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兵的文章
关于当兵的文章(精选12篇)
老兵的情怀
文/刘希
县委宣传部打算在年底编写一份县志,筹委会最后决定由我负责主编,由于档案馆资料仅存1979年后,史料很不完整,为了完善资料,让历史的解释更有说服力,我决定采访一些老兵。于是,我约了一位住在农村的,内向且老实憨厚的经历丰富的老兵,以期尽早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去的那天正是下午,我们到时,近70的老人身体硬朗,正在院子里喂鸡。虽然提前几天早已预约,但老人仍旧不停地搓着手,低着头,嘴里喃喃地说着:“说什么好呢,叫我从哪点说起呢?”为了消除老人的紧张感,我放下了手中的录音笔,并叫围着的人散开去。我点醒老人:“您就从参军那会谈起吧。”
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如数家珍似的,讲那天参军时送行的阵容,讲初到部队的激动与思乡,还讲到情深意浓的战友情。他边讲边用手比划,手舞足蹈,滔滔不绝不亚于演讲家。他跟我们描述:那时在大西北当兵,条件真的很艰苦,吃不饱,穿不暖,还零下二十多度,穿了大衣还冷得直打哆嗦。但同志们一点也不怕苦,不怕累,拼了命的工作,后来,在干部领导的带领下,他们学会了种菜,种稻,还养起了猪,日子也因此丰富多彩起来。
他还说,那时在部队,跟着战友学了好几样乐器,唢呐吹得相当的好,那技术相当于专业水平,好几个女兵对他暗生情愫呢。老人说到动情处,还忍不住朝里屋老伴瞟了两眼,偷偷地嘿笑两声。
这哪跟哪啊,我们都笑了。我们本来是想让老人回忆一下这多年来的经历,反映历史的沧桑痕迹,以及改革开放的春风带给我们生活的日新月异,可老人说的什么呢,都是他那些当兵的琐事。
有同事附在我耳边悄声说,算了吧,今天没收获,收工吧。我赶紧制止他,时不时跟老人来个合声,问:是那样啊?您真厉害!真不错!老人讲得更加起劲了,声如洪钟,唾沫横飞,还像模像样做着各种姿势。临走,他老伴悄悄对我说,今天真是奇怪了,他哪那么多话?还有,一起走过这么多年,还从没见他这么开心过。
我突然明白,一向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老兵,一提到他当年参军的事,突然就口齿伶俐了,思路清晰了,十遍八遍仍不厌烦,这就是老兵的情怀!
最骄傲的事,莫过于当兵那些事;最兴奋的事,莫过于当兵那些事;最记忆犹新的事,莫过于当兵那些事;最幸福快乐的事,也莫过于当兵那些事,这就是一个老兵的情怀。
难忘的当兵岁月
文/陈家邦
八月一日前,东山街道晓里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专人来家中换发悬挂“光荣之家”牌匾,看着金光闪闪的光荣牌,一股暖心的荣耀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回想起当兵的岁月。
1964年冬,我怀着美好的憧憬与梦想,应征入伍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军营。虽然我只有一米七二的个子,但穿上军装也显得高大英俊。没想到,这一从军就是整整20个年头。
无数有志青年在军营这所大学校的“熔炉”里百炼成钢。我的人生也是从这所大学校里开始,意志品格在这所大学校里锻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所大学校里形成。
梦想的底色是奋斗,青春的标志是拼搏。我所在部队是担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钻山凿洞”工程任务的一支雄兵劲旅。在那“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年代,我们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陋草棚,睡的是木板硬床,走的是崎岖山路。我们在那潮湿阴暗、危险劳累的山洞里构筑“地下长城”,身着被尘垢染成土色的工作服,戴着被铁锈掩去底色的手套,脸上的泥污被汗水冲出一道道“沟壑”。我们常年与大山为伍,与岩石做伴,与灰土相处,穿峻岭、踏冰霜、打坑道、战塌方、斗顽石,栉风沐雨、披星戴月。
在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中,我一度陷入了迷惘和彷徨,觉得选对了路,走错了门。老班长见后,以过来人的口吻对我说:“人无精神不立。工程兵土,工程兵苦,除了修路架桥就是钻山沟打坑道,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这些苦是军人成长的‘磨刀石’,是人生历练的良药,主动吃苦苦自消,被动吃苦苦更苦。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穿上这身军装,就要以吃苦、流汗、甚至流血为使命,以奋斗、自强、甚至献身为光荣,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老班长的悉心教诲给我鼓舞,使我懂得了一名军人的价值取向是责任和担当。
龙腾虎跃的军营生活,不仅磨砺了我的筋骨,也锻造了我的情操,提高了我的素质。尤其是“攻坚克难忠诚使命,蛰伏深山默默奉献,艰苦奋斗勤俭朴素,高歌猛进争创一流”的“工程兵精神”,成为我军旅生涯中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无声的鞭策。五星在头顶上放彩,忠诚在血液中澎湃,火红的领章在心海深处熠熠生辉,我浑身都散发着一种青春的活力。凭着良好的技术和永不服输的实干精神,经过一番劳其筋骨的磨练,我从一个普通青年向合格的军人转变,我的青春韶华因有军装、领章、帽徽的映照,显得更加耀眼荣光。
20年军旅如花,20年春华秋实。几多苦乐豪情,几度风雨如歌。我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五好战士”“技术能手”,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长为一名正营职干部。当兵一次荣耀一生,军旅给我无悔青春,留下珍贵烙印,将永远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续写人生华彩乐章。
儿子当兵记
文/佟才录
儿子打小就是个顽劣少年。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领着一群小伙伴儿在麦田里玩打仗游戏,把麦子糟蹋了一大片。10岁时,儿子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后,便学着小张嘎的样子,把邻居李大爷家的烟筒给堵死了,呛得李大爷差点没晕死过去。总之,在当兵之前,儿子在村里人眼中,一直就是“坏孩子”的形象代言人。
儿子一天到晚就知道淘气、作恶,也不好好学习,每次考试总是班级最后几名。儿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高三,成绩简直糟糕透顶,看来考上大学是没什么希望了。于是,我决定送儿子去当兵锻炼。妻子一开始还舍不得,说当兵太苦,怕儿子受不了苦。我谆谆开导妻子:“部队是个大熔炉,无论一块多么不成器的铁疙瘩,只要进入到这个‘大熔炉’里去炼上一炼,出来就是一块好钢。”
儿子倒是十分乐意去当兵,那阵子他嘴里哼哼最多的歌就是《我是一个兵》。看到别人穿着绿军装威武的样子,他羡慕得两眼放绿光,恨不得早日成为一个兵。儿子的身体素质和政治面貌都不错,在县里体检、政审时一路绿灯,闯关成功,最终全部合格通过应召入伍了。就这样,刚刚年满18周岁、高中毕业的儿子成了一名光荣的共和国军人,戴着大红花,坐着绿色的军列去了远方的部队。
在家里顽劣不堪的儿子到了部队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训练刻苦,进步也很快,在入伍一年后的一次抗洪抢险中就荣立了个人三等功,团里还把一个参加军中高考的名额奖给了儿子。儿子获悉这个好消息时,离军中高考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了。虽然儿子的军事技能在团里数一数二,但他的文化课基础太差,参加军中考高没有十足的把握。可儿子又不想错失这个人生转折的大好机会。于是,儿子白天刻苦训练军事技能,夜晚挑灯从头复习高中课本知识到深夜,有不懂的地方就向连队的文书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终以全团第一的好成绩考取了西安一所军医大学。当儿子把他考上军医大的好消息写信回家时,我和妻子喜极而泣。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向被人看做“不良少年”的儿子,竟能被部队这所大熔炉“锻造”得这么的有出息。
儿子军校毕业后,分在一家部队医院做医生。20年后的今天,儿子已经是那家师级医院的肩扛大校军衔的副院长了。
如今,儿子每每回到家乡探亲,从小看着儿子长大的乡亲们就禁不住感叹,说怎么也没想到,当年那个如脱缰野马的“顽劣少年”,如今竟脱胎换骨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每每这时,我就一脸的骄傲和自豪:“那还不多亏他爹高瞻远瞩——把他送到部队的‘大熔炉’去‘冶炼’的结果!”
退伍不褪色
文/张帮俊
今晚又和战友们聚会了。有战友感叹道:“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咱们离开军营快二十年了。”一句话,勾起了我对军营往事的回忆。
二十年前,我从家乡不远千里来到广西桂林当兵。当家乡的背影早已看不到时,先前的兴奋变成了离别的不舍,毕竟对我这个19岁的青年来说,这是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而且,还离家千山万水。可既然来当兵了,就得把思念揣在心中,在部队努力学本领。
我所在的部队是武警,负责看守一所监狱。对于新兵来说,新兵连的三个月,是从老百姓变成一名军人的过程。一切从零开始,站队列、学习整理内务、体能训练、五公里越野跑……可以说,从不会到会、从不适应到熟悉,一点一滴都在可喜变化着。
在家时,起床被子随便乱放,到部队就不行了,要求被子叠得四四方方,像“豆腐块”。起初我怎么也叠不好,急得满头是汗,班长鼓励我:“别着急,注意方法,咱们把动作分解开来,一步步练习,只要下工夫,肯定行。”在班长的帮助下,我也能叠出完美的“豆腐块”了。
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百炼成钢。在家时,我不爱运动,是个大懒虫。可是在部队,一切都要按纪律来,起床号一响,就得按时起来,不能想睡就睡。以前在家,我俯卧撑只能做几个,经过部队强化训练,我能做几十个,体质变强了,以至我把当兵的照片寄回家,老妈回信说我黑了、壮了。
都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可我想说,人生最美在军旅,最纯最真战友情,天天在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哭,一起笑。想家的时候,是战友陪我聊天缓解思乡之苦;得到表扬时,战友们为我鼓掌点赞;受伤时,是战友默默安慰我。可以说,当兵让我有了一群战友兄弟,这是最大的人生收获。
军营历练了我,我一天天变化着,变得更有军人气质与责任感。军队生活让我懂得军人的担当,军人的无畏无悔。
两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到了退伍之时。当要和军营说再见、和战友告别之时,我万般不舍。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我们抱在一起痛哭,连长那么硬的汉子,也眼睛红了。从脱下军装、走出军营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将回归社会,成为一名退伍兵。
退伍后,我回到了家乡,进入一家国企上班。这家企业有对退伍军人优先的特殊政策。之所以企业喜欢退伍军人,主要是退伍军人身上保存着军人的作风与本色。我所在的企业是化工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是生产和完成产量。每当遇到突发事件,迎难而上的多是和我一样的退伍军人,在最艰苦的岗位坚守的也是退伍军人。
虽然我早已脱下军装,可是,一言一行无愧于曾经是一名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可是,我们曾经是军人,军人的本色还在身上,正所谓“退伍不褪色”。
那个猴年我当兵
文/清风徐徐
又遇猴年,笔者自然想起四十八年前的那个猴年,那年,1968年,我当兵去了——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那一年刚刚过完春节,大队里就传出消息,部队要征兵了。笔者的同龄人都知道,当时国家处在特殊情况,在此之前的一年没有征兵。想想虽然高中毕业一年多了,却考学无望,已经年过二十的我,又能干什么呢?“当兵去!”我在暗暗下定决心,就把想法告诉了父母亲。其实,我主意已定,心里说:你们同意我要去,不同意我也要去!
父亲听说后,果然面露难色,或者说,他非常不同意。站在父母亲的立场上,我非常理解:父母亲当时都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又不太好,怎不希望儿子留在身边照顾自己呢?还有,当时,村里与我年龄相仿的几个男孩子都成亲了,我已经成为“老光棍儿”,或者叫做“大龄青年”吧。那时,父亲每见人家有娶媳妇的,就责怪母亲一番,说母亲不操心我的婚事,甚至在我尚不满十八岁时就这样数落母亲。其实,当年我刚刚二十一岁。我的婚事,是父亲不想让我去当兵的深层次原因。
在父亲勉强同意后,我立即去找大队民兵营长报了名。在当时农村青年没有其它出路的情况下,大家对当兵都非常积极踊跃,体检时,全大队有7名应征青年合格,而公社只分配给我们大队4个名额。怎么办?凭关系我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时,带兵的程班长来家访了。当程班长了解到我是高中毕业文化时,当场就拍板要带我走。而其他6人,都是小学文化或文盲,连个初中生都没有。就这样,我甚至没给大队干部递一支烟,就顺利地穿上了绿军装。我非常庆幸我的高中文化起了作用。
来到部队,我被分配到普通连队,这个连队可以说没有一点儿技术含金量。我有些纳闷,首长为何不让我发挥文化优势,到技术连队呢?不料,刚刚过了4个多月,我就被抽调到营里,后又到团里,当了专职新闻报道员,从此没再回到那个连队。我高兴,我的高中文化又一次起了作用。
决定当兵前,尤其是还在学校分科复习准备迎接高考阶段,我曾经想入非非,决心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让自己成为家族中第一名大学生,以改变自己家庭的社会地位——我的家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家族中几十口人没有一个大学生,我的父母亲甚至没上过一天学,而农民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当然,也想到了多学知识,为国家多做贡献。可前者总主导着我的心理。现在当兵了,我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改变了,入伍后,也就不想那些了。
在团里的新闻报道组,我很勤奋,勤奋学习,勤奋采访,勤奋写作。可由于还没有真正入门,一年多了,却成绩平平,连自己都不满意。尽管如此,首长却非常器重我,在我入伍刚刚两年多,还没有取得像样的成绩的时候,竟然提拔我当了干部。我再次庆幸我的高中文化起了作用。那时,部队干部的文化普遍较低,高中生实在是凤毛麟角。
既然首长器重我,部队栽培我,我没有理由不为部队做贡献。在其后的日子里,我跟随所在部队,参加过站岗放哨、野营拉练、施工支农、训练打仗,老老实实既当好普通一兵,又为战士表率。其间自然少不了吃苦受累,流血流汗。转业时,我已经由一个入伍时英姿勃发的青年,成为年届不惑的中年。20年,我把青春献给了亲爱的人民军队和祖国的国防事业。
如今,48年过去了,回首那个猴年的决定,我想,我这条路走对了。人生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而且是20年,我很自豪!
当过兵的人
文/谢汝平
以前认为,当兵的人没啥不一样,他们本来也是从群众中走出去,穿上军装就是军人,脱下军装就是老百姓。我有几个同学高中毕业去当兵,两个留在了部队,听说考上了军校提了干,倒是后来转业的几个,回了家乡,经常见面。虽说当兵几年没怎么见着,但也没生分,见面后该怎么打闹还怎么打闹,除了觉得他们当兵后粗犷豪放了一些,其他没什么改变,还是一个普通人。
前段时间,和几个老同学相约自驾游,大家轮流着开车,倒也并不累。可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路上遇到一起车祸,一辆小车和货车相撞,小车驾驶员被困在车内,情形非常危险。我当时觉得应该快点离开,以便给随后赶来的营救人员留出空间。可那两个当过兵的同学,见此情况,二话没说就下了车,想方设法帮助被困人员脱困,我们另外两个人也只好下车帮忙。经过努力,终于把受伤的驾驶员救出来,可当时救护车还没有赶到,又是他们,立即用我们的车把受伤人员送到附近医院。幸亏送医及时,驾驶员并无大碍,但我们仍然守在医院,直到伤员的家人赶来,才悄悄地离开。跟他们一起做了如此勇敢的事情,我心情很激动,尽管自驾游最终变成了一场营救之旅,但心中没有一点抱怨,对他们很钦佩。从这件事情上,我也看到了自己和当过兵的人的不同之处。
经过此事,我对当过兵的人有了重新的认识,仔细观察之后,我发现了和他们更多不一样的地方。首先,他们富有正义感,不管是平常处事,还是面对突发事件,他们总能迎难而上,没有半点退缩。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总是及时伸出援手。当然,对于不好的事情,他们也表现勇敢,敢于批评和出手制止。其次,他们诚实守信。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他们除非不答应,答应了就一定努力办到。有一个退伍的同学,在保险公司当业务员,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可两年下来,他的业绩非常好,不仅是因为他努力,而且是经常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得到了客户的信任,业绩自然很不错。再有,他们对待子女教育上也特别严格,几家人在一起聚会时,当过兵家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勇敢,不娇气,不怕困难,不图享受,完全看出了差别。
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很遗憾当初没有去当兵,也为当初笑话他们白当了几年兵而后悔。有一次和他们谈起心里的想法,他们倒是笑了。说这些都不值一提,还是羡慕我们,看上去温文尔雅,孩子家人也都有教养懂礼貌,因为当兵,他们感觉自己似乎成了粗人,但是没办法,这些已经刻到骨子里,此生难以改变了。我知道,他们在安慰我,我听出他们自谦中的自豪感,这也是当过兵的人的可爱之处,不卑不亢,永远那么够朋友。
那一年,他十七岁
文/古典蛐蛐
谱纸烧起来的时候,几个小兵眼含泪水,齐齐地对天发誓:今后儿子不当兵,孙子不当兵,子子孙孙,永远不当兵!他们是宣传队的小兵,那曾经供他们演出的谱纸,此刻成了他们青春的祭品,正被火舌吞噬着,一片片冲向半空。因为邓主席在军委的一个讲话,军以下的宣传队、球队都要解散,他们将全部被下放到连队,好一点的去机械连开机械,坏一点的则去施工连打隧道。他们想不通,因为有的人当兵前是业务骨干,有着不错的待遇和前程,是那些求才若渴的接兵的,软磨硬泡地把他们接到了部队。而现在,曾经的承诺化作了一堆烟火,他们有理由觉得受到了欺骗,他们有理由发泄心中的不满。
几十年后,当几个鬓角花白的退伍老兵聚会时,那个曾让他们咬牙切齿的过往,竟如被加了滤镜,一张张暖暖的画面,依次出现在脑海中:吐鲁番、大河沿、库尔勒、巴伦台……回忆被定格放大,每一次触碰,都让他们唏嘘感慨,颤颤的言语里,满是深深的怀恋与向往。他们约定,一定要故地重游,再凭吊一次当年流血流汗的老军营,再重温一次那个决定他们命运的塞外冬夜。
吐鲁番火车站广场,黑漆漆冰冷的午夜,一群身穿新军装的年轻人走下了闷罐车。在带队老兵的指挥下,这些拖着疲惫步伐的年轻人,背着背包,在广场上列队待命。七天的旅途,让他们产生了幻觉,脚下的土地,仍然在微微晃动,裹在皮帽子里的耳朵,依旧在隆隆作响。很多人的嘴裂开了口子,不断地有血渗出,用浸了水的湿口罩捂着,还是难以扼制钻心的疼痛。
夜色在周围蔓延开去,只有一盏昏黄的电灯在候车室的屋檐下,借着光亮,一位军官拿着花名册在点名分兵。在此之前,他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新兵,因为他光着头,那顶大家都戴着的皮帽子,是在闷罐子上把着车门撒尿时,让大风给刮跑了。新兵们听着军官骂人有些反感,他们戴着皮帽子都瑟瑟发抖,那个丢了帽子的该有多冷?他怎么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其实,这些被寒冷冻僵的年轻人哪里知道,这军官对他们有多么重要,他的一声呼唤,一辈子的命运也许就此就埋下了伏笔。
他在这上千人的队列中,因为多读了几本书,似乎格外敏感。他看到,每当军官点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人背着背包,拖着沉重的步伐,摇晃着走出队列,孤零零站在了另一处更加空旷的地方。这情景,在他尚不成熟的心灵里,激起了一丝波澜:他觉得他们就像一群牲口,被人驱赶着,从一头走向了另一头,不许问为什么,只许静静地接受,默默地服从。
新队列在慢慢扩大,微弱的灯光几乎照不到他们,于是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影子伫立在远处,窸窸窣窣的声响,透露出了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带给他们的新奇与期待。原先的队列越来越小,当广场的一侧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他的心莫名地慌乱起来,他不知道,军官的一声呼唤,会给他一个怎样的未来?正像几年后那个被河水冲走的战友,如果此刻留在这里的是他,那一年后被死神带走的会是谁呢?
终于, 军官点到了他的名字,分配的单位是宣传队。那一年,他十七岁。
父亲参军
文/胡冀兰
父亲曾在军营生活了二十载,跨越了我从出生前到长大后的时空。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与我细细聊起当年他参军入伍的往事,我听得煞有兴致。
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父亲从小就有的理想。但他年幼时就体弱多病,很多人都笑他这身板当兵肯定不行。1964年秋,十七岁的父亲,亲眼目睹邻居家与自己同龄的伙伴被保送参军,羡慕不已。父亲在县城读书时,爷爷奶奶早就对他说过,不允许他毕业后当工人,更不能出去当兵,必须留在家中务农。那年头是人民公社化时期,集体生产,家家户户靠挣工分吃饭。因家庭缺乏劳动力,生活贫困,父亲虽然是全乡唯一被开江县中学录取的拔尖生,但还未等到毕业,就回到农村务农。很快他在生产队当上了会计员,紧接着加入共青团组织,又担任了大队的团支部书记。
1965年,父亲年满十八周岁,迫不及待地想去应征考兵。瘦弱的父亲体重才83斤,体检没有通过,未能如愿。接下来连续两年都没有部队过来征兵的消息,父亲有些失望,但是当兵的决心很大。第二次应征的机会是1968年春,铁道兵部队来招兵,满腔热忱的父亲报名应征。但审定名额时,因家庭贫困被作为预备名额,结果没有走成。
1969年武汉空军地勤部队春季招兵,父亲依然积极应征,身体和政审条件都合格,部队按惯例要进行家访,征求家庭长辈的意见。父亲心想,要是爷爷奶奶说句不同意咋办呢?说来凑巧,家访的那天,爷爷奶奶刚出去,大伯在家。父亲连忙向前来家访的人员介绍说:“这是我的大哥,他早年参军去过朝鲜,现已转业在成都铁路局工作。”一听说大伯当过兵还去过朝鲜,他们便十分谈得来,问起父母及家人的意见如何,大伯说当然没意见。很快,父亲兴高采烈地接到了入伍通知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父亲准备离家的前两天,冒出另一桩事来。在接兵部队人员回访的路上,一名年轻小伙子竟脱口喊出一句:“他是别人代考的!”部队当即取消了父亲的应征资格。哎,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煮熟的鸭子都能这样给飞了,父亲的心中别提有多憋屈了。
武汉空军地勤部队接兵刚走不久,父亲听说南海舰队接兵的过来了。郁闷的他,很不甘心,再次跑去要求参军。公社的武装部长告诉他:“这次是招海军,要上舰艇的,体重要达到55公斤以上,学历初中文化以上,全县只收28人,直接到县城去接受体检,你能行吗?”父亲坚定地说,能行,要去!父亲称了称自己的体重,唉,只有50公斤,体重还差得远。想当兵的执着信念在父亲心中一直无法泯灭,盼了几年的机会,这次他是多么想穿上军装啊。
回家的路上,父亲琢磨着,如何在短期内能增重呢?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强增营养的法子:每天早上一勺化猪油,两个鸡蛋,加上半碗醪糟、二两白糖和着一块儿蒸来吃。就这样坚持吃了四天,没想到这法子很快奏效,还真是神了,奇了!体重飙升到了113斤!父亲去体检时,把身板挺得笔直,哈,身高体重都通过了,初审合格!可惜再次审定时,由于家庭缺乏劳动力,被确定为预备名额。等啊等,父亲每天期盼着他这个预备名额变成正式名额,可最终等来的结果是,并不缺员。就这样,那一年的海军梦又非常遗憾地落空了。
年近22岁的父亲,面对连续好几年的征兵挫败,灰心了。一想到一辈子只能待在农村听从父母的安排,结婚、生子、当个生产队干部,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失去自己的理想追求,心中很不是滋味。
一个赶场天,父亲背着玉米去集市卖,一路走一路感叹自己只能安心过农村生活了,准备去买猪来喂。在集镇上,他又听人议论着招兵的讯息,暗自摇头叹息,一抬头,正好撞上了公社武装部于部长,便聊了起来。于部长问:“你还想不想去当兵?”父亲忙说,当然想去啊!于部长笑着说:“这回你真的可以走,我干脆把通知书直接送你手上,就不再让其他人员特意再往你家中送啦!”父亲既高兴又疑惑,问:“是真的吗?这次就这么容易可以走得成?我不是做梦吧?”于部长拍拍父亲的肩膀,说:“这几年你的几次考兵情况我们都知晓,其实你是符合条件的!只是,你的亲属和家人的意见,我们还是要征求的,你回去跟家人商量商量吧。今天是4月3号,6号就要去县城集合换服装哦。”
领到通知书的父亲欣喜若狂,一路飞奔回生产队,跟大队干部说立刻办理工作交接。大队干部一听,根本就不相信:“每年都说要当兵走,其实每年都走不成,还做梦跟我说笑话!”父亲把通知书晾在他眼前,一字一字地指着念,大队干部这才同意父亲第二天办理工作交接。
到了晚上,父亲告诉家人这个消息。家人极不情愿父亲当兵远行,全家泣不成声。父亲说:“这明明是好事,你们不要哭哭啼啼的,我终于达成自己的愿望了,你们舍不得,我走的那天不要你们谁去送,免得伤心。”他看着一脸忧伤的奶奶,希望做通她的思想工作,便讲了一堆的道理,想让奶奶同意他当兵保家卫国,为国家建设出力。奶奶被他说烦了,气不打一处来:“不准你当兵你偏要走,好,出去就出去,你们一家人都出去吧!”父亲忙接话:“好啊,承您吉言,我当兵后一定把妻儿都带出去!”奶奶多年前的一句气话,的确应承了父亲的夙愿。
当年,贤惠的母亲对于父亲义无反顾的参军信念,是表示支持的,她愿意留在家中独自抚养才一岁多的儿子(我的哥哥),期盼父亲在部队好好表现。父亲怀揣邻里亲戚祝福他的三元钱,无比珍惜这通过自己三番五次、锲而不舍争取到的参军入伍的机会,充满希望地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
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1985年转入了武警水电第一总队,先后参与了汶川映秀湾电站建设、宜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河北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广西天生桥水电站的建设。全家人也跟随着父亲所属的部队走南闯北,见证着父亲二十年来忠心耿耿报效祖国的诤诤誓言,父亲直到1988年底转业回到家乡,在机关工作至退休。
憧憬未来,过好当下
那年…
高考成绩出来了,分数只够上一个二本学校。是去感受高四疯狂的生活和还是去上一个能说得过去的省外的二本学校,这是我妈给我的两条路,看似也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但是我都没有选,“我要去当兵”当我说出这句话时把我妈吓了一跳。接着我妈坚决的说:“不行,爱干啥干啥,就是不能去当兵。”“万一哪天打起仗来,我们就你一个儿子该怎么办!”“我就要去当兵”。说完我就回到卧室独自待着去了,准备用“不谈判,不商量”来表明我的决心,并且在心中憧憬着梦寐以求的军营生活。随后我跟我妈也就不再说话了,她以为我只是说着玩,过两天就回心转意了。但是一向善于猜我心思的她,这次却猜错了。随着填志愿的时间临近,我妈看我还是没有什么动静,就问:“你准备的怎么样了?”我没好气的说:“准备好了,去当兵。”可能是到更年期的缘故吧,我妈顿时就发火了:“怎么还上劲了是吧!”“行,你去当兵就别进这个家。”我没有言语,因为我认为只要不去过多的争吵和“谈判”谁都改变不了我的决心。
最终我没有填高考志愿,我爸此时也从外地回到了家里。父母就赶紧给我联系复课学校,这次我又专门跑到父母面前坚决的说,我绝不去复课,我只去当兵。不知为何,以后我爸妈再也没有跟我提复课的事,我妈也不搭理我了。过了几天,我爸把我叫过去说:“儿子,军队确实不错,我年轻的时候也想去当一名军人,可惜体检没有过…你真的想好了没有?当兵确实不是好玩的,很苦,很累…”“我就是想去,我绝不会后悔的”我还想说什么但是欲言又止。我爸沉默了一会,然后说,“行了收拾收拾东西,明天我领着你去做手术,近视眼人家反正不要吧”。此时,最终爸妈向我妥协了,我胜利了,但是我却感受不到一丝高兴。去吗?肯定去。我并不害怕手术,正如预料的那样,手术很成功,被白纱带缠住眼几天之后,我的视力终于又恢复了正常。我不知道我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谁,但是此时我看到的是我妈。她已经不再生气,挂在脸上的而是欣慰。
秋季征兵开始了,虽然每天大队的大喇叭都在宣传当兵的好处,却鲜有报名的。我当然是积极的报了名。随后就是一项接着一项的体检,我想此时我妈是最想我有点小毛病吧。结果却不如我妈所愿,我每一项都很合格。收到通知后,我就等待着离开的日子。此时庄上的好多人都说我,你去念大学多好,去当兵干什么!对此我都笑笑,说,不想去上了…
带着新鲜与兴奋身戴大红花的我坐上了奔赴远方的火车,由于位置并不在窗口,爸妈找不到我。但是为了再让父母看我几眼,我跟旁边的人好说歹说最终换了一下位置,往窗外望去发现爸妈已经不再寻找我,而是在一旁痛哭。我见此赶快跟旁边的人换了回来,心中莫名的难受。
接着火车发动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无论训练多苦我都得坚持下去,并且做到最好。
……
“喂,你发什么呆呢?赶快复习吧,还有两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千万不能挂科啊!”一句话把我从想像中拉了回来。
“对哦,后天就考高数了是吧!嘿嘿,其实刚才我在过我的另一个人生。”
“别扯那么多没用的了。”
……
哦,对了。那年,我选择了读大学,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改变我命运的选择,也因此军旅生活与我擦肩而过。那年,我没有拗过我的父母,而是选择了妥协。那年,我听家里的安排最终来到了黄海之滨,继续在求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来到大学为了一雪高考失败的耻辱,我决定进行“超级变身”。
大学的新生军训几乎可以一笔带过,因为有一个宁愿自己挨训也不舍得训我们的教官,我们的军训当然没苦可言,每天大部分军训的时间就是教官在跟我们侃大山。在这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演讲以遥遥领先的票数击败了竞争者成为了学习委员。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在大学里只要你为你的目标努力付出就有成功的可能,再也不像在高中一样“老师是天”。第二件事,我在第一次竞选班委成功的鼓舞下,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学生会。一个被形容“很黑很暗”的组织,但是当你进入之后才发现其实不然。第三件事,我破天荒的参加了一次演讲比赛。你别看我上面说的我就像闹着玩似的,但是你知道当我站在台上是有多紧张吗!大学之前,我只是一个平庸的不能再平庸的学生,连上课回答一个十分有把握的问题时心跳都莫名加速声音变调的学生,在我的第一次演讲比赛时终于没有hold住…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说第三件事结果的原因。但是经过了这三件或许在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后,我真正的感觉到我有所改变了。
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我依然过得很充实。每天奔波在学生会值班,做勤工俭学,社团活动,处理班级学习事务等,充裕的课余时间也不充裕了。此时的我,竟然会在一个小空隙拿出来专业课课本来看了。当然,虽然“忙”,我也保持着每三天从图书馆借一本书的节奏,搭构着我的文学世界。我努力地过好我的每一天,尽量不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国庆节与中秋节的假不期而至,尽管我妈十分想让我回家,我还是没有回去。我到学校外面发传单,去给淘宝店打包快递等。特别是去打包快递,由于淘宝店是在一个未完全建成的小区里,我又是独自一人,害怕是传销组织就拿着室友的一把水果刀去了。现在想想挺可笑的。结果当然是白拿,意外的是在那还交了一个朋友,老板他弟
当兵梦圆
文/丁梅华
小时候,我二舅、三舅从部队回家探亲时,看到他们穿着绿色的军装,戴着五角星的军帽,走起路来威风的样子,我就羡慕得不得了,在内心就萌发了长大也要当兵的梦想。于是,我整天围着两个舅舅转来转去,他们临回部队前,二舅送给我一枚红五星徽章,三舅送给我一条带有五角星的皮带。
有了这两样宝贝,我在小伙伴跟前一下子神气起来了,每次玩游戏,我自然而然地扮演起解放军的角色,让“敌人”在我面前乖乖地举起手来,嘴里沮丧说着“我投降”、“我投降”。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在家辍学两年的我,独自投奔在新疆的伯父。在伯父的“强迫”下,再次进入校门,但是当兵的梦想一直没有放弃过。
上初三那年,有部队到我们学校招兵,我在没有征求伯父一家人意见的情况下,悄悄地报了名,并很快参加了体检。剩下的日子,便是翘首期待部队来接我去当兵了。
可等来的是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体检不合格。至于为什么不合格,我也不清楚。眼看着体检合格的同学都神气地穿上军装,我只能独自将泪水咽到肚子里。
初中毕业时,我才知道,那次体检根本不是我身体不合格,而是我的班主任老师找到我的伯父,说明了我报名参军的事情,是伯父不愿意我参军。他说,没有文化,就是当兵也不会是一个好兵。
虽然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但我心里一直怨恨伯父。后来,我看到那批去当兵的同学,有不少都是因为文化水平低,而先后复员,我这才慢慢地理解了伯父的一片苦心。
中专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农场连队。那时,农场都成立了民兵预备役,我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名民兵。
为了参加每天的民兵训练,业务工作只能放到晚上干。虽然感到很累,但是我却非常高兴,毕竟圆了我多年的当兵梦。
在一次实弹训练过程中,我们埋伏在一个比较高的沙梁上,每个人要向预定的目标投掷五枚手榴弹。就在我投第三枚手榴弹时,因为紧张,弦已经被拉掉,而手榴弹却没有扔出去,掉在了地上……就在我一愣的那一瞬间,我们的教官——一位复员军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手榴弹从地上捡起来,扔了出去,并迅速扑倒在我的身上……
这件事后,让我再次加深了对军人的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当兵不是仅凭着一时的好奇和冲动,更多需要的是一种沉着、一种智慧与果敢,有时更需要的是牺牲生命的无私奉献。
我非常珍惜当民兵的那段时光,这不仅仅是因为圆了我的当兵梦,更主要的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军人的担当和使命,使我在工作岗位上时刻以一名军人的牺牲精神,忘我地工作;时刻以冲锋的姿态,投身于祖国繁荣富强的建设洪流之中。
忆母亲
文/杨成田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五年了,可她的形象依旧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她一米六出头的身材,皮肤白净,双眼皮,一双小脚,一生勤劳善良,节约俭朴,诚实厚道,从不东家长西家短,是街坊邻里公认的老实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的母亲,在世上只活了六十四年。旧社会家境贫寒,解放后家里底子又薄,无经济来源,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我们兄妹几人上学都是免费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年轻时是就患上了支气管哮喘病,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情逐年加重。天气变暖如夏天要好一些,到了三九严寒天日子就对难熬了,憋的上气不接下气,那时家里靠自留地种几颗葱,换点油盐,哪里还有钱抓药看病,在家里靠些民间办法,子女们帮她捶捶背,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再遇上感冒,更是雪上加霜,一个冬天都下不了床,夜里躺不下,只有穿着上衣,靠在被子上坐到天亮,由于睡眠不好,精神不振,又缺乏营养,身体日渐消瘦,现在分析其实就是贫血,就是这样一位疾病缠身的母亲,咬着牙硬是承担着家里的生活重担。
天有不测风云,破屋又遭连阴雨。一九六一年秋天,父亲在村里生产队干活剜高粱时,突然晕到在地里,不省人事,半边肢体麻木,是在一块干活的兄弟爷们扶回家,经过近半个月医生的救治,特别是经过针炙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下来,但已丧失劳动能力,家里象晴天霹雳。在外地读高中二年级的家兄只好休学回家。
父亲不能下地活动,大小便全在床上进行,生活难以自理,情绪时好时坏,经常烦燥不安,由于语言表达困难,动不动就着急,就这样卧床五年多,在那近两千个日日夜夜里,主要靠母亲护理,不分白天黑夜,不厌其烦,端屎端尿,洗衣做饭。从未见母亲因为劳累而对父亲训斥和责怪,母亲用行动深爱着父亲。那个时期生产队的地里粮食产量很低,年人均小麦只有几十斤,只能留着逢年过节,家里来人吃顿白面。我记得请医生为父亲针炙,总感到过意不去,怎么办!家里又无面,母亲硬着头皮到少富裕的家里借点面,为医生做点面条吃,也算是感谢医生吧!父亲卧床这些年没有生过褥疮,也没有因为护理不当摔伤过,在生活上尽最大努力给予照顾,象用榆钱蒸个窝窝头也算是改善生活了,我们年龄大些后也能帮母亲承担一些护理和家务,减轻她老人家一点负担,一九六六年父亲去世。
一九六八年春季征兵动员工作在刁镇所属村庄搞的轰轰烈烈,因为这是“文革”一来第一次征兵,家兄当时在县电影队工作,他带回来征兵的消息,知道后我很激动。那个年代见有个穿黄军服的军人从村子里路过是多么的羡慕。可又怕母亲不同意,当母亲知道后非常支持我当兵,母亲的思想一点也不保守,我记得她说:毛主席领导咱穷人翻了身,穷人的孩子不当兵谁当兵,当兵光荣。起初江苏徐州工程兵部队带兵的一位卫生队长同意我去卫生队当兵,因为我学医已二年,后来又政审,杭州带兵的招收特种兵,主要指政治条件方面,这样改变了当兵的去向。三月十二入伍通知书送到家里,民兵连长准备用自行车带我去刁镇带新兵的驻地离开家时,母亲仍然靠坐在床上未能下地,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当兵决不会给家里丢人,一定为老百姓争光。母亲眼里含着泪水目送我离开了那熟悉的三间旧草房。
一九七0年在部队提干后,按照领导的要求,我带三名同志来章丘、莱芜两地提干政审,白天跑乡镇村,晚上住在县招待所整理写好每份调查报告。因为外调时间紧,返回部队后部分战士准备提干,领导等着看材料,所以政审搞完之后,在家里只住了两天,两个晚上都与母亲谈到很晚才休息,她问这问那,虽然部队生活条件都很好,但母亲对子女总是有些牵挂。她看着我穿的袜子有个洞,白天抽空为我缝好,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离开家便成了与母亲的永别。当年农历五月初一母亲去世,在母亲病重期间,曾收到家里来信,当时我正在杭州执行接待外国元首的任务,叶剑英元帅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到杭州参观游览,当时外宾住在刘庄,过去曾是国家主席刘少奇住过的地方,叶帅住在二楼,我们井卫科干事住在一楼值班。在任务期间主要负责内勤电话值班,上接北京、南京、上海、浙江省军管组等方面领导的来电,下达井卫处领导,另外还重点负责每天外宾车辆调度,随同外宾参加一些外事活动中的井卫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要求严,标准高,要万无一失,不能有半点差错。当时部队的要求是:“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当接待外宾的任务结束后,收到家中来信说母亲已去世二天了。我非常悲痛,白天怕影响不好,晚上在宿舍里大哭一场,险些被科长知道。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深切地感到这一点。
前几年,有机会与我的老同学山东中医学院教授张学祥在章丘东海龙吃饭时,席间他说,我曾去你家为老母亲看过病,在病危期间,她嘴里不停地叨念着你的名字,当我听到这些话时立刻转过身去忍不住地留下了眼泪。母亲一生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我却无法在母亲身边侍奉,我未能给老母亲养老送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她老人家如果活到现在能亲眼看到社会的发展进步,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很满足。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可她勤劳善良,不怕累,不言苦。不管付出多少,从来不求回报。母亲的一生是朴实的,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当兵无悔
文/朱爱国
虽然退役已久,但每逢八月一日,心里总涌起一种冲动——— 有回忆、有思考、有感慨、有激情……
有人曾问我,你人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兵!军营教会了我勇敢忠诚,军营教会了我守纪遵命。
当年我所在的部队驻地在湖南,曾连续十年赴洞庭湖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多次遇到生死考验。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益阳溃堤,撕开一个近百米的口子,我所在的连队赶到缺口对面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部队投入抢险,首先必须建立一个临时渡口;建立临时渡口,必须弄清临时渡口附近水文情况;侦察水文情况,必须成立一个突击队,游到湖的对面……连长刚把他的意图说清楚,三个排长争先恐后地要担任突击队长,最后只好用掰手腕的方法决定突击队长人选。我很荣幸担任突击队长,立即挑选了两名水性好的战士,三人在岸边简单活动后,跳入水中。我一边观察水情,一边提醒两名战士,保存体力,向我靠拢。我累了,战士们拉我游一段;战士们累了,我拉他们游一段……经过一个多时的奋战,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为抗洪抢险尽了自己一份力。我与那两名战士,也从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忆当年,我虽远离了父母,却收获了五湖四海的战友弟兄情谊。至今,我不羡慕土豪,不追捧明星,只赞美勇士,只崇拜英雄,只怀念和牵挂着远方的老首长、老战友,心系着接棒的现役军人。
我后悔过很多事情,唯独不后悔当兵。从部队退役后,我就职于桂林市一家私企,由于我服从意识好、执行力强,工作严谨、吃苦耐劳,不到半年,老板就提拔我为中层领导,并夸我说“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我淡忘了很多往事,唯独难忘战友之情。每次战友聚会,无论再忙、再累、再远,我都要参加;战友们取得了成绩,我高兴,并奉劝他们不忘初心,回报社会;有困难的战友,我鼓励他们不要泄气,脚踏实地奔小康。
如果能重回青春,如果能重新选择,我仍然会再度披甲执戈!军人的烙印影响了我的一生,当兵无悔,无悔青春。很自豪,我曾是一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