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故乡的那条河美文

2023/12/30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故乡的那条河美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故乡的那条河美文 篇1

小时候,我家门口有条河,据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下放到五-七干校的“劳改犯”们挖的一条人工河。它长两千多米,宽五六十米左右,所以充其量也只能算条大沟,当地人也确实以它为界把干校分为“”沟东“和”沟西“,但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它如同郭兰英所唱:”一条大河波浪宽“——是一条美丽、神秘而又宽阔的河。

河的东岸曾是大片的苹果园。春天,粉红的苹果花嫣然盛开,成团成簇,娇美淡雅。秋天,青色油亮的苹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西岸,一排排砖瓦平房炊烟袅袅,上演着鸡鸣狗吠、人间烟火的生动画面。河上架着一座石桥,是连接东西两岸的唯一通道,也是我们每日上学的必经之路。

从我家院门口往南几十米有一处石阶,从岸边通向水底,大约有十几阶,所以不论水位高低,人们总可以蹲在石阶上洗衣服。青石台阶整齐光滑,宽两米多,可容几个人同时在水边刷刷洗洗,一边干活一边聊天,欢声笑语如河水一般清澈流淌。由于那些年没有自来水,这石阶往往是石凳、是搓衣板、是一个热闹而忙碌的地方。

记得夏日夜晚,端起一家人换下的轻薄衣衫去河边清洗,月色映照下的石阶泛着白光,河水微波荡漾。远处仍有戏水的人不断打起水花,脚下更有欢快的小鱼游来闪去。双脚浸在微凉的河水中是那么舒适惬意,当水漫过小腿我就不敢再往下走了,河水清幽暗淡深不可测,带给我莫名的神秘和恐惧。冬天也很有趣,当河面结冰时,总有些孩子捡起石块往下扔,去试探冰的厚度,那些石块或破冰而沉或冻结河面成了另一道风景。有年冬天特别冷,河面竟成了天然的溜冰场……记忆中,那是一条清澈美丽的河,时而欢快时而沉静,时而明亮时而幽暗。伫立岸边望杨柳依依,听蛙声蝉鸣,心情如河水一般清爽平静,即使阔别多年,这美好的感觉仍时常在心头萦绕。

多年后再回故乡,记忆中的那条河已面目全非,远远望去,大片的果园已不见踪影,平地荒芜。一排排瓦房破烂陈旧,不见人烟。岸边各种灌木丛生,寻不到一棵杨柳,遍地杂草让人找不到路也看不见岸。凭借记忆,我在杂草中找到了那处台阶,它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的牙齿一样摇晃并参次不齐。我小心翼翼地走下台阶,临水而立:黑色水面上有各种垃圾在脚下浮荡,茂密的水草覆盖了大片河面,漂浮的气泡散发着淡淡的腥臭……这一刻,记忆与视觉的错位让人的心情沉重到不能呼吸。

拾阶而上,脚步渐行渐远。心中默默祈愿干校的环境治理方案早日实施,让污水变清泉,让两岸成绿洲,再还大河当初的美丽容颜。

再回首,故乡那条河,你好吗?

故乡的那条河美文 篇2

童年最难忘的记忆,是故乡的那条河。

它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一路浩浩荡荡,最终注入松花江。

它叫辉发河。

从源头流出后,辉发河与一条支流交汇。这个支流就是吉林省的梅河。围绕着两河交汇点,人们世代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并且把这个地方亲切地称作梅河口。

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我生命的摇篮。

最早的记忆,是跟随母亲去河边洗衣。我的任务,就是把母亲洗好的衣服晾在用石头垒就的大坝斜坡上。

长大一些,这条河便成了小伙伴们玩耍的天堂。那个年代,物质极其匮乏,孩子们所能追逐的,就是青山绿水,蛙声蝉鸣,鱼虾泥鳅,蜻蜓纸鸢,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编织着五彩斑斓的童年。

夏天,大家在河中尽情嬉戏。时而鱼翔浅底,时而蛟龙出海,你追我赶,常常流连忘返,哪里还顾得上家长的训斥和老师的告诫。至于蚊虫叮咬,那更是家常便饭。

冬季,除了堆雪人、打雪仗,孩子们更喜欢到一望无际的冰面上打滑跐溜或支冰车。打滑跐溜一般选择有坡度的冰面,从上到下会滑出很远。也有人会坐在爬犁上滑下去。但这些玩法常常为冰车族所不屑。冰车是一种东北地区小朋友特有的自制玩具,又叫单腿驴,结构简单,驱动灵便。蹲在上面,穿行于白茫茫的世界,势若脱兔,凭虚御风,惬意无限。只是在冰车上蹲久了腿有些吃不消。小朋友不管那些,有时玩得兴起,会一口气支出十多公里。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下,手脚时常冻得皴裂。若要缓解冻伤,辄须再用雪来搓,很是遭罪。但再相约去玩时,遭罪的事便忘得一干二净了。

当年的梅河大桥是木桥,比较破旧,桥板之间缝隙不小。透过缝隙,可以看到桥下湍急的河流,令人望而生畏。记得有一年涨水,河水几乎漫过桥面。过桥时,人们手扶栏杆,逡巡蹑足。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几十年来时常在梦中浮现。

桥的南面是农村,北面被称作城里。城里这个称呼让我纳闷了许多年,始终没找到“城”在哪里。实际上所谓城里,就是最早的梅河口村变成了梅河口镇。一条河,分隔了城乡。

最深刻的记忆,是有一次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我不会游,便站在岸边观看。不料被一个淘气而又不知深浅的家伙从背后一脚踹了下去。我当时在河里扑腾了好一阵子,喝了不少水。好在他们发现情况不妙,及时把我拉上岸。这件事令我至今心有余悸。

其实真正的恐惧并不是水中挣扎的瞬间,而是事后的回味。静静一想,原来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和偶然,去留原本只在一瞬间。更让人惶恐和难以参悟的是,有时已处去留边缘,却还浑然不知。这种变幻与无常,岂能不令人唏嘘和骇然!古人云,上善若水,天下至柔莫过于水。可当它吞噬生命的时候,却变成了野兽,它的柔已经荡然无存。善恶易变,乃在须臾之间。

故乡情是一种奇妙的情结。我常想,人们为什么会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为什么会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情怀,为什么会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慨叹?

这是因为,在我们最初睁开好奇的双眼,去认识、理解和感悟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故乡给了我们滋养、欢乐、希望和信念。它开启我们人生旅程的起点,确立了生命价值的航线。它把我们的稚嫩,紧紧裹进它温暖的怀抱;把我们的根,永久镌刻在故土的青史间。它把厚重的文化情怀根植在我们的基因里,让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抹去烙在灵魂深处的故土印记;它把对儿女博大的爱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让我们走遍天涯海角,也挣不脱闯入梦境的金色华年。特别是当我们漂泊半世,蹉跎岁月,饱尝人世的甘苦与冷暖,带着难言的伤痛与疲惫,去寻觅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港湾,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无忧无虑、不识愁滋味的日子,会不由自主地思念滋养我们的故土、给予我们力量的生命庄园。也正因如此,故乡才成为了我们奋斗的动力、情感的依托、信念的支撑。此情可待成追忆,梦啼妆泪红阑干。

外面的世界虽精彩,但生命之根永远在故园。多年来,我去过塞纳河,到过莱茵河,走过多瑙河,领略过哈德逊河。但最令我魂牵梦绕的,还是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河不大,却养育了千千万万优秀的梅河儿女;水不深,却哺育出一生为民、两袖清风的好公仆郑培民这样的参天栋梁。

每当走近故乡久别的河畔,我的耳旁便仿佛响起王洛宾先生那荡气回肠的旋律:故乡的河/多少回你从我的梦中流过……我的眼睛就会湿润,思绪便随着潺潺河水,流向远方,飘去天际。

河究竟是什么?河是一首温馨的诗,河是一曲深情的歌,河是一杯浓烈的'酒,河是一部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交响乐。面对奔腾不息的滚滚流水,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思想家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科学家说,水是生命之源;文学家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实际上,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条河。有急流,有平缓,有激越,有险滩。随着时光的流逝,终将一去不返,并且毫不吝惜地带走你的一切。

但物质世界再富有也会消失,再华丽也会腐烂。只有爱,只有精神财富,才会汇入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在汹涌澎湃中闪现,长流天地间。

你听,天边传来的袅袅歌声,那是不是生命的音符在跳跃,是不是远方的游子在呼唤——“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噢,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故乡的那条河美文 篇3

荆山在市东南8000米的地方,有大、小荆山,隔荆山河(欧阳湖)南北对峙。两山曾各有奇石一块,大荆山之称“鹤迹”,相传为古仙所遗;小荆山称“龟文”,石下有洞穴,是神龟栖息之处。明卢宗哲《荆山文笔峰记》说:“擅荆山之胜者,曰石壁,峭削竦特,如半壁倚空……”。原大荆山石壁上刻有两个大字“寒壁”,是明御史骆骎所书。老芜湖八景中“荆山寒壁”即指此。元欧阳玄芜湖县尹在任时,曾有题咏:

青翠松杉一带长,雪峰倒影浸湖光。

一蓑晴絮收菰米,满径天花采玉肪。

泾水东流冰滓白,淮山西借夕春黄。

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

荆山脚下曾有荆山湖,又称芜湖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吴将陆逊、晋谢尚、王敦皆尝镇此。”明嘉靖《太平府志》载:“芜湖水,在府城西南,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大江。汉末尝于湖侧置县。”所说大同小异。

往事足堪回味。明万历年间,举人朱万爵以亲老不仕,归隐田园,在荆山山水之间筑别墅,木楼草阁,绕以粉垣,花木成荫,清幽静雅,名为朱园。朱万爵偕弟万寿、万选皆闭门读书,事亲,布衣蔬食,二十余年,足不至户,唯与画家萧尺木等名士有往来。朱氏仙游之后,萧尺木往游凭吊,其《过荆山朱西雍旧亭有感》云:

花园不耐老相亲,别后空过三十春。

乱石闭门无处入,秋声盈树不堪闻。

平无一望连天水,峭壁千寻宿暮云。

万分凄凉难忍去,空山泪断旧时人。

人亡园圮,旧址犹存,空有余情,后为荆山胜迹之一,至今令人悠然神往。荆山寺、荆山湖、寒壁佛刻、朱园等,在历史上聚合而为“荆山寒壁”,昔日有芜湖第一胜景之誉。据李盘《游荆山》诗序载:“鸠兹第一胜景,离城十五里,峭壁丹巖,下临湖水”,登荆山,岂能不泛欧湖?欧阳湖一般简称欧湖,亦称区湖。区湖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中叶大放异彩,既是芜湖乡贤耆旧在古鸠兹大地登山临水,也是慕名而来文人雅士领略芜湖“湖山之胜”的首选地,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芜湖又一重要的别称,一如白门之于南京。

19世纪末,英国在华商人立德之妻阿绮波德·立德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生活了20年,足迹遍布南方的各通商口岸。在她的《穿蓝色长袍的国度》第七章《九月在芜湖》一文中生动描绘了初秋荆山的景色与佛像群。兹摘录如下:

“我们乘船去荆山时,河道里到处都是放鱼鹰的小船。这种丑陋古怪的鸟在水里追逐着鱼儿,像我们在英格兰赶野鸡一样,抓到鱼后就把鱼交给放鱼鹰的人。中午,我们在一个小码头吃午饭,码头四周有各种各样的正在开花的植物。去往荆山的路旁有许多野生的艾菊和紫藤,在它们盛开的时候,芜湖一定更加可爱。脚下不时有野鸡呼呼振翅飞走,一个同伴抓到的沙雉足够我们六个人大吃一顿。左侧是一大块平整的农田,飘着袅袅炊烟,面前又凸起一座山,站在山上看四周可以尽收眼底。右侧的凹地里有座庙。上得山来,庙却在那边,一个同伴嘟哝着。我们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下山去庙里看看。我们已经爬到山上了,再下山绕过去?冒险精神促使我们抄近道去庙里。

……

庙门口有座神像,仿佛是福斯泰夫(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个人物,爱吹牛),混身是肉,笑呵呵的。后面供坛上是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座佛像,两侧是他们的十二门徒。所有这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在庙后面大概40英尺高的岩壁上刻着数不清的佛像,都有真人一般大小,这是我在中国见过的最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岩壁两侧的像有些模糊,我记得一侧是匹马,另一侧是头牛,上方刻着鸽子。一个中国人说,看见那只鸽子吗?原先有两只,有一只飞走了。为了保护佛像,岩壁上方搭了个简陋的棚子。在欧洲,像这样的地方一定会有大段关于作者创作意图的说明,在中国,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一样,当地中国居民对这些佛像也知道得不多。这些镀金的佛像占了庙后院子的一半,另外院子还有间很矮的房子,里面住着两个年青的和尚,看来两个和尚很穷,清秀的面庞上不带一丝邪恶。

离开庙时,落日将余辉散在广袤的大地上,映红了远处的长江。四周望去,一只猫头鹰正飞过那座庙,停在山顶的矮树上,又振翅穿过岩石,消失在无垠的冲积平原上。山上的草都被烧掉了,黑乎乎的焦痕使岩石和污泥更加醒目。我不禁想起了英格兰的傍晚落日映出我们的轮廓,大簇的黄百合溶在夕阳中,此景只应天上有。”

近年,芜湖县在县城湾沚之东湖有重建之纪念物,只是时过境迁,难以寻觅往日情致矣。

故乡的那条河美文 篇4

我的故乡在赤峰,那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饱含诗意的城市。它处处散发着人情味,却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玉龙,就是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因此,赤峰也是“中华第一龙”的故乡。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平原、辽河平原的截接复合部位。东与本自治区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的朝阳市接壤,南、西与河北省承德地区交界,北西与本自治区的锡林郭勒盟相连。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多山,山地、高原、丘陵、盆地错综环绕,开车走过通赤高速的人都知道,每当过了奈曼,进入赤峰地界时,路就逐渐变得蜿蜒曲折、崎岖了起来,坡特别多,中间偶有老哈河大桥等穿插着。

如果赶上夏秋季节,这时的美景才是美不胜收的:杏花村,漫山的层林尽染,风吹着五颜六色的叶子时而闪现出黄色的果实。同伴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产生了律动,即使不下车,也能将满山美景尽收眼底。每每路过的时候,我们总抑制不住那份激动的心情,总会情不自禁的感慨“景色太美了!”“太壮观了!”是呀!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最好的礼物。

记忆中最先学会的两首歌:第一首歌是《国歌》,第二首就是赤峰市市歌——《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时至今日,二十多年过去了,但那首歌似乎在心里扎了根儿,萦绕脑海中。久久回味,每当想起来,我都会饶有兴致的哼上两句:“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那是我可爱的家乡赤峰。红山凝云霞,河水碧溶溶,幢幢高楼手挽手,座座庭院绿葱葱……”每每唱起来,心就感觉跟着回到了赤峰——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

我家就在赤峰喀喇沁旗的一个小乡村,村里的人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家里耕种的所有地都在山上,从有记忆开始,便跟着母亲一起过着早出晚归,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日子。依稀记得,因为调皮偷偷拔起母亲悉心呵护的幼苗,随后又用土把苗柸好,佯装苗还活着;依稀记得,母亲抱着我,小心翼翼地用烧透的黑色棉花球帮我处理着小手上发红的流着脓的冻疮;依稀记得,小时候,坐马车跟爷爷奶奶上山给生虫的谷苗打药,因低头自顾吃着诱人的西瓜而不见了爷爷奶奶,害怕的一头扎进谷地里疯乱的跑,扯着嗓子大声的哭喊,弄得从头到脚满身黑色缓缓蠕动的长爬虫,到最后终于看到了奶奶,却被满身的虫子吓得破了胆儿的哭……

那时整个村庄都还没有电视,每当吃过晚饭,天也黑了,最喜欢跟着父母到家门口去玩。大人们围坐在一起闲聊着庄稼长势了,谁家的孩子要娶媳妇了,谁家又生小孩儿了……而我们小朋友,就到了一天最快活的时候,时而排成队,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而绕着院墙、柴堆儿、麦垛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累了,就紧挨着大人坐了下来,顾自的端详着周围的一切。在有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幕布的衬托下,晚上的树显得越发的动人,白天还是绿油油的一片,而现在,各具形状但又独具魅力。有的像拄着拐棍的老人,有的像长鼻子的大象,更有重叠的树影儿就像连绵的群山,恍惚中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唯一相同的,就是一个个安静的站立着,不发出一点声响。

风来了!他们用独有的形状开始慢慢晃动,随着风翩翩起舞。再放眼远处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占尽了天边,山的黑色与美丽星空连成了一线天。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把下巴杵在膝盖上,两手并拢,抱着双腿,静静的想,山的那边应该就是梦想实现的地方了吧,我怎么才能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天空,繁星点点。遥望中,忽然,一颗流星顿时划破了夜空的静,伴着一条刺眼的长线,落到了黑暗中,很快就不见了。记得听大人说过,看见流星划落,就赶紧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许愿,梦想就会实现了。想起大人的话,我兴奋的抬起头,寻找着那颗属于自己的流星,以期把握住机会,能实现那个走出大山的梦想。但,好多个晚上,很多次,我在漫天的张望中,却再未能见到流星。

记得,那时候,我经常一个人跑到离家最近的山边,用两手扩出一个喇叭,对着大山无数次地喊出自己的梦想。一两秒后,大山用近乎相同的语气反问着我,一次又一次,但却从来不曾回答。渐渐的,我长大了,每天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慢慢地理解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恍惚间,终于明白,原来,大山早已通过它自有的“回音”方式回应了我。那感觉不就是在问:你努力了吗?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了吗?

辗转多年,我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离家很远的工作,然后扎根他乡,开始了那漫漫的人生路。时至今日,那种故土难离的感觉时常在心头燃起,一种浓浓的思乡情总在夜幕降临时伴着路灯油然而生,久久回味,如影随形。多少次梦里回故乡,再次远望那故乡的山,每次都想靠得更近,但他始终岿然不动,拒人于千里之外。走近,再看那故乡的山,任凭岁月变迁,他还有着当初的模样。我像儿时那样对他呼喊,但他却不再回我,让睡梦中的我无数次哭红了眼……梦醒之后,思绪化作浓浓的乡愁,隐隐的沉在了心底,我情不自禁的打开日历,一页一页地数着归期。

故乡的山,是一首意义非凡的诗,读了之后还想读;故乡的山,是一支荡气回肠的歌,唱了之后还想唱;故乡的山,是一颗启明灯,永远记着回家的方向;故乡的山,是风筝的线,一手牵着家人,一手牵着我的心;故乡的山,是尘封的老酒,时间越久越醇,越长情越浓。

故乡的那条河美文 篇5

古老的村庄,夕阳下的古树。

炊烟袅袅的灶头,辛勤耕作的爹娘。

一个小村,一湾溪水,一缕炊烟,一个人,一辈子。

站在村头对面的城市尽头,擦去眼角的泪水,挥手告别昨日的眷恋。

最后的战役,吹响离别的号角。才发现,一切恍如隔世。

不忍割舍,土香土色的情结。

那回忆,如烟、如雾、如梦、如幻。

前方缓缓移动的身影,逐渐被村庄的雨水洗涤。

忘记那天扛在肩头的行李,是如何从身上卸下。

故乡啊故乡,我就在这座城市,抬头瞻仰你的容颜,久久未能低颔。

(凝眸彼岸,掬一捧思念,含泪...)

故乡的那条河美文 篇6

这是一片恢弘壮阔的美景,当它呈现在你眼前时,它会带给你一种神秘的召唤。那种景象,你从来也没见过,也从未在梦中想象过。

高速公路上,透过车窗看外面,广阔的天,平旷的地,白云那么低,那么松软,高低错落,随意地浮在湛蓝的天空,笼罩着公路。四周弥漫着一些土黄的空气,但顺着炽热的太阳照射的方向看,又是明亮晴朗,照得闪耀发光。更奇特的景观是周边伫立着的.连绵不绝的山丘,山并不高大,裸露着岩石黄土,一直随着公路无限延长。沿着公路两侧,有许多宽敞的小平房,点缀着繁多的绿树,充满了生活气息。不过这与喧闹的城市相比,太过寂寥,所以许多人都不会欣赏它并不秀丽的宁静之美。

这就是美国西部的沙漠州——犹他州。

在这片神秘的沙漠上,我体会到了心里所向往的,体会到了我生命中所缺失的东西,体会到了另外一种生活。

在一个静谧的晚上,天幕被染上了阴暗而深不见底的蓝色,天上的星星一颗颗闪耀着银色的光。那种梦幻的感觉,就像被带到了梵高的星空下,内心充满渴望,也流露着憧憬与忧郁。我渐渐沉溺在这凄美中,让我的灵魂挣脱束缚,在更高的天空中飞翔。逃离这一切,逃离世间繁华喧嚣,逃离世间纷扰争夺,逃离我的生活,飞向完美的梦。也许只需一点小小的改变,小小的内心的感化,我就能到达那个地方。

现在的生活,虽然物质越来越丰裕,但我仍不满足。庸庸碌碌日复一日,不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

回想这半个多月在犹他州的停留,发现主人一家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迥然不同。没有那份急躁,没有岁月铸就的满脸悲怆,没有麻木自卑,没有高傲自大。他们有的,是和善,是对家人的关爱,是对生活的享受,是对信仰的虔诚,是深沉而不经意的智慧。

史密斯一家是和谐而美好的一家人,和他们相处,十分愉悦。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和家人一起时而分享一天的趣事,时而随着流淌的古典旋律读书或浏览网页,时而一家人一起玩桌游,总是那么宁静而快乐。他们在餐前与睡觉前虔诚地祈祷,自己种些水果蔬菜,在家自制果酱,自己做饰品,在家开派对,一切都充满了新意。他们去野营、爬山,夜间仰望神秘莫测的星空,总有你意想不到的趣事。

这也许是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享受着沙漠的广袤景观和特有的宁静,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随着音乐的流淌渐渐进入梦乡。窗外有迷人的星空,有幽静的蛙鸣蝉声。我向往它,真心地,却并不满足于此。年少轻狂时不能满足于享受与宁静,但不能忘记要保持一颗如夏花绚烂、如秋水静美的激情而清净的内心世界。

那片星空,依旧美得夺目,依旧让人心驰神往。突然我有种亦真亦幻的不真实感。隐约中,脑海中浮现出那片天地,跟我的梦想如此吻合:

在一片人迹罕至的土地上,一座城堡似的华丽建筑威严耸立,围绕它的,是一片片的花海、一片片的森林、一片片的湖泊,附近村落的小孩在这里嬉戏,帮着修剪花草,并带走他们所喜爱的花枝。建筑里的装饰华丽而精致。休憩于此的人,都有着独特的心境,成全着自己,追寻着完美与永恒。生活真实而注重内心的充实,不挥霍浪费,不只知享乐,而是迸发着激情与灵感,将创作与生活交融,坚守着能充实内心的永恒价值……

会有这样的生活吗?我会一直寻找……

故乡的那条河美文 篇7

瓦蓝的天空澄澈的一尘不染,远处飘来一缕缕金桂的清香夹杂着醇厚的柿子味。舍不得离开的蝉还在枝头上低声的嘶叫着,辽远,清亮。却还是没能留住燥热烦闷的夏,秋天便迫不及待的跨上了行程,悄声带着丰收来到了这个令人神往的村庄。

树根又傻愣愣的坐在村口,整整一下午了。“中秋节快要到了!”想起来离家漂泊的疯娘,树根又重重的叹了口气。

树根从小就是村里人眼中的另类。他那十几年前就去世的哑巴父亲以及那离家出走的疯娘无一例外成了村里人这些年茶前饭后的议论话题。一场大暴雨后,凶猛的河水卷走了颤微微的独木桥以及桥上的树根爹,被救上岸后昏迷不醒。穷苦的家庭如何能支付巨额医药费,树根爹变哑了。后来成了家,却不幸掉下悬崖摔死了。再后来,树根娘变疯了,常常到处乱跑,不过每次都会自己回来。树根是个敦厚的人,也没太在意。谁知两年前母亲出走后再也没能回来,树根找遍了十里八村可没有一点消息。

往事像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在树根的脑海里,眼前这座富饶祥和的村庄把他的思绪拉回到几年前。泥泞不堪的小路上发疯的母亲在地上胡乱的翻滚,身上脏得不像样,分不清是泥还是牲畜的粪便。树根便耐心的为疯娘洗干净,即使很脏,他也觉得很幸福。而现在要是母亲还在身边,那该是多享福啊!

他还依稀记得那年的村子,天翻地覆的蜕变了。那天,村支书兴冲冲的跑来“要修路了,要修路了!”原来,村村通公路要普及到这儿了。这可是村里人做了几十年的梦啊,村里男女老少齐心协力的跟着共产党的领导,修建那条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路。筹资、开山、挖石、肩挑手抬……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在挖土机的轰隆声中,在村民高亢的吆喝声中,在险峻的山谷中巍然迤逦。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与希冀,这条宛如银龙的路无尽绵延,穿过村庄往南通向县城,往北直抵市区。于是,这个闭塞的村子一下就变成了交通要道。

自从树根爹死后,树根便把自家几亩地租给别人种,这让思想保守的村民们很是看不顺眼,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竟然不种地,那还想干什么?村支书是个老党员,考虑了树根的情况便将刚批下来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农村医保的名额留给了树根家。这可是个稀罕事啊,困惑农村家庭几十年的收入低、看病难的问题竟然解决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树根签了承包合同,把村口一栋废旧的厂房租了下来,用这个破厂房开了个漂亮的饭店和一个洗车场。这要搁以前啊,村里人肯定会笑掉大牙,而现在这宽广的公路通向这里,带来了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车辆。以前连个拖拉机都罕见的村庄现在大小车辆来往不绝。树根的饭店和洗车场也成了香饽饽,生意十分红火,赚了不少钱,盖了小楼房,小两口日子过的像模像样。

看着南来北往的人群,树根又想起他那流浪在外的疯娘,“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还会回来吗?要是回来时迷路了怎么办?家乡这几年变化这么大,娘会认识吗……”想着想着,泪水模糊了树根的视线。党的政策这么好,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钱是挣不完的,可娘却只有一个啊!树根站起身理了理衣服,看了看眼前这祥和的村庄,高耸的楼房、宽敞的公路和一切的一切,他下定决心明天就去找娘,带她去治病,想着这些他缓缓的向着远处的五星红旗深深的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