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妈妈的文章

2022/12/17好文章

关于妈妈的文章(精选19篇)

补丁

文/静言

接妈妈来我家住,洗衣服时发现妈妈秋裤上有补丁,我心里就生出许多埋怨:“都什么年代了,还去打补丁,又不是买不起,也不是没新的,真是老脑筋。”想把它扔掉,又怕没经过母亲同意而惹她生气。

细看那块补丁,补得挺艺术。一块与秋裤颜色差不多的针织布衬在洞里面,沿洞缝一圈细密针脚,紧挨针脚秋裤一边又平缝一圈,然后剪掉多余的衬布,服帖又平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妈妈有一手好针线活儿,小时候,我和弟弟妹妹的衣服鞋子都是妈妈亲手做的。那时候,我也穿过补丁衣服。五年级时,棉罩衣胳膊肘处磨破了,妈妈给打了补丁。一位阿姨看到了说:学习这么好,还穿补丁衣服,要是我闺女,我天天让她穿新衣服。她的女儿跟我同班,学习成绩一直不怎么好,可她的确没穿过补丁衣服。当时,我心里好委屈,回到家我就哭了。妈妈问我,我把阿姨的话说给妈妈听。妈妈说:“你们班谁受表扬最多?”我说:“我。”妈妈又说:“为什么受表扬?”我说:“学习成绩好。”妈妈摸摸我的头,没再说什么,我心里也不再难过。

儿子的袜子最费,过不了几天就清理出几双破洞袜子,有的袜子还新新的,袜底后跟处就有一个破洞。开始,我见一双扔一双,后来,发现用它们来擦皮鞋挺好,就把它们洗干净装在塑料袋子里备用。

一天晚上,儿子洗脚,脱下一双棉线袜子,一看就是我收起的破袜子。我问儿子:“你在哪儿找出来这双袜子的?底儿破了还能穿?”儿子说:“外婆给我的,能穿呀!”我拎起袜子,看到脚跟处一个半圆形补丁,补丁一圈缝着密密针脚,中间两行交叉平针。我说:“你不嫌它?”儿子说:“有什么好嫌的,反正穿在脚底下,那块儿厚厚的穿着还挺舒服。”

看来,妈妈打补丁的这个习惯得到了儿子的认可。

毛毛小屋

文/樊桂珍

我这里讲的毛毛小屋,可不是深山老林里的茅草屋,它是坐落在大西路上的一家商铺。

毛毛小屋的主人是毛毛大姐,她是一位侨妈妈。与人相处时,她是位大气、豁达的人,做事时,又是位一丝不苟的人。她是我们侨妈妈心目中的网络达人,也是我的师父。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毛毛大姐为了教侨妈妈们学吹葫芦丝、做丝网花,将自家的商铺整理出来,配上桌椅、曲谱架,让大家在室内吹奏。毛毛小屋从那时起,就成了侨妈妈们相互学习交流的娱乐活动中心,有人戏称“国际俱乐部”,因为来这里活动的侨妈妈们的子女遍布世界各地。

我学做丝网花也是在毛毛小屋。那天天气很冷,我来到毛毛小屋,没想到一进门,里面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只见毛毛大姐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侨妈妈们做丝网花。许多侨妈妈在毛毛小屋跟着毛毛大姐学会了吹葫芦丝、丝网花制作,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学英语,互相学习陪伴,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

后来知道,每次组织丝网花制作都离不开润州区侨联主席田冰的关注和关心,他见毛毛大姐能够制作精美的丝网花,就私下商议由侨联出资购买材料,让毛毛大姐组织大家学习。后来学习丝网花的人越来越多,做出的花卉也越来越漂亮、逼真。于是,田主席就组织我们走进学校、社区和幼儿园去义务教学。

毛毛小屋里有位令人尊敬的大哥,他是毛毛大姐的爱人。平时他沉默寡言,做起饭菜来无人不夸。大家常聚在毛毛小屋,自购食材,互相分享可口的饭菜,胜似亲人般的融洽。

不久前,有两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侨妈妈过生日,为了这样的缘分,毛毛小屋里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生日会。筹划人自然少不了毛毛大姐,早在活动开始的半个月前,毛毛大姐就开始准备,从室内布置到整个生日会的节目安排、餐饮食品等,一一设计,亲力亲为,当两位寿星看见如此温馨的场景,激动地眼含热泪,说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生日。站在一旁的我,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整个生日会,经过毛毛大姐的精心策划和安排,紧紧有条,让参加活动的侨妈妈们完全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

毛毛小屋就像一本书,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就会看到一个个充满爱意的故事。这里已成了侨妈妈们爱的港湾,她们不再因为子女在海外而感到寂寞和孤独。田冰主席也常常来到小屋和我们聊天,倾听我们的声音,征求组织活动的建议和意见。因此,我们每一次的活动都是那么的开心。

时间在变,毛毛小屋的情怀没变。这里有快乐,这里有笑声,这里留下了永恒的侨家记忆。

愿你慢慢长大

文/刘瑜

亲爱的小布谷,今年“六一”儿童节,正好是你满百天的日子。

当我写下“百天”这个字眼的时候,着实被它吓了一跳——一个人竟然可以这样小,小到以天计。

就在几天前,妈妈和一个阿姨聊天,她问我:为什么你决定要孩子?我用了一个很常见也很偷懒的回答:为了让人生更完整。她反问: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是啊,我想她是对的。但我想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自私吗?现代人说:“我喜欢小孩”,不自私吗?生物学家说“为了人类的繁衍”,哎呀,听上去多么神圣,但也不过是将一个人的自私替换成了一个物种甚至一群基因的自私而已。对了,有个叫道金斯的英国老头写过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你长大了一定要找来这本书读读,你还可以找来他的其它书读读,妈妈希望你以后是个爱科学的孩子,当然妈妈也希望你在爱科学的同时,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式挣脱虚无。

因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以前我不是母亲的时候不敢说这话,现在终于可以坦然说出来了。甚至,我想,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没有几个汉语词汇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事实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感到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如果汉语里有个成语叫“望爸成龙”或者“望妈成龙”,当父母的会不会觉得很无礼?所以,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成比例的能力。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但是,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所以,我希望你是个有求知欲的人,大到“宇宙之外是什么”,小到“我每天拉的屎冲下马桶后去了哪里”,都可以引起你的好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人的痛苦——哪怕是动物的痛苦——抱有最大程度的想象力因而对任何形式的伤害抱有最大程度的戒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们拥有的房子车子一样,它们既非从天而降,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追求与奋力呵护;我希望你有勇气,坚持说出“那个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新衣”;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差异,能够在博物馆和音乐厅之外、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艺术;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与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这个清单已经太长了是吗?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有一次妈妈和朋友们聊天,我说希望以后“能和自己的孩子成为好朋友”,结果受到了朋友们的集体嘲笑。他们说,这事可没什么盼头,因为你不能预测你的孩子将长成什么样,一个喜欢读托尔斯泰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喜欢读《兵器知识》的小孩,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热爱摇滚的小孩,甚至,一个什么都喜欢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什么都不喜欢的小孩,而就算他价值观念兴趣爱好都和你相近,他也宁愿和他的同龄人交流而不是你。所以,朋友们告诫我,还是别做梦有一天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啦。好吧,妈妈不做这个梦了,我不指望你15岁那年和爸爸妈妈成立一个读书小组,或者25岁那年去非洲旅行时叫上妈妈。如果有一天你发展出一个与妈妈截然不同的自我,我希望能为你的独立而高兴。如果你宁愿跟你那个满脸青春痘的胖姑娘同桌而不是妈妈交流人生,那么我会为你的人缘而高兴。如果——那简直是一定的——我们为“中国往何处去”以及“今晚该吃什么”吵得不可开交,如果——那也是极有可能的——你也像妈妈一样脾气火爆,我也希望你愤然离家出走的时候记得带上手机、钥匙和钱包。

小布谷,你看,我已经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以后”上面了,事实上对“以后”的执着常常伤害人对当下的珍视。怀孕的时候,妈妈天天盼着你能健康出生,你健康出生以后,妈妈又盼着你能尽快满月,满月之后盼百天,百天之后盼周岁?也许妈妈应该把目光从未来拉回到现在,对,现在。现在的你,有一百个烦人的理由,你有时候因为吃不够哭,有时候又因为厌奶哭,你半夜总醒,醒了又不肯睡,你常常肠绞痛,肠绞痛刚有好转就又开始发低烧,发烧刚好又开始得湿疹?但就在筋疲力尽的妈妈开始考虑是把你卖给马戏团还是把你扔进垃圾桶时,你却靠在妈妈怀里突然憨憨地一笑,小眼睛眯眯着,小肉堆堆着,就这一笑,又足以让妈妈升起“累死算了”的豪情。岂止你的笑,你睡着时嘴巴像小鱼一样嘬嘬嘬的样子,你咿咿呀呀时耸耸着的鼻子,你消失在层层下巴之后的脖子,你边吃奶边哭时的“哎呀哎呀”声,你可以数得出根数却被妈妈称为浓密的睫毛,都给妈妈带来那么多惊喜。妈妈以前不知道人会抬头这事也会让人喜悦,手有五个手指头这事也会让人振奋,一个人嘴里吐出一个“哦”字也值得奔走相告——但是你牵着妈妈的手,引领妈妈穿过存在的虚空,重新发现生命的奇迹。现在,妈妈在这个奇迹的万丈光芒中呆若木鸡,妈妈唯愿你能对她始终保持耐心,无论阴晴圆缺,无论世事变迁,都不松开那只牵引她的手。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妈妈,我爱您

文/冬梅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简单的慰问了几句,却不知道说什么,那就把我所有的心里话写在这封信里吧!妈妈,我长这么大,是第一次给你写信。真的提起笔了,却不知从何说起。妈,女儿不孝,女儿深深的感到文字的匮乏,竟不能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望着窗外的天空,偶然间听见动人的歌声:“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那我就从这首歌开始吧!

妈,感谢您无私付出的一切,那一切也许我注定一辈子无法偿还。妈,谢谢您给了我生命与灵魂,谢谢您给了我世上最伟大而无私的爱。 我的每一点成长都是您用爱谱写的诗篇,追忆似水流年,包含了欣喜,伤痛,泪水和欢笑。

还记得我还是牙牙学语的孩子,那时我身体不是很好,总喜欢生病,记得有一次我持续高烧不退。你抱着我四处奔波,跑过市里的大小医院,医生给您说:”这孩子没有救了,你还是做好心理准备吧!“当所有的人开始放弃我的时候,妈,是”你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把我从病魔的深渊一点一点地拉了回来。从那我以后,为了让我更坚强地活下去,您又给我起了一名字叫”冬梅“.从此,我与这个名字就有了不解之缘。我记忆不是很好,傻傻的,笨笨的,但我比所有的孩子都努力学习,因为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感恩,努力学习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有出息能好好报答您。我的天资不是很聪明,但我语文出奇的好。在我零碎的记忆,清晰而又模糊的记得你自豪地说”我女儿这么小,就可以背诵唐诗,以后肯定是一位出色的作家“.

妈妈,是你牵着我的手,陪我慢慢成长,一路上是你给我力量,自信。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而你,你已经渐渐老去了。还记得你曾经说过,孩子,不要拒绝长大,没有衰老,如何能迎来你的成熟呢?妈妈,小时候,我很喜欢牵着你的手,你的手软软的,暖暖的,包着我小小的手。这时候,我什么都不怕,因为我知道,你会保护我,不让我受到伤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我走过了童年。

牵着你的手,握紧你的手,我们一起慢慢走,走着走着,我长大了,而妈妈你也慢慢地衰老了。你的手不再像以前那么软,那么暖了;而我的手,和你的那时侯的手一样,那么有力量,那么的温暖了。

当我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那是我刚来重庆读书的时候,你总舍不得我离开家。但我还是走了,从那以后远离了家乡,开始我新的求学之路。就这样几年过去了,我就越过了26个春夏秋冬,也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我和他结婚了,我知道你很反对我的婚姻,但我很倔强,还为此和你争吵过。我不顾你的感受,害你伤透了心。后来你打电话给我说”冬梅,你是不是恨妈反对你的婚姻“,妈,我想说”妈,我一点都不恨你,你是我的恩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报答的养育之情,是你给了我生命,是你教我学说话……妈,我爱您

剪发记

文/胡颖

理发师一再给我讲解塑性、打蜡、上色是韩国女人都要做的基础护理,我还是说:“请帮我修剪一下就好,别的暂时不需要。”理发师的态度明显懈怠下来,我以沉默回应他的造型说,只剩下剪落头发的声音和店里循环播放的轻音乐。

为了约剪方便,我曾加了他的微信,大量图片和发型,每天3至5次地发,无暇欣赏,最后删除了。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约剪的习惯,是因为几次剪发过程中他对头发的呵护和对发型的理解让我觉得他是个有一定观点的理发师。人有自己的观点,加上做事的认真态度,就会显出与众不同的职业精神。我赞同这种操守,所以此后约他剪发。

可惜好景不长,他的专业性被营销语言替代。我不得不一次次地说:“修剪一下就好。”并非我的头发天生丽质,实因不愿在身体发肤上折腾太多。一直喜欢天然的黑色,即使别人劝我发色太黑显得不够时尚,我也从未想过要染成时髦的栗色或其他。但是你现在只剪发而不做其他头发护理,实在太难!因为几乎所有发型师都会边剪发边营销,顾客的坚持大抵支撑不了多久,亮丽的颜色会使女人瞬间光鲜。可是好颜色需要好气色,素颜的脸顶着一头好发色,有时候让人不知道是脸太粗糙,还是头发太精致。

我不化妆,也不以此为压力,习惯的生活是这样——适当的修剪,干净的素颜,自然的黑头发。

小时候都是妈妈给我剪头发,不用去理发店。风靡一时的排球女将的发型,妈妈也帮我剪过,后来整院小姐妹的头发都由妈妈来剪。妈妈没有学过剪发,她说看看就会了。我一直羡慕妈妈看看就从容下剪的巧手。直到今天,刘海儿长了,也还是妈妈动剪。妈妈剪头发时会说:“别动,低头,侧一点,闭上眼睛。”然后就只听见剪刀的咔咔声和头发簌簌落下的声音。那是多安静的剪头发啊!有时我会手里捏着刚剪下来的硬茬茬的黑头发把玩,妈妈会左看一下,右看一下,反复观察两边的头发剪平衡了没有。最后是用细齿梳子反反复复梳理整齐,再用剪子将细节多余的头发轻轻剪一下,两下,声音好轻,我配合地闭上眼睛,感觉自己的头发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等再睁开眼睛,妈妈一定会给我一个我喜欢的发型。每一次都会有一点小小的变化,刘海儿的分法,头发的弧度,甚至夏天会短一点,冬天会长一点。妈妈说:“要根据季节的变化给孩子剪头发。”我知道,妈妈平时用心看别人的发型,心里早已定下给我剪什么样式。我的短发是妈妈的作品,她知道每一剪的方向与纹理。妈妈不是理发师,她将对我的爱融入每一剪。

我希望找到一位如妈妈细致的理发师,让我安静地剪一次头发,听头发簌簌下落的声音。我希望“剪”本身就是理发师追求的境界——还顾客以清静,给自己一个热爱和坚持的理由。

幸福的滋味…

文/孟义

我从年少时, 常常思量,大人们口中常迸出的“幸福”一词,到底是何滋味?为何他们脸上会洋溢着如此甜美的微笑?不过,读书年级越来越高,我似乎品尝到了。

早晨,睁开眼睛,妈妈便开始啰嗦个没完没了。“校牌戴好了没?早饭吃好了吗?快点,要迟到了……”此时,我便会不耐烦地回她道:“知道了,你真是啰嗦。”然后,便踏上了去学校的路,心中不禁有些讨厌妈妈的唠叨。偶尔一天,妈妈到舅舅家了,我便快乐地想:终于可以安静了。可在这一片寂静中,我却感到了一股莫名的孤独。

原来,这就是幸福。享受着妈妈的唠叨,接收着不断传来的爱的讯息。幸福,如此靠近!

接收爱——幸福的滋味。

班会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南亚大海啸的情况。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出那些灾民无家可归的画面。他们的遭遇,令我不免有些同情。在我享受着家人的爱、同学的爱、朋友的爱的时候,他们缺少别人的关爱。下课后,我立刻将自己的生活用钱匀出一部分捐献出来。虽然我这个月生活紧张,但一想到这些钱能够帮助那些灾民,让他们不再无助,帮助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一点点温暖,我就笑了,开心地笑了。

原来,这就是幸福。举手投足之间,付出自己的一片关爱。幸福,如此简单。

做个安静的妈妈

文/樊丽萍

安静,像澄过泥沙后的一汪清水,令内心亮如洗、平如镜。安静,似一根不疾不徐燃烧着的蜡烛,轻轻眨动略显微弱的光焰,却极认真地向周围输送光明和静谧的美好。

做一个安静的妈妈,不在他写作业磨磨蹭蹭的时候急躁,不在他做事情左顾右盼的时候咆哮,不在他存放物品一团糟的时候责备,不在他玩起游戏忘记一切的时候恼怒。只需在孩子默默地注视中,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只需在孩子的耳濡目染中,纯净自己的爱好,让孩子眼中的一切呈现出健康、有序、合理与美好。

做一个安静的妈妈,包容而不包办,专注而不专横,辛勤地付出,默默地耕耘,正如某篇文章中所述,适度地参与,得体地退出,恰当地赞美,亲切地鼓励。在每一次孩子跌倒的时候,拍拍他的肩,嘴角溢满笑,眉目流出情,言语做良药,让孩子心中的愁雾消散。

做一个安静的妈妈,不是在他成绩出色时神采飞扬,百般嘉奖,也不是在他成绩下降时气急神伤,厉言相向,而是遇事不怒,处变不惊,不贴标签,不妄冠名。与孩子同行,像时时行走在山水之间,恬淡自然,宠辱皆忘。

做一个安静的妈妈,把定式的思维、几十年的经验埋藏,用心解读孩子的成长密码,重新捡拾儿时的七彩梦想。而常以“过来人”自居,无视环境变化、时代变迁,无视孩子敏感和逐渐长大的内心世界,得到的终将是自己难以理解的反抗和对教育理念的无奈反思。

做一个安静的妈妈,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高高端起家长的架子,也不是强势地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而是能静静地与他促膝谈心,让温暖和信任在彼此之间自然融合,缓缓流淌,让自己静下来,用心感受他的真、他的趣、他的固执和坚持、他的天马行空和不着边际。

做一个安静的妈妈,储蓄一种温和而又深厚的力量,和缓而持久。心中始终藏着希望,在岁月的静好里有这样一副安静的模样。

那年中秋,母亲落泪

文/于丹

我十来岁的时候,有那么三四年,爸爸在安徽工作,我跟妈妈住在北京。妈妈的名字里有一个“桂”字,生日正好比中秋晚一点。

一年中秋,一位叔叔从合肥坐火车来北京,“哐当哐当”,抱着好多东西来我们家,说都是爸爸送给我们过节的。叔叔一走,娘儿俩就开始一样一样地拆包裹:烧鸡,点心,还有不同口味的月饼……最后,拿出一个高高的,装洋酒的那种纸盒子。

我说:“爸爸给咱俩带酒啊?”伸手一抱,又特别轻。

“要不,咱俩猜猜,盒子里装的啥?”

娘儿俩就开始摇,只听见里面哗啦哗啦、细细碎碎的声音,像是存着一把沙。

猜不着,打开吧。一看,哇,满满的是一枝桂花!

原来爸爸爬到省委大院的桂树上,给妈妈砍了一枝桂花。

我现在还能记得那枝桂花的样子没有花泥,爸爸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包脱脂棉,饱饱地蘸了水,一层一层裹住,再用保鲜膜缠上,最后用一个大塑料袋包好,稳稳地立在盒子里。

枝中间,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是我熟悉的蝇头小楷: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正是杜甫的《月夜》。

那天妈妈捧着卡片,什么话都没有说,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梢有一颗泪珠,忽闪忽闪,很久,“吧嗒”一下掉在卡片上。

那个情景,那些细节,任时光过去多久,依然留在我的心里。而父母那日的花与诗,让我从小信任了人性与爱情。

于是我惊觉,古人的每一字每一句,说出的都是千年之后你的此时此刻。“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总会有代代相传的明月,总会有生生不息的有情人,以相同的心境在重复着这些诗情。

节庆的美好就是人心中有牵挂,于此时此刻,名正言顺地放下所有的忙碌,理直气壮地送出你的问候与牵挂。

碎落的月光

文/丹纯依旧

月光如流水,从宿舍冰凉的窗框中静静地涌进来。窗外,深蓝的背景下,是一片村庄,零星地透出朦胧而又柔和的灯光。蓦地,仿佛有什么轻轻拨动我的心弦,多么熟悉的灯光,多么温暖的画面!那一刻,月光碎落一地。

捡一片月光的碎片,独自凭窗而立,清风拂过,撩起了我无尽想家的情思。

想家,总少不了妈妈喊我起床的声音。周末的早上,总是喜欢睡到很晚,懒懒的躺在床上不肯起来,这时,便会听到从厨房里传来的妈妈的声音“起来了,都几点了。饭都凉了。”

这时才肯揉揉惺忪的睡眼,极不情愿的起床。走进厨房,便会看到那熟悉的一幕,已经收拾了的餐桌上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条,热气欢快地在碗上方旋转着,跳动着,一股香气扑面而来,那似乎不仅是鸡蛋面条的香味,更是妈妈的味道,是一种家的感觉。

想家,总会想起那个充满笑声的夜晚。那一晚,为了给我织一副手套,全家聚在一起缠毛线。客厅里,四个人坐在一起,看着红色的毛线从我的手上缠到爸爸的手上,再从爸爸的手上绕到姐姐的手上,最后传到妈妈的手里,一圈一圈,缠着的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毛线,但是在这反反复复的缠绕之中,更是快乐,是温馨,是缠绕于心上不断的亲情。那一夜,毛线不知乱了几次,那一圈圈毛线就像五线谱,而我们的笑声则是那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那一夜,我躺在床上看妈妈坐在床边织着手套,柔和的灯光温柔地勾勒妈妈的脸庞,一针一线间,我的感动如豆子般顺着我的眼角轻轻滑落。

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睛模糊了,是困了,是想家了。

窗外,月光依旧,而我的思绪像一只无拘无束的小鸟,越飞越远。我仿佛飞出了宿舍,飞过了眼前这片村庄,飞到了家里,停在院子里那棵石榴树上。我看到了窗子里透出来的柔和的灯光,听到了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他们在说我的学习,谈姐的工作。

家,是心灵的栖息地,是灵魂的港湾,想家的时候,他把游子心中最坚固的城墙摧毁,触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想家的感觉自古就有:古道上,夕阳拉长了身影,秋风撕碎了心灵;庭院中,月光朦胧了双眼,雨露打湿了桂花。想家的感觉无处不在:床沿枕边,随手一抓都是一种寂寞;指端发梢,轻轻一拂,就是一种惆怅。

窗外,月光依旧,我的泪水和着月光如蚕丝般悄然滑落。

月光碎落一地,那是——想家的时候。

有一种爱,只赢不输

那天下好大的雨,我开车恰好从你家门前路过。你正披着破旧的雨衣,用一块旧塑料布给墙角的一堆碎木柴遮雨。这是你冬天生炉火的引柴吧,不能湿的。在这个城市,住平房、生炉火的人家已经不多了。一阵风吹来,雨衣从你身上脱落,我看见了你瘦弱的身体。我一哆嗦,车也一哆嗦,熄火了。

我住在一个豪华小区,宽敞的楼房,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儿子养得白白胖胖。我们虽为兄妹,但几乎不走动,自从那年你用刀砍伤了你嫂子的胳膊。

雨过天晴,你竟带女儿来我家了,我吃了一惊。

你是来借钱的。你想买一套楼房,那座简陋的平房,实在无法住下去了。可是,你连首付的钱都没凑齐。妹夫下岗了,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市场卖菜,你在一个清水衙门上班,那点儿可怜的工资,刚够你们的温饱。

我抽着烟,不知如何表态,只好沉默不语,你嫂子沉着脸,把电视频道换来换去。

你脸上掠过失望,但依然尴尬地微笑。最后你说,女儿先寄存在这里,你有急事去办,晚上再来接她。你走了,你嫂子对我说,我若借给你钱,就和我离婚。

但两个孩子很快熟了,他们在一起玩扑克游戏,最简单的,大管小的玩法。儿子总是赢,外甥女总是输,她撒娇说,你不能总赢我,我是你妹妹!

我想起我们曾一起玩扑克。那是你考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那时全家人都宠你,我更以你为骄傲,你是咱们家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大学生。

爸爸妈妈在厨房做好吃的饭菜。你说要和我玩扑克。我说要玩就来真的,你敢吗?你说,可是我没有钱啊,怎么办?我一戳你的脑门儿,可是你有智慧啊!

游戏其实很简单,稍微懂点数学就行,何况你那么聪明。

你每赢一次,我就给你10元钱,很快,你赢了好多。那些钱是我从银行换的,都是崭新的票子。虽然那时,我还不是一个小老板,但打工也挣了些钱,我是故意要把钱输给你,不然的话,我也会给你一笔钱供你上学的。

当我把钞票输掉了一半时,妈妈喊,别玩了,吃饭。输钱的计划还没完成,于是我说,最后玩一次大的吧,你若再赢,我就把剩下的这些,一次输给你。

你后来当然把钱都赢了去。哥,为什么我总赢呢?我说,你傻啊?你是我妹妹,我必须让你赢!你激动地扑上来,搂住了我的脖子。

那个夏天,我娶妻成家。妈妈和你嫂子总是发生矛盾,我夹在中间,让我很为难。

当你毕业回家,听完妈妈的哭诉,你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偏向妈妈,因为你的加入,家里更乱了。我的头都要炸了,冲进厨房,抄起菜刀就要自残。

你们都冲了过来,从我手里抢菜刀,怎么那么巧,菜刀被你抢到手后,却一不小心砍在了你嫂子的胳膊上,顿时血流如注。

尽管你嫂子也默认,你这一刀并非故意,但这一刀,却割断了我们的血脉亲情。

这些年来,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你的生活却每况愈下。机关工作虽不累,但钱挣得很少,你过得很清淡,雪上加霜的是,妹夫下岗了,清淡变成了清苦。

有次你曾试探着来我家,试图改善我们的关系,但遭到了你嫂子的嘲讽,她说,人不能有钱,有钱了亲戚就像苍蝇飞过来。你当时就火了,摔门而去。

从那以后,你再没来过我家。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你怎么会开口向我借钱呢?

我恨恨地拍着自己的脑袋。这些年,我们的隔阂太深了,好像彼此较着劲,就是为了不肯输给对方,我却忘了,亲人之间,只要相亲相爱,输也是赢,彼此仇怨,赢也是输。

我去劝你嫂子,我讲我们小时候的事。我上小学四年级,你上二年级,我为了和同学争谁第一个到学校,早晨顶着星星就去上学,路上怕得要命,所以,你要陪我,硬跟我一起去,但你的教室,只有你一个人,你更害怕了,就跑进了我的教室,我揉着你冰凉的手,让你明天别再来。但你坚决地说,不!

你嫂子转过脸来了,但还是低头不语。我又说起昨天,那雨中的一幕……你嫂子打断了我,嚷道,别说了。就往外走。

我追出去,她却进了孩子们的屋,坐在床上,看两个孩子玩扑克。我正想和她发火,但我发现,她已经流泪了。

晚上,你回来了,疲惫地坐在客厅的沙发里。外甥女高兴地迎上去,妈妈,我和哥哥玩牌了,哥哥玩不过我,他总输。你拍着她的脸说,傻瓜,那是哥哥让着你呢。

我借机问你,还记得咱们玩扑克吗?也是你总赢,我总输。你点点头,说记得,你那是让着我呢。儿子听了说,你是我爸爸的妹妹,哥哥必须让着妹妹。

我飞快跑进书房,从抽屉里拿出所有的现金,我想好了,起码先帮你把首付交了,你嫂子如果再阻拦,我不会答应她的。

我说,这钱不是借,是送给你的,先把首付交了吧,贷款的事,慢慢来。妹妹一怔,眼里已经含了泪水。

不知你嫂子何时站在了眼前,她伸过来的手里捏着一张存折。你嫂子说,妹妹,咱们把房款一次交清吧。

追忆,逝水年华

文/舒小娴

每年七夕这一天都会下雨,或淅沥或滂沱,极尽缠绵。小时候,以为七夕的雨是织女在哭。长大了才明白这缠绵的咸涩里也有牛郎的眼泪。

爱一个人却不能相守在一起,是磨心噬骨的痛。

姥姥从来没有告诉过我这些,是我在生活中慢慢领悟到的。她老人家只是在每年的七夕不厌其烦的讲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给胡同里的孩子们听。因为那天总在下雨,我们一群野丫头又无处可去,便坐在昏暗逼仄的门洞子里听故事。

有一年,雨下得特别大,猛烈的风裹挟着雨点打进门洞里,打湿了看雨的人,大片的凉霸道的浸入肌肤,猝不及防。其他人都尖叫仓皇着跑进屋里,我坐在板凳上不肯离开,固执的把两只手臂伸向天空,接到的雨点像蜿蜒的蛇从手臂流向胸口,没有人让我放下,那时,姥姥溘然长逝已几个春秋。

姥姥在世时不允许家人在院子里种葡萄。她说七夕这天夜里,葡萄架下放一盆清水,就能看到牛郎和织女相会。看到的人会生病。那时的我还没有接受无神论,对这件事充满了好奇,整天幻想能见到七夕男女主角真正的模样,便缠着妈妈在院子里种葡萄。妈妈也听过这个传说,我猜她小时候也一定想要看看牛郎织女是什么样子,所以在我恳求她时,她的态度时有动摇。还是姥姥的一句话管用,她说:家里有女孩儿千万不能在院子里种葡萄,会招来祸事。这一句话像一道符咒镇压了妈妈的念头,却更加激起了我对这个传说的兴趣。有时跟着妈妈去串门,进了人家院子先看有没有葡萄架,可惜总是失望。这个念头直到姥姥去逝才逐渐淡忘。

院子里不种葡萄仍有别的东西可种。妈妈开垦了一个小菜园,种了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丝瓜,瓠子。一到夏天蔬菜多得吃不完,每天清晨妈妈都要摘了带着露珠的蔬菜送给左邻右舍,我躺在炕上迷迷糊糊的听妈妈和邻居们在院子门口絮叨村子里的事情,那些事情像长了翅膀变了形状的飞进我的梦里。有时会被吓醒,睁开眼睛就看到姥姥坐在炕沿上给我扇扇子,我心里踏实,翻个身又接着睡去。

那时候家里好像没有电扇,就是有姥姥也不让开。一是怕浪费电,二是怕我睡着时电扇风硬扇出病来,还有就是姥姥的腿是老寒腿,见不了风。我从小跟姥姥睡在一起,夏天的时候姥姥就是我的风。她总是躺在我旁边为我扇扇子,一下一下不疾不徐,轻柔舒适,即使在闷热的伏天里我也睡得香甜。姥姥说她老了,没觉可睡,手里拿个扇子睡一会儿,扇一会儿,我就是这样在她的扇子下度过了十个酷暑。

姥姥的父亲是个郎中,教过她几个治病的偏方,有一个就是治老寒腿的。每年夏天进了伏,我和妹妹都会去河边、菜园子里摘一种植物的叶子。那个植物的名字我早忘记了,只记得它的叶子很大,比大人的手掌还要大,像荷叶,不过摸上去却比荷叶柔滑,那叶子的正面长着一屋茸茸的纤维,手抚上去,柔软舒服。姥姥就用这些叶子掺了东西裹在膝盖上,在太阳最毒的时候坐到院子里的台阶上,上半身隐在阴凉里,只把两只腿都伸到阳光下暴晒。叶子晒干了,再换新的。姥姥为了奖励我和妹妹摘叶子给她治病,常常从她蓝色对襟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打开手绢里面总会有几块亮晶晶的冰糖,在80年代,那是农村孩子眼里最甜的糖果。

冰糖是爸爸买给姥姥吃的。因为姥姥经常喝中药,那些药我闻着都是苦的,冰糖是用来喝药后含在嘴里去苦味的。姥姥舍不得吃,都留了下来,用来哄我和妹妹,给我们解馋。妈妈常说姥姥的命比药还苦呢,怎么会怕吃苦药。

姥姥一生命硬,克夫克子。这是姥姥自己说的。她名义上有三个丈夫,第一个丈夫没成亲就死了,第二个丈夫是在我妈妈6岁时饿死的,第三个丈夫是在我妈妈20岁时生病死的。从此,我姥姥就守着我妈妈这一个孩子又活了20年。她应该有8个儿女的。还有四男三女,全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病死了就是无故夭折了。妈妈是她唯一的活着的孩子。我很少看到姥姥哭,也许她的眼泪早就在失去亲人的时候哭净了,流干了吧。

很小的时候姥姥常拿个树枝在地上教我写字。她只会几个字,有三个字是她的名字,有一个字是人字。那些字曲曲折折,歪歪扭扭的,真不像一个郎中的女儿写出的字。现在想来,那几个字更像是她人生的写照,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平坦,充满坎坷。

写完字她常常会叹息,说出一个人的名字。那个人是她第一个丈夫,即是初恋吧。他们是父母定的娃娃亲。男方是个相当于秀才般的人物,读了不少诗书,小时候也常在一起玩耍。姥姥提起他,混浊的眼睛都会突然澄净明亮起来。本来他们快要成亲了,无奈那个人突然生了病,且总是治不好。有人就提议立即成亲冲冲喜,姥姥心底是愿意的,在旧社会于一个定了亲的女子而言,估计她心里早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夫君了。可是,那个人的母亲是后母,内心阴暗的很,不想让他活着和她的儿子争夺家产,就百般阻挠亲事。姥姥担心那人的病,心急如焚,却碍于那个社会对女儿家有种种限制,连探望都不能。再后来,他没等到姥姥过门就病死了。

姥姥从来不说她是如何度过那段时光的,仿佛,他死了,她的故事就结束了。以后的人生只是为了活着才坚持走下去的一种生命的惯性。也许,他不死,她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模样。

她坚强的活着,即使面对两个丈夫的死亡,即使经历七个孩子的离世,她都还顽强的活着。这对于一个裹着小脚的乡下女人来说,太不容易了。可是,她从来不抱怨,只说是她自己命太硬了。就是这样一个命硬的老人每年七夕都会讲一段牛郎织女的故事,怔怔地看会雨,然后拄着拐,迈着一双裹成畸形的小脚,蹒跚却又坚定的走进昏暗的屋子里。

她也许不明白,活着就是对命运最好的抗争。

茶糊涂飘香

文/韩灵艳

常常想起小时候吃茶糊涂的情景,那种醇香让我久久地回味。

茶糊涂是我们豫西老家的一种传统美食。每年正月十五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吃这种美食,预示着年节结束,人们该清醒头脑投入正常生活了。

妈妈总是在正月十五前夕就忙碌起来,用自家种的绿豆、黑豆等,在石磨上磨成面,用小火把豆面炒熟,就做成了茶面。

正月十六一大早,妈妈把碎粉条、油炸豆腐、海带、扁垛、丸子等菜烩在一起,加水煮开后用炒熟的茶面糊锅,一锅香喷喷的茶糊涂就做好了。

我们姐弟三个经常是闻着香味从床上爬起来的,飞奔到灶旁,先吃上一碗。妈妈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总是微笑着说:“三只馋猫,小心烫着了!”

在吃第二碗时,我才品出各种原料的香味,豆面的清香弥漫在嘴里,让人越吃越想吃。后来,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妈妈还会在茶糊涂里放上猪肉、金针菜、木耳、绿豆、花生等食材,增加这些食材的香味,我更是百吃不厌。

现在,妈妈已满头银发,体弱多病,无法再做茶糊涂了。

今年正月十五,我为妈妈做了一顿茶糊涂,既重温了儿时难忘的味道,也让妈妈感受到女儿对她的爱。

家燕

文/红豆

初阳光赫赫,春风万里行。披着新一年的金色晨光,老家门口的通天山生机盎然。归家的一群燕子正赶上春天激昂的鼓点,一路欢歌笑语。

这群燕子身着燕尾服潇洒地如期而至,90多岁的老母亲看到这群报春的精灵,瞬间满血复活,迈开的步子明显灵便了些。在我的故乡,燕子一向被人们视为勤劳鸟、唱春鸟、恩爱鸟、仁义鸟,故母亲对家燕非常地欢喜与呵护。

在峻峭的通天山脚下,老母亲在漏风漏雨的破旧不堪的黄土屋里住了将近70年。年年春归的家燕一直陪伴着母亲。几年前,老屋坍塌了一半,母亲由于担心家燕无家可归而变得特别节约,穿了几年的腈纶旧袜子不愿换新的,穿了几年的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不忍扔掉,儿女们给的生活费是省了又省。母亲时常抹眼泪问我:“儿啊,你看母亲攒下的这些积蓄离盖间新房还差多少?”我也跟着母亲偷偷抹眼泪。记得奶奶曾经告诉过我,母亲当年嫁给父亲时,还是奶奶用几担谷子换来了两间黄土屋给他们结婚住。打我懂事起,我就萌生了一个信念:给母亲盖间新房。在城里工作了几十年,我未添置一间新房,也很少添置新衣。两年前,我决定把一生的积蓄拿出来,给住在乡下的老母亲盖间新房,等来年春天到了,好让家燕欢喜地陪伴着老母亲……

2022年是平年,农历壬寅虎年,今年开春与往年大不一样,老母亲已搬进一栋崭新的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的新房子里。母亲回忆嫁给父亲的那年,燕子就在自家屋檐下筑巢了。如今,见燕子在我的新家筑窝安居,老母亲笑了,八个兄弟姐妹们替老母亲乐了,一种“春燕归来与子游”的喜悦之情也涌上我的心头。

燕子就是春天的使者。“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尽态极妍,形神俱似,娇小可爱的燕子们在明媚灿烂的春光里争先展示优美的舞姿。“离洋舍岛伴春归,织柳衔泥剪雨飞。不傍豪门亲百姓,呢喃蜜语俩依偎。”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农家屋内或屋檐下,与农家人一起尽情享受着春光的美好。

为了让刚归来的燕子在新屋安家筑巢,老母亲故意在门口的树枝上挂些小布条,好让燕子妈妈衔回破布放进燕巢。燕巢自然是燕子妈妈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黏结而成,里面更多的是铺了厚厚一层细软杂草。不久,小燕子就降生了,开始享受燕子妈妈无限的疼爱。看着一窝嗷嗷待哺的小燕子,燕妈妈变得异常勤快,忙着捉来各种小虫子。只要燕妈妈一出现,这群燕宝宝立马齐刷刷伸出头,张开黄黄的小嘴专等美食了。吃饱了的燕宝宝们开始在燕妈妈的怀里撒娇,然后安静地睡觉。

从我记事时起,每到春天,我家的老屋里每年都会住进一对燕子,按我母亲的话说,燕子算得上半个家禽。它们孵出的雏燕总是张着蜡黄的喇叭花一样的小口,一副总是吃不饱的样子。我母亲就故意从酒糟缸里舀出两碗酒糟,放在门口显眼的菜地坡面上,让酒糟生蛾子。看着燕子妈妈生擒蛾子把燕子宝宝个个喂饱了,母亲心里欢喜得很。

母亲曾反复对我叨念:“千万别祸害燕子,祸害燕子会瞎眼。”记得我8岁那年,一只学飞的小燕子不幸跌落在我家厅屋的地板上,这时小燕子也许吓坏了,也摔疼了,咧着嘴大声惊叫着,似乎是发出求救的哀鸣声。我忙扑上前去,把它捧在手里。小燕子好像感觉到了我给它带来的安全感,用那双如同墨晶的眼睛望着我,仍张着小嘴儿叽叽叫着要食吃,真是可爱极了。母亲忙找来针线笸箩,并铺上碎布棉絮。待受伤的小燕安置好后,我飞也似的跑到家门口不远处溪边的青草丛里,捕来十几只小蚂蚱喂它。接下来的个把月里,我忙得打飞脚。每天早上,我先喂饱小燕子再去上学;一放学,我就四处去捉虫子和蚂蚱,再把这些战利品装进一只玻璃杯里。每见我捉虫回来,小燕子就扑棱棱跳出笸箩,大大地张开嘴儿,大快朵颐地干掉我投送的小蚂蚱。渐渐地,小燕子的伤势好转,羽毛也快长齐,我开始用臂膀架着它出门练习飞翔,去菜园里,到水田边,边逮害虫边喂它。等小燕子吃饱了,我将它轻轻一抛,它便在我头顶上空打着旋儿翻飞。我吹个口哨,它又会轻轻地落在我的肩膀上……

燕子最爱干净,燕窝里很少有垃圾,如果有了一点垃圾,也会被它们一点点地叼到野外。即使下雨天羽毛被淋湿了,也总是在进屋之前先抖落翅膀上的水。燕子们总是能与人和谐相处,主人在家时,它们躲在燕窝里呢喃细语,浓情蜜意。如果天要下雨,燕子们就会喳喳叫着在你面前反复低飞,给你预报即将下雨。

我知道小燕子的飞翔和独立的这一天,也是它要离开我的时候。我希望来年这只小燕子还能记住飞回这个家,我索性在它的右腿上系上一根红线,绾上一个特别的死结。一场秋雨一场寒,燕子们必须在霜降前恋恋不舍地飞向南方。它们不愿惊动我和母亲,也不愿让我们看到它们离去而伤心,选择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飞走,走得悄无声息,甚至连一支轻柔的羽毛也不曾留下……

小燕子是我最初对美和心灵自由向往的伴侣,更是我以后坚持创作的灵感源泉。我喜欢写点散文,从细节到情节,再到人物故事,都不是虚构的,都源自老家枣树村的一草一物和父老乡亲的生活。第一次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我与受伤的这只燕子那段不离不弃的相伴时光,始终令我的心随着燕子在这片故土上一起飞翔。几十年沉浮阅历,我心中最难忘的还是家燕那份纯洁的美丽。

三代人的电力梦

文/赵闻迪

我的妈妈出生于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当时,小村庄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与煤油灯作伴,而大部分人家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天一落黑,就上床睡觉。

村里的高伯家境稍微好点,他家有一件“家用电器”——手电筒,比煤油灯好用,比煤油灯亮堂。高伯像宝贝似的收着,轻易不往外拿。有一次,一个邻居遇到急事要赶夜路,向高伯借手电筒,高伯不肯;那邻居走夜路崴伤了脚,村里人都说高伯小气。高伯委屈地解释:手电筒里的电池快用完了,而买电池得转好几趟公交车,到市里的供销社——还不一定能买到。姥姥叹息道:“啥时候咱村家家都能用上手电筒就好了!”

时隔不久,高伯在南京当兵的儿子回家探亲,跟村里人讲:“城里到处都是电灯,一到晚上就大放光明,照得大街上像白天一样。”听得姥姥向往不已:“那电是从哪儿来的呢?”“发电厂发出来的电,通过电线传播到四面八方。发电厂的工人,个个都神气得不得了。”姥姥当即做出决定——送妈妈和小舅到十几公里外的镇小学念书:“好好读书,长大了进电厂当工人!”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求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比如,每天一放学,妈妈和小舅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回家,在天黑之前完成割草、挑水、喂猪、烧饭、写作业这些事情。姥姥心疼了,咬紧牙关让全家人喝了一个月的山芋糊糊,省出一点钱来,从代销店打回三两煤油。每天晚上,忙完家务,妈妈和小舅头碰头地坐在煤油灯下温书、习字;大舅、大姨和姥姥,坐在旁边剥玉米粒、补衣服、纳鞋底,都不闲着。姥姥一边干活一边对两个念书的孩子念叨:“好生上学,将来进电厂工作,把电线架到咱村里来,把电发到咱村里来!”妈妈和小舅没有辜负姥姥的希望,在贫困的环境中刻苦学习,双双考上电校。毕业后,妈妈被分配到电厂,小舅被分配到电建公司。喜讯传到村里,姥姥喜极而泣,不仅因为她为国家培养了人才,更因为她离梦想不远了!

姥姥的梦想很快就实现了。妈妈和小舅还在实习期呢,村里就通了电,家家用上了电灯,只需轻轻一拉灯绳,灯泡“啪”的就亮了。姥姥托人写信给妈妈说:“那个亮光呀,亮灿灿的,四处流淌,连最偏僻的角落都照亮了,不管风怎么吹都不会灭。”不过,姥姥也会写信给妈妈说:电压不稳定,隔三差五经常停电,有时为了保证工业生产而拉闸限电,每家每户都备着蜡烛。妈妈给姥姥解释:别着急,淮河边正在建设一座新电厂,等新电厂建成了,电就够用了。

妈妈跟着一批技术能手到新电厂工作时,姥姥家已经用上了电视机、电风扇,而高伯家连电冰箱、洗衣机都用上了。妈妈回家探亲时惊喜地说:“除了没有电话,农村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姥姥自信地说:“用不着多久,咱村就能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

时光飞逝,我成为一名新时代的电力工人,我所供职的电厂,已从“国产第一台60万千瓦”机组,实现了“百万机组、百万变压器、百万输电线路”的跨越,成为国家大火电样板品牌,装机容量更大、供电可靠性更高、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与之同步的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核电、风电、水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奉献绿色能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方碧水蓝天”,成为新时代电力人的梦想与追求!

三代电力梦,是“壮丽70年”宏大画卷上绚丽精彩的一笔,折射出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光芒!

海下五米 爱在飞

文/邢洁

“要是这次没考好,你还带我去三亚玩吗?”期末考试前夕,儿子担心地问。“当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告诉他,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一周后成绩揭晓,儿子三科全A。我们母子愉快地踏上了三亚之旅。

一路上,儿子抢着扛行李,还很绅士地让我走在马路里侧。我停下来拍照的时候,他不再发脾气不耐烦,而是主动配合。我欣慰地说宝贝你长大了,他却说:“妈妈真心爱我,我也要加倍爱妈妈。”原来,他有些同学的父母把旅游作为筹码,考得好就出行,考不好就取消。儿子说幸亏我不是那样的家长,否则即使我带他出来玩,他也不会感谢我。看来,孩子的心明察秋毫,容不下丝毫杂质。

我和儿子尽情游乐,相处十分融洽。不过,在热带雨林景区游玩的时候,我们产生了小小的分歧。儿子极想参加一个叫“踏瀑戏水”的拓展运动,受身高和年龄所限,必须有成人陪同。可是这个项目玩下来全身都要湿透,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遭罪。“如果你不玩,那我也玩不成了。你就带我一起玩吧!”儿子苦苦哀求。要是孩子他爸在就好了,可现在,这里只有我。

为了孩子我豁出去了。不出所料,闯第一关时我就不幸落水,很是狼狈。我自嘲道:“这叫出师未捷身先湿。”我索性放下矜持,全身心投入到探险活动中。见我如此,儿子愈发敢拼,处处争先,把很多身强力壮的成年人都甩到后面去了。在最后也是最难的一关,他是最先闯关成功、年龄最小的团友,连带队教练都对他竖起大拇指。看着儿子自信、自豪的笑容,我虽又累又冷浑身打战,却发自内心地感到,这“罪”遭得太值了。

次日我又鼓足勇气,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和儿子一起挑战潜水运动!儿子起初还不相信,因为我平时基本上是见水就躲。后来他激动地拥抱我,大声说:“妈妈真勇敢。你一定不会后悔!”儿子天生运动细胞丰富,很快掌握了潜水基本技能,在五六米深的水下和鱼群嬉戏,还与一只大海龟来了个亲密碰撞。我在水里就不那么好过了,一直在和呼吸较劲,手忙脚乱中还呛了几口海水,已经接近后悔的边缘了。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一回头,见儿子轻盈地游到了我身边。更令人惊喜不已的是,他双手将一颗红心举在胸前,上面写着:妈妈我爱你。海水依然在荡漾,时间却在这一刻凝固。我的心中突然划过一道亮光,恐惧消失了,呼吸一下子变得顺畅起来。儿子拉着我的手继续下潜,渐渐地,我终于体验到了潜水的美妙乐趣:海水仿佛是空气,划水的手臂好似翅膀,我们自由自在,舞动,飞翔……

2016年的春天,在南中国海五米深的水下,我收到了一份终生难忘的礼物。它让我明白:爱是心无杂念,爱是身先士卒,爱是共同拥抱未知的世界。

我的一天

文/莫平凡

一天,天气很好,晴空万里无云,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上,金黄色的阳光撒下来,大地穿上了黄色的衣裳。

阳光下,我和妈妈走进花鸟市场。市场很热闹,到处摆满了鲜花和小动物。我和妈妈来到卖小动物的地方,那里有一只小狗,特别可爱,于是我就想买回家。

小狗全身雪白的毛,两只闪闪发光的眼睛,一对尖尖的耳朵,一条大尾巴。那条大尾巴摆动起来,更加可爱。

妈妈见我喜欢这只小狗,她也逗起小狗来,小狗很有意思,大声地叫着,拼命地摇尾巴。妈妈摸了它一下,它便不叫了,把头抬起来,望着我和妈妈。

妈妈笑了。她帮我买下了这只小狗。

我抱着小狗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一天,真快乐。

永不言弃

文/王宁

那一年,发现妈得乳腺癌时已是中晚期。

妈住进省肿瘤医院。做完各项检查,护士叫家属去见乳腺科的毛主任。知道要谈妈妈的病情,我们姊妹六个全都跟了过去。毛主任说:老太太的病情基本确诊。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但病人年龄大,身体弱,恐怕难以承受化疗的副作用。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手术,把右侧乳房及腋下组织全部切除干净,防止扩散。

沉默。六人都没说话。许久,哥试探地问:“如果不手术呢?”“已经到了中晚期,会发展很快。转移后的疼痛也很遭罪。”

又陷入沉默。

要不要手术,家属商量一下再决定吧。毛主任最后说。

不做手术就意味着放弃治疗。当“放弃”这个词在脑子里闪现时,立刻涌起一股即将坠入深渊的恐惧。

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

手术那天,早早从住处赶到医院。进了病房,里面已经站满了家人,个个神色凝重。不知道进手术室的确切时间,等待漫长而煎熬。

不知过了多久,两个护士突然匆匆进门,说:“请家属帮忙把病人抬上担架车。”我惊慌地从床沿上弹跳起来,但双脚却像被焊在地上一样无法动弹,瞬间不知道怎么走路了。等二姐和护士搀扶着妈妈向门口走去,才猛然醒悟。追出去,齐手把妈抬上担架车。护士一前一后,推拉着担架车疾走。我们一路小跑,紧随左右。拐过一道道走廊,穿过大厅,下电梯,又上电梯,感觉从病房到手术室的距离那么遥远。当看到“手术室”几个字时,心脏骤然缩紧。

就在松开担架车的一刹那,看见妈妈眼睛里充满了茫然、无助与惊恐,眼角流出两行泪水。第一次见妈流泪。此时,担架车像只小船,载着妈妈漂向波涛汹涌的大海。

第一次体会什么叫度日如年。时间像老态龙钟的夫人,一分一秒走得那样缓慢、蹒跚。手术室的门不时打开,护士不停地进进出出。每有担架车出来,护士就在门口喊病人家属。就在即将关门的一刹那,看到床单下露出的一双脚,是妈妈的脚。

“是妈!看脚!是妈!”我惊呼。我们簇拥过去,随着担架车进入重症监护室。无法想象,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妈妈经历了什么。

回到病房,个个像瘫了一样,或躺在病床上,或坐在凳子上,闭目休息。跟大姐躺在一张床上,我浑身酸痛,身体越发沉重,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沉地压在病床上。渐渐有些意识模糊,感觉睡着了,睡得很沉,但脑子里乱糟糟的,脑细胞活跃地跳动着,神经一根根地蹦着疼。朦胧中似乎听到门口有动静,条件反射似的弹跳起来。其他人也随之跳起来,惊恐地盯着门口。定神一看,是个三四十岁的女清洁工,拿着打扫卫生的工具进门。长长叹口气,像撒了气的皮球,再次瘫软地躺下。

不知过了多久,似乎又听到门口有动静。又一下弹跳起来。竟然还是那个清洁工!

妈妈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上午回到病房。躺在妈旁边的病床上,我几乎一夜没睡。妈一有动静,就会立刻惊醒,爬起来查看。妈妈很烦躁,总是用那只方便的手去抓脖子上的留置针。好在每次我都能及时发现,把她的手移开。

妈妈醒来,睁开眼,仍然有些神思恍惚。过了几天,妈妈清醒了些,眼睛幽幽地看着我,说:“你们的饭碗没了。”妈妈的这个眼神,被烙在心底,多年来一直无法忘记。每次想起,心脏都是一阵绞痛。万幸,手术很成功,妈妈度过了一生中最大的劫难,闯过了鬼门关。术后,妈妈服用一种调节内分泌的进口药来代替化疗。效果竟然很好。每年去医院检查,医生都说:老太太有这样的疗效,真是个奇迹。只是,妈妈的脑血栓每况愈下,虽然平时觉察不到,但对比每年的照片,变化还是非常明显。事实不容否认,妈妈确实在一年年衰老,病情在一年年加重。

每次妈妈出现重大病情,总有种侥幸心理,相信妈妈没事的,奇迹会一直陪伴着妈妈。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心理,让我们一直陪伴着妈妈跟病魔斗争,从不轻言放弃。

妈妈的心声

文/浅笑

女儿:

好久没有和你用书信的方式交流了,平时妈妈事多,也因你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很少能有时间和你敞开心扉认认真真的畅谈。遇到事妈妈总是最先不冷静,说不了两句就起争执,最后弄得妈妈生气,你心里也不舒服。常常为妈妈的不理解伤心流泪,借这个机会, 妈妈向你道歉!?希望你能理解并体谅妈妈的苦心,我只是在用自己很简单的一种方式来爱你,或许这种方式你无法接受,甚至无法容忍。但这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尽管管教方式方法欠妥,可为了你的学习,为了你的将来,你无法想象妈妈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有时候看你不专心学习或者什么事做的不好,不由自主就想发火。其实每次过后妈妈都悔恨不已,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事到临头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女儿,妈妈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虽然妈妈很想做到十全十美,但人无完人,真的很难做到让你顺心如意,妈妈经常会犯错误,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事或说过的话,妈妈无力改变,但妈妈所做的一切无论对错实则是为你着想。以后我会常常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尽我最大的努力理解你。但是当我有不理解你的时候,或者当妈妈犯错误的时候。女儿,请你告诉妈妈应该怎么做好吗?毕竟妈妈是第一次当一位高中花季女孩儿的妈妈,妈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请你帮助妈妈,好吗?

至于你的学习,妈妈不想再多发表意见,因为现在的妈妈看你的课业就像在看外语,十足的睁眼瞎。你现在已经是高二的学生,知道该怎样学习,也懂得什么叫轻重缓急,更懂得努力学习对你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这次考试是你上学以来成绩最不理想的一次,看你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的样子,妈妈既着急又难过,所以妈妈想用反激将法激你一下,不想又弄巧成拙,看到你见我就有意躲避的样子,妈妈真觉得做的很失败。今天妈妈也做了自我反省,以后不再多干涉。只有一点想对你说, 你很聪明的,只要掌握好学习方法,专心听讲,刻苦努力,奋起直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赶上并超过他们,爸妈都有信心,你就更没理由放弃希望。还有一年时间, 一定要坚持下去,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前一秒钟不失望后一秒钟就有希望,你说过,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了必定是努力的结果!加油! 坚持就是胜利,不放弃就是胜利!

妈妈

2011年5月9日

愿有人惦你三冬暖,念你春不寒

文/甜甜圈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日出又日落,深处再深处,一张小方桌,有一荤一素。一个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一双手让这时光有了温度。”

曾经的一日三餐,都是妈妈的用心和巧思。余味里的一荤一素,是记忆里最真实可触的温度。

有人感慨:“在遥远的故乡,在背影深处,曾经有一双为你日夜操劳的手,有一个眼含热泪的人。她一言一行的督促,一荤一素的关怀,她在你的生活存在得理所当然,甚至让你忘记了她的脆弱,还有,她有一天也会离开。”

我们擅长索取,母亲擅长付出。我们擅长告别,母亲擅长等待。直到失去了一切才幡然醒悟,穷尽一生能抓住的,不过只有眼前和此刻。一丝一缕,一粥一饭,是最抚人心的温暖。

一位主持人分享过自己的故事。小时候调皮,妈妈常常跟他说:“知不知道当时生你受了多少苦。”那个时候他觉得,这些都是大人用来吓唬孩子的话。可当他目睹了太太的生产过程,整个人竟比太太还要撕心裂肺。他这时才明白,孕育一个新的生命,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当孩子出生后,他的第一条微信是发给妈妈的:“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只是,这条喜讯再也收不到祝福。妈妈已经离开人世了。

养儿方知父母恩。每一个妈妈都曾拼尽全力为心爱的小孩推开世界的大门。从那一刻起,有人陪你共黄昏、问你粥可温;有人时刻惦你三冬暖、念你春不寒。

天黑有灯,下雨有伞。灯火阑珊处,有永远爱我们如生命的母亲。

知乎上有个提问:“失去母亲的孩子,心里有多难受?”

有个网友回答:“我可以告诉你,难受到她走之后再遇见什么过不去的事儿都没哭过。因为觉得和这相比,无论什么都太不值得一哭了。”

人生有千万种谎言,最伤感的一种叫来日方长。母亲在,人生尚有来路。母亲走后,生命只剩归途。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带走了故人,不等我们长大。

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当自己成功了,最爱的人却不在了。人生回忆满满,余生思念长长。

时间都去哪儿了?回首发现,父母的老去,就在不经意的一瞬间。

生命是一场轮回,养育是一场回归。总有一天,父母老了,会变成我们的孩子,变成最依赖我们的人。或许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我们渺如微尘,但对于母亲,我们则是整个宇宙。

老舍在《我的母亲》里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儿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儿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妈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对我们付出却不求回报的人。无论一个人多大年龄,只要他还有妈妈,就永远都是个有人疼的孩子。

人生最温暖的事情,莫过于叫一声“妈妈”,有人答应。

如果妈妈尚在,请告诉她你有多爱她,请抱抱她,一如小时候她抱你那般温暖和幸福。如果妈妈注定无法陪伴,就算离去,也请你努力生活,照顾好自己。因为你就是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所有。

时光流逝如洪水猛兽,因为有妈妈,我们无所畏惧,也唯有对妈妈的爱和思念,抵得过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