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情感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文化情感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文化情感日记 篇1
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望,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七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默默不流,华丽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庭,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是,北方的铁骑席卷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弄文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李白杜甫,去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来创造辉煌,却忘了重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下……我们看到了老人,用到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的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份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雎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文化情感日记 篇2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大若天地,我们生活的基本都要靠食物来补充能量,获取营养,维持生命。中国的饮食文化早有上千年的历史,可谓是传统文化了。由此可看出饮食在中国的文化上所占地位之重。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味,每个民族的食品都各有千秋。我们家乡就有一种独特的食品——饺子。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古今中外赞美饺子的诗句也数不胜数,入“扁食捏似月牙弯”,但也许对它的来了还不太清楚吧!
饺子原名“娇耳”,为东汉张仲景首创。相传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见很多劳苦百姓忍饥受饿,耳朵都冻烂了。他便用羊肉、辣椒等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煮,煮熟后切碎,用面包起来,救治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便在大年初一的三十吃“饺子”,所以才有了那句“今之馄炖,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现在的饺子什么馅的都有了,而且成了大众化的食物,但大都已不是手工做的了,但我们村在二十九那天,仍然是全家齐动员包饺子。包饺子应先把馅剁好、拌好,之后再和面。把面和成面筋,然后用刀把面筋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用压面轴把面团压成皮,然后把事先和好的馅包在面皮里,煮出来的饺子鲜美可口,可真应了那句谚语“好受不如躺着,好吃不过饺子”。
听爷爷奶奶说,那时候包饺子都不是用面包,而是用红薯面包。里面也不是馅而是一些烂菜和树皮等。听了饺子的发展过程,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它正是中华的精神所在,它包涵了十三四万人的心愿。
水饺这种传统美食,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物质需求,更满足了我们的精神需求。表现了我们中国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1:与为伴日记
我在妈妈肚里就聆听过琵琶美妙的声音,据说当我出生后哭闹之时,只要一听见它的呼唤,立即就会梨花带雨地安静下来,好奇地看着它,倾听它的天籁之声。我和它已是神交十多年的老友了,从认识到现在,一直伴我左右,形影不离,琵琶成了我的知音。
六岁时,外婆开始教我与它交流的方法,我一开始连抱都抱不动它,它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钢琴,和声丰富,技法难学,入门的起点很高。一阶段学下来,我只能在简单的乐曲中徘徊,我对它产生了一种畏难的情绪,每当我厌倦它、想离开它时,它总是用余音绕梁的乐声呼唤着我,让我割舍不得,不忍离去。
从简单的练习曲开始,总是显得那么手忙脚乱,不是左手音按错了,就是右手弹挑次序乱了,音乐在我的弹奏中总有几分不和谐,这稚嫩的乐声伴随着我成长,滴水穿石,我在与它朝夕相伴的的过程中,乐声从“呕哑嘲哳难为听”逐渐过渡到“如听仙乐耳暂明”了,我与它之间也日久生情,它就像一块磁铁,牢牢吸住了我的心。通过六年的勤学苦练,我一步步走近它,了解它,最终掌握了它。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回忆起今年春晚我的成功演出,更是我永久前进的动力。但当我看到它傲然昂首的姿态时,不禁想起自己正是“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正是它给了我那泉涌般的自信,点燃了我的激情。我们之间是那么的默契,我的内心情感是它帮我诠释得淋漓尽致。
我的手指不停地在琴弦上滑动着,皓月、蝉鸣、花香、春风都变幻成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琴声时而婉转连绵,有如清风从幽谷中拂面而来,略带花草的芬芳。这仿佛在品味清茶沁人肺腑的茶香,沐浴明媚的阳光,享受微风的吹拂,体验生活的美好。琴声时而跌宕起伏,乐曲渐入高潮,山峦一样,是高低起伏的音符;清泉一样,是优美的旋律;快马一样,是令人热血沸腾的节奏;彩虹一样,是绚丽多彩的`手法;山洪爆发一样,是激昂的情绪…。.这一切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现了音乐的美。每一个音符都在人心中久久回荡,每一个音符都亢奋激昂;每一个音符都是意境与现实的变幻,揉合;每一个音符都是我与琵琶的情感与灵魂的碰撞,交织,融合!我激情迸发,感到血在沸腾、在燃烧!我的心也随着旋律进入高潮,将所有力量与激情倾注在琴弦上,有如天地在呐喊,气势磅礴,又似万马奔腾,使大地为之颤动!
一曲终了,台下一片寂静。几秒钟后,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我笑了,发自肺腑,感受到怀中的它也笑了……
从那以后,我愈发努力地练习,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从我指间弹出,这仅仅是个开始,今后,我将永远与琵琶为伴,携手同行,在浩瀚的音乐王国里遨游,为生活谱写华丽的新乐章。
猜你喜欢2:情感日记
风卷年华,而暗香依旧。 ——题记
有一种声音,细得如窗边虫子的细细爬动,畅得如山间泉水的涓涓涌流,在如大漠般辽阔的时光里,如脚底的细沙,一点点研磨着走过的脚步。淡淡的香味如同飘荡在黄沙中的驼铃,一声紧连一声,荡涤着那颗久浸世俗的心。
小时候,骑着小自行车去外婆家,淡淡的金黄散在地面,如同圣诞节夜晚跳动的烛光,熟悉的房子近了,近了,如同女孩对水晶鞋的渴望,我跳下车,奔进屋子里,甜甜地叫了一声“外婆”。外婆在屋后洗衣,听见我老远的叫声,边用腰上的围裙擦手边跑出来,一见到我,便如春风拂过的河岸,生机勃勃。她抱过我,用手抚着我的头发,“来了啊,真乖,外婆有奖励。”说着放下我,从厨房的柜子中取出一个盒子,一打开,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凑上前,果然是我最爱的金黄色的瓜子,一粒粒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色泽。我高兴得拍手,外婆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漾着满足。一粒粒瓜子顺着外婆的手掌流入我的手心,窸窣的声音如同夏虫在夏夜里的低吟,浅浅的触感如同外婆的呢喃萦绕在指间,嚼一粒,浓浓的香味溢满齿间,如同外婆午后那个明媚的'笑。
长大后,迈着稳稳的脚步又走近了那个房子,近了,近了,如同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轻一推门,吱呀一声,门竟也发出老人般的叹息。“外婆,”我平稳地叫道。外婆从屋外的葡萄架下走出,手中执着老蒲扇。“来了啊。”她的声音如老树般安详,但也遮不住她眉间突然绽放的喜悦。她走过来拉住我的手在凳子上坐下。几声淡淡的询问后,她转身从厨房的柜子中又取出那个盒子,锈迹已爬上盒面,一打开,那阵熟悉的香味又窜入鼻间,依旧是那样的金黄,如同在河蚌中的珍珠,凝聚着时光的精华。外婆抓起一把,她的手指已没有之前那么灵活,但依旧牢牢地抓住,让瓜子流入我的手掌。沙沙的声音如同时光的细语,诉说那已匆匆离去的时光和早已逝去的青春。它不止地流动,如同那个午后,那段已入相册的时光。嚼一粒,浓浓的香味溢满齿间,如同尘封已久的女儿红,蓄满岁月的香淳。
那个永远盛满金黄瓜子的盒子,是外婆爱的语言,不是天长地久,没有海阔天空,如同开在枝头的花朵。冬日,当花瓣离开枝头,只有那一丝丝不绝的暗香,在枝头涌动,它延绵不绝,等着来年的花开,因为这是花的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