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境界的文章

2023/01/12经典文章

关于境界的文章(精选11篇)

境界。

文/3b MAN

习惯了喧闹中寻找宁静,却不习惯寂静带来的孤独。

在喧闹寻找宁静,早以做到,这是一种境界。但是面对无人打扰,无事可做的时候,却孤独惆怅。这是较低的境界。但是如果自己本来想得够深,悟得够通,以致想无可想,省无可省,涂有一股精气却得不到宣泄,这又是一种什么境界?

说道境界二字,自有一番看法。近日得某长者推荐《了凡四训》一书,更是有一番平凡而深刻的境界看法。境界多么的平凡而高尚啊,说白了就是行善积德,心立大志,宁静致远。

人追求境界其实是在寻找宁静的归属,心灵的平稳安静,使人快乐豁达,青春常驻。达到这样的境界自然具备致远的先决条件。

要致远必须在宁静的基础上,立下高尚宏大之志。毕生为之奋斗。这样方能致远,飞得更高。如无大志,仅有宁静,平凡庸俗者罢了。这种人都可以称为“老子”,无为而治,无事而做,随遇而安,只求仅有的安宁。

如何宁静,钱?权?性欲?过眼云烟。钱和权只是工具罢了,有能力无宁静的人只是工具的奴隶罢了。性欲,生理需要,爱情的延续罢了,过渡纵欲,必死无疑。得宁静,唯有行善积德,量力而行,助人为乐,知足常乐。

宁静又分三种境界。分别是:

第一种是“宁静”,其实这些人并不宁静,只是强作宁静罢了。用现代话讲,就一2b,傻b,装b,稍经社会的人一眼便能看穿。但不能蔑视,嘲笑这些人,因为这是达到宁静的必经阶段。他装b,是因为想追求宁静,这就是一种境界。

第二种是中层次的宁静,古话所说便是“小隐”。小隐隐于山中田园。因为定力不够,害怕受到闹市中的欲望、功利、事故的打扰,毅然与世隔绝,隐于山林,修炼宁静。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界,难免沾沾自喜啊,因为只有少人人能抛弃世中缤纷色彩,自己能做到了,当然感到自豪。从此,不思进取,安于山林,自得其乐,必然退化成无知无求,比“老子”还要可悲。在下只能对这些人感到惋惜。

第三种是最高层次的宁静,古话所说便是“大隐”。大隐隐于市。因为早已得道,百毒不侵,万邪不扰,闹市只是一个生活场所罢了,只是致远的工具罢了。大隐,能够纵横百界,觥筹交错,左拥右抱,控万财于掌心,而应付自如,稳如泰山,羁笑而过,此人中的宁静任何事物都奈之不何。要知道平水尚怕微风忽扰,平静曳然而止。鄙人,遇人成百上千,不见一人能成大隐,如能相遇,无论如何,必成其学生。也许,世上根本不存在此人。也正因如此,没人能致远,致远是鄙人毕生所求,此乃最高境界大成者。

您是哪种人?哈哈。

一个人喝茶的境界

文/李龙年

一个人可以散步、喝酒、读书、旅游、远行;但,一个人喝茶却是少而又少。

一个人喝酒,可能是闷酒;一个人喝茶,却更可能是境界。

三五知己喝茶,漫无边际聊天,看绿叶沉浮,嗅茶香中袅然飘起,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是人生的慰藉,是文化深处的开掘——茶的境界,与人生的况味,是何等的相似!

一个人喝酒,往往使人忘却现实中的疲惫、苦闷、浮躁,乃至于痛苦……酒的好坏,菜的美味,不重要。酒是媒介,借以忘却一切。一个人喝酒,最多的,也就是贪杯而已——往高处说,因为高兴,寻找一种微醺,却依然是助兴;往低处瞧,其实不过一酒徒而已。古人早已有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即使如此,却还算是境界呢。

一个人喝茶,却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深切,越喝越品到人生的滋味、真谛,越喝越明白茶中的妙处:明前春茶纤细明丽的芬芳、秋茶厚重的浓香与坚韧的淼远……

假如喝的是武夷岩茶,还有桂香、桃香、枣香、兰花香……等等,纷至沓来,远涉而至,相伴而行,香气悠远、浓郁、幽然,甚至,连杯壁都为香气所弥漫缭绕,令人不忍置杯于茶几,而捧于掌中反复把玩、细品:想高山流水,云雾深处,如此植物,如此纤叶,如此嫩芽,如此经历了冬的冰雪、冬的严寒、冬的沉睡,而醒来,而萌发,而吐芽,而噙吻早春的第一颗晨露,而汲取深夜里清凉的雾岚……如此,品之当明眸吐光彩,清心沁芬芳。口齿间,语言该何其清雅美丽!

一个人喝茶,可以读书:最心爱的书,新近心仪的书,值得反复品赏的书……

一个人喝茶,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不必费心寻找茶楼茶驿,不必审视茶楼小姐的服务。你可以随心所欲,哪怕置身车水马龙的闹市,你也可以心静如水,游离于万物之外,浸润于茶香之中,从而“大隐隐于市”、“深隐隐于茶”。

一个人喝茶,还适宜诗歌写作:茶的深处,不就是心的深处么?茶的清香,不就是诗的神韵么?

一杯淡茶,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旅程中可以一陪到底的“朋友”。那么,有了这个朋友,与它面对,该是怎样的幸福!

所以,喜欢,一个人喝茶。

做人的四个境界

文/姜榆木

把自己当别人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一个机会,明明近在咫尺,却总是犹豫不决,最终眼睁睁看着机会旁落他人;进行某项尝试,别人都说你可以,你却反复纠结,总能找到各种理由证明自己不行。

看清世界,首先是看清自己。

当一个人总是囿于自身的视野,缺乏由外而内的客观评价,便容易迷失自己。或者妄自尊大,带来不必要的失败;或者妄自菲薄,充满遗憾和错过。

唯有跳出自我,以别人的身份来审视自己,有了内外参照,个人的优劣长短才会慢慢清晰起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活多迷茫,就把自己当成别人,换一个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

把别人当自己

看过这样一段话:你是顾客,觉得商家暴利;你是商家,埋怨顾客挑剔;你是孩子,觉得父母啰嗦;你是父母,埋怨孩子调皮。

人人各执己见,由此对错难分。

仅以自己所见到的世界去揣度他人的生活,其实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相反,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无需争论对错,只需循着对方的思路去考虑,看似无解的局面也可能别开生面。

一件事孰是孰非,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让别人信服自己,而是尝试去理解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才能同频交流,共同进步。

把别人当别人

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关系,不是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

没有边界感,是为人处世的大忌。

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才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

和人相处,要给彼此留一线余地。靠得太近,打着为对方好的旗号,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在改变别人的同时,也在将别人逐渐推远。

离得太远,彼此宽慰少了、隔阂多了,最终也会渐行渐远。

该进场时进场,该避让时避让。

既彼此独立又亲密有间,互不打扰又守护彼此。如此,一段关系才能持久,进而彼此成就。

把自己当自己

曾看过一些人,流行某样东西的时候,都一窝蜂地去模仿,即便根本不了解其中的风险;看着别人买某个产品,自己也要跟风,根本不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可能他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害怕自己不合群。

然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懂得把自己当自己,不但能在别人的评价中保持清醒,更能耐得住寂寞,在纷繁世事中守住自我,沉稳地思考,不断地成就自我,逐渐向着理想迈进。

人生在世,养的是心性,修的是心态。

往后岁月,愿你摆正自己,见天地之大、众生之广,行稳致远,活出精彩人生。

散步的境界

文/宋子伟

无锡锡西玉祁有凤阜山,因其地形似凤凰展翅欲飞状,故名凤阜。山上有凤阜寺,铜亭广场的健身跑道直通凤阜寺。清晨,我在凤阜寺散步,忽然想到常建。

常建清晨在破山寺散步,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在江苏常熟虞山北,始建于南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寺”是古寺,“林”是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创设了古朴、高雅的意境。晨风、露水、绿林、红日、黄色的寺墙、高高的山林等自然景物构成了多种的色彩。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沿着曲曲折折的小道来到幽深的后禅院,禅房花木深深,幽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竹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令人杂念顿消。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色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深深陶醉在奇妙的景色和无穷的遐思中,钟声和磬声把常建唤回现实,他忽然感到人世间的所有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他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寄托了诗人超凡脱俗、寄情佛门的情怀。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月不详。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仕途不得志,常游览山水名胜自娱。工于五言诗,风格近于王(维)、孟(浩然)。《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我把这首诗送给喜欢散步的老年朋友,在领略这首诗意境的同时,也感悟诗人散步的境界。

散步成为老年人最喜欢的健身活动,在健身的同时,还能“健脑”,还能修身养性。

这,就是散步的境界。

做懒羊羊是一种境界

文/友爱冰

做懒羊羊是一种境界

“做人就做懒羊羊”。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

可如果真正的做人,谁又能做到“懒羊羊”哩?人们只看到,只懂得他的懒,却从不知道作者设计‘懒羊羊’的意图。更或许懂得这些,又怎么明白动漫中的他,怎样做到呢?

“懒羊羊”一只羊,懒到这种程度,兴许真是一种境界。

但我文章所讲述的并不是让大家学会做“懒羊羊”,而是从懒羊羊中找到一种改变自己的方式,方式介乎于对自己所展述的理解。你确定你很了解自己,不,你不了解。如果,你全方面的了解自己,那你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而在于“懒羊羊”这个羊来说,“懒羊羊”并不是轻浮于世。他清楚的知道,生命中总会出现“喜羊羊”来救自己的。对于“懒羊羊”那种愿意随其自然的心态,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即使被抓,也镇定自若,一般人能做到这样吗?不,是羊。一般羊被抓,是做不到这样的镇定自若。

我知道,每个人都想象这样懒得悠闲自在。之所以说,我们做不到,我们一般无法去做到自己被抓时,内心的沉着与安静。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寂待着那个‘幸运儿’的出现。有时,我会把思想想得很轻浮,好似“懒羊羊”一般。被抓就被抓吧,会有生命中的“喜羊羊”出现的。甚至于,会突然想到: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呢?为了认识人,把世界创造的更美好?感觉这个答案,并不是特别的合情合理。来到世界后,匆匆忙忙的过完一生,短暂的比得上潮起潮落。而且,从出生就要不间断的学习,有时还需忍受各式的欺凌,拼命的拼完这一生,那还不如不出生呢!让上帝在造人时,除去自己。要不然,就把人类在出生时,安排一条通畅的阳光大道,免受这些。

后来,我发现,我真的错了好多,人的一生的确短暂,会收获到两种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后悔,有的人却“满载而归”。满载而归的人带走最珍贵的“亲情、友情、爱情”,他们了无遗憾。有一句话说“轻轻来到世上,不带半根草去”。即使匆匆的一生,也依然在晚年绽放最美的笑容。他们这一生的匆匆,犹如一个过客。接触的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晚年也都是一个美的回忆。这样,会在牵手晚年,面对夕阳,观赏自己那双手贡献的社会。想必,会欣然的笑一笑吧。

曾经,伟人不是说过,曲折,困难,磨难。会让我们更坚强么?更会成长,更会塑造我们这成功的一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话。所以,来到这个世上,要借助短暂的一生,来奋力拼搏。不用别人的安排或者刻意指导,我们也要会欣然一笑,为晚年点缀美好画面。

我想想,说得也亦是如此。

“做人就做懒羊羊”,是一只懂得升华自身的羊。

“懒羊羊”本身就是一种境界。做懒羊羊更是一种境界。

琅琊山的境界和情怀

文/王晓

知道琅琊山,缘于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说起来,琅琊山离我们并不远。一路向西,过南京就是。别看这百十公里的距离,从苏到皖,出省了。琅琊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有看头。

停好车,往琅琊山风景区走。入口处,一座长长的碑霸气地映入眼帘,原来是《醉翁亭记》全文,篆刻疏朗大气、笔法飘逸灵动。耳边自然而然响起《醉翁亭记》诵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号醉翁。琅琊山上,屹然临于泉上的亭子是山之僧智仙所作,名之者就是这个欧阳修。此处的醉翁亭和北京陶然亭、湖南爱晚亭、浙江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名列首位。置身山林入口,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预示此行不虚。

景区内道路宽阔,非南方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精致,有北方人的粗放豪爽。两边山坡巨石、怪石多而奇。山上树多,枝高叶蓬,灌木植被丰富。空气荡心涤肺、清爽怡人,让人情不自禁深深吸气,长长吐气。在琅琊山,呼吸是自由的,酣畅的,幸福的。花草树木漫山遍野,经霜五彩斑斓、绚丽多彩,让人忘记尘俗杂事,只想将一颗心投入山林,学醉翁吟诗赋文。

路边多高大银杏树,树叶金黄明亮,山坡、沟渠,落叶到处是。有练字的老人,以拖把为笔,以景区大道为纸,练字健身养性。“地书”成为琅琊山风景区独特一景。

琅琊山因东晋司马瑞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得名,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是皖东极富文化底蕴的六名胜境。我们先醉翁亭后深秀湖再纪念馆,且行且探寻。

山上树木赤橙黄绿都有,浓荫之中,潺潺泉水泻出,水入方池,又汇入山溪,“让泉”二字碑刻拙朴凝重。听说让泉水温终年保持十七八摄氏度,颇为奇特。泉水清澈可饮,捧一口喝,有淡淡甜味。从字面上揣度,让泉应是礼让之泉,查阅出处,果有两峰让出之意。有泉,喜酒,风雅率性如欧阳修者,自然可以玩“曲水流觞”的游戏。“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此“年高”,也只四十来岁,正值壮年。欧阳修知滁,前后约两年零四个月,给滁州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不朽诗文,成为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欧阳修笔下,滁州无时无刻不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从政之道,力求宽简。也只有这样天性率真、不拘小节的太守,才会与滁人同游,呼啸山林,兴尽而返。他把各种生存境遇当成人生馈赠、生命体验,即便是游山玩水,即便是地方小吏,时时处处全身心投入,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有强烈的在场感,欧阳修一直活在属于他自己的当下。

醉翁亭以前是一座小小的凉亭,现在则有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等九院七亭,人称“醉翁九景”,都有文忠公欧阳修的痕迹。

欧阳修离开我们已近千年。翁去千载,醉乡犹在;由亭到堂,身影不孤。

坐标在哪

文/蔺丽燕

一等婚姻,幸福美满,可乐;二等婚姻,称心欢喜,可意;三等婚姻,平淡普通,可过;四等婚姻,勉强维持,可忍;五等婚姻,破裂失败,可散。

行走在围城之内的你,你的婚姻境界属第几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青灯黄卷陪伴着的你,你做学问的境界,属第几境?

自信但不傲慢,谦虚但不自卑,认错且能改正。这是人格之下品。感恩得到的一切,知足享受的一切,无为现成的一切。这是人格之中品。舍得,给予大众分享所得;包容,容纳自他一切生命;觉醒,觉悟宇宙人生真相。这是人格之上品。

正在接受世事打磨的你,你的人格境界属第几品?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佛家的人生第一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佛家的人生第二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佛家的人生第三重境界。

六根尚不清净,在红尘世俗里摸爬滚打的你,你的人生境界属第几重?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限的是时间,有限的是生命。在弹指一挥的人生岁月里,定位自己的境界坐标很重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层次更重要。有境界的人,一辈子都不孤独。活出境界的人,一辈子都精彩。

你的境界坐标在哪里?

读书的境界

文/汪亭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好奇热爱,才会潜心钻研,以它为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读书治学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重境界。学海浩瀚,无边无涯,成大事者必须登高望远,瞰察世象;而后明确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去追求。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句告诉人们,读书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在读书治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废寝忘食,勤学苦读,是必不可少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年累月的潜心修研,熟读精思之后,方可豁然开朗,有所领悟。第三重境界,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这需要靠个人的修行和悟性。

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适合于每一个人。只是,在繁杂忙碌的尘世中,大多数人选择了闲时乱翻书,看过忘过,得过且过。

汉代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但凡学者大家,无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就是一例。曹禺在清华大学里,用三年时间几乎读尽图书馆里的世界戏剧。而后6个月他全神贯注地写作,终于在1934年创作出了经典戏剧《雷雨》。

近日,读到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境界。他提出: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三境界”放在读书上,也非常合适。初读之时,充满好奇,看到的世间万物都是原本模样。再而深读细读,发现世事变化莫测,开始迷惑、彷徨、挣扎。最后,看尽书本千万册,一切又还原如初。此时的心境早已从容淡定。

读书的境界,虽各有说法,但都一脉相通。首先好奇热爱,再而潜心修研,最后顿悟开化。读书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境界。怀揣一颗好奇热爱之心,一路走过少年、青年、中年,跟随时光慢慢修行,等到终老之年,世事万千已淡定如尘。

钓者的境界

文/邓荣河

工作之余,垂钓是我的最大爱好。在我看来,其妙不在于渔获的多少,而在于可以养心,可以怡情,可以参悟纷杂的人生。

人这一辈子,就像参加一场场垂钓比赛。专业的也好,业余的也罢,只要想参与,人人都能钓到鱼。当然,因其参与的渔场不同,钓到的鱼儿也会有异。深入海洋的,可能钓到名贵的石斑鱼、芭蕉鱼;身处海岸的,大都钓到些溜边的黄花鱼;前往名贵钓场的,可能会钓到价值不菲的鳜鱼;散居河畔溪边的,大都钓到一些普普通通的鲫鱼、鲢鱼。

生活中的你我他,之所以没有得到满意的收获,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能根据自身的条件选对“钓场”。

大凡钓手,都想钓到大鱼。不过,愿望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人这一辈子,能够遇到大鱼的机会并不多,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没机会遇到大鱼。更闹心的是,明明遇到了大鱼,但最终能把大鱼钓到岸上的,并不多。其中原因很多,大体分为两种:一是钓者的硬件不硬。不是鱼线太细、鱼钩太小,就是鱼竿太软、太脆,令上钩的大鱼瞬间逃脱;二是个人的综合素质不过关,不是把握不好提杆的时间,就是掌握不好溜鱼的技巧,折腾了半天,最终让已经上钩的鱼儿溜之大吉。

我很喜欢一个词,叫境界。在我的心目中,一个成功的钓者,应经历四重境界:从满眼尽是鱼,到不在乎鱼,到不在于鱼,再到心中无鱼。满眼尽是鱼的时候,往往钓不到鱼,干着急没辙;不在乎鱼、不在于鱼的时候,可能会很容易地钓到鱼;心中无鱼的时候,已经是超然无我,看啥啥幸福,玩啥啥快乐。

钓鱼如此,人生亦然。

精神境界

文/梵神

假若精神境界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交流起来就有问题,这就是代沟吧!还有…和聪明人说话不费力!如果精神境界够高!我们真的很好处理人际交往带来的种种问题!

舍得的境界

文/刘希

去朋友家,发现她家的阳台上,绿植都长得极其瘦弱,病恹恹的,特别是吊兰,叶子又老又黄,没有一点生气。于是我对她说:“剪了吧,让它重新长。”她有些不舍:“这盆花好不容易养了三年,剪了多难看呀!”我开导她,剪了只是丑一阵子,不剪,会丑一辈子。一个月后,朋友打电话过来,告诉我她听了我的话,把那些长得难看的花苗都剪掉,从根部发出的嫩芽,别提有多精神了。她后悔没有早点剪掉。

想起一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做了十多年的行政工作,日子觉得枯燥无味。她烦极了,但却一直舍不得离职,毕竟生活在那熟悉的工作环境里和熟悉的人脉资源里,没有太多压力。直到不久,公司经营不善解散了,她这才离开那家公司。朋友开始了新的工作,她这才发现,新的工作不仅充满挑战性,而且待遇比以前提高许多,新工作激发了她的工作能力,让她找到了自信,每一天都活得激情勃发。

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得剪掉残枝败叶,花草才会吸收营养,长出新的幼苗;舍得丢掉安逸的生活,才会在新的环境里,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潜力;舍得丢掉一些内心的枷锁,才会让心灵纯净,过上真正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正如一个杯子,倒掉一些水,才能盛装新的水,你不舍得放弃,又怎么有机会拥有新的事物和新的机遇?一个新的事物和机遇,除了要有接纳的情怀,更需要一个接纳的空间,落地而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作家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书里说:“有些东西明明一文不值,却不舍得丢掉。有时候找不着还会急得坐立不安。问题是他们越来越旧,越来越老,而我渐渐不敢看它们。”有些东西,我们明明可以放弃,却一直舍不得割舍;有些人,我们明明可以远离,却一直舍不得放手,让彼此身心俱疲。有一种人生叫放下,有一种境界叫舍得。先舍而后得,小舍而小得,大舍而大得。今天舍得,明天定会获得。