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中学的文章

2022/12/14经典文章

关于中学的文章(精选11篇)

父亲种春风

文/快乐风铃

(一)

父亲是个教书匠,当了一辈子中学校长。方圆几十里,父亲名气较大。父亲小有名气的原因,不仅在于他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更在于他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父亲多才多艺。他爱好文学。父亲的诗歌写的清灵飘逸,随笔写的深沉隽永,散文写的飘灵神韵。他爱好文艺。父亲经常自己写词谱曲,自己拉二胡演唱,父亲的歌唱的低沉浑厚。他爱好书法。父亲的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都写的飘逸如飞活灵活现,令观看者啧啧称赞。

(二)

我们村是个大村。每当村里死了老人,子女们都要为长辈写一份情深意长的悼文,然后在追悼会上泪流满面地朗读,以示对死去老人的怀念之情。那时候,父亲是村里文化最高的人,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写悼文的事基本交给父亲了。

小时候的我经常看到这样一副场景:逝者的儿子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逝者生前的优点和感人的事件。父亲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做些简单的记录。等讲述者讲完,父亲就开始写悼文,常常是一气呵成地完成。然后我就看见讲述者拿着稿子满意地离去。追悼会上,逝者的儿子一边哭泣着一边读悼文。坐在下面的父亲也常常听得泪如雨下。

村里有户李姓人家,男主人叫李大志,是父亲的大仇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大志经常押着文弱的父亲到台上去挨斗,并逼迫父亲跪在台上。那时的父亲身材瘦削,相貌儒雅英俊,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父亲镜片后那双深邃的眼里噙满着屈辱的泪水。李大志还经常逼着书生气的父亲去地里锄草。父亲低着头小心翼翼地锄草,一旁的李大志总嫌父亲锄不干净,于是便对父亲拳打脚踢。父亲愤怒的眼里喷发出火一样的仇恨,但父亲敢怒不敢言。

也许是恶人自有恶报,李大志活了不到五十岁便暴病而死。李大志的儿子来求父亲帮忙写悼文。父亲犹豫了一会儿便爽快答应了。那时候,小小的我知道李大志是父亲最痛恨的仇人,于是怒不可揭地问父亲:“你为什么帮仇人写悼文?”父亲淡然一笑:“我们不要跟死人计较,相信他在天堂会变成好人。”

(三)

因为父亲的毛笔字写的潇洒漂亮,所以每年腊月间便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把红纸送到我家里来,请求父亲帮忙写春联。父亲从不拒绝,一一收下。父亲稍有闲暇时,便和我们兄妹六人一起编春联。每次总是父亲编的最多也最好,我们便在心里对父亲佩服不已。编好了春联,父亲便摊开桌子,研墨,拆纸,然后就手握毛笔在红纸上龙飞凤舞。我们兄妹六人便站在父亲对面轮流帮他牵对联。半天下来,堂屋里、房屋里、院子里,都放满一副副对联。微风一吹,仿佛一根根红丝线在地上翩翩起舞。

因为村里家数多,春节前几天,父亲经常晚上加班给村民写春联。寒冬腊月,怕冷的我们早在暖和的被子里睡着了,父亲还在灯下赶写春联。父亲经常自写自牵。贤惠的母亲看不下去,便起来帮父亲牵对联。不太亮堂的灯光下,父亲熬夜忙碌的身影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四)

那时候,父亲不但帮整个村里人写春联,还帮村里写大字。于是,河堤上、电线杆上、公告牌上,到处都可见到父亲潇洒飘逸的大字。

记得小时候,父亲到离家近五公里的一个水库坝上写大字。父亲带着我和一个比我还高的大刷子来到水库坝上。只见父亲双手抱刷,沾上白色的水泥,然后在坝上奋力地挥洒着。一个字写下来,父亲累得满头大汗。父亲的大字写的遒劲有力,让小小的我看呆了。坝上的字写的很大,感觉是我身体的六倍之大。我在父亲写的大字上又蹦又跳。玩累了,就爬在大字上睡觉。

(五)

父亲乐于助人的事,除了帮村民写悼文、写春联、写大字外,还表现在其它方面。父亲在我们镇中学当校长近二十年。镇中学是我们整个镇上办学条件最好教学质量最高的一所中学,在市里威望也比较高。因此来找父亲办事的人特别多。哪家小孩要转到镇中学读书,哪家小孩要留级,哪家小孩想找个好班主任等等。只要是涉及到学生读书的事,家长都会找到我的父亲。父亲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原则内的事,不管家长怎么要求,父亲都不会答应;原则外的事,父亲会热情地帮家长办理。

有件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那是父亲退休之前,一个男孩高中毕业后去广东打工。那时候,镇中学有十二个重点初中班和三个普通高中班。男孩上火车之前突然发现自己的高中毕业证书不见了。男孩的父亲心急如焚地跑到我家里,请父亲速去学校帮他的儿子开一个高中证明。那时,我们正在吃午饭。父亲认识这个学生,于是放下碗筷,骑上自行车,跟男孩父亲一起去学校开证明盖章子。等父亲回来时,桌上饭菜早已凉了。母亲无奈地摇摇头,重新帮父亲热饭热菜。

(六)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善良到极致的好人。耳濡目染了父亲的种种善行,我渐渐地长大了懂事了。一天,我认真地问父亲:“你这样不计报酬地帮别人做这做那,是不是显得太老实了,甚至变成了迂腐?你帮助过的每个人都是有良心的吗?你值得吗?”父亲微微一笑:“没良心的人有,但毕竟是少数。我现在有能力帮别人做点好事,相信他们会记得我的好。等到哪一天,我老了,退休了,甚至不在人世了。等你们需要帮助时,人家会惦记着我的好,或许会真诚无私地帮助你们!”

我恍然大悟,顿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无怨无悔地帮助别人,一是他高尚的品德使然,父亲天生就是个正直善良的好人;二是父亲在为他的子女考虑,这是一种最深沉最伟大最真挚的父爱。

(七)

九年前,我的弟弟结婚。那时父亲早已退休在家。弟弟结婚时,场面之大,之热闹,之隆重,是整个镇上少见的。村里家家户户都算了份子,他们燃着长长的鞭炮来给弟弟捧场。除村民外,父亲曾经的同事,父亲的朋友,父亲曾经帮助过的学生家长,也都纷纷赶来凑热闹。弟弟结婚闹了三天,每顿饭都有近五十桌客人。这些客人,给父亲,给弟弟,给我们全家,挣足了面子。

弟弟受父亲影响,也当了一名中学老师。弟妹是另一个镇上的小学老师。弟弟弟妹两地分居,来往不太方便。弟弟想把弟妹调到同一所中学工作。从一个镇小学调到另一个镇中学工作,必须市教育局长签字。调动工作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那时,父亲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学生家长帮了弟弟大忙,让弟妹顺利地调到弟弟所在的中学。弟弟弟妹在同一所中学教书,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八)

如今,父亲已经七十八岁,身体健康,身板硬朗,思维清晰,行走如飞,脸上总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如今,我们兄妹六人都早已结婚生子,小日子过的甜蜜而顺心。

父亲种春风,种下的是一丝丝和谐温暖的春风。我们收获的是秋季,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季。

等一场雨

文/李贵平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大巴山老家,县教育局管事的对我说:县城中学装不下人啦,你去区里吧;区上管事的对我说:区里装不下人啦,你去乡里吧;乡中学校长对我说:这儿装不下语文老师啦,你去教政治吧。

我想抓个石头朝那些人扔过去:咱中文系高材生呢,又不是劳教对象?念着老母亲没人照顾,忍。我把石头装在心里。

那是一所深藏在山峦里的普通农村中学,我的新“家”,安放在校内一幢地主大楼的二楼。草丛中,裹满蜘蛛网的地主楼像个睡死了的黑莽汉,人小心翼翼地走在里面,生怕惊醒了它被吓着。上楼梯时,得用手顶开一块横盖着的木板。一人走路,整个老楼的地板都咚咚叫。危房。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呆在宿舍里喝闷酒,啜泣声破窗而出,惊飞楼下的蝙蝠,蝙蝠幸灾乐祸呱叫,又串起池塘里的青蛙一起闹。隔壁女教师气冲冲地敲着板墙嚷道:黑灯瞎火的你整啥呢?人家白居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你却弄出个大鬼小鬼闹学堂,告你。

上课头一天,我刚迈进教室,就被门上埋伏的一把扫帚掉下来砸在头上,成语“灰头土脸”好像说的就是这种事。才讲几分钟,我就从孩子们茫然的眸子里看到一句老话:读望天书。被我揪着耳朵站起来的班长启升,望着窗外飞过的麻雀说:听不懂呀,老师。

我也听不懂自己讲的什么。我打小政治课都没考及格过,那时的初中政治课,没有像样的教学大纲,主要讲精神文明,也暂没纳入升学考试。我煞有其事地耗着,孩子们也煞有其事地耗着,一如地主庄园里老樟树和狗尾巴草各自野蛮生长,互不张望。

扛了半个月,我发现几个死娃娃又在鬼头鬼脑嘀咕什么,看见我后哼着山歌散开了,带头大哥就是城里来的插班生斌斌。估计斌斌们下回伺候我的,就不是扫帚而是别的玩意了,或者干脆众人拾柴火焰高,把我丢进池塘里去,和猪儿一起游泳。

救救自己,救救孩子。我说。我得改变教学方式。

我的“教改”是这样的:每节课的末尾,都拨出十五分钟开小灶——讲故事。我读大学时最好的自修课是二战史。我想用自己的拿手戏,拿下这帮企图飞起来吃人的孩子。

第一天,我讲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犹如倒霉蛋虚竹在山洞遇到无崖子,凭空吸来七十年功夫,活了。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分钟,这群长期跟父母蜗居在山凼凼的乡下娃,仿佛换了一个人,他们头一回听说大山之外、时光之远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苏军T34主战坦克、德军梅塞斯密特BF-109战机等新词儿。于是,一场场弥漫着惨烈血腥味的搏杀、巷战,一次次从瓦砾间射出的狙击点杀,一个个咬着敌人喉咙同归于尽的红军战士,以及战后曼斯坦因元帅对战争道义和战役得失的反思……都在群山环抱的这间土疙瘩教室里无声展开,连班上最喜欢给男生递纸条儿的秀芝,都听得张大嘴,似乎要把我讲的东西都吸进去。

我从孩子们兴奋的眼光和我自己的激情讲述里,悟出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可怕,一切都可以挣扎,一切都可以重来。

老校长叼着叶子烟杆儿乌云般飘来,他瞅瞅教室里一脸期待的孩子们,想找出隐形的翅膀,又上上下下打量我:小子,上啥手段啦?

我当然再不会挨扫帚的袭击了,还成了学校的“土豪”:隔三差五,孩子们有的塞给我一块煮熟的腊肉,有的揣来几袋裹着泥土的花生,有的提来一瓶苕酒,要求上晚自习。那年隆冬,大雪纷飞,村庄一片银白,冷得连狗儿都不敢露面。银装素裹的群山中,我女朋友披着雪花从另一所中学步行几十里来看我,一见面她就将冻得通红的手伸进我颈子:“快,弄吃的!”斌斌幽灵般出现了,他双手插进军绿色棉袄的袖筒里,腋下夹着一条烧好的狗腿:“给咱师母炖口汤喝吧。啥,哪来的?嘿嘿……”

这当然是多年前的事了。我记得离开那所学校的头天晚上,启升带人早早用扫帚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几十支蜡光透出窗外,将麦苗都映得通红。含着泪水,我给孩子们讲了最后一课:攻克柏林……

这些年,我和孩子们都在不同的地方“攻克”生活中的难关,联系少了,但我每每从省城回老家同他们重聚,他们都要让我再讲几个故事,欢闹通宵。他们中,当然没有谁飞起来吃人,且今非昔比——斌斌在重庆读完军校后当了军官,启升成了年轻的文史专家,秀芝在乡下教书经常当模范……

寂静的夏夜,苍穹上日升月落,阴晴更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等一场雨,哪怕是一场无法扯破天幕的小雨,它浸湿的不只是我们的身体,更浸湿我们的心田。于是,心田里便会生长出竹子拔节般的青绿植物。

我家的搬迁史

文/姜志大

1938年10月29日我出生在丹阳导墅后大麦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后大麦桥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三面环水,村后木桥流水,河边垂柳绿杨,南面阡陌小道直通导墅镇,村中有二十多户人家,中间有一片空地,我的家就在这片空地的西边。

我家从前只有一间屋,1949年后,添造了一间。我家有兄弟俩,哥哥成家后就搬出去住,我和父母一起住,那时我正在鹤溪中学读书。

1979年冬天,我家翻造旧房,改造成三间平房。这三间平房来之不易,是我和妻子一块砖一片瓦地捡来,黄沙、石子、水泥、煤渣都由我俩挑进村,从导墅镇到我村有五里路,吃尽千辛万苦总算把房子砌好了,内心还是很舒坦的。

我们家有八口人,母亲、妻子、五个女儿及本人,我妻子勤俭贤惠,为人宽厚,从未打骂过孩子。她还是妇女队长,白天带领社员劳动,晚上回家收拾房间,陪小孩读书作业。一早起来,烧好早饭后再把全家人的衣服洗干净晒好后再出工,我们家小孩虽多,但身上多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家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家里婆媳关系融洽,孩子之间相亲相爱,从未争吵打闹过,得到村上人和老师的赞扬。

1985年,丹阳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是第一批享受带家属农转非的中学教师,我爱人及五个女儿全部由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我爱人被安排在县属大集体——丹阳橡筋线厂工作,小孩也由村小学转往导墅小学,学校领导为我们安排了住房,在学校住宿条件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分配给我一间半宿舍。这样,我全家搬进了镇上的导墅中学,成了居民户,吃国家定量供应粮。

导墅中学坐落在导墅镇西南角,我家住在生活区住宅楼的最东边,紧靠鹤溪河,溪水清清,河边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享受了如此好的待遇,工作也是尽心尽力。导墅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为国家为地方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个人也入了党提了干,1988年受丹阳市人民政府记大功奖励一次。

导墅中学是我第二个家,我的五个女儿全部在此起航,奔赴工作岗位。我三女儿在上海外贸公司上班,其余四个女儿全部在丹阳工作,收入不菲。

1999年3月,我退休了,学校领导安排汽车把我送到丹阳教师新村居住,从此我进了城,成了城里人。

教师新村地处城乡接合部,西邻简渎河,河畔绿化带风景秀丽,空气新鲜,交通方便。教师新村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来自各乡镇的教师,人际关系融洽。遗憾的是,这里没有电梯,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不支,爬楼梯很吃力,我们又想住电梯房,在亲朋好友和儿女们的帮助支持下,终于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2015年元旦,我住进了新的高档小区——华都锦城。华都锦城的环境优美,好像生活在公园里一般。我家面积148.2㎡,宽敞明亮,基本达到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的要求。室内双阳台,双卫生间,我爱人特别喜欢双阳台,因为她爱养花,双阳台空间大,她退休以后就学着养花,现在阳台上摆满了各种花盆,大概有30来盆,有发财树、金边吊兰、君子兰、玉树、月月花、水仙花、炮仗花、郁金香、康乃馨、太阳花……还有很多小盆栽,我也叫不出名字,她养花,我闲时看书写诗。

我的家是一个温馨和谐热闹的家,平时孩子们各忙各的,有事发个微信,打个电话,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非常便捷。节假日都会在我家中聚集,吃饭,跳舞,唱歌,交流心得,其乐融融。在儿女们的带动下,我俩也与时俱进,学着跳舞健身美体。

最近几年我们利用国庆假日,和孩子们轮流自驾游。我们镇江旅游的资源丰富。金山、焦山、南山、北固山、圌山、西津渡、金山湖公园等地是我们常去观光的好去处。去年10月份,我大女儿利用年假陪我俩去浙江杭州诸暨游玩,今年4月份,大女儿三女儿又陪我俩去日本旅游,体验异国风情。她们购房,孩子读书,嫁女娶媳,从来未开口借钱,都是自力更生,但过年过节照样给我们送礼送钱,说是孝敬父母应该的,经常电话微信问寒问暖。在她们的关怀下,我们虽然已七老八十但仍身强力壮。

华都锦城是我们理想的家,也是让我们愉快心身,颐养天年的家。

由小到大,由农村到城市,由贫穷到富裕,我家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由贫穷到富强发展变化的缩影。像我们这样的家何止千千万万,国家是我们每个小家的根本,只有国家强大了,小家才能发展,只有国家富强了,小家才能富裕。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守护好我们的国家,守护好每个家,我坚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拿什么换回我们的中学时期

日子一天天的过,从来没有发觉自己已经过了可以胡闹,疯癫,叛逆的年龄……

大学的日子远不如中学时期来的单纯,

那种按部就班的上学,放学在当时看似枯燥,烦闷但却充满生趣,

四人小组的讨论,老师的淳淳教导,换位子时桌椅的摩擦声,晚自习的轻声碎语,老师上课时的唾沫星子和一起被处罚时的偷笑……

可以为了一道题目绞尽脑汁,可以为了一句话捧腹大笑,可以为了一张成绩单懊恼好久……

还有好多好多的画面,可是这些都已深埋在记忆里再也取不出。

大学与中学不同的是再也没有什么四人小组,没有老师的悉心教导,没有每两周都要换组的要求,没有迟到时的处罚,没有要穿校服的规矩……

没有了好多,多的是一种自由和自觉。

曾经羡慕大学的生活自由自在,可上了一年大学后,尝过了新鲜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却开始怀念以前上学时的生活,教室和同学,有人会批评你,有人会督促你,有人会陪你一起疯一起闹……

我们拿中学时期换来了现在的大学生活,可是我们该拿什么换回我们曾经的中学时代……

走过风雨桥

文/龙飘飘

陕地地图酷似一匹面向东方昂头朝天狞叫着的狼,而青木川就是这条狼的尾巴。这条短促的尾巴毫不张扬,但却极具侵略性地悄悄伸入川、甘腹地,有随时搅翻这片天地可能。

青木川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崇山峻岭,沟深林密。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在上个世纪初的乱世出了个草莽豪杰,他就是魏辅唐。魏辅唐原本早已尘封在了苍桑的岁月之中,只是因了叶广芩的“老县城”情结,才得以重见天日。老县城是消亡于匪患的,其中牵涉出了一个悍匪,就是青木川的魏辅唐。一部小说《青木川》,魏辅唐被彻底激活了。

在上世纪初页,时逢乱世,南山里的土匪很猖獗,魏辅唐应时而起,几经打拼,之后便领袖群雄。他发迹坐大的历程自然也是血淋淋的!

他从黑掉同是魏姓的民团把总开始,先拥有了自己人、枪武装,再控制了青木川,直至周边陕、甘、川三省九县地界唯他的马首是瞻。其时的青木川,虽上有民国政府,下有地方政府,实际上却是魏氏的独立王国,青木川酷似后来境外的那个“金三角”.政府也剿过、管过,却总是难如人意。缘由是:一是土匪太刁悍、太狡滑;二是官员不给力、或上了他的贼船;三是这里山高路险,荒无人烟,劳民伤财地去搞他,得不偿失。与其得不偿失,不如息事宁人的好。到了,还给魏辅唐弄了个地方自卫总队上校总队长的官衔,以示抚慰。

于是乎这里也就成了魏氏的天下,他也成了这里的大老爷,进而还成了“青天大老爷”!凤凰山下建起了豪华典雅的魏氏宅院,里面居住着他的家人,他有六房太太。“回龙场”里开设起他的商埠店铺,有正道的,也有歪道的。他在这里一言九鼎、呼风唤雨,这“土皇上”做得有条有理,也过得有滋有味。

“有枪便是草头王”,这做悍匪的事自不必说,古今匪盗的路数大致也都差不多。只是这个有枪的悍匪其另一面却又是个士绅。这不是他说的,而是他做的。这个揣着枪的悍匪据有了青木川之后,却在这里大力兴商倡教。原先杀人越货的土匪,此时却干起了开明士绅的勾当。这一干还真的象模象样,青木川虽处蛮荒,却硬是有一点小上海的味道!上道的工商业有,不上道的也有。中规中矩的工商业是发不了横财的,因此,魏氏的经济来源还是靠着那些不上道的邪门歪道。比如种植、经营大烟,开赌场,设妓院,同时也没丢下抢掠的老营生。不过,他规定当地人绝不许抽大烟,也绝不许涉足妓院!抢掠也有规定,不抢穷人、不抢妇女。贪官必抢,不保生死。清官的财货要留一半,不许伤人。这些无论什么政府都要禁绝严查的勾当,自然能发横财了!有了钱,他便可大兴土木,便可建桥修渠,还能修戏楼、养戏班,接济穷人,施行善举。他文化不深,但他创建起来的辅仁中学却是他此生书写得最精彩的一笔!这笔,足可洗淡他身上大部的匪气,从而焕发出士绅的光环。对于一个土匪而言,能把一个地方管理得井然有序,进而使这里的人能安居乐业,的确也难能可贵,了不起!

青木川那座“洋房子”里有一首七言诗,其诗写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行人往复任勾留。

那管中日战争事,闲居乐土度春秋。”

上面诗中提到日本,就联想到了日本社会。当今的日本社会富裕、祥和、安定,讲究规矩、彬彬有礼,一个十足的文明社会。而在上个世纪开始的几十年,对外则是扮演着强盗的角色。为了赢取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日本当权者和军人四处开战、四处掠夺,把战火和灾难推向周边,把财货和安逸留给日本。虽那些日本人被称为鬼子,而在日本国内他们却是英雄,到了还能进“靖国神社”的。

魏辅唐的形象与那些日本鬼子何其相似!功与过往往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但做了好事、善事,这个功劳总会留传千古。功是功,过是过,二者不可相抵,更不容混淆。

据说魏辅唐不嫖、不赌、不抽烟、不喝酒。他对当地的统治与管理相当严格,制定了一系列规矩。谁要违犯了规矩,轻者责罚鞭打,重者棒击驱逐。据说当年青木川是路不遗拾、夜不闭户的!之所以有这样局面,多半是由于魏辅唐“家法”甚严,而且心硬手狠、六亲不认。虽涉黑、涉匪,亦黑、亦匪,但并不为害乡里、鱼肉百姓,又为青木川的人做了一些善事,从而也就落了个士绅的美名。

其实,老百姓们的要求很好满足,只要谁能不折腾他们,让他们安安生生过日子,谁就是青天大老爷!谁就不光是绅,甚至还会是神!一个土匪能得到众多人的恋念,说明这个土匪的确做得不错!

辅仁中学气魄、宏伟,就今天来看,无论同比还是环比,足可称出类拔萃。虽飞檐廊厅由于岁月的侵蚀颜色斑驳了一些,但其气度和精神却毫不逊色!据说当年辅仁中学老师的待遇相当丰厚,非寻常可比。老师的地位也很高。许多老师还是花重金从外边骋请的。平常,青木川或有大、小喜事,必请魏辅唐这个头面人物赴宴坐席,可他却先问请老师没有?若没先请老师他拒绝到场。而且在宴席上老师得坐上席!

魏氏宅院座落在号称青木川龙脉的凤凰山前,魏氏宅院当然是青木川第一建筑群。典型的四合院结构,亭台楼阁、几进几出、土洋结合,堪称奢华。当然了,六、七十年前的标准自是不可与今天同日而语。魏宅背北面南,可将金溪河及其两边的新、老街市一览无余。若从青木川东南一个山头俯视,则可将整个青木川尽收眼底。金溪河自西而西,青木川新、老街市一北一南沿河分列。因金溪河在此是个大弯转,曲如游龙,故也将老街称作“回龙场”.“回龙场”南面坡顶上,便是辅仁中学。辅仁中学与魏氏宅院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只是辅仁中学的位置更高些。而辅仁中学的操场则又处于整个学校的最高处!这布局似乎有些意味深长:在青木川魏宅高高在上,而教书育人的学校却又在魏宅之上。学校的操场更是在学校的制高点。这寓示着身体更是重于一切!

也许,这也是这个有见识的土匪的一片苦心,早就知道教育兴邦,早就知道该以人为本!

魏氏宅院的脚下是青木川的新街,这新街也是仿着河南边的老街的。一座飘然欲飞的廊桥把新街与老街相连接,这桥似乎也就把历史与今天贯通起来。桥下是清澈见底的金溪河水,远远可见有三两个妇女在河边洗衣,还有几只水鸟在河面上穿梭游弋。这座桥便是“飞凤桥”.原先叫作“风雨桥”,是座木质廊桥,由魏辅唐所建。当年的“风雨桥”在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后渐渐老去,终因一次巨大洪水的侵袭而垮塌了。后来被拆除重建,这座“飞凤桥”是仿“风雨桥”的原型建成的水泥桥。至于将名字改叫“飞凤桥”,可能是当事者也想给世人留下点什么,用以彰显他的无量功德而已。说来也怪,似乎众人却更认可“风雨桥”这个老名字。也许由于这风雨二字更朴实些、更有生活的气息。

据说,当年魏辅唐是带了他的几百人枪主动投城的。但他还是被新建立的人民政府从凤凰山下的魏氏宅院押出,走过“风雨桥”,带上辅仁中学,五花大绑地跪在操场边的一棵大树旁被枪毙了。

从此,魏辅唐及其统治的青木川便成为了历史。

一九八七年政府对魏辅唐案进行了重新认定和判决,宣布“对魏辅唐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只是魏已被镇压三十多年了。

能沾上他的光的是他的后人,还有与此相关的青木川地方。有大作家叶广芩的鼎力推崇,这个偏僻的山乡一下子成了猎奇探踪者趋之若鹜的热点。魏辅唐虽是这场戏的主角,却无缘观瞻。他的那个“少校参谋主任”徐种德却有幸看到了,但据说那个老人家却异乎寻常的少言寡语。

如今,这个会说“Good night ”的老农也已故去多年了。

走过“风雨桥”,漫步在青木川老街,似乎还能觉得出这里昔日的繁华与安定。只是在这里游走着的都是诸如我等的观光客。观光客们兴致勃地游走在被称作“回龙场”的老街上,嘴里吃着核桃饼,手上还指指划划,其间不乏笑叫之声,举止间时时显露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之意。老街上店铺或居家里的人,除了对如织的游客投以纯朴和善的笑意,就是静静地坐在屋檐下的小木凳上,看着一波波穿红挂绿的各色游客如蜂如蝶地从眼前飘飘而过。游客们在观赏青木川,其实青木川也在观赏着这些从山外飘来的游客。

“风雨桥”桥头的西边是“旱船屋”,实际上是个妓院。东边是“洋房子”和“辅友社”,是对外交往接待和经济贸易中心。再往东则是“茶楼”和“荣盛昌”,好象有一处是大烟馆,记不清了。而处于妓院和大烟馆头顶上的却是辅仁中学!这确实值得玩味:教育要靠经济支持、支撑,而辅仁中学是由这个悍匪,及其烟馆和妓院支撑起来的。虽有些滑稽,可辅仁中学现时依然是这里的最高学府,那些托着它的地方,现时也都成了旅游观光的热点。

据说青木川至今依旧民风淳朴,路上不拾遗、夜可不闭户。问其原由,则得到这样的答复:匪、盗早就从山里转移到山外了!

今夜无语

窗外皓月当空,我在床上辗转反侧确怎么也睡不着觉,也许只有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对以前所发生事情进行一下反思,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人生结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她在我的下一年级。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有点喜欢她了,那时候只知道她学习好人又长的挺文静的。如果用暗恋这个词来形容我想一点也不过分。中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在第一年的学习当中,也曾无意中想起这她,但只是一瞬间就消失了,那份淡淡的情感是没法描述的。但有一点我相信,我对她是有一定的好感的。如果时间在长一些的话,这份好感也许会终生埋在我的心灵深处。可是第二年她也考上了师范学校,我好高兴曾跑去看她,但也只说了一些礼节性的客气话而巳。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真有点越来越喜欢她了,可是想向她表白我又没有勇气。只能以一个大老乡的身份来同她说话。就这样在矒矒懂懂的环境中度过了后两年的学习时光。其间,她给我最深的一次印象就是一个雨后的黄昏她穿着那件雪白的衣服,里边衬着一件粉色的内衣,披着长发,秀丽的小眼睛冲我微微的一笑。当时我的心一动,真想向她表白,但胆小的我又失去了一次机会。

师范毕业的前一天,我以一个老乡的身份约她谈了一次。谈话的内容我现在巳经忘了,但她一名话,我确始终没有忘:

“你处对象了吗?”她问了一句。

“没有,你哪”我反问

“也没有,如果有缘的话俩个人终究会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没缘,就是天天见面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她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就这样我俩又擦肩而过了。

毕业后,我分配到家乡的中学教书,期间真想给她写一封信,把我听她说的那句话的体会告诉她。后来仔细一想也就罢了。如果,事情到此结束也就没有什么了,可确偏偏她毕业后也分到了这所家乡的中学。而且我们还是一个办公室。她刚来的时候,听说她已经处对象了,我也只能把那份苦涩的爱藏在心里。其间,她在学校的文艺组织方面可以说是崭露头角了。而其教学业务方面也是非常强硬的,领导和同事非常重视她。而同时期的我在工作方面恰恰与她相反,厌倦而且已经不习惯同事之间那种扯皮推诿工作作风,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一门心思搞第二职业,也赚了点钱。时间就这么向前发展着,个人走个人的路。

可是后来她与她的对象黄了。在好心同事的撮合下,我终于完成了我多少年的心愿,与她处上了对象。那天她穿着天蓝色的衣服,见面的第一名话就说“以前你为什么不说?”,“如果说了还会有今天吗”“还挺会说话的呢”她嗔了我一眼。我知道在说话和人际关系方面她是远远强于我的。但是那一晚的月亮确实好圆,那一晚的夜色确实好美,那一晚的星星也确实好亮。也许是老天想帮我了确这份迟来了多少年的告白,我把这许多年的想法全告诉了她,她的眼睛湿润了……

以后的恋爱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一次同事拿我开玩笑,她竟然说了一句“不要欺负我家田国呀 ”。恰是这句话让我俩进入了热恋阶段,她曾经问过“快说什么时候让我上你家,丑媳妇难免见公婆呀”。看似一句非常普通的话,确使我的心颤抖了。这是真的吗?我常常问自己。可这不是真的又是什么呢……

半个月之后,她原来的男朋友来找她来了,最终我们分手了,原因有很多,但是理由只有一个,他们处了半年,而我们只处了半个月……

现在,我巳离开了那所中学,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对于这段感情也许多年以后的一场大雨会惊醒沉睡的我……

父亲的读书梦

文/阎锦文

父亲从七岁起就跟着爷爷在正三巷的“合记牛行”里干些给牛喂饲料、清理栏里牛粪的零碎活。春夏青草旺盛的季节,还会去宝盖山放牛。“合记牛行”的业务是将从安徽和苏北贩运过来的黄牛,通过铁路转运到上海的屠宰厂。为了防止不同来源和不同批次的牛相互混淆,牛群下船上岸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条一条地在屁股上剪毛标号。父亲学得快,字也剪得工整,11岁那年便有了半天替牛行干活,半天去学校读书的机会。父亲多次跟我提起,那几年最喜欢老板让他每天中午放学之后,牵五六条牛送到三山火车站装火车。“揣两个馒头就急着赶路,因为可以心安理得地骑在牛背上读书。”父亲先后赢得两次跳级的机会,最终用四年“半工半读”修完小学六年的全部课程。

父亲打心底敬重那些给他授业解惑的先生,甚至萌生出当老师教书育人的梦想。偶尔闲聊那些陈年旧事,父亲会感叹地说:“你爷爷连自己的姓是‘严’还是‘阎’都搞不清楚,家境贫困的我能有机会念书,是命运对我的莫大眷顾。”

父亲读初中那些年正赶上民族危亡之时,最后连一张毕业证书也无处去领。父亲的遗物中,存有两张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江苏省立第十中学”初中一年级甲组的成绩报告单。签章校长徐锡璜,教务主任吴启监。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中二年级甲组的成绩报告单的校名却变成了“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校长和教务主任亦另易其人。那张成绩报告书的内页上,还贴有一张“江苏省立镇江中学、春初二年级、证件号码№1438”的方寸标签,似乎有点扑朔迷离。

嗣后,我在《淮中在线》黎晓撰写的博文《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髦耋老人的母校情、同窗情》的中读到:“抗战胜利后,省立淮安中学于1945年10月在镇江师范附小原址复建,同时接收原日伪所办‘江苏省立第十中学’。”《镇江市志》亦有:“民国二十九年伪江苏省教育厅在镇江东门坡办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同时设初中部,其师范科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初迁往苏州。6班普通科留镇改建为‘江苏省立第十中学’”,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省十中被淮安中学接收(后并入省镇中)”的文字 。几张色黄纸脆的成绩报告书,在印证七十五年前三所学校相互关系的同时,似乎在向我们倾诉那一代莘莘学子颠沛流离的沧桑和欲哭无泪的尴尬。父亲直接升入师范学习的梦想,也只能随之搁置。

父亲高中的第一年,就读于当年宝盖路149号的镇江南徐补习班,并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1947年)转入镇江私立新苏中学高中部,1949年7月准予毕业。当年高中的必修科目有:公民、国文、英文、大代数、物理、化学、解析几何、本国历史、外国历史、本国地理、外国地理、应用文,高三年级的成绩报告书还须加盖“苏南公学学生委员会验讫”的封印。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镇江市人民政府文教局聘任为职工业余学校的专任教师。1956年父亲在母亲的再三鼓励下,放下拖家带口的思想包袱,向组织上申请报名参加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不仅获得组织批准,还给予30天的“复习迎考假期”。在我懵懂的记忆里,有两件事情至今刻骨铭心。那些天父亲每天总会带着好多本书,跑到伯先公园的树荫底下去复习功课,早出晚归,中午就啃点烧饼油条充饥;那天的傍晚,他像往常一样在家吃过晚饭,又换上整洁漂亮的衣服,妈妈一边一个牵着我和姐姐的手,从山巷西口沿着宝盖路、京畿岭一路走到西门火车站。父亲拎着的网兜里装着考试用的文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那是我们一家人送父亲去南京赶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的8月11日父亲收到了南京师范学院的新生录取通知书。1956年,高考报考人数35.0万人,高校招生数18.5万人。是新中国让自强不息的父亲圆了心中多年的梦想。

学习

文/谢永帅

早上我朗读了几个朗诵视频,最近我也经常朗诵这样的视频,至于为什么,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语言水平,一方面是丰富自己的知识。

事非经过方知难,书到用时方恨少,每每觉得自己的学识太过浅簿,也深深地知道自己讲得不好,所以总想去学一下,不管结果如何,多学一点总没错,因为书是人类知识海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说到学习,感觉自己从小还是蛮爱学习的,可能是方法不对,也可能是静不心来,小学成绩总是不上不下。到了小学五年级,来了位新班主住女老师,叫蔡佩毅,她刚从师范学院毕业过来,就教我们了,蔡老师不但人长得漂亮,教学水平也高。感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就上去了,后来学校组织优秀学员去朱自清笔下的仙岩瀑布去玩,我有幸被选上,另外一位同学是现在市里当领导的包主席,包主席一直很优秀,也是同学心中的偶像。

蔡老师当我们班主任时,学校组织了演讲比赛,班里选拔时,我有幸被选。可是到学校比赛时,由于不知道规则,以为不能拿着稿演讲,只能脱稿演讲,由于时间匆忙,稿子没背好,也可能太紧张,讲到一半忘稿了。成绩被取消,后来看见后面上来的同学拿着稿子上来顺利讲完都得奖,肠子都悔青了。通过这次打击,后面都不怎么想讲了,这当然是个笑话。这里还得感谢蔡老师的栽培和器重,毕竟能上去演讲就很好了。

粱晓声作家说的很对,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多看看书,也总是没错的。一则修身养性,二则增加涵养,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身外在东西,但可以去丰富我们自身内在的东西,只有提升我们自身,我们才能更好融入这个社会,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哪怕一点点也好。

同时我也很羡慕那些涛涛不绝,幽默风趣的演说家,听她们的精彩演讲,你会发现你会收益非浅,当然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都不一样,有些可以从唱歌歌词中学,有些可以从钢琴演奏声中学,有些从舞蹈肢体语言中学,总之坚持学习是好的。

中学的回忆

文/秦州村夫

昨天与一同学见面闲聊,他谈起了我的一篇作文在班上被老师作为范文宣读并表扬的事,又勾起了我对中学时代的一些记忆。

七十年代末期,是国家高考制度回复后选拔考试最严也最难的时候,也是教育制度开始进行变革的一个时候。春季入学改成了秋季入学,一些农村的高中设置也进行了合撤并。由于撤并,父亲托人让我在市三中插班上了一年学。

虽然我在农村学校算是学习好的学生,但由于农村教学水平有限,我在市三中上学后,感到学习还是很吃力的,尤其是英语,可以说基本上听不懂。给我们带课的老师都很认真,知识水平高,讲课都很认真。带化学兼班主任且对我关怀有加的赵老师,教语文的前面的一位听课都用英文记录的老师和后面的赫老师,教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和体育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我记忆最深,对我影响最深最大的有两件事。一件是我加入了共青团。在那个以出身和成份吃饭的年代,在农村上学多年,我没有能加入共青团,但在这一年,班主任赵老师推荐我加入了共青团,使我感受到了赵老师对我的关心,感受到了政治上的平等和温暖。另一件事就是前面同学提到的作被老师表扬的事。在一堂语文课上,教语文的赫老师对全班同学写的作文进行了严肃批评。随后对我的一篇作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并进行了宣读和点评,使我一个农村来的插班学生感到了无尚的荣光。课后,赫老师还专门叮嘱鼓励我多写,有觉得满意的拿给他看。我也确实写过几篇,拿去让赫老师进行批改,他每次指导都很认真。赫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我热爱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怀念这些给我信心、鼓励、关心爱护的老师们!

蒙城好人

文/合肥童树根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旅途奔波,于傍晚时分抵达了庄子故里蒙城。此次蒙城之行,一方面是为当地的书法爱好者做一期专题书法讲座,另一方面是藉此机会,看望我阔别四十年的中学老师刘坤峰先生。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刘坤峰老师执教于我就读的凤台县关店中学,曾带过我一个学期的数学课。刘老师业务精湛,为人和善,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可惜时间不长,我就转学走了。同年,刘老师也由关店中学调回了他的家乡。随后几十年,人海茫茫,杳无音信,中间我曾多次打听他的消息,均未能取得联系,不觉怅然。

去年5月间,“蒙城县首届庄子文化书画作品晋省展”在合肥举行。在活动现场,遇见蒙城县硬笔书协主席康建勋先生,他神情激动地告诉我:“你要找的老师,帮你找到了,啥时候到蒙城一聚?”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从那以后,心里就一直盘算着啥时候能去蒙城呢。

今年2月底,我收到了蒙城县硬笔书协发来的邀请函,心想这下可以两全其美,教学、拜师两不误。

3月2日上午,在县硬笔书协朋友的陪同下,沿着307省道西出县城二十多公里到达岳坊镇,然后车子拐了几个弯,来到了一个不足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在一幢三层小楼前停了下来。见有人来,刘老师面带笑容从屋内迎了出来,一袭黑色衣服显得格外精神,身板依然硬朗,虽已74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了许多。我赶忙跑上前去握住老师的手,激动不已。毕竟多年不见,我担心老师还能否记得他眼前的这位学生,试探性地问了他一下,谁知他竟脱口而出:“咋不记得?你不就是那个泡桐树根吗?”一句话使在场的人忍俊不禁,原本心中的那份疏离感顿时消散,气氛也随之轻松了起来。刘老师把我们让进了屋里,喝茶聊天,我随即把早已准备好的“春风化雨”书法作品郑重地赠给刘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刘老师满心欢喜,边看边说:“真没想到你的字写得这么好,这是我当老师的光荣!”话语回到从前,刘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教学严谨,充满热情,注重启发,循循善诱,但也不乏严厉,批评起学生来不讲情面。因为贪玩厌学,我曾遭到过他的批评斥责,可是当我说出这一细节时,刘老师倒是不紧不慢地说:“没有吧?我哪敢批评你,你爸那时可是公社干部呀。”看来刘老师对我的了解还不仅仅停留在知道我的名字上,对我的家庭背景也了解一二。我那时随父亲住在公社大院,属于“社直机关”的小孩。加之当时学生较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我又在文体方面有点特长,因此受到的关注度自然就高一些,刘老师之所以还能记起我,可能与此不无关系吧。

刘老师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凤台县大西北的马店中学任教。据他自己介绍,由于当时学校教师匮乏,他不仅教数学,物理、化学也一肩挑。同时,他还酷爱音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离老家蒙城较远,交通不便,虽多次申请调动,但作为一名大学的高材生,凤台这边哪里舍得放行。为了挽留人才,县里只答应让他挑一所离蒙城较近的学校,算是对他的照顾。无奈之下,刘老师选择了凤台最北端的关店中学,这才有了我们的师生缘。

刘老师在关店中学工作三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他的家乡,先后辗转于蒙城的两所中学任教。55岁那年因患白内障,不得不提前退休。一年后,病情好转,他听说附近农村小学普遍没有音乐教师,便主动请缨义务教起了音乐课。这一教就是十多年,并且分文不取!为此,他被评为“蒙城好人”,事迹被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过。由于年事已高,前几年刘老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坛,回到乡下和老伴一起安度晚年。

在交谈中我发现,刘老师不仅乐观豁达,也很知足,茶余饭后吹吹口琴、笛子,自娱自乐,日子过得充实而惬意。但最让他不能割舍的,仍然是教育,他对教育的关心和热爱,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反而更加执着和一往情深。

美好的相聚总是短暂的。分别之际,我郑重承诺:下次来蒙城,我再来看您。

爱你,让我在眼泪中学会了坚强

文/不语的蝴蝶

爱你,怎么忍的你痛。爱你,怎么忍心你不幸福。爱你,不如放了你。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太多的话语,一路陪伴我走来,让我在眼泪中学会了坚强。

无论怎样,我从来都不后悔认识你。既然我们走不到一起,我也会真心的祝福你。爱一个人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忘记一个人却是一辈子。

原谅我不能再爱你,因为懂得要让你幸福快乐,我必须要和你说再见!原谅我不在想你,我不想用疼痛的心情去回忆我们曾经的美丽!原谅我从此走出你的视线,我不想你因为我而困惑痴迷!

就让我这样静静的离开,让彼此心都能平静的接受现实,现实的残酷告诉我们,我们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注定今生只能擦肩而过。那么,就让我从此不在爱你,让彼此默默祝福彼此能幸福吉祥!

答应自己,不再为你而哭泣。曾以为你就是我生命的一切,我爱你而超过了爱自己。当我把全部的感情都给了你,我才知道我忽略了我自己。曾在乎你的一切,为你欢笑为你哭泣。

答应自己,从此把你忘记,忘记你曾那样真实的来过我的生命里。不要说我狠心离去,我只是不想再这样下去。为了你,为了我自己,我只能选择离去。

答应自己,从此以后不再爱你。从此真的要远离你,更要离开你。不忍对你说再见,怕自己忍不住分离。更怕自己舍不得离开你,而更刺痛我的心。

答应自己,从此不再想你。没有说再见的再见,只是不希望自己再一次为你哭泣。多少次骗自己,希望能够和你重新开始。可是,我们再也回不去。

既然如此,为何不放了你,也放了我自己。当我用键盘敲下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心很痛很痛。希望为我们的曾经的美好,留作一个回忆。

而我将要带着你曾经给我的美好,去踏上新的旅途,去寻找我新的幸福。曾因为你就是我的一切,我的生命不能没有你。没有了你,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呼吸,该如何生活下去。

当真的有一天,我选择了离去。其实,我是真的不忍心就这样离去。可是,为了彼此的幸福,我愿意放手。长痛不如短痛,早点忘记,也许我们都能够重新开始。

请原谅我的自私,原谅我就这样离去。没有任何言语,更没有任何哭泣。我轻轻的来,正如我轻轻的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我最后一次允许这样安静的想你,从此以后不再提起,也不愿再想起。我相信,时间会让我们相互爱上彼此,也会让我们淡忘彼此。

离开你,实在是很无奈。我真的没有更好的理由留下来,我知道我带给了你很多的干扰。在这里,我真诚的向你说一声对不起。

请原谅我,原谅我的自私与任性。我知道,从前都是我的错,是我放弃了你,没有去选择你。当我们再次从茫茫人海中相遇,我才知道我有多么的爱你。

多希望我们从来没有再次相遇过,也许我就不会知道我有这么爱你,有这么舍不得你。上天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放弃了你,居然让我再次见到你。

当我选择转身的离去,我却需要很大的勇气。就让曾经的美好,留作我们转身的那一刻,从此不会再回头。答应自己,从此不再想你。

我潇洒的离去,眼泪却留在了我们转身的那一刻。没有说分离,更没有任何言语。只有彼此看着彼此,能够感觉到彼此的心跳。

不要再说再见,更不要再说分离。我不想再让自己痛一次,于是开始骗自己。也许骗的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

不要问我去哪里,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真心祝福你。原谅我,原谅我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去。不是不想告诉你,只是我怕我更舍不得离开你。

原谅我,这辈子不能够陪伴着你走向未来的人生。如果人生真的有来生,我希望我们结为夫妻。也许今生真的是有缘而无分,既然如此,我更该潇洒的离去。

原谅我,就这样离去。我离你而去,从你的生活中消失,我真的希望未来的你比现在快乐幸福。因为我给不了你幸福,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去。

只有你过的好,过的幸福,我才会把你忘记,才会不再爱你,更不再去想你。爱一个人容易,但放弃一个人却需要很大的勇气。

答应自己,不再爱你。放弃你正因为太爱你,所以选择了离去。当发现自己不能给你想要的幸福时,不如放了你,也解脱了自己。

答应自己,从此不再爱你。当爱变的不再美丽的时候,我该学着离去,更该学着洒脱。也许人的一生都在想起,却又要去忘记。无论怎样,都要做快乐幸福的自己。

真心真意的祝福你,希望未来的你幸福与快乐。不论我在哪里,我都会默默的祝福你,祝福你过的比我好,过的比我幸福,仅此而已。

原谅我,原谅我不能再爱你。答应自己,从此不再爱你。为了让你能够得到幸福,我选择了离去。我的离去,我的消失,就是想换取你以后的快乐与幸福,那样,我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