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浓情饺子美文散文

2022/12/17好文章

浓情饺子美文散文(精选17篇)

难忘那年冬至节

文/无敌丁老头

今天是冬至节,按照家乡的传统风俗,家家户户是一定要吃饺子的。

此时此刻,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却勾起了我对四十多年前的那年冬至节吃饺子的回忆。

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儿,那年应该是一九七一年。

那时是生产队,农村穷得一贫如洗。农民除了过春节能吃上几顿大肉之外,一年四季是吃不上大肉的。

那年冬至节快要到了,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没有钱去割肉包饺子。但是,队里喂了几十头猪,大猪才长到了百十来斤。那个时候,猪长到一百三十斤以上才算够磅,才能出栏卖。否则,食品站是不收购的。

冬至节没有钱割肉怎么办?一个村的老少爷们大眼瞪小眼,都看着队里的那几十头猪,把冬至吃饺子的希望,统统寄托在了猪的身上。

冬至节几天前,群众在下面就嘀嘀咕咕纷纷议论开了,盼望着队里能杀两头猪,让村里老百姓过冬至节能吃上一顿饺子!

群众一直等啊盼啊,眼看着明天冬至节就到了,一心单等着队长发话杀猪嘞,可是,队长就是金口玉言,抱着葫芦不开口,大伙心急如焚。

天快要黑了,群众围了黑乎乎的一大片,队长终于开口了,他说:乡亲们的心情我是完全理解的,我不是不愿意杀猪,而是因为猪小,不够磅,现在猪才长到了百十来斤,正是长膘的时候,杀了它,我感到可惜!但是,既然大家都有这个要求,为了让咱村的老百姓冬至节都能够吃上大肉饺子,那就杀掉两头猪好了!

队里终于杀了两头猪。

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两头猪只杀了一百多斤肉。俺村那时有二百多人,每人分到了半斤猪肉。一家五六口人,也能分得上二三斤肉,过冬至节吃饺子也是绰绰有余了!不然的话儿,不知道俺村有多少人家吃不上饺子呢!

如今别说过节不愁吃肉了,就连平常只要你想吃肉,那是想啥时吃啥时吃,不会作一点难。甚至,肉都嫌吃够了,吃腻了,不想吃肉了!

抚今追昔,想起那年冬至节吃饺子的事儿,一直铭记在我的心上!

秋将去 又立冬

文/王霞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凉着凉着就到了十一月。这个月里有个标志性的节令:立冬。

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有四个标识着季节开始的节气:立春、立夏、立秋,还有就是立冬。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农耕时代,冬意味着秋收结束,农作物收割储藏,人要规避寒冷了。

立冬是农历十月的大节。远在汉魏时,天子要在立冬这天亲率群臣举行祭祀典礼,一是迎接冬气,二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旌表与抚恤。在民间也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人们在这天以时令佳品祭拜祖灵,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同时,也在这一天放松休整,饮酒为乐。渐渐地,这成了立冬时最通行的风俗。这也符合秋收冬藏的含义:经历了漫长的春种秋收后,农人已经消耗了绝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需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利来年春暖花开时进行新一轮的劳作。

既然是休养生息,用丰富饮食犒赏全家就成了要紧的事,有句民谚“立冬补冬,补嘴空”,说的就是这个理。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气候不同,习俗也有不同。在南方,人们会烹调鸡鸭鱼肉犒劳一家人。到了北方,则是以饺子作为主打。吃饺子过立冬是有讲究的。立冬是秋冬之交,因此有“交”子之名的饺子是当仁不让的标志性食物,这和除夕夜的新旧年之交替有异曲同工之意。

吃饺子还有另一种让人温暖的含义。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回乡时正值隆冬,看见南阳的百姓饥寒交迫,耳朵多被冻伤,又兼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就总结了多年的临床实践,支起一口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一直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人们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于是,过冬至吃饺子就成了习俗。再后来,人们在立冬这天也吃饺子。有句很有趣的俗语是这样说的:“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酿冬酒也是立冬的一件大事。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记载:“上辛,命典馈渍曲,曲泽,酿冬酒。”说的是在立冬时要做好酒曲,用来酿冬酒。此时,稻谷已收,有了酿酒之材,又兼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能发酵形成良好的风味。因此,人们把从立冬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酿酒的时间称为“冬酿”。所酿之酒,以备此后的冬至、除夕等节日时祭奠天地君亲、祈求福祉所用。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诗人李白在《立冬》一诗里,就写出了品冬酿作新诗的雅趣。

古人非常重视立冬这个节气,还因为常常依据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一季的寒暖,有个说法叫做“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

当漫长的冬季在休养生息中缓缓度过时,也预示着繁忙的春天就要到来。是啊,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学会了包饺子

文/沈小颖

平常里,都是妈妈包饺子给我吃。妈妈包的饺子可好吃了,有猪肉馅的,有韭菜馅的,还有香菇馅的……真是多种多样。每次我都要吃得小肚子圆鼓鼓的,心里不禁想到:要是我也学会包饺子,该多好啊!

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妈妈把面粉揉好,旁边放着碧绿碧绿的韭菜馅。原来,妈妈正准备包饺子。我心里想:机会终于来了,这次可以跟妈妈学包饺子了,于是我来到妈妈跟前,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跟你学包饺子。”妈妈对我说:“好啊!,宝贝,你去把手洗干净,一会儿,妈妈就教你包饺子。”我洗净手,按照妈妈的做法:先拿一块饺皮摊在左手手心,再放入适量的馅儿,然后在饺皮上端蘸一点水,最后把饺子皮的两端整齐对折后捏紧,再把捏紧后的饺子从右到左卷一圈圈的花边,一个“饺子”就“成型”了。妈妈指着我包的饺子,哈哈大笑:“这是饺子吗?就像没吃饱的娃娃。”我一看,真的,饺子瘪瘪的,有气无力地躺在托盘里,再看妈妈包的饺子,真是花样百出啊!她时而把饺子边扭成麻花状;时而把饺子的边拧成花边状;时而把饺子的两端捏成“猫耳朵”,看上去既好看又想吃。这时,妈妈又从头到尾地给我讲了包饺子的过程,并且手把手地教我包了几个饺子。我一次比一次包得好,而且饺子也变得像模像样起来。虽然我满头大汗,但看见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开心地笑了。

蒸熟后的饺子,晶莹透亮,那翡翠般的韭菜馅透过饺皮,显得翠色欲滴,让人看一眼,就直流口水,我终于学会了包饺子,同时也享受到了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包饺子

文/黄俊里

我的童年乃至少年都因包饺子平添了许多乐趣。我们这儿有一个习俗,每到春节来临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腊月二十九,父亲就发布命令:该包饺子了。于是,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而我们兄弟姊妹则围着父母雀跃嬉闹。父亲对包饺子这事看得很重,所以,对饺子的原材料要求很严格。如饺子馅儿要搞两种:猪肉掺白菜一种,牛肉掺大葱一种。那猪肉要肥瘦均匀,那白菜不要外面的帮儿,那牛肉要先用开水去腥后再剁碎,那大葱不能是冻的,等等。母亲也乐意接受父亲的“指示”,忙得团团转,忙得汗流满面,忙得不亦乐乎。间或,玩耍的我们妨碍了母亲干活儿,也不会受到往日般的责骂,至多,父亲严厉地瞪一眼,母亲说出类似“再闹不给你们饺子吃”的吓唬话来。我们也明白:这时的爹娘是不会打骂我们的,不仅因为他们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好,更主要的是他们没工夫管我们。

因为要包很多饺子,所以头一天制作饺子馅儿,刀在案板上当当地剁着,甚至整个村落都响起了剁馅儿的声音,怎么听怎么像唱歌,那旋律极像冬天里穿在身上的一件棉衣,让人温暖。馅调好了,那香味儿沿着这家的墙头爬到了那家,又顺着那家的房顶溜到了另一家,满村子飘着醉人的香味儿。

第二天白天和面。面虽说不很白,却是自家地里生产的优质小麦磨成的,绝没有添加成份。这时,父亲必定开始在旁边“监工”,母亲和面,我在一旁调面与水的比例。往往水加多了,父亲就淡淡地说:“面和稀了。”母亲忙加面,然后继续用力揉和着面,都不敢反驳一句。面和好了,母亲在和好的面团上苫上干净潮湿的毛巾,以防和好了的面风干变皴。

吃过午饭后,父母把预先准备好的面板、几个硬篦儿、小擀面杖、三两个扁匙子一一洗干净,然后把面板架在屋中央,炕上放上短腿方桌。一切备齐了,一家人团团围坐就开始包饺子。

母亲揪的面团儿小巧玲珑,饺子皮擀得圆嘟嘟的,包出来的饺子更是秀丽可人。我拿出花剩下的二分钱,偷偷地递给母亲,让她包到饺子馅里。看谁能吃出硬币,谁吃出来谁有福,一年当中有钱花。母亲小声对我说:“去洗干净了。”我洗净拿回来,看着母亲包在两个饺子里,一个里一枚。母亲解释说:“吃到一枚有福,能吃到两枚的人福最大,一年到头钱不断。”

我想吃到包有小硬币的饺子,一年里有钱又有福,专挑饺子形状秀丽的夹着吃。我只顾找硬币饺子,饺子到嘴三下五除二的胡乱一嚼就吞下,很快就吃饱了,也没见到硬币的影子。正在纳闷,发现奶奶吃着吃着冷不丁停下,张着嘴不再咀嚼。我立刻明白,奶奶吃到硬币了,便喊着:“奶奶有福哟,奶奶有钱了。”只见奶奶用手心接着,吐出一枚小硬币,嗔我一眼说:“大过年的,别瞎嚷嚷!”奶奶说完又将手伸到嘴边去接,我连忙喊:“奶奶吃出两枚硬币有大福呀,奶奶又吃出一枚硬币了。”说完瞪着双眼看奶奶吐硬币,可是奶奶吐到手心里却是一颗老牙。我一惊,把一碗饺子汤碰洒在桌子上,母亲也知道惹了祸,脸色通红,赶紧拿一块抹布擦桌上的汤水。

小小的饺子,浓缩进了多少浓浓的情愫,小小的饺子,不仅代表着一种团圆与温暖,表达着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情绪,更彰显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情调,蕴含着一种温馨与绵绵的亲情。

时过境迁,往事已成为美好的回忆,饺子早已不再是人们过年时才包的美食,但是,我却非常怀念小时候包饺子的情景,毕竟包饺子曾经给我、给飘逝了的岁月带来过许多乐趣。

包饺子

文/段雅纯

今天上午,我、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包饺子。

我包了九个,妈妈包了二十几个。我问奶奶:“您包了多少个?”奶奶回答:“我包了一百多个呢!”

包饺子其实很简单,奶奶是这样教我的:先拿一张饺子皮,用勺子挖一点馅放上去,再用食指蘸点水在馅儿周围画一个半圆,最后把饺子皮对折,拧一下,一个很漂亮的饺子就做好了!

中午,奶奶把饺子煮给我们吃,美味极了!奶奶说:“馅儿里有五花肉、蘑菇、鸡蛋、白菜,当然好吃!”大家的碗里装着许多美丽的饺子,有的像我的小嘴巴,有的像小公鸡的翅膀,还有的像小猪的耳朵。

包饺子实在是太好玩了!

幸福的滋味

文/王继宏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拥出教室,来到洗手间洗手。你可能会问,这是干什么?为什么不上课而洗手?嘿嘿,这节课我们要举行包饺子大赛呢!同学们兴奋至极,欢呼雀跃。

王老师走上台宣布比赛规则,第一轮是饺子接力赛,每人包两个后与下一个人击掌,以此循环包。比赛一开始,同学们很激动,性急的同学拥向前方,不耐烦地催促着,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正式比赛在王老师的口令下开始了,教室里充满了紧张的气氛。第8组的于灜凯迅速包好了两个饺子,与申思远击掌,申思远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包好了两个。我们组的彭焕宇、袁扬欣同学也不甘落后。看着其他组马上要赶上我们组了,我为正在包饺子的散恒跃鼓劲儿:“加油!加油!”我们重新夺回了第一。该我上了,我上前击掌后,把饺子皮摊在手心,舀了一勺馅儿放在饺子皮上,一对折,再一扭,包好了一个,紧接着第二个也包好了。

比赛结束后,我们组虽然只得了第二,但我们为赢家喝彩,也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足,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第二轮比赛是创新饺子大赛,比谁的饺子漂亮、新颖。同学们各自组成小组,包出了各种各样的饺子。我把馅儿舀入正方形的皮内,然后对折成三角形,再在边上各折一个角,添上些褶皱,细细端详了一阵,觉得太过于粗糙了,便用筷子沾了些红油,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围观的同学连连叫好。我想,大家如此认可我的饺子,我的饺子肯定会评为“优秀创新饺”。可是,我看了其他同学的杰作后感到我的跟他们的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虽然如此,我依然觉得很幸福。“咦?什么味道!好香啊!”嗅觉敏感的我闻到了饺子的香味,走近一看,王老师开始煮饺子了!热气腾腾,连邻班的同学都跑过来张望。大家不愿一口吞掉饺子,细嚼慢咽起来,连汤水也不放过。

饺子的遐想

文/镜心随行

说今天是中国人的饺子节,不足奇,也不足,因为今天是冬至。

冬至是要吃饺子的,为什么?小时候,拿这个问题问父母,得到的回答是: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再问:为什们会冻掉耳朵,而不是鼻子呢?回答便没有了下文。反正,至此以后,知道了冬至是要吃饺子的。

下班回家,刚进门,媳妇就说“我煮饺子吧”,“行么”我答道。灶台上一包速冻饺子已经打开,锅也架在了火上,黄蓝相间的火苗在锅底欢快的跳动着。冬至是个节气,算不上什么节日,不会有单位因为吃顿饺子给职工放假的。没时间包饺子,只得从超市买来速冻水饺煮着吃。

中午和同事在街边店已经吃过饺子了,味道也还行。可毕竟那不是和家人一起吃的,有点独享的感觉,不符合国人过节的习惯,晚上这顿饺子还是要吃的,团团圆圆。

猜想,今天集市上卖得最好的东西应该是与饺子有关的食材,羊肉、牛肉,或者是猪肉,还有那不可或缺大葱、韭菜、韭黄,包括芹菜、大白菜和萝卜,等等。同样,商场里饭馆里也应该是买饺子的云集,吃饺子的盈门。想必今天谁要是没有吃到饺子心里头会不舒服的,毕竟与平时吃饺子的意义不同。

饺子是中国人是最喜爱的食物,在众多的美食当中,对饺子的偏爱程度已非言语所能表达。谚语云: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可见饺子有很高的地位和认知度。饺子是中国众多美食中最具创造力的独特美食,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一种很奇妙的食物,搞不明白馅儿是怎么被包到面里去的,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一盘饺子会让中国人欢天喜地。

在中国人的眼里,饺子好吃不仅在于人们对各种馅料的精心调制,以及它给人们身体提供的丰富营养,更在于附着在饺子中的美好寓意。客人来了包顿饺子,全家团聚了包顿饺子,亲人要远行了也包上顿饺子,只要是高兴的时候,饺子都会出现在餐桌上。传说,饺子和医圣张仲景救人性命有关,冬至这天吃饺子也是为了表示对他的敬重和怀念。

有人说,包饺子包的是尊重,是亲情。也有人说,吃饺子吃的是感恩,是珍重。就连电影《白毛女》中的喜儿她爹杨白劳也知道,“家里再怎么穷也要赊回二斤白面包上顿饺子过年”。饺子在国人的心目中是种“高贵”的食物。包饺子、吃饺子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了桌,我望着摆在眼前的这盘饺子我却遐想不已。虽然这不是我和家人亲手包的饺子,似乎缺少了点亲手劳作的味道,但我依然觉得亲近。我以为,饺子应该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我想,我们为什们不可以为这道美食大书特书呢,为什么不可以为饺子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呢,更为什么不可以为了每年的这天举家团圆包上顿饺子而放假呢,哪怕是半天,以此纪念我们先人们伟大的发明。

这道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历经千年不断被传承的美食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吃罢饺子,再喝上一碗饺子汤,叫做“原汤化原食”,这样的说法也只有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人能想得出来,讲得出来。喝茶,口里的滋味儿完全变了,没有了饺子的余香;喝白开水,口清了,香味儿也淡了,只有喝饺子汤合适。其实,中国人关于吃得智慧又何止饺子这道美食,通过吃认知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才国人最大的智慧。

中国人永远把吃是放在第一位的。人活一张嘴,会吃是福。为了吃,人们找到了“民以食为天”这样的理由。在这个理由之下,人们可以大快朵颐的吃,可以浪漫温馨的吃。大吃、小吃、豪吃、简吃、荤吃、素吃,只要是为了吃,什么奇迹都可以吃出来。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跑的;吃走着的、吃爬着的,吃土里长的、吃树上生的;吃一条腿的、两条腿的、四条腿的。假如世上有三条腿的东西,国人也会照吃不误的。

民以食为天是为“吃”找了个理由,先人们在吃的方面的创造更是让后世之人敬佩不已,他们不仅找到了“吃”的理由,而且还发明了一套“吃”的理论,在经过漫长的实践后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所遵从的必须,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

寒暑春秋,四季轮回。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祖祖辈辈,生生不息。但先人们在劳作的同时,发现了自然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态观--节气。人们在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中,顺时生活,依节调养,望气候农耕。知道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明白了人类的生息既要符合阴阳五行,也要与节气紧密关联。“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们的饮食随着节气的变化与时俱进,春发夏长秋收冬藏,顺四时生活,调阴补阳,顺节气饮食,滋养身心。这就是“吃”出来的理论。

一个小小的饺子,集智慧与哲理于一体,乃大美食也。饺子可大可小,可蒸可煮,一切皆随人意。

荠菜饺子

文/藏玉华

“哎呦”,菜场里又到处飘满了荠菜的泥土芳香,馋得我直想吃用它作馅包的饺子。我也不由回忆起早春二月到郊外挖荠菜的情景。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你看那极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荠菜花,带着早春的原野气息从冰天雪地里破土而出,“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的确,多日的雨终于被太阳的灿烂驱散,放眼望去,沉默的大地朗润起来,料峭的春风悄悄捎来满山遍野的荠菜花香,弥漫着、缭绕着……借着春意荡漾。我闭起双眼,肆意地、尽情地、深深地吸吮着。

返青的麦田里长出许多野荠菜,我饶有兴致地挖着,这儿一棵,那边一簇,撒落在阡陌上麦田里。这是从《诗经》里一路走来的荠菜,“谁谓茶苦,其甘如荠”,从那时候起到东坡先生“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清苦生活里,人们对荠菜有了更深一层的情愫,而在今天的生活中,它则成为人们珍贵的绿色食品。

“春来荠美勿忘归”,该回家喽,拎着一兜鼓囊囊的荠菜,踏着轻盈的脚步得意地哼着小曲,久违的畅快袭上身来。

“三春荠菜饶有味”,回到家就该包饺子啦。

扎上围裙,撸起袖子,拿着剪刀,挑拣荠菜。我把略去杂草和枯叶的荠菜浸泡在水盆里,刚刚还是灰头土脸耷拉着的荠菜,一旦吸足了水,顿时面貌一新。一片片羽齿状的叶子支棱着,嫩生生绿莹莹的。把洗净的荠菜用开水一汆再经冷水一激,顿时,那种渗透在大地深处的芬芳便散发开来。

剁碎的荠菜搭配上其他佐料搅和成馅心,包妥的饺子鼓鼓的透着诱惑。一个个热气腾腾飘着清香的荠菜馅饺子咀嚼在嘴里,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舔舔嘴唇,咂咂嘴巴。这无法抗拒的荠菜饺子的诱惑啊!

瞧着盖帘上密匝匝的饺子,我感觉好像缺点什么。细细一想,美食是需要分享的。我随即打电话邀雪儿来品尝。她兴奋地来到我家……锅上氤氲着白色的气体,乍暖还寒的时节,小小厨房洋溢着温暖。雪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打着嗝吆喝再来一碗饺子汤。“不着急不发慌,吃了饺子再喝汤。”雪儿美滋滋地边吃边说。几个饺子就让她这么快活,我懂得了快乐的简单。

快快乐乐迎马年

文/王嘉烨

“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奔腾的马蹄声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就像仙女散花从天而降。新的一年——马年奔腾着在向我们招手。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全家都在为过年做准备。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过年需要的东西。瞧!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每个人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红彤彤的灯笼、五彩缤纷的礼花,更给节日增添了快乐吉祥的氛围。我们买了各种各样的礼花爆竹年货满载而归。中午妈妈把“福”倒贴在门上,意味着新的一年“福要来到”!我和爸爸则在一旁挂灯笼,贴春联。

下午,我们准备包饺子,因为饺子有着来年交好运之意。妈妈先和面,除了馅之外,和面最重要。饺子劲道不劲道,全靠“养面”。“养”三个小时再擀饺子皮,边上要比中间薄。擀完后,把准备好的馅包进去,这样,一个皮薄馅多的饺子就包好了!看,妈妈包的一个个都小巧玲珑,非常精致。我也想包,便洗洗手想试一试。我照着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包了起来。包完了饺子一看,嘿,像个小包子。我不放弃,继续包,哈哈,一会儿包的是个“春卷”,一会儿是个“大蒜”……过了一会儿,一盘奇形怪状的“饺子”就包好了。这当然是我的杰作啰!

转眼到了晚上,热腾腾的菜出锅了。妈妈烧了许多美味佳肴,红烧鲤鱼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余,红烧肉代表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其中最美味的就是那白花花的饺子了,轻轻咬一口香喷喷的饺子,让人回味无穷。

年夜饭过后,大家坐在沙发上,看着精彩的联欢晚会,在精彩的节目中送走蛇年,迎接马年。“五,四,三,二,一”马蹄声敲响了,十二点钟到了,我又长大一岁了。

欢乐吉祥的马年来到了!

老瓜馅饺子

文/牛越

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这是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的一句话,可见在老百姓心目中,饺子实在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美食了。

吃饺子,现在说起来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我小时候,想吃顿饺子却不容易,那是只有到过年才能吃上的。那会儿,乡村人家都缺吃少花,然而过年了,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多多少少割点儿肉,给眼巴巴盼了一年的孩子们做几顿肉馅饺子吃。而在平时,想吃饺子,也就只能流着涎水想一想了。

平时吃不到肉馅饺子,素馅饺子其实还是能吃几回的。我记得小时候,母亲隔些时候,就会为我们做一顿老瓜馅饺子吃。

秋天里从生产队分粮分菜,常常会分到一些老南瓜老冬瓜,母亲就会从中挑选出几只个儿大的老瓜来,削去皮,再将瓜肉削成条,一束束黄黄白白的挂到屋檐下晾晒起来。这些老瓜条子,母亲就是专门用来剁馅吃饺子的。

我小时候,一日三餐,只有小米玉米来回变花样,然而再怎么变,小米也还是小米,玉米也还是玉米,小米玉米肯定不会变成大米白面;至于肉,平日里更是想都不敢想。白面虽然有一点,但钵子里实在也舀不出多少来。在这种情况下,母亲为了改善一下一家人的伙食,只能为难自己了——肉买不起,面有一点,那么就隔些时候吃顿老瓜馅饺子吧。

三十多年了,我已经记不得老瓜馅饺子的味道,但它的味道绝对无法与肉馅饺子相提并论却是可以肯定的。那么,我想,饺子好吃不好吃其实全在馅吧,换句话说,吃饺子其实就是吃馅吧。而素馅再怎么精制细作,恐怕也是赶不上肉馅香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记不得老瓜馅饺子的味道了,但却始终忘不掉母亲的忙和累。我们家家口大,剁馅、和面、擀片,包饺子、下饺子、捞饺子,直至洗锅涮碗,一应活计似乎都是母亲一个人在忙乎。然而,忙乎着为一家人做饺子的母亲,忙到最后别人都吃饱喝足了,却常常自己只能喝点饺子汤……

虽然老瓜馅饺子无法与肉馅饺子比,但对我们来说这却就是美肴佳馔了,因此一个个吃得有滋有味,狼吞虎咽,头都顾不得抬一下。想啊,一张嘴每天与小米玉米打交道,久旱逢甘霖般的好容易逮着一顿饺子吃——是素馅是肉馅都在其次——能不吃得有滋有味,狼吞虎咽吗?倘能十来天半个月就吃一顿老瓜馅饺子,那实在就是神仙过的美日子了……

时过境迁,现在,已经没什么人再稀罕吃什么饺子了——我当然说的是肉馅饺子,素馅饺子大概早没人再吃了——甚而至于我觉得,“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这句话简直老得有点可笑了。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却想起了老瓜馅饺子,是因为我又想起了我的母亲。

三十多年前的老瓜馅饺子,我虽然不曾吃出浓浓的肉香,但却吃出了母亲无尽的爱意。这种鼓囊囊包满母亲无尽爱意的老瓜馅饺子,我再也吃不到了。

包饺子

文/王子郑

今天中午,妈妈要做我最喜欢吃的饺子,我在旁边跃跃欲试,准备学习包饺子。

妈妈刚拿出调好的饺子馅儿,一股诱人的香味儿便在屋里飘荡。只见妈妈麻利地擀好饺子皮,然后用勺子挑了一点点的馅,放在饺子皮的正中间,然后把皮对折,两手一挤一捏,一个元宝样的饺子就出来了。我一看,包饺子很容易嘛,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啊。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饺子皮,挖了一大勺馅放进皮里,先把皮对折,再用手使劲一捏,哎呀,不得了了,肉馅一下子从皮的两头窜了出来,弄得我满手都是油!妈妈笑得前仰后合:“馅儿放得太多了,一挤就从两头跑出来啦。”

听了妈妈的话,我吸取教训,这次放了一丁点儿馅,再小心翼翼地对折,用手紧紧把皮捏上。耶,成功了!可是这次饺子皮虽然没有破,但是饺子却很瘦小,妈妈包的饺子像一个圆滚滚的胖娃娃,我包的饺子像一个吃不饱的小可怜一样。

妈妈鼓励我说:“宝贝儿,别灰心,只要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我点点头,又拿起一张饺子皮,挖了一点馅,觉得有点少,又加了一点,又多了,就用筷子又抿掉一点,感觉差不多的时候,我才轻轻把饺子皮对折,然后牢牢把边缘捏紧。哈哈,这次的饺子,终于看着像那么回事了,跟妈妈的相比,也没有那么寒碜了,但还是显得无精打采。我不灰心,又练习了几次,终于把饺子包得越来越好,在案板上,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像威武的士兵。妈妈也夸我包得好。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踏实认真,耐心虚心,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妈妈笑了

文/王韵茜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在厨房包饺子。我急忙跑过去,看见妈妈先拿一个圆圆的面皮,然后放上一勺美味可口的馅儿,再对折一下,用手使劲一捏,一个胖乎乎的饺子就诞生了。

我悄悄地走到妈妈身边说:“我可以包吗?”妈妈高兴地说:“当然行呀!”我就按照妈妈包饺子的样子包了起来,包来包去,最后,我比妈妈包的还好呢!包完后,妈妈就开始煮饺子了,不一会儿,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就上桌啦。

妈妈边吃饺子边说:“今天的饺子真好吃,尤其是宝宝包的饺子最好吃。”妈妈开心地笑了起来,我也骄傲地笑了。

吃完饭,妈妈收拾碗盘,我看见餐桌上一片狼藉,就拿起了毛巾擦餐桌,把餐桌擦得锃亮锃亮的。这时,妈妈从厨房走出来,正准备擦桌子,发现桌子已经被擦得干干净净,便惊讶地问:“是谁擦的桌子?”我偷偷地笑了,妈妈也开心地笑了……

我喜欢看妈妈笑,妈妈平常很辛苦,以后我要多帮助妈妈,让妈妈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饺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广雅》一书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平度人称饺子为“箍渣”。在当地土语中,把形容穷日子“吃糠咽菜”的话说成“吃渣咽菜”。这里的“渣”,就是“馇”小豆腐用的野菜或菜叶子之类的“渣”。做小豆腐叫“馇渣”,那么,穷人家吃不起肉饺子,以“渣”为馅,把“渣”用面饼“箍”起来,这便是“箍渣”俗称的来历。这样,还要美其名曰“素饺子”。有道是“好吃不如饺子”,平度的“箍渣”,却留下了穷苦老百姓长年累月食不果腹的辛酸记忆。如今,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饺子也成了家常便饭了。

饺子馅水枪

文/唐建群

触手可及的幸福,也许就在自己的转念之间。

儿子今年八岁,按老师的话说,比较单纯不像一般同学显得成熟,虽然心智幼稚了点,但很有人情味,在学校生活中乐于真心的帮助别人。

一直以来,只要我在家,给他洗澡的美差一直由我完成。每次洗澡都会带玩具的他,从最初的小黄鸭陪着一起洗,渐渐到各种玩具小汽车一起洗,按他的话说,他是我的宝贝,我给他洗澡,而小汽车是他的宝贝,他也要给他的宝贝汽车洗得干干净净、香喷喷的……再到后来澡盆里的玩具主角变成了一个经他加工过的水枪。那原本是一个普通水枪,只是经过他的加工多了一点新意,在枪头的位置加了一个可以筒上去的白色空心塑料圆管,经过儿子讲解他这个发明是为了可以让水枪的水喷的更远更准。另外,他还在水枪的前半部分加上了一个不知哪里弄来的简易饺子加工器夹着水枪,呵,故取名饺子馅水枪。

我对于给他洗澡这件差事已经习以为常,对陪他洗澡玩具的变换,我也是熟视无睹。每次洗澡,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影响到我。因而儿子在边洗边玩的过程中都有所收敛,也就不那么尽兴。又是一个星期五,他做作业的时间比平常提前了一个小时完成,作为奖励,这一次洗澡的时候,我允许他可以洗久一点,并决定不阻断他的各种创意玩法,他也就尽情的玩开了。浴室墙壁上的各条毛巾都成了他射击练习的对象,边玩边说:“妈妈,哪条毛巾是你的,我给你的毛巾洗洗澡”,我指向他对面的一条红色毛巾,他立马举起水枪,兴致勃勃的开始一阵疯狂射击,几分钟我那条白天晒得还很干燥的毛巾就已经开始滴水了。他还得意地说:“妈妈,我好吧!我已经把你的毛巾洗干净了!”说着还来了一个将水枪拿到嘴边对着枪口“吹吹烟”的动作,这都不知道从哪学来的这么经典的动作,我顿时忍俊不禁。接着,他又开始让我看喷泉,他把水枪拿得低低的尽量控制着不让水喷到天花板上,然后就看到四周从我们头顶散落下来的小水花,这就是他制造的喷泉,他觉得自己成功了,就咯咯的笑开了花。眼前儿子纯真的笑脸,充满欢乐的笑声深深打动我的内心,虽然我的衣服因落下来的水花而打湿,要在平时我也许会表现出不耐烦,而此刻我不想破坏这么美好的画面,不想这一切戛然而止,所以理应回应他一脸灿烂肯定的微笑,然后一起沉浸在幸福喜悦之中。

对孩子来说,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只需亲人可以更多的陪伴在身边一起玩耍。而作为妈妈,只需用心耕耘,静待花开!对于孩子给予更多耐心和包容,关注他的成长和进步多一点点耐心,接纳他所谓的单纯和幼稚多一点点包容,相信我们可以一起收获动人的风景。

难忘儿时“阳历年”

文/王乃飞

说起“阳历年”,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其实它就是元旦,也就是新年。在我们农村,都把这个节日叫“阳历年”。

我小时候,“阳历年”并不受重视,大人们都忙着干活,想多挣点儿钱,可以到春节的时候过个好年,是不会去顾及这个“阳历年”的。只是学校放天假,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在结冰的河面上玩陀螺,在外面打翘子,或在草堆里捉迷藏。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这个“阳历年”也就过完了。

“阳历年”这天,总会有爆玉米花的到村里来,他们也知道学生放假了,生意好。一听到村头“嘭——嘭——”地爆起了玉米花,我就向母亲提出也爆一锅。母亲也记得这天是个“年”,就从衣兜里掏出块手帕来,从里面拿出几毛钱给我,又从袋子里给我舀几瓢玉米。一天里,我吃着玉米花,写着作业,不觉就过去了。那玉米花很香很甜,是我缠着爆玉米花的老头儿,给我多放了点儿糖精。

儿时的“阳历年”,几毛钱就过得美滋滋的。

后来,随着生活越来越好,到“阳历年”这天,也能吃到一碗饺子了。

这天,母亲特意少干点儿活,吃过午饭就早早地和面、拌馅,给我包饺子,到晚上我就能吃到一碗香喷喷的饺子。那时的饺子里虽然没肉,只是花生米捣碎了,掺到白菜馅里,但已经是天下最香的饺子了。

儿时的“阳历年”,一碗饺子便觉得是天大的幸福。

到“阳历年”那天,要换月份牌。

旧的月份牌撕去了最后一页,母亲便把买来的新月份牌换上。我在月份牌上翻着,什么时候是春节,什么时候是儿童节,我生日那天是不是赶上周日……一页页地翻开去,每翻到一个重要日子,心里便想象着那天该怎么过。

儿时的“阳历年”,一个月份牌就能让你憧憬无限。

一晃过了很多年,我长大了,有了工作,进了城,每到元旦这天,便想起儿时的“阳历年”,那时候虽然没有太多的物质满足,没有太多的精神享受,但让人觉得很充实。

儿时的“阳历年”,是一锅香甜的玉米花,是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是看着月份牌的那份企盼……

白粥

文/刘吾福

下岗街上有几家饺子馆,生意都还做得可以,老板呢,大都是一些工厂的下岗工人。

每天早晨,饺子馆里的食客都比较多。

后来,乡下的老汪也进城来,在下岗街租了一个门面,做饺子馆。

饺子馆里的饺子一般有蒸饺,拇指大小,用圆圆的小竹蒸笼,一层一层地蒸,一笼十个蒸饺。三块钱一笼,一般肚量的人,一个人一餐有了一笼,再加上一碗白粥,也就够了。还有米饺,那就是用大蒸笼蒸出来的,里面的馅很大,一块五一个,一般来说,一个人吃两个,再加上一碗白粥,就饱了。

这里的关键就在那一碗白粥。

白粥是用稍软一些的大米,用大锅子煮出来的。一碗一块钱,这都是行情价。食客们有了这一碗白粥,肚子自然就被撑饱了。

老汪的白粥比一般的饺子馆的白粥要做得更好些。

老汪的白粥用的大米是泰国香米,不像其他几家饺子馆,用的是本地的大米,又硬又不香。那泰国香米又软又香,用细火慢慢地熬,熬出来的白粥又香又稠又粘,吃了叫你简直流连忘返呢!

更重要的是,老汪的白粥不收钱——那才叫真正的“白”粥呢——只要你吃一笼蒸饺或者两个大米饺,就可以任你吃一碗或者两碗白粥,都不会收钱的。所以,老汪的饺子馆人气特别旺——那是另外几家饺子馆不能比拟的。

附近小区有一个跛子,大约五十岁左右年纪,每天一瘸一拐地“颠”到老汪的饺子馆里来吃早餐。

到了老汪的饺子馆里,跛子从老汪的台板上拿一个碗,去锅里舀了满满一碗粥,坐在桌边“稀稀”地吃。连吃两碗,然后放下手中的碗,对老汪说,汪老板,给我来一个大米饺……跛子拿着那个大米饺自己并不吃,却另外舀了一碗白粥,连那个大米饺一起拎了,回家去。这样一来,跛子明显占老汪大便宜了——才一个大米饺,就蹭了老汪三碗白米粥!

尽管在一旁的食客们“嗤”着鼻子,对于跛子的这种“蹭”白食的做法很不屑一顾,但是,老汪什么也没有说,依然对走出门的跛子说,好走啊!欢迎你再来啊!

说“再来”,跛子还真的“再来”——跛子每天都来,无论天晴下雨,从不间断,而且,总是一个大米饺,“蹭”三碗白粥,而且自己从来不吃大米饺,总是吃两碗白粥,总是将大米饺和一碗白粥带回家去。

每当食客们议论起跛子来的时候,老汪总是淡淡一笑——这是一个可怜的人,一个可怜的人哪!

就这样,跛子一直在老汪的饺子馆里吃了大约一年,也就是“蹭”了一年的白粥。

这一天,跛子又来了,跛子手里拿着一扎人民币。

跛子语无伦次地对老汪说,汪老板啊——谢谢你这一年来对我的关照哦,这里是五百块钱——我娘说了,不要贪别人的白食。我娘特别喜欢吃你的大米饺,更喜欢吃你的白粥——是你的大米饺和白粥让我娘多活了大半年呢!前几天,我娘已经去了,我娘搭帮你,活了整整九十岁呢!

跛子说着,就将手中的钱递给老汪。

老汪将手一推,咋说?我老汪会收你的钱哩?你将我老汪看成什么人啦?

老汪说着,就又亲自拿了一个大米饺,舀了一碗白米粥给跛子吃……

跛子含泪吃完了大米饺和白粥,交给老汪一块五角钱,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出门去。

老汪看着跛子的背影说:

好走啊!下次再来啊!

母亲的饺子

文/麦浪

孤身在外,又是一年。

年终的最后一晚,我谢绝了朋友的邀请,一个人猫在厨房里,鼓捣出30个饺子,然后在淡淡的月光里,就着一小瓶二锅头,度过了又一个假日里的思乡之夜。

大半生里,我爱下厨房,喜欢鼓捣不同特色的美食,但千变万化,饺子却是我的最爱。无论走到天南海北,只要听说有饺子吃,那一切山珍海味全是浮云。

饺子,历史悠久,源于南北朝的“角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经过历代食客的传承,已成为芸芸中华一大美食文化,并深深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

经过多年的人生感悟,我认为,饺子之所以能得到上朔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喜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这种食品取材不拘一格,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统统可以选用。二是饺子巧妙地将主副食品完美融合,自成一体,体现了古人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一碗饺子端上桌,虽不显富贵,但却有形,不吭不卑,荣华内敛,待客不寒碜,自用能解馋。不同的日子里,一碗饺子,即可作为主食,也可当菜下酒。这东东可水煮、油炸、生煎、清蒸,各种厨艺随意折腾,最终形不变味不散,个个精精神神,清爽可口。也正是它的这些特点,才使得民间宫内千年传承,让中华后人进化了一个海纳百川的好胃口。

在饺子发展的历史渊源中,中华母亲们的作用,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的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男子奴役女人的天下,女人们不仅要和男人们一样耕种劳作,还要承担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重任。也正是在母亲们日熏忙碌的灶火旁,发现并以智慧掌握和发展了这一贫富均纳、南北适用的东东。

我的故乡在黄河岸边,母亲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具有北方人的饮食特点。而我却是淮河水泡大的,明显有着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但是,母亲的乳汁已经深深沁入我的血脉,我的饮食也就融入了南北习惯,这种习惯的标志,就体现在饺子上面。

小时候,没见过家中摆桌设宴,唯有来客或休闲时,母亲张罗包饺子的记忆。我十分留恋那时包饺子时的情形,一般情况下,都是母亲先和面拌馅,准备完毕,一家老少围着圆桌一起包,那一边包饺子,一边谈天说地的亲情融融,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场景。

从小跟着母亲吃饺子,胃部也就有了对饺子的瘾性,所以,隔一段时间不吃,就会像烟鬼们一样犯瘾。但后来几年,我却对饺子开始了排斥。原因是,当时我进入了淘气年龄,十分顽皮。每当家里包饺子,寂寞没人陪我玩耍,于是就无事生端,招惹这个掀翻那个,弄得大家都很烦。有时母亲急了,上来就是几个结结实实的大巴掌。这巴掌一下去,满屋吵的、劝的、责备的、劝慰的,自然是满城风雨,泪雨涟涟。等到饺子上桌,没有了欢声笑语,只得憋屈下咽。连着几次,气滞胃囊,就呈现出民间所谓的“积食”现象。到后来,我只要看见饺子,就会条件反射般的腻歪。于是,每逢家中再吃饺子,都要为我单独特供一小碗葱花鸡蛋面。

儿子拒食饺子,母亲急在心里,于是,四处祷告,终于求来一方。每当家里吃饺子,都要特意留下几个,先放在灶台上焙干,然后碾碎,加入红糖冲水让我喝,并且严令家人,今后吃饭前任何人不得惹我生气。于是乎,不知是此方神灵,还是母亲的爱心感动了苍天,不觉地,我又渐渐馋吃饺子了。

母亲性格豪爽,做的饺子也是大大咧咧。她包的饺子不是月牙状,而是花咕嘟,就是两手捏边中间一挤的那种。其饺馅也是剁的粗大,支楞八叉,和饺子形状一样,显得愣头愣脑实实在在。尽管后来我走南闯北吃过各式饺子,但总觉得都没有母亲做的好吃,因为,那些饺子都没有母亲做的有嚼头。

我对母亲做的饺子有一种依恋,后来成家立业抽空回家,都不让母亲操劳别的,总是让母亲下碗饺子,然后埋头一餐,即可心满意足地离去。我成家以后,母亲知道我偏爱饺子,逢到她包完饺子,都会早早坐在路口,瞅见我下班的身影,就会大手一杨,“回家吃饺子”!

正如先前说的,饺子是唯一适合南北口味的美食,但是,制作饺子的用材,在不同的时代、贫富不均的家庭也有着很大差别,除了普通的做法外,有两种饺子我印象深刻。一是在六十年代末,我随奶奶在故乡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时黄河两岸的农民很苦,视为主食的白面粉很少,当地人们就用红薯面粉包饺子。红薯粉粘性差,活成的面团很糟,所以擀出的面皮就很厚,不说饺馅如何,煮出的饺子,说不上是红里透黑还是黑里透红,粘糊糊的一大坨,吃起来尽在嘴里打转转,就是咽不下去。在豫南吃惯了白皮饺子的我,端起饭碗就犯愁。犯愁归犯愁,可吃上一段,味蕾也就有了记忆,事后回到豫南,隔了一段时间,就会冷不丁的想吃那黑乎乎的饺子,你说贱不贱?

另一印象深刻的是,八十年代初,在东北吃的四季饺子,这种饺子是把面皮从四面向中心对折,这样就有了四个面窝的形状,然后将调好的四种饺馅分别放入四个窝中,入锅清蒸。这饺子的关键之处,就是由四种饺馅组成,每种饺馅用不同颜色的蔬菜汁或原料本色做成,每个面窝里,放一种颜色馅,这样,就呈现出绿红黄白的颜色,寓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煞是好看。由于一口可吞进四种不同风味的饺子,自然也就口留余香了。

九十年代末期,慈祥的母亲别我远去,无尽的思念之中,少不了对母亲饺子的回味,自此,我再没有吃到过母亲那愣头愣脑的粗犷饺子。

贤惠的妻子,深知我对饺子的眷恋,于是,隔三差五,也会为我包上一顿饺子。妻子并不怎么爱吃饺子,但她做的饺子却深得人心。她包的饺子是那种典型的月牙状,小巧秀气,中规中矩。饺馅也剁的细碎匀称,拌的色鲜味正,端上桌来,香气四溢。

我发现,妻子做饺子除葱姜蒜要给足外,还要两个重要的程序,一是肉馅放足佐料后,一定要加入适量水,朝一个方向不停的搅动十分钟,当肉馅变成糊状后,抽出筷子,将缠绕在筷子上的纤维剁碎。二是加入的蔬菜,一定要先淋入清油稍拌,目的是让蔬菜被油护住,不至于被盐分融化。在这之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一定要往馅中拌入一两个生鸡蛋,这样,煮熟的饺子就会蓬松,饺馅就不会结坨,同时增加了饺子的鲜香气味。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亲情。人们对它的钟爱,散发的是一缕缕家庭祥和的气息,人们品味的不仅是它的清香,更多的是享受人间的温馨。

新世纪之初,出于生活的需要,我开始了孤身闯世界,但人在他乡,顽强的味蕾却一次次倔强地拒绝新的口味,如何适应他乡的饮食成了最大难题。出于身体之需,我选中了饺子作为调节胃口的首选食品。于是,每到一地,我都将寻找饺子馆视为首要任务。然而,我找了很久很久,最终没有找到和母亲妻子口味相仿的饺子。出于无奈,依照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我自己就动手做起饺子来。每当闲暇或节日,包饺子就会列入我的日常计划。

多少次,我一人静静地包起饺子,脑海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情景就会油然而生,亲人们的欢声笑语就会弥漫房间。多少次,我想到了家里的每一个人,无论健在的、逝去的,都会在我脑海鲜活起来。我多么希望将我的思念,用饺子皮一样包裹起来,在热气腾腾中送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苦难的人生里,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思念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