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踏青的文章
关于踏青的文章(精选12篇)
踏青香溪洞
文/张忠桥
阳光明媚,沿着福道浏览香溪洞景区,福道是与公路并行的一条空中走廊,人来人往。驻足远望,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进入大门,一条三米多宽小石块铺就的幽长小路,走在林荫小路上,幽静空旷,水声潺潺,鸟语花香,逍遥自在精神抖擞。路上路下树木丛生高大,不过路下树木经过一番人工修剪,透过树缝能看得更远。
大约走600米远,路边一小楼叫纯阳楼,流传一段关于吕洞宾点化酒家郭尚灶的故事。药王洞旁边有个不起眼的小山洞叫纯阳洞,相传吕洞宾曾在这里修行问道。纯阳,道教解释为修炼纯阳之体,回到原始青春状态,“纯阳”恰是吕洞宾的号,因地处香溪又名“香溪洞”。
来到沟边,一座石拱桥叫“驾云桥”,桥很短,像一根扁担挑着两座山,桥的上侧是莲花池,下侧是镜儿湖,过了桥,面前左中右三条岔道,左右两条蜿蜒曲折,左边进入山沟拾阶而上,路过沟边张三丰曾修道的寓所。右边向外走,可到外面山梁上的弈仙亭,那是聆听昆虫演奏会的最佳地点。中间一条叫天梯,三条岔道都可通向山顶,也可在上面玉皇阁附近汇合。
上天梯走一会需歇一会,走走停停,终于上到凌霄亭,四处张望,透过树缝看到远处一片绿,仰视绿叶透着光亮斑驳的天空。眼前悬崖上的古树笔直挺拔,精神焕发,有古树据说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顿生景仰对着古树叩拜。古树不语,枝叶随风舞动,向我微笑致谢。
继续向上走,来到玉皇阁,玉皇阁古朴典雅规模不大,玉皇阁院内两侧各一棵高大的松柏,院内正中央香炉中香火缭绕,阁内传出流水般婉转低回的诵经乐。向右拐,玉皇阁后面台阶,一棵重阳树平趟着,旺盛悠闲地生长着,下面雕塑双手造型捧着,三个醒目大字“福到了”,“福到了”是“树倒了”的谐音,这一天人合一自然景观以雕塑小品为誌,寓意四面八方“祈福纳祥”。
不知不觉来到山顶,中华万福大鼎矗立在山顶平坦之地高台之上,仿司母戊大方鼎,青铜铸就,镶一万零八十个楷体小“福”字,造型细腻,古朴厚重,宏伟辉煌,顶天立地,文化意境深远。站在中华万福大鼎前默默祈福,愿天下苍生幸福安康!
山顶上还有个小山头,古木丛林掩映的三清殿坐落在此,与玉皇阁相比,三清殿规模宏大,典雅庄重,三层大殿错落有致,琉光璃瓦,四角飞檐翘起,殿内供奉太上君老子。
三清殿院内东墙上刻着,历代名人名家到访香溪洞所作的优美诗篇,其中,明代永乐六年户科都给事中胡濙的《奉命访张三丰到香溪洞》“枝头小鸟语间关,野径无人自往还。扶杖过溪临绝壁,石桥空听水潺潺”。西墙刻着《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脚踏一方土,头顶一片绿。徜徉林中,我欣赏着美景,美景也欣赏着我,我似乎成为这里移动的人文景观。弈仙亭在半山腰山梁上,下面两条深沟汇成一条深沟,四周空旷寂静,树木茂密高大。阳光普照时分,众多不知名昆虫经常在这里举办大型演奏会,参演选手众多,场面宏大,此起彼伏,这边奏了那边和,时而齐奏,时而合奏,时而独奏,丝丝入耳,层次感强,音质自然纯净,涤荡心灵如禅音,大自然神奇令人震撼。
沉浸其中,身心舒缓了许多。折回到山顶,突然,一只小鸟飞停在面前树枝上,我好奇地观摩着,小鸟不断翘动着尾巴,羽毛黄黑白搭配匀称,嘴巴尖细,尾长身小,灵动精致,不一会,嗖地飞走了。
时间不早了,沿着山脊梁公路向东走,不远处这里有三条公路交汇,也是三条山脊梁交汇。转向北边,路过农家乐,望江楼就在此山顶。沿着旋梯爬到顶层,骋目远望,秦巴胜状在汉水一江,携远山,共长风,福满大江,浩浩荡荡。
陪父母踏青
文/马亚伟
最近半年多,父母搬到了城里跟我一起生活。
春天到了,父亲忽然有些出神地说:“往年在老家,这时候该下地干活了。”我说:“现在你终于不用受累了!年纪大了,该好好歇歇了。”母亲接过我的话说:“你爸想老家了。他呀,离了那一亩三分地还真不习惯。总在这里呆着,他浑身不自在。”父亲嘿嘿地笑了,说:“我就是想看看菜园里的菜都长出来了没有。我这辈子,就跟土地亲,脚踩在地上才踏实。”
我明白父亲的心思了。父亲多年里在田里劳作,与土地的感情极为深厚。在他看来,田里的农作物和青草都是有灵性有情感的,离开它们久了自然会想念。其实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每当她在小区里看到有人种菜,都要凑过去帮忙,还不停地讲述她种菜的经验。我打算利用周末时间,陪父母去踏青,让他们好好跟土地亲近亲近,以解乡愁。
周六一大早,我带着父母出发了。半年多以来,他们下楼很少,更别说出门了。这次出来,两个人像飞出笼子的鸟一样,很兴奋。他们在车上不停地说着乡下的农事,还张望着车窗外春天的风景。
到了目的地,父母赶紧钻出车子。置身熟悉的田地中间,他们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父亲极目远眺,感慨着:“天暖了,万物都要生长起来了!”我看到父亲的眼光有些悠远。父亲与母亲并肩走在春天的田埂上,微风吹动着他们的白发,他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田里有老乡正在劳作,父亲走过去,与他们攀谈起来。一会儿功夫,父亲来了兴致,接过老乡手里的铁锹,熟练地挥动起来。母亲笑着说:“瞧你爸,就是跟土地亲!”别人踏青,都在不停地拍春天的美景。可是在父母眼里,春天的风景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他们更在乎双脚踏在土地上的感觉。我想,只有这样才是踏青的最高境界吧,不在乎眼前的风景,在乎的是与春天亲近的感觉。
父亲和母亲在田埂上流连,我跟在他们身后,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满足。我说:“爸,妈,以后咱们常出来走走。时不时出来走走,心情好,身体也好。”父亲说:“可不是嘛,出来走走舒服多了!”
我的周围,很多老人搬到城里跟儿女一起住。其实他们是一群候鸟,虽然来到了城里,心却留在了乡下的土地上。多陪父母出来踏青,让他们找回亲近自然的感觉,也是我们尽孝心的一种方式。
清明踏青
文/潘玉毅
在中国,很多节日常伴随着悲和喜两种情绪,这一点在“清明”这一日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团圆往往也是别离的开始,清明因是可以多放一天的假,让人打心眼里感到欢喜,但转念想到其旧有的习俗,人们又不免自心头向外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氛。
清明序数仲春与暮春之交,它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作为一个节气,其内涵自不必多说,无非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殆于农事,此日起,可点瓜种豆,可植树造林,可忙蚕桑之事了;作为一个节日,清明是“时年八节”之一,虽然最早起源于何时已未可知,不过按照民间传说,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是为了纪念“割骨奉君”却“不言禄”的介之推而设,清明的来处料想也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自古以来,清明便有祭祖、扫墓、踏青、荡秋千等习俗,到汉唐时,蔚然成风,且一直保留至今。不管你官做多大,位居多高,到了清明这一天,也不免要下马、下轿,去祖先坟上走一走、拜一拜。
显然,祭祖也好,扫墓也罢,大抵是因为那个世界的人再也回不来了,只剩下后人满腹的思念和记挂,唯有借坟前的一炷香、一个深深的鞠躬,聊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感激。
当然,清明的哀思来自于人的思念,也深受气候的变化影响。杜牧有首同题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前后,雨总是下个不停,早也纷纷,晚也纷纷,下得人愁肠百结,踏青去不得了,扫墓归来,也只落得个浑身湿透,恰似下了锅的落汤鸡,狼狈中更添感伤。
在吾乡慈溪,清明前后还有裹艾青汤团和艾青歪包的习俗。眼见着日历上就快翻到清明节这一页了,惯于操持家务的巧手主妇们纷纷自野外或市场里淘来艾青、荠菜、马兰头诸般野蔬,某一日晚饭过后,或约三五邻舍,或独自在面盆里揉起了粉,拌起了馅,在灶间叮叮当当地忙碌起来。待汤团和歪包出笼,即使再挑剔的人们也能吃出许多美味来。端一碗到祖先坟上,也见得晚辈的一点孝心,可说是另一种乡思的寄托。
当然,到了今天,清明还有另一重意义——它为日日裹足于办公室、城市间的年轻人踏春旅行提供了机会。走出办公室紧锁的房门,走出玻璃封死的窗户,去外面看看桃红柳绿的景色,我们方始明白,原来这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呆板。
踏青
文/校园作家
喜欢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春》,喜欢刘墉老师的《人就这么一辈子》,喜欢冰心前辈的《纸船》,今天,我也想为自己写本书,一本出自本能的励志之书,不需要去做太多的准备,也真好!还是坚持写了,完全都是我自己的话,是我自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快乐,也想和大家做朋友!
我的生活圈里很单一,简简单单,基本上没什么让我垂头丧气的,或许是心态太好,也或许是自己太傻!
前言:
说实话,刚进入这个社会,我认为人就要成熟,要有心思。才会让人看得见你。不会忽视你,现在不一样了。其实,有时候单单纯纯才会让人觉得舒坦,觉得这个世界好简单。
是不是太多愁还是善感,怎么还是会潸然泪下,可能一切都是上天安排,不管我现在有多坚强,可是回到家中,发觉父亲还是不在我老家,突然会自言自语,对父亲的切切思念,从我脑海里无法抹去,若不是今天的我,已经可以自己工作挣钱,怎么能够自己买车票回老家,看看我的故乡,看看我的家人,看看父老乡亲,他(她)们都还好,在老家,大多数都是我一人,时间久了,自然形成习惯。进进出出一个人觉得随心所欲,有点孤单但是我很感恩,母亲虽然年迈66了,可是好多次我回家都不能与她碰面,可是就算是我一个人回家,走进院子里,一股鸦雀无声的空气扑面而来,觉察到家里空荡荡的,还是忍不住,双眼早已被泪水蒙住,我喜欢哭,喜欢流泪,喜欢洒脱,哭出来会好一点。
后来若是我再回老家,想与母亲见面的话,就会抽过节的时候。 每当我想起在外打工挣钱的母亲,比我还要苦还要坚强,我会一下子精神振作起来,会突然欣欣然地鼓励自己,向着佼佼者的目标奋斗,或许是经历了一些挫折吧,也或许是天生具有的一种本能吧,听说白羊座的人属领导型人物,天不怕地不怕,而且一旦下定决心,不到黄河心不死,排除万难的要达到目的。
说的还真是略有几分道理,让我不得不抓住机会,施展领导的风范,那就是凡事只要比别人多多努力,就会成为佼佼者!
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好,可我一直放不下的还是我的故乡之友,想每一年回老家看看,听听,写写,画画,这春天般的田野,忘眼一看绿油油的,于是我也跟着带着春天般的笑脸,蹦蹦跳跳地歌唱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其实在这次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独自一人踏上回家的末班车,最让我不得不说的是我的四姐,因为父亲早在八年前因患染“急性白血病“晚期导致无法治疗全愈,就这样转身从人世间离开了匆匆的八年之久,在这八年的时光里,想说的太多太多!
在我们家里可能这样的年龄相差,也是万分之一的概率!我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我哥排行老二,反正我目前是44岁的时候生的我,我最小的姐姐比我大两岁,而我最大的姐姐比我大23岁,除了我最小的四姐,目前我在家里已经做了“姨奶“就是我外甥的孩子,按辈分称我为“姨奶”他们都比我大两三岁以上。可是我们这个家里,最想提的还是我最小的四姐,我目前生她的时候,自己身体不太好,得了一种目前我没有去打听的病,就是我四姐出生的时候,脑袋上有一个大的水包,几乎和脑袋差不多,后来医生告诉我母亲,说我四姐不是哑巴就是傻子,最好不要养,于是替我母亲做主,就这样把我四姐丢进了垃圾桶里!
后来过了多久我不知道,我母亲不能下床走,父亲来给目前送饭,那个年代也就是87年的时候,村委书记因为我们家小孩是超生,所以就会罚钱啊!可是我父亲听母亲说,医生把我四姐丢进垃圾桶里了,我父亲听到这样的诧异消息,立刻,马上,起身,去找那个垃圾桶,还好在医院,清洁工大妈去吃饭了,要不然我四姐就真的不能和我在一起了,从小到大!父亲救了我四姐,我很感激!因为我长大了!
现在的四姐,她的脑神经反应总是有一点迟顿,可是她不会说谎,有什么说什么,就是比我还要简单,无忧无虑,不会太多愁也不会太善感!四姐也是父亲最疼的小女儿,因为她比我乖,比我听话,不会反驳!可是我们对她的好,真的很清楚!
记得父亲闭眼的那一幕,最后还在为我四姐的婚姻而操心,因为我四姐毕竟和我们正常人不一样,我很清楚自己现在在写什么。很奇怪,我父亲不能放下我四姐,我四姐不能回老家,要么她的头会很痛,吃药也没有用,这也是多次的困扰才发觉得,在我们家里她会头痛,可是在我大姐家里或是我哥家里以及邻居家里都是好好的!
刚开始我们不知道,还带我姐经常去医院拿止痛药吃,到医院就好了,时间久了才发现的。这一次原本我独自一个人从合肥来到县城里,先是到我哥家里待了一个钟头,决定回老家拿一些自己要穿的衣服行李,可是我一个人回家会怕,想让四姐和我一起,她没有答应,在我转身决定去车站的时候,先是一个人大概走了20米远吧,她哭着追上来了,“妹妹,我不能和你回去,我会头痛,你不要怕,我知道你胆小,可是那是咱爸呀,你不要让自己怕……”
“你不要哭啊,我没有怪你,我不怕我不怕,只是回家拿点要穿的衣服,现在才两点多,我晚上还会赶晚班车回县城的,你就在咱哥店里等着我,知道吗?”
听了我的这些话,四姐还是决定送我一起到车站,我没有答应,因为不需要,她一个人回来的话我也不放心,还是把她劝回去了,当她转身走的那一幕,我的泪水蜂拥而来!
虽然我老家出身在乡下,早已爱上乡下的我,当然也会常常在外打工的时间里,会多次来老家踏青,一刻钟过去了,我来到车站,没有等多久就出发了,一路上感觉欣欣然的向往!
今天真好!到乡下走走,才能真正感觉到,这才是春天!看那挺拔的一排排的枫叶,柏树,松树,柳树,还有路边的花花小草,不像是城市里看到的,没有夏天的气息!完全是自己生长出来了,并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培植它们,也能生长的很旺,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会让自己在车里坐不住,哼哼几句乡间小曲也是趣味无穷,看看熟悉的路线,还有一站就要下车了,我准备好戴上耳麦听着那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又拿出自己的相机,想沐浴在夕阳西下的田野里定格,让相机来给自己做个粉红色的回忆,是我又一次踏青的留念!
幸福是面,知足是碗
文/郭小郭
跟一位朋友相约去踏青,电话里她声音疲惫,情绪低落,没有丝毫春意。她的婉拒让我更加想要去踏青,而且必须带上她。于是我佯装生气,她才勉强同意。
车沿着街道缓慢前行,出了城市,眼界豁然开朗,车速不自主加快,半暖半凉的春风吹进车里,停留在脸上,舒服的感觉却直达心底。朋友曾经是怎样一个乐观、开朗、活泼的人呀!结婚生子之后,生活和工作竟然将她摧残的惨不忍睹,开口就是累闭口就是烦,这不,沉默了一会儿,她开口了:“为什么我的生活没有一点儿幸福可言呢?你说,天不亮就得醒,做饭吃饭,赶着上班时间,一天忙不完的事,下班了接孩子,买菜,做饭,中午连个午休时间都没有,累不累?不瞒你说,过完春节到现在我还没逛过一次街呢……还有孩子他奶奶,动不动就横挑鼻子竖挑眼,你说,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老人就少管点闲事吧,她偏不,芝麻大的事也要过问,明摆着没把我当她们家人,处处防着我,好像我是我妈派到她们家的一个间谍……”
我忙安慰她:“你和老公不是一直恩爱有加吗?这就不错了!”谁知她马上接话道:“快别提他了,整个一甩手掌柜,两面派!要立场没立场,要主意没主意,还恩爱呢,我都两星期没让他碰了。”
我无语。车里弥漫着陈妃平的《有个人对我好》。
踏青结束,返回途中车子停在一片麦地边上,绿油油的麦子正等着浇灌入春第一水。几近中午,远处走来一个农妇,手里拎着一个网兜,走近了才看清楚农妇没有左臂,袖管是空的,右手网兜里面是满满一碗面条,菠菜炒鸡蛋的卤子。农妇一声吆喝,从麦地里一瘸一拐走来一个满脸脏兮兮的男人,这是我和朋友听到的他们的对话:
“吃吧,昨天夜里也没顾上睡,我替你浇一会儿地。”
“没事,你不方便,还是我来吧,我快点吃,不误事。”
……
男人埋头狼吞虎咽,女人站在一边,脸上露出幸福地笑。像春风里的一朵花。
朋友由衷地说,“瞧瞧人家,多幸福的一对!”“可是他们也很不幸啊,身有残疾,还要种地,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的,说不定也是上有老下有小,难啊。”我故作忧虑地说。“难道眼前吃面这一幕,你没看出幸福吗?”朋友诧异地望着我。
“当然!吃面是幸福的,有面吃,人才不饿。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吃面时手里还得有一只碗?”我说。
返回城市的路上,朋友恢复了往日的性格,仿佛春天一下子装进了她的身体。她忽然羞涩地说,“出门还不到一天,竟然有点想家。”
幸福是面,知足是碗。我朋友她是找到碗了。
暮春踏青看炊烟
文/幽栖老歌
三年里,一直有上单位后面的南山一游的向往,可是一直没有机会。造化在昨,饭后与单位同事放弃了转广场的积习,而提议上南面的山上走走的建议被响应。于是两人徒步循单位墙后的农家院落门前信步踏上了上山的路。
暮春时节,踏着饭后昏黄的闲暇,信步爬上了从没去过的南面山顶,山路很陡,但并不险要。一路上满山的杏花随风飘落,撒在脚下积成厚厚的犹如棉絮似的柔软,仿佛走在地毯上一样。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是一种久违了亲切。十几年的爬山涉水经历,对于山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习惯和亲近。从单位出发,沿着山下农家小院的门前,寻路走去,心情自在轻松,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悠闲之中有股清闲徜徉。
站在半山腰和山顶,回首身后的小城,楼房林立于河谷,景色秀丽别致,三年里从没有过这样欣赏小城的心情。原来小城竟然如此多娇。
站在山顶,微风拂面,静山深处的脚步,却惊起了几只野鸡飞鸟,哗哗一溜烟消失在山谷对面,山下炊烟袅袅,山间田地里有捡拾野菜的农妇身影。放眼北望,汭河上橡胶坝堵成的河水在太阳余辉的衬射下熠熠泛光,山坳里的龙泉寺一窝青翠绿绿的。身后退耕还林的田间柳树绿条低垂,随风摆动着懒腰,犹如午睡初醒的少妇满眼惺忪。地边更上的侧柏郁郁葱葱,脚下小草吐绿,雨后不久的山路上没有尘土飞扬的呛人。只觉得空气缕缕亲新而沁脾入肺。脚不停歇,循人迹至,信步散走,边走边和随行游友闲聊,不觉就上山下山,回归原处。
一路归来,前后不到四十分钟时间,但要比在广场走动的效果好许多。浑身已微微发热,可人并没喘气,仿佛这样的饭后散步恰到好处。
农家悠闲的信步松散已经不属于我们。熟悉的农家烧炕的柴草味道的亲切勾起对于逝去岁月的向往和流连。世事难全,小时候是不得不走羊肠小道,现在却成一种奢望的享受。当我们穷的叮当响的时候,就没赶上如今的“联村联户”的帮扶好事。一直知道自己睡觉自己翻身乃天经地义的应该。思考往往破坏宁静,单位要联村联户的事需要职工捐钱给购买化肥,可是原本就给员工办不了什么好事的我对于募捐一直心存愧疚。然而昨晚帮扶果园建设的乡领导夜半电话让我久久难以入睡,他问上次跟县上领导到乡上果园开会帮扶的事情如何?某单位已经给一万了,某单位也给五千了,而我们给多少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是等米下锅呢。可是还不能拒绝,也不能不热情。只能是说好话思考等待的应付。
向往村庄暮后的柴草烟味,身背背篓装满喂牛的青草,踏桌暮色,赶着群羊,哼着小曲进村,鸡鸣狗吠,猪哼鸟叫的情景过去艰难,而如今还有人帮扶。索取的应该,又有谁管我们发不出工资的艰辛呢?人愈发的向往村庄的暮后炊烟的日子来了。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踏青
文/潘剑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田间的青草绿油油铺开着……
又到星期天,朋友便来电话说:“沙子,我们要去红水河边郊游一次,散心散心,你去不去。”一口答应,迅速丢开手中的一切。此时,我才发觉自己被寒冬封住了许久,心被裹在厚厚的大衣里面,没有一点新意,生活乱麻麻。
早上七点,天在朦朦胧胧中亮了起来。狗子、玉米还有我三个,穿上最简单的衣服,带上早点,骑着自行车,往红水河河畔驶去。路在车轮下走过去,飞快的,如赶春的鸟儿一般从北方飞回南方。
一路欢歌一路笑语。玉米是我们几个人中最活跃的一个,说好久没有兄弟陪同出游了,今天是良辰美景,把春天装几袋拿回去家常常看看,欣赏她。狗子说他好久没邀请到我这个寂寞的忙人了,今天一定要用红水河水把我灌醉,然后一起疯狂。听完他们说的话,大家都笑了,像是新叶刚刚探出枝头那么清新自然。路边的树叶格外的绿,像是特别为我们准备的欢迎仪式,密密的叶子把晨光隐隐约约撒到路上,如陶老先生所说的“晨光之熹微”。
大约过了十五分钟,我们便到了红水河的南岸,一眼满是清澈的而被晨风吹动泛起涟漪的流水,微波荡漾,没发现有其他的人,这是恰到好处——静。我把自行车悄悄放在一边,一个人静静坐在草地上,看着流水平缓河面,倾听流水的声音,看那清净的世界。忽然,一阵风从背面吹来,夹杂着泥土、小草潮湿的青涩味道,那么真实,感觉自己靠近了春天的脚步。
啊,爽呵!我偷偷地捧起满满手心的水,往脸上轻轻地抹,从脸上到脚上的每一根神经,一股爽透全身的感觉,飘飘然,似乎整个人与水融合在一起。此时,我没有什么感觉,全身轻松起来,如泡在温泉中。
良久,我突然被两只大手打“醒”,便大声说:“干嘛,今天才得休息,叫人家起这么早做什么啊?”“呵,这小子在做梦,还以为他在床上睡觉呢,吃早点啦,真的白痴一个。”狗子叫醒了我,招呼我去吃早点。原来他们已经煮熟了早点。大家围在垫布边,吃着自己做的早点,是他们刚刚煮的小米稀饭,还有自家种的菜,三菜一汤,没经过任何加工的做法,原汁原味。曲膝而座,以草地为席,品尝自己的美食,还有自家酝酿的玉米酒。狗子提议,我们要用什么方式来留住这个大好时光。玉米说:“沙子,你这书呆子朗诵一首诗或者唱一首歌,算了开头礼,好不?”“好的,那我就朗诵一首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哈哈,没想书呆子能够背出这样的诗啊,来我们干一杯,为我们的出游干一杯,”玉米举起一杯酒,又说:“春在酒间,人醉酒里。”我们又干了一杯。有酒陪伴,玉米和狗子不顾君子不君子之雅容,在酒杯之间宽衣,以最自由的方式,饮酒品酒。尔后,他们又纷纷把最新力作拿出来,如玉米的《短枪与女人》、狗子的《一杯血做的酒》,在席间讨论,而我就当评委、听众,对他们的文章斟酌把脉。进而饮酒谈心,叙说天下故事,把酒话人生,杯盏交绰,品酒作赋。笑声,读诗作赋声,声声翔天。
时间像酒一样,一点一点下到肚子里去,沉积下来,很快就到了十点钟。而此时的我们,也醉在春天的酒里。草地上渐渐多了劳作的人们,一年之际在于春,他们正在开拓美好的新年。我们三个也是,在开春之际,踏青论文谈诗,放开心胸,接纳新事物。
大自然,给我们新的力量,让我们驱除劳累,抖擞抖擞精神。
踏青,是我们与大自然的融合,决定在烦闷时候,携带亲朋好友,开始踏青人生。
春天
文/河北荆棘鸟
一个踏青的季节
一颗简单的心,一份简约的情怀,就这样,我们出发了。
春天,花开如诗的季节。在微风的吹拂下,满山坡的野花睁开了眼,连成了片,汇成了海。面对这气势磅礴的色彩海洋,你还有烦恼吗?你还有忧愁吗?我想,在这个色彩缤纷的季节里,所有的不安、连同一切的“不如意”,都不忍心打破这份安详与宁静!
春天,不失为一个踏青的好时光!还犹豫什么呢,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犹豫的呢?换上轻装,我们去野外踏青吧!
生活需要时常调剂,心情需要时刻呵护。多出去走走,我们能够舒缓压抑的情怀;多出去走走,我们能够体味生活的美好;多出去走走,我们能够感受美好心情的变迁……
就这样,万物焕然一新,为我们迎来了踏青的好时光。魁梧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芽儿摇曳着甜美的心事。卸下烦恼,去寻找欢乐,春雨也是珍贵的心灵寄托!
邀上几个知心的朋友,带着简单的心出游,定会让你忘记琐事的烦恼、忘记内心原有的不安与彷徨。青山、晚霞、夕阳、连同清香的花花草草,还有什么比这个时刻更惬意的呢?还有大自然的温情与美好,都被贴上了一层薄薄的膜,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会在蔓延的气息当中,慢慢陶醉我们早已出游的心。
当学业烦闷了、工作厌倦了、与朋友闹矛盾了……我们可以携带一份简约的心情,在这个踏青的季节里,尽情地让心流浪,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我想,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了,只有现在的你我,才显得更加的真实、更加的逼真。都市的喧嚣都绝于耳畔,尘世的烦恼也不再纠结于心。感谢这个美丽的季节,感谢这一份简约的情怀!
拍拍路边的野花野草,随着照相机一声声“咔嚓”的脆响,我们刻录了一页页美好的风景,定格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伴着蝴蝶,在阳光下追逐自己跳跃的影子,珍藏一些欢心的回忆,没有什么能够带走我们永远的怀念,除了我们自己。赏赏花开的情怀,听听鸟鸣的声音,听听大自然珍藏的旋律。置身于此情此景,满心的“不乐意”,你还记得多少呢?
在空旷的草地上,抬头看看天空,看看飘逸的浮云,看看浮云过后的一片片蔚蓝。塞上耳机,听听美妙的音乐,体味幸福,感悟人生。在这样的季节里,快乐人生,笑对生活,拥有着这样一份简约的心情,果真让人无牵无挂、无拘无束。眼神里洋溢着青春的色彩,身边除了宁静,剩下的就只有工作压力慢慢消失而留下的祥和。
春天,是一个适合隐藏秘密的季节、更是一段让我们流连忘返的美好时光!在这个踏青的季节,让我们放下手中的琐事、卸载心中的不安,带着简单的心拥抱自然、一起抚慰幸福的情怀吧!
一个人踏青
文/那流转的时光
出家门往北走十余分钟,聚宝路的尽头上个坡,就到了仙湖植物园。
拐进登山道时,晨雾渐散,晨曦透进丛林,在石阶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能嗅出甜甜的苏醒的味道,挟着青嫩的芬芳。几只白蝶在面前翩跹,耳中传来鸟儿的啁啾,时远时近,时歌时停。
抬头望上去,石阶向山的纵深处延伸,弯弯绕绕,在目光的尽头不见了踪影;转头身后,山道曲曲折折,已看不清来处。隐隐约约断断续续能听到早锻炼人们的话语声传来。
仙湖梧桐山数条登山道纵横相通,几乎被我踏遍,早已经非常熟悉。但在这个周末的早晨,一个人,置身于这空寂的丛林,还是强烈的感觉到时空的辽远,自我的渺小与微不足道。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离我那样遥远,此刻,我是谁已经不重要。
思绪如林中晨雾弥漫缭绕,被晨曦收向天际;所有的感知脱离意识,被鸟鸣声带向树梢;灵魂轻逸出窍,附蝶飞舞;身体仿佛也幻化成一缕青烟,带着寂寞的香气袅娜而去……
多想,多想有一声亲切的呼唤挽住心灵……
多想,多想有一双温暖的双手牵住衣襟……
“快看啊,那花丛上好美丽的蝴蝶。”
我被这欢快的声音惊醒。一对年轻的情侣牵着手从我身旁嬉笑闪过,追着那对蝴蝶而去,身影溢满甜蜜和快乐。
山道上上下下的人多了起来,林间也充溢着欢声笑语。
我有些累,下了登山道,绕到听涛阁停住脚。听涛阁壁立湖边百十米的山峭,位于仙湖和弘法寺的中轴线上,隔着湖泊与依山而建的庙宇遥遥相望。
最喜欢在听涛阁坐看。耳边民乐悠扬,亭下碧水滢滢,彩艇游弋,对面湖岸碧毯似的草坪上,做游戏的放风筝的打羽毛球的转呼啦圈的……此时一片欢快景象。远眺蓝天白云,青山寺刹,想那绿树掩映着的金壁飞檐的庙堂里,早已是梵音绕梁,香烟袅袅。
在这芳菲四月,佛祖俯瞰这人间欢乐场景,应是感到莫大的欣慰。有没有看见我独自一人,在听涛阁迎风坐化成剪影?
我静静的目及那属于别人的欢乐,思念满溢。因心中纷扰不宁,不敢近身礼佛,我伫立在听涛阁合十遥拜,祈愿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平安幸福!
古代那些踏青的文人们
文/李晓
现代人踏青,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有时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玩玩手机。他们在微信里发图片获点赞闹春意,或者是随旅行社去踏青,匆匆忙忙赶往一个景点,在那里如盖一个“邮戳”就打道回府。哎,还是古代文人逍遥,在春天的浩荡天地间,他们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才流传了那些星汉灿烂的诗词歌赋。
就说李白,这个典型的游子,差不多大半生都在江湖飘摇。早年,他也是梦想当“公务员”的,内心也为此有过纠结,后来闲逛久了,才发现做一只闲云野鹤真是一件美事。有人做过统计,按照中国目前的34个省(市)自治区,李白一生旅游了差不多一大半地方,在他的诗文里,他总共到过206个州县,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旅游家,其实一点不为过。那年代,李白的自驾游,顶多是一匹忠厚的马,他去拜望一位友人,万里迢迢,把一匹马也骑瘦了,你就明白,古代的友情为何是那么深厚了。
李白的踏青,在烟花春色里纵情发狂,灵感迸发,留下了太多诗歌。李白的踏青诗,不仅仅是挥就大地春色,更浸透了他对友人的情感与思念。春日里,他在安徽与友人汪伦分别,汪伦带领一群村民在岸边踏歌起舞前来送行,李白几乎是泪眼蒙眬了,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个在唐朝响彻云霄的大诗人,与一个在桃花潭边 “锄禾日当午”的普通村民,仅仅是喝了几顿春日酒,就结下了深厚情谊。春天的“桃花潭”,是不是飘满了胭脂色的桃花?在岁月的落红里,我一直对李白与汪伦的情谊,为李白的不世故不世俗大大点赞!
知道古代文人在春日里喝酒最爽的事吗?那就是曲水流觞了。一群文人在团团围坐的水面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喝得微醺的文人,拈花微笑、拈须作诗,春水在心头荡漾,诗情在云天里飘荡。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就是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上巳节修禊活动,那天是农历三月三,老王和一群性情相投的文人雅士们在水边喝了酒,乘兴一挥而就写下了千古名帖《兰亭集序》。
苏东坡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宋朝大文豪。老苏这个人,耍心也特大,一辈子的好时光大都是在旅途上晃荡。自古文人向往的就是自由,在天地这个大笼子里翻滚,才是他们人生的好状态。随便举一首老苏的《蝶恋花》:“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其中“天涯何处无芳草”被后来许多人当作失恋以后抚慰自己的心灵鸡汤句子了,真得感谢老苏在900多年前的春天写下这旷世佳句。
古代文人们踏青,也没有今天可随身带的方便面与卤菜,山野间也不一定有春风里酒旗猎猎“杏花村”那样的农家乐。那么踏青这件很文艺很拉风的事,总不能把自家的泡菜坛子锅碗瓢盆都带上吧,于是他们叫上了城里卖馄饨小吃的古代厨子挑上担子一路同行,在唐宋一些诗词中,可以依稀看到这些货郎影影绰绰的身影。
知道旅游鞋的古代版吗?那人是晋朝的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此人有一套郊游的专业“行头”,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可谓当时的“骨灰级驴友”。这种“木屐”被当时的人称为“谢公屐”,前后都有齿钉,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种登山专用旅游鞋。谢公,致敬了!
看一看古代文人们踏青的往事儿,可以让我们在万物蓬勃的春天仰望苍穹,脚踏大地,有云雾植物的气息,把我们袅绕,有历史发酵的酒香,把我们深深灌醉。
这些天,柔弱着
难道真是伤春悲秋了吗?本来迎着和煦的阳光徜徉在姹紫嫣红中,轻松愉悦才是啊;本来和亲人到宝林寺祭祖,踏青游乐兼得才是啊,怎么都感觉难过了呢?!
或许是春暖花开还见落叶飘零,或许是清明踏青撩动思念绵长,就这样,一触即发,不可收拾。以为有经历就能成长,有磨难就会坚强,不是的,不惑有加了,照样迷糊,依旧反复,才知道自己的眼泪是多么的顽固多么的真实。
清楚自己本身是柔弱的,需要呵护需要照顾,可是上天为我着想,要我从磨难中学会坚强,一路走来,无依无靠,情非得已时,总是偷偷地允自己,任由它像缺堤的海,汹涌澎湃。
生命太轻,如入水浮萍不知飘向何方,感情太重,费尽思量拾不起记忆的伤。好了,柔弱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