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诗高三日记

2024/04/18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诗高三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诗高三日记 篇1

在历史时间与将来互相交叠的今日,我被无情地挤在二者的缝隙中,也没有注视正前方的胆量,都没有品位远去的空闲,但我更不肯处于被动地赏析如今,我还在一刻不停地寻找,寻找发泄感情的媒介。

我碰到了诗,她从历史时间的长河中走来,她在未来的苍茫里回眸。开启结实的历史诗卷才诧异地发现,那因时间的封尘而愈来愈土黄色的封面内竟藏着增辉的宝藏,一位位名扬四海、千古流芳的作家向我走过来。李白佩带着宝剑游览中华民族壮丽的河山,他带着盛唐人内心深处的高傲阔步走来,他昂贵着头高声诵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诗词带着一种难以言表的震撼人心感,使我心潮澎湃,但是身体却肌肉僵硬了。杜甫满脸苦相地踱来,彻底没有了诗仙李白的狂放,替代它的的是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无情具体的悲叹。他看一下走在前面的李白并沒有像我一样心潮澎湃,只是低吟着:“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但杜甫终归是杜甫,唐朝人豪壮气魄在他的的身上直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这豪情万丈传来的呼喊,这时候激动不已的我慢慢恢复,但却有一丝冷意和一丝焦虑泛滥成灾心里。但她们還是离开了,走入我背后那无穷的以往,也没有回过头目送,仅仅缓缓的合上诗卷,再度见到灰黄的封皮。

这时候。我意识到,沒有亲眼目睹盛唐的强劲与热闹,沒有亲身经历“安史之乱”后的衰落,沒有李白的超然,沒有杜甫的凝重,我怎么可能在她们的`笔下寻找我心中的诗呢?我茫然之际她又出現了,追随她的眼光我看到了绮丽宫殿。翻过金黄色的木栈道看到带著焦距的名字——泰戈尔。我来眼下的景色高呼,在他的花园里,漂亮是唯一代称,压根没有我的立足点,因此我悄悄的离开了,不带去一点儿芬芳。她看我,凸显一丝无可奈何,此次我主动地看一下周围,徐志摩、闻一多、艾青、梅子、臧克家……非常多。闪耀的文本表达着她们的感情,她们笔下的狂澜在我心中只有涌起逐层涟漪,我再度低下头,忽视周边的一切。寻找是一段悠长的路,旧途的亲身经历是一种获得,殊不知每一次的結果令我寒心,如今我终于明白了,因此我伸出手,小心地将诗放入心里,将她沉在心里。隐约可见中我听见洱海的她温和的声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我吟出……”

她,我心中的诗,将在心中斟酌,斟酌……

诗高三日记 篇2

我喜欢文学,但我最欣赏的还是那“余音绕梁”的古诗。读一首首古诗,就像光着脚丫走在沙滩上,感受着沙子的细腻温暖,感受着海潮的澎湃激情。欣赏一首首古诗,就如同在和古代诗人倾心交谈,感受时代的沧桑,感受诗人的豪情。

我喜欢古诗,喜欢诗中那无限风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山水水,引发着历朝各代诗人的无限情思。走进乡间野地,欣赏“绿书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青翠山景,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丽乡村;登上黄鹤楼,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沙洲美景,望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长江水色。游在诗中,历遍山水,或是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或是溪流潺潺西风瘦马的小桥流水,还有远处烟波浩渺的烟雨楼台……诗情画意中,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更多的是赞叹。吟诗作对,赏诗游景,是何其风雅……

我欣赏古诗,感受诗中吟咏的无限情思。望月伤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总能引起诗人的无限念想;分隔两地,别来半岁,音信全无,感慨“难相见,易相别”。相思之情,却无处可说,似雪的花朵遮不住那千愁万结的离肠,只有那沾泪的红袖。此情此景,何人不理解其中的情意……烽火狼烟,镇守边关。刺骨的风,寒冷的雪,金戈铁马,喧嚣的战场,心中寂静的故乡,现实与梦境中,故乡的思念便浓浓地在心底漫开……“风无定,人物常”,人生更多的也许是离别。相逢的日子总是少的。留下的,也许只是“人生如浮萍,聚散两茫茫”的感慨与嗟叹……

我敬佩那“结庐在人境”、纵酒放歌的陶公;我赞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风雅的刘禹锡;我也倾慕那“宛在水中央”的回眸一笑的伊人。徜徉古诗,让我陶醉其中,恍惚中,我也成了一只闲云野鹤,成了一个“不求时光不前,但求此身无憾”的诗人……

或许,我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没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气风发,也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只要欣赏,欣赏就够了。

走入古诗,欣赏古诗,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白日放歌、把酒吟诗的古代文人了。我喜欢古诗,我欣赏古诗。

猜你喜欢1:高三日记

有人为了飞在空中的风筝能平稳飞行,而安装上了可以制衡的两条尾巴;有人为了安全地攀上险峻的山峰,而系上结实的安全绳;有人为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背起了文化的包袱。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背起文化包袱的人的付出,才涵养出泱泱中华。中国文化这个包袱应一直传承下去。

背起文化包袱,文化保护的意识是不可缺乏的。纵观中国历史,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到唐宋文化的空前繁荣,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唐三藏印度取经,无不彰显着自觉的文化意识。他们背起了文化的包袱,带着梦想,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前进。越过高山,穿过海洋。在文化的征途上,他们烙下的都是文化进步的脚印,他们播洒的都是文化知识的汗水,他们传承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如钻石般璀璨,是需要我们极力去维护的!希望这种子般的文化意识,可以飘落在中华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背起文化包袱的思想,映射到人们的脑海中。

背起文化包袱,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忽略的。这个无形的责任包袱,沾有多少人的辛酸与汗水。就如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市委领导决定大批拆除大城墙和城门楼。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而做出了痛苦的抗战。就如现在的冯骥才先生批评全国流行的“旧城改造”,呼吁市长们和房地产商们给城市多留点旧房子,多留点记忆。这文化的包袱越来越越沉重了,不是一个人就能拿得动的。但勇于背起包袱的人是可敬的。他们用辛酸的苦累换回了人们的醒觉。这些珍贵的无可比拟的遗产,就像一部厚重的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这仅剩的孤本,保护它们是我们的责任,背起这包袱是我们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

背起文化包袱,实现文化强国将不再是一个梦。因为,就在最近7年的时间里,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已在104个国家和地区立足,那300多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覆盖了世界上除中国外的86%的人口。这使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了信心,让更多的人乐意背起文化包袱;这文化的包袱不再承载那么多的辛酸和泪水,不再那么沉重,让每个人把背起这一包袱当做是一种荣耀。那么,积极背起文化包袱的人会越来越多,中国未来的道路便能越走越宽敞。是的,如果让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里的每个人都有意识地背起文化包袱,那建设一个超级文化强国将不是一个梦。

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滋养出灿烂的中华民族。祖国的未来将寄托于下一代。未来的重担应该由风华正茂的我们来挑起。古人云:“英雄出少年”。我们可做那勇背文化包袱的英雄,背起文化包袱的我们可以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背起文化包袱,走历史的征程。穿过丝绸之路,把蕴藏在包袱中的优秀文化力量的种子,沿途撒播,让那些种子发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为未来的人们铺就一条绿色的传统文化长廊……

猜你喜欢2:春节高三日记

正月初二到四奶奶家去包饺子。来到她家,我就闻到一股香味,到厨房一看,四奶奶正在做饺馅呢。饺馅做好了,四奶奶开始和面,于是我们就开始动工了,我先开始在赶饺皮,妈妈说比赛看谁做得饺皮最圆。为了把饺皮做圆一些,我的双腿可没有停下来过,不停地绕着饺皮转,转到这边又转到那边,忙得不可开交,四奶奶笑着说我:“你看你那就像‘小牛子拜四方’样!”四爷在一旁包饺子,我就开始“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了:“四爷,你看我这几个饺皮赶得是不是很圆啊?”四爷说:“圆,很圆。可你这两面都有面粉,我这饺子不好封口了啊。”后来,我就注意了,不让两面都有面粉,我又拿着一个问:“这个行不行啊,又圆而且只有一面有面粉的?”四奶奶就说:“恩,真棒!这个非常好!”爸爸和小叔两个是最懒的了,两个都呆在家里玩电脑。四爷就拿了一个饺皮,把里面包的全是辣椒粉,并与别的包法不一样,说:“这个是给你爸的。”妹妹又包了两个空的,说是给小叔的。饺子终于可以吃了,我们首先给了爸爸一碗,爸爸吃着说:“这饺子怎么是空的?”后来爸爸又喊着辣,拿起杯子大口大口地喝着饮料。我就说爸爸:“你运气真好,三个都被你你给碰上了。”后来,爸爸吃的时候特别小心,我们说没了,可他不听。。这真所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饺子是我最喜欢吃的,所以吃了一碗又一碗。后来,觉得肚子有点胀了,我说:“我觉得我好像吃的有50个了。”大家都笑了,四爷说:“50个没有,至少到30个了。”这才有过年的气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