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沉思录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沉思录有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读沉思录有感 篇1
马克。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好事。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己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读沉思录有感 篇2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总理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读沉思录有感 篇3
人们互相鄙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没有一个人会如此幸运,以致在他临死时身边没有对他的死会感到松快的人。假设他是个好人、一个智者,最后不也是会有人心里这样说吗:让我们最终摆脱这位老师而自由的呼吸吧,确实,他对我们任何人都不严厉,但我想他是默默地谴责我们。这就是对一个好人所说的。而在我们的情况中,有多少别的原因使许多人希望摆脱我们!!如果,在生活中甚至我如此努力地为之谋利、祈祷和关心的同伴也希望我离去,希望也许从中得到一点好处。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执着于一种较长的尘世间的逗留呢
享受那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的快乐。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东西,同样,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东西。
如果你同时有一后母和亲母,你要对后母尽责,但你还是不断地回到你的亲母身边。生活有时就象你的后母,哲学是你的亲母,在它那里你得到安宁。
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幸福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
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义务。
假如人们杀死你,把你切为碎片,诅咒你。那么这些事情怎么能阻止你的心灵保持纯净、明智、清醒和公正呢?例如,如果一个人站在一泓清澈纯净的泉边诅咒它,这清泉绝不会停止冒出可饮用的泉水,如果这个人竟然把泥土或垃圾投入其中,清泉也将迅速地冲散它们,洗涤它们,而不会招到污染。
与持有同样原则的人一起生活。
在来自外部事物的打扰中保持自由。
不同无知的人作无谓的交谈。
当什么人的无耻行为触犯你时,直接问自己,这世界上没有无耻的人存在是可能的吗?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别要求不可能的事吧。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
想象一下所有悲叹或不满于一切事物的人,他们就像是一只做牺牲的猪那样挣扎和叫喊。
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这是多么奇怪啊。
读沉思录有感 篇4
现在来品味《文艺沉思录》这本集子的味道,并掂量它的分量,是有意思的。
收集在这本集子里的绝大多数文章,当其在报刊上发表之时,都是些不趋时之作。当时中国文坛上轰轰然滚动着诸种披金挂彩的时髦声响,梁超然先生的这些文章则属于另一种声音。1987年和1988年两年期间,梁先生就曾顶着舆论大潮起劲地“敲边鼓”。先是写《鲁迅、柏杨异同论》、《再论鲁迅与柏杨》,对当时极为走红的《丑陋的中国人》和大陆版“编后记”提出批评,给大骂祖宗的“疯狂比赛”泼了一盆该泼的凉水。接着就是对被超高温的宣传着的《河疡 )),一口气写了4篇短文,历数其谬误。梁先生就这样一路写来,对诸如“性文学”,“玩文学”、“文艺商品化”,“人体热”、“崇洋媚外”、“洋压力”、“娱乐片主体论”等等,都用他那鞭辟入里,泼辣流畅的短文,直言不讳地说出与当时的时髦观点相左、相悖的话语。
这就是梁先生的'不趋时。不趋时的另一而该是追赶时髦。与不趋时相比较,追赶时髦好像容易许多,只要跟上时尚行就行,就是后来被证明是跟错了,也是人多势众,谁也不能怎么样。而不趋时却还能做到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则绝对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情。这里极需要才识。当有人声称柏杨“继承了鲁迅先生‘意在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正视现实的优良传统”,说柏杨的崇洋“也就是对鲁迅‘拿来主义’的发挥”时,梁先生便凭
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稳和刘‘鲁迅伟大人格精神的精深把握,驾轻就熟般写了《鲁迅、柏杨异同论》等,文章流畅质朴,为立论服务的材料左右逢源,足以使持异议的人们膛目结舌。在这里,作者的才识,就这样自然地转换成为文章的力量。《河殇》正走红时,梁先生的第一篇谈《河殇》的文章就是评《河殇》的“大胆”,有力地揭露了这部被当时的评论界吹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学术文化片的反学术、反文化的“硬伤”。比如,《河殇》说:“我们的文明史就从大禹开始。”梁先生便问:气“黄帝、炎帝以前或者在编撰者的眼中属于不可信的传说时代,:编撰者们可以从略不计。那么,是谁派大禹治水的呢?禹的父亲鲸又是在禹之前还是禹之后呢?禹之前算不算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要是不算,为什么《河殇》的编撰者又大谈什么黄帝、炎帝的大战?”如此种种,梁先生顺着《河殇》的“妄说”,毫不费劲地发现了的“情绪”是“如当今的一些幼稚青年问父母:‘我们爷爷为什么不给我们留下金条、外汇,一般地埋怨中华民族多次失去发展资本主义的千载良机;《河殇》的‘坐标’
读沉思录有感 篇5
温总理说:“这本书每天抬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每天都在读。”果这句话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我也象暖总理一样将这本书作为我的案头书,天天都在读,地天都在凝听一位智者道话: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军功赫赫,作为天子,他关怀庶民,普修慈悲机构,甚至出卖私家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绩,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重视实际、崇尚感性的性情相符合。由于《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我感悟:《轻思录》是一原用灵魂、用智慧写成的书。己能够通功单眼望世界,然而有个逝世角就是本人,所以瞅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可能干到的,唯有居心灵往审阅从前,去反费过返。而检查自人,取自己对话素来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它需要相对真挚、平跟的口态,需要超常、决尽的勇气。在这利《重念录》里,作者佳似一个异样严格而又温和的我站在镜子后面,告诫镜子面头的自彼,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赖的亮证。这不是简略的心坎独红和情感倾诉,这是大家与自己的接聊这是结剖灵魂对自己入言告诫。
我感悟:如《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皆是相互联结的所以在人的构造中重要的准则就是友好的本则,每集体都要对自己的同种友爱,意识我们来自共一本源,趋势统一目的,要有团联合作的精力,都要作没有利社会的行动。 这恰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实正领有的。
我感悟:息替青多年我们正处在英姿飒爽、暮气沉沉的大恶时候,我们有一腔暖血,却缺少生涯的历练。所以,我们须要《寻思录》这样一标智慧的书,去辅助咱们掌握豪情、把握盼望、掌握方向,教会从尔束缚,找到本身价值。
读沉思录有感 篇6
《沉思录》是 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的,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当我每晚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品读时如获珍宝似的不忍释手。持续下来,或多或少有些感悟。
我不曾时刻地读也不曾口口声声地去解释它,而是在我觉得心情愉快、沉重,抑或需要有种精神支持我走下去的时候,抑或没有人能帮我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就可以慢慢地去品读,并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生活、感情、学习等等,不要总想着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你认为最好的东西。人,都是有追求的x,总想着让某种东西来满足自己的x,这也是人是自私的原因。而这也要求我们面对现实。有些东西是虚无缥缈的,过了就烟消云散。这和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似乎我们就能快乐生活一生了。
人的追求愿望强烈时,往往会忘记了道德的约束。就像追求一个喜欢的人,刚开始用“糖衣炮弹”轰炸,得手之后就用像白色垃圾一样置之于荒原之中,不再醒悟,而那些美好的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东西就没有回来过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往往到了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这也违背了《沉思录》中说:“人要热烈追求那些你认为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和人,甚至是执著。”
人的品德性质是人内心深处拥有的将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度过,不是急切,也不是麻木不仁地度过。
因此,我会选择更好适合我走下去的路,连带自己的情感也放进受伤的心里。按照书中说的:“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持续不完的。” 这就是有些人为了某个人而付出一切之后伤痕累累时,而不会那么痛苦的原因了。
于是我在伤心后不痛苦时看了书。回归前面的《沉思录》那是在需要的时候读的,而此时看了就是能助自己走出那条充斥悲伤的深沟。这也让我明白了,人嘛就是在痛苦之后才会知道现在的幸福,在失去什么之后才会懂得珍惜,没有了什么之后才会寻找什么……而一生之中除了忙碌之外就是空闲的胡思乱想了,才会拥有那么多的烦恼。
而自己情感上的失败不曾像失去牵过手的女孩那么伤痛,就像拖鞋的作用,有与没有就是不一样。
始终学业还是更值得深思,就业怎么办?我已经没有时间为失去而哀,我也不能让人轻易记住和轻易忘记,按照书中说的:“你忘记所有东西的时刻已经临近,你被所有人忘记的时刻也已经临近。”
于是我渐渐地退回了自己的世界,和《沉思录》一起。
读沉思录有感 篇7
《沉思录》是一本语录体作品,极似中国的《论语》,思想之光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充满浩然正气和深远大气,读起来令人冷静,发人深思。《沉思录》并非一本“快餐式”的心灵鸡汤,而是初读可能会令你大失所望且略感索然无味,但细读之后却直达你心灵深处的书。
读《沉思录》,犹如与一位智者或禅者的对话,让人灵魂高贵,精神净化。
“人总是想退隐乡间、海滨或者山林,你必定也对这种退隐生活十分渴望。可这种想法只是多见于最庸碌的常人,而你则有能力决定何时隐退到自己的内心。只有隐居到人的内心,一个人才能收获最多的平静和最少的烦忧,尤其是如果他内心思绪万千,只需凝神内视,即可立刻回复平静。我确信宁静正是心灵深处井然有序的表现。不断地隐退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吧,这样你就可不断获得新生。”每次读到这段话,我就更加明白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在以金钱和名利为代表的诸多欲望无法满足而感到烦躁不安的滚滚红尘中,只要我们能“退隐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守护心灵的净土,历练内心的从容,收获内心的平静,解除自己内心的焦灼,就能找到自己的“世外桃源”。
“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是呀,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多富有,也不过是“日食三餐,夜宿一隅”,我们不能被“名利”遮望眼,而忘却身边更美好的东西;不能被“名利”所羁绊,而失去真正自我的自由。我们不必纠结于过去的种种伤疤和痛苦,桎梏于历史的层层包袱,亦不必迷茫于未来的种种未知,恐惧于将来的袅袅迷雾,不争名夺利,不沽名钓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利所动,不为名所惑。抓住“现在”,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去快乐迎接崭新精彩的每一天!
“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你将是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是对该段话的穿越时空的遥相呼应。我们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头悬利剑,如临深渊,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报国之举,常励奋进之志,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要像屹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岿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人必须有信仰。人生有了信仰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才会拥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坚守信仰,坚定信念,我们的人生才能绽放耀眼的光芒,人生才能更加美丽辉煌!
读沉思录有感 篇8
《沉思录》是一本语录体作品,极似中国的《论语》,思想之光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充满浩然正气和深远大气,读起来令人冷静,发人深思。《沉思录》并非一本“快餐式”的心灵鸡汤,而是初读可能会令你大失所望且略感索然无味,但细读之后却直达你心灵深处的书。
读《沉思录》,犹如与一位智者或禅者的对话,让人灵魂高贵,精神净化。
“人总是想退隐乡间、海滨或者山林,你必定也对这种退隐生活十分渴望。可这种想法只是多见于最庸碌的常人,而你则有能力决定何时隐退到自己的内心。只有隐居到人的内心,一个人才能收获最多的平静和最少的烦忧,尤其是如果他内心思绪万千,只需凝神内视,即可立刻回复平静。我确信宁静正是心灵深处井然有序的表现。不断地隐退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吧,这样你就可不断获得新生。”每次读到这段话,我就更加明白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在以金钱和名利为代表的诸多欲望无法满足而感到烦躁不安的滚滚红尘中,只要我们能“退隐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守护心灵的`净土,历练内心的从容,收获内心的平静,解除自己内心的焦灼,就能找到自己的“世外桃源”。
“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是呀,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多富有,也不过是“日食三餐,夜宿一隅”,我们不能被“名利”遮望眼,而忘却身边更美好的东西;不能被“名利”所羁绊,而失去真正自我的自由。我们不必纠结于过去的种种伤疤和痛苦,桎梏于历史的层层包袱,亦不必迷茫于未来的种种未知,恐惧于将来的袅袅迷雾,不争名夺利,不沽名钓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利所动,不为名所惑。抓住“现在”,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去快乐迎接崭新精彩的每一天!
“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你将是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是对该段话的穿越时空的遥相呼应。我们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头悬利剑,如临深渊,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报国之举,常励奋进之志,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要像屹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岿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人必须有信仰。人生有了信仰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才会拥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坚守信仰,坚定信念,我们的人生才能绽放耀眼的光芒,人生才能更加美丽辉煌!
读沉思录有感 篇9
《沉思录》,书如其名,引人沉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很多的期待,深深吸一口气,闻到了书中浓浓的书香味,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手中的书。我喜欢读书,书似一片宽广深遂的海洋,让我这艘无知的小船在里面闯荡;书似一架华美的古琴,给我带来沉淀下来的真谛之曲。而,《沉思录》显然是经典中的经典。
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的意义,也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马可·奥勒留是一位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该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记载了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他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他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美国著名报人兼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一书中,力荐《沉思录》这本书,他写道:“《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这是该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再怎么懊恼后悔也改变不了已成的事实;而将来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专心地享受现在。有一个信徒问佛祖乔达摩.悉达多:“您常常教我们活在当下,那究竟怎么做才算活在当下呢?”佛祖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如此而已。”这看似简单,试问,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就谈谈我身边,我们习惯于吃饭的时候交谈,全然淡化了饭菜的美味;我们有时在听课时发短信,结果既没听清讲课内容也没在短信上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我并不是回忆过去或者展望未来有什么不好,而是说,过于沉醉过去或未来可能会妨碍一个人现在的努力与行动。只有当过去的经验值得借鉴才需要回忆,只有未来的梦想对现实有意义才值得展望。而活在当下是我们享受快乐人生的秘诀,抓住现在则是我们创造美好将来的途径。
另外,这本书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关于死亡的思考,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思考死亡的意义,以及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要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得从个人的修养着手,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个人价值的实现要辩证地看。一是为了全局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这种顾全大局精神体现了一个人价值的社会性。二是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无条件的,而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恩格斯指出:人的“欲望要求同外部世界打交道,要求有得到满足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并非每个人都能具备。这就是说,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具体的,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三是有些个人期望值太高。如果把不可能的事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缺乏了实现的前提,自然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自己的价值追求时,也要从自身和社会的实际出发。
最后,当我合上《沉思录》时,突然想到:这本书应该算是马克·奥勒留的反省笔记。我们为什么不学学马克皇帝,每天思考一下今日得失,记录一点心灵的体会,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过错,把过失和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没有反省难有进步,只有每天反省并改进一点自己的工作,才有可如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沉思录有感 篇10
人们互相鄙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没有一个人会如此幸运,以致在他临死时身边没有对他的死会感到松快的人。假设他是个好人、一个智者,最后不也是会有人心里这样说吗:让我们最终摆脱这位老师而自由的呼吸吧,确实,他对我们任何人都不严厉,但我想他是默默地谴责我们。这就是对一个好人所说的。而在我们的情况中,有多少别的原因使许多人希望摆脱我们!!如果,在生活中甚至我如此努力地为之谋利、祈祷和关心的同伴也希望我离去,希望也许从中得到一点好处。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执着于一种较长的尘世间的逗留呢
享受那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的快乐。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东西,同样,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东西。
如果你同时有一后母和亲母,你要对后母尽责,但你还是不断地回到你的亲母身边。生活有时就象你的后母,哲学是你的亲母,在它那里你得到安宁。
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幸福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
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义务。
假如人们杀死你,把你切为碎片,诅咒你。那么这些事情怎么能阻止你的心灵保持纯净、明智、清醒和公正呢?例如,如果一个人站在一泓清澈纯净的泉边诅咒它,这清泉绝不会停止冒出可饮用的泉水,如果这个人竟然把泥土或垃圾投入其中,清泉也将迅速地冲散它们,洗涤它们,而不会招到污染。
与持有同样原则的人一起生活。
在来自外部事物的打扰中保持自由。
不同无知的人作无谓的交谈。
当什么人的无耻行为触犯你时,直接问自己,这世界上没有无耻的人存在是可能的吗?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别要求不可能的事吧。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
想象一下所有悲叹或不满于一切事物的人,他们就像是一只做牺牲的猪那样挣扎和叫喊。
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这是多么奇怪啊。
读沉思录有感 篇11
当它说我能否为它放弃一切去找它的时候,我迟疑了。没有像平时答应一件事那样。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品质,甚至我的感情的专一性。看了本卷之后,我逐渐明白了我的品性不如意。我爱情随时招摇晃动。而我觉得确实是我对它没有像对待某种心爱的那么好要不它也不会说:我不能视而不见。
我需要一整个春天来还你的一切。我需要一整个冬天来修复我的品性。按照书中说的:拥有一个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
从这里我已经丧失了我的本性,也不能承受感情的失措。大多时候是我对它的期待而过于想念而变得软弱。
因此我需要再次确定我的处事行为再次训练我的'潜移默化的幻想。“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无论弘德,谦虚,果敢,解除恶年,不夸夸其谈,不诡辩,不伪善,不口是心非,爱真理,爱追求。一切都是在我们身边外界的影响下形成的。也根深蒂固般不能忘却。
在这里我只有尽量为什么而忙碌,为什么而付出一切代价。面包不能阻止我的去意,在她说不能容忍的时候。就像金融危机的证券市场时而破产时而繁荣,控制不住生命难保。父亲说:为人要仁慈,做事要负责,对人要真诚。这我没有忘记更不会流逝。
就这样的思路零乱无可奈何。
读沉思录有感 篇12
《沉思录》是古罗马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个人哲学思考录,没有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包含了太多发人深省之处。首先,是他坚持一切为善的观念,将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观照内心,挖掘自己内心善的源泉。笔者生处乱世,常年鞍马劳顿,遭遇的困难和痛苦自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如此境地仍能坚信善念,可谓胸襟博大。
其次,坚持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在《沉思录》里,始终贯穿了作者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告诫:“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再有“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那么教导他们,容忍他们。”奥勒留认为理性动物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
再而是恬淡,自足,坚持自己的劳作。不要像一个被强迫者那样劳动,也不要像一个将受到怜悯或赞扬的人那样劳动,而是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不做没有灵魂的机械劳动者,也不为虚浮的荣耀而违心处事。
以上三点正是我从此书中习得并觉得值得推崇的价值观。作为一个理性的社会人,就应该学着拥有宽广的胸襟,心胸宽广,才能有容人之度;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生活,我们总是能够轻易得原谅自己所犯的错误,而对他人的失误斤斤计较。这似乎是一种常态,却不是人际交往的正确态度。换位思考,用原谅自己的心去体贴对方,怕是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了。恬淡、自足、坚持自己的劳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实干精神,实实在在地去做。在其位谋其职,能做细微之事,亦能担当重任。
在家庭生活中,这三条同样适用。特别是妇女同志在一个家庭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女儿、媳妇、妻子、母亲。每一个角色都不是那么的简单,只有学会谦逊包容、秉承仁爱善良、坚持辛勤劳作、懂得平静自足才能在四个角色中不停转换,游刃有余,和谐共存。
回归书籍本身,作者用简单,平铺直叙的语言一一阐述了自己心中对个人德行,人的解脱和对社会的责任。作者生处乱世,常常自省以达内心的平静,寻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是古代前人的自我哲学思考,朴实却直抵人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去汲取,去传承。
读沉思录有感 篇13
一个人在宿舍读书有时候也是一种享受,暑假的生活虽然不是很精彩,但还是有收获的。最近读了沉思录,我觉的自己收获还是很大的。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富裕与贫穷,幸福与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生存与发展的方法。
人生是一个单向的行程过程,一旦走过就不能回头重新来走了,看看别人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很好的借鉴,也许能给自己一些启发。说话办事生活学习诸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每天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不断反思,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做最好的自己。
再过十天就开学了,要忙着准备论文开题报告,自己还得看好多资料和书籍,争取在今天过年前发几篇论文,但愿一切顺利!
读沉思录有感 篇14
《沉思录》是古罗马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个人哲学思考录,没有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包含了太多发人深省之处。首先,是他坚持一切为善的观念,将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观照内心,挖掘自己内心善的源泉。笔者生处乱世,常年鞍马劳顿,遭遇的困难和痛苦自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如此境地仍能坚信善念,可谓胸襟博大。
其次,坚持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在《沉思录》里,始终贯穿了作者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告诫:“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再有“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那么教导他们,容忍他们。”奥勒留认为理性动物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
再而是恬淡,自足,坚持自己的劳作。不要像一个被强迫者那样劳动,也不要像一个将受到怜悯或赞扬的人那样劳动,而是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不做没有灵魂的机械劳动者,也不为虚浮的荣耀而违心处事。
以上三点正是我从此书中习得并觉得值得推崇的价值观。作为一个理性的社会人,就应该学着拥有宽广的胸襟,心胸宽广,才能有容人之度;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生活,我们总是能够轻易得原谅自己所犯的错误,而对他人的失误斤斤计较。这似乎是一种常态,却不是人际交往的正确态度。换位思考,用原谅自己的心去体贴对方,怕是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了。恬淡、自足、坚持自己的劳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实干精神,实实在在地去做。在其位谋其职,能做细微之事,亦能担当重任。
在家庭生活中,这三条同样适用。特别是妇女同志在一个家庭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女儿、媳妇、妻子、母亲。每一个角色都不是那么的简单,只有学会谦逊包容、秉承仁爱善良、坚持辛勤劳作、懂得平静自足才能在四个角色中不停转换,游刃有余,和谐共存。
回归书籍本身,作者用简单,平铺直叙的语言一一阐述了自己心中对个人德行,人的解脱和对社会的责任。作者生处乱世,常常自省以达内心的平静,寻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是古代前人的自我哲学思考,朴实却直抵人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去汲取,去传承。
读沉思录有感 篇15
温总理说:“这本书每天抬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每天都在读。”果这句话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我也象暖总理一样将这本书作为我的案头书,天天都在读,地天都在凝听一位智者道话: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军功赫赫,作为天子,他关怀庶民,普修慈悲机构,甚至出卖私家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绩,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重视实际、崇尚感性的性情相符合。由于《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我感悟:《轻思录》是一原用灵魂、用智慧写成的书。己能够通功单眼望世界,然而有个逝世角就是本人,所以瞅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可能干到的,唯有居心灵往审阅从前,去反费过返。而检查自人,取自己对话素来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它需要相对真挚、平跟的口态,需要超常、决尽的勇气。在这利《重念录》里,作者佳似一个异样严格而又温和的我站在镜子后面,告诫镜子面头的自彼,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赖的亮证。这不是简略的心坎独红和情感倾诉,这是大家与自己的接聊这是结剖灵魂对自己入言告诫。
我感悟:如《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皆是相互联结的所以在人的构造中重要的准则就是友好的本则,每集体都要对自己的同种友爱,意识我们来自共一本源,趋势统一目的,要有团联合作的精力,都要作没有利社会的行动。这恰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实正领有的。
我感悟:息替青多年我们正处在英姿飒爽、暮气沉沉的大恶时候,我们有一腔暖血,却缺少生涯的历练。所以,我们须要《寻思录》这样一标智慧的书,去辅助咱们掌握豪情、把握盼望、掌握方向,教会从尔束缚,找到本身价值。
读沉思录有感 篇16
看一本《沉思录》,是在与一位时空相隔甚远的长者神交,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娓娓道来,让人学会坚定自己的理性,反思自己的灵魂。马可·奥勒留作为一位帝王,是伟大的,他的伟大除了权势,还有心灵的富足。我们成天都在为生活而忙碌,在马可·奥勒留智慧的浸润中,我在反思,什么是幸福。
幸福百态,滋味自知。幸福是什么?幸福又在哪里?每个人的幸福定义皆有不同。有的人认为安安稳稳过平凡日子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轰轰烈烈过不平凡的日子是幸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同,都会朝着自己幸福的方向前进。所以,不要将你认为的幸福强加在他人身上,也不要和他人盲目攀比。幸福不幸福,不是给人看,是自己说了算。
幸福感不是来自拥有的越来越多,而是计较的越来越少。凡事积极乐观、竭尽全力,而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最终心存感恩、知足常乐,这种心态就是“享福”。
健康是福,平安是福,知足是福,清醒是福。保持单纯快乐的心态,过一种脚踏实地的生活,有一种真正的清醒和顿悟,拥有一份不盲目追逐的淡定和从容,这是马可·奥勒留给我解答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