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2024/01/12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1

透过窗看看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花日白鹅毛般的落下。房顶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难忘的年味。

在难忘的年味,老妈就宣布让我们包饺子。消息一传开,全家都动起手来,一会儿功夫各种材料准备就绪,可以开始包饺子啦。姐姐先把肉、姜、葱剁碎后混合在一起,再放一点盐和酱油,搅拌均匀做成了饺子馅儿;爸爸这边正在和面,爸爸在面粉里放了几个鸡蛋,把温水慢慢地倒进面粉盆里,用筷子搅个不停,所有的干面粉都粘在一起像面疙瘩的'时候,又开始用手揉,直到揉的面团变光滑为止,就说明和好了。

接下来轮到我来擀皮,把面团揉啊揉,揉成像一条条长长的蛇,然后用刀切成一小段,再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爷爷走过来说:“饺子皮要中间厚边上薄,中间厚能防止饺子漏馅儿,边上薄吃起来口感好。”听完爷爷的话,我又修改了一下饺子皮的薄厚,让饺子皮像爷爷说的那样。

我和哥哥姐姐们用手指沾一点点水在饺子皮边上抹一圈,把做好的肉馅放进擀好的饺子皮中,再把饺子皮合拢、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们齐心协力,一眨眼的功夫饺子挺着将军肚整整齐齐站了一桌。

现在妈妈开始煮饺子了。不一会儿,饺子就煮好了。我们全家围在一起,一边吃着饺子,一边欢快地谈着。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难忘的一次,我从中深深的体会到年味。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2

是大地的绿荫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好,是天上的群星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神奇。回家过年,是一种我走过最特殊的路线。最喜欢的是大家聚在一起时说说笑笑的甜蜜氛围,我闻到了年味。

腊月27日那天我便早早的踏上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乘着一缕缕微风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幻想着回家过年亲戚们脸上的笑容,香喷喷的年夜饭,轰鸣的鞭炮声,走到哪里都是一片红,走到哪里周围的人总不忘对你说上一句祝福的话。

除夕那天晚上,姑姑他们一家都来了,我们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我们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春晚,气氛和睦,八点多的时候,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我拉着我的侄女,来到院子里放鞭炮,用火点燃以后,只听“嗞”一声,它划亮了夜空,我侄女特别高兴一边拍手,一边笑着,在烟火射出的光芒下我看见她红红的脸上,有一处梨涡,浅浅的十分可爱。过了一会,我堂哥走过来给我们放“冲天炮”,我和侄女赶紧站的远远地捂住耳朵,听见嗞溜一声它冲上了天向新年问好。

零点的钟声敲响,我们互换礼物,我收到了许多来自长辈们给予的红包,拆开所有的礼物令我最惊讶的是一个用红色小礼盒装着的贺卡,我拆开来看,署名是我的侄女,上面画着我和她坐在屋檐下数天上的星星,旁边写着这样一段话:“姑姑,新年快乐!你不是经常回来,我们都特别想你,希望你在新的一年可以实现很多美好的愿望哦。”我当时看着贺卡,定定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交错着各种各样的感觉。

我走出房间,站在烟火缭绕的田野上,望着满天的星星,默默地许下新年的愿望。只要家和亲情还在,年味就永远不会淡。躺在床上我追问自己“你又大了一岁,对吧?”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3

在我看来,过年讲究的就是气氛,也就是‘年味’。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便是有年味。

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弟弟、我三个人计划贴春联。父亲用面粉跟水,放在火上熬一会儿,做成面粉糊,拿来胶带、春联、小刀、刷子,一切就准备就绪了。我跟弟弟要将春联裁开,首先将其对折,使它变得整整齐齐。我让弟弟拿着对联的一角,我同时拿着另一角,再用小刀沿着折痕将其裁开,对联也就变成两半。我跟弟弟一人一半,在对联的背面刷着面粉糊,我们一只手按着对联的一角,一只手拿着刷子。有时,面粉糊粘在手上,黏黏的;有时,对联正面的红色印在手上。不一会儿,手就脏兮兮的。像门楣这些地方,太高了,父亲够不到,他便搬来椅子,踩在椅子上,我从下方将已经刷好的春联递给他。也有些地方,不需要用面粉糊,便用胶带来粘。我先将胶带拉长,用小刀割成一段一段的,贴在弟弟的手背上,再由弟弟将胶带递给父亲。在这样的合作下,我们终于贴完了春联。

年三十的晚上,一家六口围着桌子,吃着团圆饭。团圆饭,自然是丰盛的,并且这些菜肴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例如:肉丸子寓意着团团圆圆,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升……餐桌上,父亲替爷爷夹菜,叮嘱着让他多吃些。这时,老人的心中定是喜悦的。他笑着,眼角的皱纹加深了些,同时默默地点着头,就像一个小孩子。其实,这个年纪的爷爷也就是一个小孩子,他需要全家人的呵护与关心,我们应像珍惜宝物般珍惜爷爷,毕竟爷爷年岁已高,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父亲似乎很高兴,从柜台里取来酒杯跟酒,一个人就喝起了酒,与母亲、奶奶她们嗑起了家常。那些‘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此刻已化为飘渺,一切只随着心意。估计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一顿饭了,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场,不似往常我上学,回不了家,父母工作,回不了家,一张桌子总是坐不齐全。

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喝着刚泡好的茶。他们偶尔也会谈论着正在播放的那个节目,我则不时抢着红包。

在我看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就足够了,就有了年味。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但我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了。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4

快过年了,趁着放寒假,大人们都在做着过年的准备。我们小孩子帮不上什么忙。于是,我约了姐姐和表哥一起去塘栖玩。

公交车不一会儿就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塘栖。一下车,我们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见道路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好似一串串冰糖葫芦。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笑脸,特别是小孩,一手拿着棉花糖,一手拿着冰糖葫芦,还嚷着要买麦芽糖,真是太有趣了!

走过广济桥,来到了运河边,那里有许多美味的小吃有:刺毛肉圆、细沙羊尾、还有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我们一边走一边吃,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打年糕的地方。只见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木桶,木桶放在锅子上蒸,里面冒着热气,不一会里面的粉蒸热了,师傅就马上把粉倒进一个很大的石臼里,旁边放着一盆冷水。其中一个师傅抡起锤子,重重的打在了年糕上,另外一个师傅便立刻用手将年糕翻了个面,犹于刚出炉的年糕很烫,所以翻一下手就得往水里浸一下。而且两个人要配合的很好,不然翻的那个人的手就会被砸到。打好之后,将年糕搬上面板,老师傅们用手用力的搓,把年糕搓成长长的一条,然后用一根线把年糕切成一块一块。这样大家就可以买了,刚出炉的年糕又软又糯,大家争先恐后地要买,我也挤进去买了几块,回家一尝,不愧是纯手工制作,和机器制作的就是不一样,美味!!!!!

这次塘栖游让我感到了浓浓的年味。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5

火锅里的饺子已煮得稀烂,里面的肉已微微露出,一桌子的菜却没有一个人在动筷子。他们热火朝天的聊着,谈着,彼此之间全然没有客套。

“儿啊,这一年过得咋样哈?”老父亲的耳朵不太好,说话说得很大声。

儿子立马恭恭敬敬地回答:“好得很啊!爸,你看咱闺女又长高了呢!来,姐,让侄儿过来比比,说不定啊,还没她高呢!”儿子又一手将自已的女儿拽了起来,推到一旁,“来来,背靠背啊,来比比,看看看,爸,您孙女比您外孙还高一公分呵!”

老父亲笑得很开心,脸上的皱纹都贴在一起了:“好好,都坐下来。”

老父亲拉着孙女的手,另一只手摸摸孙女的头:“乖囡,今年成绩怎么样啊?有没有进步啊?有的话,爷爷要奖励你,给你个大红包。”小孙女今年才上小学,她转溜转溜眼,想了一下,说:“当然有啦!爷爷,祝您新年快乐,事事顺心!最重要的是,红包拿来!”小孙女摊开手,闭上眼,一脸期待。当她感觉手上多了一个东西时,立马睁开眼,“哇哇哇!谢谢爷爷。”小孙女一骨溜从椅子上滑了下去,爬上爷爷的腿,双手圈着爷爷的脖子:“爷爷最好了”。

一屋子人看了小孙女的可爱样,唤着儿子的.乳名说,也就只有他这个皮猴子才能教出如此活泼的小姑娘。语罢,一屋子的人也笑了起来。

屋子里暖哄哄的,饭菜上热气腾腾,桌边的脸都被那热气熏得红通通的。屋子里闹哄哄的,连那地板砖里都有说话声和笑声,电视里的主持人用标准的普通话播放着新闻,嗑瓜子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偶尔还有一丝丝烟味飘乎而至。

新年的钟声不知不觉的在一片欢腾中敲响了。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6

一进入农历腊月,路上便一下子冒出了许多手提大包小包早早归乡的行人。商场里整天不厌其烦地循环着“恭喜恭喜恭喜你呀”一类的歌曲,各种促销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满场飘着火红的宣传海报。年,就这样硬闯进来。

在老家,过年前总得要擦桌擦窗擦门洗地板,要捣成缸的白年糕,摊整箱的麦油煎,灌整盆的五香肠,晒满地的鱼干以及包整盒的青团圆子,还要换上新洗的床单窗帘,铺上雪白的台布……年底的父亲母亲总是忙得不可开交,祖父祖母也时时在旁帮衬着,他们那苍老的脸,跳上了如孩子般的喜悦,每一条皱纹在阳光下都漾起了笑意,一切都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廿三小年一过,年逐渐加快了奔跑的速度,鼓点在敲打,分秒计算着脚步,一天比一天快。终于,它冲刺进大年三十,时间似乎突然汇聚成一个点,一个天下所有亲人团聚的点。

这天,贴对联在我们这个家庭里是件十分隆重的事。曾祖父年轻时是一介秀才,写得一手好字,每年对联都由他老人家亲自执笔。一张木桌,一砚,一笔,一墨,几张红宣纸。他捋捋花白的长胡子,望着远方的山水,思忖良久,提笔,挂了挂墨水,挥毫泼墨,落笔如云烟。寥寥几笔,行云流水,苍劲有力,一副蕴含着这位耄耋老人对家庭晚辈的美好愿望的对联便新鲜出炉。

一过晌午,老辈们便开始张罗着年夜饭了。老家至今还保持着用土灶烧饭的习惯,土灶中燃着熊熊火焰,灶台上蒸汽弥漫,在各种食物香气混合而成的浓雾中,穿梭着母亲和祖母麻利的身影。灶台前摆着一碗黏乎乎的麦芽糖,上面是灶神的年画。我总是与妹妹吮着手指痴痴地盯着碗沿流出的糖浆。而祖母看了,总是笑着,每年都得叮嘱着:“你们这几只小馋猫,可不能把这糖吃了,这可是送给灶神的新年礼物。灶神没看到,回了天宫,会告我们状呢!”于是,我和妹妹对于那糖不再有什么非分之想,每次也只是以虔诚的目光向那碗扫视了一遭。

华灯初上,桌上摆满了已向祖先祷拜过的年夜饭,这也是一年当中最丰盛的一餐。一家人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长辈们开始动筷,叔叔们开始祝酒,小孩子开始整块整块地往嘴里塞红烧肉。许久不见的亲友在酒菜的飘香中聊天,工作、孩子、收入,夹杂着回忆,或一点小小的幻想。席上觥筹交错,满是欢声笑语。饭后,我们这些小辈腼腆礼貌地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揣在兜里,找个隐秘的地方悄悄打开……刹那间竟笑得合不拢嘴,真的感觉自己成了小富婆。

当鞭炮的火药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年的味道便显得更加浓郁。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出来了。孩子们尤其兴奋,拿着根火柴,哈着腰,点起了星星火苗。随即捂着耳朵,窜回到大人们身后,紧接着“噼里啪啦”地亮起了红光,把每个人的心都照得明晃晃的。通红的鞭炮屑像凋落的满地花瓣,欢喜地、沉默地在路面躺上三天,无人去扫,这样便留住了财富的步伐,仿佛温暖厚重的地毯,覆盖在新年脚下。

新年的热闹会持续好多天,然后随着商家的正常开业,上班族假期的结束,年味逐渐散去,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以后,年才正式宣告结束,人们又投入到新一年的生计当中,奔波、操劳、忙碌,等待着下一个年的到来。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7

年的味道有很多种,它不同于我们所谓的"酸甜苦辣咸”,也许正因为如此,“年”的味道才会珍贵。

听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年兽的传说:传闻在古时候过年,人们很少使用红色,但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直怪兽,家家户户都在家里不敢出门。有一个小孩子贪玩,去外面放鞭炮。年兽听到鞭炮声就狼狈的跑走了从今以后人们每逢过年就开始了“红”的习俗。

红色有“喜庆,祥和”的意义,而过年正是红色的代表,大多数人在过年的时候“穿新衣,带新帽,穿新鞋”。有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

说起过年,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美食——这两个字多么有亲和力啊!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忍不住的淌口水呢!

“红烧鱼,圆子粑粑,鸡腿,腊肉,口水鸭……等等,当然了还少不了我最爱喝的甜酒,每年我都会跟大人们喝几杯,直到开始放烟花。这是每年都有的习俗但今年却有点不一样呢!(也许是之前太过憧憬过年了吧,所以真正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有些患得患失的感觉)。在前几年我们这个大家庭缺少了四个人但今年他们都回来过年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感觉有点不一样呢。

其实除了美食,还有一个让人开心的事——发红包。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钱要包在一个包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红包里包住的不仅仅是钱这种东西更是长辈们给你的心意,对你的关怀。我们家发红包的顺序是由小到大的,而我是我家最大的,每次发红包她们都争先恐后的排队,而我坐在沙发上看着这场闹剧,有时候弟弟妹妹的红包都发完了而我还没有这个时候我会想他们是不是把我遗忘了。但是有些人一点也不想要红包,唉!大概是因为每次都要“上缴”吧,与其是先开心后伤心还不如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呢。

过年还有个特别的习俗——守岁。对于我们这种大孩子来说,守岁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因为守岁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玩手机,还可以彻夜不眠,一听就很爽。可大人们偏偏不让我们如愿,这时候我们就会说一句话“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显灵”之后笑声不断……

年的味道不仅是甜美的,幸福的还是为大家所喜爱的!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8

新的一年,在一声声烟花声中到来,在电视机春晚里主持人的宣告中到来,年味也就这样跟随新的一年附和着来。

今年的团圆饭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热闹,餐桌上总是缺了几个人。自从姑姑去世后,每每到过年时奶奶都会很伤心。今年如往年,奶奶又是躲在房间里默默抹着眼泪,还是那句话:你们都回来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伤心的情绪会传染,这种负面情绪就这样散播开来了,每个人都低着头沉默不语,直到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过年就好好过年,别想那么多,节哀。所以,年味是酸的。

进入初三后,周末几乎没有来过爷爷奶奶家,这次回来,是久别的重逢,是欣喜,是激动。下了车,我激动跑进这个陪伴我童年的老房子里,依旧是以前那样,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爷爷在摇椅上看着电视。爷爷见我来,摸摸索索得下了摇椅,走着小碎步到我面前。他已经老了,可依然像以前那样,把我举起来。这大概就是年味的甜吧。

中国人都爱吃辣,因为辣椒是红色,寓意着吉祥,餐桌上各色各样的菜肴,都会加少许的辣椒,火红的辣椒特别显眼。小孩子们在玩耍中被大人上餐桌,调皮的已经开始拿起筷子准备尝试餐桌上的美食,火红的辣椒在舌蕾上释放出它的本味,每一个人都被辣得嗖着空气,大人们喝着酒,氛围是热的,年味是辣的。

零点的时刻,全中国都在等待这个一个瞬间,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烟花声响彻云霄,黑夜被照的如白昼般,有人在期盼新一年的到来,有人在对过去一年的遗憾。

年味,或许是甜的,或许是酸的,可是无论它是什么样子的,它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的传统,我们要好好发扬,好好品尝。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9

年味?乍一想倒还是十分陌生,生活钢筋水泥中的我们对于年味的认知早已被现代的发展越冲越淡,一般对它的应用大多用在作文中,心中只有一个对它十分抽象的认知罢了。也许吧,对于年味,我应当好好琢磨琢磨。

家离车站不远,一出门便可见一大撮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老或少,或贫或富,无一不拎着大包,攥着一张粉红的车票,各自操着各自的口音,聊着笑着抱怨着。他们将搭着一班班塞满人的客车,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但我知道,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回家。穿过人群,背上竟然沁出了丝丝热汗,但我的眼睛却更亮了几分——对年味更了解了些许。跨进小区,一阵阵欢快的大笑声夹杂着不绝于耳。循声望去,一群年轻人笑着,喊着,卖力地抓住一只年猪,只见一旁的屠户挽起了袖子,从毛巾里抽出亮堂堂的杀猪刀,用力地吧唧了一口烟,一刀破开了猪喉,再将血放干后从猪喉处顺势向尾部剖开,一刀一抖,好似一位艺术家在处理一件旷世巨作。

见此,大家一拥而上,边向主人祝着吉利话,边挑走了一块肉。主人是个胖子,听着吉利话十分受用,不断地笑着回礼,脸上的肉挤出了喜庆的涟漪。那一声声邵阳话,粗犷而又亲切,喧而不闹,应该是夹杂了年味的缘故吧!

打开家门,若不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真不敢相信这么亮丽,这么热闹的是我家。回家的时候,坐下是为客之道,干活才是家人的正确打开方式。长辈们张灯结彩,小辈们准备桌椅板凳,男人们干粗活,女人们下厨房。在一声声招呼与锅碗瓢盆的碰撞下,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大菜被送上了铺着红桌布的圆桌,众人一一坐下,发表自己对于旧的一年的总结,对于新的一年的展望,然后一同起身碰了个杯,开始享受这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吃饱喝足,笑容荡漾在脸上,此时,年味的含义早已了然于心。

年味,可以是一张回家的车票,也可以是一个家人欣慰的微笑,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它都寄托着一份温暖与爱!年味!

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日记 篇10

“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备坛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熟悉的歌谣再一次从奶奶的嘴里哼唱了出来!

“奶奶,再讲一讲过年习俗呗!”

过年可是有习俗讲究的:“打扫卫生”是要干干净净过大年;“收鞋子”——是不能让“旧年的邪气”挡了“新年的财气、福气、喜气、好运气”;还有一个重要的年俗——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必须摆上包装漂亮的糕点糖果,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甜甜蜜蜜。

可是我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俗活动也是日益更新。以前拜年人们必须面对面说祝福话,发压岁钱。可是现在人们为年俗做了现代化的改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取而代之的是更方便的.通过网络、短信、微信等途径来互送祝福,发红包。一条条微信、一个个红包寄托着一缕缕真心的祝愿,向着亲友们表达最真挚的祝愿,这是春节最时髦的一种活动,快捷、方便、时尚又有年味,令人温暖。

传统的年俗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这是过年期间最“响亮”的习俗。漫天的烟花,阵阵的鞭炮声,让年繁华了起来。可是今年习俗变了,因为今年冬天雾霾太严重了,我们为此还曾经停了两天课,所以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还我们一片蓝天,今年过年政府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今年过年鞭炮声的确小了,但浓浓的年味依然洋溢在人们的笑脸上,流淌在人们的祝福声中。

伟大的“年”,伟大的春节,为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珍惜着一切吧,好好过年,好好寻找年味,只要你肯,那最浓的情意与最真的年味都将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