世渲泄的诱惑和内心宁静、平和激烈冲突的时候,我希望一次次提炼自己,迫使自己深刻。

浮躁是一种潜化演变的过程,也是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过程。宁静得疲惫了,渴望获得别人的语言、神情、交往,渴望在别人那里证实自己。浮躁得厌烦了,又希望重新回到宁静,补充自己在热闹中失去的灵感和充实,渴望自己证实自己。在磕磕绊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的社会,浮躁是个很敏感的字眼儿,让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空虚感。看来只有保持平静淡泊的心,才能一心一意赶自己的路。

淡定

文/江南雪儿

当心空无杂念,你,便无边无涯。

当心被欲望填满,你,便是尘埃大山。

如果你是一棵青菜,你没必要羡慕萝卜。

或许,当你成为萝卜时,没来由地,又转而羡慕青菜。

这世上,每一棵菜有存在的理由。每棵树、每朵花、每个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每一个人有存在的价值、尊严、理由和法则。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但我们有理由把自己打造成品牌。

先要学会淡定。

淡定是一种态度。沉稳,机警,果断,稳重。

淡定是一种冷静。闲庭信步,行云流水。

淡定是一种作风。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亲和适度,温顺从容。

淡定是一种品质。风动树不动,神鹰背上秋风过面,名利场中过眼云烟。

淡定是一种修养。剑胆琴心,兰心傲骨。

淡定是一种力量。气定神闲,力拔千斤。

淡定是一种境界。难得糊涂,万象皆空。

然后学会孤独。

在淡定中能觉察自我。在淡定中能享受孤独。

孤独不是自卑,落单,不是不合群。

享受孤独,适度脱离群体,学会和自己相处,是一种享受和尊严。孤独是自在儿高贵的,在没有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里,完全依顺自己的意愿来掌控自我的时光走向,或是遐想,或是阅读,或是思考,或是冥思,都是在自由的国度里飞。

对于每个匆忙而急促的上班族而言,每天,抽出点滴的时间段,让自己孤独一会儿,淡定一会儿,远离高楼、汽车、微信、电光的骚扰和侵袭,在自己的自由国度里,在某一棵树下,飞一会儿,发呆一会儿,沉淀一会儿,远离一会儿,这样,反而会带来效率和存在感,做到自律,警醒,守时,稳健。

我们要确定一个理念:正是孤独让你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但凡那些才华横溢、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会享受和利用孤独的人,他们在孤独的时候积蓄能量,才能在不孤独的时候爆发和绽放;而那些害怕孤独,成天在饭桌、酒桌、歌厅里寻找存在感的人,一定都会淹没于芸芸众生。

有一种享受叫孤独

文/九满

早秋的傍晚,广州体育中心广场上人迹渐渐稀少,我沿着广场边的小石子路漫步。耳边时起时落的蝉鸣声已不及盛夏时的聒燥,显得有气无力;一只孤雀扑楞楞飞起落下,凄凉地叫着;地上几只蚂蚁为了生存东奔西窜,或是在觅食,或是在忙着什么;一阵秋风习来,枯叶纷纷落下,飘下片片惆怅,而我看到的却是生命的枯竭与消逝,凄凉与无奈突然萦绕在我的心头,强烈地孤独感向我扑面而来。

最初的孤独,只不过是悬浮在故乡金色晚霞中几屡淡淡的炊烟,随即便是回到故乡拜访父老乡亲时的一杯杯苦乐交融的淡茶,时而演变成失落时一口口独自啜饮着的苦涩闷酒;那些旧时的记忆如电影般徐徐播放,故人、故乡、童年……如白驹过隙般闪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观众,靠着时间的流逝去追忆脑中残留的一段段值得眷念的画面。

生活舞台上,我早已习惯把自己置身于安静的一隅,静观旁人的悲悲喜喜分分合合。许多故事,在一幕幕上演,但扮演最不引人注目的配角的,一定是我。于是乎,在人们的眼里我就是一个“孤独的杂种”。我的确孤独,我也喜欢孤独,因为孤独让我有种浅浅淡淡的伤感,有种超凡脱俗的安恬;也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我才不用疲惫于应酬,不用辛苦于周旋,我才有机会观察这清清纯纯的大自然,我才有时间在冷清中慢慢的思考,慢慢的回味。

随着这秋声,我突然想起李宗盛《没有人知道我的心》里的句子:“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我的心,我是不是要注定孤独,去面对以后漫长的路,我多么希望走我自己该走的路,迎向未来不怕输……”记得最初听到李宗盛孤独地叫嚣时,也曾被他那强悍下所暴露出来的凄楚和无助所震撼,不由得簌簌泪下;现在想起来,却不以为然,那不是悲哀,也不是不幸,那是孤独者吹响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那种气吞万里贯长虹的集结号!孤独的时刻,原来不被注意的素,抑或意外鲜明起来,可以发现更多的生活之美,自然之趣和自我潜力尚未挖掘的空间。一个个关键性的决策,一项项绝无仅有的创造,也许就在这短暂的空白里突然萌生。

有位老同事曾以褒贬难分的口气对我说:“九满,你挺耐得住寂寞的嘛!”其实,我只是孤独,我并不寂寞。孤独仅仅是走进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而寂寞则是心灵深处的荒芜。只要我心底里有一片风光旖旎的绿洲,走进孤独,也就是走进了风景,也就有机会享受孤独这种忘世的境界。

我不是一个虚伪的人,所以宁愿选择孤独,当善良的人们对我不理解或对我的孤独投以同情和怜悯的目光时,我不悲叹,也不艾怨,我只会向他们展示一个灿烂的微笑,给自己一份愉快的心情。每天下班后,一如既往的一个人看书、码字、散步、骑行,独自享受上天赐予我的这份孤独。现在想起来,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该是怎样一种孤独,怎样一种境界啊!

当然,人类终究是群居动物,无法完全脱离于现实社会而独立存在,他的生老病死,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都与人类整体息息相关,绝对化的孤独取向并不值得我们去推崇。孤独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朋友,孤独是自我支配的一段时空,是思想与情感漫无边际去遨游的一种感受,是远离喧嚣获得安静,是暂时地离开朋友的谈笑,收起他们带给我的欢乐,是心灵自由的深呼吸不受任何人干扰的一个过程。人生不能没有朋友,但也不能失掉孤独,能够做到享受孤独更是一种修炼。因为热闹与繁华往往容易流于表面,容易使人浮躁。只有当你独处时,你的内心才会沉淀下一些东西,同时去掉一些琐碎的形式性的毫无实际意义的“废物”。

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无一例外地会经历孤独。孩童惧怕孤独,常出于他们对世界的未知与不安全感,需要指引依靠;年轻人困惑孤独,多因事业受阻,爱情失意或生活挫折而起,人非草木,谁又能轻易说完全不需要一点抚慰和激励呢?老年人害怕孤独,来源于远离人生舞台的无奈,过往拥有的权力、地位的逝去和生命尽头迫近的感伤;意志薄弱的人受不住孤独,为了摆脱孤独,也许会去寻找安慰和刺激。

平时的我,为了活着而忙碌,为了未来而找寻。今夜,一个秋冷雁高的夜晚,我一个人就这样漫无边际的走着,没有目的,无须理由,跟随迷茫的脚步,任意东西。今夜我心如止水,对月流珠,任秋风袭面,可以想点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可以吟首诗自己欣赏,可以哼支曲自己陶醉,也可以想想亲朋好友温馨的笑脸,任思绪或远或近慢慢的漾逸,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细细品味这其中的快乐与忧伤。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以自由的名义,我赞美孤独,更喜欢享受孤独。

夏日拾景

文/长笑

夏日,太阳炙烤下的田野是苍茫的,所有的作物都集中了一个表情,期待着雨露的降临。那表情透露的真诚给无边的田野增加了几分肃穆和恬静,揪着所有人的心。

苍茫中,矗立在田野中间的一棵大树却是慈祥的,它一如既往的摇动着枝条,用它茂密的叶子轻轻安抚着作物:雨露早晚会来,炎热是必经的磨练。它远离树林,兀立在作物的中间,在广袤平坦的田野上显得格外突出,俨然就是所有作物的领袖。

我们无法知道,是当年有人故意在大田里栽下的一棵树,还是有一棵种子被风吹到了这里;我们也无法想象它尚在幼苗的时候是如何只身抵御风雨,如何躲过农人的耕锄;在它身边,不知道走过多少牲畜,也不知道避开了多少人的践踏,更不知道它远离同类要忍受多少孤独。可以想象的是,它独自走过无数个四季,默默地刻下了每一个年轮,风霜雨雪都被它化作了营养,闪电雷鸣被它当做了娱乐的表演。它见证了这片地界的一再变迁,它目睹过人类许多可说不可说的故事。集体化耕作的人们曾经在它的旁边乘凉,一家一户的劳作也把它当做临时休息的场所。它最早迎来曙光,最后送走晚霞,是鸟儿们中途的一个休息站,是农人心中的一座灯塔。在学者的眼中,它是一个哲人,一个在沧桑中浸透了的哲人。它所记录的哲理厚重的不能再厚重,因为那是从宇宙深处得来的信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思索的结果,是多少代人苦难与欢乐的结晶。在诗人眼中,它是一首诗,一首充满了伤感曲调的诗。因为它的孤独它的寂寞它的高傲都极大地符合了诗人的性格,诗性从它那舞动的枝叶间往外喷发。在数学家的眼里,它只是个数字一,很具体很抽象的一。它可以和任何自然数组合,而所有的自然数中都包含着它。它的身边,曾经路过无数种身份的人,每一种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评价。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它的离群索居。如果它也像别的树木一样置身于林子里,肯定会被整座林子淹没。恒河沙数,过眼云烟,一切都不会发生。

其实,很少有人能读懂它。它期期的目光永远对着远处的树林,它和同类的交流只能依靠鸟儿传递,它的心事只能说给农作物倾听,它每年都顽强的向远处播撒着种子,它甚至允许菟丝子爬上它的身躯。孤独,造就了它对所有一切的热爱。或许,它时时刻刻期待着在身边能长出许多树木,期待着自己也成为树林中的一员。然而,生长在大田里的它,这样的愿望注定是不能实现的,它只能孤独在这田野里,给夏日的苍茫重重的落上一笔,是感叹,也是落款。

这棵孤独的树,是田野里的一道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