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唯美散文随笔

2023/01/01好文章

唯美散文随笔(精选19篇)

随笔

文/莫辞/林辰

晚上总是睡不着,大抵是这不堪重负的床已承载不起我这沉重的身躯了,索性离开它,出去看看。

今夜的月光一直照着我,地上生出两个人影,一个是我的,另一个也是我的。许是一个人孤身久了,也不觉得悲伤。

南方的春天也不见得与以往一般,只是寒风凛冽,逐渐模糊了冬天的痕迹。

有些事,我不明白也想不通,大抵是面具戴得久了,也就不在意那不堪的脸皮,习惯着维护,维护着习惯。

从来如此便对吗?

许是每个人都有想要封存的东西罢了。

黯然看向天空,思幻着架一座天梯去摘遥不可及的星辰,却是空类之谈,唯可握得住的,单是一颗颤抖的心。

这个世界只是关心它怎么在你身上榨取价值,而不是你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

兴许是我病了,悲伤也没得由来。乍看这斑驳不堪的地面再托不起我,催着我回去。

不可知,或一时生出的小草迎风昂立……

古城随笔

文/宵梦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南方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工作。在秀丽多姿的江南呆久了,初来乍到,我被古都的大气磅礴震慑了。

雄浑壮观的古城墙保留得很完整,气宇轩昂的皇家气派见证着历史,让人构想起那些兵戎相见的朝代。

旅游资料证明,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炎黄子孙从世界各地奔赴轩辕黄帝陵而来,那世界聚焦的顶礼膜拜仪式令多少华人热血沸腾。

先秦始皇帝的暴政是载入史册的,他的焚书坑儒暴行扼杀了先秦诸子的众多学说。看看他的兵马俑陵地,绵延万里的古长城,他的政绩又是那样让人感叹不止,一统六国,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他留下的是鲜活的历史。

站在玄奘大师的雕塑前,让人生出无限的敬仰。他身后是恢宏壮观的大雁塔,在四周现代化建筑物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肃穆,折射出佛性的光辉。

这位大唐僧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去吸纳域外的智慧,获取精神上的经典。还有写《佛国记》的僧人法显、早于玄奘二百年就走在通往古印度的艰辛旅途上。法显、玄奘两代僧人的壮举使内敛的中国文明有了最早的国际交流。

在西城墙外,丝绸之路的起发点,我陷入了沉思……一支支商队自古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新疆的戈壁滩,翻越帕米儿高原,不断西行,进入伊朗、波斯、大秦,洒了一路神秘、清脆的驼铃声,也留下许多沙漠中盗匪神出鬼没的故事。

挺拔俊秀的钟楼建于唐贞观间,一千多年来见证着这座古老都市的沧桑变化。

一口硕大的钟肃穆地悬挂着,斜对面的鼓楼场面威武雄壮,几面大鼓一溜排开。“铛……铛……铛”晨曦微露,来自钟楼的浑厚撞击声唤醒了沉睡的城市:“咚……咚……咚……”黄昏时震天响的鼓声又让忙碌一天的城市休息了。

为了能见到晨钟暮鼓的恢宏气势,我特意早到晚归于钟楼与鼓楼之间。十分遗憾,并没见到我想象的场面。据当地人讲,早在十多年前,晨钟暮鼓就不再响了,只在盛大的节日才进行表演,显然这是为了省事图方便。

肃穆的钟和硕大的鼓许是老了,象老人一样歇息了。有位学者说,“今天文明的最高原则是方便,使天下的一切变得易于把握和理解,这种方便原则与伟大原则处处相背,人类不可能为了伟大而舍弃方便,因此这些古迹的魅力永远不会被新东西所替代,正是因此,人类和古迹会遇到双向悲怆,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

一位外地男孩告诉我,他来西安多年,在这里读书、工作、深深为古都曾拥有的盛唐文化,举世的文明所着迷。他如数家珍跟我谈起了曾探寻过半坡遗址、韩城遗址。“你知道国内公认的最好的摇滚乐是那首吗?”他突然问,我全猜错了:“是梦回唐朝”他流露出自豪的语气说。“歌词的唐风遗韵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不仅是诗词与现代摇滚的有机结合,又揉入了京戏的唱腔,这便是唐朝乐队的经典所在”。我听着他对这首摇滚词曲的诠释,不仅想起了其中两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安得广厦千万间”,这不仅是那个显赫王朝的写照,古城郭的经久魅力,新城区的现代摩登,预示着中华文明的再次复兴。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明的摇篮,从与古埃及文明同时的黄帝时代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再到盛唐时的空前繁荣,直至今天开发西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都浓缩在这个城市中。

古老美丽的西安,愿你的明天更辉煌!

庙会随笔

文/赵容卿

大年初一早上,我和妈妈就冲出家门来到地坛庙会。

地坛没有平日那么安静,门口有各种龙缠在柱子上,惟妙惟肖,各种彩带飘在空中,大小灯笼有规律地挂在两边的树枝上。忽然一阵锣鼓喧天,是耍狮子舞龙的在欢迎人们的到来。

诱人的香味儿总是在这时不经意地窜入鼻孔,转过去,那边是卖各种各样美味的小吃街。每个小摊都有排队的人群,就看小摊老板,忙得不亦乐乎,笑得合不拢嘴。面茶摊位前,一个老师傅手里推着一个龙嘴大铜壶,壶嘴儿离桌子上的碗半米左右时“哗”一声,精准地把水倒入碗中,转身时随手撒上一把山楂粒,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面茶放在你面前。喝着热腾腾的面茶,看着热闹的庙会,你的心里也是暖暖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喜欢商品街。叫卖声在耳边此起彼伏,我和妈妈挤进人群看看这个店,看看那个店,生怕错过想要买的东西。在庙会上买东西可顾不上精挑细选,只要看着好玩儿就买了。有一种小猫头鹰玩具,用木材和纸做成,两三个挂在树枝上,一起买走,举着它特别有意思。

广场上演出不少。台上唱戏,台下老人闭着眼,念念有词地跟着唱着;说相声的站在台上,你一言我一语,逗得台下观众前仰后合。最有趣的是庙会的游戏,我来到一个小摊前,这是一个扔球游戏,人站在离桶五米远的地方往里扔。我想试一试,拿起一个球,朝桶里使劲投过去,但因为扔得太猛,球又蹦出了桶。“唉!居然没投进!”我把球交给妈妈,她酝酿了半天才扔出去,因为没看准扔到了边上。我笑得蹲在了地上:“妈,你还不如我呢。”可妈妈不服气,“啪”的一声,球居然进桶了。

这个春节,赶了趟庙会,让我体会到了老北京的年味。

读书随笔

文/李勇剑

现在的人们追求成功,甚至由成功衍生出了一门学科,名曰成功学。然而,成功是什么?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

人们很在乎成功,但每个人对于成功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飞黄腾达就是成功,有的人认为家财万贯才是成功,也有许多人认为,成功就是个人成就足以被社会所公认。

《现代汉语词典》将“成功”定义为:获得预期的结果。但是,许多人追求成功,往往片面地追求事业或名利上的成功,反之,因为求之不得而因此深陷苦闷之中。这种行为不过是舍本求末罢了。我以为,把一件自己喜欢做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心血的事业做得日臻完美,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和满足,不也是成功么?

对于自己并不喜欢却高薪的工作,人们往往选择了妥协;对于那些令人厌恶却与自己无损的人或事,人们却选择了沉默。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那种狭义片面的成功,许多人为了换取眼前的物质利益和预期的成功,不惜放弃道德修养,追名逐利,不择手段,往往身陷囹圄,只落得身败名裂,这种选择是多么的悲哀!

每个人都存在着内在生命。什么是内在生命?那是一种超越肉体生命的精神生命,即使肉体上有缺陷,但却有着完整的精神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资格去嘲笑那些肉体上有缺陷的人。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啊!一场寒潮,一阵风雨,火山、地震,甚至于几个小小的病菌就能够折去一个人的生命。我们如此脆弱地存在于世间,命运就好像是上帝在掷骰子,一局下来总有人幸运有人不幸。然而上帝终究是公平的,一个人或许肉体虚弱然而内心强大。史铁生不是么?瞎子阿炳不是么?

相对来讲,我们这些“健全人”也往往有缺憾。比如,在体育竞技场上,我们往往跑得不如别人快,跳得不如别人高。角力比不过,智力也不一定比别人强。相对而言,我们竟也可以算得上是个“残疾”了。

内在生命存在的意义便是消除肉体上的不平等。用周国平先生的说法:“它被恰当地称作灵魂。”活得越简单,你的灵魂就离你越近。反之,则越远。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复杂的思考,并以思考作为简单生活的动力源泉。当你活得简单时,真正放弃了复杂的生活方式时,内在生命才会向你开启,你才能够完成存世一生的基本意义:为自己而活着。

少年时背的那些诗句,张口便能诵出,那些城、那些楼、那些寺、那些关,在我的心头自行搭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岳阳楼,一千个寒山寺,一千个嘉峪关。

关隘楼阁间,建起了一个诗的帝国,这也同样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官吏声名显赫时,在官而不在文。而当他们作为文人时,名声却又在文而不在官了。中国文学史上名留千古之人,绝大部分都逃不出这个怪圈。借用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一直有一个命题无法解答:究竟是失意造就了优秀的文人,还是文人的性质造成了他们必定失意?我想,两者都是必然的。文人自然有自己的高风傲骨,而这往往正是文人失意的理由。

我一直认为文人是有魔力的。他们不经意写出一篇文章或是心血来潮偶然吟诵一首绝句,不过一处场景,一处说不上有多么宏伟的名胜,便能成为千万人魂牵梦萦的家园。

现在中国的旅游景点,大多与那些文人骚客有着莫大联系。东坡先生笔下的赤壁现在反倒比真的赤壁更加着名。古代信息交流不如今天这么发达,于是文人每到一处不免总要题诗一首,或是作词一篇,传于后人。等到后代中有人感同身受,再作一文以示同感。这也就造就了现在名山大川总有文人诗赋,关隘楼阁到处有诗文渲染。

送给青春的随笔

我希望我的天空是那些俏皮的云朵,如果加些点缀,则是那些骄傲的飞翔的鸟。

曾经幻想我的天空能容扩大自然的一切美好,直到今日才明白,那里满满的都是他的世界。

如果一颗眼泪掉入泥土,能种出一汪清泉,那么菩提树下的落泪,会不会绘出一曲弯弯的江河。如果一声轻叹,减少存活在世界上的一分钟,那我要用多少的时光换取苍老容颜。我要渡过多少难渡的时光,承载一片忧伤。才可慢慢将你遗忘。心痛时,真的会有一种强大的感觉,感觉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腾走他那海枯石烂不灭的脸庞。

一直把文字当作疗伤了,以为把那些男男女女编写的圆满就好,其实是在弥补自己内心的残缺。

已不记得自己曾用墨水写下多少一纸年华,那些点点滴滴拼凑着天空的摸样,笔下那些痛恨之情,那些爱恨之情,那些所有让我为之动容的事情,原来都是我在乎的。不然我也不会流着眼泪去记下那些让我痛,让我恨,让我恼,让我怒的人了。

我们总不知未来将要收多少苦,才能让彼此都长记性,为了长大总要付出代价。

长大是什么,长大就是曾经最喜欢的红色毛衣小的穿不进去了,曾经伴随童年的布娃娃扔在一边了,曾经狂热爱着的人此刻已觉得肤浅了。

一节一节的车厢,连串的从眼前驶过,可耳边已经没有了“呜呜~~”的低鸣。

阵雨过后,天空透彻了许多,蓝天白云在大城市是难见的,可在这样一个北部的边城却是常景。再次踏上这座立交桥已是几月之久了,很少有机会像今天这样趁夕阳未尽,走一下立交桥,向下看去,是东西通达的铁路,紧紧地贴在地面上。犹记儿时,喜欢站在这桥上,倚着黑色的铁栏杆往下望,那时总喜欢看铁路,每次都会很认真的看很长一段时间,像是再看路边那个成熟的苹果一样。即便是现在长大了,也依然喜欢看着那匆匆路过的火车,不同的是,现在已经听不清呜呜的汽笛声了。

类似童年的记忆很多都是拿来开玩笑的了,因为有太多幼稚的戏码,最后才发现那些幼稚的年代竟是如此的可爱。即便现在我懂得了勿冲勿莽,懂得了大人脸上的每个表情的含义,可却再也没有一件事可以让我尽情的幼稚一回,不是为了体验单纯,只是为了再感受一下那种纯粹,那种干净的心灵所能体会的纯粹。

为了长大,放弃了,宽容了,安静了。

为了长大,跌倒了,碰壁了,容忍了。

春天随笔

文/大海的一滴水

春风徐来,阳光渐暖,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大地换了新颜。

花的美妙似乎永远都是头条。白的花,黄的花,红的花,色浓的,色淡的,各色争艳。或零星点缀或汇成花海。这些带给人美好与与愉悦的事物早有数不清的才子佳人文人墨客赋诗作词,传情达意。本人不想重复别人的话,我就试着说说春天的其他诱人之处吧。

有了花自然少不了草木。土层下的小草在黑暗中苦等了一个冬天。她们攒足了劲儿,喝足了水,使出浑身的力气向上抬起头,把压在身上的土层拱破,露出淡黄的淡绿的小芽儿。

“呀!”小草们惊呆了。她们眼前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鲜花,流水,同伴儿们好奇的眼光……鸟语,虫鸣,上学的孩子们嬉闹的身影……和煦的阳光罩在她们的身上“多暖和呀。”小草们说“我们应该更早一天地冲破这黑暗的泥土!”

风雪中僵硬呆板的树枝在春风里不再死气沉沉。她们不甘寂寞的活动了一下自己前些日子被冻僵的懒腰,开始了新一年生命的征程。

柳树早已绿如伞盖。她们伸直了细细的翠绿的叶子,像无数的小手在阳光下伸着小指头。

樱桃树更是撒欢。她们舒展开自己嫩嫩的宽宽的叶片。走进了看,叶片上似涂了一层蜡,油光油光,如女人们涂脸的胭脂。绿叶间点缀着绿豆大小绿色的樱桃果,这些小果子到了四五月间将成为小鸟儿和孩子们的最爱。

柿树核桃树刚刚钻出了小芽儿,还看不出叶的轮廓。她们探着头,打量着她们眼前的新世界。

杨树构树吐絮,远远的望去,犹如壮汉满脸的络腮胡子。叶儿胆小,还没露脸,这些絮儿是专门来给叶儿探路的吧?

香椿树槐树葡萄树似乎还在沉睡,没有一点动静。我问她们:“春天多热闹呀,人欢马叫,众鸟齐鸣,你们就不心动吗?”众树儿答我道:“我们愿做春天最后的铺路石。”

春天的美妙远不止如此。此一番花落,彼一番见了花骨朵;这一番树枝突兀,没有绿意;那一番早已绿色盎然,鸟儿戏枝。

轻灵好动的小燕,成群结队的麻雀,嗓音悠扬的黄鹂,凶猛矫捷的麻爷翘(音译,我们当地人这样称呼。一种灰白相间的鸟,吃其他鸟类的幼鸟和卵)……各种鸟竞相风流。

小河里波光荡漾,鱼儿巡游。一群一群的红眼睛鱼不惧危险的戏游在小河边。如是天气晴朗,冬眠的青蛙便钻出洞穴,公的母的隐藏于河堤边,或呱呱亮嗓,寻朋求偶;或闲情静坐,享受阳光。

春天种种的美好与诱人之处觉不是三言两语便可描绘完全的,更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儿,草儿,树儿,鸟儿,虫儿,鱼儿……以各自的方式把我们的自然打扮得五颜六色,美丽动人。这零零总总的美秒与诱人是身居高楼的城市人体会不到的。城里的朋友们,快来我们乡下做客吧!

往事随笔

文/马育红

春节前,人们都忙碌了起来。平日里十分安静的家门前的马路也热闹起来。马路上不时地穿过一辆辆摩托车,摩托车伴着油门的轰轰声一溜烟而过,马路上立即扬起一些土尘,随后和汽笛的尾声一起渐渐消失在村头。

母亲也要去买点年货,只是我家没有摩托车,只能从那条走了多年的土路上穿行。那条路,祖祖辈辈走了很多年,依然穿过村子,上一道梁再下一道梁便可到集市。十岁时,我曾踏着那条路去学校,每日往返二十几里,历经严寒酷暑。二十岁我再走上那条路,是求学归故里的时候,也佩服当年的自己曾是个刚强的孩子。三十岁再走上那条路,眼瞅着走路的人越来越少,而冷清却越来越多,终于知道了世事变迁,我已是而立之年的大人。

这次和母亲一起再次走上那条路,还带着两个小孩。积雪消融,道路泥泞,两个小孩故意走在还没有融化的雪上,踏出一些脚印。母亲和我并排行走,不经意间看到母亲额头深深的皱纹里溢出来的汗珠……我不忍再继续看下去。记忆深处的母亲是非常年轻的,戴着两条长长的耳环,穿着一件流行的衬衫。

腊月里的集市比往日热闹得多,来来往往的人熙熙攘攘。我挽着母亲,再牵着一个小孩,行走在人群中,有一种现世安稳的幸福感。母亲挑选了一些菜,又买了其他物件,装满了背包。我要背,母亲不让,非要我拿轻的东西,我执拗不过,最终还是依了她。

夜晚,我还没能睡去,母亲的鼾声已在我耳边响了很久。起身看到她的脸庞布满了褶皱,千言万语哽在喉……

随笔

文/西岚

五彩的烟花像刚从黑夜中挣脱出来的孩子,星火四散在蜿蜒的小巷中,转眼就消失于缄默的黑暗中。于是又一支烟花在辽阔的黑暗中华丽的绽放,随之飘逝。烟花,真的很美。伫立在小巷的尽头,凝视着一朵朵烟花在有幽静的黑暗中绽放,眼角已搁浅了朵朵晶莹的泪花。小时候,还是在这片弥漫着芬芳的土地上,张张像花儿一样随烟花的绽放而绽放的笑脸,镶嵌在回忆的漩涡里,扩散出银铃般悦耳笑声的涟漪,杨漾开了一圈圈天真无暇的回忆。每个孩童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与快乐,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烟花,用欢乐的火焰点燃,如此小心翼翼,微弱的烟火在黑暗中颤巍巍的发抖,却感染了每一个欢快嬉戏的孩子,抖落的星火,在明亮澄澈的眼中不停辉映。走在这冰冷而寂静的小巷中,丝丝寒气渗透了衣襟。回顾了一眼如今被黑暗包围的那块叫做曾经的地方,心中载满的,是沉甸甸的失落。天边有绽放着一朵朵冰冷的烟花,似乎,真的很远很远,遥不可及。

依旧是一桌丰盛的晚餐。温馨的场合,熟悉的问候,温柔的笑脸。但,整齐的餐桌,却陈设着一张空荡荡的餐椅。于是,再热闹的气氛也仍旧挡不住那满满的空荡。是啊,有的人走了,是真的很难,再弥补以往的温馨了。我只剩下,一个落寞的苦笑。

以往的风景,就是大家围坐在这温暖的火炉旁,温馨的对白,调侃的欢乐,彼此真诚的祝福,然后凝望着燃烧的漂亮的烟花。只是,现在,简单的仪式,生硬的对白,匆匆而过。于是,一个女孩,呆望着窗外幽暗的夜色,遗落的,是一地的思念与难过。

也许吧,只是,为何这次,陪伴我的,却是无尽的孤单与怀念?有些人,有些事,恐怕,是真的等不到了。只是这该死的眼泪,却总是宣泄着我的害怕。会不会在以后,会有更多的变化?这一年,我失去了很多很重要的人,放弃了很多很美好的事,有我害怕的夏天,也有我伤心的秋季。在以后的以后,我是真的很想,去小心翼翼的拾起遗忘的那些美好。有人说,过去与现在,总是有太多变化,而究竟是人变了,还是环境变了?我不懂。我只知道,天黑了,也凉了,我是真的,很累了。

山居随笔

文/李小朵

喧嚣的城市住久了,人们便想感受一下田园的生活。今年“十一”,我们全家到了柞水的一个小山村度假。到达时已近傍晚,正是吃晚饭时间。放下行李,饥肠辘辘的我们径直走进一户农家乐。坐下来,随意点些农家菜、苞米稀饭,没有想到竟是如此美味。这里的菜绿色无污染,都是主人从地里现摘、现炒、现卖,极是新鲜。每盘菜我们都一扫而光,热情好客的主人还送我们一盘自炒的毛栗,煞是香甜。

吃完饭,天色已黑。这里没有路灯,远处的山黑漆漆一片。不知何时,一轮弯月悄悄爬上山头,天空中挂着几颗小星星在顽皮地眨着眼睛。夜晚的山村没有城市的喧嚣,耳边传来的只有哗哗的流水声,和隐约的狗叫声。

喔喔喔,公鸡高昂的叫声把我吵醒了。穿好衣服,看看窗外,天还没有完全亮,山色并不明朗,阴沉沉的,显得十分凝重。袅袅炊烟悬在山腰上,围绕着大山,为大山增添了一份神秘。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山靓丽起来了。山上的树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黄的更黄,层峦叠翠,熠熠生辉。我的心情也像这阳光下的山一样开朗起来,迫不及待地拉着爷爷去爬山。

嘿,这土路可比山石台阶路爬着更有趣味!我东踩一脚,西踩一脚,手抓着树枝,三下两下便爬了上去。啊,好漂亮啊!这秋天的大山真是别具风姿。山洼处一堆黑绿色的青冈木上,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和木耳,乍一看,还以为是一簇簇黑白色的花在绽放着。咦,那棵树上挂满了什么?毛茸茸的好可爱。我不由得跑上前去伸手去摘,“啊呀,扎死我了!”我痛得喊起来。爷爷说:“这就是毛栗子。”“毛栗子,毛栗子咋是这样呢?”我问道。爷爷说:“你平常见到的栗子是藏在毛果里面的。不信,你砸开看看!”我小心翼翼摘下一颗,用石头砸开,果然里面藏着暗红色的板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山中风景美不胜收。远处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齐腰的青草随风舞动,紫色的野花漫山遍野,在朝阳下对我点头微笑。枫叶如蝴蝶般飞舞,溪水唱着动听的歌谣,翠绿的竹林宛如画卷。一阵晨风拂过,山谷飒飒作响,仿佛一首优雅的《致爱丽丝》……

平安夜随笔

文/项顼

题记:这是一篇写于2002年圣诞节前夕——平安夜的文字,文中的那座教堂早已经在原址上重新盖起了钢筋水泥的新教堂。十多年过去了,曾经那贫穷和快乐的圣诞节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中。我并不信教,但我喜欢圣经,还有圣经里的那些故事。

[正文]时光流逝,很快又到一年圣诞夜,北方瑞雪纷飞,南方冷雨菲菲,圣诞节这本是西方人的节日,随着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如今已被移植到我们这个喜欢节日的东方大国;于是,朋友们互相打电话,发短信,E-mail及到互曾贺卡、礼物,圣诞节也便热闹了起来,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经历过的一个圣诞节,一个难忘令人的圣诞夜。

大约在8年前,那时我居住在县医院门诊三楼,我厨房窗子隔街对面是一座基督教堂,教堂已经很古老,据说教堂是清未明初由法国人修建的,教堂的主持牧师自然也是法国人,为了宣扬基督教义,广播圣经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偏远的大山小镇,尤见其精神的可贵可嘉。

教堂是一座两层石木瓦顶结构的建筑,临街面一字排开的三开间,中间一扇门较大,便是教堂的大门,由两扇木门开启关闭,教堂屋顶是用烧制的青瓦来作的屋顶,在我的家乡,这种青瓦屋顶的房子在清末民初是很少见的,那时候最多的居所是木结构的茅屋。这种石木瓦顶结构的房子,最流行的时候应是在六、七十年代。

教堂屋顶上用两根木棒做了一个很大的十字架,这便是教室的标志,隔老远,也还能看见它。十字架正好在我的窗外,一抬眼便能看见它,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我便会怔怔的看着教堂的十字架,想到耶苏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难,心情会慢慢的平静下来。

8年前,圣诞之夜,那年的圣诞天气异常的寒冷,傍晚,天上下起细雪,这种雪不似那满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就像是很粗的盐粒、雪白的,下在地上一层层的,亮晶晶的,仿佛是洒满大地的白盐。

大约9点左右,教堂传来一阵阵歌声,我才猛然意识到圣诞之夜来临了,我牵起蔚儿向教堂走去,蔚儿是我不满4岁的女儿。天真活泼,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见我要出去,便跟了来。

到了教堂门口,只见教堂内灯火通明,一株颇大的圣诞树在大厅中央,几十位教徒正在齐声地诵着圣经,神情是格外的庄重肃目;那种虔诚是由心中的崇尚来的,没有任何骄柔做作,一切都是那么随心自然,连我这样一个对宗教毫无意义的外人也渐渐被这种情景感染,坐了下来,不肯离去。

教堂里的教众有许多是老年人,有些还是我认识的,也有一些年轻人,不过大多是男教徒,女教徒也不少,他们都是一些寻常百姓,绝大多数无固定职业,平日要为生活不住地奔波劳累,有些是小镇近郊的农民,他们大多衣服单薄,炉堂红红的火光照着他们兴奋愉悦的脸庞,全然没有了平日为生活奔波留下的苍桑,是教堂的集体生活及仅有的礼拜,还有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或许是圣经那广褒的慈善精神,使他们获得心灵的慰籍,一切尘世间的烦恼,在这时都烟消云散,尘世的的一切又恍忽是另一个世界的事了。

这时,转过身来看到自己锦衣棉袍,厚厚的冬鞋鞋面黑色的皮革擦得如此锃亮,平时引为自豪,这时这景看上去显得分明是如此刺眼,如此俗不可耐。听着圣歌的悠扬,赞美和平、安静、自然的世界,才觉得自己与这清静与世无争的环境是如此不谐调,自己的衣着是如此龌龊,自己那尘世中诡诈的心顽是如此憎恶可笑,宛然如小丑一般。

这时,教众却不顺着我的思绪,对我们父女这对不速之客,却是异常的热情周到,不住的往我们怀里,手上递送着糖果、瓜子,和他们分享节日的快乐,那情景到好象要把整晚的圣诞快乐和所有的祝福都要送与我。

望着满心纯情和欢愉的他们,这些生活贫穷但精神富足,对主虔诚的基督教徒,我只能从心里对他们说:“多美的圣诞夜,阿门!”

春之随笔

文/杨萱

一早安校园

初春时,最喜欢坐在窗边偏后的位置。

早晨第一缕阳光,从对面楼上反射过来的温暖,可以透过玻璃,照射在小小的书桌上,留下一个不规则的图案。

也许是某位学长想看操场的缘故吧,窗户上的纸被挖去了一块,正是这方小小的“天窗”使我领略到了春意,也感受到了活力。

有时开窗,凉意袭来,春的芬芳可以静心,伴着书香,怡然自得。

时间向前辗着,连翘开了花,杨树绽开了叶,偶尔抬头,可以看到一簇簇新绿,一抹抹鹅黄,随风摇曳,隔着窗,你仿佛能嗅到清香,沁人心脾。

下课后,无需走动,坐在原位,捧一杯奶茶,享一处闲花,最美不过四月天。

操场上满是运动的身影,好多人独爱长跑,绕着跑道可以慢跑二十几圈,有人在球场挥洒汗水,得到无数尖叫与惊羡,更多的,是在跑道边慢慢行走着,去用心接触春天。

一些杏花般的迷茫与忧伤,随春风飘落,被淡雅抹去,岁月是一杯陈酿,春天是起点。

拥有诗和远方,也忘却梦与悲伤。

早安,世界。

二仰望天空

许久不曾抬头仰望,天空之中一抹淡淡的蓝色。

今天出门尚早,便在等车时凝视天空,虽是春日,太阳也并不清晰,渲染出一段云霞,带着冷冽的红晕,那色,在淡淡的雾后,不知怎的,让人心里很暖。

热情似火,也曾是我的执着。

亦如霞光,总会燃尽温度,归于平静。

天空是会飞的海,蓝得纯粹,蓝得深邃,它总是张开怀抱,懂得包容,一缕缕的愁丝,一段段的沉淀都在蔚蓝中点染,着色。“白天不懂夜的黑”,我们何尝懂得天空,一望无际,与山相接,心胸仿佛阔大,闭上双眼你能听到万物的存在——“忘乎山水之间也。”

总说夜是星辰的陪伴,可总觉得,星辰才是点缀在“夜”这件黑色小礼服上的钻石吧,越是闪耀,越能凸现夜的高贵。

起风了,仍有寒意,泥土的芳香,柔柳的枝条,随着风吹,在天空中划出一段绝色的华尔兹,那是希望,是春的萌芽。

不久,车进站了,又一次瞥到火红的朝霞,太阳灿灿地露出了笑脸。

突然懂得,仰望天空不是为了研究什么,只是告诉自己,享受一段淡咖啡一般的闲暇时光。

秋夜随笔

文/徐余

秋天的美,有落日长风,有落霞孤鹜,不一而足,譬如我的这个立秋时节的周末。

刚过立秋,接连下了几天阵雨,不觉让我闻到了淡淡的秋意。傍晚,一场阵雨刚过,香樟树叶上的灰尘被冲走了,绿得清澈。

上周朋友游西湖归来,送了我胡庆余堂的胎菊和枸杞。我拾了三五朵胎菊和八九粒枸杞,在白底青花的瓷杯中冲了七八分满的水,随手拿起沙发几上的一册《读点经典》,伴随着若隐若现的《巴赫平均律》和悠然古朴的白檀香氛,开始了这秋意渐近的夜晚。

年近不惑,工作和生活都在波澜不惊中前行。不似年少时看书多为学历或职称,如今我的阅读越来越远离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就像今天读这册《读点经典》,不为其他,只为在先贤圣人留下的雅言中,浸润自己的心灵。

手中这一辑小册子里,晏几道正感叹“聚散真容易”,苏东坡在自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李后主还在苦苦追问“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些十几二十岁时就曾念过的诗文,历经岁月沧桑,从未曾改变过容颜。只是作为读者的我,告别韶华近二十年,在平平仄仄的默念中,平添了些许岁月给予的气息。让我惊讶的是,这份气息因了与岁月的交流,让我这样一名平凡的江南女子,在平静如水的小城生活中,心已然随庄生的蝴蝶飞往白居易的江南,飞往王昌龄的塞北。

有一位我喜欢但尚不着名的女作家这样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但逢着那些优雅的诗句,就如同碰到那些眉目清澈的僧人,即使有些苦楚,也甘苦自适,心若沉水。”那么,今夜,就让我沐浴在李白的明月光里,静听雅言,寻觅美好。

烟雨聆月——随笔

文/Marlboro 'tɑ:u

烟雨聆月——随笔

文/坏蛋

夜里,谁凌乱了谁的思绪,乱尽他人浮华此生。

此夜,不如得以往的好,记得那时的繁星不灭,夜空与人间恰是其乐。如今,缺少的点缀如那星系丢失的光泽,黑暗得让人可怕。那深夜的声音往往续续喋喋不休,旧人的思绪万千,有谁人聆听?

此刻,不知有多少人心与我一样甚乱,乱不尽,道不清……

那谁?曾少时激昂,心存雄心,怀大志,而如今却是笔下萎靡墨乱。夜静,独寝立,窥视着外面未眠的月光,曾经的丢在了哪里?那微妙的光辐射着我的心,隐隐作痛。

时光不弃,我来到这繁华霓虹乱尽的城市,踏触的地面湿而不显,迷茫在胡乱的放射着。街头巷末,陪同着那凄凛的路灯孤独着、寂寞着。而路人,可泣不成声。曾妄想过,有她人十指相扣,哪怕未语苍穹,也愿。

这一路走来,寻觅着你的足迹,你在哪里……

城市,我以酒精卖醉,醉生梦死。我喜欢那里的声音,喜欢那里的情绪,喜欢那里寂寞。

“我期待,忘记所有阴霾,陪你走过风雨,直到未来……”

“雨纷纷,听青春, 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

那里的欢笑使我忘记烦恼,抹灭疼痛的创伤,那灵魂激动,触不可即。可是,这样的频繁真是我相要的平凡吗?于是,我开始控制着鼓动的心不在摇摆。

在生命中、人生中,有什么不能放过自己。有什么能让自己沉着冷漠,有什么能让自己痛泣淋淋,有什么能让自己念念不忘?

人总是在痛后知道放弃,释怀后才知道怎么抉择。

命有相生相克,有喜兴互随……

“你为他倾尽年华,谁为你执手天下”

有些东西注定使人要放弃,有些事注定要人忘记,有些人始终会让人错过。现实让我们学会了什么?又懂了什么?

有时候觉得嘛,自己是什么?怎么总沉侵在痛苦与悲剧的交织当中。

这一路走来,开始寻觅着自己的足迹,追求已生。未来未曾与我拍手,生活未曾给我亮相,爱情未曾使我共勉。

我似乎在胆怯入场?

我害怕那随着青春的渐老而一触就痛的痛。

尽管如此的种种,我未曾放弃过自己,也未曾放过自己……

让懂的人董,让不懂的人不懂;

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这样,如果,有醒不了的梦,我一定去做;

如果,有走不完的路,我一定去走;

如果,有变不了的爱,我一定去求;

如果,我什么也没有,那我就让我回到宿命的泥土。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短暂得如天穹中一颗消隐的流星……

其实,我多么的渴望,那一个人出现在我面前,今天,还是明天?

喝醉,不是以为酒的多少,而是情感的度数太高。闭上眼,星空依然如此,了却一份东西……

我在试着成熟,慢慢的指控自己,世间繁华,人生之美丽。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短暂得如天穹中一颗消隐的流星……

习惯独自一人漫步于只属于夜幕下的寂静,而那寂静的夜只容许冷雨的划落。冰冷而淅沥的雨从当初的深灰色笼罩时就未停过,而那冷雨早已成为思绪的一部分,成为思绪寂寞与空虚的存在,点缀那无头绪的脑海,寂静,而且哀伤。

夜空里,曾经那闪烁无休止的星辰也在这下雨的夜晚独自暗淡无光、独自为苍天落泪。而那苍天的眼泪就划落在我那青葱脸庞上,与那温暖并且充满伤悲的泪水一同在脸上烙下曾经悲恸的印迹。

刹那间,思绪就变得一片苍茫,充满悲凉,一切都近乎彷徨,再也感受不到温情朦胧的情境,只剩下无尽的叹息与悲伤。有的人为了你把心掏了,你却假装没看见,因为你不喜欢。有的人把你的心掏了,你还假装不难过,因为你太爱。

细雨闲落,分外温柔,几许思念,装饰着年少的梦。独倚城市的边缘,徘徊在梦与醒之间。回首中,却也终是在烟雨中拼凑支离的碎片,在漫天飞絮里挽留淡淡的落寞……

我的世界,需要有你……

我的人生,需要有你……

我的生活,亦需有你。

西游随笔

文/文白

从泸州出发到新疆开始了自驾游。上车后不久,同事也是朋友的小施就说,现在她老公开,但是你我两人都要准备上。我表示可试试。因为她老公是专业驾驶员,我当然只能如此说。况且我才拿一年多的驾照。

中午在龙泉驿高洞吃了名食鲢鱼,每人一盘,是我至今吃到过的味道最好的鱼。

同事的老公郑刚不愧是专业驾驶员,操作非常熟练,车走起来感觉平稳快速。但驾驶中有时嘴讲手比,甚至双手脱离。虽然其技术好,是老司机了,但恐怕还是不应大意。另外我发现他看后视镜,打转向灯较少。

我们的车驶上都汶快速道路,沿途无论是建筑还是道路,经过七八年的建设和修缮几乎已经见不到大地震的痕迹了。但是地震期间听说的“泥石流”仍可从现在还存在的地貌体会得到,望见道路两旁山崖上不时滚落沙石,我随即即哼出:

危崖高千寻,手可摘彩云,不敢放声喝,恐惊飞石临。

晚上住茂县。入夜,我们去逛街,冷风嗖嗖,他们三人都是舞个蹈的,即刻便挤进了羌族舞蹈圈去暖和了。游在街头,我熬不住了,为热身,顾不了会出洋相,挤进了当地羌族的坝坝舞圈。最初真是“自由舞”,别人笑我,我也笑我。后来为摆脱穹况,退出舞圈,注意看了善舞者的手脚动作,才渐渐地基本上合了群。现在思来,舞蹈者,手舞足蹈也,当然应该仔细研究其手脚动作,进而,体悟其脸部表情。

茂县在建中国羌城,只惜我们没有近观,只跑马观花看了一下,很是雄奇,很有羌味!茂县有特色水果羌脆李和酿酒葡萄。

这晚还买到了一把很有特色的羌族小刀。这刀比原来我所见的更实在、厚重,造型也很独特。

第二天早起,晨练,看到了在5.12大地震中用党员捐的救震资金修起来的、雄强、美观的“七一民族中学”。学校前门铸成一鲜艳党旗,党旗前面塑造了回、羌、汉、藏四个民族精英代表举手宣誓的塑像,意蕴深刻。作为在大地震中也捐款尽了绵薄之力普通党员,我感到有了成就感!

从茂县经黑水、红原到若尔盖。郑刚司机本来知道有一条曾经走过的路,可达目的地,但他又听说有一条更为便捷的路可达,于是就走了这条路。结果,走上这条路才发现很长一段都在整修。我们走它多花了好些时间,晚上七点多才到若尔盖。我想如果没有把握和补救,最好还是走老路稳妥。

今天的看点是看月亮湾大草原。我们来到大草原,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羊儿走,马儿跑,人儿欢。月亮湾有九曲黄河的形状和神韵。没到草原时就听郑刚说,来到这里相当于看九曲黄河,我们但见,弯弯曲曲的溪河,像银色的飘带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逶迤到天边,看了也的确感到心胸畅达,清爽神怡。

今天听郑刚感言说,生活恐怕要简单些才好。对头!如此才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心态才易平稳、安祥!不然的话,景色再好,也会“感时花溅泪”。

住若尔盖的晚上很冷,妻子提示全穿着睡,不行再盖两床被。这是求实,她 的“洁癖”此时没有了。当然这也是逼出来的。

今天在路上停车时两次见到小刚都没把轮胎打正离开。学的驾驶知识告诉我,经常或长时间轮胎扭曲着停车,会对机械有损害的。

两个夫人,注意营养的全面性,在旅行中自己弄来吃,这个做法是好的。

早晨八时从诺尔盖出发,中午在甘肃临夏吃了清真餐。下午六时住进兰州“军区四所”。

从若尔盖出发,一路欣赏了辽阔富绕的大草原,嗅到了广袤无垠的原野厚土气息,感受了“天苍苍,野芒芒”,“草枯鹰眼疾”,“大漠孤烟直”的雄浑辽阔的景象。近处,公路两侧出现了成群结队的牛羊群;还有朝我们汽车走来的成批饲养动物;远望山坡上亦可见到星落棋布的、缓缓蠕动着的马牛羊队伍。

快到兰州时见到了间断的或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坡或高山。这些坡或山一毛不长。

中国土地辽阔,但自然环境悬殊太大,农民的生活状况与之息息相关。西北的农民苦,这里自然条件差,是重要原因。

迄今在沿途所见的山石形状是:

成渝沿线:坚硬的岩石结构,但丘林山地青山绵绵。

汶茂沿途:砾石堆积,草树稀少低矮。

临夏至兰州沿线:有光秃秃的黄泥尖堆,也有上面零星生长着簇簇青草的山峦高坡;有间或长有灌木或成才林的山岭;也有连绵数十里的“纯土”尖山!

在川西看到了彩林,并知道张掖还有彩山。但遗憾的是在这个时节在川西看的彩林还没有真正出彩。

都江堰随笔

文/张钟霖

岷江之水奔涌前行,它不管人淘了什么滩修了什么堰。因为前行是它数千年不变的使命。它也不会在意两岸的人感激它的滋养或是愤恨它汹涌。

河的使命是奔涌,人的使命是生存。所以人只在乎江是不是让他们生存,生存和奔涌一样,都是纯粹的。

玉垒山上不知何时有人盖起了亭台楼阁,与苍翠而极富层次感的山峦相互映衬。每一个角度都能找到可入画的景致。李冰当初修都江堰时大概没有这番好景色。

那时的都江堰应该是尘土满天,到处堆放着石头木材,满身臭汗的民工高喊着号子。水气、汗气、烟气、热气混合起来四处弥漫。人们为了纯粹的生存,甘愿下任何苦。

在离这个工程不远的地方,八百年后人们又修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浩大工程——乐山大佛。依然是为了治理水患,唐人选择了修大佛,秦人选择了修堰。唐人选择了虚幻,秦人选择了现实。

战国,那是华夏文明正源生成的时代,是纯粹为了生存,抛弃一切虚伪空想的大争之世。是充斥着诞生与灭亡的时代。那样的时代,必定诞生出那样的人。人人斗志昂扬,个个向死而生。只有奋斗与抗争,哪里容得苟安。

两千年前。 两个老人。

嬴稷,暮年的秦昭襄王。李冰,秦国蜀郡守。

咸阳宫里,一个黑瘦面皮,散发无冠,一脸花白胡子的老者缓缓踱步。这张脸可以在秦国任何一处村庄的任何一间茅屋里找到。任谁也难看出他就是王,那个天下最大的王。走累了,老者索性坐在池边大石上,眯了眼,歇息起来。自己确实老了,长平折兵数十万,冤杀名将白起,邯郸两度战败,秦国已是极其空虚。如果都江堰再出了岔子,白白耗费民力财货不说,六国就会再拼死合纵一次,秦国将有亡国之危。但自己不是一向知人善用么?难说难说,老了,糊涂了!邯郸一败,自己一统六国之梦化为泡影。老天总不至于让嬴稷成了亡国之君吧。再说,都江堰真修好了,巴蜀就成为和关中齐名的大粮仓,到那时,秦国恢复国力,再战六国不是问题!

他忽然想起年轻时攀着铁索梯子登上华山,再用大石头做棋子,喊叫着与天神博弈。当时觉得,天地有什么?万物有什么?等身体好些,自己还想再爬一次。嬴稷老了么,说到底没有哩,天要寡人糊涂,可寡人偏要当个暮年明君给那司命老儿看看!

此时,在岷江边,另一个黑瘦面皮、花白虬髯的老者拄着一根永远代替了拐杖的探水铁尺,穿梭在蒸腾的热气和汗气中。有时和工匠红着脸高声争论,有时用铁尺指指点点,像是指点江山一般。

远处的山峦变得越来越渺小。

两千多年了,都江堰被一代又一代人修缮,改进。战国时代的痕迹早已是荡然无存,留下的恐怕只有治水的思路。现在的都江堰一身肩负市民公园、旅游景点、水利工程三个责任。游客进去购买高价门票,本地人买月票进一次五角钱。本来就是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但景区要造出个景区样子,所以地方划得大大的,搞上观光车,自己修一些门楼子。对于这些东西我一向不怎么感冒,觉得俗气,但有个二王庙,供奉李冰父子,是古代留下,历史书上也有图片,不可不去。去了见到一些神像和匾额,与其他寺庙并无多大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巨大的石人,东汉的,据说是李冰父子像。原先放在河道里,相当于水位标尺。现在做了文物,移了出来。使我惊讶的是石像并不似真人形貌,而是把人雕刻得像一个巨大的长方形。我本以为那是神化李冰的产物,因为是神,所以长得和人有些区别。后来到刘备陵墓看,刘备陵前的石人也是这个样子,难道这就是东汉人的审美观?再想到书上说周瑜怎么帅,孔明怎么帅,不禁错愕,觉得偶像们千万不要是这个样子。转念再一想,似乎这种雕像只在四川见过。从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看,似乎古蜀先民就有把人像雕刻得奇形怪状的习惯。是否遗留到东汉也不可知。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上天所降种种,本无吉凶之分。岷江之水自然奔流,人要生存,现实摆在那里,全看应之以治还是应之以乱。上天不公,祸福往往无常,上天又大公,应之以治则灾祸成福,应之以乱则福反成灾祸。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高岸可为谷,深谷可为陵。

咸阳宫中夕阳下的背影,和岷江边暑气中穿梭的背影,两千年来一直矗立在那里,没有散去。

一纸随笔,久违的笑,嘴角扬起!

文/醉解心语

多久了,没有闲暇的时间好好地整理自己的情绪。似乎,现在的自己宁静得只想包裹着自己的心,所有的喜怒哀愁,一个人独自去回味。于是,静静地沉淀,让所有的思绪都寄托在了风轻云淡中。

—— 题记

平生修得半日闲。打开音乐播放器,将自己喜欢的音乐循环播放。袅袅的清音,牵动着所有的感官,激活了内心最深处思绪。享受着这份久违的温馨与宁静!

一路跌跌撞撞,且行且思。生活,包容过我的喜怒哀乐、欢笑与泪水。渐渐在磨砺中里,明了了“翻山越岭”的真正内涵,也真正体悟到生活也是如此,翻过去了,越过去了,心中就无所畏惧了!原来,生活中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原来,无论自己的目标是远大还是低微,实现它,自己的生活就会有所不同!渐渐领悟,自己需要不断地在生活中丰盈自己的心智!如今的我,用心去珍惜自己在乎的事情,用爱去在乎自己喜欢的。学着不卑不亢、从容优雅地面对一切。只要自己用心去热爱生活,用心去感悟。就能好好地去享受一切美好!

此时,不禁嘴角轻扬,原来,一抹甜蜜明媚的微笑已洋溢在我的脸上!那些心路历程,记录的喜怒哀乐,见证的是蜕变的自己。有所感悟才会发现,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些东西,注定不会被结束,延续未完成的路,继续着前面的旅程。一切在起起伏伏中行进,亦在平清淡淡中丰满,于是,深深懂得,自己应该让心灵静守淡然。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为自己保存一份纯真之心,每天都让自己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也让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求索的心智,更让自己多一份思索,多一份淡定,多一份坦然,多一份豁达,多一份乐观,如此,我想,收获的也必将是更多的快乐!

其实,很多时候,在简简单单的事物中自己也会寻找和发现极致的美丽。在人生的旅途,我已学会用心采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苦是甜,都当作人生的风景收入行囊,然后以更轻松潇洒的心态继续上路。我相信,每天都是美好的,这要靠自己慢慢去品味,细细去咀嚼,用心去欣赏 ,自己才能发现,原来!这种心情,叫淡定从容!

文/醉解心语,心语交流QQ:531165826

新年随笔

文/飞雪

执笔而起,依然喜欢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记录生活,喜欢怀旧却不恋旧,人生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每一站都有独特的风景。

好的坏的都属于自己!

一年的时光说走就走,感觉比翻一本书还要快。蓦然惊觉,又到了季末年尾。站在新旧年的交界线上,突然思绪难平,感慨万千!曾经向往如何美好灿烂的2020,然而确却是充满了恐惧和彷徨,有许多的生命悄然而逝,横行霸道的病毒让我明白,原来自己可以离死亡如此之近,在无数个忐忑不安的日子里,那些追逐的名利、金钱,包装肉体的奢侈物质,求而不得的爱情,以及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扰……都变得不再重要,甚至有了一个最卑微的愿望——活着就好!是啊,活着才可拥有一切,活着才能牵紧父母苍老的双手,陪孩子嬉笑打闹,才能深情的拥抱爱人,感受这万千世界的变幻莫测。不是没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看淡生死”的豁达,只是我们都有太多的牵挂!

生活似乎一成不变,日子也一天天重复着,可日历还是无情的一页一页挥去,从烈日炎炎到寒风凛冽,从菏叶田田又到梅花映雪,这季节的更迭,韶华的逝去悄无声息!过去的已然已经成为过去,成功也好,失意也罢,一切都抵不过流年似水。是遗忘,还是打包封存心底,无论如何,都要从过去果断抽身,用全新的自己,微笑着拥抱新年的第一缕眼光!未来依然有很多的未知,不能因无法预测的明天而茫然了今天,活在当下,珍惜当下,淡然处之,生活也许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多一份炽热少一份失落,多一份善良少一份苛刻!

只要心向阳光,定会一路芬芳!

爬山随笔

文/杨顺华

琊川人热爱自由,热爱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源泉——运动。

有一天,琊川人爱上了爬山,于是我也被这些爬山者的行动所召唤,便义无反顾的加入了这支没有任何组织而自发又积极行动的队伍。

爱上爬山,是生命本能的呼唤;

爱上爬上,是让封存的心灵在大自然中自由放飞;

爱上爬山,是让有浮尘的思想接受户外清新空气的洗涤;

爱上爬上,是我们想回归自然的渴望。

感谢张德贵同志,不,首先应该感谢党和政府,修建了一条漂亮的水泥公路。这条十弯九拐的通村公路从沙溪坡脚盘旋而上,通达云平山山顶,全长4公里。这是政府为云平山100多村民的出行修建的。因途径沙溪坡,故取名为沙溪坡小康路。我想,这不仅是当地村民发家致富出行的小康之路,更是琊川街道居民的健康之路,生命之路,谱写青春豪情之路,抒发“夕阳”激情之路。自从街上60多岁的、长期坚持户外运动的张德贵同志第一次登爬这条路进行晨练之后,一而十、十而百,琊川爱好户外运动的人便乐此不疲地爱上了爬山,爱上了这一条盘旋而上的路。

爱上了爬山,我每天把起床的闹铃调成最柔美的女声独唱,准时在五点二十起床,五点三十出发,不管是天气晴朗的早晨还是细雨如织的日子,我始终坚持,锲而不舍。

山不在高,苍翠则行。云平山,名不见经传,你无法在任何一张版图上找到它的位置,但这里灌木葱郁,鸟语花香,空灵幽静,霁岚氤氲。它的四周,群山叠嶂,百峰竞秀。偶然间,你会突然发现在一片翠竹的掩映下,会露出白墙青瓦的农家小舍来,显得是那样的宁静而安详。

如果在天高气爽的早晨,你爬上山顶,极目东望,你会发现万佛山旁,火红的云层渐次铺开,范围越来越广。陡然间,一个红点在云彩的托举下,慢慢升起,那就是美仑美奂的日出。于是,群峰间轻飘的薄雾被耀眼的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叫人叹为观止。其实,看日出,何必要千里迢迢到沧海,何必要风尘仆仆去黄山,就在云平山就能把“日出”尽收眼底。

若是在雨中登山,那更是一番乐趣,别有一番感受了,你会领略到烟雨蒙蒙中沙溪坡、云平山独特的风景。山,笼罩在如烟的雾气中,像虚幻缥缈的仙境,你的脑际会情不自禁的去想象云平山落匆庙曾经有过的神秘历史;树,沐浴在细雨中,像久渴者逢到了甘露,尽情地吮吸;风,迎面扑来,一切慵懒与疲惫便荡然无存;雨,扫在身上,湿了头发,湿了衣襟,湿了你的思绪,你有一种无比轻松的感觉;雨滴,洒落在翠绿的叶片上,发出滴答的声响,似跳动的音符,奏出山林里最妙曼的乐章。此时的你啊,登上云平山,放眼望去,看见连绵的群山蒙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山麓的村庄若隐若现,一种愉悦和安宁的舒畅,便会涌上心头。

就在雨中爬上山顶的有一天,眺望着山蒙蒙、雨幽幽的旷野,我的脑际蹦出了以下的句子——

我不曾远行,是因为故乡的泥粘住了我的双脚;

我不曾高飞,是因为故土的云截下了我的视线。

把自己连同我的思想蹲在山脚的田野

让故乡的雨去滋润……

爬山是一种期待。每天清晨,当你被设置的闹钟唤醒,睁开惺忪的眼,登上鞋,走出门来,你就会期待,期待亲密的好友与你前行。或与他并肩,或跟在他的身后,踏着他的足迹,看着他轻盈的身影,放飞自己的心情,一同走进百鸟啾啁的林间,让此情此景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爬山是一种追赶,或追赶在太阳尚未露脸之前到达山顶,或追赶在如烟的轻雾尚未完全笼罩群峰之前而立于山头,眺望那座巍峨的万佛山上是否有佛光的出现,你若能看见佛光的出现,那你就是有福之人了;或追赶你前面的人群,不管他(她)们是上了年纪、但身板却很硬朗、步履稳健的老人,还是一群如林间鸟般快乐的女子,你总想赶在他们的前面,让他们感到你是一个不服输、不能输的老头子。

有时,我也会静悄悄的走在几个女子的身后,偷听她们的话语,不为别的,只想听到在她们毫无戒备的情境下说出毫无掩饰的话语,由此而了解对我来说她们像迷宫一样美丽的内心世界。我相信她们此时的话语是来自心灵最纯净的地方,就像一道河水的源头,是最干净、最真实的。

爬山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你不仅能享受到青山绿水带给你的怡情,还能享受到结伴而行的爬山者带给你的鼓励与温暖。同路者一句“加油”,会让你精神为之一振、脚下生风、干劲十足。爬山过程中,即或是你不认识的人,都会彼此有一声招呼,一声问候。一张张笑脸相迎,一双双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你倍感温润而甜蜜。虽然有很多女士,我们不曾认识,在爬山的过程中,或相向而行,或逆向相逢,她们的一声“你早”、一句“你好”都会让你倍感温馨。虽然你还不曾知道她们的名字,但是,你会记住她们阳光般灿烂的容颜,清泉般甜润的嗓音。

爬山更让你感动的是那些并肩而行的夫妻。他们从室内的举案齐眉到室外的举步齐肩,让你生出许多感动来。他们绝不是在山上来秀恩爱的,而是在艰辛的跋涉中,在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在大自然的润泽下,让爱情的花开得更艳丽更妩媚。

一个山色朦胧的早晨,不知是那一对恩爱的夫妻走在我的前头,女的突然消失在另一条路的密林,男的却守住路的端口。那一刻,我承认,我虽然有些“坏坏”的猜疑——女的一定起得早,走得急,忘了做起床的第一件事,但是我更多的是被他们夫妻之间风雨兼程的行为打动,特别是那位男同志,成为妻子身后坚强的守护者,让你体会到爱的滋味、爱的力量。

我很敬佩那些身体有些微胖的女士,尽管她们在爬山途中,有些吁喘、有些困难,但是她们凭着自己的韧性与耐力,勇往直前,不断攀爬,像追梦的勇者,像不屈的斗士,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把路两边的树推向身后,朝着路的终点、朝着山的巅峰挺进。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力量的召唤,一种超越自我的坚持!

人是需要快乐的,有时快乐来得很简单。在爬山的过程中,只要你放开心情去拥抱大山宽旷的胸怀,感受来自森林的气息,享受清新的空气夹杂着野花的芬芳,你的心就会随之释怀,快乐而充实、幸福而甜蜜。

不是么?你看那些姐妹们,把“佳木斯”从广场带到了空旷的云平山上舞动。她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疯子”,在她们“疯”的背后,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她们无比愉悦的心情。她们用生命的激情唤醒了大山的沉睡,群山与人一起曼舞,一起跳跃,那是怎样的一幅令人陶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舞的画面啊!

不是么?你看那长长的跋涉队伍,在前者呼、后者应的喊山声中,有男子粗犷洪亮的呐喊,也有女子婉转清脆、动人心弦的呼唤。这些喊声与鸟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山间飘扬,荡气回肠。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极致的体现呢?

但愿爬山成为魅力琊川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愿爬山成为我们这些热爱生命者的一种习惯。直到有一天,让我们相约相伴,背上行囊,徒步万佛山,涉足蚂蝗沟,或者行走在更遥远的地方,让运动之旅常在,让生命之歌常青!

中秋随笔(下)

文/李瑞华

天涯从此逝,明月寄相思。中秋节,这也便算是散落在秋天里的一场盛宴吧,幸福的人们畅想着节日的种种安排,不幸的人们咒骂着这个离索的秋天,离别的人们借着那轮明月述说着彼此的思念,才发现原来这个秋天我依然孤单的走着,不知道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只是没有了遥寄相思的去处。

中秋,收获着秋的肥硕和丰满。秋夜,高挂乡间那圆圆的笑脸,缩为小小的月饼,食在口中,甜在心间。故乡的圆月,带着泥草的芳香和露珠的清洁,如晨光沐浴中走来的女子一般,袅袅地飘向人间,把她的那份温柔,洒遍屋脊每一寸瓦片。

秋夜的院落中,月光勾勒着房屋,树木,窸窣在丝瓜架下喃喃地细语,一家人围在砖头支着水泥板做成的桌子前,吃着刚在上屋香炉前供过的月饼,水果,开心而幸福,如皎洁的月光洒在心间,照亮孩时心中那梦幻的画卷……

仰望天空的圆月,看月儿跟在我们身边,裁剪着我们的背影,这样的月夜,星星自然不会缺席,众星捧月的那份热闹,在这个夜晚也是一份难得的喜庆,璀璨夜空。这样的夜晚,我们会努力辨认自己认为对的牛郎星,织女星,勺子星。中秋的圆月是我们的主题,嫦娥,后翠也是一个不变的永恒。姥姥总会讲起,月亮上有个广寒宫,豪华美丽,里面住着位漂亮的仙女叫嫦娥,仙女有个女婿叫后翠,之后,就开始姥姥讲的嫦娥奔月,后翠射日这个陈旧的故事,只是今夜,却如月光一样清新,皎洁。

月光洒满村庄,如童话中梦幻的城堡,写着村子的朴素和实诚。中秋的月夜,乡村守着那份宁静,如月儿的划过,悄然无声。年轻的小伙,姑娘在这样的夜晚,难得有一份浪漫,胆大的小伙会约上姑娘,避开熟人的眼睛,走在洒满月光的乡道上。道旁的玉米茁壮成长,如小伙的身体一样健康,宽长的叶片手挽着手,一不小心碰到对方的额头,绯红了玉米棒子的脸,圆月偷窥着年轻的恋人,乐得不小心眯起了眼;露珠调皮地往他们脚上蹭去,打湿了姑娘送给小伙的布鞋;秋风跟着瞎起哄,让他们彼此紧紧相拥。

月儿悄悄地赶着时间,夜慢慢加深。躺在床上的我,透过窗子看到屋外洁白的光亮,似冬天的雪夜一般干净。村西头传来隐约的狗吠,小黑听到远方的狗叫,也努力地凑着热闹,院墙根下的鸡窝里的打梗鸡,一遍遍地叫着,催着赶夜的圆月。屋外,小黑的吠叫,公鸡的啼鸣,静赶夜路的圆月,泄满月光的小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融一份乡村的纯洁,画一幅中秋的纯朴浪漫。

中秋的村庄,静寂美丽,中秋的月夜,纯洁大方,我躺在床上静听着梗鸡一遍遍的鸣啼,却不敢睡去,只因今黑我用手指了圆月,而姥姥却说,谁要指月亮,月亮会在半夜把他的耳朵咬掉,想着可怕的后果,我开始后悔当时为什么伸出了手指,却不得用双手紧捂双耳。生怕月亮把自己的耳朵咬掉。屋内静的能听到老鼠的吵闹,仿佛它们在争食一个月饼,也好像它们在欢腾这个喜庆的中秋。聆听着乡村的这份热闹和宁静,月儿一路西行,我也在这份困卷中酣然睡去。第二天醒来,赶紧摸自己的耳朵,心中暗自幸庆,只是昨夜的睡梦多了几份神秘和不安,如月夜的那份朦胧。

故乡的中秋,追赶着收成,拿那饱满的五谷打馅;用那份勤劳做成;乡村肥沃的泥土把家乡的圆月养满,高挂窗前,静守着农人那干净的家园,如自己的归期永不改变。

时间数字的跳动,把中秋的月儿叫醒,数着中秋的圆月,我们把岁月相送,只给自己留下这小小的圆饼。月饼,虽说变化许多,但却没了孩时家乡圆月的那份香甜。

都市的霓虹陪衬着圆月的皎洁,描绘着耀眼的风景。川流的人群奔走着故乡的亲情,把这份流浪向一个叫家的地方靠拢。八月的季节充满诗情,中秋的节日,喜乐融融,如这小小的饼,轻咬一口溶化心中。

中秋月,它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洇浸着几多离愁,几多相思,年年如是,岁岁依旧。中秋赏月成了人,特别是文人与月的一场天上人间的对话,成了人对月的一次心灵解读。也成为中国人对情感尽情释放的一个节日。

在中国人心目中月亮具有的天庭的神秘和怅寥感觉,在中国文化的诗意中,故乡的月圆选择了这个天高气清的季节,让情感的寄托和比喻便更多了一层中国人特有的情结,这种情结是和我们民族大团圆情结一致的,而圆月时节的月亮,便是这样用永远充满新意的情结,多了些写实的寓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名句,以及关于月亮的一个个或优美或凄伤的传说,还有唐诗宋词的缠绵,中秋读月,总会读出一页页的心酸,一行行的苦泪和万千感慨,因为我们要的是花好月圆。花好月圆,这是属于中国的审美情结,而皎洁之月里的想象,我们早就赋予了它美好的境界。因为我们的赏月往往是在娇艳花簇旁边,因为花前赏月,能够让天上之月非常容易就可以得到一个寓意十分满盈的答案,而且花儿的美好和馨香,会让天上之月给人以贴近人间真实的感觉。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掬一捧月华入怀,你感到了它的凝重,你感到了它的通透,它更是一个绝妙的载体,给了人们无限的寄托。

月是故乡圆,寄一份思念给故乡的明月,带去心中这无限的乡情;月是故乡明,寄一份思念给故乡的亲情,捎上我心中这留恋的风景;那小小的院落,那童真的歌谣,那承载着中秋,永也不会忘却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