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旅游的文章

2023/01/04经典文章

关于旅游的文章(精选12篇)

世界那么大,你又能走多远

文/微笑樱桃盛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个爆红的辞职信,被称为史上最有情怀的辞职信。但我看到这封所谓辞职信的第一反应压根和情怀什么的不搭界,而是看到了一次颇为成功的旅游营销。

但仍然有不少执迷不悟的文青频频表示说,自己的心灵深处被它击中,于是决定辞职去世界冒险。他们辞职后很可能会悲伤地发现自己的存款甚至撑不过半个月的生活开销。在阻碍人们践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一伟大精神的诸多因素中,金钱还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责任,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

记得台湾作家张国立说过一句话:二十多岁,背一把破木吉他四处吟唱,这叫流浪。三十多岁,背一把破木吉他四处吟唱,这叫流浪汉。少年荒唐不羁,也便罢了。但进入社会工作多年的你对于自己的家庭、父母、自己的事业肯定多少有了一份责任,为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放弃自己难得的工作事业,就等于放弃了责任、撂挑子不管,表面上看这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这难道不也是给自己添乱,给他人添堵?

最重要的,并且是最令人反感的一点是:一个有了不少社会经验的人面对偌大的世界,不辞冒险放弃工作,却居然只是为了满足“想去看看”这么一点幼稚的愿望。老大不小了还如小学生春游般走马观花,打打酱油,而不是积极参与到世界当中,促成其中某些哪怕是细微的变化,这成了当今旅游文学的一大庸俗。

过去的欧洲,贵族学生考入大学以前,有前往异地“壮游”的传统,目的是在进入学术殿堂之前,能了解具体社会,不至于将来读死书。这样的“旅游”和旅游消费毫不沾边。

与其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还不如说“世界那么大,我想成为它的一部分”。那些有资格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物通常都不止于“看”,而是本身就成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到了海明威,当年一战爆发,年轻的他萌发了“世界那么大,我成为它的一部分”的想法,于是不顾家人反对,辞职加入红十字会,前往战火中的法国、意大利,从此踏上不一样的写作生涯,最终成了他那个世界的一个传奇。我又想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的凯鲁亚克,这个想去往他心中“世界”的橄榄球员,在大学里结识了一帮同样想去这个“世界”的年轻人,于是,像他小说中的莫里亚蒂一样,从纽约驾车开始了横跨美国的旅程。他们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属于文艺青年的“垮掉的世界”。

也许你会说,我没有以上这些人的机遇,我也没有他们的理想,我只想找个理由溜出去看看。那么,好,你完全可以向公司领导请假,然后买张旅行机票,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但千万别告诉我这是你的情怀,也千万别辞职:年纪一把了,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满世界做无业流浪汉,还美其名曰自己“在路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在路上,而是走上了鸡汤文学与反智主义的不归路。

至于辞职去旅游的想法到底有什么所谓的情怀,似乎讨好了我们当中的一些人——那些想要改变生活却又无力做到这一点的人。于是他们只好找个冠冕的理由溜出去看看,然后回到原点继续搬砖——不,“见过世面”的人们似乎连自己搬砖的事实都不愿再面对了——他们管这叫向平庸的生活投降。

西谚有云:“敌人溃逃时,人人都是勇士。”我们现在不妨改写这句话说:旅游鸡汤泛滥时,人人都是旅行家。但是,身为“旅行家”的你会在异乡的旅馆吃泡面的时候思考凯鲁亚克、海明威们思考过的问题吗?会在忙着发朋友圈的时候参与别处的生活吗?真正的世界,和你有一毛钱关系吗?

旅游就是一种心情

扬州之旅,年前在家时就已盘算几番。只是这朝夕晨昏,奔波劳碌,再次深刻的体会到打工之辛酸,生活之艰难!又如何忍心将这浸满汗水的票子换成几张门票,几张可有可无的照片?他知我喜欢旅游,怂恿我一人去逛扬州,我意志坚定,毫不动摇。于是他提议带我免费旅游,我欢呼雀跃。穿衣起床,修车补带,出发时已近正午。

细雨迷朦中,一路欢歌笑语,前往旅游第一站--开元寺。道路两旁,开满黄灿灿的油菜花,煞是好看,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七拐八拐,终于远远的看到了一座漂亮的佛塔,塔角的铜铃随风叮当作响,清新悦耳。来至寺前,见门口停放几辆小车,知是来拜佛的香客。进得寺院,才知里面还算辉宏庞大,我的家乡没有寺庙之类,所以倍觉新奇。见有人在烛台前燃香,然后再四面八方拜了又拜,口中念念有词,最后把香插在一个大香炉里,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上香许愿。之后来到大雄宝殿,见阶前两棵银杏树环抱有余,至少已有几百年。进得大殿,大慈大悲的如来佛祖似在俯视世间万物,大地生灵。夫先跪拜,双手合十,虔诚肃穆,我亦叩拜佛祖,心中默念:求菩萨怜我生性柔善,半世漂零,保佑我父母公婆健康平安,保佑丈夫工作顺心,了我做一个贤妻良母的夙愿……

大殿的两侧摆放着五百罗汉,一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或慈眉善目,或威武凛立,或双目圆睁,或悠闲自得……只可惜这五百活佛,我只识得济公一人,因在电视剧中早已熟知,倍感亲切。之后又转了所有的偏殿,弥勒佛、观音。达摩师祖、伽蓝佛。玉坲等一一跪拜。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后毁于文革。现在所看到的,是近几年重建,倒也是木粱木柱,一门一院,石桌石凳,颇有古建筑的风格。甬道两旁,皆是绿树红花,座座院子,都洁净整齐,只是转了半天,只见到一个僧人,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伏案读书,桌上还放着一瓶营养快线。夫说去年他们来时,还见几位僧人在电脑前争打游戏,今非昔比,见怪不怪!-

威峨庄严的佛塔近在眼前,却由于正在兴建,不能亲临只可远观,遗憾!遗憾!最后又转到西院,竟见几座大殿均已落锁,没有任何告示,不知何故。夫说有一座殿里供的是阎王爷,我在以前,确是闻所未闻。-

放生池里,鱼儿和乌龟游来游去,怡然自得。四圈的石板护栏,有两面雕刻着古代孝贤的感人孝行,只是几则汉代故事中都提到“离婚”一词,让我不得不笑。此时小雨已下得密集,我俩乘兴而归。一路上大谈中国四大教,才知夫原来博学多才。谈兴未艾,已至家门。-

心情真是无比畅快!!

我把读书当旅游

文/刘广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要受时间、资金、装备等限制,不是谁都能轻易做到的。读书则不然,一灯如豆,陋室秉烛,或者通过智能手机,就能享尽阅读的快乐。

读历史,仿佛穿越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洪荒狩猎的苍凉壮观,万人战场的冲天血光,桑林之舞的优雅浪漫,改朝换代的惊天阴谋,如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一一展现在眼前。

看报纸,惬意地躺在自己的小窝里,就可以将世界的风云变幻,万里之外的阴晴雨雪,天上地下的奇闻异事,甚至日月星光的微妙变化,迅速了然于心。

粗略翻阅,就好比走马观花的跟团旅游。

反复品读,赛过在风景区内安然度假。

作者不会带我到购物店强买一些贵而无用的商品,也不会处心积虑地诱导我掏腰包,只会尽心尽力带我走向未知的世界,一起忧虑,一起担心,一起哭得稀里哗啦,一起笑得前仰后合。情到深处,人在书中而不自知,仿佛身临其境,让人难以忘怀。

一个人开始深入了解世界,不是从走路开始,而是从读书开始,小时候读的书最难忘,初看世界皆惊奇。

人到暮年,了解世界的方式也不是走路,因为已经走不动了,但还可以读书。戴上老花镜悠闲地读书,书会带你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你尽情品咂人生百味。

阅读,是另类的旅游,是我的最爱。

皖西纪行

文/洪钟响箭

现代旅游重在愉悦身心,陶冶性情,放松自我;至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素养,则似乎应退居其次。

这是日前和几位同事兼驴友假日皖西两地自驾游之后我所得到的感受和体会。它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关于旅游的想法。也许,在人看来,这境界未免低俗,但我之俗人却觉得真实,实在,走心。虽然,此次旅游时间只有两天,景点也只游了两地,但我却觉得身心两轻,神清气爽,踌躇满志。

A 特别车队

说起这次旅游,让人觉得最刺激、最有趣、最难忘的,竟然不在胜地美景,不在游赏玩乐,反在我们的“特别车队”一一用我们领队C君的话说就是“风景在路上”!

我们的车队由6个家庭共17人分乘5辆小车组成。人员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群众有领导一一1号领导C君屈尊纡贵同我们一起出游实是出乎我们意料!

于是,我们公推C君为领队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C君并未推辞,而是欣接受。他很快进入“队长”角色,首先将车辆编号,按车主及行车顺序依次为:1号C君,2号Z君,3号H(即本人),4号S君,5号P君。“队长”带队,“老手”圧阵,而新手我被安排在中间,这显然是出于安全考虑,却让我感动不已,佩服至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每辆车上都配有一部对讲机。这样我们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指挥联络、预警提醒、信息共享、娱乐助兴的组织机制;我甚至觉得,我们的车队是如此的有形,有势,融入其中,让人倍觉自信,自豪。

接着,C君要求5辆车尽量保持相同速度、相同间距、同一车道。于是,我们一线摆开,“循序渐进”,沿着高速公路向第一个目的地一一安庆市太湖县一一高歌猛进!

我们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排在中间仿佛被巨大的磁力牵引着,又如同被威猛的双手推动着。我兴致勃勃又小心翼翼,倍感刺激又甚觉安全,总之出乎意料极其自然和谐地融入这快速行进的车流中……

“注意!前面过虚线朝安庆方向行驶,注意减速变道。”领队C君发出指令。

“2号收到。”

“3号收到。”

“4号收到。”

“5号收到。”

我们依次回答。那阵势分明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步调一致的战斗小分队。

然而,每次接到诸如此类的指令,除了觉得新奇有趣,我更为作为一个领导的细心、爱心以及责任心所深深感动!

还有一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那就是我在接到进服务区休息的指令后没看清指示牌结果提前下了高速,圧阵的P君指示4号车跟上2号车后自己却变道跟上了我,并很快指示我跟在他的后面调头重新上高速。等到我俩赶到服务区与其它车会合才发现我们足足多跑了50公里而让其他人等了半个多小时。我向P君和其他等我的人表达歉意和谢意,不料C君却笑呵呵地说:“这正是我们故事的一部分一一这样的“故事”我们开始旅游时不知经历过多少回呢!”两句话便把我的顾虑、尴尬和愧疚之意冲得烟诮云散!

子女陪我去旅游

文/陶华贵

每当在电视里看到祖国壮丽山河处处美的画面,就撩起我想出去看看的心绪。儿子、女儿看出了我的心思,大力支持我和老伴儿出去走走。因为我俩头一次出去旅游,儿女们不放心,先安排我俩做了全面体检,又规划好轮流陪我们出去玩儿。

先由女儿陪着,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出发经广州转机到桂林。一路上,在机场换登机牌、办转机手续,都是女儿奔走忙碌,我俩只是跟着女儿准备登机。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我心里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感慨万千。小时候带她外出,我们是她的主心骨,现在外出她是我们的主心骨了。这就是人类生命延续的自然规律和美妙之处。有儿女陪伴真好!

在桂林,女儿陪着我们玩了四天,得回长春上班了。儿子、儿媳接替女儿来陪我们,先后游览了两江四湖(指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漓江风光、“寻找刘三姐”等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以前常听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现在置身其中,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离开桂林,我们乘火车来到上海,林立的楼群,摩天的大厦,如织的人流,使人震撼。漫步在外滩陈毅元帅的铜像前,流连于黄浦江畔繁华的美景,我思绪万千:旧中国的上海滩又名“十里洋场”,是达官显贵和冒险家的乐园,平民百姓别说娱乐,就是生存已然不易。今天自己一个普通退休老人和家人及众多普通同胞能在此尽享欢乐,真是从心里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感谢改革开放!

接下来我们又游览了苏州和杭州。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心久已向往之。今天来到这里眼前一亮,果真有步入人间仙境之感。苏州园林小巧别致,举世闻名;杭州西湖更是灵秀旖旎,声誉远播。都说雨中游西湖别有情趣,我们游西湖那天正赶上下小雨,小船荡漾在湖面上,优哉游哉,好生惬意。近看,“花港观鱼”鱼红水碧;远眺,“曲院风荷”摇曳生姿,正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古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真是对西湖美景的绝妙描绘。

最后一站到北京。这时我们已经出来十六天了。儿子、儿媳也该回去上班了,给我们安排好食宿、交通,他们就先回长春了。在北京,我和老伴儿首先瞻仰了毛主席遗容。看着他老人家和蔼、安详地躺在水晶棺中像睡着的样子,我脑海中浮现出昔日主席那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伟岸身影。然后,我们又游览了天安门广场、故宫、恭亲王府、颐和园、长城、鸟巢、水立方等景点,每一处都感受到不同的惊奇和愉悦。特别是雄伟壮阔的天安门广场,我是百看不厌,百游不倦。

恋恋不舍地告别首都返回长春,二十多天的旅程,无论到哪里,吃、住、行都是儿女们安排,我和老伴儿只是轻松欢乐地享受。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再出去游玩,不用儿女们陪伴,他们也该放心了,我们也心中有底了。

再见,我独行的旅游

文/田野万岁

独自拖着行李辗转各处,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人惊讶的问我:“哎呀,只有你一个人啊,真是可惜。”我如果心情好,会同他争辩两句,大多数笑而不答,匆匆走过。世人不理解独行的妙处,就好像我不明白辣椒的好味一样,彼此鸡同鸭讲,何必多费唇舌。当我坐在火车上,掀开窗帘,看着旁边的风景随着铁道的韵律一摇一摆的从眼前闪过,此时的曼妙难於言明,每一次的独行,都是自己的丰富的心灵之旅。

我不想曲高和寡的显示自己道法的高超,写出什麽哲人空谷的话来,我只是概述一下,每一次的独行,都是对自己的灵魂最真切的呵护;每一次的独行,都是同自己的心灵最坦诚的交谈;每一次的独行,都是将疲惫的身躯,毫无保留的交给自然;每一次的独行,都是将坚毅的足下,义无反顾的放逐江海。只有一个人,才能发现江湖之美,天地之妙;只有一个人,才能洞察禅心物语,命运真谛。“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心中不为他人说驱役,流露的永远是自己最为真挚的光辉。

当然,我不止一遍的夸耀自己的体力,跋山涉水之中浑然不知疲倦,不是一般人都可以跟上我的脚步。我是个寄情于山水,放浪于形骸的诗人,道不同不相与谋,那些吵吵嚷嚷疯狂购物的庸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痴客,傻吃闷睡推杯换盏的莽夫,我不愿在你们的背後亦步亦趋,何不分道扬镳,让我安静的在途中发现自我,隐逸山林?

我的世界太过强大,让我沉醉其中难以自拔,以至於很少有人可以闯入我的心田,聆听我的心语。也许,这是件坏事,但是我并不孤僻,我的朋友遍及天下,如彦泽奎妮此等至交,好似血浓於水的骨肉亲情。只不过,我们各自都在耕耘自己的乐土,平日里,我们交换彼此的果实乐以忘忧,只是我们的田园,始终都要自己去躬耕。

不知不觉,我苦心孤诣的一个半月的行程,终於徐徐落下了帷幕,三年前,我就在擘画台湾之旅,没想到一旦成行,时间确如飞逝。也不知道何时再会莅临台湾了,那里纯净的空气,质朴的微笑,让我难以忘怀。就这样匆匆结束,下一个两年,还能允许自己周游世界吗?体力和金钱,从来都不用担心,但是年龄的砝码,着实叫人难以承重。

再见,单身的旅行,在最後两个小时,我和你痴痴的吻别。努力尝试独身去旅行吧,你会发现,你心灵中被埋没的脆弱的自己。

就做我自己

文/仇赤斌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与人攀比,易成庸人。如果和别人比,到处都是比我强的人,我会输给无数的人。人无完人,我不如人处多矣。但是细想,又何必要和别人去比呢?

平时来往较多的是高中的同学。在同学圈里面,我是最没钱的,但并不自卑。两三个月一次的聚会,一般是大家凑份子。如果遇到有钱的同学有喜事了,要请客,我也吃得心安理得,不辜负同学的一片美意。

同学圈里,暑假里有人带着孩子,自驾车去西藏、内蒙古旅游,有时来回要20多天,真让人羡慕不已。还有去欧洲或是非洲旅游的,近的国家也不是东南亚国家,而是日本的深度游。看到他们所去的景色优美、文化绚烂的地方,拍的照片和写下的感言,我除了点赞,有时还凑个热闹,附上一首打油诗,分享下“看图旅游”的喜悦。如果有其他同学也来点赞,算是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慰藉下不能身临其境的遗憾。他们所到之处,对于我这个没出过国门、连香港也没去过的“土鳖”来说,实在是太高大上了。

其实“土鳖”也喜欢旅游。没有这么长的假期,就利用周末或小长假到周边的免费景点自驾游一番。或是跟着驴友团来个两三天的旅游,省去驾车之苦,省钱、省心,也挺好。其实只要有心,随处是景,简陋之处也能体会到别样的风情。只要出了门就不再去考虑工作上的事情,彻底放松心情。和家人一起出行当然最佳,如果不能,我也相信夫人一定能带好女儿。

朋友圈里有跑步和快走的比拼,有人每天都在比较里程数。有几个很猛的同学几乎每天坚持跑步,多数是在室外,一般5至10公里。也有超过10公里的,说要去参加半程马拉松赛。我都佩服不已,但也不盲从。窃以为,晚上的跑步,并不可取。晚上阳气宜收不宜发,还是小运动量的散步之类比较适合。我只是每天早上锻炼,量不大,微汗而已。除了做一些伸展运动,坚持做50个仰卧起坐和50个俯卧撑。有次聚会,人高马大的前体育委员质疑我的俯卧撑,于是就比拼了一下,结果是我胜出。无他,坚持而已。那次几组下来,做了100多个,腹肌疼了好几天。但恢复后再做,一口气可以做到100个,看来是有突破了。

如果和前体育委员比爬山,我一定甘拜下风。这位老兄,几乎每个周末都和夫人一起去爬山,宁波大市范围内的游步道和野山都已经爬遍,熟悉每处的角角落落。爬山之余,还自带水桶,背回山泉水泡茶喝,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他喜欢喝茶,对与茶有关的都很讲究。我也喜欢喝茶,但没有好茶具和好茶叶。其实用心去品,一样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来。同学里还有喜欢收藏古玩、文房、红木的,我也喜欢,但自知财力不够,欣赏一下就够了。

已年过四十,也该不惑了。知道自己不是全能的,明白了自己能干些什么,不能干什么。承担该自己承担的,不眼红别人的,如此就好。男人讲究事业有成,但要达到何等的职位、拥有多大的资产,才算是“有成”呢?平淡如我,工作还算稳定,可以养家糊口,有妻有女,足矣。业余时间有点自己的小爱好,写写小文,拍拍照片。写完了,觉得还可以,就去投稿试试。如果能发表,就当是中奖了,不能发也无所谓。反正发与不发,我都在写,写了已有5年了,不也挺好?

放平心态,放下累赘。就做我自己,何必与人比?

大大方方去旅游

文/徐振泽

小区对面有家理发店,里里外外就一个人,是个退休的师傅。常到这里理发的,都是像我这样的退休老头,连剃头带刮脸,8块钱一位,经济实惠,还能打哈哈凑趣地唠点儿闲嗑儿,对店主来说是一份收入,对我们来说也免去了到各种“造型设计室”花钱不少,还不受待见的尴尬。

这天又去理发,远远就看到门上贴着一张纸。走近一看,纸上写着两个大字——“旅游”,下面有一行小字:“店主去台湾旅游七天,暂停营业。”

老年人剃头早几天晚几天都无所谓,不像新娘子盘头,还要挑个良辰吉日,所以我对理发店何时开业不大在意,但门上的“旅游”二字却让我想到很多事情。

大约40年前,上映过一部英国译制片《尼罗河上的惨案》。剧中萨洛美·奥特勃恩太太与女儿罗莎莉·奥特勃恩的一段对话,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女儿兴高采烈地告诉母亲,银行同意她们透支信用卡去埃及旅游了。

透支信用卡去国外旅游,还如此兴高采烈?当时的我无法理解这对母女的消费理念,同时又伤感地认为,“旅游”这个概念恐怕永远和我们无缘。因为我一直觉得旅游是奢侈性消费,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乐趣,而那时我们的工资每月才几十元,和“旅游”这俩字实在没法联系到一起。

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之说,在计划经济年代,大家有时会借出差的光,稍稍满足一下“行万里路”的渴望。比如,在去北京出差或路过时,挤点时间去趟天安门广场,看看城楼和毛主席像。如果再奢侈一点儿,就排在金水桥前那条长长的队伍里,花5角钱照张相,在信封上写明地址,让照相馆把照片给寄回来。

改革开放后,人们忽然了解到,活力四射的芭提雅、南非的世界杯决赛、纽约的喧嚣与都市生活,中国人也可以身临其境。不过,在早些时候,手里有钱的人对旅游也心有余悸。外怕别人眼红嫉妒,内忧家庭成员认识难以统一,特别是老一辈人,如果听说要花“巨资”出去游山玩水,不骂你“败家子”、不跟你拼命才怪。

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国内乃至境外旅游已经司空见惯。这不,就连一个小理发店里靠一刀一剪赚辛苦钱的老师傅,都去我国台湾看宝岛风光了。这是国人消费观的巨大变化,是一种可喜的变化。虽然它发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却比我们身边盖起多少高楼大厦的变化更深刻、更有意义。这种变化,不仅说明人们已经从心底感受到生活好了,富起来了,有保障了,不用再为“留几个过河钱”节衣缩食了,而且已经开始享受这种富裕、这种幸福,开始分享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了。

最近几年,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值得称颂的是,这些人都像这位理发师傅一样,是花自己的钱、堂堂正正出去的。他们在外面不再害怕见到熟人,回来后也不再顾忌有人说自己炫富,而是把幸福写在脸上、用在腿上、贴在门上,大大方方地告诉人们:我去旅游了!

人是需要旅游的,因为世界是一本书,谁经历过那种坦然地翻阅,谁的中国梦就会更多几分绚丽的色彩。

小站相逢

晚上,去火车站送站时忽遇一老友。这哥们儿一身休闲打扮:白T恤、黑色八分裤、旅游鞋,夹一柄雨伞(不是折叠的),拎两个薄薄的塑料袋。寒喧过后,问来车站干嘛,答曰去北京旅游。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就这一身去北京?连个箱包也不拿?可他十分认真,就是进京旅游。不但北京,还要去西藏、内蒙等地,时间也未确定,以把兜里的钱花光为准----他卡里存了五万元。塑料袋装的啥?一个袋里有两件衣服,一个袋里是两根黄瓜。不用说,黄瓜是路上吃的。就独自一人?不是,还有个旅伴。他指了指不远处。那哥们也与他装束相仿,真是情趣相投。

一柄雨伞、两根黄瓜就旅游了,见过潇洒的,没见过这么潇洒的。我震惊了,不知怎地脑海闪现“文革”时《毛主席去安源》那幅名画,耳畔回响起《潇洒地走一回》那首流行一时的歌。那首歌曾被身边一着名企业家幽默地“窜改”为“潇洒地来回走”。听我对他的人生态度大加赞赏,那哥们儿发挥起来:“钱是为人服务的,我从来不攒钱,小品不是说了吗‘最悲哀的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孩子已经有了工作,不用咱管。病了有医保,死了有二十个月工资的丧葬费,不够吗?留钱干什么?等七老八十脚步迈不动时有钱也花不出去了。”这一套一口气说下来,我只有点头的份儿。说真的,能认识到这些的人不少,把它变为行动的则不多,像他这样彻底付诸实施的更为鲜见。

这哥们儿抱定他的信念,确确实实周游了不少地方,包括去他在上海居住的孩子那儿时,借机把江浙“游了个遍”,“一天都没在孩子家呆”。看来他对旅游的执着到了相当的境界。不过后来的话我听着有点“跑偏”。他说他感到所有地方都比家乡这儿好,他列举了不少事例证明他的观点。对此我未加反驳,外边的世界确实很精彩,但如果由此导致对家乡的否定,这旅游的效果也有点儿太那个了。

正想着,大厅里响起火车即将进站开始检票的通知声,交谈就此结束。祝这位哥们儿旅途愉快!

旅游中接受爱国教育

文/王敬礼

今年去南京旅游, 在美丽的南京古城,我们游览了总统府、秦淮河、中山陵等,但最不能忘怀的是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75年前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二战史上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民而建立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为了让世人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历史的真实性,在南京大屠杀的原地建造了一个2100平方米大型墓冢-----墓地广场。 在墓地广场,有三处遇难者遗存:一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馆时,首次发掘到的大批遇难者遗骸,已存放在墓地广场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另一处是1998年至1999年发掘的“万人坑”遗址,在此遇难者遗骸分七层排列,分布在表层的就有208具, 第三处是在近几年扩建工程中新发现的遇难者遗骸,现被原地原貌陈列在新落成的展厅内。这些遇难者的遗骸,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馆内还展出历史文物3000多件,图片3500幅,令人触目惊心 。置身于纪念馆中,似乎亲历这场残无人道的大屠杀, 心中掀起阵阵愤怒。  

走出纪念馆,大家的心还在隐隐作痛。痛定思痛,落后就要挨打。这三十万人血的教训太沉痛太深刻。今天,我们祭奠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三十万同胞, 要牢记国耻,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 。只有我们强大了,才能站得直,立的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旅游的误区

文/周炳揆

外出旅游的人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比如说在时差还没有调整过来时就在一个陌生的国家租车驾驶,和看似可爱的猴子合影结果被猴子咬伤,不听导游指挥擅自离队等等。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对旅途中的风险估计不足,结果轻者被送进急诊室,重者命丧黄泉。

对旅游者的错误判断,心理学家用一种叫“认知偏差”的理论来解释,一些非常有经验、见多识广的旅行家也会因“认知偏差”而误入歧途。比如说,有些人在外非常谨慎,时时提防小偷,防范旅馆发生火灾,也关注数据安全,但恰恰也就是他们,在喝了几杯酒后却会贸然地租了车在外国驾驶——这就是说,人们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原先很健全的认知,会情不自禁地偏离轨道。

另外,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对所获得的信息有自己的一套加工模式,但在外出旅游时,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使人应接不暇,很容易被错误的信息所主导而作出不明智的决定。社会媒体的发达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上经常有人炫耀自己在某地惊险瞬间的照片,看后,使人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这样,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更愿意承担风险,在一些紧要关头需要决断时,人们往往会想:“我不是来旅游吗?我不就是想体验一下吗?”——所有这些,都是旅游者出意外事故的罪魁祸首。

据一份统计,未经指导开车是导致旅游致伤排名第一的原因,这里的“车”,包括摩托、自行车、电动平衡车、水上摩托等。有些人本没有太多的体育运动经验,看到照片上有人骑着没有马鞍的马在海滩边蹀躞极为着迷,也跃跃欲试,结果摔倒在海滩;有时拍照片也会受伤,我亲眼看到游客和背后一棵树上的猴子一起玩自拍,结果猴子从树上跳下咬伤了游客;至于去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自驾游,由于驾驶方位和我们相反,转弯时开错车道,酿成交通事故等更是屡见不鲜。

外出旅游要保护自己,关键之举就是严格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事。你平时遛狗会觉得膝关节酸痛,那就绝对不要企图一天走完罗马;你需要有两到三天倒时差,那就坚持等到三天后再开车,再徒步登山;如你没有经过训练,千万不要贸然尝试滑翔伞、超轻型飞行器等刺激性很强的项目。

梦想是踏在脚步上行走的力量

文/守望天际

有一天早晨,睡眼惺忪间感觉眼前无尽的白,无尽的蓝,怔怔的就呆住好久好久……

事实上有那么一个地方,又不止那么一个地方……

昨天一个高中小学妹发了一条说说就肆无忌惮的飞到大韩民国寻找欧巴了,突然觉得小朋友的举动不可思议的潇洒,诧异间竟是我自己丢了那份洒脱与勇气。很久以前,我有一个码字的习惯,不管多晚,都会写上满满几页蝌蚪状的文艺体,号称:留住时光留住梦想。青涩的字眼就像孩子眼里的棉花糖,甜到腻得慌。总想着有一天背上行禳,一个人徒步踏上脑袋里一个有一个承载小小梦想的地方。那些年,那样……

有个傻缺在我身边唱着: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啊你在哪里/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一首歌曲,一段岁月,一片青春热血,一群追梦的孩子。

梦OR想,单一的任一方触及不到完整梦想,只是因为行为的漫长丢失了行动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