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老地方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50字(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3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下卷路上行人
画外音:
清明的雨,把永远的唐诗宋词化成了清新的生命水墨,
清明的风,把生命的春暖秋寒燃成了岁月澎湃的激情!
杏花春雨江南,让我们想到那些投笔从戎、征战边塞的热血儿男;让我们缅怀那些上下求索的忠烈勇士;
胡马秋风塞北,让我们记住那些精忠报国的英豪才俊,让我们崇敬那些舍生取义的民族精魂。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4
清明这一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做青团。奶奶说:“每年清明节家家都要做青团来祭祀祖先,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了。
清明一大早,妈妈先去菜市场买了一些艾草回来,然后把艾草洗净捣碎,再用艾草的汁水和糯米粉和面,和好的面是青色的。青团的馅料也有很多种,比如豆沙、绿豆、芝麻、雪菜、笋尖等馅料。我们把揉好的面搓成细条,再把面条切成一个个面剂子,把它捏成一个软绵绵的网状的小饼,然后再把一小勺红豆沙放进去,把它用手轻轻包起来,再用手轻轻揉成一个光滑的小团,一个一个的小团子就做好了。
该蒸青团啦!妈妈往锅里倒了大半锅水,再把青团一个一个摆放在蒸笼里,盖上锅盖,便开始煮青团了。大约蒸了二十来分钟,厨房里就弥漫着蒸汽,好像在云端里一样。妈妈,一掀开锅盖,那香香的味道就更浓了!把那一个个青团捡出来,放在有小花装饰的.盘子上,端到桌上,爸爸和我还有弟弟就开始品尝了起来。
我拿起青团咬了一口,哇,软糯鲜甜的,真是太好吃了!我都没想到我的手艺那么好呢,我最喜欢做青团啦!
清明节这天,我们边吃着青团,别想着离我而去的亲人。如果他们还在的话,就能和我们一起,吃上一口我亲手做的青团,那该有多好啊!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5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气候多变。但不管是细雨纷飞还是春光明媚,我们总是按照传统,与家人一起去扫墓踏青。清明扫墓是古代中国文化以孝为中心的具体表现,成为相沿积久的社会风尚。这样的时节,我们对先人的怀念愈浓、思念愈切。
过去,墓地一般就在乡下荒野或城郊山坡。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周边有了景色秀丽的标准化陵园,为先人提供安息的场所,也方便后人适时前往祭奠。
清明,更是在祭祖、踏青过程中感悟生命本身的过程。清明祭祖,追忆已故的亲人,是一次生者与死者对话、思考生命的意义、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在这样的时节,我们走进环境优美的陵园,手捧鲜花祭品献给先人,缅怀他们与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感恩他们对家庭、家族的贡献。同时,脚踏草地,用心呼吸郊外清新的空气,手插杨柳,植树造绿,在这样的过程中,更能体会生命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在祭扫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净化与升华。
但是,这悠扬的春之序曲里,有时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有人违章违规乱停车辆,阻碍交通;有人乱丢垃圾,不讲卫生;有人违规燃放_,我行我素;有人对劝阻者恶语相加,甚至打架斗殴……相比较“烟雾缭绕”式的祭祀仪式,新时期的祭祀更应提倡绿色、创新,比如一束鲜花、一杯清酒、一声问候,足以表达我们心底的思念。
为了不负春光,为了尽情表达对先人的感恩和怀念,我们应以一种文明、低碳环保的方式来过清明节,做到遵章守纪,出入有序;互谅互让,与人为善。在祥和的气氛中度过清明节。只有回归“清净”与“文明”,清明节的优良传统才能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清明节才能真正“清明”起来。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6
晨,天空中乌云密布。当我的眼睛刚张开时,妈妈就笑眯眯地问我:“宝贝儿,今天是什么日子呀?”我刚睡醒,脑子里还迷迷糊糊的,没感觉。爸爸在一旁提醒我:“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我看了看天气,呵,杜牧猜得可真准呀,果然下着蒙蒙细雨。
“出发了。”奶奶在厨房大叫道。爸爸走在最前面,当然,他拎得东西也是最多的。
车子停在山脚下,由于下着蒙蒙细雨,山间的小路变得非常泥泞,难以行走,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摔得“嘴啃泥”,聪明的我在路旁捡了一根树枝,当起了小拐杖。
绿油油的田野里开满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下过雨后的竹林变得更加苍翠欲滴了,分外好看,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碧绿的翡翠,呼吸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清新空气。
“到了。”爸爸说。我们找到了要祭拜的人——爷爷的爸爸妈妈。
爷爷和爸爸把放祭品的桌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好了,可以开始了。”爸爸和爷爷异口同声地说。
放好了祭品,该祭拜了,我和爸爸妈妈老老实实地站在坟墓前,双手并拢,放在胸前,认认真真地拜了起来。
最后,我还把我们准备的鲜花斜靠在坟墓前面,再一次地鞠了一个躬。
就这样,难忘的今天过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想到这儿,我又在坟墓前鞠了一个躬,口中还念念有词:“我会永远牵挂你们的。”
我永远也忘不了今天!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7
为何嫩绿的草,鹅黄的花与灰色的天空相伴?
为何我独自一人与灰青色的烟雨相伴?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我独自走在泥泞的路上,只有雨打到叶子上的沙沙声与双脚与泥地亲密接触的声音。远处传来一串悠长的脚步声,期间夹杂着阵阵笑声,想必是那些去祭祖的村民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牛毛般的细雨交错相汇,织成了一张孔眼极细的网,网住了远处的青瓦黄砖,网住了路边的绿草红花。我的心,似乎也被蒙上淡淡的一层忧伤。
阵阵寒意传来,素衣早已湿透。雨越下越大,那张大网越织越密,我的心已被束缚到极点。越织越密,越织越密的网最终勒进我的内心,只听到忧伤溢出,低落足尖的声音。
细雨继续飘洒,我的心是多么地渴望得到温暖。异乡人至此,寂寞如我罢了。身后传来了脚步声,轻盈与沉着兼具。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牵着黄牛的牧童。牧童头顶斗笠,身着蓑衣,慢悠悠地从我身边走过。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忽而清风拂面,我立马跟上,心中不禁窃喜。
雨织成的网依然笼罩着大地,忽然,远处有一红点。我朝着那个方向慢慢走去,只见那红点像是朱砂笔笔尖与宣纸接触那一瞬的晕开。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一阵小跑之后发现,此地真有一片红杏。
红杏与烟雨的交融绘出了一幅最迷人的水彩画。那红晕似乎也在我心中散开。土地的气息被一股醇厚的酒香冲淡,渐渐褪去。我收起了油纸伞,随着酒香飘来的方向,徐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