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书包的文章

2022/12/11经典文章

关于书包的文章(精选11篇)

圣诞老人

文/李楚森

小时候,我是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因此,我把圣诞老人的“个人信息”熟悉得一清二楚。我知道圣诞老人住在很冷的地方,我知道圣诞老人最好的朋友是驯鹿,我还知道,圣诞老人每年都会坐着驯鹿拉的雪橇,来给我们送礼物。在二年级那会儿,我还被称为“圣诞通”呢。

可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在圣诞节那天收到过礼物。我问爸爸为什么,他慈祥地摸摸我的头,说:“因为你还不够乖呀!也可能是因为,圣诞老人给你的礼物太大了,袜子里装不下吧。”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那一年的平安夜。晚上,我早早做完作业,把牙齿刷得干干净净——花了足足有三分钟(我以前能刷四十多秒就不错了),还给爸爸捶背呢。圣诞老人喜欢乖孩子,这是爸爸告诉我的。讲完故事,爸爸轻轻地给我盖上被子,把窗户开得很大,神秘地朝我眨眨眼睛,说:“今天晚上我不睡觉了。因为圣诞老人要送给你的礼物很大,所以我帮你迎接圣诞老人。”

我激动地跳了起来,狠狠地在他长满胡子的脸上亲了一口,然后躺下床,很快就睡着了。我梦到,圣诞老人表扬我了,还送给我一个大大的米老鼠书包……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醒来了。窗外黑漆漆的,星星还在孤独地闪着光。我揉揉眼睛,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准备继续睡。突然,我一拍脑门,一骨碌从床上跳起来,兴奋地跳下床,连鞋都没穿。在床头边,我看见了——我梦寐以求的米老鼠书包。

“哇,圣诞老人送了我一个米老鼠书包!”我摇摇在旁边小床上打呼噜的爸爸,“爸爸,爸爸,快醒醒,你快看看圣诞老人给我送了什么!”爸爸坐了起来,望着我,欣慰地笑了。

我高兴了很多天,把米老鼠书包擦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用它。那些日子,我一遍遍地追问爸爸,圣诞老人到底是怎样来到我们家的,但爸爸很神秘地告诉我,如果说出来,圣诞老人就再也不会送礼物给我了。我一次又一次地把书包藏起来,又一天天地背到学校去——那些日子,大概是我最幸福的时光了吧。

直到五年级,我才知道,那个书包是爸爸送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圣诞老人就在我们身边……

追忆童年

文/张永康

儿时的自己,好像每一天都是乐呵呵的(在老家村子里住时)、、、

每天上学拿上小板凳儿,背上小书包儿一蹦一跳的就往学校去了。清楚记得,那小书包儿是母亲亲手做的,虽然没有买的那种好看,没有买的那种书包的“功能多样”,但有时也会为之兴奋!真的,这不假,因为我那种书包的功能是独一无二的,小小书包在胸前,小板凳儿则与书包带儿连在一起背在身后、、、放学后那一颠儿一殿儿往家走的身影,现在回头想想,会忍不住让你笑出声来的,呵呵呵!

小时候,在老家院子里种着一棵梨树。梨树花开的季节,雪白雪白的梨花挂满整棵树,院子里会显得好美好美。树下是母亲勤劳的身影,“康,去拿搓衣板儿、、、”年轻漂亮的母亲,“快点儿啊”。我也会很听话的,屁颠儿屁颠儿就去拿了。之后,拾起地上的小铲子又火速回到我的“阵地”了,继续挖我的小坑儿,那会儿可高兴了。

一毛钱可以买两个玻璃球,和伙伴儿们挖个小坑儿玩儿玻璃球玩儿,大半天下来都不会说什么脏不脏累不累的;一毛钱可以买根儿冰棍儿,和弟弟一起分享(是的,没用错词,分享!),不会闲冰棍儿多么难吃多么不好的,一样会很乐。一毛钱可以买根儿铅笔,用到很短很短,小手儿握不住时才会丢掉,但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一毛钱可以买个本儿,用完后也不会扔掉的(会留下来给姥爷卷旱烟用—)、、、一毛钱的记忆让你心生感慨!一毛钱的记忆让你心存感激!

每逢这个时节,也就是秋收时节,我都会跟随父母去地里玩儿的。伴随着拖拉机的“哒,哒,哒……”声,我们一家人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到站了--庄稼地。我同弟弟是一样的兴奋,逮蚂蚱,捉蟋蟀,学着蛐蛐叫寻找着蛐蛐的足迹、、、为了能逮到螳螂(它真的很能飞),我们会不惜跑好远的路。累?不累啊!因为很值啊!值,嘿嘿!回家的路上弟弟会举起那用草串成串儿的猎物给我们大家看:“今天的晚饭可以加道好吃的菜了耶!”天真而又很得意的笑着。“行!”父亲大声回应道,“等到家了,炸炸吃、、、”“那东西怎么吃啊,脏得不行,不嫌脏啊”母亲这儿不同意了。“哒,哒,哒……”的声音里淹没不了一家人的欢笑!淹没不了!

回到家里,打开院子里的灯泡儿,一家人会坐在院子里吃饭。晚饭可能不会有多么丰盛,可能没有荤菜,甚至只有简单的豆酱或者咸菜、、、但那是一种温馨!一种难得的生活,简单而又幸福的日子!

常常会坐在姥爷身旁,玩儿他的烟丝。姥爷也常常会目视远方,静静地吸着他的烟,望着姥爷那深邃的眼神,在那样的“云里雾里”我慢慢长大了,而那童年的金色记忆也慢慢远去了,不再会有那般神奇的快乐了!~~一切的美好,时间将它都好好的封存了,珍藏于那金色的童年记忆!

文/王笛笛

《蝉》

这个夏天还未结束的时候,校园里的上课铃就响了。

"木子,快一点啊,要迟到了。"'知了'气急败坏地把书包往肩上一搭,一边推门一边叫嚷些。

我叫李木,把李字拆开,就得这么个雅号,说来这还是'知了'的"杰作"呢。

"哦,来了。"我赶紧抓起书包跟上。

"知了"是我们给他起的外号,他的原名叫林小蝉,听他说是取"林中小蝉,蝉小觅于林间"之意。我想,大概意思就是要能忍吧。

九月,天气还很燥热,我拖着书包,有点意兴阑珊。

"快点,要迟到了。"

"我说你能不能把书包背好。"

"别磨蹭了,还没睡醒啊。"

一路上我没说一句话,似有所思。

我们是中午午睡的时候睡过头了,所以'知了'后来来了这么一句。他这样说,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没多久,我们到了教室所在的楼层。

教室门口,正在老师讲停下的时候,'知了'喊了一声"报告。"

全班同学的注目礼。

我们在被老师训了几句,同学们的注目礼下,灰溜溜的走进教室。

老师继续讲课,'知了'拿出课本,放在桌上,认真听课。而我,摊开书本,全无心思听讲,于是就扭头看向窗外。

我坐在靠窗的位子,窗外是棵梧桐树,此刻树上还有蝉的叫声,我就欣赏着它一直的'知了,知了'.

"怎么了木子,心不在焉的。"

不知不觉中已经下课了。

"没事。"

我无精打采的应付一句。

'知了'明显的发现了我不在状态,问了我几句,就不再说了。这就是朋友,尽管只有只言片语,甚至于一句话没有,但都知道彼此,一切都在情意中。

"叮铃铃,叮铃铃……"

"放学了,放学了……"

聒噪的铃声响起伴着同学嘈杂的声音。

"怎么了,还很烦恼呢?"

"好多了。"

"那就好,走了,咱们该走了。"

"嗯。"

我简明扼要,'知了'轻笑着拍拍我的肩膀。

"好香啊,是木樨!"

走到校园围墙附近的时候,我忽然闻到了花香。

"嗯,是啊,我也闻到了。"

此刻我忽然心情好多了,心境开阔了。

听到'知了'的回话,我说:

"快毕业了。"

'知了'此刻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依然回应着:

"是啊!"

"明年木樨花来的时候,我们就各奔东西了吧。"

'知了'微蹙眉,没说话。我自顾的接着讲:

"不知道我明年今天所在的地方是不是还会有木樨开放。"

"木樨树上还有知了呢。"

"蝉被木樨叶挡住了。"

……

我像是说给'知了'听的,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许久,我们陷入沉默。

我在想,以后我们两个会不会真的像这林中蝉一样,隐藏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

忽然,我又想到了林小蝉,"林中小蝉,蝉小觅于林间。"这不正是隐藏吗?

但我此刻并不显得多么失落,将要毕业,我们难免分离。

人生本就是聚散无常。

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是否是和我想的一样。

直至夕阳薄暮,日落西山。我们相视一笑,然后像是在对方眼中读懂了彼此。

然后,我们狂奔出去,像是抽了疯一样,嬉闹,蹦跳……

玩了好久好久,吃了不知是晚饭还是夜宵的一顿饭之后,我们回宿舍了。

回到宿舍,倒头就睡。

那个晚上,回到宿舍后,谁也没开口说一句话。

一支钢笔

文/潘志红

岁月远去了,但许多往事还镌刻在记忆深处的长卷上,就像那支褪了色的钢笔,记录着曾经的往昔……

那年冬天,我上小学四年级,书包里唯一的一支钢笔,是修了多次的。笔尖有点歪,写字粗细不匀,有时还渗墨水。班里有个叫玉虎的男生,有一支自来水钢笔,书写特别流畅,是他家在城里工作的亲戚送给他的,我们都很羡慕。这样的笔我在乡新华书店见到过,很贵的,要两块多钱。我也想买一支,但我不能跟妈妈要,因为这笔昂贵的费用,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开支,我要自己攒钱。

老家的湾地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每年的冬天,粮食归仓草归垛,大人们开始在冷水里砍苇子。苇子是盖房、编席的好材料,很多外地人都会到村子里收购。星期日,我拿着镰刀和绳子,跟在大人们的后面,捡拾落下的苇子。走在湿冷的苇地,刀子般的寒风吹得面颊生疼,腿脚麻木,手上也冻裂开一道道口子,深得都能看见殷红的肉了。那是怎样钻心的疼啊!但是我不能怕,咬牙坚持着。一个苇季下来,我拾的苇子卖了三块钱,这足够我买心仪的钢笔了。我开心地笑了,把钱数了一遍又一遍,并小心翼翼地用小手帕包裹了一层又一层,我想等到星期日就去买钢笔。

夜晚,躺在床上,我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上学钢笔忘记了打墨水,年轻的班主任成建老师把他的钢笔借给了我。这是崭新的红色自来水钢笔,笔套是不锈钢的,笔尖纤细匀称,在纸上轻轻一划,十分流利。真是好笔!我很快写完了作业,放学却忘记还给老师,我把笔放进了书包。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同学边走边玩,突然一不小心我被小石子绊了一跤,同学笑得前仰后合。晚上回到家拿过书包准备复习功课,发现书包被墨水染成一片蓝色,我心里一惊,打开书包老师的钢笔在卡口处断成了两截!我被吓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是我不能告诉妈妈,怕她担心着急。

第二天,刚好是星期日,我和一位要好的伙伴,冒着严寒,步行十多里乡间小路,来到乡新华书店,挑选了一支和老师那支一样的钢笔,花了两元七角钱买下了。星期一上学时我把新买的钢笔吸满了墨水还给老师,成建老师点点头接过放在左上衣的口袋里,我松了一口气。我还会想法子为自己攒钱买钢笔的。

下午,我刚到教室,成建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前,把我上午还给他的钢笔放到我的课桌上,对我说:“还是你留着用吧,好笔才能写好字。”“老师,这是你的,我,我不能要……”我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成建老师微笑着指指自己的口袋说:“我这还有一支呢!好了,就这样了。”说完他向门外走去。望着他的背影,我泪眼迷糊。握着这支沉甸甸的钢笔,从此我认认真真端端正正书写着人生的每一笔。

许多年以后,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去茫茫的芦苇地,寻找童年最温暖最难忘的记忆……

放手

文/田小惠

站在十六楼的阳台上,隔着玻璃,楼下的一切是那么渺小。早上路上的行人稀稀落落,车子像大一些的儿童玩具车,远处的河流像一条玉带给丹江公园增添无限魅力。

怎么还不见她人影?难道电梯故障,前几日西边电梯故障刚刚恢复……我心里有点紧张。哦,终于走出来了,从阳台上往下看去她的背影显得那么瘦小,仿佛背不起背上的书包,也许是书包肩带下滑,她使劲将书包往肩上送了送。远处突然驶来一辆车,我心里莫名慌乱。只见她靠右边站立了几秒,车子一溜烟驶过。突然她把衣服的帽子拉起,戴在头上。继续向前走,直到拐弯处的墙角切断我的视线。

推开玻璃,伸手出去,原来下起了毛毛雨。这鬼丫头,还是有保护意识的。我准备下楼给孩子送伞,被老公拉住了!说她应该学会判断,如果雨大她自己会上楼取伞,不上来,说明是毛毛雨没事。今天是女儿第一天独自上学。我有点自责我们的狠心。但是内心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该是对孩子放手的时候了!

儿子因为是男子汉,回家的路几乎不过十字路口。读一年级时老公就坚决不准任何人接送,但是女儿因为是女孩儿,一直被大人接送到三年级,老公觉得孩子的交通规则比我还掌握的好,清明节前夕,他认为应该对孩子放手,让她独自上学!

作为母亲我还是有些许担心。但是内心认为老公的决定是正确的。想起自己读五年级时学习骑自行车。父亲手把手教我,后来终于会骑,但必须父亲扶着车后座跟在我后面跑。有一次,我骑了一圈过来,却发现父亲站在不远处看我,心里一紧张,连人带车倒下了!我怨恨父亲为什么要松手,父亲严厉地说:“其实你早已经掌握了骑车的方

法,但是你太依赖爸爸了!刚才一开始骑车,我就悄悄放手了。你骑的好好的,转了一圈看到我却倒了。爸爸如果一直不放手,你永远骑不远,只能在咱家小院里转。我不可能永远扶着你的车后座。跌倒了自己起来,我不会再跟在你后面了。”说完他转身回家了。

我在委屈和无奈中独自练习骑车,跌倒了两三次后终于可以自己独自骑行了,感到无比开心。

记得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是个马大哈,有次把语文书丟家里了,他打电话给我让赶紧送书去学校,但是老公坚决不让送。我俩大吵一架,他说送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你以后就专门给你儿子送书吧!我到底没有给孩子送书。我不知道儿子那堂课是如何上的,但是从那以后到上高中他却再也没有落过书本。

父母“懒”,孩子就勤快。父母勤快孩子就“懒”。女儿在家开口就喊:“妈妈,帮我洗个苹果。妈妈,我要喝水。”这类的呼喊刚开始我是有求必应。被老公批评了多次后,我学会了对孩子说:“想吃自己去洗,想喝水自己倒。”

慢慢地孩子适应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也轻松很多。

孩子上二年级时,我偶尔去接,要帮她背书包,她却说啥也不肯。说他爸从来没帮她背过书包,都是她自己背的。她经常和爸爸偷着嘲笑那些让父母给背书包的同学。

我们都不是超人,精力有限。要上班,要做家务。孩子的逐渐独立让我慢慢轻松起来。我们不可能陪孩子一生,该对孩子放手时就放手,提供让孩子自己判断的机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力,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小鸡只有从鸡妈妈的翅膀下走出来,才能学会自己觅食。

放手,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难忘的童年

文/品明

我是70年代末出生在湖南的一个乡下,家里三姐妹,父母务农,家庭条件不好。童年的记忆很多,但最深刻的一件事还是发生在幼儿园的一件事。

那时不象现在,我儿子读一年级之前,要读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我们那时在农村就是读幼儿班,之后就上一年级。我读书每天经过一个小商店,那个小商店外面有个蒸包子的,蒸笼冒着热气,散发着一阵阵的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知道家里没钱,又不敢问,之所以每次经过那里对我都是折磨。终于还是抵不住诱惑了,一天看到有个同学拿了一个包子在吃,另一个包子放到书包,我就起了心,等她离开的时候,我移到她的课桌,反坐着用手摸到书包里把包子拿着藏到自己的书包里。心里直打鼓,没一会,那位同学发现包子不见了,因为***妈是本校的老师,就全班搜,在我书包里搜到了,我羞愧难当,也不知道那段时间怎么过的。回家后也不知道妈妈怎么知道的(到现在都没问),妈妈对我们很严,经常揪人,我想这次只怕又要揪肿了,出乎意料的是,风平浪静。第二天,我妈还破例给了我几毛钱要我去买包子吃。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它象一个烙印一直在我身上,永远都不得掉啊。

想想现在的孩子好幸福,想吃什么有什么,只怕他不吃,好好珍惜吧。

未来的书包

文/黄华满

“叮叮当,叮叮当”伴随着闹钟的铃声,我迷迷糊糊地起床了。一看时间,哎呀!不好,七点五十分了,我还约了好朋友去试用未来的书包呢。现在都快八点了,我得赶紧啰。

不过还好,我有火箭,坐火箭去月球绝对是一分钟都不用的哦!我赶紧吃了两口早餐,就三步并作两步的冲去火箭的发射点,开着火箭走了。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去试用未来的书包吗?因为现在的书包太简陋了,所以才去试的。现在不跟你说了,我要专心开火箭,到了再跟你说吧。

虽然未来的书包也是用布做的,可是功能却很多。比如:你按白色的按钮,书包就可以变成长方形。如果你按粉色按钮,书包就会变成心形。如果你按蓝色按钮,书包就会变成圆形等等。如果你担心有时候忘记带书,你就按绿色的按钮,说出你需要的书,这本书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如果你的书包掉进河里了,捞上来的时候肯定是湿漉漉的,不用担心,按一下红色的按钮,书包就会自动修复好,而且表面和里面的书本都是完好无损的。如果你在为书包太重而烦恼的话,也不用担心,你按一下紫色的按钮,书包就会长出两条机器腿,和你一起走路去上学。当你走累的时候,按一下黄色的按钮,书包就会长出翅膀,带你飞去学校,书包有五层:第一层是隐蔽层,你的什么秘密和宝贝可以装进去。第二层是装文具盒的,不管文具盒是大是小都可以装进去。第三层是装衣服的,不管什么样子的衣服都可以装进去,而且书包不会鼓起来。第四层是装课本的,还可以装练习册。第五层是装课外书和水彩笔的。瞧,它把东西管理得整整齐齐,真是一个称职的小管家!

“宝贝,该起床啦。”妈妈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境。我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场梦,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这个梦一定会实现的。

书包

文/邓成日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按惯例,单位又要给联系村小学的孩子们送礼物。也就像过年一样,一年一度。

前几年,给孩子们送了有卡通图案的新书包,孩子们挺喜欢的。今年又送什么呢?这似乎是一件愁人的事。以往,除了书包,孩子们需要的学习用品,诸如笔、球之类的东西,大多送了。送什么呢?那就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老师在回话时,思考良久,最后说:还是送书包吧!

每年送书包,不重复?有人说,现在的书包也不耐用,我的孩子,一年要换一个书包。

这种说法,好像让我们找到送书包的充足理由,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到羞愧难当。想想现在的一些东西,质量令人堪忧。质量的难以保证,与我们习惯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的心态,形成了解不开的矛盾。也让我们的良心备受刺激和谴责,更别说让孩子们有珍藏的东西,能够留下儿时清晰或者散漫的记忆。

记得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根本就没现在形式多样的书包。就是有,也没有钱买。母亲便用一块灰色的布,一针一线,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书包。母亲觉得还不满意。于是在煤油灯下,用七零八落的碎布,组合成五颜六色的图案。有三角形、菱形,中间镶有一朵大大的梅花,最后框边成正方形。那图案说不上有什么创意,或者表达什么鲜明的主题,但有一点是可以明了的,那就是多彩的拼图,至少表现出一个年轻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儿子的期望。我想,至少可以让我知道书包的正面和背面。这个简单的道理,才是母亲给儿子上的人生第一课。

现在看来,相比之下,那书包简直是土掉渣了,甚至会成为某种笑柄。但那小小的,只能装上语文、算术和两本作业本的书包,对那些没有书包、靠双手抱着书上学的孩子来说,也是值得羡慕的。至少说明我还是一个学生,而不是野地里的看牛娃。

现在的书包是大得有点离谱,从背后看,有时是看到书包见不着人。大包上有分层分类的小包,里面可以摆放各类的学习用品,外面是拉链。只要拉好拉链,什么东西也不会丢,减少了家长的操心。双肩背包,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形健康。但独独忽视了那份负重啊!

当村小学的孩子们接过书包,细致端详上面的图案。那是孩子喜欢的童话人物或动物。性别之分与色彩之别,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天然的喜好。他们稚嫩的微笑,就像蓝天中的白云,不含半点杂质和污染。他们的欣喜,让我们有了一种慈善之感,欣慰之感。

我不是一个顽固的守旧者。时代,必有时代的东西。

夏雨

文/雪兔兔易欣

初中那时的上课,回想起来,还是很让人怀念的。每天除了语数英的主课,其他的历史、生物、地理之类的副科,全年级的大家都是课前相互串门借书。

总有外班的男生下午第一节数学自习课下课后,就站在教室门口大声喊,“哎,谁借给我生物书啊?”熟悉的男生就起哄。“没拿,都没拿。”“猪。”“上课不拿书,你是来念黄鼠(陕西方言,黄鼠狼叫黄鼠)的?”要不就是缠着女生,“哎,把你书借给我啊。课后题答案我帮你抄。”“不用。我嫌你字写得难看”,女孩一边取书,一边说道,“不准给我书上乱画啊。”“哎哎,知道了知道了。看你话多的。”男生拿了书,一阵烟似的没了人影。

夏离从来不用借书。他每次都带着。夏离有轻微洁癖,对于自己用的东西,不拘是什么东西。

那年的六月,过得难得的好。后来再也没有那样的六月。一连许多天,都是晚上下大雨,第二天一早就放晴。夜里,听着雨声入睡。白天的炎热一洗而空,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间或打雷的声音,混在一起,实在好听。都是自然原本的声音。

我喜欢夏天的雨。急雨。突然来的一阵急雨。哗哗地打在空无一人马路上。雨帘一般。天地一线。白蒙蒙的。从天而降落在地上,那种强烈的撞击,让人感觉很真实。我喜欢夏天的雨。

早起,一夜大雨之后,天地间仿佛被刷洗了似的,树木的颜色,绿得直逼人眼,空气清新极了。路上还有水洼。那时男生都喜欢雨后从路边积水中一路骑过去,还翘起双脚,溅起水花来。惹得女生一顿嗔怨。夏离从来不这样。

六月的清晨实在美好得很啊!每每早起到了学校,我们都喜欢在教室外头聊天,花坛前、空地上,不拘是昨晚的电视剧,还是新的杂志。那年,新概念的作文,我们都是相互传着看完的。我就是在那时候看到席慕蓉那首《一株开花的树》。

那时夏天还用的风扇。语文老师心疼我们,每每早读,就允许我们出去念书。外头多凉快啊!我不喜欢出去,觉得不趴在课桌上就无法用心看书。夏离也不出去,他说他不热。后来我们在一起,夏离才说,他那时就知道,我当时心里希望他能呆在教室陪我可是不敢跟他说,他都知道,所以就没出去。我惊讶道,“你怎么知道?”

“你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吗?”夏离笑道。

有次大扫除,夏离被老师叫去办公室。我赶紧帮他收拾了书包,我知道他洁癖,特意把书放得整整齐齐的。我背着自己的书包,抱着夏离的书包,坐在花坛前等他。他从办公室出来,远远地看见我就笑了。待他走近,我把书包交给他就回家了。

打那以后,夏离每天早上都比从前来得更早了。之前总是我先到的。他早到后,就帮我擦桌子。有时我刚进教室门,就瞅见他背着书包磨磨蹭蹭地擦桌子。“小荷你看,我从你这边往我那边擦,灰就全跑我那边去了。”夏离说这话的时候,一贯的嬉皮笑脸的感觉。

我不答。只笑着背着书包站在旁边。

夏离后来说,他每天都估摸着我到校的时间,有时他早到了,故意跟人家聊天。远远瞅见我进了校门,才磨蹭着回到座位。这样一来,每回都能让我看见他帮我擦桌子。

原来我只当成是小事。后来又渐渐习惯了。从不曾多想的。他竟这样费心。我直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夏离从一开始,就用心地待我。我竟浑然不觉。我那时并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喜欢我的。也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吸引了他。他曾经用心待我的那些事情,我都无法完全知道了。到底是我亏欠了他。

十六年后的东北,直到遇见沈毅,直到我们之间彼此误会后分手的那段时间里,我才猛然回想起,当年夏离的那些“用心”待我的痕迹,早已把我惯得在感情的世界里“无法无天、不知死活”了。

五月初的一个周五,我依然记得那天的清晨,阳光很好。我刚到学校,校园里人不多。放好自行车后,迎面就碰到班里一个男生,陈锐。

“江小荷?”

我点点头。看着眼前这个大眼睛的男生,不由得惊讶自己怎么之前并没发现班里还有这么好看的一双眼睛?

后来我们经常一起玩。我才知道,

小学时候,他在一班,我三班。六年级的夏天,我写了一篇很长的作文,怀念姥姥的。被他们班主任借去在他们班里传阅。一班的学生,一看就和我们三班的不一样。我那时甚觉自卑。

姥姥殁了以后,我就写不出那样的作文了。

最好看的图案

文/尚庆海

我上小学的时候,母亲用她自己织的老粗布,给我缝了一个书包,我非常喜欢,上学背到学校,同学们见了,却笑话我说书包上连个图案都没有,怎么看都不像个书包。我这才发现同学们的书包上都有各种花形的图案。

回到家后,我让母亲也给我的书包缝上图案,母亲问我:“要啥图案?”我挠着头也不知道什么图案好,就说:“要世界上最好看的图案,反正要比他们书包上的图案都好看。”母亲说:“好,晚上就给你缝上最好看的图案。”

晚上我兴奋得睡不着觉,趴在床上,双手支着下巴,要看母亲到底会在我的书包上缝上啥最好看的图案。母亲坐在煤油灯下,身边放着她的针线筐,针线筐里线团顶针、剪刀锥子和各色的碎布头,什么都有。母亲见我不睡觉,就说:“你赶快睡觉,你要看着,我就缝不出来最好看的图案。”母亲肯定是想给我个惊喜,我不睡觉,母亲就盯着我,也不动。没办法,我只好蒙着头去睡觉。

第二天一早醒来,我就去找我的书包,看看母亲给我的书包缝上最好看的图案到底是什么。我把书包捧在手里,就看到书包上缝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块红洋布剪成长方形红旗的形状,上面那五颗黄色的五角星是母亲用黄色丝线一针一针绣上去的。

我背着缝有五星红旗图案的书包去上学,一进教室,我的书包便成了同学们争相观看的“宝贝”:“是五星红旗耶!真漂亮!”“你们看看,那五角星是绣上去的!”“我也好想有这样一个书包……”

看到同学们羡慕的表情,我不禁为我母亲感到骄傲。原来,母亲心中最好看的图案,就是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书包

文/夏敬明

经历了八个多月的漫长等待,小学二年级的孙子终于开学了。当看到他背着今年又买的一个多功能书包,脸上绽放着天真烂漫的笑容时,作为“隔代亲”的爷爷,心里甜滋滋的。

回想五十年前,与孙子同龄的我,上学时,书包是用一个装鞋的纸盒代替,里面的书本也少得可怜。

早晨,开车送孙子到学校,中午放学后,把他送到附近的托管班,两点半之前,又送去上课,下午四点二十放学时,再接回家中,有兴趣班的日子还要急着“赶场”。一整天他忙得不亦乐乎,我也跟着马不停蹄。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小孙子一直在家中自学和上网课,至于效果怎么样,我没有多过问,只是常常担心,怕他近视。疫情好转后,赶紧带他去看了眼科医生,还好,检查结果是正常。

开学了是好事,哪怕现在是“错峰”上下学,上一天、休一天,家长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学习进度谁都不敢马虎。

翻了翻孙子的书包,里面有学校发的七本书,还有自己备用的字典,及其他参考书籍和资料、作业本、笔盒等等,估摸着超过了十二斤重。

等待孙子放学时,在学校门口与同为“伴读”的家长们闲聊,谈到孩子的书包和课业,个个有话说。大部分家庭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生怕输在起跑线上。闻之思之,感慨万千。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表达了恒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突显先贤既刻苦攻读,又注重持之以恒、科学方法的治学经验。毛泽东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曾书此联以自勉。

读书学习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成绩是很难通过突击而获得提高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过度而行,热情一过便是长时间的松懈,这种间歇式用功的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没有什么益处。

俗话说:一口不能吃成胖子。任何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切不可揠苗助长。家长有家长的苦心,老师有老师的无奈。为孩子减负,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事情,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令他们一生受用。“书山无路勤为径”,让孩子肩上少一些负担,或许,“登山”的效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